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淮揚文化研究路線方法或技術

淮揚文化研究路線方法或技術

發布時間:2022-09-05 01:53:59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方法

定量測度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態和水平是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還處在實踐和探索階段,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3種。

1.3.1.1 綜合指數評價法

綜合指數評價法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首先篩選因子構建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建立以後,應用層次分析法(AHP)、特爾菲法(Delphi)等方法確定指標權重。然後確定評價指標的標准值,即判定安全閾值,設定評價等級准則。通過數學計算得到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綜合指數及安全等級。其中指標安全閾值的確定是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安全閾值的確定不僅影響著評價結果,還能起到預警控制的作用,一旦某些指標接近安全閾值的警戒線,即應及時採取相應的土地資源管理制度、法律、經濟等措施改善這些指標的狀態。由於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評價標准具有相對性和發展性,不同時期或者不同國家和地區,其評價標准也會不同,這給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安全閾值的確定帶來了困難。

1.3.1.2 承載力分析法

目前常用的是傳統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方法和近年來興起的生態足跡法。傳統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方法是將區域土地資源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即土地資源人口承載量與現實人口數量相比較。如果承載量大於現實人口數量則判定土地資源處於安全狀態,反之則不安全。而近年來興起的生態足跡分析法是把一定區域內的人口所消耗的所有資源和能源及吸收這些人口所生產的所有廢棄物的量都相應地轉化為一定的生物生產土地面積,比較土地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生態足跡,即土地生態承載力和人類對生態足跡的需求,如果土地生態承載力大於人類對生態足跡的需求,則出現生態盈餘,判定系統是安全的;如果土地生態承載力小於人類對生態足跡的需求,則出現生態赤字,判定系統是不安全的。生態足跡的方法從一個新的角度闡釋了人類及其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其定量化程度高,可用較少的因素定量測算生態承載力狀況。但因其無法考慮生態承載力復雜因素間的相互作用。且是單純從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佔有與利用角度分析系統的承載力水平,難免有些以偏概全。

1.3.1.3 景觀生態學方法

景觀生態學強調空間格局與生態過程以及生態功能之間的聯系,景觀結構、功能和變化是景觀生態學關注的最基本的3個特徵,景觀生態學中的景觀生態指數可以定量化描述這3個方面的特徵。景觀結構、功能和變化與土地資源利用的關系相當密切,土地資源的退化也必然會導致區域景觀結構和功能的失調或退化。斑塊-廊道-基質是景觀的基本結構,土地利用單元也可以分為斑塊、廊道和基質,其結構、功能、穩定性及抗干擾能力等直接影響到土地資源的生態安全狀態,因此,運用景觀生態學中定量化的景觀生態指數對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況進行評價也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是綜合指數評價法。

1.3.2 研究技術路線

研究技術路線是以遙感和實地調查的數據採集手段為基礎,以地理信息系統和景觀生態學方法相結合的高新技術手段為突破口,以人類活動和土地利用方式為基本線索,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針對區域特點建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數學模型進行評價分析,最終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狀況,並根據評價結果構建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維護體系。

研究的技術路線見圖 1.1。

圖 1.1 河南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研究技術路線

⑵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方案

景觀格局的數據來源主要有航片、衛片、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各種文獻資料,其中衛片是大尺度研究廣泛採用的數據來源;景觀格局數據處理普遍採用現有的GIS軟體,如ARC/INFO、ARCWIEW,結合EXCEL處理,或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直接獲取各類景觀指數。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方案為: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景觀格局指數是高度濃縮的景觀格局信息,是反映景觀結構組成、空間配置特徵的簡單量化指標[43]。因此,農田景觀格局演變的分析方法主要採用景觀格局指數,並結合圖形分析與空間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數據源主要選用能夠反映小尺度景觀特徵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985年、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1980年航片(1∶10000);反映歷史景觀特徵的資料: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956年建場規劃圖(1∶25000),河北省中捷友誼農場11隊1963年農業機械化規劃圖(1∶10000),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橋鎮1958年大方園田化圖(1∶10000),山東省兗州市1980年農業區劃圖(1∶50000);反映採煤沉陷地復墾工程的資料: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庄鎮採煤沉陷地生態農業復墾規劃設計;以及其他相關文字報告等。

數據處理主要採用ARCWIEW、MAPINFO等GIS軟體進行矢量化處理,景觀指數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3.3獲取。

FRAGSTATS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科學系開發的著名的景觀指標計算軟體,其最新版FRAGSTATS3.3不僅提供了易於操作的可視化圖形界面,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指數,如線性指數(Linearity Index)、穿越能力指數(Traversability Index)等,並對部分指數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修改。另外,FRAGSTATS3.3還提供了1個使用者定義的移動窗口分析方法,可用於計算核心像元的指數值。但FRAGSTATS3.3隻接受多種格式的柵格數據,不接受矢量數據。

