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㈡ 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主要用2種研究方法,也可以綜合使用。
一種是跨年級的縱向研究,運用的統計方法是回歸分析。
一種是多因素的對比研究,運用的統計方法是方差分析。
這是教育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還有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比如簡單對比的檢驗方法、比如相關分析方法。還有一些非參數的實驗統計方法,還有定性的研究。
主要是這些研究方法。
採納我哦,親。
㈢ 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對教師有哪些幫助
中學教育心理學是研究中學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般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相反,教育心理學擁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習與教學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正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開展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種要素,由學習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對於即將成為或希望成為中學教師,更確切地說,是想成為合格或優秀中學教師來說,教育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更應當成為一種累積性的知識,智慧以及直覺化的觀念,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的解決日常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1.科學理論上的指導作用:1對教育現象提供不同於傳統常識的新觀點2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性指導3幫助教師分析,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2.研究方法上的指導作用。幫助教師應用研究的方法來了解問題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創造性地持續的研究
㈣ 簡述心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的研究,既有與其他科學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訪談法、問卷法、調查法。這些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大規模的團體能力測驗首先是在西方國家的軍隊中發展起來的。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共有900萬官兵接受了能力分類測驗,現在每年有150萬人參加美國防部組織的《軍事機構職業能力系列測驗》。目前,我國用於公務員考試的能力測驗,軍隊中應用的飛行員、駕駛員、坦克乘員的心理檢測,以及官兵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理健康等的檢測,均採用這些方法。因此,了解和掌握這些研究方法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和探索官兵的基本心理素質和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定量的評價和分析是很有幫助的。
(1)觀察法。就是研究者依靠自己視、聽器官,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在運用觀察法時,人們也常常藉助於現代的視聽器材設備,如攝影機、錄像機、錄音機、閉路電視等。觀察又分為縱向觀察、橫斷觀察和隨機觀察。縱向觀察,即選擇一定的對象,進行有目的地系統地追蹤觀察。縱向觀察對研究管理對象的心理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新兵到部隊後,可採用建立「個人心理檔案」的形式,始終不間斷地積累觀察日記和調查資料,分析他們心理發展的情況。這對於掌握士兵心理變化的完整過程,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特別有用。橫斷觀察,即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一單位的人員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觀察,並加以比較。隨機觀察,即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偶然機會的觀察。
(2)實驗法。就是通過有目的地控制或改變心理現象發生的條件,從而引起和改變某種心理活動,以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發展規律的方法。如,設置近似實戰的客觀條件,以揭示官兵心理變化的規律。
(3)測驗法。就是適用心理測驗來測量官兵智力水平、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差異的方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比如智力測驗、性格測驗、能力測驗等。
(4)訪談法。就是研究者通過與官兵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從而了解其心理狀態的方法。訪談法分為有組織的訪談和無組織的訪談兩種。有組織的訪談,是研究者根據預定目標,事先擬定談話提綱,按提綱向對象提出問題。無組織的訪談,雖然也有一定的目標,但談話中沒有嚴密固定的程序,研究者的提問往往涉及較大范圍。
(5)問卷法。就是運用內容表達正確的問卷量表,讓官兵根據個人情況實事求是地自行作出回答的方法。常用的問卷量表有是非法、選擇法、等級排列法三種。是非法是採用"是"與"非"兩種答案的問卷,讓官兵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每個試題作出"是"與"否"的回答。選擇法是要求官兵從並列的兩種(或多種)答案中實事求是地按個人的實際情況選取一種的方法。等級排列法是在問卷中列出可供選擇的多種答案,要求官兵按其重要程度(對自己而言)依次進行排列的一種形式。
(6)調查法。就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間接了解官兵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研究者不能從外部觀察到的官兵內隱的心理活動。
㈤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一)客觀性原則(二)系統性原則(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實驗法,實驗法是創設並控制一定的條件,並對其引起的某種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
2.測驗法,測驗法是指運用某種測驗測量人的某種心理現象,使之數量化並加以研究的方法。
3.調查法,調查法是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調查者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動的發生及其條件,從而了解這一心理活動的方法。
4.觀察法,觀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條件下,通過被觀察者的外部行為表現,從而了解其心理現象的規律和特徵的一種研究方法。
