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詩歌教學的基本思路初中
根據語文課標要求,初中古代詩歌教學,重點在讀讀背背,能正確默寫。
若說教學思路,最好根據詩詞不同體裁,教給學生一定的欣賞方法,讓學生能在詩詞欣賞中舉一反三;其次,由於古詩詞默寫在中考中佔有較重的分值,因此,詩詞中的重點名句還要求學生必須正確默寫。
B.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什麼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
一、了解背景
我們分析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准確地把握主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
學生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了一個較為細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詩歌的內在意蘊。
二、誦讀,悟情感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而這項基本功對目前的中學生來說,卻嚴重缺失。相信不少語文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學生將詩文讀得結結巴巴、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讓學生放開朗讀,盡情投入;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詞的節奏。
三、析詩題,知內容
詩題是詩文之眼。詩題可以直接反映詩歌的主要內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們可以由詩歌題目判斷詩歌的題材,總體把握情感傾向。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等,題目中都有「送」字,從題材上講,這三首詩歌都屬於贈友惜別詩,這類詩歌除了極個別的有勸勉和勵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現對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難舍難分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管是什麼題材的詩詞,把握住題目,其實就已經把握住情感。
四、品意象,准確把握
詩歌的創作十分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藉助具體的景物來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詩歌中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我們可稱之為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五、抓詩眼,品感情
「詩眼」即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面對一首新的詩詞,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體驗與感悟。詩眼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在古詩教學中,要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從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領悟作者文章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降低了學生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課堂上還不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
C. 古詩詞教學的幾個要點
一、注重培養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展開開放式的思考討論,留出學生參與的空間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使學生在享受視覺和聽覺的審美陶冶的同時,得到思想啟迪,提高文學修養
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採用多媒體手段,通過生動的畫面、艷麗的色彩、悅耳的聲音,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好學樂學。
D.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中國古典詩歌的特點是意境深遠,感情豐富,語言簡練,節奏感強,這些特點使得詩歌易於朗誦,朗誦可以提高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形式,並逐漸把詩歌的語言轉變為自己的語言,創作出優美的詩篇。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再者經過反復誦讀,便能理解詩歌的含義,「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進而體會出詩的意境以及所蘊含的感情,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2、利用插圖,自我想像
課文中的插圖能准確的呈現出詩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詩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畫面里去引發學生的想像。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盡,一枝紅杏出牆來。」課文中的插圖發揮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滿園春天的景色,顯得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大家都認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壞了這滿園的美景,才久久不開門,但這美麗的景色怎麼能阻止客人去欣賞呢,看!一枝紅杏就伸出了牆外。利用文中的插圖把可以把學生的想像發揮到極致,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領會出詩歌的魅力。
3、介紹作者、背景及題材,深入理解詩歌
對於一首詩歌,詩人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心情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都會在詩中多多少少的展現出來,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與詩人顯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時代以及寫作背景,顯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詩歌的,更談不上理解詩歌所呈現出來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詩歌的題材,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如陸游的《示兒》,這是詩人的絕筆同時又是一份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在生命即將終結之際,覺得今生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一,並叮囑兒子在「家祭」時別忘了把「王師北定中原日」告訴於他,作者這種深厚的愛國之情,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教師通過對詩歌作者、背景、及題材的介紹,對詩歌教學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望採納謝謝!
E. 怎樣進行中學古詩教學
古詩教學比較好操作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開始時可粗一點,如是「喜」或「悲」?或「思鄉之情」「閑適之情」「壯志未酬之慨嘆」等;然後分析具體詩句,看是否圍繞這種感情;而其中所運用的寫作技巧,亦肯定是為表達這種感情服務的。也就是,先判斷,後論證的方法。這樣比較有利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即整體感知,再具體分析感受。
F.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
我國古典詩詞意境優美,語言凝練,形象鮮明,感情豐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文人。一首好的詩歌能增進人的見識,,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養。《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中學生應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古詩詞,並能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中學階段能初步理解、鑒賞、評價古典詩詞應成為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不學詩,無以言」,我國自古就有重視詩教的傳統。中學語文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學生能夠閱讀詩詞,鑒賞詩詞,有一定的鑒賞詩歌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和鑒賞詩歌,也已理所當然要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古典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卻令人憂慮。
一、重視力度不夠
在中學語文課本里,編者精心挑選了三十首左右的古典詩詞,但在《語文課程標准解讀》中並沒有相應的教學指導及教學要求,而絕大多數老師認為古典詩詞教學只要抓住背誦和默寫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思想誤導了一大部分學生,他們往往只為了考試而背誦必背的古詩詞篇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
二、朗讀目標模糊、形式單一
所謂「三分詩靠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領略其韻味」。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並沒有提出要求、目標,朗度的形式單一,不是集體朗讀就是小組朗讀,這對真正鑒賞古典詩詞是遠遠不夠的。
三、重視了教師的講授,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品悟
因為古典詩詞離我們年代久遠,語言高度凝練,絕大多數同學對其內容摸不著北,為了縮短教學時間,有些教師採取「包教」措施,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品悟。
四.中考中學生得分率低,賞析方法欠缺
近年來,中考也對古詩詞鑒賞更為重視,古詩詞賞析題幾乎已經成為固定的考察對象。古詩詞賞析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學生在此類題型中仍存在著以下問題:1.學生不能正確把握詩意,即讀不懂詩歌;2.不能正確把握詩詞中的思想情感;3.不能賞析佳詞妙句;4.詩歌的一些寫作技法不能體會,更談不上運用詩歌。中考中這幾類題型失分非常嚴重。
