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有效開展走班制教學模式
1、分層,分出技術,留住情感。
2、打破以成績分層的「魔咒」,允許學生自由選層、分類。
3、流動管理打消家長顧慮。
4、讓學生自己選擇課程不那麼容易,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5、管理:資源利用與方式創新。
6、「導師制」學業輔導,「信箱式」收發作業。
7、班主任和導師雙軌制管理。
「走班制」教學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空間,也對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設計應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應進一步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管理機制上應真正確保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加強對學生選課和生活的指導。
「走班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更有效的學習組織方式倍受人們推崇,成為高考改革下的一種大勢所趨。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我們相互交流,更需要我們能夠冷靜、理智地認識「走班」,理解「走班」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的變化,既需要創新思維,同時也需要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穩健推行。
B. 走班排課到底該如何進行
1、走班排課的實施,學生該如何選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如今互聯網已經可以幫我們做許多的事情,在教學領域也是被廣泛使用,如成績的查詢,中高考的志願填寫,大學選修課的搶課。因此當學校開展走班教學後,同樣可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可以像大學搶課的方式讓學生們在一個時間內進行課程的選擇(當然這里就不是搶課了)。這樣將大大增加操作的速度,提高選課效率,一個通知,一次選課,智能統計,精準分析,這將大大幫助學校教務人員的分類,同時也方便在指定的時間內方便學生進行選課的修改。
排課軟體
3、排課前後關聯
如果當排課教師在前期沒有將班級分配好,那麼還是不要進行排課的好,因為排課的前提已經不具備了,如果前面一切准備就緒,那麼可以開始了,准備好幾大文件:任課關系、課時、教學班學生名單、行政班學生名單、個別教師特殊要求,沒寫課程的特殊要求......,然後就是一堆堆的條件,如教學齊平,跨頭檢測,早讀,合班......,相信大多數的排課軟體已經已持這些繁瑣的功能了,只要你將條件都羅列出來,其餘的將無需在考慮,排課軟體將根據羅列出來的條件合理的將課程排好。
C. 走班制是什麼意思 如何實行走班制
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想知道,走班制是什麼意思,如何實行走班制呢,我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的教學方法。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明確對高考進行改革,這個消息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而由高考變化導致的高中教學方式的變化就是其中一個焦點。
1、分層,分出技術,留住情感。
2、打破以成績分層的「魔咒」,允許學生自由選層、分類。
3、流動管理打消家長顧慮。
4、讓學生自己選擇課程不那麼容易,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5、管理:資源利用與方式創新。
6、「導師制」學業輔導,「信箱式」收發作業。
7、班主任和導師雙軌制管理。
「走班制」教學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空間,也對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設計應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應進一步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管理機制上應真正確保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加強對學生選課和生活的指導。
「走班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更有效的學習組織方式倍受人們推崇,成為高考改革下的一種大勢所趨。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我們相互交流,更需要我們能夠冷靜、理智地認識「走班」,理解「走班」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的變化,既需要創新思維,同時也需要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穩健推行。
走班制的探索類型
第一類是擁有優質生源、師資力量的傳統名校進行的全方位走班制教學組織形式改革。這一探索的典型代表有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十一學校和深圳中學等。
第二類是在選修課分層教學基礎上,探索在必修課中「分層式」的走班制教學。即在同一年級,必修科目分為A、B、C三個層次,學生根據選擇走班上課。水平為A的課堂,更多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水平較高的C班,教師更注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課堂互動交流和思考反饋節奏更快。
評價系統的改進是走班制建設的關鍵
走班制的實行,對傳統的以行政班班級為參照、以學生個體學業成績為排名依據的終結性評價,是重大挑戰。如何以個性化評價為先導,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教師的教學績效,是當前走班制的一大難題。
走班制的實施,需要更多採取開放式評價方式,通過小組作業、合作探究及項目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發展。而不同學科班級的作業設計,應當保證不同難度。評價體系的改變,使教師從原來只關注學科教學,向關注課程設置、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變革,並向學生終身發展上轉移。
D. 如何進行走班排課
所謂走班排課,指的是在新高考6選3或7選3的模式下,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選課情況開展教學工作,教室和學科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能力水平到不同的教學班上課,這樣,就提出了如何進行走班排課的問題。
總體來說,需要收集學生的選課結果(三門選考科目)、商議學校選擇什麼走班模式、收集排課信息(包含教師任課班級、學科課時數、學科教研時間、教師規則、學科規則等),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選課:首先需要組織學生根據個人意願進行6選3或7選3的選課,可以通過線上的模式,讓學生登錄選課系統自主選課;也可以通過線下的模式,類似於填寫答題卡的方式,收集選課數據。最終形成學生的選課結果的統計分析。
分班:然後根據學生的選課結果,選擇走班的模式,包括小走班、中走班、大走班。小走班指的是學生根據學校提供的固定組合選課,科目相同的學生在固定班級上課;中走班指的是將三門或兩門選課結果相同的學生組合成行政班,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大走班指的是高考必考科目在行政班上課,6選3或7選3的選考科目走班教學。
排課:最後根據選擇的走班模式,進行排課。走班排課的規則比較復雜,一般需要通過適用於新高考的走班排課軟體來完成排課。最終生成課表,包含行政班課表、教學班課表、教室課表、教師課表、學生課表、課表導出等。
E. 選課走班解釋是什麼
選課走班解釋是高中新課程的一大特點。為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
