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音樂跳竹竿教學方法

音樂跳竹竿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30 06:33:47

㈠ 組織跳竹竿舞

竹竿舞最少要准備四根竹竿!!
負責敲竹竿的人要掌握節奏(非常重要)在曬谷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稱為「打柴」。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嘿!呵嘿!」

㈡ 純音樂舞蹈視頻發展高潮結局竹舞的舞蹈發展高潮結局怎麼來寫竹舞的舞蹈構思

摘要 舞蹈高潮的表現方法

㈢ 跳竹竿怎麼跳

它是一種跳躍競技體育活動。場地一般為8-12米長,6米寬的平地。這項活動男女老幼都可參加,一般多為男女青年。比賽時,分成兩組,每組4——8人。一組打竹竿,一組跳,然後再輪換。打竹竿的人分成兩排距離約3.5米,面對面盤腿坐下或雙膝跪地,每人雙手各執一根竹竿的頂端,成若干組平行狀。在音樂伴奏下,由一人統一指揮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隨著節拍,同時向下不斷地敲打粗竹竿,並且每對細竹竿隨著音樂鼓點的節奏時開時合,不斷地變換節奏、圖形和方位。跳竹竿的人隨著或快或慢的節奏,在交叉的竹竿中,靈巧、機智、自由地跳躍,統一從一面進另一面出,可單人跳,雙人跳、三人跳或成隊跳。當竹竿分開時,雙腿或單腳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攏又急速躍起,並不時地變換舞步做出各種舞蹈動作,參加者一邊跳舞一邊由小聲到大聲地喊著:"哎--喂、哎--喂"。既不能踩著竹竿,也不能被不斷開合的竹竿夾著。跳竹竿者巧妙地跳躍其分合之間,或用單腳,或用雙腳,做出各種旋轉及舞蹈動作。表演舞花扇、翻斛斗舉等高難險技巧花樣動作,跳竹竿現有「穿山過海」、「情人上路」、「邀游八卦陣」、「駿馬跳樁」、「飛躍龍門陣」、「勇闖斬頭台」等多種套路。「跳竹竿」過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㈣ 跳竹竿的詳細介紹

它是一種跳躍競技體育活動。場地一般為8-12米長,6米寬的平地。這項活動男女老幼都可參加,一般多為男女青年。比賽時,分成兩組,每組4——8人。一組打竹竿,一組跳,然後再輪換。打竹竿的人分成兩排距離約3.5米,面對面盤腿坐下或雙膝跪地,每人雙手各執一根竹竿的頂端,成若干組平行狀。在音樂伴奏下,由一人統一指揮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隨著節拍,同時向下不斷地敲打粗竹竿,並且每對細竹竿隨著音樂鼓點的節奏時開時合,不斷地變換節奏、圖形和方位。跳竹竿的人隨著或快或慢的節奏,在交叉的竹竿中,靈巧、機智、自由地跳躍,統一從一面進另一面出,可單人跳,雙人跳、三人跳或成隊跳。當竹竿分開時,雙腿或單腳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攏又急速躍起,並不時地變換舞步做出各種舞蹈動作,參加者一邊跳舞一邊由小聲到大聲地喊著:哎--喂、哎--喂。既不能踩著竹竿,也不能被不斷開合的竹竿夾著。跳竹竿者巧妙地跳躍其分合之間,或用單腳,或用雙腳,做出各種旋轉及舞蹈動作。表演舞花扇、翻斛斗舉等高難險技巧花樣動作,跳竹竿現有「穿山過海」、「情人上路」、「邀游八卦陣」、「駿馬跳樁」、「飛躍龍門陣」、「勇闖斬頭台」等多種套路。「跳竹竿」過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㈤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能創造性地用報紙和身體鑽過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洞」,發展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

2、能主動與同伴協商合作,配合協調,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幼兒初步了解簡單的運動項目。

2、物質准備:音樂《向前沖》、《我和你》;幼兒每人一張報紙。

活動過程:

(一)准備階段:

1、談話引入:你喜歡做什麼運動?請你來模範動作;

2、准備運動:結合音樂,模仿不同運動動態進行熱身活動。

(二)合作學習階段

1、用報紙鑽洞

(1)出示報紙,引導幼兒思考:「你會用身體來搭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嗎?你能用報紙去鑽過同伴搭的各種洞洞嗎?」

(2)分組活動:幼兒相互合作,共同游戲。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變換搭洞和鑽洞的不同方法。

(3)交流並小結:「你是怎麼搭洞和鑽洞的?用了什麼不一樣的動作和方法?當洞洞變小的時候,你是怎麼讓報紙鑽過去的?」

2、用身體搭洞和鑽洞

(1)集中討論:如果讓你用身體去鑽同伴搭的洞洞能鑽過去嗎?你有什麼辦法?

(2)提出活動玩法和要求:自由分組,相互合作,有創造性地搭洞和鑽洞;注意保護自己和同伴的身體安全。

(3)幼兒自行結伴遊戲。教師及時表揚搭洞和鑽洞有創意的幼兒,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4)小結:引導幼兒相互評價與同伴合作的情況。

(5)結合第一次合作游戲的情況,引導幼兒第二次游戲,重點引導幼兒多人合作搭洞游戲。

(三)集體游戲: 「城門城門幾丈高」。

1、學習兒歌並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部分幼兒手拉手圍成大圓圈搭成城門,隨著兒歌城門的洞越變越矮,其他幼兒按順序依次從城門的洞洞鑽過被城門套住的幼兒要模仿一個體育項目的動作。

2、提出遊戲要求:鑽洞的幼兒要根據城門的高度變化來調整自己鑽洞的方法;遵守游戲規則,注意鑽洞時的安全。

3、師生共同游戲。

(四)舒展身心

1、交流小結,萌發幼兒愛運動的情感,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2、放鬆:隨音樂旋律做放鬆運動,並引導幼兒與同伴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放鬆身體。

活動反思:

孩子們非常的喜歡這個活動,因為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的樂的積極游戲。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身體操」一上來就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老師讓他們把自己的身體作為朋友請出和自己一起游戲,擬人化的方法讓小班孩子在游戲前活動自己的身體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適合的,因為他們帶著一種快樂的情感來活動,就非常的投入和積極。

「鑽洞洞」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用手臂做洞洞,開始孩子們不知道怎麼做,很拘謹,於是老師用「和老師比賽」看誰做的多的辦法鼓勵孩子們模仿嘗試,因為模仿是小班孩子最大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在模仿老師的動作的基礎上首先理解了什麼是洞洞,洞洞的要求,接著開始了自己做不同的洞洞,孩子們做了十幾種洞洞,老師還用大小不同的球鼓勵孩子做大小不同的洞洞,孩子們的上肢得到了充分的活動。第二個環節是用腿和腳做洞洞,這個時候孩子們知道要做與別人不同的洞洞,同時為最後做大洞洞最做鋪墊。最後一個環節是做讓人也能鑽的過的洞洞,當一個孩子用雙腳分開做出一個大洞洞後,其他孩子馬上進行了模仿,小班孩子最喜歡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創造,於是雙手撐地的大洞洞,手腳組成的大洞洞都變了出來。再接著,孩子們變出了雙手單腳和單手雙腳的洞洞,最後高難度的單手單腳洞洞也做了出來。孩子們的能力在一個一個環節的遞進中得到鍛煉。這個部分活動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他們不停的在同伴做的洞洞里鑽來鑽去,在自己做洞洞的時候他們也不斷的變化著,當洞洞倒下時有努力的支撐起,不斷的挑戰自己,讓自己獲得成功。

