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省考申論備考技巧有哪些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的是省考申論如何快速寫好文章:
眾所周知,申發論述一直是許多考生頭疼的問題,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讓自己的作文獲得更高的分數?今天甘肅中公教育專家就以一個四段兩分的作文給大家一個參考。
開頭:轉折遞進+排比
具體思路:概括積極方面+概括消極方面+分析原因\影響+總論點
概括積極方面寫成排比:可以談總論點中關鍵詞(總論點中手段)的意義。例如:關鍵詞於個人有什麼幫助,與社會有什麼作用,於國家有什麼意義。
概括消極方面寫成排比:當········問題層出不窮;當········問題屢見不鮮;當········問題隨處可見。
分析原因或影響:針對概括的消極方面分析,從而引出總論點。建議,如果對策型總論點,分析原因;如果是意義型總論點,分析影響。
分論點1:因果分析法
具體思路:分論點+過渡句+例子+因果分析+對策或總結
例子寫法:主體+處境+做法+結果。
因果分析:常用句式,之所以····(列舉例子的結果,也就是分論點中的意義),是因為······(例子結果的原因,也就是分論點的做法)
分論點2:原理效應分析法
具體思路:分論點+原理效應+結合社會實際分析+對策或結論
原理效應:原理效應是什麼+原理效應的啟示,建議:如果是耳熟能詳的原理效應,直接寫啟示,做到詳略得當。
結合社會實際分析:概括社會現象+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或影響
結尾: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以談總論點中關鍵詞(總論點中目的)的意義。+作為其重要支撐的(總論點中的手段),唯有··········才能············
申論範文:
走綠色發展之路 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於民生的改善,正如春天的一場雨,潤物無聲;於經濟的騰飛,正如黑夜中的明星,指引方向;於環境的保護,正如冬日裡的木炭,恰到好處。但反觀當下,現實並非盡如人意:從草原上的生態失衡,到河流的污染嚴重,再到經濟的資源趨緊·····無不折射出與綠色發展背道而馳。究其原因,有發展認識的扭曲,也有不良政績觀的作祟。如果放任自流,必將成為城鄉協調發展之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痛。因此,要想描繪出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必須以踐行綠色發展為畫筆。
踐行綠色發展,加強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是一項便民、惠明、利民的好政策。隨縣三里崗通過反復實驗研究新型袋料菌種,利破解了產業難題,是在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實現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隨縣三里崗之所以可以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由於就在於他們敢於藉助巨人的肩膀,充分運用有力的條件進行創新;就在於他們敢於打破固有的藩籬,善於抓住迸發的靈感進行創造;就在於他們敢於研究已有的成果,發現隱藏深處的瑕疵進行完善。因此,需要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務實;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腳踏實地;更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魄力,唯有具備這三種敢於創新的品質,才能在技術上不斷突破。
踐行綠色發展,轉變發展觀念。溫水煮青蛙的原理告訴我們: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不能在「功勞簿」上坐吃山空,不能在自我沉醉中走向滅亡。綠色發展的大旗已經迎風招展,各地的配套政策已經蓄勢待發。結合具體實際不難發現,風光無限的背後卻隱藏著「毒瘤」:當「重發展、輕生態」遍地開花;當「埋頭重發展,口頭喊生態」成為潮流。這一切似乎都與綠色發展的初衷相背離。這固然與恃寵而驕,思想懈怠的有關;但從根本上來看,還是與綠色生態的認識不足密不可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走向破滅。因此,需要樹立穩慎的發展思維,將綠色發展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始終。唯有如此,才能給民眾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持續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種子,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土壤,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陽光。作為其重要支撐的綠色發展,唯有將樹立綠色發展觀念作為行動的指南,將技術創新作為其破障的利劍,才能落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先手棋」,才能為建設美麗中國「謀全局」。
② 申論考試中綜合分析題作答技巧都有哪些(2)
公務員筆試申論綜合分析題作答技巧:
一、認真審題,明確解題的核心對象。
首先,綜合分析的要點依舊依據材料,答案客觀來自於給定資料,這就要我們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把握核心要點並且用做好表述出來。因此要准確把握住要點信息,然後回歸到材料中進行歸納概括即可。比如說請你談談對於「新技術是否能夠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這一問題的看法,那麼我們首先明確問題是新技突破社會結構屏障,接下來回歸去材料中有針對性地找相關能或者不能,確定觀點以及理由。
二、明確思路,理清作答具體框架。
