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足球比賽短傳球訓練
足球比賽短傳球訓練技巧:
1、短傳球盡量不要用腳尖,這樣的球雖然球速快,但方向難以控制,且常常會有詭異的旋轉軌跡,因此隊友接球不易。
2、通常由腳內側傳球。
3、用腳內側平推球,把球傳出。
4、如果熟練的話,還能用腳外側觸球。
5、同樣是平推球,把球傳出,但因為伸展空間小的關系,用腳外側時更多是快速發力,所以要多加練習來鍛煉傳球的准確度。
㈡ 怎麼練習足球的跑動與傳球
在足球技術中,傳球與跑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足球技術。在練習傳球的時候,應由慢速移動練習到中速移動練習、再到快速移動練習;由短距離傳地滾球練習到中距離傳低球練習、再到中、長距離傳手球與過頂球練習;由腳內側傳球練習到腳背內側傳球練習,再到腳背外側、腳背正面傳球練習;由兩人無對抗練習到多人練習、再到各種組合的對抗練習。
而練習跑位的時候,應由各種跑位方法練習到按教師的信號與手勢練習,再到與傳球相結合和盯人相結合的練習。
1、在進行跑位練習的時候,要分別練習突然起動跑、急停變向跑、變速跑和跑位假動作等。
2、按教師信號要求和手勢做各種跑位練習。
3、擺脫接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傳球,另一人做各種假設有防守的擺脫跑位接球練習。
4、在對手盯搶下擺脫接球練習。
足球教學擺脫跑位
圖11
要求:控球隊員要在進攻隊員擺脫防守後傳球,並傳腳下球;防守隊員礦由消極防守到積極防守。
㈢ 足球傳球准確性練習方法
腳內側拉球,腳弓推球(左右腳)
2
腳外側撥球,腳弓推球(相同腳)
3
腳內側推球,腳弓推球(相同腳)
4
腳底拉球,腳弓推球(左右腳)
5
腳後跟磕球,腳弓推球(左右腳)
三角游戲
游戲規則:
1、兩名球員pk,需要2次觸球完成傳球,傳球過程中不能碰到標志盤,如果碰觸標志盤則給對方加1分。超過2次觸球也給對方加1分。
2、傳球過程中,不允許傳球者按原路線將球傳回,否則給對方加1分。沒能在標志盤內完成傳球也給對方加1分。
3、5個回合為一局,不要猶豫了,快拉個自己的小夥伴去pk吧!
㈣ 踢足球傳球有哪些主要的技巧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有關於足球傳球的練習方法:
1、A原地用各種腳法傳球,B從旗桿向兩側交替移動接球回傳。
2、A、B原地或前後左右移動中用腳內側進行正面傳球。
3、A、B行進間傳接球練習。
4、A、B成圓形跑動做傳球練習。
5、A、B繞標志桿後做斜線傳球.
6、A、B在跑動中用不同腳法進行長短結合的傳球練習。
7、A、B在跑動中傳直、斜線空當球。
8、A直線短傳,B迎上回傳,A接球後運至B位,B跑至A位,換位後繼續練習
9、A做直傳,B迎上橫傳給插上接應的A,轉身跑回原位,A斜傳給B
10、B傳高球給A後,迎上接A的地滾球,再低球回傳,返身跑回原位接A的長傳過頂球。A照此練習
㈤ 足球傳球的技術要領
1力度
足球比賽中傳球的力度是傳球之根本,力量偏大或偏小均會影響隊友接球和接球後的下一步動作,所以在傳球力度上一定要適中。
學好傳球的8大原則,你就是下一個中場大師!
2提前量
傳提前量的球主要是為了讓隊友省去停球所花費的時間,讓隊友可以直接選擇傳球或者突破;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在對方半場運用的傳球技術,例如快速反擊,中路斜傳邊路等戰術需求。
學好傳球的8大原則,你就是下一個中場大師!
3空當
這個小編不多解釋了,如果你的傳球經常傳到對手的腳下,那麼相信你的教練會在下一場比賽中安排你去當啦啦隊隊長的。
學好傳球的8大原則,你就是下一個中場大師!
4觀察
拿球時絕對不要低著頭,這樣你永遠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所以傳球前必須觀察隊友位置,不要坑了自己還連累了隊友。
學好傳球的8大原則,你就是下一個中場大師!
