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方法

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3 03:16:59

⑴ 人行懸索橋是如何抗震的

你既然問道了人行懸索橋是如何抗震的?你知道現今世界最長、跨度最大的人行懸索橋是哪個嗎? 它就是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天蒙旅遊區內的天蒙山人行懸索橋。該橋全長505.5米、主跨420米,橋面距離山穀穀底的高度為143米,大橋主梁寬4米、人行道寬2.4米。看完上面這一組數據,相對橋的寬度、橋的跨度以及它到谷底的距離,從整體上看就顯得很細長了,外加它還是懸索橋,這就如同一根柔軟的細繩懸在兩邊的山峰之間,如果橋體受到巨大的外力,比如山谷中刮大風或者發生地震,橋就可能因為發生很大的變形而變得不穩定、不安全。

⑵ 土木工程專業系大學既課程點樣設置(急)

必 修 課

1.工程數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類各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主要學習矩陣、線性方程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有關知識。

2.土木工程力學(2)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類各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
靜力分析--空間任意力系,重心
穩定計算--壓桿穩定,結構穩定計算
運動分析--點的運動,剛體的基本運動,點的合成運動,剛體的平面運動
動力分析--質點運動微分方程,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達郎伯定理,單自由度系統的自由振動,結構動力特性與動力反應。

3.流體力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流體力學是一門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技術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水流宏觀運動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理解不同水流的特點,學會常見土木工程中的水力計算方法,並具備初步的試驗量測技能,為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打下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流體物理性質、流體靜力學、流體動力學基礎、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孔口、管嘴和有壓管道的恆定流動、明渠恆定流、滲流定律、井和集水走廊、相似原理與量綱分析及流動運動參數的測量。
先修課:高等數學、土木工程力學(1)。

4.工程經濟與管理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建類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它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的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對系統中的人、財、物等有限資源進行統籌安排,為決策者提供優化方案,以實現有效管理,並運用數量方法對系統的各要素、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和綜合,設計出最優系統。
課程的主要內容: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基本建設程序;資金的時間價值;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設項目技術經濟分析方法;預測與決策技術;建築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評價;價值工程;建築工程的招標與投標;建築企業的計劃管理、項目管理、技術管理資源管理、質量管理;建築企業成本管理及經濟核算;建設項目監理。
本課程的先修課: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學、土木工程力學等。

5.建築結構試驗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課程的目的是了解結構檢驗的設備和儀器,掌握猖常用結構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課程的主要內容:結構檢驗設計;結構試驗的載入設備和測量儀器;結構單調載入靜力試驗;結構低周期反復載入靜力試驗;結構動力試驗;模型試驗;結構試驗的非破損檢驗技術等。
本課程的先修課: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結構。

建築工程方向

限 選 課

1.混凝土結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9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後續課程。主要培養多層房屋結構設計的能力、為正確處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見一般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單層廠房結構;多層框架結構房屋。
本課程的先修課: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本課程的後續課:高層建築結構。
2.鋼結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鋼結構的特點,掌握鋼結構基本理論的一般概念及基本知識,初步掌握一般鋼構件和普通鋼屋蓋的設計,為解決較復雜的鋼結構打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鋼結構的材料;鋼結構的連接;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拉彎、壓彎構件;屋蓋結構。
本課程的先修課:土木工程力學、工程測量等。

選 修 課

1.彈性力學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在彈性范圍內,變形體的內力及位移計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平面問題的基礎理論,空間問題的解答,等截面扭轉,能量原理與變分法,薄板彎曲問題。

2.結構計算軟體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學時,上機實習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按國內現行規定編制的結構計算軟體的編制原理,輸入輸出結果的判斷,選擇和設計應用。為將來適應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程序的編制依據和原理;程序的計算模型的簡化處理;程序輸入數據的操作(前處理);程序輸入結果的判斷選擇和設計應用;上機操作。

3.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課程的目的是在學習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對組合結構的分析,設計能力。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了解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特點,共同工作原理以及組合構件的計算方法和構造要求。
課程內容: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形式,鋼與混凝土共同工作原理,鋼-混凝土組合梁及承載力計算,剪力連接件設計,變形計算,壓型鋼板一混凝土組合板等。

4.特種結構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選修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鋼筋砼特種結構的類型及其基本理論,設計方法,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擋土牆-懸臂擋土牆,扶臂擋土牆的設計和構造;貯液池-圓形貯液池,矩形貯液池的設計和構造;水塔-水箱、支架、基礎的設計和構造;筒倉-矩形倉,圓形倉的計算和構造;煙囪-磚煙倉的溫度應力,計算煙囪設計和構造;程序的計算模型的簡化處理;程序輸入數據的操作(前處理);程序輸出結果的判斷,選擇和設計應用;上機操作。

5.高層建築施工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層建築施工及大跨度建築施工有關的理論計算及常用施工方法。還要了解和熟悉有關的規范。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高層建築基坑開挖,高層建築基礎工程,高層建築模板工程,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高層剛結構施工,高層建築防水工程,高層建築裝飾工程,大跨度結構施工等內容。

6.地下建築與結構
本課程4學分,共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地下建築與結構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與施工等,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有關軌道結構工程、軌道交通的線路設計、地下鐵道結構的設計與施工、高架鐵道結構的設計與施工以及軌道交通工程的環境評價等方面。

建築管理方向

限 選 課

1.混凝土結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9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後續課程。主要培養多層房屋結構設計的能力、為正確處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見一般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單層廠房結構;多層框架結構房屋。
本課程的先修課: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本課程的後續課:高層建築結構。

2.高層建築施工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層建築施工及大跨度建築施工有關的理論計算及常用施工方法。還要了解和熟悉有關的規范。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高層建築基坑開挖,高層建築基礎工程,高層建築模板工程,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高層剛結構施工,高層建築防水工程,高層建築裝飾工程,大跨度結構施工等內容。