5.深入訪談法,深入訪談法是一種非結構式訪談,在訪談的過程中調查者無須按照預定的訪談結構和問題機械地提問,被調查者也無須按備選答案對問題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題與被調查者進行自由、深入的交談。
6.教育經驗總結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日常工作中獲得的關於教育過程心理現象的整合性認識及總結,尋找其中規律性的方法。
7.文件分析法,文件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積累的有關文件進行分析,以了解其當前問題形成的原因。所謂的文件包括學生的信件、日記、周記、平時的作業、作文、考試成績以及以往在校的行為記錄等。
㈥ 試述研究教育心理學的方法
中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中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是觀察法、實驗法和調查法。心理現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對任何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都必須符合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和教育性原則。
(一)觀察法
所謂觀察法,就是在自然條件下,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師生員工的言行舉止,以判斷其心理狀態和心理傾向的方法。這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孔子說過:「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日篇》要人們「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篇》「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為政篇》以了解人的心理,並總結出了「觀人法」九種:「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率然間焉而觀其知;急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范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孔子集語》轉引自潘菽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第3頁。這些用來觀察人和分析人的個性特徵和思想品德的方法,為後人繼承和運用,至今仍有參照價值。
觀察法,可以根據其目的要求不同,劃分為長期觀察和短期觀察,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無論是用哪種觀察形式,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具體的計劃,都必須詳細記錄被試的言行舉止及偶發現象,並不為被試所感知,都必須對所獲得的材料和數據,做出科學的解釋和數據統計處理。
觀察法的優點是能保持被觀察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自然性和客觀性,簡便易行,所獲資料比較生動、真實。所以在中學教育心理問題研究中,觀察法被廣泛地應用著。然而,觀察法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因為觀察者只能消極被動地期待某種心理現象的出現,再加上往往有許多種因素影響行為的發生和表現,並且不能重復出現,所以難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為表現的真正原因,對所得到的材料也難以做統計處理。
(二)實驗法
所謂實驗法,就是人為地控制或改變某種條件,使一定的心理現象反復發生或不發生,從而研究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它實質上是在人為條件下,主觀引起某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而進行的觀察。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所謂自然實驗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條件下,研究者有意改變或創設某種條件引起某種心理現象而進行研究的方法。例如,在正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教師加大或減少教學內容或作業量,以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既改變了條件(內容的多少),又保持了課堂教學的自然情景的自然實驗。通常所進行的「現場實驗」、「教育性心理實驗」或「教學性心理實驗」,都屬於自然實驗法的形式,其共同特點是既能根據需要主動創造條件引起心理現象發生,又能保持在平靜和諧的自然情境中進行,所得的結論切實,能經起實踐考驗。因此,在研究中自然實驗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實驗室實驗法,則是在特設的心理實驗室內,藉助於現代化的專門心理實驗儀器,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心理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對心理過程和心理機制方面的研究,由於從呈現刺激到記錄被試的反應,以及材料匯集和數據的統計處理等,都採用了電子計算機、錄音機、錄像機等現代化手段,實行自動控制,進行重復觀察,因而所得的實驗結果是精確的、可靠的。但是實驗室不僅儀器價格昂貴,操作需要經受專門訓練,而且適用的范圍有限。因此,這種方法不容易廣泛應用。
實驗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嚴格控制條件,實驗者能根據需要進行設計,讓某種心理現象反復出現,數據可作統計處理,結論信度高。
進行心理實驗所根據的實驗設計,就是實驗進程的計劃。它是由四個部分構成的。第一部分是確定實驗對象。如果選擇的被試無代表性,就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確定的實驗對象即被試的學生或教師的方法,可以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即每個個體從總體中被抽選的機會均等,實驗所用的樣本(即被試)是隨機抽選出來的,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用分層取樣的方式,將全校各個年級、班組的男生和女生分成若干小組隨機抽樣,在比較實驗中將被試劃分成獨立組,即把被試隨機分配到兩個人數相等的組,分別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心理實驗;或對比組,即把具有某些同質特點(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的被試劃分為兩個人數相等的組進行實驗研究;或對偶組,即按被試的有關特點的兩兩配對,然後編成兩組進行實驗研究。
第二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研究的反應。如果對反應變數(因變數)不明確,就難以進行實驗研究。反應變數是刺激變數的函數,是實驗中擬測的指標。反應變數的形式很多,而每種變數形式又各有自己的計量方法,因而確定反應時間、反應幅度、反應次數、反應速度等,既需要有明確的指標,還需要有一定的計量技能。