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
概念簡述
選課的設置與實驗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的設置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
我國正在實驗的高中選修課具有模塊化、多樣化、層次化、彈性化、學分制等特點。選修課的實施要正確處理教材、教師與教學問題。選修課的評價包括課程方案、材料、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當前,要特別加強選修課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創新。
選課走班是高中新課程的一大特點。為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
F. 走班制教學的利弊是什麼
走班制的優點:「走班」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了學生以充分的學習自主選擇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贏得了學生普遍歡迎。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性,起到很大作用。
「走班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組織方式,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①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實行「走班制」後,任課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興趣特長,確定教活動。學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選擇、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學會了如何正確評價自己,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並逐漸找到將來發展的方向。
②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充分賦予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度幾百名學生讀同一本書,上同樣的課,做同樣的練習,忽略學生自身成長中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讓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獲得與自己最相適宜的發展環境。
③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條件下,學生按自己的學習水平,自我發展的需要,自身的興趣、特長選班,能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嘗試到成功的快樂,減輕了思想壓力,始終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平衡的心態,從而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④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加大了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有利於增強同一層次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走班制的缺點
走班制的弊端:走班制的初步實施,存在諸多弊端,因為教師換了,有些學生會乘此逃課,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走班制」當前的突出問題有:
①分班之前的宣傳發動不到位,因此,必需在分層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並適當「鋪墊」,讓他們確實感覺到分層後,自己猶魚得水,有利於更好地提高和發展。
②「走班」學生的成績評價如果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陰影,僅僅是為了「甄別」和「選拔」,那將會極大地損害學生的發展,嚴重地違背教育規律。在管理和評價學生時,可以將學分制引入進來,打破學年與年級制,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提供空間。
③走班制在給學生帶來了選課的自由、充分的主動權的同時,也由於學生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而不穩定,可能出現選課的盲目性,造成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學校有必要在校園網上建立專門的課程管理網路和資料庫,新學期前在學校網站上發布下學期的課程設置、課程建議和選課指導,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選擇。此外,擔任輔導員的教師要多注意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要,關注對學生的指導。
G. 走班制是什麼意思 高中如何實行走班制
什麼是走班制度?簡單的說,就是打破固定的行政班級編排,不再由固定的學生組成固定的班級,而是經常變換班級的人員。
「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的教學方法。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明確對高考進行改革,這個消息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而由高考變化導致的高中教學方式的變化就是其中一個焦點。
不同的學校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置的「班」,比如:
有的學校語文、數學、外語三科依然保留原來的行政班級,只對3門等級性考試科目設置走動的「班」;有的學校會在走動的「班」形成之前進行分層,當然分層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學校會根據成績進行分層,不同的層級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也有的學校會根據學生選擇的不同學習方式進行分層。
實行走班制以後,告別了所有學生同一張課程表的時代,每位學生會有屬於自己的課程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涯規劃、學習能力、學習師資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選課走班」。
總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理想等,揚長避短,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大學實行走班制,那麼高中實行走班制是否可行?
首先,如果實行走班制,可以因材施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接受適當的教育。當然,這不僅僅針對綜合實力,而是從各個部分的能力的突破。
其次,可以減輕老師的壓力。如今實行的制度,一個班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儲備都不盡相同,但如果實行走班制,那麼老師就不用制定教學計劃時苦惱,如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收獲。而老師可以制定更有針對性和深層次的計劃。
那麼實施走班制的障礙在哪?
首先,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較低,實行走班制不方便管理。
其次,走班制要求更完善的教學制度和教學資源。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實行走班制,高中班級的凝聚力將不復存在,所以,怎麼教會少年團結友愛?
新事物,新制度總是有利有弊~如何抉擇,需要時間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