選 修 課

3.國際工程承包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國際承包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工程承包概論,國際工程招標,工程投標前期工作,工程投標報價計算,報價決策、投標文件和報價實例,工程承包合同的談判與簽約,國際工程實施階段的管理,國際工程的物資采購和管理,國際工程承包的風險和保險,國際工程承包中的索賠,國際工程承包中的爭議解決等。

4.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房地產的經營策略和經營思想,現代房地產的物業管理。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概論,房地產業與金融及經濟管理的相互關系,房地產投資分析,房地產開發企業及物業管理一體化等。

5.土木工程詢價與估價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為建築管理課群組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工程估價的基礎知識,掌握工程估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工程估價方面的能力,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工程估價。
課程的主要內容:工程估價基礎知識;工程費用結構;工程估價依據;工程計量;工程詢價;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投標報價;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
本課程先修課程:工程結構,房屋建築學;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設計。

6.房地產法規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為建築管理課群組的選修課。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國家的房地產業政策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主要內容,能在以後的工作中依法進行房地產的管理活動。
課程的主要內容:房地產法律制度概述,我國的土地使用制度,房地產開發、拆遷、修繕、交易、抵押等方面的法律規定,房地產轉讓、房屋租賃、房地產繼承的法律規定,物業管理、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的法律規定,房地產稅收的法律規定。

7.房地產估價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為建築管理課群組的選修課。要求學生掌握房地產估價的理論和方法,具有房地產評估的實際操作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房地產價格,房地產估價原則,房地產估價程序,房地產估價的市場比較法、成本法、收益法、假設開發法、路線價法、長期趨勢法。
先修課程:土木工程詢價與估價、房地產法規。

8.國際金融與貿易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本課程包括上下兩篇,上篇為國際金融部分,下篇為國際貿易部分。
上篇主要內容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和匯率,國際儲備,外匯市場與外匯業務,外匯風險與風險管理,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信貸,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機構等。
下篇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貿易基本理論,自由貿易理論及其新發展,保護貿易理論及其當代新發展,國際貿易政策,關稅措施,非關稅措施,貿易條約與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資本移動,國際無形貿易,跨國公司等。

9.涉外會計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普通會計學的基本規范和方法外,還要增加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涉外稅法知識。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會計學導論,會計的基本記帳方法,資產、負債管理,所有者權益管理,收入、費用和利潤管理,銷售預測,經營及投資決策,成本控制,涉外經濟合同法,涉外稅法。

道路橋梁方向

選 修 課

1.橋涵水文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學時,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河川水文基礎知識、大中橋設計流量的推算、大中橋孔徑計算、橋梁墩台沖刷、橋位選擇和調治構造物、小橋涵水文計算。

2.橋梁結構抗震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學時,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橋梁抗震概論、橋梁結構抗震動力學基礎、橋梁地震反應分析的反應譜法、橋梁結構空間非線性地震反應時程分析方法、大跨度橋梁地震反應分析、大跨度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大跨度懸索橋地震反應分析、大跨度拱、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城市高架橋與立交橋梁地震反應分析、橋梁延性抗震設計、橋梁減震、隔震和結構控制。

3.交通工程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學時,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是基礎理論,重點介紹交通組成要素,包括人、車、路的交通特徵和交通工程基本理論;第二部分是交通工程的應用,從交通資料的調查、數據整理和分析入手,分別在交通規劃、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環境保護和停車場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

4.高速公路
本課程2學分,課內學時36學時,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介紹高速公路的規劃、選線、平縱橫斷面線形設計要素、線形綜合設計以及立體交叉設計,並簡述高速公路的沿線設施。

5.城市道路工程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學時,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本課程系統講述城市道路的平面、縱斷面、平面交叉口、立體交叉口、排水等方面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同時,對與城市道路設計有密切關系的城市道路建設方針、政策、道路網規劃、紅線寬度設計、交通量估算、道路公用設施設計等,也作了全面的闡述。

⑶ 橋梁震害

橋梁震害多由地震引發,形式有以下:擺柱式支座傾倒、固定支座齒板剪脫滑出,有的是墩台傾斜,樁柱式墩的基樁折斷,甚至墩倒梁落(見圖);而柔性樁墩的雙曲連續拱橋的震害多為主拱圈和拱上建築的小拱圈嚴重開裂,個別有主拱圈拱起而嚴重破壞。如果橋梁因橋墩基礎較好,側向剛度較強,震害嚴重程度比公路橋稍輕,如墩台沿施工接縫處開裂或被剪斷,鋼支座的錨固螺栓被拉出而移位,但落梁事故較少。在其他多地震國家如日本,橋梁震害也以中小跨度的橋梁為多。比如日本1964年7月新潟地震(M=7.5)時,昭和大橋因河床土層液化導致墩台基礎大規模下沉而落梁。大跨度的懸索橋和斜張橋尚無因地震墜落的事例,但在日本一些輕便懸索橋有塔柱折斷,纜索破壞的震害。近年來在多地震國家如日本、美國都積極開展這類大跨度橋梁結構的抗震研究。中國也正在研究地震區天津市郊建造大跨預應力混凝土斜張橋的抗震性能。

橋梁震害的直接起因是:①在強烈地震時,地形地貌產生劇烈的變化(如地裂、斷層等),河流兩岸地層向河心滑移等導致橋梁結構的破壞;②地震時河床砂土液化,地基失效,橋梁墩台基礎大量下沉或不均勻下沉引起的破壞;③在地震慣性力作用下,導致橋梁結構某一部分產生的內力或變位超過結構構造和材料強度所能承受的限度,從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破壞。

