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信用評級法是什麼呢
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又稱資信評級,是一種社會中介服務為社會提供資信信息,或為單位自身提供決策參考。最初產生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
1902年,穆迪公司的創始人約翰·穆迪開始對當時發行的鐵路債券進行評級。後來延伸到各種金融產品及各種評估對象。由於信用評級的對象和要求有所不同,因而信用評級的內容和方法也有較大區別。我們研究資信的分類,就是為了對不同的信用評級項目探討不同的信用評級標准和方法。
信用評級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定義。狹義的信用評級指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機構對債務人如期足額償還債務本息的能力和意願進行評價,並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其違約風險和損失的嚴重程度。廣義的信用評級則是對評級對象履行相關合同和經濟承諾的能力和意願的總體評價。
關於信用評級的概念,至目前為止沒有統一說法,但內涵大致相同,安博爾·中誠信認為,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信用評級的根本目的在於揭示受評對象違約風險的大小,而不是其他類型的投資風險,如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再投資風險及外匯風險等等。
其次,信用評級所評價的目標是經濟主體按合同約定如期履行債務或其他義務的能力和意願,而不是企業本身的價值或業績。
第三,信用評級是獨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專業經驗,就各經濟主體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大小所發表的一種專家意見,它不能代替資本市場投資者本身做出投資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信用評級不同於股票推薦。前者是基於資本市場中債務人違約風險作出的,評價債務人能否及時償付利息和本金,但不對股價本身作出評論;後者是根據每股盈利(EPS)及市盈率(PE)作出的,往往對股價本身的走向作出判斷。前者針對債權人,後者針對股份持有人。
2. 企業信用等級是怎麼評定的
企業信用等級針對企業的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償還能力,履約能力,發展前景以及企業的內部控制,信用風險狀況,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具體有統一的信用等級標准。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流程:3. 銀行信用評級的評級方法
銀行信用評級過程雖然與其他債券發行人的基本相同,但由於銀行是特殊企業,是高風險企業,因此銀行信用評級遠比一般企業評級要復雜得多。常用的銀行信用評級方法是以銀行所在國的主權評級為上限,在比較該國銀行的實力後,得出某家銀行的信用評級。但也有例外,如某銀行得到其他國家銀行的出資或其他支持時,該銀行的信用評級可以高於銀行所在國的主權評級。在對銀行進行評級時,不另外進行主權評級,而是使用已有的主權評級結果,因此有關主權評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4. 用AHP法研究個人信用評級有什麼好處
企業信用評級方法的選擇 (一 企業信用評級方法的比較 ) 目前國內外銀行和信用評級機構使用的信用評級方法有很多, 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 主要包括以5C法為代表的專家評判法和以5C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綜合評價法。 這種傳統的評價方法雖然 一類: 傳統的信用評級方法。
5. 信用評級的評級方法
信用評級的方法是指對受評客體信用狀況進行分析並判斷優劣的技巧,貫穿於分析、綜合和評價的全過程。按照不同的標志,信用評級方法有不同的分類,如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主觀評級方法與客觀評級法、模糊數學評級法與財務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與綜合分析法、靜態評級法與動態評級法、預測分析法與違約率模型法等等,上述的分類只是簡單的列舉,同時還有各行業的評級方法。
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點,並不斷演變。如主觀評級方法與客觀評級方法中,主觀評級更多地依賴於評級人員對受評機構的定性分析和綜合判斷,客觀評級則更多地以客觀因素為依據.