FRAGSTATS3.3可以計算的斑塊指數19個,類型指數121個,景觀指數130個,但許多指數間相關性很強,且部分指數主要適用於野生生物保護以及復合種群(碎裂種群)動態方面的研究(如核心面積指數、鄰近度指數以及連接性指數等)。這些指標的計算方法詳見FRAGSTATS3.3的使用說明書,所有公式都採用FRAGSTATS3.3中的表達式。

採用統計分析軟體SAS6.12對部分數據進行相關性、顯著性等方面分析,採用對比分析法,選取已規劃的區域(中捷友誼農場、兗州市等)、未規劃的區域,進行農田景觀格局分析和生態質量等方面的比較,揭示一般農田景觀規劃存在的優缺點,歸納一般農田景觀規劃設計模式。分析一般農田和已復墾農田的景觀格局、廊道與斑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以生產力為主和以生態為主設計的區別,以及農業景觀格局、廊道與斑塊的設計要求(包括內部構成,如物種、材料等)。

1.4.2 研究的技術路線

①資料收集與分析;②進行農田景觀規劃的概念、內容、方法、程序和模式等研究;③一般農田景觀格局特性分析,取樣分析一般農田景觀格局特性;④復墾農田景觀格局特性分析,取樣分析復墾農田景觀格局特性;⑤實例模擬評價。如圖1-1。

圖1-1 復墾農田景觀生態重建研究程序框圖

1.4.3 實驗與模擬方案

①選擇華北、華東地區已規劃設計的一般農田、復墾農田,並選擇相應未規劃設計的農田進行景觀格局對照;②通過景觀分析軟體FRAGSTATS3.3獲取景觀格局和結構指標,計算機處理數據,結合EXCEL建模;③選擇一定區域的遙感數據,進行景觀格局特性分析;④實例評價。

⑶ 關於揚州美食文化的研究性學習 希望大家貢獻材料

坐落於古城揚州得勝橋的富春飲食服務有限公司富春茶社是一座聞名中外的百年老店。始創於1885年。百餘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經營,逐步形成了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靜、雅、適取勝的特色,被公認為淮揚菜點的正宗代表。

富春茶社製作的淮揚菜餚選料嚴格,製作 精細,注重本味,講究火工,清鮮平和,濃醇兼備。2000年,中國烹協授予富春茶社的蟹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大煮干絲為中國名菜。近年來,富春在做好傳統「三頭宴」、「開國第一宴」的同時,又成功推出「春暉宴」、「夏沁宴」、「秋瑞宴」和「冬頤宴」四季淮揚宴席,聲譽倍增。

富春茶社的淮揚細點是揚州面點的傑出代表。傳統名點三丁包被譽為「天下一品」,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堪稱「揚州雙絕」。上述點心等曾榮獲全國「金鼎」獎和被中國烹協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近年來,茶社將傳統點心產業化,推出「富春」牌速凍點心,深受消費者青睞。富春的「魁龍珠」茶,濃郁醇厚,獨樹一幟。

如今的富春茶社正生機勃勃,企業兩個效益名列全國餐飲業前茅,是國家特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富春茶社集古樸典雅於一體,富有文化品位。巴金、朱自清、冰心等文學大師,林散之、吳作人、梅蘭芳、趙丹等大家及文藝巨匠都留下了墨寶和贊語。正如許多賓客所雲:「不到富春就不能算來過揚州。」2001年5月,中國烹協會長張世堯欣然寫下了「富春茶社名揚天下」的題詞

⑷ 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指的什麼

研究方法:(就是論文使用到的研究方法)。

技術路線:(就是論文寫作的具體步驟和思路)。

本科論文主要是:案例型論文、實證型論文。因此研究方法總的就可以分別是案例研究法、實證研究法。

而在這個大的研究方法下面,還可以細分增加:(文獻研究法、對比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至少有15種以上,但普遍用到的就是這幾種。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

開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寫清楚。

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理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課題負責人、起止時間、報告提綱等。

⑸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書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

(1)系統收集、歸納整理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東南地區的區域地質、專題、專項研究成果及論文和礦床勘探、物化探等方面的資料,重點收集早中生代花崗岩構造-岩漿組合圖、區域地質構造圖和與早中生代花崗有關的礦產系列圖、文字總結等資料。

