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跳民族舞的四個方法
學跳民族舞的四個方法
盡管現在學民族舞的人不多,但是民族舞是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學下是很有意義的!那麼如何學跳民族舞呢?民族舞有什麼基本功是需要掌握的?下面我為你介紹學跳民族舞的四個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怎麼學民族舞
1、了解各民族的地理人文知識
了解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與人文地理,明白自己跳的是什麼,有了明確的概念才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到各個民族舞蹈的特點,思想觀念里對該民族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認識。例如,在演繹藏族舞蹈時,應該首先了解藏族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點,了解藏族民間舞的體態是怎麼形成的,進而明確舞蹈的要領。
2、教師精煉的語言與標準的動作示範
舞蹈不似其他的技能,它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口傳身授來進行學習。這時學習就離不開老師的標准動作示範。教師在講解舞蹈動作時語言要精煉、到位;教師的動作示範地道、純正。
3、優質音樂
舞蹈是一門視覺與聽覺並存的藝術。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舞蹈是「血肉相連,魚水相依」的。優質的音樂伴奏是民族舞蹈演繹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音樂是有靈魂有感情的,它可以輔助舞者把舞蹈的情感釋放出來,好的音樂甚至可以提升舞蹈的效果。
4、豐富的情緒
在民族舞蹈的演繹中,並不是針對一個民族的舞蹈演繹,一種機械的肢體重復,而是演繹各個民族不同的舞蹈特點、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具有地道的風格、體態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情緒,能將不同民族的動作特點很好的詮釋出來。因為民族舞蹈的演繹不僅是肢體的表達,更是情感的宣洩,要讓舞蹈完全成為感情發泄的渠道。
民族舞的基本功練習
四位轉翻:點翻,串翻身,踏步翻身,探海翻身,刺翻身。
答轉:雙腳轉,平轉。
串翻身跳:大跳(凌空越),小跳,中跳。
簡氏變身跳其他:吸伸腿,開胯,勾綳腳,前、後倒立,前橋,後,前橋臉,後橋臉,胸腰,彈腿,端腿,腋腿,橫叉,豎叉,前後滾翻,風火輪,腕花,搖臂,盤手,碎抖肩,笑肩,倒踢,旁提,沖靠平原,台步,卧魚兒,探海,壓腿,大踢腿,小踢腿,扳腿,掰膀子,扳腰,彎腰,大環動。
民族舞的特點
載歌載舞,自由活潑。中國民間舞蹈很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舞蹈與歌唱的緊密結合。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自由、生動、活潑,可以比純舞蹈易於表現更多的生活內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巧用道具,技藝結合。中國的很多民間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長綢、手鼓、單鼓、花棍、花燈、花傘等等,這就大大地加強了舞蹈的藝術和民族舞術表現能力,使得舞蹈動作更加豐富優美、絢麗多姿。
情節生動,形象鮮明。中國的民間舞蹈很著重於內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傳說為依據,因此,人物形象鮮明、人物性格突出。雖然有的舞蹈僅是表現某一種情緒,但它也多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片斷而出現的。如廣東的《英歌》是表現梁山泊英雄好漢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大鼓涼傘》傳說是表現鄭成功抵禦外寇練兵的活動。
;2. 民族舞基本功技巧有哪些
首先是肢體方面的技巧,比如手臂發力的時候通過肘關節略微彎曲以便使得力量能完全的蘊藏在身體里,並且保持動作標准性而不是把手臂伸直,將力量完全釋放出去。然後是肌肉方面的強化,這方面就比較簡單了。就是通過仰卧起坐、俯卧撐等練習來增強手臂、腹部、腰部、大腿的肌肉力量和速度。最後是比較靈魂層次的方面,就是通過音樂或舞蹈運用身心和情感來抒發自身的理解與想法與舞蹈本身。完全是出於身體本能的對舞蹈動作的控制和歌曲意境的融合。
對於初學者來說,力度的控制確實是需要花時間來練習與強化的。一般來說,通過一些體能訓練可以增加手臂、腹部和大腿的力量。每天堅持用10到15分鍾練習仰卧起坐、俯卧撐和負重深蹲,次數可在15次到25次之間。相信一個月後的你就會感覺到區別的。並且大家不用擔心手臂會變粗,腿變粗等,我們需要練習的是「爆炸點」,而不是將自己練成「猛男」或者「猛女。」另一方面就是要知道每個動作需要出力的地方。大家要做的就是將擁有的力量運用進去。不要著急,總有個過程。
其實無論自己是以什麼風格為主,都不要局限於自己學習的空間。接觸的風格越多對自己越有利,在眾多的風格中能清楚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並把其他風格的融入其中使自己的舞蹈元素更多元化、舞蹈知識更豐富。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情。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學習爵士舞。
在張力與力度之間,個人認為張力比較重要。而張力越大,力度就越會受到影響;反之力度越大張力也會相對減弱。這就是為什麼我很佩服外國舞者的原因,也是我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原因。還有對於中國舞者來講,要把張力和力度同時做到比較困難,畢竟身體素質和外國人不一樣。只有不斷的練習再練習。強化肌肉素質,讓肢體的控制力提高也可以達到張力與力度同時存在的可能。
3. 民族舞基本功怎麼練
民族舞基本功練習方法如下:
1、壓腿分別為壓前、旁和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關節的韌帶。
2、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向下壓。
3、推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和踢後腿,雙手扶把桿向後踢腿,膝蓋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
4、跳躍後雙腳在前後打開越大越來越好,雙腳快速收攏後雙腳並起來,做前踢腿時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
力量訓練要素
(1)神經沖動的強度與頻率。
(2)肌肉對於神經沖動的反映力
(3)除上述之外,肌肉的形態組織結構不同,也會影響力量素質的提高。如:紅白肌纖維組織不同,肌纖維的數量與長度也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再如:血睾酮水平與血皮質醇水平,均是影響力量素質提高的因素。
4. 民族舞教學技巧
民族舞教學實用技巧
民族舞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屬於民族舞)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舞教學零基礎入門需要學會那些方法呢?下面小為你提供,可根據個人情況,用以參考!