對於綜合分析題來講,要按照「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的框架答題,也可以理解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但所有的要點要嚴格依據材料,尋找材料中的權威和客觀表述,而且要注意論證,突出論證核心,有效重點論證,根據要求把握住重要信息,有理有據,論據充實的時候就要考慮用事實和案例,有邏輯性的時候就要考慮行文脈絡。
三、規范呈現,體現關鍵要點詞彙。
綜合分析的作答大多需要考慮整體要點邏輯,有時用一個自然段呈現,具體要點也要注意體現條理。但最為關鍵的在於踩准核心關鍵詞,同時,做好關鍵詞的語言組織,既要清晰,又要突出,在符合字數要求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分數,書寫時注意工整。
③ 2021國考申論分析類題型解題方法
2021國考申論分析類題型解題方法:
第1是單一要素的分析,這一類題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就通過給定材料進行提煉概括,分析推理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第2類就是觀點評價,評價類的題目,尤其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對於觀點的評價要結合材料來進行,也就是說這個觀點是對是錯,不能主觀判斷,而是要依據材料中的表述來進行判斷;
第3類是句子理解,句子理解類題目,這些年來考的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針對句子理解就要聯繫上下文,首先揭示句子的本質,明確它的正確含義,然後再到材料中找出相關的依據加以論證,最後再來做總結,這樣才能把句子理解類的題目解答完整。
(3)申論原理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2021國考申論對策建議類解題:
對策這一類題目在國考中考的不是很多,對於這一類題目,做到這一類題目的時候,同學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到底該不該寫問題, 那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題的過程當中,通過題乾和題目的要求來進行確定答案是由問題和對策兩部分組成,還是只寫其中一部分即可?
如何來界定還是要看問題怎麼問,如果題干已經對問題進行了概述,那麼我們在答題的過程當中可以直接提對策,相反,如果題干只是說根據給定材料,來提出建議和對策的話,我們首先要對問題進行簡要的梳理,接下來再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同時還要注意在提對策的時候,把握住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則。
第一,通過材料中的對策性表述來進行提煉概括;
第二,通過材料中的做法經驗來進行分析推理;
第三,聯系生活實際來進行完善補充,只有做到這三步對策建議才能夠提的比較完整。
④ 2018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如何運用理證法
理證法應用范圍廣,是支撐分論點的主要篇幅。具體來說包括原因分析、影響分析、政策分析、原理效應分析等四種分析方法。
一、原因、影響分析法
將分論點的主題做一個大的綜合分析。
當今社會/時下,分析現狀。究其原因,在於……,由此導致……,也造成了……/由於……造成……
二、政策分析
1、引用政策、法律法規作為理證,論證分論點的合理性。
2、具體寫法:分論點+政策分析+總結觀點
例如:
學禮,「立」民族素質之提高。范燕青書記的《爭當文明市民,建設文明城市》的講話精神中,明確提出建設文明城市的關鍵,就是提升市民素質,廣泛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代公民教育,突出以文明禮儀教育人,規范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將文明禮儀融入城市管理的全過程,培養廣大市民的文明行為習慣。「禮」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方式。我們自身講文明懂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三、原理效應分析
1、使用原理效應作為理證,論證分論點的合理性
2、分論點+原理效應分析+總結觀點
例如:
學禮,立民族素質之提高。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溫水中,青蛙會若無其事地待在水裡,直至把它煮熟為止。在這種狀況下,青蛙為什麼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這是因為青蛙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種「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民素質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形象,展現著大國地位。而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匱乏,使得公民素質亟待提高,如若一味爭取經濟的發展而繼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那麼中國的大國形象則會像青蛙效應中的青蛙一般,在出現問題時不及時發現、解決,不提升民族素質,就不能建設文明社會,就不能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不能真正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⑤ 申論綜合分析題有什麼提分方法
以公務員考試申論為例,申論綜合分析題型及解法:
解釋型綜合分析題
1)解釋翻譯這句話或短語,點明其本質。
直接解釋題干給出這句話的意思,在材料出處的上下文部分即有相關含義解釋。部分題目需結合整則材料理解概括。
2)分析這句話,分析其表現、原因、影響、重要性、必要性。