5時機
皮球不會燙腳,所以拿球後不是都要「第一時間」將球傳出,有時掌握一下節奏,觀察一下大局會傳出更為致命的傳球,當然也不要太過黏球,不然會被罵喲……
㈥ 踢足球時傳球怎麼練
腳背內側傳球是足球教學中的一項基本技術,在足球比賽中使用的頻率很高,如能正確的掌握該技術,對足球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通過多年足球教學和訓練的實踐及研究發現,學生對掌握該項技術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或者說是誤區,以至於成了限制其足球技術水平發展的一個瓶頸,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此一一澄清。
一、 腳背內側傳球的目的和對象
腳背內側傳球的目的是什麼呢?是通過傳球,拉開對方防守的空當,為隊友創造進攻的機會。傳球的對象是本隊的隊員而非對方隊員。所以要求傳球要到位,讓隊友拿起來輕松自如,很舒服、很容易。而現實是怎樣的呢?一是到位率不高,傳球的落點與接球隊員間的距離很大,接球隊員要拚命奔跑很長的距離才能得到球,使接球隊員體力消耗很大,當他拿到球時已無力威脅對方的防線。而是傳球的力量很大,速度很快,跟大力射門相差無幾,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接球隊員根本無法講球接好。不是拿不到球就是將球停給對方,使接球隊員非常難受,無法實現戰術目的。三是無論何種情況下傳出的球都是弧線球,且並非是傳球者有意為之,而是絕大多數的隊員根本無法傳出直線球。有些弧線傳球是可取的,如底線的傳中球或45度角的斜傳球,此類傳球大多可造成直接射門的,為好的弧線傳球,而有些弧線球則是危險的。在一般情況下,弧線球的落點不易判斷,無形中使接球隊員奔跑距離加大、接球的難度提高了。另外,弧線球飛行的距離長、速度慢,使防守隊員搶斷的幾率提高了。而直線傳球則可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出現此問題的原因在於腳形的不正確。
二、 腳背內側傳球的特點
1、 腳背內側傳球多用於長傳球,傳球的距離比較遠。
2、 腳背內側傳球多用於傳過頂球、身後球,傳出的球可越過對方的頭頂,傳到對方的身後,多用於快速反擊戰術。
3、 腳背內側傳球即可傳出弧線球又可傳出直線球。關鍵在於腳形的控制及擺動推的運動路線。
4、 傳出的球向後旋轉,飛行路線比較穩定,不前沖,便於同伴接球。
三、 腳背內側傳球的方法
1、 助跑方向,通常是斜向助跑,即助跑方向與出球方向成45度角。可根據個人習慣略加調整。
2、 支撐腳的位置,傳球時支撐腳位於球的側後方20cm左右的位置上,腳尖正對出球方向,支撐腿膝關節彎曲,重心降低。
3、 擊球點,根據傳球的需要可分別擊在球的後中下部(直線球),或後中下部片側一點(弧線球)。
4、 擊球腳的腳形,要求踝關節保持緊張,腳背綳緊,成一個整體,腳外展,腳掌與地面基本平行。擊球時大腳趾的掌骨部位擦地,以腳背擊球。如要踢弧線球時,腳尖略內屈,其他保持不變,即可完成。
5、 擊球腿的擺動路線:要求是大腿帶小腿,小腿加速擺動擊球。踢直線球時,小腿的擺動路線為直線,擊完球後的隨前動作正對著出球方向。踢弧線球時,小腿的擺腿路線略微帶弧線,隨前動作的方向偏內即可。
四、提高腳內側傳球質量的手段:
1、加強球性練習,只有多觸球、多玩球、多踢球,對球性、球感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傳球質量才有了保證。可經常做一些如顛球、拉球、撥球、運球、傳接球等練習。
2、牢固地掌握腳背內側傳球的基本概念及動作要領。是提高腳內側傳球質量的基礎,只有真正領會並明白了動作要領,才能不犯或少犯錯誤。在練習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腳形是否正確、擊球點是否准確。
3、加強踝關節及小腿的力量練習,以提高踝關節的緊張度及小腿的擺動速度。可多做一些如提踵跳、單足跳台階、跳繩及擺腿練習等。
㈦ 小學足球隊訓練方法。
1:小學生練足球不能有身體力量的訓練,身體素質的訓練要以靈敏協調性為主要內容。
2:基本功的練習要佔整個訓練計劃的百分70以上。
3:對抗練習不益大場地。
4:所有訓練百分之99的要結合球(包括身體訓練)。
5:訓練中心思想要以提高孩子的興趣與樂趣為主調,培養孩子競爭意識和充分提供孩子足球天賦的空間。
(7)三四年級足球傳球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足球(football),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0名球員與1名守門員,總共22人,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防守、進攻。
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多的一隊則勝出。如果在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簽、加時再賽或互射點球(十二碼)等形式比賽分高下。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2014年11月24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議上對校園足球作出重要指示,而教育部將主導校園足球,並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校園足球進入升級版。
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將完善政策,形成校園足球激勵機制;把學生足球特長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形成檔案,供上一層學校招生參考。 同時,足球也將納入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作為體育課必修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足球的機會。
教育部的目標是力爭到2017年在全國扶持建設2萬所左右中小學校足球特色學校和200個高校高水平足球隊,並形成區域特色,擬建設30個左右校園足球試點區縣。此外,按照全國校園足球競賽方案,組織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據了解,足球還將納入體育教師「國培計劃」,計劃在2015年全國初步培訓6000名校園足球師資。
2014年11月26日電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6日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將完善政策,形成校園足球激勵機制。把學生足球特長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形成檔案,供上一層學校招生參考。
足球界個人的最高榮譽有以下四個獎項:
由足球的最高組織機構國際足聯評出的「世界足球先生」(由各國家隊主帥投票選出)。該項獎從1991年開始評選。
由法國的《法國足球》雜志評選出的「金球獎」也叫「歐洲足球先生」(由歐足聯52個成員的體育媒體的資深記者選出)。該獎項從1956年開始評選,1994年以前評選對象局限為歐洲球員,1995年之後擴大為在歐洲效力的所有球員。
由國際職業球員聯盟(FIFPro)評出的「世界最佳球員」(由足球職業球員選出)。該獎項從2005年開始評選。
由英國的《世界足球》雜志評選出的「世界足球先生」,現在通稱「世界最佳球員」(由球迷選出)該獎項從1982年開始評選。
四個獎項分別由不同的人群選出,代表了不同階層的觀點和呼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一個同時獲得四大獎項的球員是2005年的羅納爾迪尼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