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

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

發布時間:2022-09-03 06:35:22

Ⅰ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哪些特點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

它是通過搜集、整理、分析統計資料,認識客觀現象數量規律性的方法論科學。由於統計學的定量研究具有客觀、准確和可檢驗的特點,所以統計方法就成為實證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廣泛適用於自然、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的分析研究。

配第在書中使用的數字有三類:

第一類是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統計調查和經驗觀察得到的數字。因為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書中通過嚴格的統計調查得到的數據少,根據經驗得出的數字多;

第二類是運用某種數學方法推算出來的數字。其推算方法可分為三種:

(1)以已知數或已知量為基礎,循著某種具體關系進行推算的方法;

(2)通過運用數字的理論性推理來進行推算的方法;

(3)以平均數為基礎進行推算的方法」;

第三類是為了進行理論性推理而採用的例示性的數字。配第把這種運用數字和符號進行的推理稱之為「代數的演算法」。

從配第使用數據的方法看,「政治算數」階段的統計學已經比較明顯地體現了「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科學和藝術」特點,統計實證方法和理論分析方法渾然一體,這種方法即使是現代統計學也依然繼承。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必需的數學、物理的基礎知識,學習力學基礎理論及某一專業方向的專門知識,加強實驗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注意培養理論分析能力和力學應用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應用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通過學習,將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2.掌握系統的力學基本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力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實驗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識,初步學會建立簡單力學模型的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對該專業范圍內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有所了解;

5.了解國家科技、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1)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擴展閱讀:

主要術語:

統計學(statistics):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並從數據中得出結論的科學。

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數據收集、處理和描述的統計學方法。

推斷統計(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樣本數據來推斷總體特徵的統計學方法。

變數(variable):每次觀察會得到不同結果的某種特徵。

分類變數(categorical variable):觀測結果表現為某種類別的變數。

順序變數(rank variable):又稱有序分類變數,觀測結果表現為某種有序類別的變數。

數值型變數(metric variable):又稱定量變數,觀測結果表現為數字的變數。

均值(mean):均值也就是平均數,有時特指算術平均數,這是相對其他方式計算的均值,求法是先將所有數字加起來,然後除以數字的個數,這是測量集中趨勢,或者說平均數的一種方法。

中位數(median):也就是選取中間的數,要找中位數,首先需要從小到大排序,排序後,再看中間的數字是什麼。

眾數(mode):眾數也就是數據集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數字。

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統計學提供更多的統計方法;社會科學本身也不斷地向細分化和定量化發展,也要求統計學能提供更有效的調查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

因此,社會統計學派也日益重視方法論的研究,出現了從實質性方法論轉化的趨勢。但是,社會統計學派仍然強調在統計研究中必須以事物的質為前提和認識事物質的重要性,這同數理統計學派的計量不計質的方法論性質是有本質區別的。

Ⅱ 統計的特點是什麼

統計主要有四個特點:總體性、數量性、整體性、社會性。

一、總體性:

統計學的認識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體的數量方面。從總體上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是統計學區別於其他社會科學的一個主要特點。如國民經濟總體的數量方面、社會總體的數量方面、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總體的數量方面、各企事業單位總體數量方面等等。

二、數量性:

統計學的認識力首先表現它以精確的和無可爭辯的事實作為基礎,同時,這些事實用數字加以表現,具有簡短性和明顯性。數量性是統計學對象的重要對象特點,這一特點也可把它和其他實質性的社會科學(如政治經濟學)區別開來。

三、整體性:

社會經濟統計的認識對象是具體事物的整體數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數量關系。

四、社會性:

社會經濟現象是人類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社會經濟統計以社會經濟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具有明顯的社會性。


(2)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擴展閱讀:


一、信息職能:

統計部門根據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方法,靈敏、系統的採集、處理、傳輸、貯存和提供大量的以數據描述為基本特徵的社會經濟信息。

二、咨詢職能:

利用已經掌握的豐富的統計信息資源,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深入開展綜合分析和專題研究,為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咨詢建議與對策方案。

三、監督職能:

根據統計調查和分析,及時、准確地從總體上反映經濟、社會和科技的運行狀態,並對其實行全面、系統的定量檢查、監測和預警,以促使國民經濟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

Ⅲ 統計學有哪些特點

特點:客觀性、相關性、實用性、科學性、嚴謹性、邏輯性。統計學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釋數據並從數據中得到結論的學科。

統計學是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數據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甚至預測對象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統計學用到了大量的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專業知識,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3)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擴展閱讀:

統計學的萌芽最初在當時歐洲經濟發展較快的義大利孕育良久,但最終卻在17世紀的德國首先破土成芽,國勢學派又稱記述學派,產生於17世紀的德國。由於該學派主要以文字記述國家的顯著事項,故稱記述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爾曼·康令和阿亨華爾。康令第一個在德國黑爾姆斯太特大學以「國勢學」為題講授政治活動家應具備的知識。

Ⅳ 我國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及其各自的特點

我國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統計報表制度,是國家統計系統和各業務部門為了定期取得系統的、全面的基本統計資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統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統計報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記錄為基礎,按照統一的表式、統一的指標、統一的報送時間和報送程序進行填報。 (2)普查,是一種專門組織的、對全體調查對象普遍進行的一次性的全面統計調查。它通過逐個調查一定時點上或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情況,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國情、國力情況的統計數據。 (3)抽樣調查,也稱樣本調查,是非全面調查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按一定程序從所研究對象的全體(總體)中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調查,獲取數據,並以此對總體的一定目標量(參數)作出推斷。 (4)重點調查,是在全體調查對象中整群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以取得統計數據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這些重點單位雖然為數不多,但其標志總量在整個總體的標志總量中占較大比重,因而對這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所取得的統計數據能夠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 (5)典型調查,是一種比較靈活的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初步分析,有意識地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一般來說,典型調查不在於取得現象的總體數據,而在於了解與統計數據有關的生動的具體情況,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6)科學推算,是利用已有相關資料或通過有關非全面調查取得的總體中的一小部分個體的有關資料為基礎,根據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對某些統計指標進行科學測算的方法。在運用科學推算方法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必須在各種調查取得豐富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二是必須注意分析事物發展的動向和規律,避免理論值和實際值的嚴重背離。 我國未來統計調查方法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為主體,同時輔之以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有限的全面報表綜合運用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

Ⅳ "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ABC )。

A. 大量觀察法

B. 統計分組法

C. 綜合指標法

D. 數理分析法

拓展資料:

(一)大量觀察法

這是統計活動過程中搜集數據資料階段(即統計調查階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對所研究現象總體中的足夠多數的個體進行觀察和研究,以期認識具有規律性的總體數量特徵。大量觀察法的數理依據是大數定律,大數定律是指雖然每個個體受偶然因素的影響作用不同而在數量上幾存有差異,但對總體而言可以相互抵消而呈現出穩定的規律性,因此只有對足夠多數的個體進行觀察,觀察值的綜合結果才會趨向穩定,建立在大量觀察法基礎上的數據資料才會給出一般的結論。統計學的各種調查方法都屬於大量觀察法。

(二)、統計分組法

由於所研究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差異性及多層次性,需要我們對所研究現象進行分組或分類研究,以期在同質的基礎上探求不同組或類之間的差異性。統計分組在整個統計活動過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統計調查階段可通過統計分組法來搜集不同類的資料,並可使抽樣調查的樣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層抽樣方式);在統計整理階段可以通過統計分組法使各種數據資料得到分門別類的加工處理和儲存,並為編制分布數列提供基礎;在統計分析階段則可以通過統計分組法來劃分現象類型、研究總體內在結構、比較不同類或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檢驗)和分析不同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統計學中的統計分組法有傳統分組法、判別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等。

(三)、綜合指標法

統計研究現象的數量方面的特徵是通過統計綜合指標來反映的。所謂綜合指標,是指用來從總體上反映所研究現象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范疇及其數值,常見的有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和標志變異指標等。綜合指標法在統計學、尤其是社會經濟統計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描述統計學的核心內容。如何最真實客觀地記錄、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現象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是統計指標理論研究的一大課題。

