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語法教學研究方法

小學語法教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4 01:01:02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方案

小學英語語法不太重要,先教給孩子學英語的入門方法,培養興趣才重要,語法到初中高中再學也非常來得及。不過如果想要先在平時的學習中滲透也可以,當然有幫助,只是不要太難,也不用要求學生必須掌握

⑵ 英語語法畢業論文選題怎麼

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一直是個爭議性的話題,對長期以
來外語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人們多將其歸咎於把過多時間花於語言形式教學上,曾有位應用語言學家如此之說:我們英語沒教好是因為語法教得太好了。我國的英
語語法教學曾一度面臨兩大困境,一是傳統教學法缺乏吸引力,調查顯示語法教學效果差,教師和學生普遍對語法教學不太滿意;二是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受到忽視。
當人們發現交際法下的學習者語言准確程度普遍較差,就又將注意力再次轉向曾一度被忽視的語法教學了。語法教學在大學處於一種很尷尬的境地,我們大部分的學
生實際上語法是沒過關的,如果完全不教或少教,很難使學生英語水平獲得更大的提高。教的話,學生又覺得沒必要,似乎那些規則又都知道。
這就造成教師(尤其
是年輕教師)不清楚大學英語語法要不要教,教什麼,如何教,教到什麼程度。是把語法單獨列出來教,比如開設語法課、在精讀課上講解語法點還是認為學生在語
言交際中,或完成任務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語法、內化成了語言能力的一部分。目前的語法教學處於相對自由狀態,缺乏教材、課時、質量的保證。當然,不
管是外語教學研究人員還是第一線的外語教師都沒有否認過對所學目的語語法掌握的必要性,而且教學實踐證明語法教學的效果好大大有助於整個外語教學活動的開
展。試想,假如學生的語法水平層次低,那什麼交際活動都進行不下去。基於對目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的分析,本文特選取建構主義作為研究的視角,試圖證明
參與某一具體學習活動交流的學生是如何通過互相搭建腳手架,以討論探究的形式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法結構。建構主義最早是出現在哲學和心理學領域,現在已被教
育界廣為應用,研究者們認為,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就是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和學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擴展深化了教育理論的研究,並有效地指導了各門
學科的教育活動實踐,被認為是引導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時髦和富有成效的範例」。建構性學習克服了傳統學習中對知識的表面、孤立、機械的學習,與我們目前迫
切要求培養具有創造性、自主性、協作性的人才的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本文以正在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研究的大背景,以前人的相關研究為參照,以提高語
法教學效果,幫助學生語言能力和言語能力同步發展為宗旨,以建構主義理論,尤其是其中的活動理論、媒介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為研究的支撐點,針對我們的大型
問卷調查、訪談和學生書面作業反映出來的問題,提出了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六項原則,建立了語法教學模式,並以虛擬語氣的教學為教學實例對
我們的研究觀點作了進一步的闡釋說明。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論。論述了本研究的社會背景是正在進行並不斷深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語法教學是大
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改革都會對語法教學產生影響。此外,還對研究問題、研究意義、研究創新點、研究方法和論文結構都一一做了介紹。第二部
分是文獻述評。回顧了語法教學的歷史演變,對二十世紀90年代後語法教學研究的新動向、基於建構主義的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現狀做了述評。第三部分從建構主
義、語法和語法教學這三塊展開了論述。重點闡述了本研究的理論支柱:建構主義的活動理論、媒介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第四部分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和學生書面
作業的分析。問卷調查涉及上海兩所高校,江西一所高校,三所高校性質不一樣,被調查的師生數量合計711人,最後用SPSS11.0對數據進行了分析討
論。第五部分是論文的最核心所在。針對調查訪談所發現的問題,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我們提出了六大語法教學原則,並在原則的指導下建構了語法教學模式,對其
三個階段的活動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部分是對論文的總結,指出了本研究的貢獻和不足,指明了今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1] 王燕,王濤,胡現敏,肖雅琴. 英語專業語法多媒體課件開發與設計初探[J].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2)
[2] 張慶路. 我們的英語水平真有那麼高嗎?[J]. 上海翻譯.
2006(01)
[3] 肖亞西. 用交際法搭建口語教學的平台[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
[4] 張香存. 中國大學英語教師對「Focus-on-Forms」和「Focus-on-Form」教學方法的認知[J]. 外語教學.
2005(03)
[5] 戴煒棟,陳莉萍. 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5(02)
[6] 許繼康. 教學語法應用的一個新視點——古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幾點相似性比析[J]. 現代語文.
2005(03)
[7] 馮彩雲. 建構主義與基本英語語法術語的修正[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5(03)
[8] 魏耀章. 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法敏感性與閱讀理解水平的相關研究[J]. 外語界.
2005(01)
[9] 戴雪梅. 內隱學習研究進展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01)
[10] 裘漢元. 建構主義理論與成人歸納法語法教學[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
2004(12)

⑶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英語作為一門課程,在日益加強的全球化下,顯得更加重要。對於老師來說,擁有好的英語教育方法是極其重要的素質,看看我為您整理的英語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語法翻譯法

1、語法翻譯法是一種通過學習語法規則和詞彙,並且按照規則用本國語和目的語進行互譯來教授語言的方法。

2、教學過程

閱讀/朗讀——句子翻譯——講解語法/語言點——書面回答——理解性問題

3、原則和技巧

原則:(1)書面語很重要,重視寫作和閱讀

(2)熟記語法規則和單詞

(3)教師的絕對權威

(4)本族語的中介作用

技巧:(1)書面翻譯/互譯

(2)閱讀理解性問答

(3)演繹法講解語法規則

(4)填空、背誦、造句、作文等

4、評價:

(1)使用方便

(2)學習語言知識多於語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語法翻譯法:彌補口語的聽說訓練、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種通過實物、圖畫、動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語和其對應的意思直接聯系,從而達到直接理解和直接應用的外語教學法。

2、教學步驟

用目的語講解——提問——回答

用歸納法教語法:例子——總結規則——鞏固性練習——聽寫練習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先聽說後書面語言

(2)通過有意義的上下文來學習單詞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語翻譯

(4)自我更正來促進語言學習

技巧:大聲朗讀、問答練習、自我更正、會話、填空、聽寫段落、畫圖講解、實物演示等。

4、評價:

(1)強調語言實踐和運用,有利於聽說

(2)學慣用外語思考,重視語言的交際作用

(3)排斥本國語,有時花費很長的時間來解釋,或者解釋不清楚

(4)對教師口語、教學技能要求高

三、聽說法

1、聽說法是一種運用句型操練形式學習外語的方法。其理論基礎為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

2、教學步驟

聽外語對話——模仿——糾正語音語調——逐句背誦——對話練習——看書面材料——語法點歸納——替換/回答練習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2)掌握結構句型和詞彙。

(3)語言學習是形成習慣的過程,教師的正確肯定有助於強化正確的語言習慣。

(4)本族語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誦對話,擴展練習,鏈式提問,替換練習、回答提問、對話、轉換練習等。

4、評價:

(1)《英語900句》、《靈格風教材》

(2)學生學到的句型較少能自如地轉化為課外的交際能力

(3)「聽說領先,讀寫跟上」

四、交際法

1、交際法就是把運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交際作為學習語言的方法。

交際法有時稱為功能法或意念法。

交際法的最大特徵是它對語言結構和能同等重視。學習不僅要知道語言規則的用法,還必須學會交際。

2、示例

(1)利用真實生活材料開展討論: (源於材料)題目辯論——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組討論——總結

(2)連環圖片做交際性練習:抽出圖片——猜測前後內容

(3)設置生活背景進行交際:按照角色身份、年齡、地位、性別說出不同的內容。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強調語言的意義,而不是結構。

(2)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交際能力(即有效和得體地運用語言系統的能力).