(2)研究中採用重點區重點解剖、重點問題重點解決,點、線、面上工作並重、協調調查,以及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野外與室內綜合分析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選擇早中生代花崗岩及其有關礦床出露的典型和重點地區(如伊春美溪—金山屯、湯旺河—新青、鐵力興安—鹿鳴—前進地區等)進行重點解剖,測制早中生代花崗岩代表性剖面,完善花崗岩類的劃分和歸屬,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早中生代花崗岩演化的時空格架。同時在花崗岩岩石學、岩石-構造組合,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同位素地質學等研究基礎上,討論花崗岩岩石成因與基性岩漿的底侵作用關系、花崗岩形成與古亞洲洋構造域閉合、碰撞、碰撞後垮塌等大陸動力學演化關系等,進而探討古亞洲洋和濱太平洋兩大構造域演化歷史,以及該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超)大型礦床形成與碰撞後的大規模伸展體制下的大地構造背景關系等;進行與花崗岩有關礦床成因研究,如在礦體、礦化圍岩等進行成礦元素、主微量元素、穩定同位素等樣品的採集,來研究不同礦床的成岩成礦作用、賦礦構造、圍岩蝕變和地球化學特點,以及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成礦地質背景、礦床賦存條件、礦床(點)空間展布特徵、成礦時空演化等,進行區域成礦系列的對比;要在進一步總結區域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本區與早中生代花崗岩類有關的礦床的成礦系列及其演化特徵,利用礦床成礦系列上存在的成礦元素、成礦特徵、礦床類型、礦化強度等的差異性、互補性和繼承性、過渡性特徵,來預測該地區找礦方向、礦床類型,使找礦工作多層位的飛躍;總結區域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多金屬成礦規律,根據控礦地質因素、物化遙因素、找礦標志分析來建立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多金屬找礦模型,劃分成礦遠景區等,從而進行找礦潛力分析。

(3)小興安嶺南部-張廣才嶺地區的部分早中生代花崗岩體,為高Sr低Y、低Yb花崗岩類,屬於埃達克質岩(孫德有等,2001;張炯飛等,2005)。埃達克質岩與斑岩銅(鉬)、金(銀)礦之間具一定的成礦專屬性(張旗等,2002,2003,2005,2009a,b;侯增謙,2004;芮宗瑤等,2006),那麼,本選題的研究區是否存在「C」型埃達克岩?其代表的構造含義是什麼?以及與斑岩型鉬(金)或中溫熱液型多金屬礦床之間有何內在聯系?以及其時空分布如何?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會對探討小興安嶺東南地區花崗岩(包括含礦花崗岩)成因、成礦預測以及成礦大地構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意義。

⑹ 論文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是一回事嗎,應該怎麼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⑺ 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

1. 3. 1 研究內容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本書的研究重點是斜坡演變的內外動力作用機制及成災危險性評價,選擇的示範研究區為金沙江虎跳峽河段。具體的研究目標是結合金沙江虎跳峽水電開發中的斜坡變形破壞問題,對斜坡演變的動力地質作用機制及作用過程進行研究,建立斜坡演變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為以後的斜坡災害深入研究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該地區典型斜坡災害的變形破壞與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相關性剖析,獲得表徵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空間強度差異性分布的地質動力區劃指標體系,並將其應用到斜坡災害危險性定量評價中,用以指導工程決策和環境管理。具體研究內容可概括為:

1) 虎跳峽工程區及其影響帶的地質背景與河谷斜坡變形破壞體賦存環境的調查與研究,是整個課題的地質基礎。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研究區特殊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新構造運動、水文氣象等內、外動力條件,以加深對河谷斜坡演變的環境系統的認識。

2) 對金沙江虎跳峽河段 ( 其宗-大具) 斜坡變形破壞類型、規模、數量、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活動性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研究基本環境條件 ( 或環境場) 對斜坡變形破壞的綜合效應,為斜坡災害的形成機理和危險性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3) 通過斜坡變形破壞與地質動力因子的相關性分析,研究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斜坡變形破壞體的形成演化、發育頻率和空間分布特徵,並在定量意義上揭示了各動力因子對斜坡變形破壞的主次關系,為斜坡演變機制分析及成災危險性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4) 對虎跳峽河段典型斜坡演變機制進行重點剖析,查明區域斜坡演變的地質背景與內、外動力地質作用機制及作用過程。分析了斜坡演變的內、外動力作用的耦合要素及其演變效應,綜合確定虎跳峽地區河谷斜坡演變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模式。

5) 模擬河谷大規模反傾岩體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的重力時效性彎曲變形和累進性剪切破壞模式,進而研究其在庫水位驟降與地震作用下反傾斜坡的動力穩定性; 探索岩質斜坡最危險滑裂面全局優化演算法。

6) 以下咱日堆積體為重點,通過對其成因模式、岩土體介質的物理力學性質的試驗研究,揭示堆積體斜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利用強度折減有限元方法對該堆積體在不同工況下的三維穩定性、塌岸及失穩模式等問題進行分析,為水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7) 根據內外動力耦合作用強度的空間差異性特徵,將統一的地質動力區劃模型納入到斜坡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中,建立地質動力區劃指標體系及強度等級,對虎跳峽河段斜坡災害危險性進行定量評價。