3)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做出相應結論。
評論型綜合分析題
1)亮明觀點
該觀點需是材料的觀點,與材料保持一致,當材料當中有雙方兩種看法時,要注意其中有無權威詞,如沒有則要嚴格依據材料把觀點全面的表達出來。
2)展開分析
結合材料闡述上述觀點的理由,如新技術能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的理由,及不能的問題要點。
3)結論或相應對策
有直接對策就寫上,沒有就根據問題總結即可。
⑥ 申論如何分析資料
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對申論分析資料的考場作答可分六步走:
第一步,將該填寫的都認認真真填完,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塗好答題卡,將草稿紙也要注好名字,確保該填寫的都填齊全。安心等待考官發卷。
第二步,試卷發下來之後,簡略的掃一眼注意事項,這部分的內容列出了考試的硬性要求。這裡面需要注意的內容有:一是考試時間和參考時限;二是答案不能超出作答區域;三是必須使用現代漢語作答;四是使用正確的答題筆。但是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只要不是裸考,在平時的復習中下了功夫,這些基本的問題大都已經掌握,沒有必要對這部分內容太耗費心神。
第三步,閱讀題目。這里包括粗讀和細讀兩步。
粗讀階段:很多考生認為,在對材料一無所知之前先閱讀題目是做無用功,其實不然,閱讀題目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能對材料的主題把握起到提示作用。二是經過平日的練習,考生對各類考試題型都已經非常熟悉,閱讀題目之後知道本次考試考查的題型有什麼,具體難度大小,有一個初步的定位。三是對材料閱讀的側重點有所提示。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越來越喜歡針對片段材料出題,結合不同題型的特點,考生在尋找要點時能節省不少時間。譬如歸納概括題,答案全部來源於給定材料,如果題干要求是片段材料,那麼考生閱讀時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相應的段落,而對其他段落進行選擇性的閱讀。同樣,在閱讀題目時可格外注意文章寫作的類型,是自由命題作文還是命題作文。是要求從什麼角度展開,在閱讀材料時就可以格外注意相關的對策性內容,以及論證修辭等材料。
細讀階段:在對整體的題目有了了解之後,利用白金法則解題。
仔細審題。審明的要素有:作答身份;作答對象;材料范圍;特殊格式要求;字數要求。另外,近幾年的公務員考試頻頻出現「考試陷阱」,具體的考生可參考中公教育相關書籍進行學習和掌握。
高效審題方法——關鍵詞分析法。關鍵詞分析法是通過題乾和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分析題目考查的目的,題目作答的范圍,作答的方向以及題目暗含的要求等。這些關鍵詞往往可以對考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真題鏈接】
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觀點明確;
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暢達;
3.總字數900-1100字。(2010·國考·省級·第四題)
【分析】
閱讀題目之後可以發現,題干中的關鍵詞有「海洋、保護、開發、與」。
這幾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為:
1.海洋:論述對象;2.保護、開發:對海洋的行為活動內容;3.與:並列連詞,道出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屬於同級,說明這兩種行為的同步性。
這樣梳理之後,正確文章的寫作思路為,圍繞海洋的開發和海洋的保護來寫一篇文章,不能只寫一個方面,如果遺漏屬於跑題。寫作時先分體再合一,同時在內容上,必須圍繞海洋這個主體辯證地分析開發與保護的相互關系。開發是保護的目的,保護是為了更好的開發。
第四步,閱讀材料,選擇要點。在申論考試中,要點就是存在於給定資料中有助於答題的重要信息。審清題目後,考生需要按照閱讀材料的步驟和技巧,把握材料內容,提煉作答要點。在閱讀材料的時候,信息量可能非常大,選擇合理的閱讀方法是考生抓准要點的重要途徑。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要點處理方式,可以再此基礎上做適當調整,比如一則材料中有原因,有結果,有條件,也有過渡性語言,考生可分類標注,在句子後面寫上原因,結果,條件,對策,教訓等。不管用不用的到,這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有效方法。
第五步,結合具體的題目要求,將相關要點提出來,按照特殊的邏輯進行加工。申論考試的邏輯很重要,作答邏輯,又可稱為結構要求。通過提煉所得到的重要信息,還只是缺乏關聯性的單個采分點,考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對其進行排列、整合,使答案更加富有條理性,滿足申論作答的結構要求。
第六步,書寫要點。這是考生答案落實的最後一關,考生要將自己的成果作答在答題紙上展現在考官面前,書寫要點時注意,一要控制好字數,二要注意卷面,答案分條書寫,三不要有錯別字。
申論考場的六步走,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需要考生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平和的心態應對考驗,在剩餘的復習時間里,過程勝於結果,不要太過計較平時練習的得與失,只要前行,就有收獲。
⑦ 2021省考:如何巧用原理分析法寫好申論作文
2021年地方公務員考試(省考)申論文章寫作備考,原理分析法:
寫作框架
分論點段首句+原理效應+分析+回扣觀點
注意事項
1)寫原理效應時,因題而異適當刪減字數,以介紹明白原理效應為何意為前提;
2)注意原理效應與分論點觀點是否具備匹配性,以最高匹配度為依據。
3)分析時,要結合分論點核心觀點和原理效應凸顯出的道理,進行有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