有個叫齊盈靈的孩子她先把身體彎曲呈弓形,雙手撐地做了一個洞洞,接著她慢慢放開左手用右手支撐地面,當這個動作穩固後,她把左右手進行了互換,這個動作她堅持了一會,再接著她放下雙手又嘗試抬起一隻腳,變成雙手單腳的洞洞,最後她完成了高難度的單手單腳的洞洞。在做後兩種洞洞的時候她小心翼翼的抬起手和腳,經常是抬一點點然後放下,然後再抬一點點,好不容易完成動作,由於堅持不住,「洞塌人倒」,在嘗試了幾次失敗後她會做回原來已經成功的動作,但老師的鼓勵同伴的成功又促使她再次的嘗試,她就是在一次次反復的過程中不斷的挑戰著自己的身體,鍛煉著自己的身體,最後獲得可成功。

教師在實施活動過程中有不少的欠缺之處。

首先當教師看到孩子們能夠用單手或者單腳支撐起身體後,教師猶豫是否要引導鼓勵孩子同時用單手、單腳支撐身體,這是否超越小班孩子的能力范圍。其實這是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的把握不足。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慣用眼睛觀察同伴運用左右側滑步的躲閃方法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2、在游戲中能遵守規則,學會保護自己。

3、有勇於挑戰、 不怕困難的精神,體驗共同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 :初步知道老鷹捉小雞的玩法

物質准備 :老鷹頭飾、小蟲、 錄音磁帶、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角色扮演導入,引發興趣。

(1)出示老鷹頭飾,引出遊戲。

教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 "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怎麼玩?"

(2)介紹游戲規則

教師:"我們三個人一組玩這個游戲,一個做雞媽媽,一個做雞寶寶,還有一個做老鷹,雞媽媽要保護好雞寶寶,雞寶寶要抓緊雞媽媽。"

請一組幼兒進行示範小雞怎麼抓緊雞媽媽的。

2、幼兒分組游戲,引導雞媽媽要保護好小雞,雞寶寶要拉緊雞媽媽。

(1)幼兒自由組合,三人一組進行游戲。

(2)集體交流。

教師:"剛才你當雞媽媽的時候是怎麼保護小雞的?"

幼兒示範,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雞媽媽是怎樣保護小雞的。

(3)師幼共同小結:雞媽媽要張開雙臂,保護後面的小雞,小雞要拉緊媽媽的衣服,媽媽往哪邊跑,小雞就要往哪邊跑。眼睛還要看著前面的老鷹和老鷹往相同的地方跑。

3、分組練習,引導幼兒用側滑步的方法躲避老鷹。

(1)師幼共同練習側滑步

師:"用我們剛才學會的好辦法再去三人一組,試一試,看看雞媽媽能不能保護好小雞?"

(2)幼兒再次游戲一次,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眼睛觀察老鷹移動的方向。

(3)幼兒交流捉住小雞的好辦法。

師:"雞媽媽都掌握了好本領,那我們老鷹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快速的抓到小雞呢?"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4)5人一組進行游戲,鼓勵老鷹想辦法捉住小雞。

三、活動結束

1、評價:表揚在活動中動腦筋想辦法的幼兒。

2、放鬆活動:聽音樂整理,重點進行腿部放鬆

大一班《老鷹捉小雞》健康躲閃活動小結

本周我們進行了躲閃健康活動《老鷹捉小雞》,小朋友都十分感興趣。在之前的體育游戲中,小朋友們已經有了躲和閃的體育技能,他們已經知道如何躲和閃。這次我們主要體現在游戲進行時,小朋友必須用一切方法控制自己身體各部分躲閃老鷹的侵犯,能夠利用左右側滑步躲閃老鷹,必須緊緊的跟在雞媽媽身後,還要防止老鷹在身後來捉你等。還有,在之前的體育游戲《大灰狼來了》,在鄭老師的帶動下,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能夠根據師的要求積極的躲閃保護自己,如:,小朋友必須用下蹲、跳起、擰轉身體等動作躲過大灰狼的襲擊;躲閃到安全的地方。這對提高我們班小朋友身體控制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游戲結束後,我們老師還組織幼兒進行談話,讓他們談談在這兩次游戲中的感受,讓小朋友知道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也學會了一些自我保護的相關知識。讓小朋友知道,如遇到壞人或者危險物時我們應該如何躲閃,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加強了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加強健康安全教育,讓小朋友了解更多的健康安全知識,更好的保護自己。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什麼是用眼不當以及有關眼保健的相關知識

2.願意與老師學習眼保健操,積極參與活動

3.初步具備眼保健意識,能夠從現在做起保護眼睛

活動准備:

1.卡通眼睛卡片(兩張,一張笑臉,一張苦臉)

2.ppt

3.音樂《小星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帶領小朋友跳舞蹈《小星星》

二、過程

1.教師用謎語引出故事的主角小眼睛。

教師:"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了我們班上,小朋友們來猜猜他是誰吧!"教師說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假如你要猜不著,請你對我瞧一瞧。

2.教師手拿小眼睛卡片(哭臉)講故事《小眼睛的自述》,其中播放ppt圖片。

教師:咦,小眼睛怎麼哭了呀,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為什麼吧。

故事大意:我是明明小朋友的其中一個眼睛,我可以讓明明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可是明明小朋友卻總是不注意保護我,總是讓我很難受。明明喜歡用臟臟的小手揉我,還喜歡貼著電視機看動畫片,閑著的時候還總喜歡拿著爸爸的ipad玩玩小游戲,一刻也不讓我休息,所以我很傷心。

教師:小朋友們誰能幫助小眼睛呢?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怎麼保護眼睛。

教師提問:為什麼小眼睛會覺得難受呢?你們平時會這樣對你們的眼睛嗎?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我們的眼睛,怎樣保護呢?(幼兒回答略)教師請幼兒小組討論,然後選能力強一些的小朋友說一說。

4.教師教幼兒做眼保健操。

等全部學會眼保健操後,老師拿出小眼睛卡片(笑臉),對小朋友說:看,在我們大家的幫助下,小眼睛不難受了,他笑了,給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掌握正確的游戲方法

2、有一定的團隊精神,能夠鼓勵同伴堅持到最後

3、能夠聽口令活動,有規則意識。

活動准備:

1、各種樹葉若干。

2、長繩兩根、人手一本書。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

1、說說我的葉子。

今天我請來秋天的落葉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請小朋友每人領一片樹葉客人到你身邊,我們看看你旁邊的同伴的樹葉和你的樹葉,你發現了嗎?

幼:我發現我們的葉子都不一樣,我的.是圓的,他的是像扇子一樣的。

幼2:顏色都不一樣,還有形狀、大小都不一樣。

師:說的真好,觀察的真是仔細,我們每人的葉子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我想請你的葉子朋友一起來玩游戲——比比誰的葉子先落地

2、我的葉子先落地

3、總結:為什麼葉子落地有先後?

幼:因為我們的葉子都不一樣,有的大就落下來快,小的就飄啊飄落下來慢。

二、樹葉運動會

1、今天樹葉到我們學校來是有事情的,他們要舉行運動會,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你們願意參加嗎?

2、說游戲規則

3、幼兒第一次游戲

4、總結吹樹葉的方法,請第一名幼兒示範如何吹才省時又省力。

5、幼兒掌握方法後再次吹樹葉比賽。

三、誰是「葉子王」?

1、說規則

2、幼兒比賽扇樹葉

3、教師示範簡單有效果的方法。

4、幼兒再次比賽

四、活動結束

今天樹葉在我們幼兒園開張的運動會很成功,它們讓我感謝你們,會教室休息。

快樂游戲 ——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課後反思

上周,園名師組調研我們大班教研組,半日的調研,細致的剖析,全面的觀察,深入的反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獲不少。

在這次調研中,我執教了一堂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

每一次都恐於健康活動時孩子的收放,但我這次還是下定決心來嘗試。因為我對《一棒接一棒》這個活動內容認真分析後,覺得挺有意思,孩子們應該喜歡,應該能吸引他們。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小棒,引起他們的興趣。並以學本領、練本領來激發他們,樹立信心,接著以檢查本領學得如何來進行小棒操。孩子們都以非常認真、投入的表情與動作向我匯報:老師,看我的本領學得多棒!