橋梁結構抗震設計:①地震區橋位和橋型選擇。橋位應選擇在對抗震有利的地段,盡可能避免選擇在軟弱粘性土層、可液化土層和地層嚴重不均勻的地段,特別是發震斷層地段。如必須設置在可液化或松軟土層的河岸地段時,橋長應適當增長,將橋台置於穩定的河岸上,而橋墩基礎要加強。橋型要選擇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的結構體系,如連續梁,無鉸拱等。如在軟土地基上選用簡支梁或懸臂梁體系(帶有掛孔)時,應在構造上加強防止落梁的措施。墩台結構應選用整體性好的結構形式。基礎要埋入穩定土層內。②設計烈度。地震時,各地區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程度,稱地震烈度,以度表示。某一地區今後一定的時期內,可能遭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稱基本烈度(一般為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各地區的基本烈度由國家制定並標明在全國地震烈度圖上。工程結構抗震設計所採用的地震烈度稱設計烈度,一般在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中即按基本烈度取用,特別重要的結構要經過有關許可權單位批准後可提高一度作為設計烈度。根據大量震害調查的事實表明,在基本烈度7度以下,橋梁震害極為輕微,因而,規范中規定橋梁結構抗震設防的一般起點為基本烈度7度,最高9度。7度以下,結構不必進行抗震設計,高於9度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新型結構要專門研究它的抗震設計。③設計方法。對一般橋梁工程,則按規范所規定的簡化方法進行結構抗震設計。中國規范是採用反應譜理論(見地震作用),即根據設計烈度,以簡便的地震荷載系數計算地震慣性力,作為地震荷載,然後以一般結構靜力設計計算步驟求得結構最大內力和變位,使其控制在規范容許值的范圍內來確保結構的抗震安全。

對大跨度或特別重要的橋梁結構,應對結構進行地震動力分析(地震反應分析)。分析的方法一般是直接根據建橋地區在強震時地面運動的加速度記錄,依照動力學的原理,應用電子計算技術,對結構作地震動力分析計算。對於已經建成的橋梁結構,如不滿足現行規范抗震設防的要求,也可通過結構地震動力分析作進一步的抗震鑒定和決擇最優加固方案。

在強烈地震區,為了經濟,結構抗震設計可以容許結構局部出現不太嚴重影響使用和易於修復的塑性變形、裂縫或損壞;但為了安全目的,則要力求主要承重結構即使遭受嚴重損壞也不致倒塌,以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橋梁結構抗震措施::①對結構抗震的薄弱環節在構造上予以加強;②對結構各部加強整體聯結;③對梁式橋,要在墩台上設置防止落梁的縱、橫向擋塊,以及上部結構之間的連接件;④加強橋梁支座的錨固;⑤加強墩台及基礎結構的整體性,增強配筋,提高結構的延性;⑥對橋位處的不良土質應採取必要的土層加固措施;⑦須特別重視施工質量,如施工接縫處的強度保證等;⑧在重要的大橋上,必要時需採用減震消能裝置,如橡膠墊塊,特製的消能支座等。

這是詳細資料:http://ke..com/view/1609022.html

⑷ 常用抗震分析法有哪幾種請分別簡述它們的原理和適用范圍。

國內常用的分析法都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和時程分析法。
1、底部剪力法
適用條件:對於重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高度不超過40m,並以剪切變形為主(房屋高寬比小於4時)的結構,振動時具有以下特點;(1)位移反應以基本振型為主;(2)基本振型接近直線。
基本原理: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的基礎上,針對某些建築物的特定條件做進一步簡化,而得到的一種近似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將多自由度體系簡化成單自由度體系,計算出結構總的地震作用(即結構底部剪力),再將其按倒三角形原則分配到各個樓層,計算結構內力。
2、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適用范圍:除上述底部剪力法外的建築結構。
基本原理:利用振型分解法的概念,把多自由度體系分解成若干個單自由度體系振動的組合,並利用單自由度體系的反應譜理論計算各個振型振動的地震作用,最後將各個振型計算出的地震效應按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求出總的地震響應。
3、時程分析法
適用范圍:《抗震規范》規定,重要的工程結構,例如:大跨橋梁,特別不規則建築、甲類建築,高度超出規定范圍的高層建築應採用時程分析法進行補充計算。
基本原理:時程分析法是對結構物的運動微分方程直接進行逐步積分求解的一種動力分析方法。由時程分析可得到各質點隨時間變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動力反應,並進而可計算出構件內力的時程變化關系。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世界上最長的人行懸索橋是如何抗震的

設計人員對橋梁兩端的地震反應譜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並對橋梁的抗震性能進行了非常嚴格的保守設計,為了保持結構力學意義上的軟繩穩定,除了普通懸索橋的吊索外,工程師們還設置了防風電纜設備,以便在橋梁的兩側拉下。

這是一個寬闊平緩的斷裂帶,裂縫切割深度達到地殼底部,從第三紀末期到現在,它一直保持間歇性微分上升運動,控制了斷層塊中的地震活動。根據歷史記錄,周圍發生了許多破壞性地震,對項目位置的影響強度達到 5-6 度,然後,吊橋連接天夢山望海塔和雨黃頂的兩個山峰,橫跨巨大的v形山谷。山谷的自然條件非常復雜。特殊的地形不僅會聚集強大的風力,還會增加對地震的響應。


關於以上的問題今天就講解到這里,如果各位朋友們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你們個人看法,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最後祝你們事事順心。

⑹ 橋梁抗震的《橋梁抗震》(交通版)

