⑴ 如何選取研究對象
為了直接觀察滑動帶,鑒別滑動面的特徵,並取樣試驗,我們考察了陝北和關中地區大量的黃土滑坡,最終選定了涇陽縣涇河南岸4個大型滑坡:東風滑坡、舒唐王滑坡、修石渡滑坡及太平滑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現場揭露,直接觀察和采樣測試,以確定滑帶土的鑒定標志。下面先介紹各滑坡的特點。
東風滑坡位於涇陽縣高庄鎮東風村的涇河南岸黃土塬邊,該滑坡發生於2003年7月24日凌晨,滑坡塬邊高差90餘米,滑坡段寬約500m,滑動前坡體邊緣至後緣拉裂的距離約40m,滑坡堆積體前緣距坡腳約400m,堆積體形成數個坡谷相間的地貌,整個堆積體沖出坡腳以外,在坡腳處形成寬約20m的谷地,原來位於坡頂的小路、引水渠滑下後還清晰可辨,已經豎立於谷地的外側。滑坡堆積體前緣和側緣以外的石子路上可見擠壓的鼓丘和縱張裂縫,可見其沖擊力相當高,滑坡全貌如圖3-1。該滑坡滑掉塬頂農田80畝,下部埋壓涇河階地上的銀杏經濟林200畝,損失200多萬元。由於滑坡裂縫的發展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採取了相應的警示措施,未造成人員傷亡。東風滑坡滑動前坡腳以外為涇河一級階地,階地表層為不足1m的粉土,其下為卵石,地下水位1m,滑體下落後,由於卵石層的「液化」和「軸承效應」導致了遠距離滑動。
圖3-1 涇陽東風滑坡
舒唐王滑坡位於涇陽縣蔣劉鎮舒唐王村,東風滑坡的西面,也在涇河南岸黃土塬邊。該滑坡發生於2003年3月,滑坡塬邊高差90餘米,滑坡段寬約150m,滑動前坡體邊緣至後緣拉裂的距離約16m,滑坡堆積體前緣距坡腳約150m,堆積體形成2個大的滑坡台,前緣已進入涇河河床,涇河河床被擠壓蹺起,河流向北遷移30餘米,滑坡全貌如圖3-2。2000年8月,靖邊—咸陽輸油管線初步選線時,將線路位置確定在該處,該輸油管線先要從涇河河谷穿越,隨即爬上近百米高的黃土塬。我們在現場勘察時,發現塬頂有一系列串珠狀的落水洞,確認該處為一大型潛在滑坡,對該邊坡段做了初步勘察,在塬頂鑽了一個100m深的鑽孔,採取土樣做了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測試,實測了滑動前的邊坡斷面。為了確保管道的安全,經多次與業主協商,最後將管道位置確定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老滑坡體上。靖邊—咸陽輸油管線於2002年年底竣工運營,該滑坡於2003年3月發生,由此避免了一場災難性的事故。滑坡發生後,我們又測量了其滑動後的地形斷面,為黃土高邊坡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例證。
圖3-2 涇陽舒唐王滑坡
修石渡滑坡位於涇陽縣蔣劉鎮修石渡村,舒唐王滑坡的西側,涇陽縣城南涇河大橋東1km處,該滑坡發生於2002年5月。滑坡塬邊高差90餘米,滑坡段寬約175m,滑坡堆積體前緣距坡腳約300m,堆積體後部形成2個大的滑坡台,前部平鋪在涇河一級階地上,厚度小而覆蓋面大,滑坡全貌如圖3-3。滑坡後壁處的古土壤層被順坡拖曳形成明顯的滑帶,前緣滑坡體覆蓋在一級階地卵石層之上,滑體下落後,與東風滑坡類似,由於卵石層「液化」和「軸承效應」,滑距很大。該滑坡變形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未造成人員傷亡。
圖3-3 涇陽修石渡滑坡
太平滑坡位於涇陽縣太平鎮廟店村,涇陽縣城南涇河大橋東5km處,涇河南岸黃土塬邊,該滑坡發生於2003年3月13日清晨。滑坡塬邊高差85m,滑坡段寬約160m,滑坡堆積體前緣距坡腳約350m,堆積體形成波狀地形,滑坡全貌如圖3-4。堆積體前後有明顯不同,後部顯示出滑坡體向前推移時,突然受阻,向前栽倒的景象,整個滑坡堆積體表面發育大量滑痕,形成10~20cm的剪切帶,前部顯示出原地形被推擠拱起,並向前推移,滑坡體西側有兩層樓房及房後的一排樹和房前的小路,位於滑體的部分被向前整體推移30餘米,滑體以外的另一半房子還完好。強烈擠壓使地表成波浪起伏,樹木傾倒,但沒有被掩壓。滑坡將一對陝北的養蜂人掩埋。該滑坡體也覆蓋在一級階地卵石層之上,與東風滑坡類似,卵石層「液化」和「軸承效應」使其高速遠距離滑動。
圖3-4 涇陽太平滑坡
以上4個滑坡運動過程各有特點,其發生背景都相同,屬於階地後緣黃土緣邊的高邊坡,誘發因素都是塬頂農田灌溉引起,都屬於高速遠程滑坡,滑動帶典型,有很好的代表性。
⑵ 研究的對象怎麼界定
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一般可劃分為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兩大類:可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研究對象情況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發進行選擇。對於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來說,多採用抽樣研究方式。抽樣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能代表總體的樣本進行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資料,准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徵或規律性。方案設計中要對抽樣的原則和步驟加以說明。若是實驗研究,則需對實驗班與控制(對照)班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
⑷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⑸ 研究對象特性的方法有哪些
自動控制系統是由被控對象、測量變送器+調節器和執行器組成。系統的控制質量與組成系統的每一個環節的特性都有關系,特別是被控對象的特性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很大,這是確定控制方案的重要依據,而各種對象又是千差萬別的。
因此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當我們採用一些自動化裝置來構成自動控制時,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對象的特性,研究它的內在規律,才能根據生產對控制質量上的要求,設計合理的控制系統,選用合適的測量變送器、調節器及執行器。
分析被控對象的特性,就是研究對象在受到干擾作用或控製作用後,被控變數即對象的輸出量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快慢以及最終變化的數值等,因此所謂被控對象的特性,就是指對象各個輸入量與輸出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在被控對象特性研究中,常用放大系數、時問常數和滯後時間三個物理量來表示對象的特性,這些物理量稱為對象的特性參數。
⑹ 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
關於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
畢業論文的寫作方法種類比較多,而常用的有調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實證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具體選擇方法根據自身論文的專業和學科領域做選擇,文科論文和理工科論文的使用研究方法還是很大區分的,接下來就由我帶來論文寫作常用研究方法指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種:調查研究法
此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之中運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方式有訪談形式、電話調查形式問卷調查形式等,這個是對研究對象進行周密和系統的了解並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從而總結出規律性的內容。而這之中問卷調查是運用的極為普遍的,它是以書面形式的問題,通過調查收集得到最為貼切實際的結果然後整理和統計研究。但是此調查研究法的缺點是測試者由於某些原因會對問題作出虛假或者錯誤的回答。
