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十歲兒童前庭訓練方法

十歲兒童前庭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8 19:52:47

1. 前庭本體感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前庭覺失調引起的問題

一、運動問題,包括平衡感不良,運作協調能力不好。

二、空間感的問題,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方向感不強。

三、肢體做交叉動作時有困難,左右手交叉活動時,無法有效地控制。

五、視覺統合不足,眼球運動有困難,眼球無法控制視覺移動。

六、專注力問題,坐不住,小動作多,缺乏耐心

七、語言發展遲緩,思維混,缺乏組織性。

八、重力不安全感,不喜歡雙腳離地,抗拒奔跑、跳躍、搖晃等感覺,爬高。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前庭覺是否失調呢?最准確的方法是讓孩子頭前傾30度左右,然後原地快速轉30圈,停止之後觀察孩子眼睛的震顫,如果停止得極快或極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調。

前庭覺訓練方法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

旋轉運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

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

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

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在訓練中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完全是可以組合起來同時進行的。一般來說,前庭覺的訓練強度必須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則可能引發不適的反應,如嘔吐等。

前庭覺失調訓練方法:

1.上拋接小球

➤在拋球的過程中,要求孩子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在胸前抱住球,向上拋的時候球要過頭頂,但是雙手不要過肩膀。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最好能連續10到15個不掉球,上小學的低年級學生,最好是20個不掉球。

2.拍皮球練習

➤讓孩子練習左右手拍皮球,或者是一些定點拍皮球的練習,比如在地上畫一個圓圈,讓孩子拍的球一定落在圓圈裡。

3.小推車練習

➤爸爸媽媽拽住孩子的雙腳,孩子的小手當車軲轆,在我們的客廳里來回去走。要求孩子在走的過程中,頭要抬高、手要協調、交替著走,爸爸媽媽要扶好孩子的雙腿,通過3到5分鍾訓練孩子的前庭平衡,逐漸來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2. 孩子前庭失調怎麼

《名師感統訓練課程(0-12歲)》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Ym0cvRbkQVJarKpWFFNxg

提取碼: 8b2t

感覺統合訓練(SensoryIntegration,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3. 1至3歲前——前庭覺系統感覺刺激的原則性在家訓練方案|感統科普

前庭覺系統、觸覺系統和本體覺系統並列為三大基礎感覺系統。


前庭覺的主要功能 :


更多的關於前庭覺的介紹,請點擊下面的鏈接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幼兒前庭覺不足對身體智能的影響(一)

幼兒前庭覺不足對身體智能的影響(二)

幼兒前庭覺不足對身體智能的影響(三)


在 觸覺 和 本體覺 的協助之下,前庭覺功能使我們能夠讀書、寫字,學會開車、打球,自己的衣著打扮可以自己打理妥當,與人交往時,能夠行止得宜、受人信賴與歡迎。這些都是因為前庭覺和我們的肌肉張力、肢體平衡、協調、左右腦發育、身體成長等有密切關系。

第二段 一歲至三歲前



由於孩子出生6個月之後,肢體行為能力發展快速,其觸覺系統的發展也漸漸與前庭覺系統並聯,所以,在6個月之後,如欲發展孩子的觸覺,就必須連同前庭覺的訓練動作一起做,換句話說,6個月之後要彌補孩子的觸覺系統,單靠全身的按摩撫觸已經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在觸覺系統的訓練動作中,有許多動作看起來好像是跟前庭覺發展有關,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在觸覺系統中的訓練動作偏向肌肉、骨骼和關節的觸覺刺激,而在前庭覺系統中偏向的是平衡、協調和連續性反應。


以下是1歲到3歲的前庭覺系統感覺刺激原則性在家訓練方案,大家每天若能引導孩子進行連續性的30分鍾重復循環訓練,加上觸覺的原則性訓練,在營養、語言環境和愛的氛圍與正確愛的方式能夠保證的情況下,孩子3歲前應該不大會有感統失調的現象。


訓練方案:


1、手膝爬行10米,反復3次


a.利用玩具散於地面四處,引導孩子爬行將玩具撿回收納盒。


b.在床邊四周地面放置吸引孩子的玩具,引導孩子爬行前往查看。


c.口叼5厘米長的吸管,吸管上懸掛皮筋,親子比賽爬行運皮筋到指定點。


備註:進行此項活動時,家長須引導孩子發現:爬行時,需要把頭抬高,皮筋才不會從吸管上滑落。將皮筋運行到指定點時,指定點的設置可以是礦泉水瓶,供孩子將皮筋套在水瓶上;或其他突出的支架,讓孩子將皮筋掛在細小的支架上,讓孩子在放置皮筋時,也可以兼練小肌肉的靈活度和視覺聚焦能力。


2、匍匐爬行10米,反復3次


a.將多條橡皮筋繩兩端固定在傢具離地30~40厘米的高度上,形成許多穿越障礙,用故事情節引導孩子在橡皮筋繩底下匍匐前進。


b.用傢具擺設成穿越障礙,用故事情節引導孩子在傢具底下匍匐前進。


c.家長做出手膝爬姿勢當成可隨意移動的「隧道」,設計 游戲 規則引導孩子挑戰在家長數完100之前穿越10~20個「隧道」。


備註:感覺統合訓練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設置相應的認知學習成分在 游戲 裡面。



3、左右側滾翻各10米,反復3次


a.親子互抱,左側滾10米後,右側滾10米返回原點。過程中需要求孩子雙手環抱家長頸部或腋下。


b、親子側滾比賽。側滾時,要求孩子雙手臂往頭部伸直。


c.親子抱球側滾比賽,同b項動作,但是要求雙手抱一顆球,球的大小須是兩手合抱才能抓住的大小,不宜靠單手抓就能握住的大小。


備註:如果家中場地長度不足10米,可以把距離縮短,趟數增加。C項可以比賽運球數量,或在折回中點設置精細動作的訓練環節,例如:左側滾到折返點時,需要將積木疊高一塊。



4、沖跑,爬高,跳下,反復6次


在家中最長的直線距離終點,用安全的傢具摞成三層階梯式高台,引導孩子從起點沖跑到終點,然後爬到最高處,再爬下,在最低的一級傢具(高度約20~40厘米,視孩子狀況調整)上雙腳並攏,然後往下跳。


家長必須特別留意孩子爬上爬下的安全,視孩子能力狀況給予攙扶、穩固傢具或鋪設軟墊。當然,全程能由孩子自己評估安全動作、獨立完成,訓練效果是最好的,家長只需幫忙穩固傢具即可。



5、追泡泡和抓泡泡


a.家長在高處一邊移動,一邊用安全無毒的泡泡液吹出許多泡泡,引導孩子追逐、抓取泡泡。


b.同上述活動,但引導孩子改為用拇指與食指來捏泡泡。


c.同上述活動,但家長站在固定位置,一次只吹出少量泡泡,引導孩子用口腔吹氣的方式,將單個泡泡吹遠或吹高。


備註:此項也可以改為孩子吹泡泡,家長一起將漂浮的泡泡吹遠、吹高。如此,孩子可以從家長吹動泡泡的行為和現象,觀察到風力作用。



6、聽聲音捉迷藏


a.把能發出聲音的玩具或小樂器拿出來搖晃並發出聲音,有技巧地吸引孩子追著家長「搶」玩具或樂器,讓孩子追跑1分鍾以上;


b.引導孩子自己 探索 搖晃玩具或小樂器的方法,過程中提供機會讓孩子能記住這玩具或小樂器的聲音;


c.家長拿起這個玩具或小樂器,邊跑邊搖,使玩具或樂器發出聲音,然後躲起來,引導孩子根據剛剛所見家長跑的方向去找家長;