1. 元素技巧教學法
元素,也就是基本要素。所謂元素技巧教學,就是將民間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煉、分解成元素技巧動作,然後進行強化訓練。這種教學法的特點就是目的明確,任務單一。其目的就是夯基礎,找要領,其任務就是解決學生的基本能力、素質。象各民族民間舞中的旋轉技巧,就必須進行單一元素性訓練,才能保證旋轉完成的既有數量又有質量。如維族民間舞中的夏克轉、跪轉,鮮族民間舞中的墊步轉、螺旋空轉,蒙族民間舞的別步勒馬轉、海青式吸腿轉等,都應進行單一性、重復性的元素訓練。
2. 短句技巧教學法
短句是舞蹈語言中一個短小且精巧的完整句子。所謂短句技巧教學,就是將民間舞蹈中的`技巧動作同風格動作串連和組織起來,編排成連貫性的短句,以便學生進行反復訓練。象民間舞中的諸多道具類技巧,就可以通過短句進行訓練。如漢族民間舞東北秧歌的手絹花、廣東英歌的英歌棒、鼓子秧歌的傘。又如藏族民間舞中的熱巴鼓、蒙族民間舞中的筷子、維族民間舞中的盤子舞、鮮族民間舞中的長鼓。如果光是在原地進行單一元素性練習,就會顯得過於枯燥、無趣,很難達到好的訓練效果。如果用短句的形式進行訓練,再配上一定的音樂伴奏,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訓練激情,使學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時又強化了風格。
3. 表演技巧組合教學法
所謂表演技巧組合教學,就是將各類技巧融入表演性很強的組合中去進行訓練。這類組合的編排,可從安排一些具體情節,也可以從情緒出發,給技巧的運用找到情感的依據。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把技巧、風格和表演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技」中有「舞」,「技」中有「情」,從而達到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表現力的教學目的。
民族舞自學入門技巧
1、 壓腿
壓腿時要注重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重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2、 壓肩
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3、 推腳背組合
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勾當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4、 劈叉跳
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迅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5、 大踢腿
踢腿的歷程中,同樣要注重腳背和膝蓋的綳直。
6、 下腰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秋水看腳後跟。
;5. 民族舞蹈8個基本動作
1、壓腿: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重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
2、壓肩: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3、推腳背組合:腳背的優劣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勾當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4、把桿訓練組合:(雙手/單手)轉腰組合這些組合,相宜於少年小童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學生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5、踢後腿: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著看前方。在踢後退的歷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切忌身體前傾。
6、劈叉跳: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重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
7、大踢腿: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秋水注視前方,踢腿的歷程中,同樣要注重腳背和膝蓋的綳直。
8、下腰:年齡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氣力,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保護她們,糾正下腰的儀態。
(5)民族舞教學方法基礎入門擴展閱讀:
通過民族舞基本功的訓練,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坐、走、站等姿態,使其身體的協調、柔韌、力度、靈活等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無論是屬於哪個民族或哪種類型的舞蹈,都會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著東方民族所具有的久遠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這些來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遼闊草野,充滿豪情、散發著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間歌舞,無疑會給長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們,帶來一縷無盡的清新、一種神奇的嚮往,同時還能從中領略到各民族充滿異域風情的方方面面。
6. 民族舞基本功16個動作是什麼
民族舞基本功動作:壓腿,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肩,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推腳背組合,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勾當開。
把桿訓練組合,注重結構簡單易學,學生有能力做到;踢後腿,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著看前方;劈叉跳,打開歷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大踢腿,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
(6)民族舞教學方法基礎入門擴展閱讀
舞蹈本身具有多種社會意義和功能,包括體育運動、社交求愛、祭祀、禮儀等。在文明開始之前,舞蹈是重要的儀式,禮儀,慶祝和娛樂。
運動的工作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舞者需要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困難的技巧能力,但是,顯示困難的技巧動作的舞蹈作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達和塑造的想法和感受,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7. 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
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
50年代初,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認真實施下,大規模地開展了「搶救遺產」的工作。體現在舞蹈領域,一方面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見於民間的各民族舞蹈。大家知道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嗎?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一:壓腿
壓腿時要注重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重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二:壓肩
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嵴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三:推腳背組合
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勾當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四:噼叉跳
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迅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五:大踢腿
踢腿的歷程中,同樣要注重腳背和膝蓋的綳直。
自學民族舞基本功的方法六:下腰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秋水看腳後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