(3)教學一開始就鼓勵學生嘗試交際。

(4)教師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

(5)流利性與可接受性是教語言的主要目標。

技巧:(1)利用真實材料

(2)重新安排打亂順序的句子

(3)語言游戲(信息差等)

(4)小組討論,解決難題

(5)角色扮演

4、評價:交際法的運用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語的形式、意義和功能。

五、靜授法

1、靜授法,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沉默,從而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活用語言的方法。該法由戈鐵諾(Caleb Cattegno)提出(1972),其特徵是使用各種帶顏色的小棍,把各種聲音與特定的顏色聯系起來。

三種假設:(1)由學習者發現或者創造將要學的東西,學習會取得良好效果。

(2)學習時有圖片等實物輔助,效果會更好。

(3)學習的材料必須實用。

2、示例:(1)用教鞭指著圖上的符號,發出一個聲音,然後教師不出聲地指著圖上的一個個符號,監聽學生的發音。

(2)教師也許發出一個單詞聲音,讓學生猜測包含在這個單詞發音里的符號。教鞭可用來表示重讀、停頓和語調。

(3)教師聽學生發音,重新示範或叫另一個學生來發音。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才轉入未知,即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介紹語言要素,教服從於學。

(2)學生需要學會互相依賴和依靠自己。

(3)如果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仍替他們做,學生的獨立能力就得不到培養。

(4)沉默是一種手段。它有助於學生自治以及發揮自身積極性。

(5)錯誤對學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6)在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而不是馬上達到完善。

技巧:(1)聲音——顏色圖;

(2)教師的沉默;

(3)同伴的更正;

(4)各種小棍;

(5)單詞圖表;

(6)自我更正手勢。

4、評價:

靜授法是70年代初期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法。非常重視人的整體性,人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試圖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暗示法

1、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無意識和非理性因素進行系統教學的方法,由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G.Lozanov)提出的,他認為大多數的學習發生在氣氛輕松、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暗示法最典型特徵是在教學過程中伴有背景音樂,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大腦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作用。

2、示例

整堂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口頭復習。前次學習的材料被用來充當討論的依據。所有出席者圍坐成一圈。第二階段,引進新材料並展開討論。這包括看一遍新對話材料和用本國語翻譯,然後討論重要的語法和詞彙。第三階段一開始,所有對話停止一兩分鍾。師生一起聽錄音機播放的音樂,聽了幾段音樂後,老師在音樂背景下朗讀或背誦新課文,學生一邊看著課本一邊聽音樂。在兩段音樂之間有一陣沉默,然後教師要求學生合起課本聽一遍。

3、原則和技巧

原則:(1)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方可得到促進。

(2)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學習者。

(3)當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際過程時,學生將學得更好。

(4)教師應容忍學生出錯,讓學生在應用過程中改正錯誤。

(5)在游戲的氣氛中,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語言的運用上。

技巧:(1)課室布置充滿藝術氣氛;

(2)肯定正面暗示;

(3)視聽相結合;

(4)選擇一個新的形象;

(5)角色扮演;

(6)分二次放音樂(第一次學生看著課本,注意語法;第二學生合上課本,注意聽內容)。

4、評價:

暗示法在減少學生焦慮,提供良好學習氣氛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建議語言教師在借鑒該法之前,更多地考慮如何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心理安全感的氣氛,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七、全身反應法

1、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叫領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是一種把言語和行為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學方法,該法通過身體各部分的活動來學習語言。由美國J.阿須(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法與心理學的記憶部分的痕跡理論關系密切。該理論認為記憶聯系的追蹤頻率及強度越大,記憶聯系就越強,所學的東西也就越容易回憶起來。記憶方式有多種,有死記硬背、也有通過行為動作。根據研究,結合動作的記憶的成功可能性是最大的。阿須也吸收了人道主義心理學的觀點,重視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活動,可減少學生的緊張情緒,創立一種肯定式氣氛,從而有助於學習。

2、示例

在課堂上,教師用英語發出指令,讓學生一聽到英語指令就作出相應的動作。從簡單到復雜,從慢到快,從一組詞過渡到一個句子或一段話。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目的語的意義可以通過動作來傳達,通過學生的各種反應以刺激記憶過程。

(2)教師運用命令來指導學生的語言學習行為。

(3)學生通過觀察以及自身的演示來學習語言。

(4)教學法中最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成功感,這樣和低焦慮情緒結合一起就可促進學習。

(5)口頭語言應比書面語言重要。

技巧:(1)用目的語發出各種指令指導學生行為;

(2)角色轉換(A命令B或B命令A);

(3)動作系列

4、評價:

它強調初期階段專門進行聽力理解訓練,該法使得學生對教師用目的語發出的各項指令進行傾聽和反應,使學生覺得十分有趣,因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上,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提高。該法較多地在初級階段使用(如兒童、初中、成人入門階段等)。

八、群體商談法

1、群體商談法,是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方法。學習者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分成幾組交談。教師站在學生身後,隨時提供幫助,最後把錄音內容重放。群體商談法也叫人道法,即該法把學生看作整體的人,關心其情感領域、語言知識和行為技能。

2、示例:

首先問候和自我介紹,接著教師陳述該課的目標及要求,然後學生形成一個圓圈,用外語進行會話。學生可先用本國語和旁邊同學交換信息,教師站在身後把這段信息交換翻譯成外語,然後由學生重復。接著再叫另一個學生講,並把話錄在錄音機里。最後,教師要求學生談出各自對此學習的感受。

3、原則與技巧

原則: (1)當學生具備安全感時才會學得最好

(2)教師不站在課堂前面,就會減低學生的受威脅感,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3)教師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獨特性。

(4)教師對學生咨詢,這表明他們確實在傾聽學生並理解學習。

(5)在小組里,學生可以感覺到一種集體感,既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向教師學習。

技巧:(1)錄下學生對話;

(2)翻譯成目的語;

(3)對學習過程的總結;

(4)不斷重復;

(5)小組討論。

4、評價:

它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學習的人道性和互動性。

最好的教學法?

