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方法和策略有什麼區別謝謝:)
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
策略是"不同的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例子:
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
一般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2、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
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關於方法的引證解釋:
《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謂之方,不中吾矩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
辦法;門徑。
《百喻經·口誦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處,當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唐 韓愈 《送韓侍御歸所治序》:「使耕其傍便近地……又為之奔走經營,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連二歲大熟。」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 伯豐 有才氣,為學精苦,守官治事,皆有方法。」
冰心 《南歸》:「﹝我﹞除了將一切交給上天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了。」
方術,法術。
唐 張籍 《書懷》詩:「別從仙客求方法,時到僧家問苦空。」亦指技術;技巧。
《英烈傳》第七回:「﹝劍﹞有八尺餘長,長兄舞得如花輪兒一般,空中只見寳劍不見人,這方法從那裡學來?」
清 張雲錦 《桂枝香》詞:「作羹方法留佳話,但空傳當壚 宋嫂 。」
法則。
巴金 《探索集·探索之三》:「我的探索和一般文學家的探索不同,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的問題。」
關於策略的引證解釋
亦作「 策畧 」。
1.謀略;計謀。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畧之奇,而不識遵法之良。」
唐 杜甫 《送靈州李判官》詩:「將軍專策畧,幕府盛才良。」
2.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法。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社會經濟調查,是為了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接著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十三章:「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才能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出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把斗爭引向勝利。」
3.有斗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如:你做這件事時要注意策略些。
Ⅱ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教材卡通畫很多,數學知識一般與圖畫相結合,並且有較明顯的故事情節。上課時我們老師只是問圖上有誰美麗請你來說說這個故事。形容詞一大堆,讓學生一個一個說過去,這樣幾分鍾過去了,還沒進入主題,這種情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實在無益,這只是表面的熱鬧、花俏,因此,我們必須真實的創設一種激發學生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境。教學的美是內在的、隱性的,數學教學一般不能像語文那樣繪聲繪色,直接描繪。當然,數學有時候是枯燥的,我們需要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也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數學課的情境創設必須講究實效性,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一次小比賽甚至開門見山的做幾道數學題等都會激發興趣,喚起他們的參與情感,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
數學課的情境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目的性原則。
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臵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設臵情境,設臵了情境後應該達到什麼,教學目標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認
識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3、
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進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進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
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那麼究竟如何提高數學課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淡化「生活味」,強化「數學味」
我們常說數學在生活中,但生活卻不全是數學,數學與生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生活是感性的、具體的,數學卻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數學符號時,才可能被稱之為數學。在倡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今天,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區別。不認識到這種區別,一味把數學生活化,一定程度上會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正確認識。為此,我們應當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數學課所應該有的「數學味」。
如一位老師在上《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問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學生都會回答:喜歡,老師再說:看來,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瞧,我們學校的小朋友正在開運動會呢!(課件出示主題圖),操場上多熱鬧!你從圖上都看到了那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一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這樣,就很快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Ⅲ 班級環境創設的原則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教師的推動和同伴的互動,能使幼兒在其中建構自己的知識與價值觀,並凝聚班級團體動力。班級可以說是幼兒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觸的生活環境,教師角色在於能理想地調和人、事、物等要素間的關系,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條件。本文從分析班級環境的特點人手來討論班級環境創設的策略,並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提出個人見解。
一、班級環境特點
班級環境特點包括兩方面:一是活動室物質條件與設施,即物理性環境;一是教師和幼兒之間所構成的教育氛圍及人際關系,即社會性環境。
1.物理性環境
班級的物理性環境是指活動室的物質條件。包括活動室的造型、色調、照明、座位安排、櫥櫃設置等,它要求合乎幼兒視覺衛生要求;活動室的隔音、班級間的動靜配合要顧及幼兒的聽覺健康;活動室的溫度、布置等因素要有安定幼兒情緒的作用;活動室空間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幼兒活動時的通暢無障、井然有序,讓幼兒感到身心舒暢。
2.社會性環境
班級的社會性環境是指班級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心理物質或心理傾向,它是藉助團體凝聚的力量,通過成員間交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班級氛圍。營造班級教育氛圍的關鍵因素是處於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個體,它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態度與價值觀,影響幼兒的學習活動。