在評級業的發展中,各評級公司不斷總結自身經驗,評級指標不斷細化,有必要對不同的設計方法做一個比較。
企業信用評級法通過對國際上先進的企業信用評級理論、企業信用評級思想、企業信用評級模型以及企業信用評級方法的研究,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研究、實踐、創新和積累,最終總結出一套符合中國經濟環境且適用於中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並建立了完備的企業信用評級資料庫、業內領先的企業信用評級模型以及科學的企業信用評級方法。企業信用網通過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來充分把握各個行業發展脈搏,從而保證了企業信用評級結果的准確性、及時性,提高了中國企業信用評級行業的技術水平 。
要素分析法比較
根據不同的方法,對要素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下述幾種方法。
5C要素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個方面信用要素:借款人品德(Character)、經營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資產抵押(Collateral)、經濟環境(Condiltion)。
5P要素分析法 個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資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還款財源因素 (Payment Factor)、債權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企業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
5W要素分析法 5W要素分析法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還款期限(When)、擔保物(What)及如何還款(How)。
4F法要素分析法 4F法要素分析法主要著重分析以下四個方面要素:組織要素(Organization Factor)、經濟要素(Economic Factor)、財務要素(Financial Factor)、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
CAMPARI法 CAMPARI法即對借款人以下七個方面分析:品德,即償債記錄(Character)、借款人償債能力(Ability)、企業從借款投資中獲得的利潤(Margin)、借款的目的(Purpose)、借款金額(Amount)、償還方式(Repayment)、貸款抵押(Insurance)。
LAPP法 LAPP法分析以下要素:流動性(Liquidity)、活動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和潛力(Potentialities)。
駱駝評估體系 駱駝評估體系包括五個部分:資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收益狀況(Earnings)、流動性(Liquidity),其英文第一個字母組合在一起為「CAMEL」,因正好與「駱駝」的英文名字相同而得名。
上述評級方法在內容上都大同小異,是根據信用的形成要素進行定性分析,必要時配合定量計算。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將道德品質、還款能力、資本實力、擔保和經營環境條件或者借款人、借款用途、還款期限、擔保物及如何還款等要素逐一進行評分,但必須把企業信用影響因素的各個方面都包括進去,不能遺漏,否則信用分析就不能達到全面反映的要求。傳統的信用評級要素分析法均是金融機構對客戶作信用風險分析時所採用的專家分析法,在該指標體系中,重點放在定性指標上,通過他們與客戶的經常性接觸而積累的經驗來判斷客戶的信用水平。另外,美國幾家信用評級公司都認為信用分析基本上屬於定性分析,雖然也重視一些定量的財務指標,但最終結論還要依靠信用分析人員的主觀判斷,最後由評級委員會投票決定。
綜合分析方法的比較
綜合分析評級方法就是依據受評客體的實際統計數據計算綜合評級得分(或稱指數)的數學模型。企業信用綜合評級方法很多,但實際計算中普遍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種。為讓讀者更清晰理解「多變數信用風險二維判斷分析法」,有必要考察這幾種評級方法的優劣。
加權評分法
這是目前信用評級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一般做法是根據各具體指標在評級總目標中的不同地位,給出或設定其標准權數,同時確定各具體指標的標准值,然後比較指標的實際數值與標准值得到級別指標分值,最後匯總指標分值求得加權評估總分。
加權評分法的最大優點是簡便易算,但也存在三個明顯的缺點。
第一,未能區分指標的不同性質,會導致計算出的綜合指數不盡科學。信用評級中往往會有一些指標屬於狀態指標,如資產負債率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越接近標准水平越好。對於狀態指標,加權評分法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果。
第二,不能動態地反映企業發展的變動狀況。企業信用是連續不斷的,加權評分法只考察一年,反映企業的時點狀態,很難判斷信用風險狀況和趨勢。
第三,忽視了權數作用的區間規定性。嚴格意義上講,權數作用的完整區間,應該是指標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不是平均值,也不是最高值。加權評分法計算綜合指數時,是用指標數值實際值與標准值進行對比後,再乘上權數。這就忽視了權數的作用區間,會造成評估結果的誤差。如此,加權評分法難以滿足信用評級的基本要求。
隸屬函數評估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模糊數學的原理,利用隸屬函數進行綜合評估。一般步驟為:首先利用隸屬函數給定各項指標在閉區間[0,1]內相應的數值,稱為「單因素隸屬度」,對各指標作出單項評估。然後對各單因素隸屬度進行加權算術平均,計算綜合隸屬度,得出綜合評估的向指標值。其結果越接近0越差,越接近1越好。
隸屬函數評級方法較之加權評分法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但該方法對狀態指標缺乏有效的處理辦法,會直接影響評級結果的准確性。同時,該方法未能充分考慮企業近幾年各項指標的動態變化,評級結果很難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因此,隸屬函數評估方法仍不適用於科學的信用評級。
功效系數法
功效系數法是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對每一個評估指標分別確定滿意值和不允許值。然後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其指標實現滿意值的程度,並轉化為相應的評估分數,最後加權計算綜合指數。
由於各項指標的滿意值與不允許值一般均取自行業的最優值與最差值,因此,功效系數法的優點是能反映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地位。但是,功效系數法同樣既沒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指標,也沒有充分反映企業自身的經濟發展動態,使得評級結論不盡合理,不能完全實現信用評級所要實現的評級目的。
多變數信用風險二維判斷分析評級法
對信用狀況的分析、關注、集成和判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這也是多變數信用風險二維判斷分析法的評級過程。