1. 3. 2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 通過廣泛的資料 ( 包括國內外文獻、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現場勘察資料等) 收集和野外實地調查,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採用原始資料統計、地質歷史對比和地質類比等方法,進一步分析虎跳峽河段的區域地質背景,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水文氣象條件和新構造運動特徵等。

2) 根據實地調查、遙感圖像和航片解譯成果,收集整理有關虎跳峽庫區其宗—大具段斜坡變形破壞體 ( 包括斜坡變形體、滑坡體和崩塌體) 的基本信息,建立斜坡變形破壞體資料庫,進而分析斜坡變形破壞體的發育狀況 ( 如類型、規模和數量等) 、空間分布規律及與基本環境條件 ( 或靜態環境因子) 的關系。

3) 採用單因相關分析方法剖析斜坡變形破壞與各種地質動力作用因子之間的關系,研究內、外動力作用下斜坡變形破壞體的發育頻率、規模和空間分布特徵; 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效果測度分析模型 ( EMA) ,對斜坡變形破壞與主要動力地質作用進行關聯度綜合量化分析,並確定了影響河谷岸坡穩定的關鍵性動力因子,從定量的角度探討研究區各種動力地質作用對斜坡變形破壞的主次關系。

4) 以兩家人大型鬆散堆積體、龍蟠右岸斜坡變形體和滑石板堆積體滑坡為典型實例,採用工程地質力學分析方法重點剖析虎跳峽工程區斜坡演變的成因機制,並建立了虎跳峽河谷地區斜坡演變的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基本模式 ( 或概念模型) ,並對堆積體滑坡的滑動周期進行了初步的分析預測。

5) 基於反傾岩體變形破壞的時效性,引入強度折減法來分析並以安全系數來評價反傾岩體邊坡的穩定性,並從邊坡變形演化過程中剪切屈服區的擴展方式中,提出了 「軟基效應」和 「互層效應」共同作用下大規模反傾岩體的 「累進剪切破壞模式」。運用離散元進行變形岩體的全時程動力分析,指出地震慣性力作用引起的剪應力積聚效應和超靜孔隙水壓力累積效應是導致斜坡失穩的內在機理。將遺傳演算法和 Sarma 法相結合,並引入保持最優的災變策略,提出適用於岩質邊坡最危險滑裂面分析的 GA-Sarma 演算法。

6) 對下咱日堆積體的研究,我們首先從堆積體的地質結構調查入手,通過野外地質特徵和鑽孔特徵的綜合分析,研究堆積體的成因類型和形成演化歷史; 通過現場大型直剪試驗、推剪試驗、粒度分析和大尺度單環滲透試驗,對五類堆積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取得全面的認識; 通過典型采樣的室內力學試驗和細觀結構分析,研究堆積體變形破壞規律及其結構控制機理; 通過綜合分析建立的地質模型和強度折減少有限元數值模擬技術,研究堆積體在不同工況條件下的二維和三維穩定性。

7) 在典型斜坡演變機制分析的基礎上,基於內外動力耦合作用強度的空間差異性特徵,應用模糊綜合評判 ( FCJ) 與地理信息系統 ( GIS) 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地質動力區劃指標體系及強度等級,並結合靜態環境條件 ( 包括岩土體類型、岸坡結構及坡型等) ,預測工作區不同區段未來可能發生斜坡災害的程度。地質動力區劃方法為斜坡災害危險性評價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書的研究技術路線如圖 1. 3. 1 所示。

圖 1. 3. 1 研究技術路線圖

⑻ 開題報告里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應該怎麼寫

開題報告中的技術路線的寫法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論述研究該課題的原由。 研究背景包含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

技術路線是指申請者對要達到研究目標准備採取的技術手段、具體步驟及解決關鍵性問題的方法等在內的研究途徑,應盡可能詳盡,每一步驟的關鍵點要闡述清楚並具有可操作性。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備,啟動,進行,再重復,取得成果的過程。多見於理工科和軟科學。

技術路線可以採用流程圖或示意圖說明,再結合必要的解釋。合理的技術路線可保證順利的實現既定目標。技術路線的合理性並不是技術路線的復雜性。

⑼ 請教研究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怎麼寫

研究路線一般採用框圖表示。研究方法重點針對關鍵技術需要採用的方法(如採用的理論、實驗、研究手段等)。關鍵技術是本項目解決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關鍵問題一解決,其他問題就比較容易,一般一個項目關鍵技術不要太多。

閱讀全文

與淮揚文化研究路線方法或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3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2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6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3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6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6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6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
骨密度計算方法公式骨礦骨面積 瀏覽:831
什麼方法能讓竹子的根死亡 瀏覽:199
熱天豬掉料的解決方法 瀏覽:490
紅米2指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