書名:橋梁抗震(第2版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教材)
作者:葉愛君//管仲國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093845
開本:16開
頁數:143頁
出版時間:2011-09-01 第2版 《橋梁抗震(第2版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教材)》(葉愛君、管仲國編寫)為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教材。全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並藉助大量的插圖,系統地介紹了橋梁抗震的基礎知識、橋梁抗震設計方法和具體過程,是橋梁抗震的入門用書。本書既有實用性,又有先進性。內容包括:地震概述、橋梁震害、橋梁抗震概論、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橋梁延性抗震設計,以及橋梁減隔震設計。
《橋梁抗震(第2版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教材)》除作為高等院校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橋梁工程專業方向教學用書外,也可供橋梁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第1章 地震概述
1.1 地震的初步知識
1.1.1 地球的構造
1.1.2 地震的成因和類型
1.2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
1.2.1 地震震級
1.2.2 地震烈度
1.2.3 震級與震中烈度的關系
1.3 地震波與地震動
1.3.1 地震波
1.3.2 地震動
1.4 地震分布
1.4.1 世界地震分布
1.4.2 我國地震分布
1.5 地震災害
1.5.1 直接災害
1.5.2 次生災害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橋梁震害
2.1 上部結構的震害
2.1.1 上部結構自身的震害
2.1.2 上部結構的移位震害
2.1.3 上部結構的碰撞震害
2.2 支座的震害
2.3 下部結構和基礎的震害
2.3.1 橋梁墩柱的震害
2.3.2 框架墩的震害
2.3.3 橋台的震害
2.4 基礎的震害
2.5 橋梁震害的教訓及對策
2.5.1 支承連接部件失效
2.5.2 碰撞引起的破壞
2.5.3 橋墩、橋台破壞
2.5.4 基礎破壞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橋梁抗震概論
3.1 橋梁結構的抗震設防標准
3.1.1 有關工程抗震設防的基本概念
3.1.2 多級設防的抗震設計思想
3.1.3 橋梁工程抗震設防標準的確定
3.2 橋梁工程抗震設計流程
3.3 地震動輸入的選擇
3.3.1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3.3.2 橋梁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3.3.3 設計地震動參數選擇
3.3.4 地震動輸入模式
3.3.5 地震作用組合
3.4 橋梁結構抗震概念設計
3.4.1 橋梁結構合理抗震選型
3.4.2 橋梁結構抗震體系選擇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
4.1 結構動力學初步概念
4.1.1 結構地震振動方程
4.1.2 結構動力特性
4.2 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方法
4.2.1 靜力法
4.2.2 動力反應譜法
4.2.3 動態時程分析法
4.3 一般橋梁結構的地震反應分析
4.3.1 橋梁結構地震振動方程
4.3.2 橋梁結構動力計算模型
4.3.3 橋梁地震反應計算要點
4.4 規則橋梁的地震反應簡化分析
4.4.1 規則橋梁的定義
4.4.2 規則橋梁的地震反應簡化分析方法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橋梁延性抗震設計
5.1 延性的基本概念
5.1.1 延性的定義
5.1.2 延性指標
5.1.3 延性、位移延性系數與變形能力
5.1.4 曲率延性系數與位移延性系數的關系
5.1.5 橋梁結構的整體延性與構件局部延性的關系
5.2 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基本理論
5.2.1 能力設計方法
5.2.2 延性構件與能力保護構件的選擇
5.2.3 潛在塑性鉸位置的選擇
5.3 延性構件的強度設計與驗算
5.4 延性構件的延性設計與驗算』
5.4.1 橫向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
5.4.2 鋼筋混凝土墩柱的延性驗算
5.4.3 鋼筋混凝土墩柱的延性構造設計
5.5 能力保護構件的強度設計與驗算
5.5.1 塑性鉸區超強彎矩
5.5.2 延性構件的抗剪強度
5.5.3 其他能力保護構件
5.6 單柱墩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實例
5.6.1 工程概況
5.6.2 計算模型
5.6.3 縱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應分析及抗震驗算
5.6.4 橫向地震輸入
5.6.5 防落梁構造設計
5.6.6 小結
5.7 雙柱墩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實例
5.7.1 工程概況
5.7.2 計算模型
5.7.3 縱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應分析和抗震驗算
5.7.4 橫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應分析和抗震驗算
5.7.5 防落梁構造設計
5.7.6 小結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橋梁減隔震設計
6.1 減隔震技術的原理
6.1.1 減隔震技術的工作機理
6.1.2 減隔震技術與延性抗震設計的比較
6.2 減隔震裝置與系統
6.2.1 減隔震系統的組成
6.2.2 常用減隔震裝置簡介
6.3 減隔震技術的應用
6.3.1 減隔震技術在國外橋梁工程中的應用
6.3.2 減隔震技術在我國橋梁工程中的應用
6.3.3 減隔震橋梁的震害表現
6.4 橋梁減隔震設計
6.4.1 減隔震設計的一般原則
6.4.2 減隔震裝置的布置
6.4.3 減隔震橋梁的地震反應分析
6.4.4 減隔震體系的抗震驗算
6.4.5 其他構件和細部構造的設計
6.5 減隔震橋梁設計實例
6.5.1 工程概況
6.5.2 基於單自由度反應譜方法的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驗算
6.5.3 基於非線性時程分析的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驗算
6.5.4 抗震驗算
6.5.5 防落梁構造設計
本章參考文獻

