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自然觀察法它有什麼優缺點
(1)優點:
①觀察法作為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資料的最直接的手段。它簡便易行,資料客觀、可靠。
②觀察法在自然狀態下進行,不需要幼兒作出超越自身的反應,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最為尊重。
③研究者可以考察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過程,關注個體差異,對幼兒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2)缺點:
①觀察法受觀察對象的限制,不適宜於對內部核心問題、事物內部聯系及較為隱蔽的事物進行研究。
②觀察法受觀察者本人的限制,難以做到絕對客觀化,所得資料不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③觀察法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所以不適用於大樣本研究,因此會影響研究結果的代表性。
④自然狀態下的觀察缺乏控制,無關變數混雜其中,可能會使觀察結果缺乏科學性。
『貳』 教資考試中學教育學研究有哪些基本方法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五種。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又分為了: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等。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調查法包括: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等。
歷史法就是通過考察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揭示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問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包括: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等。
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叄』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一、含義
歷史研究法:藉助於對相關社會歷史過程的史料進行分析、破譯和整理,以認識研究對象的過去,研究現在和預測未來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以歷史研究法來研究教育科學。是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基本特點
1.歷史性:首先表現在研究對象上,歷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對象是過去發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過對教育事件的歷史發展實際過程及具體內容的考察,藉以探求教育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並對它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提出科學預言。其次,在研究過程上,按照歷史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再現歷史的全過程,包括它的每個發展階段。
2.具體性:歷史研究是在豐富而具體的文獻資料基礎上,揭示研究對象發展過程中的一切歷史形式、全部豐富的內容以及各種相關因素,從中探尋基本規律,所以必須把握最能說明問題的史料。
3.歷史研究是以邏輯分析方法為主。
三、局限性
正是由於歷史研究法本身的特點所決定,在用於教育研究時存在以下局限性:
1.歷史是年代順序,經歷了一個時間空間錯綜復雜的發展過程,而歷史文獻常常是滯後記載,歷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統。由於搜集和考證分析這些史料的困難,影響到歷史研究可靠性問題。
2.歷史文獻的理論內容,是經過「加工」的抽象形態,留存著加工者們的主觀認識;而歷史研究過程對史料的分析取捨,又受研究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包括研究人員的學識、能力、價值觀、對史料的掌握程度以及方法論水平等,很容易造成失誤。
3.歷史研究中無法做精準的量的分析。
四、歷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適 用范圍
1.對各個時期教育發展情況的研究
2.對歷史上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理論觀點的研究
3.對一個時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對不同教育流派理論的比較研究
4.對一定時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計劃、政策等的評判分析
5.對外國教育發展狀況的分析
6.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五、歷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1.分析研究課題的性質、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有關的資料條件
2.史料的搜集與鑒別
3.對史料的分析研究
六、歷史研究法運用中的幾個問題
1.注意歷史研究中資料來源及分析鑒別
(1)歷史研究的來源
*第一手信息資料(原始來源)
*第二手信息資料(間接來源)
(2)教育史料的鑒別考證內容和基本方式
*辨偽考證
*年代考證
*地點考證
*作者考證
*文獻原
『肆』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觀察法是怎樣的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和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類型分為:
根據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根據對觀察的環境條件是否進行控制和改變,可以將研究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和實驗室中的觀察;根據觀察時是否藉助儀器設備,可以把觀察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以將觀察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根據是否對觀察活動進行嚴格的控制,可將觀察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以上就是觀察法的所有分類了,考生們需要理解記憶的東西很多呢,加油吧。
『伍』 電大教育研究方法概念題觀察法的含義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准,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教育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優點,如簡單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特點,但下列步驟是共同的: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選擇觀察方法;編制觀察記錄表。
功能
1.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以進一步探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規律,深入研究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我們系統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從而探討與教師教學活動有關的規律。
3.了解師生關系,研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了解學生與教師的群體氛圍,揭示各項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過程得到更好的調控,從而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響的作用,比如內外環境、教學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況。