實踐證明,最好的辦法是讓不同的教學法並存,在實踐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並及時交流和探討,提高各種教學法的綜合教學效果。

事實上,無論採取哪種教學法,英語教學都要針對不同的教學要求,貫徹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即(1)語法原則,把語言知識的傳授放在相當的地位;(2)交際原則,把語言結構與語境和功能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語言結構的多樣性和語言功能表達的多種可能性;(3)文化原則,採用對比分析方式,使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學會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語言教學法和使用的跨文化背景,學會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語言教學和使用的跨文化意識。如果一味地機械重復使用一種英語教學方法,這就不僅從根本上違背了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外語學習的基本原則和規律。

Wilkins: 最好的教學方法是在特定的場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

新課程標准下的英語教學方式的思考

一、英語教學要著眼於全面發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每位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多年來,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的學習態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就尊重學生而言,我們也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個性的。我們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針對他們的差異性提供切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指導。哈佛大學教授,當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將人的智力分為8種類型: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音樂-節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這種智力結構分類,對於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重新認識學生的差異和發展很有幫助。實際上,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差異:女生長於記憶單詞、規則,男生長於閱讀思考;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善長書面表達。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

二、英語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對英語課程內容和目標做了如下表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結合下圖所示,從以上表述我們可以看出:

①掌握語言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所謂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說和寫是語言輸出,也就是表達的技能。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在吸收信息與表達自己的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②學習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對於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我們反對把英語課上成語法課,並不是說我們就不必學語法。中國人學習英語掌握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問題是不要把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目的,不能把英語課上成語言知識課。目前的認識誤區之一便是一提到培養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有人就認為是不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把知識與能力對立起來,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對的。

③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是與他們的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相關的。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語文化背景,不僅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只有對英語文化背景感興趣才能抱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善於配合,樂於進取,把英語學好,才能對英語學習保持一股持之以恆的熱情與動力。同時還要指導中小學生選擇正確的英語學習的策略。學習方法(包括應試技巧)就是充分運用智慧和智謀,也就是講究學習策略。現在我們教學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出備課要備學生,提出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要講究英語學習策略,以便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⑷ 簡述語法教學的基本步驟

一.活化教材資源在新課標下的理論背景

英語課程標准 (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將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規定為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以說,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達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所謂的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或者實施課程所需要的所有資源。我們的新課標與過去的舊課標的根本區別在於理念。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所以能否把國家意志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行為,這是新課改能否成功的關鍵。然而在很多學校出現了這種現象:「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課堂教學卻是濤聲依舊。」這種在新船上賣舊船票的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一個問題,許多教師並未去好好地學習和領悟新課標的精神,更無從說起在教學中體現這種精神了。他們的學生觀和教師觀仍然以過去的經驗為主,所以在課堂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課程資源只不過成了他們教學中的一個工具而已。其實新課程理念是課程設計者蘊涵於課程之中,程理念是課程的靈魂和支點。沒有體現課程理念的課堂就象沒有支撐的大廈,頃刻即倒,經不起學生的推敲,更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筆者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在平常不僅經常研究教材,更注意在教學中滲入新課程理念,但決不淪為教材的奴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教材靈動起來,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僅以自己在各方面的嘗試為例,談談活化教材資源的體會。

二.靈活運用教材資源的實踐

(一)師生通力合作,靈活處理課程資源,在閱讀課上形成學習共同體。

閱讀是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頭戲,常常會對學生說:得閱讀者得天下。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通常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各種閱讀技能的強化訓練。但筆者認為,這種突擊訓練並不一定會取得好效果。假如教師能夠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仔細研究教材的內在聯系和特點,挖掘學生經驗和教材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的體驗慾望,讓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那麼閱讀就是真正的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在讀,其效果會事半功倍。也就是說,教師這時既不是個 explainer,也不是個involver,而是個enabler 。.教師應著眼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努力設計切實可行的活動,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閱讀理解技能的訓練,充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在高一,教師應特別向學生強調,在閱讀時不能斷章取義,一定要根據上下文,並聯系文章的主題,來進行對文章的字詞句的理解。而學生在初中時是絕對沒有這樣的意識的,所以教師在閱讀課中應經常性的通過教學步驟來滲透這樣的理念。如筆者在 NSEFCI的 Unit 1 的教學中選取一些難懂的字詞句,讓學生思考幾分鍾後發表意見,最後集體討論以確定含義。例如:

1. while walking the dog,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 P1

2. your friend,who doesn』t work hard ,asks you to help him cheat in the exam by looking at your paper. P1

3.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just can』t unndera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P2

4.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 P2

5.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one evening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P2

6. Anne said that she had grown crazy about nature because she had been indoors too long. P3

7. I don』t want to end the friendship, but I hate others gossiping.what should I do ? P6

8. But that』s no reason to throw away your friendship with this boy. P6

9. That way you will show them that you are more grown up than they are. P6

上面所列的句子雖然結構簡單,其劃線部分也都是常用語,但這些詞句在文中卻有特殊的含義。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句中劃線詞語的深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Walk-----cause sth to walk

2. Cheat-----act dishonestly or unfairly

3. Go through----experience

4. Light---the light of the sun

5. Happen to do -----do sth by accident,not on purpose

6. Grow crazy-----become crazy,go crazy

7. End ------finish

8. Throw away ------end,finish

10. grow up------mature ,developed

當然在掃除了文章的絆腳石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利用課文材料進行細節理解的訓練了。根據不同文章的體裁,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從不同的角度關注材料的細節,並獲取有用的信息。比如說,閱讀記敘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把握其五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和結果;閱讀人物傳記類文章時,應注意抓住文章的主線,注意時間詞和方位詞的運用,人物年齡和出場順序以及人際關系;閱讀說明文和科技小品類文章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文中事物的名稱,日期,數字,比較,功能和作用等;閱讀新聞報道時,教師應先確立行文方式是順敘,倒敘還是插敘,對文中的數據不能簡單的累加。所以,教師應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和細節設計問答,填空,排序和填表等練習。以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為例,筆者在第二段的教學活動中有步驟地,由淺入深地設計了幾個活動。

Find out all the people related to the Amber Room from the text.

Frederick I

Frederick William I

Peter the Great

Catherine II

The Nazi German

找出了相關人物後,接著下一個任務:

Frederick I :was made for

Frederick William I and Peter the Great:as a gift of Friendship,become part of ,serve as

Catherine II:have moved to ,add… to…

The Nazi German:at war secretly stole

這樣,琥珀屋就輾轉幾人之手,最後散落民間,不知所終了。筆者給學生的任務看似在例舉人物,實則抓住了琥珀屋的歷史主線,人過境遷,學生一目瞭然,再加上幻燈的動態顯示,學生可在理完文章後根據關鍵詞復述,有很好的提綱挈領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按照文章的具體內容,列表分析。如在 unit 4中,在講到 Para 3 時,筆者設問: 「How was the earthquake?What』s the attitude of the people?」要求學生用兩個形容詞來概括。學生很快地能說出:The people were shocked by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How terrible was the earthquake ?

75%
The factories and buildings were gone.

90%
The homes were gone.

two
Dams fell .

