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蛙泳需要陸地練習動作嗎
如果感覺不好學的話可以在陸地學。
一、兩腿伸直,腳掌著地,模仿蛙泳,做收腿、翻、蹬夾的練習,練習時兩眼宜注視雙腿的動作
蛙泳教學時,腿在動作的節奏上還要強調,收腿時相要慢,而蹬腿時要快。
臂部動作的教學中,初學者易犯劃臂過大,導致腿、臂配合脫節,教
⑵ 自由泳如何在陸地上練耐力
速度耐力訓練方法
200米跑的速度耐力訓練,適宜應用「以短為主,長短結合」的反復跑,冬訓以超主項距離跑為主,春訓和競賽期則以接近主項距離跑為主。
(一)主項與接近主項距離的跑,在速度耐力訓練中占的比重較大,對提高專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練習方法有:
1、300米×6~8次,間歇6分鍾;
2、(300米+200米+100米)組合跑×4~5組,間歇3——4分鍾,組間間歇7分鍾;
3、(300米快+50米慢+100米沖刺跑)×4~5組,組間間歇8分鍾;
4、400米檢查跑×1~2次,間歇25分鍾到30分鍾。
(二)超主項距離的跑,對提高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練習方法有:
1、500米×5~6次(80%——90%強度),間歇8分鍾;
2、800×3~4次,間歇10分鍾;
3、(1200米+600米+400米)組合跑×2~3組,間歇5——8分鍾,組間間歇15分鍾。
(三)在進行速度耐力訓練時,還要相應發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協調能力等有關素質,主要練習方法有:
1、發展一般耐力可採用越野跑、30——40分鍾定時跑、球類活動等;
2、發展力量耐力時,可採用負重連續跳、較長距離的跨步跳、單足跳、高抬腿跑等練習方法。
3、通過各種跑的專門練習,如加速跑、彎道跑等練習,體會正確技術,發展動作協調能力。
1. 彎道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
為了便於加速,起跑後開始一段距離應沿著直線跑進,起跑器安裝在跑道的右側沿,正對彎道切點方向。彎道起跑後的加速跑距離短,較大前傾的身體要早些抬起。
2.彎道跑
進入彎道時,身體向內傾斜,後蹬時右腿用前腳掌的內側用力,左腿用前腳掌的外側用力。右肘內扣,右臂擺幅加大,前擺時稍向內,後擺稍向外,左臂稍離開軀干。彎道跑的蹬地與擺動方向都應與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一致。
⑶ 游泳運動員陸地訓練都練什麼
訓練的項目有很多,但主要是練速度耐力。
蛙泳練長跑,自由泳分組練正握杠引體向上,仰泳分組練反握杠引體向上,蝶泳練腰腹肌。(這是有效訓練,還有專項計時訓練及綜合訓練)
⑷ 學游泳,岸上練力量和耐力(狠),方法或計劃(誠)
岸上練力量: 業余:1. 跑步 400米左右
2. 仰卧起坐 俯卧撐和立卧撐 一組20個 4組到5組
3. 蛙跳 跳100M就行了
4. 壓腿 20個一組 5組
5. 還有就是一種特別的仰卧起坐 就是側這身子練 側身起 用胳膊肘 挨找胯骨為止 開始有難度 慢慢就好了 也是跟上面的一樣
專業: 1.跑步 5KM左右
2.3.4.5.同上 多做一倍
另外有一種專業器械練力量 一般只要省級游泳隊有配備 想劃船的一樣 但是是趴著練 是練自由泳的手的( 我也只進過省隊幾個月 後來出了來了 太苦了 畢竟每天都在10000M以上 )
陸上練的很少 而且幾乎不怎麼強調 只是熱身 下面告你水下練習的計劃(比較瘋狂) 專業:
1.放鬆400M (不停 動作任意 為了熟悉下水 以下每組都是不停游)
2.推板 打自由泳腿 蛙泳腿 蝶泳腿 外加仰泳腿各4組 每組200M 有時候教練狠了就每組400m 500M也是有過
3.帶劃水掌 (也叫手璞) 自由泳 蝶泳 蛙泳(蛙泳比較難練) 一組各800M有5組左右
4.開始正式游 碟仰蛙自各400M 游5到6組 這樣下來每天都是10000大幾千
業余的一般都是組數減半 但是項目基本不變 但是加了一些改正動作的 比如 蝶泳腿+蛙泳手 或是 但是蝶泳 單手自由泳之類的 量大致是減半
夠累的 望 採納....
⑸ 在進行游泳訓練時,有哪些好的技巧呢
游泳真的很難嗎?很多初學者可能因為並沒有接觸過這類的運動,開始會覺得很難,同時不知道如何進階,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導致我們的鍛煉效果與付出的行動得不到回報,這就需要我們去了解一些有關游泳的基礎技巧與方法,才會在後面的訓練中掌握的更快。
一、大家在訓練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適合初學者的訓練辦法
結語:每一項運動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與汗水,我們想要得到回報,就必須付出努力,也許在這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請你別放棄,堅持一下,為了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完美的身材,加油吧!
⑹ 陸地上怎麼學會游泳
樓上的,你好可愛喲!!
在陸地上練得再好,也必須下水去的.
我以前有和你一樣的想法,在床上爬著練得特別好了,下了水慌張得不得了,以前練的都忘了.
總之還是要勇敢下水.
我現在已經學會了,是在健身房請教練教的.是一對一的教學,要去之前就提前通知教練,所以也不用怕害羞,而且是以我自己為主的,快慢都由自己掌握!!
推薦你去健身房!!!!!
⑺ 自由泳技術訓練手段與方法分別是什麼
解決水中阻力問題永遠都是第一位,增加阻力才能獲得有效的推動力,平常加強身體柔韌性練習,加強身體的力量練習。
⑻ 自由泳學習
你的動作肯定不對!