第二種:觀察研究法
這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的對象用自己的感官和其他輔助工具去探究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式。科學研究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重復性。常用的有自然觀察法和設計觀察法。由於人的感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都通過其他現代工具和手段進行研究。如:照相機、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此研究方法的缺點是:時間有局限性、收觀察的對象有限制、受觀察者的本身有限制、觀察法不適用於大范圍調查、只能觀察外部和結構無法觀察到事物的思想和本質。
第三種: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通過自然和社會現象和現象之間普遍存在著的一種因果關系的體現。通過控制和變革來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它的方法有:主動變革實驗、控制實驗、因果實驗。主動變革實驗:觀察者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情況下去認識研究對象來發現問題的存在,而實驗則主動控制條件人為的改變對象的變化過程和存在方式,使得能從科學認知方面得到解釋。控制實驗:藉助各種技術,消除減少各種影響能讓科學無關的東西從而簡化、純化的情況下認識研究對象。因果實驗:用實驗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效工具和必要的途徑。
第四種:文獻研究法
通過採集、整理文獻並對其研究形成事實的科學認知方法,此方法是最古老而又富有科學研究生命力的方法。它是根據研究目標和課題通過文獻獲得資料進行正確全面的研究問題,文獻研究法被利用於各科學科中。它能然跟我們認識到問題的現狀和過去,來幫助確定研究課題。能對研究對象形成初步印象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觀察和深入。能從現實直接的資料信息中做比較,更能全面的了解研究對象。
第五種:實證研究法
研究者要親自收集觀察對象的信息,為理論假設、檢驗理論假設進行研究,它的特點是具有直接性和鮮明性的。通常運用數理實證研究和案例實證研究這兩種方法,不斷的通過研究客觀的了解世界。通過控制和觀察記錄與此相伴的想像變化來確定條件和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其目的是在於說明自變數與某個因變數的關系。
第五種:定量分析法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我們對研究對象進一步深化,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科學規律,研究對象的本質把握和關系的理清來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第六種:定性分析法
它是由預測人員對研究對象進行主觀判斷和分析,是從「質」的方面來研究,運用總結和演繹等方法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取之精華捨去偽表,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歷史資料和數據的對象。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管理人員的判斷、專家的意見、銷售人員的估計、顧客調查和市場測試、小組討論、集合意見法、德爾菲法、質—量分析法、吸引力指數。
第七種:跨學科研究法
通過現有的科學理論對課題進行綜合研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交叉研究法」。目前我們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的劃分還在不斷的加劇中,同時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精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第八種: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對象進行較長時間連續性的研究從而得出其行為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研究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案例研究法。基本類型有:個人調查、團體調查、問題調查。此個案研究方法特徵有:研究對象的典型性、研究過程的深入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第九種:功能分析法
它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式,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通過社會現象說明怎麼滿足社會需求的一個系統,用來解釋社會現象。它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從而分析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種方式。
第十種:數量研究法
它也被稱為「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進行研究從而得出事物之間的關系、變化規律、發展來達到研究對象的正確理解和預測方式。
第十一種: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相似。就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個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第十二種:探索性研究法
這個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方法,它是用我們已知的信息知識通過自己探索和創新得出新穎獨到的理論和成果。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論文寫作研究方法,當然還有其他各種研究方法了。實際也是要根據你自己的個人情況合理選擇方法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拓展資料:
關於論文寫作注意事項
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結果能夠被重復,而快速判定結果能否被重復的途徑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與方法。因此,當論文提交給同行評議時,審稿人通常會十分關注並仔細閱讀「材料與方法」部分。如果評審人對作者是否採取了正確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或實驗能否被重復高度懷疑,就會建議退稿,而不管研究結果是如何地激動人心。因此,材料與方法的表達至關重要。
材料與方法的寫作要點如下:
1.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准確通常先對材料做概述,然後再詳細描述材料的結構、主要成分或重要特性、設備的功能等。
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對象(樣品或產品、動物、植物、病人)的數量、來源和准備方法。如果採用具商標名的儀器、化學試劑或葯品時,還應包括對儀器進行精確的技術說明,並列出試劑或葯品的主要化學和物理性質;有些甚至要求儀器和樣品製造商的名稱及所在地。