Tens of thousands of
The cows never give milk again.

half a million
Pigs died

millions of
Chickens died

這些活生生的數據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了這次自然災害的破壞性,學生通過對數據的搜尋,不僅被這些看似枯燥實則有力的數字震撼,也懂得了以後寫作中數據的用途,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教師一次次地創造與設計,其實是在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他們的言語技能得到發展,他們也通過了合作,調查,討論,交流,思考,感悟到了英語的價值,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師主動讓賢與學生,減少對學生時空佔領的教學才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正如Jim Scrivener所說的:Teaching is about working with other human beings. This teach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and about methodology,but also has an awareness of how indivials and groups are thinking and feeling within her class.

(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開發學生主動探究語法精神

傳統的語法教學往往是教師先講解和歸納語法規則,然後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熟悉規則,以達到鞏固所學語法規則的目的,這種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熟練的掌握語法規則與用法,也不利於學生理解此語法的語用功能。所以筆者主張用探究式學習的方式來教學語法,而且效果不錯。

教材的語法部分彌補了NSEFC教材中此部分在編排上的不足,體現了語法知識的系統性和 連續性。下面僅以定語從句和間接引語在教材中的位置為例,對比說明SEFC和 NSEFC 教材的語法部分在編排體繫上的不同。

教材名稱
語法項目
出現位置
編排內容
編排方式

SEFC
定語從句
高一上:unit 7.10.13.23

高二下:unit 14,19
高一上:學習各種定語從句

高二下:復習各種定語從句
對話和課文中出現,language study 中集中講解和操練,checkpoint 中歸納與總結。

間接引語
高一上:unit 1,unit 5

高二下: unit 13
高一上:學習間接引語

高二下:復習間接引語

NSEFC
定語從句
Unit 4,5,6,10

Unit4,9,10,15, 21,22
高一上:學習各種定語從句

高二下:循環復習
語境中呈現,課文中深化(個別項目在Warming up中滲透,如定語從句), Grammar 中集中學習和運用,checkpoint中復習和鞏固。

間接引語
Unit 1,2
高一時學習陳述句,疑問句的間接引語,再接著學習祈使句的間接引語的用法。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SEFC和 NSEFC教材的語法部分在編排結構上有以下不同:

(1)NSEFC教材更注重語法項目的集中學習;而SEFC教材中語法項目的編排則表現出較大的跳躍性,它往往分散於幾本書的單元教學中,不利於學生的歸納與總結。

(2)NSEFC更注重語言意義上的呈現,其次才是形式;而SEFC則比較注重形式的呈現。

(3)NSEFC教材語法部分的編排以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句型的呈現和練習都為語言運用服務;而SEFC的語法部分則安排了許多無實際意義的機械性操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因此,NSEFC 新課標下的語法教材資源已經體現了集中出現,循環往復的特點,這就能讓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此項語法知識,符合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認知規律,能讓教師在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構建學生的語法知識體系。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充分利用這有利條件,注重探究研究,化解疑難知識便成了教師備課時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探究法是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的重要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例如定語從句的用法一直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嘗試運用探究法,從定語從句的結構,定語從句的功能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下面以定語從句中關系副詞的使用為例,簡述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實施探究式學習的過程。

(1) 確立探究主題: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的使用。探究形式為自主探究的小組活動。

(2) 由unit4的課文Earthquake中的內容引出問題。As you know,before the earthquake,there were some natural signs. But did the people think much of them?yeah,they thought little of them. What did they do that night? They went to bed as usual. At 3:42 the earthquake broke out. It was heard in Beijing . How far is beijing from Tangshang.It is one hundred kilometres away. So you can imagine how terrible the earthquake was.

(3) 活動1:在黑板上呈現The people in Tangshang went to bed as usual.

They thought little of a lot of natural signs.

The earthquake was heard in Beijing.

Beijing is three hundred kilometres away.

要求學生把四句話並成兩句定語從句, 給出正確答案,並鼓勵學生給出理由。

The people in Tangshang ,who thought little of a lot of natural signs,went to bed as usual.

The earthquake was heard in Beijing,which is three hundred kilometres away.

(4) 活動2:利用多媒體播放一隻小鳥正在築巢的動畫,提問 what』s the bird doing?yes ,he is making his nest.why should he rebuild his nest? That』s because his home was blown up in the typhoon.引導學生把它們連成一句定語從句。The bird ,whose home was blown up,is rebuilding his nest now.

(5) 活動3:再呈現另一幅圖片,一個女孩打開一間面朝大海的小屋的窗戶。問:「which kind of room did the girl order?」 she booked a room. Its windows face the sea.這時引導學生講出這個特殊的定語從句:she booked a room whose windows face the sea .

然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比較以上的定語從句,匯報討論結果,總結歸納使用關系代詞的定語從句的特徵。小組1的同學發現在從句中先行詞是人的話要用引導詞 who 。先行詞是物的時候要用 which。當然小組2 和3的同學也發現,從句需要一個定語時,要用引導詞whose。再給學生幾分鍾後,學生又有了新的發現,whose既可以表示某人的,也可以表示某物的。最後學生進行總結性陳詞。筆者在最後進行歸納:在定語從句中需要做主語,賓語和定語的時候,我們需要用關系代詞來指代這個先行詞。在這次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感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 ,也要給與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要體現教師的適度參與和調控,時刻強調學生的合作和交流。我們知道,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而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正是培養了學生的這些能力。

(三)靈活處理教材,適時調增刪改

在新版教材的教師教學用書中,編者談到詞彙教學時說:要真正掌握詞義和詞的用法,還必須通過有情景的課文教學,並結合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才能達到。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詞彙在教學中要注意要在意義和語法形式方面注意上下文的邏輯關聯。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境才能真正理解詞彙的含義。基於此種原因,教師在教材處理時的創造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比如在閱讀課中導入中,教師往往會用到本課中出現的新單詞和片語,但缺乏語境的導入只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如何創建語境,讓學生能夠既學到新詞,又掌握它們的用法,又能自然而然導入到新課,是教師首先面臨的問題。本人在NSEFC 教材的處理中,嘗試了一種新方法—series stories(系列故事)。每一單元一個故事,故事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也能獨立存在。編故事給了教師發揮創造性的空間,也給了學生以舊引新,以新習舊的機會。如在第一單元中,筆者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city mouse and country mouse,以它們的生活為主線引發故事,在他們詼諧幽默的對話中,既復習了課文中的一些詞彙,如walk the dog,get loose,go through等,又復習了間接引語,在教師的描繪和提問中,學生練習了陳述句和疑問句的間接引語形式。在第二單元中,country mouse and her son ,Shake,引出 I wander if…,be crazy about等片語。在第三單元的閱讀課中,筆者編了shake and her GF 的故事,來引出了很多片語和生詞。具體如下:

Series stories III

The country mouse loves the country life very much,but her son ,Shake doesn』t. She encourages him to make an effort to work hard and live in the city. And he does. As time goes by ,he becomes a handsome boy and studies in a key unversity in the city.He enjoys the city life very much. In the unversity ,he meets a beautiful girl named Angel. She is so lovely that he falls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sight.One day ,they go shopping together.you know, when the season changes ,a lot of clothes are on sale.Angel finds a beautiful dress at a reasonable price,so she bought it without hesitating .The next morning ,a cold air comes ,but Angel makes up her mind to wear the beautiful dress.Shake tries to peruade her to put on more clothes: 「 Angel ,it is too cold to wear a summer dress in such a cold day.」