⑺ 結合工程實際,談談對橋梁結構穩定性與振動問題的理解

在吸取震害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各國地震工作者和結構工程師對橋梁機構的抗震設計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隨著對地震產生的機理、地震動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結構動力響應特點、破壞機理、構件能力的研究和認識的深入,以及結構在不同水準地震作用下預期性能目標的不同和經濟因素的限制,促使目前的橋梁抗震設計規范在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改進。當前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方法主要有:基於強度的設計方法;基於位移的設計方法; 基於能力設計方法;基於地震損傷的設計方法;基於能量的設計方法以及基於性能的設計方法。
2.1 基於強度的設計方法
基於強度的設計方法[1]是根據反應譜或等效靜力法來考慮綜合影響系數或反應修正系數,以此來計算地震作用效應,進而設計結構構件的強度。其缺點在於:沒有考慮結構屈服後的內力重分布以及高階振型對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缺乏結構延性設計和結構控制的概念。同時,從多次早期的橋梁震害現象也可發現:僅進行強度抗震設計的橋梁,因無法抵禦巨大的地震作用而均遭受嚴重破壞。因此,單純依靠強度抗震設防的原則,是我國當前橋梁抗震設計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2.2 基於位移的設計方法
在強震作用下,結構將進入彈塑性變形階段。與彈性變形相比,過大的塑性變形將會使結構開裂、混凝土脫落、甚至破壞。結構進入彈塑性階段後,其剛度降低、自振周期增大,進而改變了結構地震反應特性,即產生了可以耗散地震輸入能的不可恢復變形,從而減小地震荷載的作用。此時,強度條件己不能恰當地估價結構的抗震能力,結構是否破壞將取決於自身的塑性變形或耗散能量的能力。
近二十年來的地震災害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位移指標在橋梁結構抗震設計中的重要性。因此,針對基於強度指標的抗震設計的不足,一些學者提出了基於位移的抗震設計方法[2、3],即在一定水準的地震作用下,以結構的位移響應為目標設計結構和構件,使結構達到該水準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包括了按延性系數設計的方法、能力譜法和直接基於位移的方法。基於位移的抗震設計的設計變數是結構的變形或構件發生的應變等,而構件強度等參數將作為最終的設計結果。由於變形和耗能能力的不足是結構在大震作用下倒塌的主要原因,所以較多學者認為用該法來控制結構在大震作用下的性能將更為合理。
2.3 基於能力的設計方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延性概念在結構抗震設計中不斷得到重視。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地震動的不確定性,保證結構在大震下能以延性的形式反應,紐西蘭學者T. pauly [4、5]等提出了結構延性抗震設計的能力設計原理,並在紐西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之後,美國、歐洲等國的結構抗震設計規范也採納了能力設計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能力設計思想強調強度安全度差異,確保結構在大震下以延性形式反應,而不發生脆性破壞。因此,能力設計方法被定義為:基於能力設計的抗震結構,應在抗側力的主要體系中選擇合適的構件,通過對這些構件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其具有抵抗大變形的耗能能力,而其它結構構件只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即可,以保證預先選擇的耗能機制能發揮作用。

⑻ 阻尼系數的阻尼系數匹配

阻尼系數KD定義為KD=功放額定輸出阻抗(等於音箱額定阻抗)/功放輸出內阻。由於功放、輸出內阻實際上已成為音箱的電阻尼器件,KD值便決定了音箱所受的電阻尼量。KD值越大,電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並不是越大越好,KD值過大會使音箱電阻尼過重,以至使脈沖前沿建立時間增長,降低瞬態響應指標。因此在選取功放時不應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靈敏有一個經驗值可供參考;晶體管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40,電子管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6。保證放音的穩態特性與瞬態特性良好的基本條件,應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學品質因素(Qm)與放大器阻尼系數(KD)的配合,這種配合需將音箱的饋線作音響系統整體的一部分來考慮。音箱饋線的功率損失小0.5dB(約12%)即可達到這種配合。
一般來說,線越粗越好,最好是雙線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雙線分音的分頻器,一般中高檔的都有4個接線座,上下的2個負極是獨立的,不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結構阻尼是對振動結構所耗散的能量的測量,通常用振動一次的能量耗散率來表示結構阻尼的強弱。典型結構體系的真實阻尼特性是很復雜和難於確定的。近幾十年來,人們提出了多種阻尼理論假設,在眾多的阻尼理論假設中,用得較多的是兩種線性阻尼理論:粘滯阻尼理論和復阻尼理論(滯變阻尼理論)。