二、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班級環境創設指的是活動室教學情境的設計,它對置身其中的人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杜威所說的,「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活動室是師幼進行教與學的場所,它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活動室也是師幼生活的場所,它要求有規律、舒適、安全、和諧,便於師幼在其中愉快地生活。教學資源和生活氛圍構成了教學情境,教學情境包括兩個領域:一為師幼間和同伴間所構成的教育氛圍與人際關系,可稱之為軟體領域;一為在教學情境中具有重要功用的物質條件,可謂之硬體領域。在此,我從活動室環境布置和班級氛圍營造來討論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1.活動室環境布置
理想的活動室布置應該動態與靜態並重,內涵和美化兼備。下面我們從布置原則、布置內容及布置方法等三方面來討論活動室環境布置。
(1)布置原則
①教育性。琳琅滿目、熱鬧異常並不一定具有教育意義。要使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就要強調活動室布置的教育性。
②生動性。活動室布置不可能「一勞永逸」,應隨教學需要不斷更新,以豐富的刺激誘發幼兒快樂學習的情緒,並安定幼兒的情緒。
③安全性。活動室布置除了要考慮空間因素外,還要格外注意所陳列物品的安全性,危險物品或具有潛在危害的物品應放在幼兒觸及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因好奇、好動而發生意外。
④實用性。活動室布置的目的之一是為教學活動服務,讓幼兒通過與環境互動更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所以,理想的活動室環境不在於華麗的裝飾,而在於能配合教學活動的展開幫助幼兒觀察、思考和實踐,具有實用價值。
⑤美觀性。活動室的色彩和團體氛圍會影響幼兒的情緒。在造型設計和色彩選擇上要力求簡潔、美觀、協調,讓人感到舒適、愉悅。
(2)布置內容
①主題重點:可將有關主題學習內容再現於活動室一角,讓幼兒有重溫的機會。
②作品展示區:讓幼兒隨時看到自己的作品,激發幼兒不斷學習的興趣。展示內容可隨課程的發展而更換。
③公告欄:傳達班級小朋友、家長和教師的有關信息,以起到提醒或鼓勵的作用。
④榮譽榜:激發個人榮譽感和團體向心力,促進幼兒道德意識的發展。
⑤生日列車:設計要有童趣,可以月份為組別,把每個幼兒的照片按月份順序排列起來。
⑥圖書櫃:提供適合幼兒實際閱讀水平的書籍,有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⑦益智玩具:在活動區角擺放益智玩具,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⑧植物裝飾:可用盆景、插花、吊飾等形式布置活動室,使活動室生機盎然。
幼教資訊每日新鮮送達,敬請添加博愛人微信號fu2805670820
QQ491870101(請備注個人信息)
(3)布置方法
①師幼共同參與:活動室是師幼共同學習、生活的場所,因而布置時不應由教師獨攬或少數幼兒承擔,而應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因為這一過程有自己的耕耘,有做中學的機會,幼兒會更喜愛自己的班級。
②有生命感的布置:活動室布置不應是靜態的,而應是動態的。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可使活動室成為有生命感的生態活動室,讓幼兒體驗生命的意義。
③展現班級特色:可根據班級兒童的差異、需要合理規劃,使其富有特色。它能增進幼兒愛自己班級的情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2.班級氛圍營造
教師有責任提供一個有助於幼兒學習的良好活動室氛圍,讓幼兒樂在其中。以下幾條原則可供參考。
(1)人性化原則。教師要深刻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要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它要求教師站在幼兒的視角看世界,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和需要。
(2)快樂原則。教師要營造輕松活潑、樂園般的班級氛圍,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緒。幼兒需要師幼間、同伴間的情感互動,並在互動過程中享受學習樂趣。
(3)愛心原則。教師要以親切、和藹、真誠的形象展現在幼兒面前,努力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使活動室成為布滿愛心的奉福樂園。
(4)生動原則。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選用合適的方法,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電體驗到挫折或失敗。
(5)安全感原則。活動室氣氛融洽,處處充滿師幼情愛。教師勝任教學工作,幼兒有安定的學習情緒,能安心地學習。
(6)紀律原則。幼兒能在活動室表現出恰當的行為和自我控制能力,使班級氣氛更加融洽。幼兒紀律意識和守紀行為的形成需要教師的精心培育。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徵提出適切的要求,同時,幼兒也要有自主選擇權,學習處理自己的問題。
Ⅳ 方法和策略有什麼不同
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
策略是"不同的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舉個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例子:
在老師們使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時候,我感覺經常會出現將一些兩者混淆的地方。 1、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一般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2、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希望你能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中領悟方法和策略的區別。
Ⅳ 策略與方法的區別是什麼
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
策略是"不同的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例子:
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
一般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2、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
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Ⅵ 創立 創造 創設的區別
創立:1. 初建;首次建立。 2. 建立;建造。 創造:創造是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以達到某種目的行為。 簡而言之,創造看字面意思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了。這明顯的是一種典型的人類自主行為。因此,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的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的行為。創設:1.設置;創辦 2謂創造條件
Ⅶ 方法跟策略的區別和聯系!最好舉個例子,跪求!
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
策略是"不同的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舉個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例子:
在
老師們使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時候,我感覺經常會出現將一些兩者混淆的地方。
1、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一般的
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2、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
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
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希望你能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中領悟方法和策略的區別.
Ⅷ 什麼叫方法 策略 技巧,區別是什麼
方法是簡單有效, 比方說給你一隻西瓜,切開他的方法有哪些:一般人都能想到用刀,是的。這就是方法,如果說你的手鋒利,可以當手刀,也是可以劈開西瓜的
策略是有效益的長期謀略,一般應用在消耗大型人力、物力、或需要長久時間精力的事情上做好一個省時、省力等等各種打算方法,考慮的需要比較周到。有時在遇到敵對的對手時也是會需要用到的
技巧無他,關鍵就是孰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