接著,我宣布本領練得非常不錯,可以先進行幾個方式的傳棒游戲。傳棒游戲一——前後傳棒;傳棒游戲二——左右傳棒;傳棒游戲三——上下傳棒。游戲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們游戲規則的養成與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的萌發。把掌聲送給獲勝隊的同時也不忘給其他隊加油樹信心。

最後,進行的是傳棒接力賽。要求孩子們穿過小樹林,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水溝,把棒傳給下一個小朋友,以此類推,看那一隊勝利。比賽前清點人數是比賽規則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兩隊相同的人數是比賽的前提,在孩子們的公正下,發現黃隊果真少了一位小朋友,怎麼辦呢?最後一致認同,讓李老師參加黃隊的比賽。其實,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懂了,會了,發展了,快樂了。

這種健康游戲活動我很喜歡,相信孩子們也是。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在戶外游戲時喜歡玩平衡台,有些幼兒會自主地將平衡台拼成一座「橋」,從「橋」上走來走去,但由於合作意識不強,常常因為誰先過橋、怎麼拼橋等問題鬧得不歡而散。為滿足幼兒游戲的興趣,我設計了這一健康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平衡台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求異思維,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2.能按一定的規律將平衡台組合成「橋」,發展幼兒觀察、推理能力。

3.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准備

1.平衡台若干(平衡台上貼有各種幾何圖形及數字1~l O)。

2.幼兒已玩過找規律的游戲。

3.音樂及鱷魚胸飾。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平衡台操

幼兒手持平衡台走進場地。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有沒有玩過平衡台?請你們每人找一個空位子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

(師生隨音樂自由地在平衡台上做操:坐在平衡台上勾綳腳、踢腿,站在平衡台上做腹背運動等。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做熱身運動,幼兒動作較舒展,情緒較好,為開展下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自由探索平衡台的不同玩法

師:除了剛才做的動作,平衡台還可以怎麼玩?請你們每人找一塊空地玩一玩,看誰玩得花樣多。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個別指導。

集中幼兒,交流玩法。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玩法,你們真棒!

(這一環節,幼兒想到了從平衡台上跳過去,單腳站在平衡台上,坐或趴在平衡台上搖小船,推平衡台,幾個幼兒將平衡台拼起來玩等。通過幼兒主動作用於平衡台進行各種活動,對幼兒多種技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游戲:過橋

1.啟發幼兒尋找規律合作搭「橋」,並自由練習。

師:請小朋友看看平衡台上有什麼。

平衡台上有數字和各種圖形,可按什麼規律排隊?

請你們幫它們找找規律,給它們排排隊。

你們是怎樣給它們排隊的?(幼兒介紹)

(此環節與數學領域相結合,變講授學習為探索學習,為幼兒提供了探索的機會。幼兒根據平衡台上的數字、圖形、顏色找規律,進行拼橋並玩過橋游戲,通過探索、嘗試以及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不斷尋求新的活動方式,在提高活動能力的同時,發展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按要求合作搭「橋」,玩「過橋」游戲。

(1)師:請你們按平衡台的顏色分成紅、黃兩隊(幼兒分別站在紅、黃線上),紅隊按平衡台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列成「橋」,黃隊按平衡台上的數字從大到小排列成「橋」,看哪隊排列速度快。

(2)師:請你們把雙數的平衡台抽出組合成「曲橋」(一組平衡台之間的距離小,另一組平衡台之間的距離稍遠些)。幼兒自由選擇並練習。集合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走得又穩又快。

(3)將抽出的平衡台還原。師:紅隊走單數過橋,黃隊走雙數過橋,過橋時如果從橋上掉下,退回重走,要求走得又穩又快。

變換過橋要求,幼兒練習過橋。

(走曲橋、走單數或雙數過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組織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平衡台引發的動作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

四、游戲:大鱷魚

集合幼兒成一路縱隊。

師:老師來做大鱷魚,小朋友從曲橋上通過,要走得又穩又快,注意安全,不要被大鱷魚「咬」到。

幼兒游戲。

師:一點東西也沒吃到,讓我來抓幾個。

幼兒四散跑。

(在玩大鱷魚吃小朋友的游戲時,幼兒四散跑動,目的是為了放鬆幼兒緊張的情緒。此環節,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體現了師生互動。)

五、放鬆游戲:吸塵器

啟發幼兒將平衡台想像成吸塵器,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師:大鱷魚剛才吃東西吐得地上到處是臟東西,讓我們用平衡台傲吸塵器,一起來打掃干凈。

(體育活動與故事情節、幼兒興趣相結合,讓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力來自於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以及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渴望,在活動中教師應採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教師的適當引導,實際上是給幼兒一個正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增強幼兒的社會合作能力。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創新教育中教師的重要職責。我們不能僅僅注意幼兒體育教學的生物功能,更要發揮它的社會功能,使兒童得到充分發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對水果的認知,感受生活中分享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動手動腦,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3、初步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意思,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水果。

5、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准備:

柿子、蘋果、甜橙、鴨梨、彌猴桃

活動過程:

1、出示已有的水果,讓幼兒討論水果的味道怎樣?吃水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2、請幼兒拿看一看自己認識各種水果,「用嘴嘗一嘗」、「用鼻子聞一聞」等方法。請幼兒閉上眼,依次聞水果味道,分辨水果。

請幼兒分別摸蘋果和彌猴桃,說一說感覺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光滑的」「粗糙的」。針對「光滑」和「粗糙」讓幼兒充分感受和表達。

3、組織幼兒唱《吃水果》的歌曲,引導幼兒多吃水果,吃各種各樣的水果。

4、教師逐一出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說出名稱,鞏固幼兒對水果的認知。

教師提出問題:

做客為故事情節開展活動,水果招待客人。還可以做些什麼活動?分別用摸、看、聞、嘗等不同的方法感受並區別。然後請小朋友共同分享鮮果,請幼兒講述他們味道的不同。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一下,自己愛吃哪些水果,不愛吃的水果又有哪些?今後做到不挑吃水果的習慣。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准備:

1、了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

2、竹竿若干根

活動過程: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游戲《竹竿舞》,他們是怎麼跳竹竿舞的呢?(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想)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1.教師講解、示範腳上動作以及合作分合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麼敲竹竿,有人說了,楊老師,敲竹竿最簡單了,剛剛楊老師說過了,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範一遍,(請小朋友幫忙)一二一二一二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後再交換?(安排好練習的位置)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一二一二(好,現在請小朋友交換一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麼關系?(……)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並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才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數著節奏,慢慢來,小手叉腰一二一二,交換)

(一)討論手上動作,強調兩人合作:有節奏的擺放竹竿。討論腳上動作,幼兒跟節奏練習腳上跳的動作。幼兒自由組合,練習分合竹竿的本領請個別幼兒示範。

(二)幼兒四人一組進行跳竹竿的練習。

(三)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問題

二、跳長竹干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後分組,請幼兒排隊,並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餘幼兒排隊一個跟著一個跳。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並鼓勵幼兒大膽邀請聽課老師一起參加表演。

