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歲孩子感統失調在家裡的時候應該怎麼訓練
家裡訓練還是有很多方法的,多特教育專家認為,可以用以下方法: 平衡感方面: 1、盪鞦韆、攀爬不平穩平面。 2、滑車訓練、下蹲走。 3、走花壇、單腳站立、單腳跳。 本體感方面: 1、端水沿直線行車。 2、攀爬、跳圈游戲。 3、蹲下起立,趴地推球、跳繩訓練 4、上下樓梯訓練、跨障礙物。
Ⅱ 孩子感統失調的症狀和表現有哪些,該怎麼治療
感覺統合失調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
① 前庭覺不良:身體活動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扭曲,左右腦思考陷入混亂,嚴重者會有語言障礙。
② 平衡統合失調:沒有距離感,做事協調能力差,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燥,好動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際關系不良,有攻擊性。
③ 觸覺統合失調:對別人的觸摸過分敏感,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黏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不合群、壞脾氣、挑食、吃手、咬指甲、愛玩弄生殖器等。這類孩子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於情緒無法控制,EQ很低。
④ 本體統合失調: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笨手笨腳,自信心不足。如果上述3條存在問題,本體感很難健全發展。
⑤ 視覺統合失調:閱讀困難,讀書跳行,多字少字,抄錯數字,偏旁部首顛倒等。
⑥ 聽覺統合失調:東張西望,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
剖腹產出生的孩子缺少了「產道擠壓」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觸覺接觸,沒有母乳喂養,孩子的皮膚缺少與母親的「肌膚相親」,都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觸覺發育。
此外,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
還有:
① 母親懷孕期間活動不足,情緒不穩定,胎位不正,早產,刨腹產;出生後搖抱少,爬行不足。
② 小家庭生活使孩子喪失了友伴,局限了他們的經驗,無法和其他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幼兒活動空間不足, 不利於感覺學習。
③ 都市化生活方式,如冷氣阻礙了觸覺學習,造成了神經體系無法健全發展,大腦功能有成長不全現象。
④ 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麼過於嚴厲,使親子關系僵化和緊張;要麼過分溺愛,過於保護。
如何應對感覺統合失調?
孩子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說孩子智力有問題或是身體不健康,但是這些問題卻會造成孩子學習和交往的障礙,這樣的孩子即使智商正常或超常,但由於大腦無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和動作的完成,導致孩子心理障礙,所以應引起家長和老師的足夠重視,讓孩子參加感覺統合訓練。
人生的頭幾年裡,大腦處於「組裝」階段,由於人的各種感覺是協同工作的,大腦負責處理紛繁復雜的感覺信息,如果大腦網路建立不良,感覺統合不足,就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發展。
懷疑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可請專業人員為孩子做一次感覺統合測評。再對測評結果以及孩子生、育過程進行仔細分析後,專業指導人員會對存在感統失調現象的孩子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建議。
如果專家建議孩子進行專門的訓練,那麼孩子將在訓練周期內得到訓練人員的專業指導,針對孩子的薄弱方面進行大量的強化訓練,專業的訓練設計,專業的心理引導,提供具有理想強度的安全有趣的訓練活動,幫助孩子對各種感覺輸入產生有效的響應,整合好復雜信息,提高腦能。
但現在專業的訓練費用都比較高,
怎麼治療?
如果因此而特別帶他去看醫生,這對孩子不是好事。按你的描述,孩子很好,只是你對他的認知訓練可能比較呆板。靈活一些,比如多作戶外觀察認知訓練,多和孩子玩自編兒歌,多玩一些手部操作類游戲如捏泥、做手工,晚上一同閱讀繪本,比賽講故事,別想太多,重要的是讓孩子高興地玩,高興地學習。
Ⅲ 感統失調的表現都有哪些
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糾正,還會影響到孩子成年之後的生活。那如何才能判斷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了呢?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
1、鞋子總是穿反
2、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
3、愛哭、愛鬧、愛發脾氣,怎麼引導勸都不聽
4、經常打人
5、坐不住,亂動,做事不細心
6、開口晚、說話不清楚
7、理解能力差,答非所問,或者聽不懂
8、總是不看人,喜歡看燈光,旋轉的風扇等刺激性強的物體
9、挑食、偏食
10、走路或跑步時易摔跤,運動能力差......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很多,但是以上的幾種表現,就會影響到他們的社交、學習、健康。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的表現,一定要趁早進行專業的感統訓練。
Ⅳ 感統失調如何訓練
感覺統合失調訓練
自90年代初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是解決各類兒童行為問題的一種切實有效的新方法。它使許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這種方法也很受家長們的歡迎,並悄然改變著許多家長的育兒觀。但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目前,正規的感覺統合訓練只是集中在相當有限的范圍之內,不能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要。而且,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關鍵在於預防,越早訓練效果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里介紹幾種由家長配合可直接在家裡進行的游戲訓練方法,既簡單有效又能促進親子關系,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幫助或啟示。
前庭功能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門牆。
游戲方法
◆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卧幾秒鍾,先鍛煉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盡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准備一塊地毯鋪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游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韆、走平衡木等游戲。
◆飛機游戲
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腳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游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觸覺過分敏感
問題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人。 游戲方法
◆洗澡游戲
1.冷熱水刺激:在安全范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2.梳頭游戲: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對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3.麻布刷身游戲: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足部,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保持輕松氛圍,以免孩子緊張。也可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替代。
◆抓癢游戲
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如果連一些常需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加強此游戲。
◆毛巾卷游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下壓,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部位,強化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沙土游戲
將淘洗干凈的細沙放在大盆里,讓孩子在裡面玩耍,尤其要適當增加沙土與孩子身體的接觸面。沙土可由紙、樹葉、米、豆等代替,此種游戲更適合在沙灘上進行,鼓勵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墊上游戲
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對運動企劃、觸覺、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還可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對觸覺、動作平衡、協調都有幫助。
◆小刺球游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滾動或輕壓,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完成,後背則由家長輔助進行。 本體感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 游戲方法
◆從小抓起,多多活動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可根據孩子年齡、能力等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游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應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之前要學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後要練習拿筆、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帶等。
◆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幫助。3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拍皮球,要求他們左右手交替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學習能力很有好處。
◆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准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細小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學做家務
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4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夠好就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懶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沒有責任心。家長應耐心地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總之,兒童早期要多撫摸、多搖抱,盡量母乳喂養,多和孩子說話,多逗笑,增加語言信息刺激,4歲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裹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潔,唇部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4歲之後,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要讓孩子有機會哭,練習聲帶發音。這些無疑都對語言的發育有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點明確、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然後進行訓練。統合訓練一般都要經過2-3個月的時間堅持去做,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當然,我們更希望感覺統合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面,因為它會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成長和希望、健康和快樂
Ⅳ 孩子感統失調怎麼訓練
當寶寶處於成長發展的時期,都是經過感統訓練來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而有些孩子在0-3歲中,還沒有掌握最基本的一些體能動作,讓家長懷疑是不是感統失調導致而成的。那麼,寶寶感統失調怎麼訓練?