「Is it not beautiful on me ?」

「yes .it is pretty beautiful,it』s just made for you.But,…」

「No but.I love it. So you can』t persuade me to take it off.」Angel doesn』t change her mind ,then they cycle to school.Angel sits on the bicycle,behind her boyfriend,when the cold wind blows ,Angel begins to shake, 「Angel,now you』re Miss Shake.」

「oh ,I』m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What can Shake say to such a stubborn girlfriend? Once she makes up her mind ,she never changes it. The second day,it is still cold,Angel insists she wear the dress ,the only reason is that maybe she can』t wear it any more this year ,she should take this chance. This time Shake doesn』t persuade her ,because he knows he will fail. They also cycle to school.On the way ,it begins to rain cats and dogs. Both of them got wet and caught a bad cold,of course, including Angel. Finally ,they go to see a doctor. The doctor gives them some medicine ,and persuade them to put on more clothes to keep warm.Angel nodded her head , 「ok,I won』t ignore your advice,I』ll follow it.」 You see ,now the stubborn Angel is persuaded by the doctor ,that means she gives in finally.

故事有著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詞彙,並且生詞的復現率高,語境貼切,學生容易受到當中情節的感染,爾後去理解故事中的生詞和片語,與此同時,舊片語和單詞的再現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溫習了功課,極好的體現了以舊引新,以新習舊的原則。在此故事的基礎上,筆鋒順勢一轉,「Actually ,there are a lot of stubborn people in the world,are you ?today we』ll meet another stubborn girl,yeah,you know ,wangwei .由此進入了新課,這樣文章中的生詞障礙已基本清除,學生便能開始對文章脈絡的清理。是的,單詞表中的單詞是死的,可是我們可以把他們靈動起來,這就是教師需要靈活處理教材資源的原因所在。

在新教材中,教材仍以單元劃分,但改變了每個單元設四課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若干板塊。如warming up, pre-reading,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 ,summing up,learning tip等。雖然每個單元有一個統一的主題,但沒有具體的課時安排,更沒有分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他的每個單元內容非常豐富,但某些單元的內容缺乏系統性,零散的分布在各個板塊中,內容跳躍,鬆散,不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另外,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些任務型活動,但每個活動孤立的存在,缺乏必要的邏輯聯系。所以假如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未能靈活地使用教材,這就談不上真正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說,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和課標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適當地調整,增減和改編,從「教」教科書轉向「用」教科書,真正做到依託教材而非依賴教材,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⑸ 如何改變枯燥單一的英語語法教學

語法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得以成為語言的根本條件之一。「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理所當然地要有它應有的地位,語法教學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外語教學(教育部 2003)」。因此,中學英語教學爭議的不是要不要教語法,而是要研究語法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和改進語法的教學,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語法教學方法。
第一, 運用小組協作式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指的是:在學生了解了相關語法項目的基本結構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後,教師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將抽象的語法規則融入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學語法規則在真實交際中得到運用,從而達到內化規則和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目的。
第二,運用語境教學
傳統的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不是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上。但是,學習語法的目的不應只是掌握語言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語境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正確理解判別同一詞語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
第三,運用語篇教學
語法教學應與聽、說、和閱讀活動緊密結合。閱讀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分析閱讀中遇到的一些語法現象,學生會加深對這些語法現象的理解,這絕非單純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
第四,運用歸納和演繹教學
以歸納的方法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接觸語言材料,通過給學生輸入大量真實的語言實例,使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並進行思維加工,從中歸納出語法規則。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綜合能力。演繹的方法是對學生較難理解的語法教學內容,可以採用先給學生呈現語法規則,再適當舉例或讓學生舉例的教學方法。
第五,運用游戲教學
喜歡玩游戲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讓一位學生做動作,讓全班學生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猜測動作。再如,教學「There be」句型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學生按照指令畫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後小組之間交換所畫的圖,並用「There be」句型描述圖片內容。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彙,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聰明的教師必須讓語法課堂生動起來,改變傳統的枯燥無味的語法教學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不斷在講台上講,學生一直在下面聽,沒有參與和表現得機會。直接把語法講授給學生,還不如讓學生學會主動獲得語法的方法,然後再和其他同學一起探討,自然而然的,語法課堂就生動起來了。

⑹ 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英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人稱單數是英語語言的一種重要語法,也是許多英語初學者的「攔路虎」,小學英語課程在整體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小學英語的社會認同程度、小學英語課程教材編寫體例的局限和小學英語學習的欠系統性,都是制約小學英語教學教學效果的瓶頸,作為難點的第三人稱單數教學,自然要面臨同樣的困難。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課時,最大限度提高小學英語第三人稱單數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成為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的共同課題。
在筆者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摸索、探究和總結,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有助於我們讓小學第三人稱單數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對同仁們的教學有所裨益。1、動作模仿法。盡量避免使用「動詞」、「第三人稱單數」、「主語」之類的專業詞彙,而是提供相應的語言情境中多說、多用,在訓練中體會動作,並引導學生體會動作的含義,表示動詞,通過積極的參與與互動,幫助學生以簡單的方法掌握知識要點,順利達到教學目標。2、情景訓練法。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各種與所教語法有關的情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意識,讓語法結構在操練中烙上了語境的標識,並與這種標識精密地編織在一起儲存在大腦中,從而促進顯性語法知識向隱形語法知識轉化,使學生能在以後的語言實踐中也就能自如地提取和使用了。3、要點歸納法。多花些課時系統地講解一定量的該語法要點,以便學生更好、更准確地運用。其過程分四步: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第三人稱單數;其次,要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動詞第三人稱單數,並提供一些有對比性的例句,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歸納,得出要點;第三根據學生對此語法點掌握的程度,必要時把動詞原形變第三人稱單數的規則告知學生;第四,提供與此語法點有關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操練。4、練習鞏固法。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做適量的、配套的語法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
當然,提升小學英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科學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精益求精,在此僅就筆者的一些實踐經驗,略談幾點膚淺的看法,權作引玉之磚,若能引起同仁們對於該問題深入研究的重視,則深感欣慰。

⑺ 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使用《新標准英語》初中教材,我們遵循外語教育理論、外語學習理論、心理學理論等,結合我國廣大中學英語教師豐富的實踐經驗,簡要編寫了一個教學方法與技巧的說明,供大家在教學中參考。若您剛從事英語教學,我們希望為您提供一些可以學習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若您是一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我們希望為您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我們首先介紹任務型教學這一基本教學方法,然後從基本技能的培養與基礎知識的教學各個方面簡單作一些介紹。

I.基本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育部,2001),因為任務型教學被認為是在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方面「現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P.Skehan,1998)」。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英語教育最新發展成果,是「交際法」(communi 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發展。