三、教師小結

今天你們知道跳竹竿好玩的地方了,明白小朋友之間的合作很重要,我們一起把這個好玩的游戲帶給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由來:幼兒園藝術領域的培養的目標包括幼兒喜歡藝術活動,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10月國慶期間,我園開展了一系列「愛祖國」的主題活動,大班的孩子傣族的民間傳統游戲-跳花竿很感興趣。它具有煅煉身體、富於娛樂、發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點,並且其中還包含了強烈的節奏感、舞蹈動作等音樂活動的元素。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對跳花竿濃厚的興趣設計了這一活動。

《跳花竿》這一活動帶有強烈的民族風特色,以節奏為主線貫穿了節奏游戲、舞步練習、跳花竿練習、合作表演等多個內容,環節緊湊、層層遞進。採用了集體、個別、小組及同伴間相互學習的多種形式。在組織活動中,我注重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如我請幼兒自己根據圖譜理解舞步,而不是生硬的教會。注重培養幼兒的富有個性的創造力,如在節奏游戲中我請讓幼兒做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在跳花竿表演中,請幼兒自主創編結束造型。

活動的重點是練習跳花竿這一環節,首先我投放的舞步圖譜分為反正兩面,正面是有腳印和動作符號的,反面是只有兩條線的,體現出了兩個層次。然後我做了較規范的示範表演,這些都為孩子完成目標奠定了基礎,根據孩子們掌握的情況不同,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方式和活動材料供他們選擇,掌握很好的幼兒可以站在前排,發揮了他們的示範作用,還不夠熟練的幼兒可以站在後面兩排,在同伴的帶動下完成跳花竿。還有困難的幼兒可以來跳圖譜橋,藉助圖譜的同時也便於教師個別指導。這樣的個別指導既沒有佔用大家的時間,又達到了關注個別幼兒的目的。

活動的難點是與同伴共同合作表演跳花竿。活動中的合作內容是適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合作前我請他們自主討論,研究出怎麼協調才能合作成功的方法。在提示他們控制自身動作的同時請他們互換了角色,藉助換位使他們更直接的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能夠積極的參與活動。基本完成了今天的活動目標。活動中我積極觀察每個幼兒,採用了節奏游戲和個別表揚的方式鼓勵幼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在整個活動中也關注到了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如集體練習跳花竿時,我提示幼兒有秩序的站好,不推擠。在開始和節奏部分我提醒孩子們向老師有禮貌的打招呼。使幼兒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㈥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2、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3、一旦發生火災,要知道如何自我保護和如何自救。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重點難點

發生火災時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能力

活動准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後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基本環節: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麼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3、組織幼兒討論:

(1)、 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麼樣防止火災發生?

(3)、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並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麼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麼明顯標志及單位。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里千萬不要開門,並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里,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到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結束環節: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號,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次社會、健康整合活動,活動目的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並學習並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選材是幼兒熟悉的行業,所以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活動過程流暢,也突出了難點:學習並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

本次活動受教學經驗的局限,這次活動也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欠缺引導性語言,很多提問不科學。

活動的重點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但在觀看課件時,雖然環節設計了如何攻克重難點,但教師的語言引導不是很到位,使得活動的重難點完成不是很突出。

2、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

由於知識儲備不夠多,教師沒有很好的講解;觀看課件時,教師對消防隊員的訓練過程方式也沒有系統的認識。正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所以教師的語言引導沒有點到重點。

3、教師缺少隨機教育意識。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課堂學習是一個學習的途徑,但隨機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在教室及周圍尋找安全標志和消防用具時,就沒有把握好教育的隨機性,應該不僅僅只是介紹,還要結合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使用、保護的教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初步能配合鼓聲跟隨竹竿跳出步伐。

2 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准備

1 10根5米長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媽勒和怪獸》課件。

2 《跳起來》和《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竹竿舞錄像。

3 紅、黃、藍、綠小圓點,壯族男女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做律動《跳起來》。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師生用壯語問候)勒寶好!勒少好!老師好!我們再用壯話跟客人老師打聲招呼吧!我們聽音樂,跳起來吧!助教播放《跳起來》音樂。(過門開合手,第一句歌詞幼兒做師公舞的基本動作。第二句歌詞幼兒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這一律動簡單、有趣,幼兒發出了開心的笑聲,為這節課鋪下了壯族的特色和游戲的基調。)

二、講述《媽勒和怪獸》的故事

教師:勒寶、勒少,黃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媽勒和怪獸》的故事,什麼是媽勒?壯語里「媽」就是媽媽,「勒」就是孩子。(助教播放課件。)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壯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獸經常出現。搶走糧食,傷害人們。怎麼辦?媽媽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辦法趕走怪獸,他們發現怪獸都很害怕一種腳步聲「咚咚,噠噠」,他們還發現敲竹竿也能嚇走怪獸。於是,他們用怪獸害怕的腳步跳過敲打的竹竿戰勝了怪獸。為了慶祝勝利,人們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於是流傳了下來,豐收了、勝利了、過年了、過節了、高興了,人們都跳起竹竿舞。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邊講述邊做動作,加強幼兒對踏跳步的認識。)

三、觀看竹竿舞錄像,學一學動作,師敲鼓為幼兒打節奏

1 教師:竹竿舞是怎樣的,你們看過嗎?(幼兒:看過。)黃老師請你們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錄像,小朋友要認真看哦,看完了我們還要學一學。可以嗎?(助教播放錄像,幼兒觀看錄像。)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們來學一學怎麼樣?

四、師生扮演媽勒。配合鼓聲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

教師:我們來扮演勇敢的媽勒,我是「媽」媽媽,你們是「勒」孩子。我們一起去戰勝怪獸,好嗎?怪獸害怕什麼呢?誰可以跳一跳?(教師請兩名幼兒示範,教師嘗試讓第一名示範的幼兒腳步配上鼓聲,發現很困難,教師放棄。)我們都來試一試。(全體幼兒園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1 教師示範,幼兒尋找舞步特徵。 (踏、跳)教師:剛才我們的腳步是怎樣的?(教師發現這樣問幼兒很久沒回答上來,於是。教師把動作分解示範,幼兒才回答出踏、跳。)對了,媽媽來教你們讓怪獸害怕的腳步吧。我們的腳步是這樣跳的:一隻腳先踏一步再跳起來,然後換另一隻腳,踏下去再跳起來。踏一跳、踏一跳、踏一跳。

教師:孩子們,跟著我一起來。踏一跳、踏一跳。(全體幼兒圍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2 引導幼兒發現舞步特徵。

教師:有些孩子還沒學會,為了讓大家都學會這個腳步,媽媽請你們分清踏和跳兩個動作誰是重的誰是輕的,幼兒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跳是輕的,教師於是再讓幼兒踏跳體驗輕重。

3 師生共同製作圖譜。

我們畫一畫圖。把這些動作記錄下來好嗎?踏是重的我們用什麼來表示?跳是輕的我們用什麼表示?(幼兒自由討論。他們大都同意重的用石頭表示,輕的用紙、羽毛、棉花糖、白雲等表示。)教師在竹竿線上畫下石頭和白雲。教師手指石頭和白雲,口念踏、跳,全體幼兒練習。(教師發現這一圖譜不是很有效,很多幼兒根本沒有看圖譜。自顧自地練習。)

教師:孩子們,跟著媽媽去趕走怪獸吧。預備一起!