d.躲著的家長可以暗中移動,更換位置,並且搖晃玩具或樂器,讓寶寶可以根據聲音來源找到家長。


備註:平時如果家長有「孩子一哭就投降」的壞習慣,此項活動需要把孩子追搶玩具的時間縮短,給孩子創造愉快、成功的經驗,然後再逐漸拉長孩子拿到玩具的時間。



7、兩歲以上的孩子增加雙腳跳躍,一次15下


a.親子面對面,手拉手,一邊唱兒歌(聽兒歌,邊聽邊唱),一邊做雙腳原地跳,然後再改為雙腳轉圈跳。


b.在地面上貼小圖形,兩兩一對,例如:形狀、顏色、動植物、數字,利用故事情節引導孩子對准指定圖案,雙腳踩點跳躍。


c.在地面上放置5厘米以下障礙物,例如:繩子、棍棒、紙盒,引導孩子雙腳越障跳躍。


備註:孩子還不大會雙腳跳躍時,家長可以站在孩子背後,雙手扶住孩子腋下,要求孩子重復屈膝、踮腳尖的動作,在踮腳尖時,家長順勢將孩子輕輕扶起;或與孩子面對面,手拉手,要求孩子重復屈膝、踮腳尖的動作,在踮腳尖時,家長順勢將孩子往前拉提上來。

4. 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

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七大類的問題:第一,運動問題。包括平衡感不良;運動計劃能力差;第二,空間感的問題;對環境的知覺多多少少都有問題。第三,肢體做交叉動作時有困難;左右手交叉活動時,無法有效地控制,第四、身體不協調;很難雙手或雙腳合並做相同的動作,第五、視覺統合不足,眼球運動有困難,眼球無法控制視覺移動;第六、專注力問題,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性格上也可能比較喜歡惹別人、浮躁、脾氣差。第七、話多.但是缺乏組織性,喜歡重復別人的話,用詞混淆。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拓展資料】
一、前庭( vestible)是指人和脊索動物身體器官內的某些空腔。如鼻前庭、口腔前庭、耳前庭等。耳前庭是內耳中維持平衡的器官。感統失調、暈車等現象很多就是由於前庭神經發育不良造成的。
二、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長在頭顱的顳骨岩部內。前庭(三個半規管、球囊、橢圓囊)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由三個半規管和球囊、橢圓囊組成。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前庭器官小且復雜,彎彎曲曲硬管里套著軟管,半規管內和球囊、橢圓囊內還充滿著叫內淋巴液的液體。前庭器官有特殊的解剖結構和功能特徵。
三、內耳的前庭和耳蝸總稱位聽器官,顧名思義就是感知位置和聽覺的,前庭感知人體空間位置,後者負責聽覺。前庭的三個半規管感知身體旋轉的角加速度,球囊、橢圓囊感知直線加速度。例如坐在行進的車中即使閉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車的加速、減速或轉彎;又如乘坐電梯時那種升、降的感覺,這些都是半規管、耳石器感知的。
四、前庭感受器感知人體在空間的位置及其位置變化,並將這些信息向中樞傳遞,主要產生兩個方面的生理效應:一方面對人體變化了的位置和姿勢進行調節,保持人體平衡;另一方面參與調節眼球運動,使人體在體位改變和運動中保持清晰的視覺,故它對保持我們的姿勢平衡和清晰的視覺起重要作用。
五、人體平衡系統也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平衡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內耳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神經末梢感受器官(其次為視覺和本體感受器)。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種感受器向中樞傳入的沖動與其它兩種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不協調一致,便產生眩暈。另一方面,因內耳前庭神經系統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主系統,且與全身其它系統存在廣泛聯系,其自身疾患或其它系統疾患累及前庭系統均能導致眩暈。故眩暈多由內耳前庭系統不協調引起,約占眩暈病例的70%。

5. 孩子前庭功能失調有什麼有效的訓練方法

游戲訓練方法
1.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卧幾秒鍾,先鍛煉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盡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准備一塊地毯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即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游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韆、走平衡木等游戲。

3.飛機游戲
由家長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腿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攏伸直,做飛機的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游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雙側前庭功能完全喪失的患者運動療法難以奏效,但對單側或雙側的部分功能喪失卻常可通過運動療法收到治療效果,但弱前庭功能障礙合並視或軀體感障礙時,治療收效也很難。Susan等設計出一套提高前庭適應性和在平衡中誘發視和軀體感覺參與的提高姿勢穩定性的練習,其法如下:
I.患者雙腳盡可能靠攏,必要時雙手或單手扶牆保持平衡,然後左右轉頭,其後單手或雙手不扶牆站立,時間逐漸延長並仍保持平衡,雙腳再靠攏些