對於任務有著不同層面的定義,總的來說,任務是一種教學活動,「是一件以意義為中心的活動,使學習者使用目的語參與到理解、處理、輸出和/或互動之中。」(D.Nunan,1989)

依據對D.Nunan,J.Yalden,P.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語課程標准》等文獻的閱讀分析,結合對按照任務型教學思路編寫的小學教材《新標准英語》、初中教材《新目標英語》的分析,我們可知,任務型教學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任務型教學是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種新的形態,是交際法的發展,而不是交際法的替代物。(J.Yalden)

2.任務型教學強調教學過程,力圖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生活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而讓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克服了以功能為基礎的交際教學法不重視過程的不足。(D.Nunan,P.Skehan)

3.任務型教學仍然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從更廣泛地層面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P.Skehan)

4.任務型教學強調以真實生活任務為教學中心活動,修正了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的活動中存在的真實性不足的問題。(D.Nunan)

5.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學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也就是說,任務型教學並不反對語言知識教學,而是倡導以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的語言知識教學。因此,任務既有真實生活任務,也有學習性任務。(D.Nunan,J.Richards,S.Gass)

《新標准英語》是遵循國家《英語課程標准》編寫的全新的初中英語教材,因此,已經按照任務型教學思想在教材中設計了相應的任務,供老師在教學中使用。我們就任務型課堂教學的程序給您提供以下建議。

Nunan(1989)和Willis

(1996)都曾經探討過任務教學程序,這些探討總體上都是任務呈現、教學、任務完成這樣的三段式的程序,這是任務教學的task-driven的基本理念的體現,同時也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因此,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就是:

1、任務呈現

這是任務型的課堂教學所特有的教學環節,任務型的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呈現出任務,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明確要完成的任務,然後在任務的驅動下去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是任務驅動的(task-driven)過程,有利於強化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有利於體現任務的真實性。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一開始不呈現任務,而只是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結束後再呈現任務,並完成任務,但這不是任務驅動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如任務驅動過程那麼強。

2、任務准備:知識與技能教學

任務准備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就是為完成任務而進行知識與能力准備的過程。

我們在課堂教學一開始把運用任務呈現給學生之後,學生能夠感受到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務的要求與他們目前的知識與能力存在著明顯的知識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學生就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學習教學內容來獲得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後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這個學習教學內容的過程就是通常的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的過程。

A.知識學習

這是我們通常的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句、語法等)和文化知識教學,但任務教學強調知識教學與任務相關,也就是:知識本身應該是完成任務所必需而學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屬於知識差距),在知識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關照任務本身。

B.技能訓練

這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的教學,也包括學習技能(學習策略)的教學。當然,任務型教學更強調技能教學與任務相關,也就是:技能本身應該是完成任務所必需而學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屬於技能差距),同時在技能過程中要不斷關照任務本身。

這與常規的課堂教學的程序並無本質區別,但教學過程必須是圍繞任務的完成而進行的,也就是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都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同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將正在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反照到要完成的任務之上,也就是在新學的知識、技能與運用任務之間建立直接的關聯,使學生既掌握知識與技能,更形成運用這些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3、任務完成

任務的完成是任務型教學程序的最後環節。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將在前一環節中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這一環節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在老師指導下在課堂上完成,如可以安排在教學內容完成之後,或是課堂教學的最後階段,也可以安排在課後完成。一般短期任務直接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完成,而長期任務則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最好不超過一學期)完成。

對於那些能力要求較高的任務可以要求學生集體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務可以要求學生單獨完成。

II.具體教學方法與技巧

如前所述,任務型教學中包含了學習性任務,也就是訓練技能與學習知識的任務。為此,我們就知識教學和技能教學的相關層面為您提供以下一些參考性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四.語法教學方法

我們中國的中小學生學習英語不可能不學習語法,語法教學能讓學生對英語語言規則有明確系統的認識,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起語言規范。不過我們在語法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我們教給學生英語語法,不是為了培養他們用語法分析英語語言的能力,更不是為了把他們培養成英語語法學家,語法教學是為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服務的,語法教學從屬於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培養。現在有的英語老師和英語教育研究工作者過分強調語法分析,總想培養學生進行語法分析的能力,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的語法教學方法。以下語法教學方法可供老師們在語法教學中參考。

1、歸納的語法教學

歸納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習方法。歸納要求我們先給學生一些含有語法教學內容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材料中接觸這些語法現象,然後引導學生從這些語言材料中歸納總結出語法規則

歸納法能夠讓學生先獲得語言材料,從感性認識中獲得理性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法規則,但需要一定的教學時間,需要老師做比較多的語言材料的教學規則,而且在語言材料教學中需要從語境、語用進行教學,而不是直接從語法概念和語法規則進行教學。

2、演繹的語法教學

演繹是從已經形成的概念出發,直接將概念講授給學生,然後再用例句和語言材料來說明概念。

演繹法讓學生首先接觸語法規則,可以避免出現規則誤差,但演繹法過於理性,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強烈的學習興趣和一定的學習毅力。?

歸納法與演繹法相比,歸納法更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降低學生學習困難,弱化學生學習焦慮,演繹法更有利於縮短學生學習時間,減少學生學習錯誤。歸納法更利於學生的學習,演繹法更利於教師的教學。

筆者認為,歸納法比較適用於起始教學和新知識的教學,演繹法比較適用於發展教學和舊知識的強化。不過老師們仍然應該根據自己任教班級的動態真實的教育因素和教學因素選擇教學方法。

3、比較的語法教學

這里所謂比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英語語法本身中的相似但不同的英語語言現象進行比較,如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的比較,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的比較,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比較等等;二是對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中的相關的語法現象和結構規則的比較。

比較的語法教學可以在學過可比較的一種語法現象之後,學習另一種語法現象之時,就兩種語法現象進行比較,如學過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之後,在學習名詞性物主代詞之時,就已經學過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進行比較,來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名詞性物主代詞。

比較的語法教學也可以用在語法總結復習之時,比如學習了五種動詞基本時態之後,就五種時態在用法、語義、語用等方面的區別進行比較,以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復習時,比較方法的語法教學應該是在足夠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的比較,而不是單純的語法概念、術語的比較。

4、集中的語法教學

與集中的詞彙教學方法一樣,集中的語法教學是將學生應該在一個學期或整個中小學階段學習的英語語法知識集中在一個星期或兩三個星期之內進行教學,採用的是演繹法,力圖通過語法概念的教授和例句的說明,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掌握英語基礎語法知識。

這種語法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烈的語法學習興趣和比較頑強的語法學習毅力,同時需要學生具有比較強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種語法教學方法在期末復習和畢業復習時應該對學生有一定幫助,但在學生學習開始時使用可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焦慮感,嚴重的可能導致學生形成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

這種方法將語法知識學習與課文學習長時間分開,如果將一學期的語法知識在學期開始時集中教學,那麼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才會學到的語法知識就可能出現語法知識學習與課文學習分離一個學期之長,這可能影響學生准確掌握語法知識的運用。這種方法同時將語法知識和語法知識的運用長時間分開,不利於學生學習掌握運用語法知識的真實語境及其真實的語用功能。