五、敢於嘗試運用竹竿舞的基本腳步跳竹竿

1 嘗試跳過靜止的竹竿。

教師:孩子們,竹竿那邊有隻怪獸。現在是收獲的季節,怪獸又出來搶人們的糧食了,我們一起用腳步聲嚇走它好嗎?准備好了嗎?預備一起!(一次)

教師小結: 你們這樣的腳步是不能嚇走怪獸的,為什麼?(幼兒很快回答:我們的腳步不夠整齊。)怎樣使我們的腳步整齊?(幼兒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教師:咱們分組跳竹竿。孩子們看看你們鞋面上都貼著不同顏色的圓點,我們請紅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一排,黃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二排,藍色的站第三排,綠色的站第四排。紅隊先跳。黃隊等紅隊跳到第二根竹竿時再跳進去……預備一起!(個別幼兒不明白如何分組,所以浪費了一些時間。教師也沒有強調統一先出右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齊度。)

2 嘗試跳過敲打的竹竿。

(1)幼兒嘗試用踏跳步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的腳步比第一次整齊多了,只用整齊的腳步聲。威力不夠大,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東西敲打出讓怪獸害怕的聲音?(竹竿)我們請客人老師來幫幫忙,她們敲竹竿,我們來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嗎?

教師:竹竿敲起來了,有媽媽在,孩子們不要怕,我們是勇敢的媽勒!預備一起!(竹竿敲起來後,幼兒有些害怕,比較亂。教師此時如果請個別幼兒示範跳過去,也許這節課會更精彩!)

(2)教師小結:這一次不夠整齊,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來了,就很害怕。竹竿敲起來了,跳過去時我們注意把腳抬高一點點,還是用踏跳步跳過去,孩子們,加油!

(3)分男女跳竹竿。

教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樣跳的?我們先請女孩子,男孩子當評委。教師:女孩子跳得怎樣?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好!(這一環節,想讓幼兒分組休息,男孩的回答,讓我對自己的提問效果產生了懷疑。)接著男孩跳女孩當評委。

(4)全體幼兒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男女孩一起跳過去,團結起來,爭取一次就把怪獸趕跑好嗎?有沒有信心?孩子們群情激憤,昂首挺胸,表情凝重。

教師:怪獸被趕跑了,我們勝利了!耶——!(幼兒歡呼雀躍!)孩子們,剛才我們當了一回勇敢的「媽勒」。你們真棒!現在呀,每年「三月三」為了紀念勇敢的媽勒,慶祝豐收,人們總會跳起歡快的竹竿舞。(助教播放竹竿舞錄像)我們壯族是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現在我們戴上帽子,掛上壯錦袋,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好嗎?客人老師請你們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幼兒戴帽、掛壯錦袋時間稍長了些,這一環節有些聽課教師建議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評價

1 基本完成目標。

2 扮演角色練習腳步,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學習,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

3 圖譜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兒已學會腳步,故不看圖譜,自顧自練習。

4 分組後,幼兒仍沒能很整齊地跳竹竿,也許是教師在幼兒剛學會腳步的基礎上就想讓每組幼兒同時跳竹竿,為難孩子了,也許是教師的引導策略不夠好。

他評

1 圖譜的石頭和白雲應在同一直線上。最好能區分左右。

2 需不需要圖譜,關鍵取決於幼兒的學習需不需要。

3 踏跳步是兩個不同的指令,而鼓聲卻是「咚咚,噠噠」,是否可以把鼓聲改為「咚噠、咚噠」。

4 幼兒跳竹竿的節奏慢了些,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點,跳起來感覺也會輕鬆些。

5 提示統一先出貼有顏色圓點的腳(右腳)也許會提高整齊度。

6 跳竹竿時,沒有個別幼兒表演是一大遺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講究衛生,懂得環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和保護,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做環保小衛士的願望。

2、啟發幼兒做一些環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點數數量是10的物品,學會10的數數。

活動准備:

教學掛圖,塑料袋、畫紙、幼兒故事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集體觀看《邋遢大王》。

2、師:剛剛歌曲中唱到了什麼?那你們是怎樣做的呢? 剛才小朋友們說的太好了,老師希望你們做的跟說的一樣,那麼你們就都是講衛生的好孩子了。哎,小朋友,我們自己每天都乾乾凈凈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學會哪些呢?好,讓我們先來一起聽故事吧!

二、基本部分:

1、聽故事《亂扔垃圾的小熊》

教師提問:小熊做的對嗎?為什麼?小草、小樹、小花為什麼不願意?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

2、出示教學掛圖(一):

讓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麼?

教師小結:

3、出示教學掛圖(二),讓幼兒仔細觀察,點數。

4、操作練習:

給幼兒雪花片玩具,讓孩子們每個人點數出10個玩具,來鞏固對10的數數。

5、游戲:"送垃圾回家"。

讓幼兒把教室內的垃圾放到垃圾箱內,看誰撿的垃圾多。

三、活動結束:

小朋友要保持自身的個人衛生,要保持自己所在的環境中的衛生,能夠在所處的環境之中看到垃圾能自覺的撿起來,並分來扔進垃圾桶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准備】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製外形狀房子裝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的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和數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各類掛歷、台歷、月歷等布置的展區。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又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的他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像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1)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那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數字卡(12、30、31、28、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系,明確探索的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並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麼聯系?(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房子」里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從1日開始)。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幾月?小月房子有哪幾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4.學習查看掛歷的方法,練習查找日期。

(1)教師任意說出某月某日,啟發幼兒說出怎樣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來。

(2)猜謎語並組織幼兒討論日歷的作用,引導幼兒說出日歷作用相同的其他種類。

(3)參觀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裡,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自製小掛歷。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了「特殊」一年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重點)

2、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並加上適當的動作。(難點)

3、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准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裡。

2、課件、音樂、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錄音,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

提問:小雨點落下來會發出什麼聲音?小雨點都會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

提問:

1、小雨點落在了哪裡?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誰?

2、花朵、魚兒、種子喝到雨水會怎樣?它們的心情怎樣?學習動詞並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動詞。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像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並以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三、利用操作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的心情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利用圖片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師幼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四、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有學唱新歌的願望,模仿原有兒童,嘗試創編簡單的兒歌。

2.分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激發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自帶各種長毛絨小動物玩具(小貓、小羊、小鴨、小雞)。

2.《可愛的小動物》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1.介紹動物玩具

(1)鼓勵幼兒大膽的聲音響亮地介紹自己帶來的小動物玩具。

(2)集體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2.游戲:猜猜來了哪位小客人

(1)教師可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請幼兒快速的聽辨來了哪位小客人?

(2)教師用各種不同的節奏代表各種不同的小動物,請幼兒模仿學習打節奏,學叫聲。

如: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喵喵|喵—||

嘎 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嘎—||……

3.欣賞新歌曲

(1)教師出示自己喜歡的小貓玩具,親親它、抱抱它,並示範演唱歌曲:「小貓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可喜歡它了,我還會用歌聲表達我對小貓的喜愛。」

「我喜歡我的小貓嗎?你們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4.學唱新歌曲

(1)請幼兒學做小貓,教師唱「我愛我的小貓」,幼兒唱「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不同的 節奏型表示小貓的叫聲:「小貓除了用這樣的節奏叫,還可以怎麼叫呢?」

(3)幼兒抱起自己心愛的小動物,學唱歌曲,嘗試創編簡單的兒歌。

(4)請個別幼兒示範,集體學習。

活動反思:

1、在第二環節中,我提供了一些動物拼圖,讓幼兒拼拼找找,鼓勵幼兒互動學習,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活動,促進主動學習,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一個平台。

2、以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在「學學小動物」、「動物找家」的游戲情景中,通過讓幼兒模仿、扮演喜歡的動物角色,送它們回家,使幼兒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進一步掌握了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徵,也滿足了幼兒好模仿的天性,促使孩子主動地參與。

3、注重材料的層次性,使幼兒充滿了好奇、內心萌發試一試的慾望,並體現了生生互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教育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實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激發幼兒自由交往的願望。

2、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嘗試設計名片。

3、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活動准備:

1、彩色卡紙、手工紙若干張,繪畫工具、膠水、廢舊材料、記號筆,小粘貼,照片每人一張

2、課件、磁帶、電視

難點:

初步嘗試設計名片

過程:

一、導入:找朋友的樂曲,帶領幼兒做律動入場

二、

1、觀看課件(1),引出主題,請幼兒觀察大人們是如

何交往?