粘滯阻尼理論可導出簡單的運動方程形式,因此被廣泛應用。可是它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即每周能量損失依賴於激勵頻率。這種依賴關系是與大量試驗結果不符的,試驗結果表明阻尼力和試驗頻率幾乎是無關的。因此,自然期望消除阻尼力對頻率的依賴。這可以用稱為滯變阻尼的形式代替粘滯阻尼來實現。滯變阻尼可定義為一種與速度同相而與位移成比例的阻尼力。在考慮阻尼時在彈性模量或剛度系數項前乘以復常數 即可,v為復阻尼系數。復阻尼理論對於一般的結構動力響應來說,計算過程非常復雜,因此,在動力響應分析中,復阻尼理論應用不多,本文限於篇幅,也就不再展開了。
粘滯阻尼理論假定阻尼力與運動速度成正比,通常是用不同頻率的阻尼比ζ來表徵系統的阻尼:
粘滯阻尼理論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阻尼力是直接根據與相對速度成正比的關系給出的,不論是簡諧振動或是非簡諧振動,都可直接寫出系統的運動方程,而且均為線性微分方程,給理論分析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在多自由度系統中採用等效粘滯模態阻尼,阻尼力向量的表達式為
若[C」可以通過模態向量正交化為對角矩陣時,則稱為正交阻尼或比例阻尼。反之,則稱之為非正交阻尼。因為無阻尼振型對質量和剛度都是正交的。所以為方便計算,通常假設振型對阻尼矩陣也是正交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使其與質量矩陣或者剛度矩陣成比例。或許這就是比例阻尼這一名稱的來歷。正交阻尼原則上適用於阻尼特性分布比較均勻的工程結構。但是,對於多於一種材料組成的結構,由於不同材料在結構的不同部分提供的能量損失機制差別很大,所以阻尼力的分布將與慣性力和彈性力的分布不同;換句話說,這種情況導致的阻尼將不是成比例的。
Rayleigh阻尼模型是廣泛採用的一種正交阻尼模型,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C=a0M+a1K (2)
式中, a0和a1稱為Rayleigh阻尼常數。
在Rayleigh阻尼模型下,各階阻尼比可表示為
式中ζi稱為第i階振型的模態阻尼比,因此若已知任意兩階振型的阻尼比ζi和ζj,則可定出阻尼常數
確定了a0和al之後,即可確定出各階振型的模態阻尼比,並確定阻尼矩陣。
阻尼選取對實際抗震分析的影響
目前,橋梁地震反應分析一般以直接積分的時程分析方法為主。其阻尼模型取Rayleigh阻尼模型,並以主塔或主梁的兩個較低階振型頻率ωi和ωj對應的阻尼比作為ζi和ζj,接式(3)和式(4) 求出其餘各階頻率的阻尼比,並求出阻尼矩陣代入動力方程,用直接積分的方法求解動力方程。這樣處理阻尼雖然非常簡單,但也產生了以下兩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1)如前所述,Rayleigh阻尼作為一種正交阻尼,適用於阻尼特性分布非常均勻的工程結構。但是大跨橋梁一般來說都不能算作非常均勻的結構。例如,為了提高橋梁的跨越能力,主梁一般採用鋼箱梁或鋼混疊合梁,而主塔和邊墩則採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兩者的阻尼特性相差比較大。即使主梁材料特性與主塔差不多,大跨橋梁由於抗風和抗震的要求,經常會在橋梁結構的某些部位加有人工阻尼裝置,比如橋墩上安放高阻尼的抗震支座、橋塔上安放控制振動的裝置TMD等,這都會產生摩擦阻尼或集中阻尼從而造成阻尼特性的不均勻分布。這樣的阻尼均勻性前提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仍按照 Rayleigh阻尼模型去計算各階振型對應的阻尼比勢必會造成除ωi和ωj兩階之外其他各階振型阻尼比與真實值有或多或少的差別。
(2)根據同濟大學土木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國內幾十座大跨橋梁進行抗震分析後總結的經驗,邊墩。輔助墩等部位是大跨橋梁抗震設施的重點。但是採用Rayleigh阻尼模型時,用於計算其他各階振型阻尼比的ωi和ωj一般取的是較低階的振型,而邊墩輔助墩的振動一般都發生在高階振型。根據Rayleigh阻尼模型圖,可以看出離ωi和ωj越遠的振型,其阻尼比就越不準,而且隨著圖上阻尼比按頻率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邊墩部分振動頻率對應的阻尼比比實際值往往偏大,從這一點講會導致邊墩部分反應的計算結果偏於不安全。
一些橋梁抗震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了以上兩個問題,他們採取的措施是根據分析的部位不斷變換所選擇的ωi和ωj,比如計算橋塔的縱向地震反應時就選擇對橋塔的縱向反應起主要作用的兩階頻率作為ωi和ωj,來計算其它各階阻尼比,計算其它地震反應時也依此類推。這樣就需要分析人員不斷的重復選擇。和約和進行時程計算,十分繁瑣。 由以上論述,我們已經了解到阻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僅僅依靠Rayleigh阻尼模型,會對大跨橋梁尤其是邊墩輔助墩等部位的地震反應分析出現不應有的誤差。因此,我們嘗試尋找一種既不過分繁瑣又比較准確的方法。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發現阻尼比是反應阻尼的一個方便而有效的量,它把阻尼特性和振型頻率聯系起來,使得動力方程分析起來更為簡單,而且阻尼比可以通過橋梁實測測出。
如果我們直接指定對橋塔。主梁、邊墩等重要部位反應起主要作用的一些振型頻率的阻尼比,而對其餘各階振型頻率的阻尼比採用線性內插的方法確定,這樣做也可以形成阻尼比矩陣。由於我們通過以前的工程實例發現結構各部位的反應來說少數幾階振型的貢獻最為顯著(這些振型的貢獻佔到70%~ 80%,甚至更多),因此,這樣做能夠保證計算的正確性,而且並不繁瑣,此對,以實測試驗數據作為基礎,更增加了其准確性。同濟大學橋梁系近十幾年來,通過為國內幾十座大型橋梁進行竣工檢測、成橋檢測積累了大量的阻尼實測資料,並有研究人員准備把這些阻尼資料整理形成橋梁阻尼資料庫。有了這些數據資料為基礎,通過指定主要振型頻率阻尼比,來計算結構動力反應是行得通的,並且結合下面的振型疊加法,會使計算更加簡便。

