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你有什麼方法了解山狸

你有什麼方法了解山狸

發布時間:2022-08-28 15:28:19

1.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1、動聽,悅耳。

2、上課,下課。

3、B同學們的朗讀十分好聽,鳥兒和蝴蝶都被吸引了。

4、跳孔雀舞。


(1)你有什麼方法了解山狸擴展閱讀:

解題思路:

閱讀可以分成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

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了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2. 高一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八課到第十一課的知識點歸納。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鍾,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鍾,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鍾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鍾、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比如,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及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故事。

2.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多。可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認記。比如,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有3個是形聲字,「蝴、蝶、銅」,就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識記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讀dǎi,不要讀成tǎi;「昌」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āng;有些字的筆畫較多,比如,「戴、舞」,要引導學生注意筆畫、筆順,避免寫錯。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造更多的簡便易行、實用有效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贊美的情感,一個情字貫穿全文。教學中可以作者所抒發的自豪與贊美的感情為線索,並將這條線索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初讀課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內容;二是請學生邊讀邊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學和民族小學有哪些不同之處,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較,能盡快地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並在理解課文的開始階段,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抓民族小學的特點上來。然後,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內容。課文的敘述順序很清楚,是按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上課,下課;文末點題這樣的順序寫的。

細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在初讀課文後,教師可問:作者是懷著什麼樣的感情寫這篇文章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這個問題可組織學生先分小組討論,然後全班討論。作者是懷著自豪和贊美的感情寫的。體現自豪感情的語句,比如,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也出現了「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句子,學生找出這樣的語句後,教師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要讀出自豪的感情。

作者為什麼會產生自豪的情感呢?可用這個問題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即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這更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緊密地團結在五星紅旗下。學校的美麗和團結既是作者所要贊美的內容,也是引起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強調的是課文里所描寫的「美」和「團結」都帶有民族特色,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加以引導。

下面幾個自然段的教學可以順著體會「自豪、贊美」情感的線索繼續進行。

第二、三自然段贊美了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寫了學生活動的同時,還寫了許多的小動物。可以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小動物的,為什麼要寫這些小動物呢。一是這些小動物的出現更加突出了地處邊疆民族小學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二是突出了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聲有色,小動物靜止不動是為孩子們的書讀得好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擾孩子們的學習;三是突出下課後孩子們跳舞、游戲時的歡樂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動物心生羨慕,前來看熱鬧。

課文最後一段用「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點題,直接抒發了自豪之情,寫銅鍾和鳳尾竹的影子,使人聯想到鍾聲悠悠不絕和影子綿綿索繞,自然就會對民族小學產生一種難忘和懷念的情感。教學這一段,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自豪之情;通過思考課文的結尾為什麼要寫「銅鍾」和「鳳尾竹的影子」,體會難忘和懷念之情。

課後的一、三題,目的是引導和檢查學生互相交流背誦的內容,抄寫的句子,保證訓練不落空。

4.資料袋安排了5幅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些了解;課上用一點時間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

5.課文後面安排了本學期第一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是把自己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教師可在本篇課文教學結束後,向學生進行布置。這次活動是根據本組專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記錄課餘生活這一形式,把課內外結合起來,把動腦、動口和動手結合起來,使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訓練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活動內容、要求以及記錄活動的方式。並例舉了用文字敘述、填表格、畫圖畫三種形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一兩種,也可以選教材沒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據「綜合性學習提示」 中的要求,進行階段性的交流,為「語文園地」 中的匯報、交流做好准備。

四、參考資料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壩地區,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東、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帶。語言屆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文字。多信小乘佛教。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地區。語言屬漢藏語系漢緬語族景頗語支。有文字。解放前已進人階級社會,1898年曾取得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軍侵人隴川的勝利。解放後,與傣族聯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隴川、梁河等縣。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多信小乘教。解放前已進入封建社會。

德昂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潞西、鎮康等地。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族支。解放前已進入封建社會。擅長種茶。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動物名,即豹貓。

17 孔子拜師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願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於」,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三、教學建議

1.建議學生查閱資料或請教長輩,了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有什麼貢獻。教師可以搜集關於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以便為學生補充關於孔子的背景知識。

2.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字的指導,可以有機地穿插在課文學習當中,和詞語、句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讀音是否准確,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認記字形。可以通過擴詞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復現,體會生字的用法,如:納:納涼,納稅,出納,吸納;兼:兼職,兼並,品學兼優;佩:佩帶,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誤讀為三聲,在教學時要加以注意。

要求寫的12個字,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如,「塵」 字,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迎」 字的裡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邊是「竟」,不是「競」。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並交流觀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有的字不容易寫好,如,「等」字容易寫得過長,中間的幾橫長短也不一樣,學生不易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示範,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及部件的佔位。

3.整體感悟,理清順序。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把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作為重點思考題目,讓學生思考、交流:「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醒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細致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以及課文中重點描寫的孔子和老子對話的部分,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具體的語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有一定困難,也可以啟發學生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的敘述順序: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並在了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於學生擴展知識面,激發進一步了解孔子的興趣。可以在布置預習時建議學生閱讀,也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前閱讀這段文字。閱讀後,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關於孔子的其他資料。

4.理解重點詞句。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遠近聞名、淵博、拜訪、納悶、佩服、敬重」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並試著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運用。「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詞語,可以查字典,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境,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文中有兩對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會。

3. 三年級語文第一課第一段,用從…從…從…寫日記

三年級語文第一課第一段,用從…從…從…寫日記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一、內容概述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組課文的專題是在快樂的生活里,我們一天天長大,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的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最後以自豪贊美的文字點題。學習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2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戴」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並能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且積累好詞佳句。
(3)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默讀大致了解內容。
(2)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 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戴」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並能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且積累好詞佳句。
2.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四、學習者特徵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後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五、教學資源
1.自製的課件、課題組提供的資源。
2.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
六、教學策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主要採取想像感悟法、朗讀感悟法、品詞析句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
(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3分鍾)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3.評選最佳學生,頒發小獎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3分鍾)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願意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選擇具有雲貴民族風情的樂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配樂。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8分鍾)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絨球花傣(dǎi)族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鳳尾竹搖晃(huàng)
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詞。(6分鍾)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並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4. 按要求理解句子(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

因為這些小動物的出現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

文章描寫我國邊疆地區的一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在學校里,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鍾,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

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4)你有什麼方法了解山狸擴展閱讀

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特點是:這是一座美麗的學校,這是一座團結的學校,這里的生活幸福美好。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描寫了一所邊疆小學歡樂祥和的校園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課文按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上課、下課、文末點題為順序描寫,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美麗、團結和充滿歡樂,一個「情」字貫穿全文。

閱讀全文

與你有什麼方法了解山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
怎麼賺錢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瀏覽:446
小孩脾虛出夜汗怎麼調理食補方法 瀏覽:682
毛衣雞心領大了改小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433
物理中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5
常用的有機物分析方法 瀏覽:334
人類有什麼打鬥方法 瀏覽:806
人物分析描寫方法 瀏覽:791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6
研究問卷的方法 瀏覽:830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9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4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70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4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2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