2、觀看課件(2),

①討論名片的用處、樣式(相同處和不同處)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②並在每一幅圖片出示時,討論所持名片的職業。

③討論名片的內容。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介紹自己。

3、總結大人的名片特點,(形狀單一、格式相同)。

引出課件3,(神奇王國的名片)鼓勵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重點難點:

1.學慣用不同的色彩和圖形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

2.學慣用左右手構建對稱圖案,發展協調能力。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教學目標:

1.感知色彩與情緒表達之間的關系,學慣用不同的色彩和圖形表達自己不同的心情。

2.初步學慣用左右手構建對稱圖案,發展協調能力。

教學准備:

兒童經驗基礎:已經學會《我的心情》這首歌

環境准備:幼兒繪畫工具心形臉譜範例(高興、生氣、難受)心情卡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出

1.一起回憶歌曲《我的心情》。

2.你們有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時候你覺得心情不好?

二、圖形刺激

1.出示心情臉譜,幼兒欣賞,並猜一猜是什麼心情?

2.感知顏色與情緒表達之間的關系。

3.學習使用左右手構建心形圖案。

三、創作表現

1.鼓勵幼兒用左右手大膽表現。

2.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有效語言設計:

1.歌曲里的小朋友擁有一份好心情,今天你的心情怎麼樣?

2.你們有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時候你覺得心情不好?

3.怎樣知道別人的心情?

4.兒歌提示:一張紙,對邊折,沿著中心線,先畫一雙大眼睛,再畫一隻小鼻子,最後畫上小嘴巴,心情臉譜畫好了。

環境輔助:

將幼兒完成後的作品展示

分析反思:

在活動中,發現孩子們的世界真的很單純,他們每天都是很開心的,在製作心情臉譜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心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線條、圖案進行組合,裝飾大鯨魚的身體。

2.體驗線描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鯨魚、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

2.大鯨魚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圖案呢?

3.小結:大鯨魚身上有像太陽一樣的圖案,是用螺旋線和波浪線一起畫出來的。

二、教師講解示範畫裝飾圖案。

1.除了像小太陽一樣的圖案,還有哪些好看的圖案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發現進行范畫。

3.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畫裝飾圖案。

(1)那這個圖案是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組合成的呢?

(2)那誰來試試,這個圖案可以怎麼畫?

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鯨魚身上的圖案不只是簡單的線條或者圖案了,而是把線條寶寶喝圖案寶寶組合在一起,畫出了好看的裝飾圖案。等會兒就請你們也來試試吧!

三、組織幼兒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我們裝飾的圖案要整齊地排列在大鯨魚的身上才好看哦!現在一起去裝飾吧!

活動反思:

本次線描畫活動難度有了較大的提高,雖然在活動中我已經示範講解了很多組合圖案的畫法,但是在幼兒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大多還只是用單一的線條或者單一的圖案進行裝飾,並不能將二者進行組合,因此我反思,接下來的特色活動中,對於這樣難度較大的組合活動可以先從模仿開始。

小網路:鯨分為兩類,一類是須鯨,一類是齒鯨。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

㈦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幼兒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2、培養幼兒能在游戲中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

3、願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活動准備】

廢舊報紙條彩色布條音樂游戲光碟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自主探索——運動——分享交流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隊列練習列隊成四路縱隊,聽口立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左右轉彎等

2、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教師自編,上肢——下蹲——體轉—腹背——踢腿——整理運動

二、游戲開始:

1、請幼兒想想兩人怎樣玩布條。請幼兒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2、請會玩揪尾巴的幼兒示範玩法,把布條塞進褲腰,讓對方揪出布條。教師講解玩法規則: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同時開始左右挪動,瞅准機會揪對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對方尾巴為勝,幼兒進行游戲。

3、教師提問:怎樣不被對方捉住尾而自己卻能捉住別人的尾巴?鼓勵幼兒躲閃靈活,捉的動作要快。幼兒再次練習揪住尾巴的為勝利

三、自由玩布條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布條除了有這些玩法,還有其他什麼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嗎?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發現的新玩法。

3、探索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

【活動反思】

這個游戲小幼兒十分喜歡,只是不知道正確的玩法。今天我們利用戶外游戲活動時間玩這個游戲,這個活動主要是訓練幼兒靈活性和快速躲閃的動作。通過幾次的練習玩耍幼兒在游戲中還是比較靈活的。整個活動中放開地讓孩子們玩,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智力得到了提升,身體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從而培養了幼兒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小網路:尾巴,讀作:wěiba基本的意義是指動物的身體器官,因其在身體的後部,後來延伸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隨部位。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鑽爬、直身滾、平衡等基本動作,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

2、學習助跑跨跳,能掌握動作的要領,敢於嘗試不同難度的助跑跨跳。

3、在游戲情境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品質。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助跑跨跳的基本動作。

2、難點:掌握在有障礙的跨跳中一系列動作的連貫性。

活動准備

1、場地布置:本領展示區、學習新本領區、競賽區。

2、兩頭不一樣寬的長布一條,固定在地上,高度不一的紙箱三組。

3、小動物、小娃娃玩具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准備部分

1、幼兒分成兩路縱隊齊步走進場地。

2、本領展示:走平衡、鑽爬、走S形路、直身滾。

二、基本部分

1、新授助跑跨跳。

(1)師:今天我們消防員要學習一個新本領:跨過一條寬寬的溝澗,請消防員們安全快速地跨過去。(幼兒自由練習,兩頭各設置一條起跑線。)

(2)講解動作要領,第二次練習。

師:請一位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跨過溝澗的。(請動作正確的幼兒示範,並給予表揚,教師示範,講解動作要點。)

幼兒第二次練習,教師及時指導幼兒動作,鼓勵幼兒嘗試不同難度的助跑跨跳。

(3)第三次跨跳,幼兒展示。

請能力強的幼兒展示(可以幾人一組展示跨跳),鼓勵能力弱的幼兒要勇敢面對,爭取下次展示。

2、有障礙的助跑跨跳。

(1)出示一堵矮牆(紙箱),討論怎樣才能安全有效地跨過去。幼兒討論、示範後教師再示範動作要領:先快跑幾步,再用力蹬地、向上跳,腿要抬高,步子要邁大。幼兒分兩隊逐一練習。教師指導點評。

(2)第二次跨跳,幼兒自由練習,提醒幼兒可選擇不同的高度來練習。從起跑線處開始。

(3)請跨跳動作連貫、能力強、學得有進步的幼兒展示。

3、消防訓練演習,情景中鞏固練習動作。

(1)訓練演習。幼兒分成兩路縱隊,走平衡、鑽爬、走S形路、直身滾、助跑跨跳,到達終點(繞過小椅子)後返回。教師小結、點評。

(2)情境演習。接到火警電話,動物園里發生了火情,很多小朋友被困,我們要趕去救助他們,路上要走過迷宮(S形路)、鑽過樓道、跨過矮牆,救出小朋友後返回。

幼兒輪流出發,游戲一次後結束。

三、結束部分

1、師:今天的救助行動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接警救助中,大家憑借智慧和勇氣,安全地救出了小動物、小朋友,並撲滅了火災,出色完成了任務。

2、師:讓我們安慰一下小朋友和小動物吧。和他們一起跳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把他們送回家。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設計上頗具匠心,具體表現在:

1、體育環境的創設方面能整體思考、合理布置。幼兒練習基本動作的場地創設為山洞、障礙物、小橋、草地,在動作的練習上體現的是鑽、走S形、平衡、直身滾動作的連貫和循環,幼兒在創設的場地暗示下能有規則一個接著一個地練習。學習助跑跨跳增設了溝澗和矮牆的場景,這樣的場景貌似獨立的練習區,其實是整個小小消防員演習場景中的一個部分。場地布置可分區也可整合,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游戲,樂在其中。

2、在材料的投放上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別。第一次探索助跑跨跳挑戰點為寬度。教師設置一條寬窄不一的溝澗,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寬度去嘗試反復練習。第二次助跑跨跳的挑戰點為高度,教師設置一堵高低不一的矮牆,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同高度的跨跳,讓每個孩子在不斷嘗試中找到自信,體驗成功。

3、藉助游戲情境練習助跑跨跳的動作,而非一次次枯燥機械的練習。跨越溝澗、矮牆,讓孩子們先嘗試、示範,在總結孩子們發現的基礎上教師給予規范的動作示範,讓幼兒迅速掌握了動作要領。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玩竹竿活動的興趣,斑竹幼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樂趣。

2、鼓勵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通過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及根據音樂的節奏大膽地嘗試跳竹竿,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調性和創造性。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5、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識,能與其他幼兒共同游戲,樂意與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動准備:

短竹竿每人一根、長竹竿四根;用竹竿做的大花轎一個,紅綢若干;音樂《騎大馬》、《七月火把節》、《阿瓦人民唱新歌》、《百鳥朝鳳》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騎大馬》做律動進活動室。(竹竿當馬騎)

二、幼兒自由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

1、鼓勵大家去嘗試用各種方法玩竹竿2、幼兒分散活動,探索竹竿的各種玩法(提醒幼兒活動中注意安全)。

3、交流玩法。請玩得好的幼兒進行示範。

4、集中小結,並與幼兒一起練習。舞金箍棒、立竹竿、比一比、跳房、跳小河等。

三、學習"跳竹竿":

1、介紹引入:其實,在我們祖國的一些地方,比如雲南、海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還喜歡玩一種叫"跳竹竿"的傳統民間游戲。猜猜看,他們會怎麼玩?

2、教師示範: 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教師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打竹竿,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3、三人一組分步練習,先聽音樂節奏練習打竹竿,再練習跳竹竿。

四、跳長竹竿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後分組,請幼兒排隊, 並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餘幼兒排隊一個跟著一個跳。

2、休息時探討其它不同跳法。(除了我們剛才學的這種跳法,想想看還可以怎麼跳?還有什麼新的跳法?)

3、把四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並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一起參加表演。

活動結束做放鬆運動。

"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都非常好,今天是小豬娶親的日子,我就用竹竿做了一頂花轎,我們一起送小豬和他的新娘子回家吧!"(一幼兒扮演新娘子,一組幼兒拿紅綢跳舞,一組幼兒騎馬、一組幼兒用竹竿伴奏),帶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游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游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 根據提供的平衡台進行游戲,並且完成一定的任務。

2. 發展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及集體的合作精神。

3.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5.培養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並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活動准備:

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種輔助材料、球、網球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與教師一同做准備活動。

1.繞場跑(越過不同的障礙)。

2.自己選擇平衡台做各種動作。

二、

1.故事情節: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可是瓜地周圍是一條小河,我們要想辦法把西瓜運出來

2.進行一些准備練習:站立傳西瓜(引導幼兒多種方法)

3.擺木樁進行游戲,開始運西瓜。(講一些要求)

4.加大難度運網球

三、游戲評價。

1. 表揚有突出表現的和能大膽嘗試新方法的幼兒

2. 鼓勵全體幼兒要主動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

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既發展幼兒的體育技能,提高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又能增進幼兒對家鄉西瓜的喜愛之情。隨著情景:勤勞的小豬們要把西瓜運回家,可是要走過窄窄的獨木橋還要鑽小小的圈,途中還會有大灰狼出沒,小豬們要格外小心,碰到了狼要趕快蹲下,等狼走了才能繼續往前走,歷盡艱難險阻,小豬們終於把西瓜成功運回家。幼兒會發現原來可愛的新倉西瓜不僅能吃,還能做游戲呢。

在這次《小豬運西瓜》上得很輕松,我語言表達簡單明確,用心的去講解與示範,讓幼兒能夠更深入的明白。

首先把隊伍整理好了,左邊小朋友舉起手,其他小朋友伸手打開,接著給幼兒們做熱身運動,回憶動作,加起了兒歌一起做准備運動,然後介紹材料,提出要求,讓幼兒們自由練習拍球,兩人一組,再集合回來老師請個別幼兒上前來示範剛剛你們是怎麼玩的(踢球、滾球、拋球等)從中引出了運西瓜,老師邊示範邊講解運西瓜的方法,幼兒兩人一組,練習運西瓜,最後游戲,老師介紹游戲的規則與示範,先練習後背夾球,看看幼兒們是否練習的方法正確了,然後再次示範講解運西瓜的方法,接著分組進行游戲比賽,一組太陽隊,一組西瓜隊,老師與幼兒一起做運西瓜的示範,讓幼兒明白是怎麼玩的,才能進行游戲,老師先帶頭開始游戲,比賽結束後,老師評價比賽結果及表揚幼兒,同時並鼓勵沒有贏的幼兒下次再努力和做得好的地方,最後做放鬆運動,老師比手勢集合整理隊伍,回教室。

對於活動內容,孩子是非常感興趣的,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活動任務,尤其是摘西瓜和追西瓜的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棒,但是在送西瓜的環節中,很少有孩子是跨過小河,很多都是踩著過河的,因此教師可讓孩子分批去送,使前面的孩子對後面的孩子起示範作用。

體育是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的一門課程之一,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的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幼兒上體育游戲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體育課習慣,同時培養幼兒的集體與合作意識。孩子們特別愛做體育游戲,《小豬過瓜地》的游戲讓孩子們體會到了身體靈活性是很重要的!

小網路:西瓜(學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莖、枝粗壯,具明顯的棱。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於參加以紙棍為道具的體育活動,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2、練習膝蓋不著地爬行,增強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3、能和同伴合作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准備:

每位幼兒一根自製的紙棒(用舊報紙做成);布置好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1、准備部分:幼兒每人手持一根紙棒,做棍棒操。

導語:小朋友當小孫悟空,老師當猴王,請猴兒們一起操練起來。

2、基本部分:

①幼兒自由探索紙棍的各種玩法。

"孫悟空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小朋友用金箍棒能夠變出多少種玩法?"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幼兒不同的玩法,並啟發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共同分享。

②老師引導幼兒在分享同伴經驗的基礎上,練習膝蓋不著地爬行。

A、請幼兒學學孫悟空爬山的動作。

B、教師示範:把紙棍接成一條直線,手腳著地"騎"在紙棍上爬行。

C、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規范爬行動作。

D、幼兒分組進行游戲,要求"以速度最快,膝蓋不著地者為勝"。

③競賽游戲:《摘桃子》

A、教師引導:"小孫悟空的肚子餓了,我們去摘桃子吃。可是在路上有很多障礙,我們要爬過草地、跨過小河,看誰不怕困難最先摘到桃子!"

B、教師講解玩法:幼兒站成一隊,第一個幼兒首先膝蓋不著地爬過草地,然後助跑跨跳跨過小河,最後"摘"到桃子跑回來,拍一下第二個幼兒的手,第二個幼兒接著出發,依次進行。

C、幼兒分組比賽,給獲勝的幼兒發桃子表示鼓勵。

3、結束部分:聽《白龍馬》的音樂,利用棍棒,在教師的引導下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反思1.

我抓住幼兒喜歡孫悟空的心理,活潑好動,愛表現自己的特點,創設了這樣一個健康游戲,通過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遇到小河、草地、山洞這些障礙時想辦法等環節,提高了幼兒活動的興趣,又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並且還擴散了幼兒的思維培養了想像力。

反思2.