什麼是阻尼效果什麼是自由振盪

阻尼
開放分類: 物理名詞
zǔní
在電學中,差不多就是響應時間的意思。
在機械物理學中,系統的能量的減小——阻尼振動不都是因「阻力」引起的,就機械振動而言,一種是因摩擦阻力生熱,使系統的機械能減小,轉化為內能,這種阻尼叫摩擦阻尼;另一種是系統引起周圍質點的震動,使系統的能量逐漸向四周輻射出去,變為波的能量,這種阻尼叫輻射阻尼。
摩擦的需要穩定的時間!指針萬用表表針穩定住的時間!
在機械繫統中,線性粘性阻尼是最常用的一種阻尼模型。阻尼力R的大小與運動質點的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記作R=-C,C為粘性阻尼系數,其數值須由振動試驗確定。由於線性系統數學求解簡單,在工程上常將其他形式的阻尼按照它們在一個周期內能量損耗相等的原則,折算成等效粘性阻尼。物體的運動隨著系統阻尼系數的大小而改變。如在一個自由度的振動系統中,[973-01],稱臨界阻尼系數。式中為質點的質量,K為彈簧的剛度。實際的粘性阻尼系數C 與臨界阻尼系數C之比稱為阻尼比。<1稱欠阻尼,物體作對數衰減振動;>1稱過阻尼,物體沒有振動地緩慢返回平衡位置。欠阻尼對系統的固有頻率值影響甚小,但自由振動的振幅卻衰減得很快。阻尼還能使受迫振動的振幅在共振區附近顯著下降,在遠離共振區阻尼對振幅則影響不大。新出現的大阻尼材料和擠壓油膜軸承,有顯著減振效果。
在某些情況下,粘性阻尼並不能充分反映機械繫統中能量耗散的實際情況。因此,在研究機械振動時,還建立有遲滯阻尼、比例阻尼和非線性阻尼等模型。
阻尼系數定義
阻尼系數:是指放大器的額定負載(揚聲器)阻抗與功率放大器實際阻抗的比值。阻尼系數大表示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電阻小,阻尼系數是放大器在信號消失後控制揚聲器錐體運動的能力。具有高阻尼系數的放大器,對於揚聲器更象一個短路,在信號終止時能減小其振動。 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阻抗會直接影響揚聲器系統的低頻Q值,從而影響系統的低頻特性。揚聲器系統的Q值不宜過高,一般在0.5~l范圍內較好,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阻抗是使低頻Q值上升的因素,所以一般希望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阻抗小、阻尼系數大為好。阻尼系數一般在幾十到幾百之間,優質專業功率放大器的阻尼系數可高達200以上。
一個二階以及二階以上的系統,在系統運動過程中系統的內在能量的消耗有兩種情況:
1.系統能量保持不變;
2.系統能量逐漸減少;
阻尼系數就是表徵能量減少這一特性的。
阻尼系數解析
阻尼系數是擴音機的規格之一,它直接影響擴音機對喇叭的操控性。一般擴音機所提供的阻尼系數數據,都只公布某一個頻段的阻尼系數。
阻尼系數不是越高越好。
喇叭與擴音機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功率與靈敏度的配搭方式只是一個基本,而電流與喇叭之間更是無可捉摸,不能單從規格表上可以判斷出來,只能憑經驗和用耳去聽。除了電流捉摸不到之外,還有一樣就是阻尼系數(Damping Factor)。
阻尼系數是擴音機的規格之一,它直接影響擴音機對喇叭的操控性。一般擴音機所提供的阻尼系數數據,都只公布某一個頻段的阻尼系數。
但事實大多數擴音機的阻尼系數,在不同頻段時都會改變,故所提供的數據也只能作為一個大約指示。有些喇叭需要高的阻尼系數去控制單元的動作,如果配上阻尼不足的擴音機,單元會有失控的情況,出現多餘的諧震及音訊損失。
反過來說,如果一對不需高阻尼的喇叭配上高阻尼擴音機,單元由於受到高阻尼的控制,聲音會變死實實,音尾會極短。不當的阻尼配搭,會令到一對十分優良的喇叭,變成比鴨寮街出品也不如。
喇叭和擴音機的關系千變萬化,切忌一本通書睇到老,雖然有一定的法則,但都要有心理准備,隨時有意外的驚喜發生,所以要客觀去對待兩者之間的配搭。
想知道某擴音機配某喇叭是否合拍,除了問有豐富經驗的朋友之外,最好是自己去聽多一些不同的組合配搭。
阻尼系數匹配
阻尼系數KD定義為:KD=功放額定輸出阻抗(等於音箱額定阻抗)/功放輸出內阻。由於功放、輸出內阻實際上已成為音箱的電阻尼器件,KD值便決定了音箱所受的電阻尼量。KD值越大,電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並不是越大越好,KD值過大會使音箱電阻尼過重,以至使脈沖前沿建立時間增長,降低瞬態響應指標。因此在選取功放時不應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靈敏有一個經驗值可供參考;晶體管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40,電子管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6。保證放音的穩態特性與瞬態特性良好的基本條件,應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學品質因素(Qm)與放大器阻尼系數(KD)的配合,這種配合需將音箱的饋線作音響系統整體的一部分來考慮。音箱饋線的功率損失小0.5dB(約12%)即可達到這種配合。
一般來說,線越粗越好,最好是雙線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雙線分音的分頻器,一般中高檔的都有4個接線座,上下的2個負極是獨立的,不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在老燒友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認同,就是功放的價格應該至少是音箱價格的1.5-2倍,越是高檔的產品這個比例就越高。換句話說,在配套上,寧可「大馬拉小車」,不可「小馬拉大車」。這是因為往往越是高檔的音箱,一個只能發揮70%水平的高檔產品,往往反不如一個發揮100%的低檔產品。不過放到多媒體產品上,情況就倒了過來,越是高檔的產品,其功放占整套產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產品幾乎要用4000元檔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將單元的水平發揮個八九不離十,但配的僅僅是個最多值100元的功放。有些多媒體發燒友還往往看好這些產品,其實,如果不考慮摩機的話(當然,對於摩機來說,這樣的產品是最佳的,因為摩電路是可行的,摩單元,對大多數人是完全不可行的),這樣的產品不管在實際發揮的效果上,還是作為商品的設計上(特別是這一點),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說到底,還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單元當然是不好的,但反過來,將成本全花在單元上,配一個僅僅是剛剛能用的功放同樣是不可行的。單元雖然是多媒體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決不是單元好就是好箱子。
力學阻尼系數
1.阻尼模型
結構阻尼是對振動結構所耗散的能量的測量,通常用振動一次的能量耗散率來表示結構阻尼的強弱。近幾十年來,人們提出了多種阻尼理論假設,在眾多的阻尼理論假設中,用得較多的是兩種線性阻尼理論:粘滯阻尼理論和復阻尼理論(滯變阻尼理論)。