第三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用的刺激。對刺激變數(自變數)失控,必然影響反應變數的信度。刺激變數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課題,如短時記憶中所用的字表,就是課題類變數;環境,如在一定的情況下對溫度、濕度或亮度等的改變,屬於環境類變數;被試,如教師或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興趣、態度、情緒、價值觀等實驗結果的影響,屬於被試類變數。
第四部分是確定實驗所用的刺激水平及其結合。每個刺激因素的強度背景,被稱之為水平。刺激的水平就是刺激變數的級別。為了節省時間,獲得了更多信息,豐富實驗結果,多使用混合設計。在處理兩個以上的變數時,同時結合進行多項心理實驗研究。
在中學教育心理的實驗中,不僅必須編寫恰當的指導語,運用一定的指導語,使學生按照指導語進行規范化的活動,而且必須自覺地遵循實驗的道德准則,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實驗者要熱情、誠懇、真誠地對待被試,引導被試自覺參與,對被試履行諾言並對實驗的數據保密。對取得的數據處理要特別謹慎,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調查法
所謂調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談話、個案調查、心理測量、問卷、作品分析等多種方式對人的心理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談話是通過與被試的交談,以查明和確定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調查方式之一。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愛好、興趣、志向、能力、性格、態度等時廣泛地使用著談話方式。談話需要在一種自然的、無拘無束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氣氛中進行,要有明確的談話目的,交談的內容應納入談話計劃的軌道。
個案調查又叫追蹤研究,既可以是對某個教師或學生,也可以是對某個班組。「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孟子·梁惠王上》是對個體或群體心理進行系統的、歷史的調查研究的方式。
心理測量。不論是智力測量還是人格測量,都是調查研究的重要方式。孟子所謂的「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意思是說事物有輕有重,只有稱一稱後,才能知道;事物有長有短,只有量一量後,才能知道。事物各不相同,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更大。心理測量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心理測量中需要有科學的量表、合格的測驗者、良好的協調關系和必要的道德准則。具體測量方法將在本書的有關章節介紹。
問卷是採用事先准備好的問答表格,通過分析被試的作答情況,以了解其智力水平,社會態度,需要和愛好等的調查方式。調查表中設計的題目應是被試者感興趣、共同關心的問題,措詞必須准確、清楚、合理,項目應少而精,便於統計處理。
作品分析是通過研究被試的活動產品,以了解其智力發展水平、工作和學習態度、志向和創造精神,以及情緒狀態等的方法。例如通過調研教師的論文、教案、總結、學生的作文、日記、試卷、圖畫、手工藝品等,以了解其心理特點,就是採取的作品分析方式。
調查的方式還有模擬法、經驗總結法等等,在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調查法的運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調查過程,一般分為調查准備階段、搜集資料階段、整理和分析材料階段以及撰寫調查報告階段。
調查准備階段的任務是確定調查課題,選取調查對象,擬訂調查提綱,落實調查人員。調查課題應明確、具體,富有教育心理的意義和價值,不能為調查而調查。選取的調查對象,不論是學生或教師,年級或班組都應有代表性、能真實地反應出所需要的心理事實、心理狀態、心理特徵和心理傾向。調查提綱應簡單、明確、切實可行,參與調查的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和調查技能。
搜集材料階段的任務是要運用適當的調查方法,按照調查提綱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地進行調查,力求所獲得的資料具有典型性、觀察性和真實性。調查中學生的價值觀、行為習慣或學習態度等,應把全校性的普遍調查和年級班組的抽樣調查結合起來,把校內的典型對象的調查和家庭、社會的調查結合起來,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中的行為調查和學生與成人的代際溝通中的行為調查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搜集獲得的心理事實才能全面、系統、客觀。
整理和分析材料階段的任務是將所獲得的心理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區別其異同,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分類的標准依需要可以按問題性質,或按活動時間,或按心理形式,或按心理狀態,或按心理因素,或按年齡特徵,或按個別差異等進行劃分。分類必須同一個標准,以免發生論據混亂的邏輯錯誤。分類後所得的子項的外延應與母項的外延相等,各子項必須相互排斥。通過分類使材料系統化,以便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㈦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定性方法用於那些描述事件、過程和理論意義的教育研究。用於教育心理學的定性方法常常來自於人類學、社會學或社會語言學。例如,人類學的民族志方法被用於描述課堂上的教和學。在這種類型的研究中,研究者作為參與觀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者或被動觀察者,收集詳細的自然狀態記錄。然後,筆記和其它數據可以用「紮根理論」(或譯「實地理論」,Groundedtheory)等方法來進行分類和解釋。對於多種數據資料進行「三角測量」的交互核對,在定性研究中有很高的價值。
個案研究(Casestudy)是定性研究的一種形式,關注於某一個人、組織、事件或其他實體。
㈧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對立性,統一性,合理性,多樣性,虛心的人才能理解這四種特性。
興趣帶來主動,消極帶來排斥
學習三種思維模式,尋根求本思維模式,快速找到問題根源並快速解決,正反雙向換位思維模式,去除偏執獲得客觀公正認識,多元化思維模式,豐富思維傾向,成就舉一反三
㈨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可分為質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幾種基本的研究方法樓上答的很對啦。
觀察法:指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很系統、有計劃地觀察,從中發現信息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分自然觀察和實驗觀察。
調查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間接德搜集研究對象有關的現狀及歷史材料,從而弄清事實,通過分析、概括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
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育經驗總結法:依據教育實踐多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為教育理論
各研究方法之間不是孤立的。在一次具體的教育研究中,往往綜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