活動中我能夠生動的扮演齊天大勝的角色,充分利用室內環境布置,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且都能勇敢的獨立的完成游戲,從而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

反思3.

在游戲開始時,設計讓幼兒練習爬、鑽、跳,走平衡等技能動作的環節,糾正過後沒有給幼兒多加練習的時間,這一點很關鍵,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及時改正,應先讓幼兒在第一環節熱身時就練習一次,然後再進行游戲,游戲中若出現問題應及時糾正,並再次進行個別嘗試。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積極認真的領會綱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來指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自我反思,爭取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一個新台階。

小網路:桃,薔薇科、桃屬植物。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6

大班體育游戲教案《盲人摸象》適用於大班的體育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手指觸摸的方法辨認同伴,能用手指觸摸的方法辨認同伴,了解班級小夥伴的外形特徵,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盲人摸象》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班級小夥伴的外形特徵。(重點)

2、能用手指觸摸的方法辨認同伴。(難點)

3、體驗游戲的快樂。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發展身體協調性。

活動准備:

1、自製高矮胖瘦的圖片

2、眼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觀看的興趣。

師:

(1)圖片中都有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胖瘦)

(2)請幼兒舉例說說身邊高矮胖瘦的小朋友,並進行比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個小朋友的外形特徵。)

二、准備活動。

1、游戲之前,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朋友的外形特徵及衣服的特點。

2、教師進行角色分配並講解游戲玩法。

教師指導全班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自主推選一名幼兒為盲人,站在圓圈的中心,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轉圓圈,等「盲人」說停的時候,所有的幼兒不能動,盲人向前去摸人並說出其名字,若猜不出來,去摸摸別的幼兒。

3、組織幼兒邊念兒歌邊轉圈。(在教師的引導下游戲第一次。)

三、摸人比賽

教師將選出兩名幼兒在中間做盲人,兩人進行比賽看誰猜的最快。

游戲循環進行。

活動延伸:

平時生活中多觀察周圍朋友的外形特徵及服飾的特徵,以便游戲順利進行。

小網路:盲人是指視覺有障礙的人。視障人士主要分為兩類,一為失明或稱全失明(即盲人),二為弱視(低於正常視力60%)。

㈧ 竹竿舞的基本步法簡單講解

跳竹竿舞的場合是豪邁灑脫的,氣氛熱烈的。竹竿舞還具有健身價值。不知道有沒有了解竹竿舞的朋友?竹竿舞基本步法是怎麼跳的呢?相信是不少喜歡舞蹈的朋友都想知道。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竹竿舞的基本步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竹竿舞的基本步法
1、竹竿舞基本步法

擊竹者有3-5對人,位於細竿的兩端,左右人的間距寬於一臂,雙系跪地,臀部後坐,相對的兩人執一對竿。竹竿的握法是一手握一竿。擊竿時,兩手前後稍錯開,以竹竿相碰對不碰手為度。跪地擊竹竿的方法有:開擊,雙手打開以細竿擊粗竿。關擊,雙手合攏以細竿擊粗竿。

2、竹竿舞的分類介紹

京族竹竿舞。勤勞智慧的京族人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北部灣畔和北侖河旁。京族人民感情豐富,性格豪放,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跳舞。

瑤族竹竿舞。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我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壯族竹竿舞。壯族竹桿舞是一種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較強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幾十個演員敲擊竹竿,在演員的領舞下讓客人參與,規模較小。

佤族竹竿舞。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緬、泰三國都有分布。中國佤族近三十萬人,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滄源、西盟、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瀾滄等縣和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苗族竹竿舞。竹竿舞是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主要是表現苗族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追求與理想。

黎族竹竿舞。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逐漸流傳演變。

畲族竹竿舞。據說畲族在立夏或平時亦會身著漂亮的民族服飾,跳竹竿舞,氣氛熱烈。

3、竹竿舞的簡介

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們的青睞。
竹竿舞的發展歷程
早在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的詩句。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更有其獨特的魅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傳播、演變。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漸消失,它已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又是體育健身的活動。過去那種只限“女打男跳”的習慣,如今也換之為“男女混合打跳”。

過去,“三月三”為黎寨的山戀節,現今也增進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義的活動內容。青年男女憑借跳竹竿活動,尋找“搭檔”,架設“鵲橋”,建立情誼。
竹竿舞的運動價值
竹竿舞的動作是以人們的肌肉活動特有的運動形式產生負荷,刺激內臟器官,改善人體心血管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狀態,增強人體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提高了人體的工作能力。

竹竿舞具有體育鍛煉的價值,經常進行排舞練習,心血管和呼吸系統都能得到良好的鍛煉,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陳代謝過程,促進消化,消除大腦疲勞和精神緊張,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延緩衰退,提高人體的活動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它是一種肢體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抒發情感最好的表達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樂伴奏,能促進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諧運動,增強韻律感。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竹竿舞具有一定的運動跟健身價值。



猜你喜歡:

1. 跆拳道實戰常用的9個基本步法有哪些

2. 登山步的基本動作技巧教學有哪些

3. 初學芭蕾舞的基本動作

4. 芭蕾舞基本動作講解

5. 拳擊哪些基本步法教學講解

㈨ 三月三三人跳竹竿的介紹

竹竿舞又稱竹杠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

竹竿舞的動作是以人們的肌肉活動特有的運動形式產生負荷,刺激內臟器官,改善人體心血管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狀態,增強人體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提高了人體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種肢體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抒發情感最好的表達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樂伴奏,能促進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諧運動,增強韻律感。

京族竹竿舞
勤勞智慧的京族人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北部灣畔和北侖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頭三島(俗稱京族三島),這里是珠蚌之鄉,盛產馳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豐富,性格豪放,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跳舞。

瑤族竹竿舞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我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壯族竹竿舞
壯族竹桿舞是一種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較強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幾十個演員敲擊竹竿,在演員的領舞下讓客人參與,

壯族竹竿舞 (4張)
規模較小。從1985年起,在我國壯鄉——廣西武鳴縣,每年都舉辦「三月三」歌圩,每年都吸引數萬人參加,千名壯家青年男女以跳竹桿舞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形成了千人齊跳竹杠舞的壯觀景象。

佤族竹竿舞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過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後跳的一種舞蹈,現已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

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貴州省南部羅甸縣董王鄉一帶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主要是表現苗族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追求與理想,一般在重大節慶日與迎接貴客時演出。

畲族竹竿舞
據說畲族在立夏或平時亦會身著漂亮的民族服飾,跳竹竿舞。且節奏為:「開、合、開、合、開開合。

閱讀全文

與音樂跳竹竿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2年汾酒鑒定方法及技巧 瀏覽:111
如何自己製作竹子的方法 瀏覽:846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53
中種發酵方法和技巧 瀏覽:399
中學生物教學方法ppt 瀏覽:973
怎麼設置qq鈴聲設置方法 瀏覽:56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打氣球 瀏覽:819
綠建三星計算方法 瀏覽:593
正確汽車打蠟方法圖解 瀏覽:12
周長有哪些混合運算方法 瀏覽:377
毛細管方法檢測HbA1c優點 瀏覽:659
清洗冰箱方法和步驟 瀏覽:589
如何製作直播的方法 瀏覽:977
腰間盤鍛煉的方法 瀏覽:1000
緩解疲勞的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852
民間投籃訓練方法 瀏覽:957
哪些方法可以捕捉文案創作靈感 瀏覽:191
手機肌肉訓練方法 瀏覽:719
功能失效路徑分析方法 瀏覽:533
玻璃上油漆怎麼洗掉最簡單方法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