六個游泳訣竅
(這六個訣竅)做的越好就會游的越快,而不用練的更多。
假定有一池的健壯的泳客或在做交叉訓練的運動健將,你問他們為什麼會在這,會得到所有平常的——有說服力的——理由:游泳鍛煉不會受傷;在做全年提高潛能的訓練;為了身體更健康;有些人則是剛開始涉足三項全能。只是到後來某些運氣好的人才會無意中說出最好的理由。那就是誰都可以游得更快,用不著身體要象氂牛那樣好:)
很多人剛開始游泳時會本能的認為游泳是和跑步騎車一樣的健身運動。想游得更快么?多游就行了。但是,游泳其實更像是網球、高爾夫或滑冰。更好的成績來自於訓練的方法,而不是訓練的量。
這是因為決定游得快慢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大塊的肌肉或是驚人的VO2 MAX(注)數值,而是更長的劃水。每次劃水時你移動的距離越長,你就游得越快。在對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所有游泳比賽的計算機輔助研究中,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在每場比賽中,游得最快的人都是用最少的劃水次數游完的。增加劃水長度就會游得更快...而且會更省力。
"好",你說,"可是我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有下面兩條途徑。
第一條是減小前進時水對你的阻力。你可以通過改善身體的平衡、體位和體形做到這一點。調整一下姿勢,就算沒有別的改進,不是很完美的劃水也能讓你游得更遠更快。
第二條是確定發力點和更有效地使用手。大多數人(和教練)傾向於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本條,但這樣做提高速度的可能性只有30%。所以要把首要重點放在減小阻力上,那樣的話提高速度的可能性會更大。
改變一下你原有的游法。
三個減小阻力的竅門:
1,使身體變長。根據船結構的定律(1871年由R.E.Froude,英國船舶設計者):長船要比短船快。從那時起,「Froude 數值」被用來估測帆船的速度潛力。對人體來說也一樣。在整個游泳過程中,身體伸得越長,在劃水的短暫停頓期間速度就會保持得越好。一些簡單的應用:自由泳時,手入水之後再前伸一點,向後劃水之前多停留一會。這樣在另一隻手劃水及移到前面時身體會變得更長。蛙泳時,雙臂劃水後,向前伸展成流線型並保持到蹬腿動作完成。身體越長,速度越快。
2,改善「船殼」設計。雖然無法選擇天生的體形,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設計身體行駛在水裡時的形狀。改善姿勢和體形(圓滑度)。在練習力量或練習推進技巧以便游得更快之前,先試一試更簡單的方法:確認已經盡一切可能來減小粘滯力或阻力。把身體上所有的邊都變得圓滑,減小身體和水面的夾角;想像在一根很細的管子里游,而不是一個粗的下水管。使劃水和移臂在橫截面上更緊湊(不是更短)來適應狹窄的空間。消除頭部的搖擺晃動和臀部腿部的魚尾狀擺動。更重要的是...
3,用身體側面來切水。注意過相比起人來,魚是怎樣用身體切水的嗎?當在自由泳和仰泳中採取更像魚那樣的側卧位時,水會流過身體的兩個表面,胸和背,同胸部朝下水幾乎都是從身體下流過相比,水的粘滯距離只有一半。阻力也差不多減少一半。自由泳時不要胸部向下(平卧),仰泳時不要背部向下(平卧),身體從一邊轉動到另一邊時要盡快轉過這些位置。
停止浪費能量。
現在你已經消除了身體與水的搏鬥,有三個竅門可以用來更好的獲得推進力。
4,正確的發力。在自由泳和仰泳中,轉動髖部除了減小阻力外還有其它的好處——幫助使用軀乾的力量來提供動力。注意過棒球投球手投球,網球手發球,高爾夫球手擊球嗎?沒有人是用手臂發力的,都是側身對著發球的方向,先是髖部開始發力,接下來是肩膀。最後才是手臂,象鞭子一樣抽打。游泳也是如此。自由泳和仰泳中,力量來自髖部有力的轉動,然後通過軀干肌肉傳到手臂。手只是髖部力量作用於水的點。劃水的節奏和頻率來自髖部,而不是手臂。
5,錨定手。劃水時不要拉手向後。而是盡可能近的將手錨定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用胸部和背部的肌肉來將身體拉過錨定手的點。有兩個好方法可以提高這個能力:
. 先攥緊拳頭游,再松開手感覺如何更好的抓水。
. 把手向後拉水的速度與身體的前進速度匹配起來。 拉水時避免「輪子打滑」。想像在水中抓住了一根橫杠,把身體拉過去。當感覺有進步時,再握上拳頭練習。
6,在提高速度時要保持住劃水長度。想游得更快時,先盡量增大單次劃水的長度。接著增大髖部轉動的力量。最後才是加快劃水的頻率,加快頻率時,不要象大多數游泳者那樣縮小劃水長度。如果正常用18次劃水游完一個池長,但在游快時卻要用20下,盡管速度增加了一點,卻犧牲了劃水的效率。盡量用18次劃水來游得更快。
最後,不要把上面所說的任一種練習當成是額外的訓練。它只是更好的利用了你一直都在做的訓練。
註:VO2 MAX即最大吸氧量,是指人體在進行有大量肌群參加的力竭性運動中,當氧運輸系統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達到本人的極限水平時,人體每單位時間所能攝取的氧量。最大吸氧量的大小對耐力素質的影響十分明顯。因為最大吸氧量本身就是反映有氧耐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最大吸氧量越大,有氧耐力水平也就越高。在有氧過程為主的運動項目中,運動員的最大吸氧量明顯大於其他人。同樣,最大吸氧量水平越高,耐力性運動的成績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