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六種漢字造字方法各自的意思是什麼
1、象形法
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2、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3、會意法
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4、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今天我們所用的漢字,80%以上都是形聲字。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
5、轉注法
過去的說法很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
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聲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聲字。
6、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為第二人稱代詞。這種假借現象,當初大多是因為沒有本子而暫借一個同音字替代,但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久借不還,鵲巢鳩佔了,有的字本身的意義,倒是後來另找出路才有著落的。
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簡介
《說文解字》內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為文字解說,字頭以小篆書寫。此書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逐字解釋字體來源;第十五卷為敘目,記錄漢字的產生、發展、功用、結構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作者創作的目的。
《說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⑵ 請問以下這些字的六書是什麼
六書
六書,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則的全部。然而,在六書出現後(時間最遲是東漢),人們造字時:
* 象形
* 指事
* 形聲
* 會意
* 轉注
*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書的歷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 「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 「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 「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變形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轉注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為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為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語里有的詞語,沒有相應的文字對應。於是就找一個和它發音相同的同音字來表示他的含義。例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借作「自己」的「自」。
有人會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詳見通假字條目之解說。
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貓」、「軑」、「鉲」是形聲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鎄」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 「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漢字是形聲字。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漢字演變
———造字法,用字法,組字法
一. 漢字簡介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又稱中文。屬漢藏語系。漢語書寫基礎—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漢語是聯合國所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漢語有4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唯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匯廣輝光常新的文字。它經歷了七次的字體演變,即「漢字七體」,再看新一等方面日益完善,形成獨特的書法藝術。雖然漢字較復雜,但常用字僅兩千左右,只要掌握它的構造規律——「六書」,是不難掌握的。
二. 漢字七體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行書 楷書 草書
三. 「六書」簡介
1.「六書」指漢字構造規律,包括四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和兩種用字方法(轉注、假借)
2.六書之首——象形
定義:用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詞義的一種造字方法
示例: 日 月等
3.抽象的指示法
定義: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些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
示例:一、二、上、本、刃
4.有趣的會意字
定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與指事字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
示例:如、休、歪、苗、男、林
5.永遠的形聲字(此為漢字主體,占總數百分之八十以上)
定義:由形旁(義符)或聲旁(音符)兩部分組成,其中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在演變過程中,有的聲旁已不能准確表示讀音,如咩)
示例:洋、材、河、海、悔
6.掌握常見義符,少寫錯別字
偏旁 例字 意義
疒 瘋 病 疫 與疾病有關
忄 驚 悅 悔 與人心理有關
糹 線 繩 織 與線繩有關
礻 神 祈 禱 與祭祀等有關
衤 襯 衫 袖 與衣服有關
月 肝 肚 肌 與人體器官有關
7.形聲字分類
A左形右聲,如:清、松、城、漁、狸、情、描、帽、紡
B左聲右形,如:功、領、救、戰、郊、放、鴨、飄、歌
C上形下聲,如:露、花、崗、草、笠、芳、窺、景、箱
D上聲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貸、盒
E內形外聲,如:聞、悶、辮、辯、問
F外形內聲,如:圓、閣、衷、病、趕、廳、近
8.用字法
A轉註:兩個字互為解釋,同義不同形。如老、考都指年紀大
B假借:借同音字表示新義方法,如「汝」原指水名,後借來表示第二人稱「你」。
四. 組字法:獨體字和合體字
A獨體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指字的各部分不能分割,如:大、小、中等
B分體字:包括會意字和象形字,由兩部分組成占漢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海、仿、借
五. 結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明之魂,也是先祖無窮智慧的象徵。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該數典忘祖,應該敬惜漢字,珍愛母語,復興漢字文化,傳承華夏文明。以此來表達禮敬先祖之情!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漢字、文學、文字
⑶ 什麼造字法是有偏旁和聲旁組成的造字法是漢字發展的主流
形聲造字法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的造字法,是漢字發展的主流。
形聲造字法的字稱為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這種造字法把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聲音的聲旁結合在一起,造出既表意又表音的新字,便於人們認讀與理解,成為漢字造字法發展的主流。
形聲字有八種,分為左形右聲(如河、湖、梅、銅、凍、證、騎、晴等),右形左聲(如削、瓢、放、鸚、雌、戰、領等),內形外聲(如悶、聞、問、辮、辯等),外形內聲(如固、閥、圓、匾、衷、府等),上形下聲(如芳、管、露、崖、宇、界、霧等),下形上聲(如梨、慈、斧、貢 、凳、賞、想等),形在一角(如裁、載、栽等),聲在一角(如醛、渠、旗等)。
⑷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幾種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會意法
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
四、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盡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系,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
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比如較近發現的化學元素「鎇、鋦、鐒」等,都是用新造的形聲字來命名的。
五、轉注法
轉注法就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後」借用後,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
⑸ 下列漢字分別是哪種造字法亦、莫、謂、炙、斧、銀、芳、見、益、裹、辮、車
亦,指事.(本義是腋窩,在大字(即人字)上,用兩點指出腋窩所在位置.
