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有哪些方法
固定財產折陳,是指固定財產在運用進程中漸漸耗費而變化到商品或者用度中往的那局部價格,也是企業在消費籌備進程中因為運用固定財產而在其運用年限內攤派的固定財產奢侈。那麼,固定財產的折陳本領是何如樣的呢?
企業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的本領有多種,基礎上便不妨分為二類,便直線法(囊括年限平衡法和處事量法)和添快折陳法(囊括年紀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該當按照固定財產所含經濟便宜預期名現辦法採用沒有共的本領.企業折陳本領沒有共,計提折陳額出入很大.
企業該當按月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當月減少的固定財產,當月沒有計提折陳,從停月起計提折陳;當月縮小的固定財產,當月仍計提折陳,從停月起遏止計提折陳。提腳折陳後,盡管是否連接運用,均沒有再索取折陳;提早報廢的固定財產,也沒有再補提折陳。
直線折陳法
(1)年限平衡法
年限平衡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應計折陳額平衡地攤派到固定財產預訂運用壽命內的一種本領。沿用這種本領計劃的每期折陳額十分。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月折陳率
(2)處事量法
處事量法是按照名際處事量計劃每期應提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總處事量
某項固定財產月折陳額 = 該項固定財產當月處事量 *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添快折陳法
(1)年紀總和法
年紀總和法也稱核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本價減往估計潔殘值後的潔額,趁以一個以各年年頭固定財產尚可運用年限干分子,以估計運用年限逐年紀字之和干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劃每年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尚可運用年限/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100%
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n*(n+1)/2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本價-估計潔殘值)*月折陳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沒有商量固定財產估計潔殘值的情景停,按照每期期始固定財產本價減往乏計折陳後的余額(便固定財產潔值)和雙倍的直線折陳率計劃固定財產折陳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2/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年折陳率/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潔值*月折陳率
因為每年年頭固定財產潔值沒扣除估計潔殘值,所以,在運用這種本領計劃折陳額時必需提防沒有能使固定財產的潔值落矮到其估計潔殘值以停,便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陳的固定財產,常常在其折陳年限到期前二年內,將固定財產潔值扣除估計潔殘值後的余額平衡攤派。
❷ 固定資產折舊採用的方法有哪些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❸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哪些舉例說明其具體核算;
一年限平均法。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記折舊應記折舊額均衡的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每期折舊額相等。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固定資產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年折舊額=每個折舊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四。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除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分母代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總和。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❹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哪些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下面我准備了關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1)年限平均法(直線法)
年折舊額
=(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原價×年折舊率
註: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凈殘值/原價×100%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不考慮殘值率的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折舊率
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折舊率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該項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
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分錄如何做?
答:增值稅進項稅轉出,也就是說進項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部分轉入相關成本:
1、原材料
借:原材料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之前是: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2、固定資產:
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如何正確理解材料成本差異?
答:“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用來核算企業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和應結轉的領用、發出或報廢的各種材料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和應結轉的領用、發出或報廢的各種材料的超支差異。月末借方余額,表示庫存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貸方余額表示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在計算時,一定要使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用這樣的演算法計算出來的差異,如果是正數,則表示是超支差異,如果是負數,表示的是節約差異。
;❺ 計提折舊時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由於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原理比較簡單,我們這里只說明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兩種方法。
1.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以直線法折舊率(不考慮凈殘值)的2倍乘以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來計算各年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方法。為了保證固定資產在規定折舊年限既不多提折舊也不少提折舊,正好使得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等於固定資產的累計已計提折舊額,並且不違背加速折舊下各年折舊額逐年遞減(至少後面年份的折舊額不大於前面年份的折舊額)這一要求,按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期滿的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凈值扣除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是以某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除以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作為本年的折舊率,去乘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計算本年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方法。
3.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兩種方法不同之處
(1)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在折舊年限內需要進行方法的轉換,即從倒數第二年起改用直線法;而採用年數總和法則不需要進行方法的轉換。
(2)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的各年,其折舊基數是固定資產凈值,即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累計已計提折舊額,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而採用年數總和法時,其折舊基數是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即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已經扣除預計凈殘值。
(3)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的各年,其折舊率是固定不變的,而與折舊率相乘的折舊基數是逐年遞減的。而採用年數總和法時,其折舊率是逐年遞減的,而與折舊率相乘的折舊基數是固定不變的。
❻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具體有:1、年限平均法,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2、工作量法,即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4、年數總和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❼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哪些
年數總和法又稱總和年限法、折舊年限積數法、年數比率法、級數遞減法或年限合計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它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如下: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❽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❾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
2、工作量法;
3、雙倍余額遞減法;
4、年數總和法。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