多變數特徵是以財務比率為解釋變數,運用數量統計方法推導而建立起的標准模型。運用此模型預測某種性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評級人員能及早發現信用危機信號。經長期實踐,這類模型的應用是最有效的。多變數分析就是要從若干表明觀測對象特徵的變數值(財務比率)中篩選出能提供較多信息的變數並建立判別函數,使推導出的判別函數對觀測樣本分類時的錯判率最小。根據判別分值,確定的臨界值對研究對象進行信用風險的定位。
二維判斷就是從兩方面同時考察信用風險的變動狀況:
一是空間,即正確反映受評客體在本行業(或全產業)時點狀態所處的地位;
二是時間,盡可能考察一段時期內受評客體發生信用風險的可能性。
6. 銀行信用等級評定
銀行信用分9級,具體如下:
A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
A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強,較易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較低。
BBB級:償還債務能力一般,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較大,違約風險-般。
BB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弱,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很大,有較高違約風險。
B級:償還債務的能力較大地依賴於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很高。
CCC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度依賴於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極高。
CC級:在破產或重組時可獲得保護較小,基本不能保證償還債務。
C級:不能償還債務。
拓展資料
銀行信用等級評定分析目標
(1)經營環境。經營環境主要包括:分析一國的整體經濟和金融狀況(該分析可從主權債務評級及主權債務和存款評級上限反映出來)、該國銀行在該國經濟及金融界中扮演的角色、監管當局的素質、未來監管趨勢的轉變及銀行與監管當局的關系、銀行從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獲得支持的可能性、企業倒閉對金融體制健全性的影響等。
(2)所有制及經營權。所有制不同,銀行的經營方式、管理方式不同,政府對其干預的程度和支持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對銀行進行評級時要充分考慮所有制因素。
(3)管理水平。首先是分析管理層是否制定明確的戰略目標,即:能否找出並能有效、持續達到風險與回報的最佳投資組合;能否沿著這條最佳風險回報投資組合曲線發展。其次是對管理層的能力、經驗、直覺、承擔風險的意識贗訊及交易系統的可靠性和精密程度、銀行內部風氣等進行分析研究。
(4)營運價值。分析銀行的營運價值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銀行系統的營運價值。主要是分析銀行受保護的程度、營業地盤及市場准入情況;二是銀行本身的營運價值。這主要是分析銀行的經營效率(如電子化水平、商品種類和行員數量等)、銀行實力(資產規模、市場佔有率)、管理層的知識水平、經營策略、目標及經營的一貫性、各種業務的發展潛力等。
(5)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衡量銀行創造價值及通過增加收益,提高風險保障的能力。分析銀行的盈利能力時採用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定量分析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指標進行分析:平均盈利資產收益率、利息增長率、凈利息變動率、呆賬准備金與稅前利潤的比率、稅前利潤與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成本與收益的比率、支付股息增長率、營業支出與平均資產的比率等。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主要分析收入的來源及趨勢、工資及其他管理費用支出情況、信貸情況、盈利及虧損的異常變化情況、凈利息收入增長情況、凈利差變動情況及其他業務盈利情況。
(6)風險程度與風險管理。風險是銀行業務的有機部分,風險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家銀行穩健與否的最重要內容。在分析銀行風險時,採用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定量分析採取以下數量指標:呆滯貸款與貸款總額比例、准備金與呆滯貸款比例。(資本金+准備金)與呆滯貸款比例、貸存款比例、流動性資產與總資產比例(資本金十長期存款)與長期資產比例、穩定資金來源與貸款總額比例等。定性分析主要分析銀行現在與未來的資產結構及質量,分析信用風險管理質量及流動性等。
(7)經濟資本。分析銀行的資本狀況時,主要對銀行的法定資本水平、經濟資本水平、經濟資本與整體風險的相關性、銀行盈利能力、發行新股的能力。內部資本分配情況等進行分析。在分析資本充足情況時,主要採取以下數量指標:一級資本比率、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BIS)、股東股本與總資產的比率、權益性股本與股東股本比率、資本產生率等。
7. 信用評級分幾個級別
四個級別。信用評級分為企業信用評級、證券信用評級、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其他信用評級。
1、企業信用評級。包括工商、外貿、交通、建築、房地產、旅遊等公司和企業集團的信用評級,以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的信用評級,證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
2、證券信用評級。包括長期債券、短期融資券、優先股、基金、商業票據等信用評級。
3、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國際流行的主權評級反映了一個國家償還債務的意願和能力。主權評級的內容非常廣泛。除了影響一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對外貿易、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和結構、財政收支、政策執行等因素外,主權評級還應包括影響國家償還債務能力的因素。
除此之外,還要對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帶來的財政負擔進行分析和分級。
4、其他信用評級如項目信用評級,即對其一特定項目進行的信用評級。
(7)信用評級方法研究擴展閱讀:
信用評級的方法:
信用評級法通過對國際上先進的企業信用評級理論、企業信用評級思想、企業信用評級模型和企業信用評級方法。
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研究、實踐,創新與積累,最終總結出一套符合中國經濟環境且適用於中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並建立了完整的企業信用評級資料庫、領先的企業信用評級模型和科學的企業信用評級方法。
企業信用網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把握各行業發展脈搏,保證了企業信用評級結果的准確性和及時性,提高了中國企業信用評級行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