對於實驗材料,應採用國際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盡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國同行才知道的專門名稱。然而,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產品,並且相互間有重要差別,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就需要使用商標和製造商的名稱(商標名的首字母應大寫,如:Teflon),以示與通用名的區別,並將通用的描述緊接在商標名之後,如Kleenex facial tissues。
實驗用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應准確地標識出(通常按屬、種和世系名列出),並說明其來源和特殊性質(年齡、性別、遺傳學和生理學狀態)、抽樣的要求或標准等。
當需要描述多種微生物的種屬或化合物的來源和特性時,可採用列表的形式;否則,在正文、表注或圖注中簡單描述即可。
如果研究對象是人(志願者或病人),則應特別注意擬投稿期刊的具體要求,應交代研究對象的選擇標准,並根據情況兼顧一般性的重要統計特徵(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以及其他與論文主題相關的統計信息(如體重、身高、種族等)。
2.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開展的?」。通常按研究步驟的時間順序描述方法,其內容包括:實驗環境或條件(如溫度、電壓、輻射、特殊的光線等);研究對象選擇的方法;選用特定材料、設備或方法的理由;實驗程序;所應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等等。如果沒有時間順序,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實驗步驟。
在「方法」的描述中應給出足夠的細節信息以便讓同行能夠重復實驗,避免混入有關結果或發現方面的內容。必要時,應該完整地描述選擇某種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如果所採用的方法已經公開報道過,引用相關的文獻即可,如果報道該方法期刊的影響力很有限,可稍加詳細地描述。
對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的詳細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設計或獲得該方法,並且作者認為讀者需要這種解釋;普通的統計方法無需評論或解釋;先進或不常見的統計方法需要適當引用文獻。
如果要描述的內容較多,可按層次使用子標題,並盡可能創建與結論中內容相「對應」的子標題,這種寫法可保持文章內部的一致呼應,並且讀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與其相關的結果。
;⑺ 從具體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上劃分,教育科學研究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具體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是指樣本選取了,根據樣本選取確定 研究類型??這種區分好像較少見,可以分為 個案研究(抽取一個典型的個案)和......抽樣研究(這個稱呼很少有人用),總之對研究方法分類較少根據抽樣方式來區分。
不過說到具體的樣本選擇方式倒是有很多,如隨機抽樣、等距抽樣、分層抽樣等等。
⑻ 確定論題研究對象時應重點考慮哪些問題
往往在課題研究中主要注意的幾大方面就是:課題立項、課題論證、課題結題等等。對於課題的論證中來說要注意課題研究的依據、課題研究的對象、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目標、課題研究的內容等等方面。對於立項上和結題上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下面小編主要為大家介紹現在課題研究對象以及方法目標的一些事項,希望這些信息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如前所述,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一般可劃分為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兩大類:可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研究對象情況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發進行選擇。對於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來說,多採用抽樣研究方式。抽樣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能代表總體的樣本進行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資料,准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徵或規律性。方案設計中要對抽樣的原則和步驟加以說明。若是實驗研究,則需對實驗班與控制(對照)班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項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
。一般可採用綜合的方法、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於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在方案中應提出用這些方法起什麼作用以及如何進行操作等等。
二、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內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並能夠檢測
⑼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種,掌握好這些基本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6、個案法
把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直接或間接調查了解其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特點,並據此設計和實施相應措施,促進其發展變化,然後把對這些條件、措施與結果之間聯系的認識和結論推廣到一般上去。
7、統計法
通過觀察,調查和實驗,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分析解釋和統計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8、行動研究法
由社會情景的參與者,為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社會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某依賴的背景的理解,進行反省式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具體是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9)研究對象的選擇方法有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
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