Ⅵ 統計學研究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統計學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符合一個實用性,規范性以及精準性,這樣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Ⅶ 統計的特點有哪些

統計的特點主要有四性:即數量性、總體性、具體性、社會性。
數量性:統計學實際上是「信息提煉學」,跟數學不同,它不以研究數量之間的計算方法為目的,而是直接利用數學中研究好的計算方法研究如何去濃縮、提煉出蘊藏於數據中的信息.由於其研究的原料為數據而不是別的東西(即以數為依據進行研究),而數據總是首先具有數量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濃縮、提煉工具只能是數量性的。

總體性:總體性強調社會結構的差異,即我們所說的異質性,既包括總體結構的異質性也包括個人的差異。

具體性:具體性指有明確規定的目標,不存在模稜兩可。

社會性:社會性是生物作為集體活動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有利於集體和社會發展的特性。

Ⅷ 社會經濟統計學特點有哪些

社會經濟統計學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時,具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形式和研究特點。表現如下:

一、數量性,社會經濟統計學最基本的研究特點就是以數字為語言,用數字說話。

二、總體性,總體性又稱大量性或綜合性。統計研究的著眼點是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總體,而不是少量或個別現象,它是通過對個別事物大量觀察,佔有豐富材料,加以分析綜合,來反映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性。

三、社會性,社會經濟統計學通過研究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來認識人類社會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反映物質資料的佔有關系、分配關系、交換關系以及其他的社會關系。

四、變異性 ,又稱差異性。統計研究同類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它的前提是總體各單位的特徵表現存在著差異,而且這些差異並不是由某種固定的原因事先給定的。

五、具體性,統計研究的總體數量是一個有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條件限定的數量。

統計工作雖然是研究具體的數量,但為了進行復雜的定量分析,還需要藉助抽象的數學模型和數理統計方法,遵循一定的數學規則。以抽象方法為手段,以具體數量為目的,體現了統計研究中具體和抽象的辨證關系。

Ⅸ 統計分析的特點是什麼

統計分析報告是對研究過程進行表述的文章,是統計分析結果的最終形式。與一般文章相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以統計數字為語言。統計分析報告以統計數據為主要語言,並輔之以統計表和統計圖來具體而明確地進行表述。並且,統計分析報告所使用的統計數據不是個別的、簡單的、雜亂無章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具有邏輯關系的統計數據。
具有簡明的表達方式和結構。統計分析報告屬於說明文,在表述時不使用誇張、虛構、想像等文學表達方式,也不使用華麗的語言和過多的描寫去著意渲染。它要求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做到言簡意賅、精煉准確,資料與基本觀點一致,論點和論據的一致。
統計分析報告具有相對確定的結構。其突出特點是層次分明,脈絡清晰。一般是先針對問題亮出觀點,然後擺數據和事實進行論證,在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最後提出對策和建議。
對研究過程的高度概括。統計分析報告是研究過程的敘述,但又不是對研究過程的全盤照搬,而是擇其主要論點和論據對研究過程的高度概括。它省略了研究過程中運用多項指標、多種統計方法進行試算的過程,而且也不需要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點、推導過程和運算步驟進行過細的討論,而是通過論點和主要論據的聯系直扣主題。

閱讀全文

與統計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螺絲刀撬開保險櫃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50
失眠有效簡單的方法 瀏覽:70
蜜俏的使用方法 瀏覽:690
修麗可發光瓶使用方法 瀏覽:654
接發方法及步驟 瀏覽:749
上海雜質硅膠解決方法 瀏覽:98
快速讓傷口癒合的方法 瀏覽:34
華為照片導入到iphone最簡單方法 瀏覽:554
醫院洗牙有什麼方法 瀏覽:622
怎麼糾正自卑的方法 瀏覽:276
如何快速剝濕蒜的方法 瀏覽:234
韓國紅參的食用方法 瀏覽:349
鉗形表溫度測量方法 瀏覽:531
創造的心是如何方法 瀏覽:884
美縫紙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71
阿咖酚散的的食用方法 瀏覽:468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6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4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3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