語法集中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語法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對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進行比較,如能合理使用,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但如果使用不當,則可以反而增加教學難度,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影響學生形成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在運用集中方法時,如何集中,集中哪些語法知識,語法知識的集中講授與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怎樣有機合理地結合起來,都是應該思考的問題。盲目集中可能不利於老師們所任教班級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5、圖畫方式的語法教學

很多老師運用圖畫進行英語語法知識教學,因為圖畫形象直觀,能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教學內容,經常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過圖畫只能用於一部分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比如方位介詞、副詞的教學,時態的教學等。

6、表格方式的語法教學

表格能夠很明確地對語法知識進行比較和歸類,因此經常出現在語法知識教學中,甚至有的語法書都是有表格形式編寫的。

由於表格強調內容的一致性,因此表格只能列舉英語語法知識的基本內容,對於比較特別的不一致的內容往往列舉有些困難,同時語法知識的運用比較難以列舉。

7、計算機動畫方式的語法教學

計算機動畫用於英語語法教學還不普遍,在一些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中經常使用計算機動畫進行語法教學。計算機動畫具有很強的動感,而且動畫本身也很受學生歡迎,同時動畫能夠很明確地表現動作,並配有講解,因此這種形式很有生命力。

隨著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廣泛開展,計算機動畫形式的語法教學也會被廣泛使用。

由於目前的大多數計算機教學軟體不是網路化的,致使計算機動畫的語法教學還難以在學生之間進行教學對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計算機動畫的教學效果的發揮。

8、交際教學中的語法教學方法

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教學原則,語法知識都是必須要講授給學生的,只是講授的方法不同而已。現在的新教材都強調對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培養,對語法採取了暗線的教授方式,這對於每周只有在幾節英語課上才能進入英語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其實,必要的語法知識講解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怎樣在語法教授中貫徹能力教育原則。

我們在語法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A、在語法知識講解中,要講語法知識的語用目的和語境要求?

其實英語語法並不是僵死的知識,而是有著自身的語用目的和語境要求的。我們在講解語法時,只要抓住語用目的和語境要求去講,就使學生擺脫了僵死的知識,而得到能力的啟發。如,我們在將動詞過去進行時態時,要向學生講授這種時態是

用來描述和說明過去某個時間正在發生的動作行為的,比如向正在偵察昨晚搶劫案的警察講述昨天晚上六點你在做什麼,向你的朋友表示道歉因為他前天來你家時你不在家而在球場踢足球等等,告訴學生在這類語境下為了這類語用目的,我們必須

使用過去進行時態。這種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過去進行時的構成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什麼語用目的和語境下使用過去進行時態,這才是學習語法的真正目的。

B、在舉例時,要給出語義真實、語境真實、語用真實的例句?

在講解語法知識時,我們肯定得舉出一些例句來說明這些語法知識。此時,我們的例句一定要有明確合理的語用目的,例句的語境語義要盡可能完整合理,例句的英語語言要盡可能的規范地道,要盡量避免造一些不真實的例句,要盡可能從英語原著中選取例句,同時要注意,對中國人編寫的英漢詞典、慣用法詞典、語法書、七十年代以前的英美原文詞典、工具書、語法書,不能全信,只能參考。老師們可以參考近幾年國內從英美引進版權出版的幾種英語原文詞典、工具書、語法書,特別是95年版的LongmanDictionary、R.Quirk等編寫的《英語語法大全》以及一些原版的英語教材等。

C、在語法練習中,應該減少機械訓練,加強語用訓練,練習中的英語要盡可能規范地道在講授語法知識之後,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們當然要給學生必要的訓練機會。這時,我們要堅決拋棄傳統的機械訓練方法,而給學生提供明確的語用目的和語境語義要求,不僅要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法表達方法,更要學生掌握在怎樣的語境為了怎樣的語用目的表達怎樣的語義時,使用所學的語法知識。

學生在剛剛掌握語法知識之後進行的語法專題練習對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這些語法知識非常關鍵,因此,我們一定要用規范地道的英語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從而真正掌握如何運用這些語法知識。若是練習的英語不夠規范地道,就極有可能使學生形成不規范的甚至錯誤的語法運用方式。

9.語法教學應避免的一些主要問題

A、概念過多,強調分析,忽視語用?

有些老師習慣從語法概念講授語法知識,好象離開概念就不能進行語法教學,以至在語法教學中把大量的語法概念引人課堂,使學生感到語法全部是概念,語法學習就是概念學習。結果往往是學生掌握了很多語法概念,卻依然沒有掌握語法知識,或者一看到句子,就要去用語法概念進行對號入座。

有些老師在語法教學中過於強調語法分析,要求學生學會對英語語言進行全面的語法分析,每個句子都要去劃分句子成分。而且這種做法往往與語法概念過多相聯系,要求學生運用各種語法概念去分析英語語言。

這些老師在語法教學中忽視語用教學,不從語言的運用上去講解語法知識,不從運用能力去要求和培養學生,結果往往是學生學到了很多概念,學會了語法分析,卻就是沒有學會如何運用語法知識。這樣的語法教學,筆者認為是失敗的,是不符合語法教學的目的的。

B、例句缺乏必要的語境

有些老師在語法教學中使用的語句往往缺乏必要的語境,使這些句子不能真實地表達某一語義,而為了講解語法知識,老師們又往往賦之以某一語義,結果學生以為這個例句是具有某一語義的,但在真實語境閱讀時,卻不能將自己在語法學習中獲得的這一語義與真實語境建立有機聯系,或者在真實表達時使用這一語句表達自己在語法學習中獲得的這一語義,卻導致表達接受者不能理解或不能准確理解其真實語義,因為這一語句在此時的真實語境下不能表達學生想要表達的語義。

有些老師在語法教學中使用一些能夠充分說明某一語法概念或能夠用於某一語法分析的例句,而這些例句卻往往是為了這樣的語法教學而專門編寫的,這些例句通常不能用於真實的語境進行真實的語用功能表達。

語法教學是以知識為主的教學,我們一旦將知識與能力割裂,就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C、分割過細,忽視語義整體

在語法教學中,有的老師為了講授語法知識,經常將語義整體按照語法進行分割,而不從語義整體去講授,結果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林,弄懂了語法結構,卻沒有弄懂語義。

十二.書面表達教學方法

1、擴展的寫的教學

擴展的寫的教學是從學生已經掌握的詞、句子開始,教學生將句子逐漸擴展,逐漸培養學生形成篇章的寫的能力。擴展的方法是寫的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比較有效的方法。擴展可分為控制性擴展和非控制性擴展兩種。控制性擴展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詞彙、語句、內容,或者規定的形式、目的等進行擴展,形成控制性篇章。非控制性擴展則是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能力和寫作意願進行擴展。