II.患者步行,必要時他人給予幫助

III.患者練習在行走中轉頭

Ⅳ.患者應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持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訓練時前臂首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個難度訓練之前,每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in

V.患者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持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徐連時,雙眼先斷續閉攏,然後閉眼時間逐漸延長。與此同時,前臂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難度訓練之前,每前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ln
Ⅵ.患者站立於軟墊上,可從站立於硬地板開始,逐漸過渡到在薄地毯、薄枕頭或沙發墊上站立

Ⅶ.患者在行走中轉圈練習,從轉大圈開始,逐漸變得愈來愈小,兩個方向均應練習。

6. 前庭功能訓練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一、靜平衡練習:

姿勢:腳尖腳跟並攏,站在硬地板地面,兩手下垂

1、睜眼練習,立正站立睜眼,雙腳並攏站立,持續1-2分鍾。如果維持平衡困難,雙腳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可加大雙腳間距,直到維持平衡為止,連續3次為一個循環。

2. 閉眼練習,雙腳並攏站立,維持1-2分鍾,共3次,。如果維持平衡困難,雙腳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可加大雙腳間距,直到維持平衡為止。

3. 站在海綿墊上進行練習,動作同上,分睜眼和閉眼兩個條件。

上述動作每天進行3次,每次3個循環。

練習過程可以在角落裡或有家人協助,以免摔倒。

二、前庭眼反射(VOR訓練)

1、卧位訓練(將示指置於眼前方30厘米-1米處,看清楚)(如果患者不能坐立時用)

(1)、轉頭訓練:左右轉頭30度,轉頭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轉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點頭訓練:抬頭或低頭運動,上下30度,頭部運動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點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坐位訓練(將示指置於眼前方30厘米-1米處,或在牆上掛一個寫在紙上的「X」(看清楚)

(1)、轉頭訓練:左右轉頭30度,轉頭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鍾,每天3次。如果轉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2)、點頭訓練:抬頭或低頭運動,上下30度,頭部運動時,眼睛注視手指或字母,每次1-2 分鍾,每天3次。如果點頭速度慢速不頭暈,則加快速度。

(3)、彎腰從地上撿東西。

3、站立位訓練

(1)站、立位轉頭訓練、點頭訓練、撿東西訓練同坐位。

(2)、由坐到站訓練:睜眼和閉眼時進行坐到站。

4、向前走直線訓練

(1)、邊向前走,邊進行轉頭訓練、點頭訓練、撿東西訓練。

(2)、 邊走邊跨過障礙物訓練。

(3)、 球類訓練:用塑料球投擲或轉動,配合眼的跟蹤來練習。

7. 鍛煉前庭的感統訓練有哪些

鍛煉前庭 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提取碼: 4v9i

這里有免費的名師感統訓練課程希望能幫助到您

感覺統合訓練(SensoryIntegration,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8. 前庭覺失調怎麼訓練

對於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最主要的前庭覺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六類運動。

前庭覺感統失調的表現和訓練方法旋轉抱筒、旋轉木馬、旋轉座椅等

搖晃運動:鞦韆上的,大龍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來搖晃。

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踩踏車;三級跳;特別是小孩子的爬行。

帶來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變化的運動:滑板車;接、投球的游戲。

在訓練中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完全是可以組合起來同時進行的。一般來說,前庭覺的訓練強度必須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則可能引發不適的反應,如嘔吐等。

閱讀全文

與十歲兒童前庭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
怎麼賺錢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瀏覽:446
小孩脾虛出夜汗怎麼調理食補方法 瀏覽:682
毛衣雞心領大了改小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433
物理中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5
常用的有機物分析方法 瀏覽:334
人類有什麼打鬥方法 瀏覽:806
人物分析描寫方法 瀏覽:791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6
研究問卷的方法 瀏覽:830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9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4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70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4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2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