復阻尼理論認為結構具有復剛度,在考慮阻尼時在彈性模量或剛度系數項前乘以復常數 即可,v為復阻尼系數。復阻尼理論對於一般的結構動力響應來說,計算過程非常復雜,因此,在動力響應分析中,復阻尼理論應用不多,本文限於篇幅,也就不再展開了。
粘滯阻尼理論假定阻尼力與運動速度成正比,通常是用不同頻率的阻尼比ζ來表徵系統的阻尼:
粘滯阻尼理論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阻尼力是直接根據與相對速度成正比的關系給出的,不論是簡諧振動或是非簡諧振動,都可直接寫出系統的運動方程,而且均為線性微分方程,給理論分析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在多自由度系統中採用等效粘滯模態阻尼,阻尼力向量的表達式為
若〔C」可以通過模態向量正交化為對角矩陣時,則稱為正交阻尼或比例阻尼。反之,則稱之為非正交阻尼。正交阻尼原則上適用於阻尼特性分布比較均勻的工程結構,但由於其使用方便,分析人員對大部分橋梁都傾向於使用正交阻尼,非正交阻尼因為計算較為麻煩用得較少。
Rayleigh阻尼模型是廣泛採用的一種正交阻尼模型,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C=a0M+a1K (2)
式中, a0和a1稱為Rayleigh阻尼常數。
在Rayleigh阻尼模型下,各階阻尼比可表示為
式中ζi稱為第i階振型的模態阻尼比,因此若已知任意兩階振型的阻尼比ζi和ζj,則可定出阻尼常數
確定了a0和al之後,即可確定出各階振型的模態阻尼比,並確定阻尼矩陣。
2.實際抗震分析中由於阻尼選取不同所產生的問題
目前,橋梁地震反應分析一般以直接積分的時程分析方法為主。其阻尼模型取Rayleigh阻尼模型,並以主塔或主梁的兩個較低階振型頻率ωi和ωj對應的阻尼比作為ζi和ζj,接式(3)和式(4) 求出其餘各階頻率的阻尼比,並求出阻尼矩陣代人動力方程,用直接積分的方法求解動力方程。這樣處理阻尼雖然非常簡單,但也產生了以下兩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1)如前所述,Rayleigh阻尼作為一種正交阻尼,適用於阻尼特性分布非常均勻的工程結構。但是大跨橋梁一般來說都不能算作非常均勻的結構。例如,為了提高橋梁的跨越能力,主梁一般採用鋼箱梁或鋼混疊合梁,而主塔和邊墩則採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兩者的阻尼特性相差比較大。即使主梁材料特性與主塔差不多,大跨橋梁由於抗風和抗震的要求,經常會在橋梁結構的某些部位加有人工阻尼裝置,比如橋墩上安放高阻尼的抗震支座、橋塔上安放控制振動的裝置TMD等,這都會產生摩擦阻尼或集中阻尼從而造成阻尼特性的不均勻分布。這樣的阻尼均勻性前提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仍按照 Rayleigh阻尼模型去計算各階振型對應的阻尼比勢必會造成除ωi和ωj兩階之外其他各階振型阻尼比與真實值有或多或少的差別。
(2)根據同濟大學土木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國內幾十座大跨橋梁進行抗震分析後總結的經驗,邊墩。輔助墩等部位是大跨橋梁抗震設施的重點。但是採用Rayleigh阻尼模型時,用於計算其他各階振型阻尼比的ωi和ωj一般取的是較低階的振型,而邊墩輔助墩的振動一般都發生在高階振型。根據Rayleigh阻尼模型圖,可以看出離ωi和ωj越遠的振型,其阻尼比就越不準,而且隨著圖上阻尼比按頻率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邊墩部分振動頻率對應的阻尼比比實際值往往偏大,從這一點講會導致邊墩部分反應的計算結果偏於不安全。
一些橋梁抗震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了以上兩個問題,他們採取的措施是根據分析的部位不斷變換所選擇的ωi和ωj,比如計算橋塔的縱向地震反應時就選擇對橋塔的縱向反應起主要作用的兩階頻率作為ωi和ωj,來計算其它各階阻尼比,計算其它地震反應時也依此類推。這樣就需要分析人員不斷的重復選擇。和約和進行時程計算,十分繁瑣。
3.解決方法
由以上論述,我們已經了解到阻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僅僅依靠Rayleigh阻尼模型,會對大跨橋梁尤其是邊墩輔助墩等部位的地震反應分析出現不應有的誤差。因此,我們嘗試尋找一種既不過分繁瑣又比較准確的方法。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發現阻尼比是反應阻尼的一個方便而有效的量,它把阻尼特性和振型頻率聯系起來,使得動力方程分析起來更為簡單,而且阻尼比可以通過橋梁實測測出。
如果我們直接指定對橋塔。主梁、邊墩等重要部位反應起主要作用的一些振型頻率的阻尼比,而對其餘各階振型頻率的阻尼比採用線性內插的方法確定,這樣做也可以形成阻尼比矩陣。由於我們通過以前的工程實例發現結構各部位的反應來說少數幾階振型的貢獻最為顯著(這些振型的貢獻佔到70%~ 80%,甚至更多),因此,這樣做能夠保證計算的正確性,而且並不繁瑣,此對,以實測試驗數據作為基礎,更增加了其准確性。同濟大學橋梁系近十幾年來,通過為國內幾十座大型橋梁進行竣工檢測、成橋檢測積累了大量的阻尼實測資料,並有研究人員准備把這些阻尼資料整理形成橋梁阻尼資料庫。有了這些數據資料為基礎,通過指定主要振型頻率阻尼比,來計算結構動力反應是行得通的,並且結合下面的振型疊加法,會使計算更加簡便。
阻尼對能量的作用就是阻尼作用。

⑽ ANSYS大跨度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具體步驟模態分析的時候採用Block Lanczos的方法。謝謝!

東華測試,專業提供各種橋梁檢測儀器,應變應力、振動檢測儀器,模態、無線索力,動載靜載等服務。江陰長江大橋,蘇通大橋等都是我們寶貴的經驗

與橋梁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斑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38
廚房漏水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01
十一個月寶寶濕疹快速消退方法 瀏覽:238
螺絲刀撬開保險櫃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50
失眠有效簡單的方法 瀏覽:70
蜜俏的使用方法 瀏覽:690
修麗可發光瓶使用方法 瀏覽:654
接發方法及步驟 瀏覽:749
上海雜質硅膠解決方法 瀏覽:98
快速讓傷口癒合的方法 瀏覽:34
華為照片導入到iphone最簡單方法 瀏覽:554
醫院洗牙有什麼方法 瀏覽:622
怎麼糾正自卑的方法 瀏覽:276
如何快速剝濕蒜的方法 瀏覽:234
韓國紅參的食用方法 瀏覽:349
鉗形表溫度測量方法 瀏覽:531
創造的心是如何方法 瀏覽:884
美縫紙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73
阿咖酚散的的食用方法 瀏覽:470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