擴展的寫的教學可以從起始年級開始進行。

2、分類的寫的教學

分類的寫的教學通常是將寫的形式分為看圖寫作、根據所給材料寫作、書信寫作、日記寫作等類別,然後按照不同類別進行寫作教學。

分類的寫的教學通常會對不同類別的篇章形式進行要求。

分類的寫的教學與擴展的寫的教學可以相互交叉運用。

分類的寫作訓練也是體裁教學法的重要成果。

3、由口頭作文到書面作文的寫的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通常先由同學們集體進行初步的重點的口頭作文,然後要求同學們根據口頭作文進行書面寫作,書面寫作通常是口頭作文的完善和補充。

這種方法有利於發揮基礎較好的同學對全班同學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在小學起始年級的漢語作文教學中廣泛使用。

十三.文化的教學方法

跨文化教育是英語課程的本質規定之一,《新標准英語》比較全面地體現了跨文化教育的思想。對於文化內容的教學,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顯性的文化教學

對於顯性的文化教學內容,我們應該非常顯性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觀察分析,在學生有一定英語語言能力之後,要鼓勵學生討論。

在顯性的文化教學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觀察分析中的文化情感體驗,要鼓勵學生理解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寬容那些在中國文化看來可以不合理的外來文化的現象,千萬要避免形成文化歧視的觀念。

同時最為重要的是,既要鼓勵學生形成開放的文化心態,有不能形成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這兩種截然相反但有都不合理的文化心態。

2.隱性的文化教學

以有關英語國家文化的語篇為課文進行英語教學,在教學中只進行語言教學,不進行直接的顯性的文化教學,這就是隱性的文化教學,因為學生通過理解語篇,實際上已經理解了文化。

隱性的文化教學中,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所獲得的文化感受,若出現跨文化的誤解、歧視等文化心態,就應及時進行顯性的文化教學。

3.專題的文化教學

專題實踐活動(Thematic Project)是文化教學的有效整合機制,能將英語教學、歷史、地理、科學,甚至語文,各個學科有效地整合起來,進行專題的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的教學活動。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一直倡導組織國際性的這種專題實踐活動,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如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可以組織Olympics:From Athens to Bei jing等,這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更主要的是,這類活動能整合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⑻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得與失

(一)研究內容的前瞻性與開拓性
在我國,「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實踐與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課題研究的范圍大,研究難度高。目前,國內尚無先例借鑒。課題組認真考察了國內外小學英語教師教育的發展歷史,深入分析了近年來我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的得與失,根據研究方案對「我國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歷史與現狀」、「國外小學外語教育歷史演變和現狀」、「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論教材建設」 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為我國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作了成功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與科學性
該課題除整體上採用調查法、文獻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外,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即經歷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四個循環階段,對項目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課題界定明確,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切合實際,研究方法選擇科學,研究過程扎實,研究結果真實可靠。
3.研究成果的豐富性與原創性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張承平教授在本研究的核心成果《小學英語教學論》中對本成果的價值作了下述評價:
五年來,傅小平老師獨立主持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實踐與研究」教改課題,她深入課改實驗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間,她撰寫該課題系列論文8篇,分別發表在《課程·教材·教法》、《求索》等省級、國家級學術刊物上,其中,「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成果豐富,原創性強。其成果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1.革新傳統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構建了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課程新體系。
該研究通過構建全新的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學科的教學新體系,為從源頭上解決小學英語教學效率低這一難題找到了有效途徑。
2.革新傳統教材,為實施高師「小學英語教學論」教學新方案提供了保障。
研究以當前小學英語教改動態為參照,及時調整高師教學計劃,編寫了「小學英語教學論」教材,為實施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培訓的教學新方案提供了保障。
3.構建了小學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實踐操作體系。
本研究通過全面探索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培養的操作體系,為職前職後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本保證。
上述幾個方面表明:該成果從高師小學英語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育模式的革新以及教學科研理論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其研究成果源於實踐,原汁原味,創新程度高,學術水平較高,應用價值較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較高程度上填補了我國高師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空白。

⑼ 語言類教學法有哪些

題主您好,針對您提出的問題「語言類教學法有哪些」,回答如下: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法也叫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所採用的方法。在課堂里,教師藉助語法進行教學,認為背誦語法規則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其主要特點有:
1.教材所選的材料是「規范」的語言
2.教學語言大部分是學生的母語。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利用語法並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翻譯法曾盛行於歐洲大陸,至今還有部分人將這種教學法投放到小學英語教材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是因為翻譯法使用方便,只要教師掌握了外語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拿著外語課本教外語,不需要什麼教具和設備。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後半葉,當時歐洲一些語言學家和語言教師深感翻譯法滯後於外語教學,便發起了一場教學改革運動,直接法便應運而生。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外語。
2.強調口語和語音教學。
3.注重實踐練習,培養語言習慣。
4.通過句型教學,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有計劃地學習實用語法,發揮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5.採用各種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較為生動活潑地進行教。
6.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實用性和安排上的循序漸進。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流,迫切需要掌握口語,更迫切需要學生擺脫「口語障礙」。因此,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師教學法的選擇,不能不考慮直接法。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也叫句型教學法,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二戰前,美國的外語教學仍使用翻譯法。二戰爆發,美軍急需聽說能力較好的大批外語人才隨軍。由此,聽說法便出現了。
其特點是:
1.新課內容以會話形式展開。
2.用模仿、記憶、重復等方式學習,以養成語言習慣。
3.語言結構按序排列,依次教學。
4.句型結構反復操練,語法教學用歸納法進行類推,很少語法解釋。
5.語匯量嚴格控制,詞彙依賴上下文來學習。
6.重視語音教學。
7.大量使用視聽設備和語言實驗室。
8.對學生成功的反應立即予以強化,盡量防止學生出現錯誤。
9.按聽、說、讀、寫的順序安排教學。
10.強調第二外語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從聽說法的特點來看,當今的小學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聽說法,從聽說入手,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讀和寫,將外語和學生的母語作比較,使學生意識到母語與外語的文化差異。

(四)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產生於60年代,是依據卡魯爾(J,B.Carroll)、布魯納的知識結構論,喬姆斯基(N.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提出的。
其特點是:
1.通過系統的、有目的講解和練習,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言能力。
2.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身的母語知識,與所學外語進行對比,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
3.把語言材料與學生的已有知識銜接起來,創設良好的語境進行教學。
4.聽說讀寫並進,以促進各種感官同時運動。
5.教學順序由語言能力到語言表現,先建立起必備的認知結構,了解一定的語言規則,再創造條件讓學生應用規則,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認知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理解、能力培養、綜合運用三階段的學習。因此,認知法被許多語言教育家和教師所接受,並用於小學英語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中。

(五)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舍爾(J,T.Asher)提出,他強調通過身體動作學習外語。
其特點是:
1.從充分理解性的「聽」自然過渡到「說」。
2.藉助全身動作發展理解能力。
3.通過教師熟練的指令,訓練學生掌握詞彙、語法結構。
4.在大量輸入之後,讓學生自然地開口說話並付諸行動。全身反應法以兒童語言習得的理論為基礎,強調通過動作來理解語言,用大量輸入來激發學生開口。正是這一特點,使得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形象化、課堂教學動態化。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法教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2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2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2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6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9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6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8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8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