寶寶感統失調分好多,比如,觸覺、視覺等多種感統失調。而且感統失調是一種綜合性的症狀,家長要掌握調理感統失調的訓練辦法才可以。
1.前庭感覺統合失調訓練方法。可以選擇坐在吊網中,不斷前後左右擺動。也可以選擇一個大籠球,在上面做仰卧、俯卧等運動,能夠有效的保持身體的平衡能力;也可以站在平衡台上,讓給寶寶扔球,鍛煉其接球或者拋球的動作。讓他站在蹦蹦床上跳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
2.觸覺感統失調的方法。可以選用不同的毛巾,擦孩子的手指,掌心,四肢等多地的皮膚,有效的刺激寶寶的觸覺感。也可以用大的毛巾將寶寶裹起來,讓孩子在其中滾動,不斷的刺激身體的各個部位。
3.體覺感訓練方法。將頭部和四肢不斷的彎曲和伸展,並且左右的擺動。也可以舉起或者提起一些重物上下樓梯。寶寶也可以採用腳踏車或者滑板車做一些相關運動,能夠有效的刺激體覺感。
Ⅵ 感統失調的表現訓練
二、感統失調的訓練療法
家庭簡單療法: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帶孩子去感覺統合訓練館,那麼在家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
1.爬行
七八個月大時,孩子應該慢慢學會爬行,通過不斷努力地抬頭、仰脖子,來鍛煉前庭覺,向前爬行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視聽能力。
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爬行,例如媽媽躺在地上,讓孩子慢慢爬上媽媽的身體;或者媽媽手腳著地彎成拱形,吸引寶寶從底下爬過去。
對於一些本身不愛爬行的寶寶,家長可以採取一些誘導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著他(她)的兩條腿慢慢向後拖,並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鮮艷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引導他(她)抬頭、逐漸向前爬行。
2.喚醒觸覺皮膚
見到陌生人就哭、抵觸新環境的孩子往往屬於觸覺過分敏感,家長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喚醒孩子的觸覺皮膚,以緩和這種敏感的狀況,如利用吹風機,調到微風擋緩緩吹孩子的皮膚;用軟刷子輕刷孩子的身體、或者拿梳子輕輕敲擊皮膚等。
專業系統的訓練方法:
1.觸覺訓練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適應症:愛哭、膽小、情緒化、怕陌生、笨手笨腳、怕人觸摸、發音不正確、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閉、體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覺訓練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健全、前庭平衡覺及視聽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台、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適應症:身體靈活度不足、姿態不正、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愛惹人、語言發展遲緩、視覺空間不佳、閱讀困難、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培養不起來。
3.彈跳訓練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體系,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適應症:站坐無相、姿態不正、情緒化、身體靈活度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佳、關節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訓練調整脊髓中樞神經和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使用器械: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適應症: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展不佳、缺乏組織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5.本體感訓練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動獨木橋、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適應症:語言發展遲緩,笨手笨腳、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安、情緒化、組織力及創造力不足。
Ⅶ 感統失調的表現訓練方法
你捅他的失調,他的表現,他們訓練方法還是有很多,我們的人可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對我們倆還是有幫助的。
Ⅷ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都有哪些
1.觸覺訓練 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
適應症:愛哭、膽小、情緒化、怕陌生、笨手笨腳、怕人觸摸、發音不正確、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閉、體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覺訓練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健全、前庭平衡覺及視聽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台、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
適應症:身體靈活度不足、姿態不正、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愛惹人、語言發展遲緩、視覺空間不佳、閱讀困難、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培養不起來。
3.彈跳訓練 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體系,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適應症:站坐無相、姿態不正、情緒化、身體靈活度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佳、關節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訓練調整脊髓中樞神經和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 使用器械: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
適應症: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展不佳、缺乏組織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5.本體感訓練 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動獨木橋、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
適應症:語言發展遲緩,笨手笨腳、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安、情緒化、組織力及創造力不足。
眾艾感統,兒童感統教育十二年,兒童注意力,情緒控制,身體控制,語言發展,自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