以上問題的存在,使得本應帶給學生愉悅精神享受的古典詩歌卻使學生心生厭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詩歌鑒賞的方法進行研究真的是非常必要。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又可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賞析方法探究」,這一課題包含了三個基本的概念:第一個是「初中語文」;第二個是「古典詩詞賞析」;第三個是「方法探究」。 這三個概念中的前兩個標示了本課題的研究對象,後一個標示了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初中語文」:《語文課程標准》總論部分第二節,論述了「課程的基本理念」,共四個方面:(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古典詩詞賞析」: 近年來,由於中考的語文試題中總要設置些簡單的古典詩詞鑒賞題,來檢測中學生古典詩詞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及中考復習時加強指導學生做好這方面的訓練,以達到鑒賞的目的。
「方法探究」:從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要求來看,賞析點主要是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對所用表現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對詩詞語言的理解及對詩詞意境的理解。基於此要求,在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究適合初中生鑒賞的方法。
本課題所做的研究,僅僅是針對「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賞析方法探究」,旨在通過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達到鑒賞古典詩歌的目的。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2012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2012年5月: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2012.5所發布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圍,我們自願結合,組成了以任迎軍負責、王曉娥、付應飛,李小茹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並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2012.9.1—2012.9.10):准備階段 撰寫開題報告
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了解本課題研究現狀,了解我校初中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的困惑及學生存在的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及內容,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撰寫開題報告,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2012.9下旬—2013.8):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前半期(2012.9月—2012.11月):全組參與完成理論學習,通過會議交流討論和調查報告的形式了解我校初中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的困惑及學生存在的問題,資料分類。
後半期(2013.元月—2013.8):研究階段 撰寫中期報告
圍繞搜集的學生老師反映的問題,困惑展開研究,形成具體方法。初步形成結論,初步完成論文。
教師通過課堂實踐和相互交流討論的辦法,研究總結相應的方法,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詩詞鑒賞方法;同時通過試題考查及講解,指導學生詩詞鑒賞方法。
第四階段(2013.8-2013.9):申請結題,准備答辯。
1.准備結題材料。由任迎軍同志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並將課題結題報告電子版發至本語文學科指導專家郵箱,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核結題報告,並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然後匯總打包發至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郵箱,並聯系結題時間。
2.准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准備答辯提綱:
A.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後續問題——
a.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c.取得了哪些成果?
B.預設質疑答案,闡明申請解題理由——
a.成果價值質疑;
b.研究目的是否實現質疑;
c.成果結論質疑,包括觀點質疑、依據質疑、研究方法質疑等。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1.預期成果附件
(1)論文形式:
初中語文古典詩詞的賞析方法探究
(2)課堂實錄:
有效進行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賞析方法教學
2.預期成果主件——解題報告
完成預期目標,基本解決開題報告中所預設的問題。
G. 吟誦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1 根據曲調,由聲入境
吟誦區別於朗誦的主要之處就在於:吟誦是有曲調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第一步就應該明確吟誦的曲調。教師在教學時先要作吟誦示範,一句一句的地交給學生帶基本調子的吟誦,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吟出模仿的調子來。這樣一來,先是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通過聲音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去。
吟誦雖有曲調,但不同於唱歌,因為吟誦的曲調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同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曲調來吟誦。現有傳統吟誦、現代吟誦、自成曲調三種方式。
在學習吟誦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先模仿現有的吟誦曲調。在模仿的過程中,再漸漸感受其中的情感、發掘其中的規律:比如,回環往復——吟誦的曲調大都比較簡單,每句都是同一個調,句句如此,回環往復;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據詩句中每個字的讀音的高低起伏來拉長聲腔,以此來形成簡單的曲調。吟誦得多了,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規律。
在學生基本掌握吟誦的曲調之後,應要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走進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想像,一邊吟誦,一邊引導學生去想像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想像作者當年創作詩歌時的情景。音樂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緒,當學生們用著或低回沉鬱或高亢嘹亮的曲調吟誦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會更深的鐫刻在他們心中,讓其感同身受。
2 字正腔圓,感受韻味
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謂的「字正」,再通過拖音,使聲腔飽滿,做到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對吟誦的基本要求,以此來感受詩歌的韻味。教學將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2.1 吟准音節,吐字清晰
小學階段,對字詞的掌握屬於重點教學內容。在用吟誦教古詩時,教師以普通話吟誦為主,帶領學生吟准字音,使學生通過吟誦,掌握整首詩的字詞發音。
在吟准字音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漢字的音節是優美的,能夠准確清晰飽滿地讀出來,展現腔調的圓潤,給人以美的感受。
2.2 運用腔音,感受韻味
中國古典詩詞,除了節奏鮮明之外,還要押韻。押韻不僅使古詩詞讀起來整齊、好聽,還可以使古詩詞充滿風韻。古詩詞的韻味體現在韻尾發音時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鳴,讓人有一種盪氣回腸的感覺。在吟誦時,通過對韻尾拖腔的處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情感,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H.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什麼
小學古詩教學五步法是
了解背景
我們分析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准確地把握主題。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談心。學生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了一個較為細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體地了解詩歌的內在意蘊。
誦讀悟情感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而這項基本功對目前的中學生來說,卻嚴重缺失。相信不少語文老師,對此深有感觸。學生將詩文讀得結結巴巴、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因此,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析詩題知內容
詩題是詩文之眼。詩題可以直接反映詩歌的主要內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們可以由詩歌題目判斷詩歌的題材,總體把握情感傾向。
品意象准確把握
詩歌的創作十分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藉助具體的景物來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詩歌中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我們可稱之為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抓詩眼品感情
詩眼即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面對一首新的詩詞,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體驗與感悟。詩眼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在古詩教學中,要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
從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領悟作者文章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降低了學生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思考的深度,課堂上還不時迸發出思維碰撞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