『陸』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名詞解釋 觀察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以科學教育為對象,根據一定的目標,採取一些可行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包括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資源及評價等。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一種高級形式。觀,指看、聽等感知行為,察即分析思考,即觀察不止是視覺過程,是以視覺為主,融其他感覺為一體的綜合感知,而且觀察包含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稱之為知覺的高級形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里的觀察,就是觀察法,主要觀察小朋友的在園活動情況。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准,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自然觀察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概念及其有關理論,國內外有關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研究,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方法。
如觀察法、科學小實驗、分類與測量、科學游戲、科技小製作、早期科學閱讀等方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途徑、環境的創設、活動設計與指導方法,家庭與社會中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評價等。
觀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以進一步探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規律,深入研究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改進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我們系統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從而探討與教師教學活動有關的規律。
3.了解師生關系,研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了解學生與教師的群體氛圍,揭示各項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過程得到更好的調控,從而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響的作用,比如內外環境、教學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況。
『柒』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7)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自然觀察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捌』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研究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觀察法簡便易行、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
②觀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條件和復雜設備,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
③觀察法不妨礙被觀察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正常發展,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缺點:
①觀察法獲得的資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一類的因果關系的問題;
②觀察時間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對象人數多且分散的情況下使用困難;
③教育現象一旦復雜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對觀察對象缺乏行為控制,觀察收集資料分類太多,會影響研究的信度;
④觀察法取樣少,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瑣碎不易系統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影響,有些觀察活動可能使觀察結果失真。
2、教育調查研究法
教育調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有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科學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採用問卷和訪談收集資料比較靈活簡便;
②收集資料速度快;
③適用面廣,時間地點不受限。
缺點:
①收集的資料往往難以確定因果關系;
②調查法需要研究對象有良好的合作態度,不然收集資料易失真;
③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實驗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因為是人為地創造實驗條件,可以觀測到自然環境中不易觀察到的信息;
②實驗法要求用比較嚴格的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③實驗法明確區分變數加以控制,並對測量的事物,明確規定操作定義,使研究者便於測量,測試結果更加可靠精確。
缺點:
①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活動相差較大;
②實驗人員和實驗過程會對研究對象產生一些負效應;
③實驗不可避免地存在樣本不足和被試選樣誤差。
4、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或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研究真實的學校教育過程與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動質量與教育行動效率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點:
①為教育行動而研究。這是與傳統研究「為理論建構而研究」的區別。
②由教育行動者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
③在教育行動中研究。行動的過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動效率,改善行動質量,提高自我行動能力的過程。
『玖』 什麼是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指在不向被研究者提問的情況下調研人員對被研究者的行為、反應、感受、特徵進行觀察記錄的一種方法。
自然觀察法是指在不向被研究者提問的情況下調研人員對被研究者的行為、反應、感受、特徵進行觀察記錄的一種方法。
採用自然觀察法跟蹤調研,可以避免消費者在參與研究時的情緒影響,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調研數據真實有效。這種研究方法在研究的早期階段非常有用,尤其當人們只想了解感興趣問題的廣度和范圍時,這種方法就更為有用。它基本上是描述性的,無法讓人們對各個因素間關系作出推論。對於大多數心理學方面的問題來說,自然觀察法的主要用途在於限定問題的范圍,以及為嚴格控制的研究、尤其實驗研究,提供有趣的課題。
自然觀察法有三個不足。
一、它只是簡單描述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評估事件之間的關系。
二、有時它提供的資料不太充足。許多自然觀察,比如個案研究的結果是無法再現,故而引來了其他研究人員的懷疑。
三、它沒有被嚴格限定在描述水平上,而是會出現對觀察結果的解釋。研究者進行自然觀察時應該做的是記錄,並盡量不用諸如快樂、悲傷、飢餓等潛在動機來解釋研究對象。
『拾』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
3、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
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
4、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
5、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