莫,會意(暮的本字,日落草中,會意天晚,篆字日的上下均為草,讀mang,三聲)
謂,形聲.左形右聲.
炙.會意.下火上肉,今日之燒烤,古人之美味.
斧,形聲.下形上聲.斤.本義是砍大樹枝的砍刀.
銀,形聲,左形右聲.
芳,形聲,上形下聲,
見,會義,下為"人"字,上為"目"字.簡化才成現在這樣.
益,會意,下皿,上水(橫著),會意水溢出.溢之本字.
裹,形聲,外形內聲,上下是"衣"字,中間是果
辮,形聲,內形外聲,左右合起讀bian,中是"絲"
車,象形,原本有兩輪有軸,有車蓋,多次簡化才這模樣
⑹ 漢字造字有四法,以下哪個字為「象形造字法所造」山,囚,芳
漢字造字有四法,以下哪個字為「象形造字法所造」:山
會意:囚
形聲:芳
漢字的四大造字法
形聲、象形、會意、指事
一、形聲字: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結合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形旁在左,聲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聲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聲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聲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聲旁在內,或者形旁在內,聲旁在外。例如:
(1)左形右聲:材偏銅凍證騎秧破 .
(2)右形左聲:攻頸削瓢放鵡雌故 .
(3)上形下聲: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
(4)下形上聲:架案慈斧貢膏凳賞 .
(5)外形內聲:固病庭閥園匾裹衷 .
(6)內形外聲:悶問聞辮
(7)形在一角:裁 載 栽
(8)聲在一角:醛 渠. 形聲字
二、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隨著時光的流逝,最終連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釋譯。後來經過法國人的譯解,才辯認這種文字。中國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
山,日,月,人、目、口、鼻、手、鳥、雨、魚、龜、馬、牛、羊、鼠、虎、象
三、會意字:是利用已有的字組合成新字,構成新字的兩個(或幾個)部分憑借著意義上的關聯,共同提示該字所代表的意義。
比如
(1)「馭」就是利用已有的「馬」和「又(手)」字會意而成的,表示駕駛馬車。
(2)析 甲骨文從木從斤。斤為斧的象形。本義是破木,即劈開木頭。
(3)伐 甲骨文從戈從人,表以戈刃砍人的頭。本義是砍殺。《說文》據小篆釋形為「從人持戈」,非是。
(4)及 甲骨文從人從又,表一隻手把前邊的人抓住。本義是趕上逮住。
(5)光 甲骨文從火在人上,表人頭頂上有火光照耀。本義是光輝。
(6)只 甲骨文從又持隹,表捕鳥在手。本義是獵得禽獸。為後世獲字初文。《說文》釋義為「鳥一枚也」,是後起義。
(7)秉 甲骨文、金文從又持禾。本義是執持。
(8)疒 甲骨文從人從爿。爿象床形,為「牀」之初文。人旁或有數點,象人有病出虛汗。本義是疾病。小篆人訛作一。
(9)宗 甲骨文從宀從示,表示室內置示(即神主)。本義是宗廟。
(10)毓 甲骨文從女從倒子,表婦女生小孩,本義是生育。為「育」字之初文。
(11)男 甲骨文從田從力。力象耒形。表示用力在田間耕作的人。本義為男子。
(12)婦 甲骨文從女持帚。表示從事家務勞動,侍箕帚的女性。本義為婦女。
(13)從 甲骨文從二人相隨,本義是相聽從。
四、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兩個字是用橫線「一」為界,在橫線上用一點或較短的短線指出上方的位置,寫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橫線下面畫符號為「」,則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個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踏空掉進坑裡,「ㄩ」代表深坑,中間的「×」符號就是象徵掉下坑的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的情形。
指事字 - 類型
1、獨體指事
凡是獨體的文,在形體上沒有經過後來的增減或變更,用來表示抽象事類的叫作獨體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這類獨體的文,通常都是以線條符號來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獨體指事字例:上、一、二、下、│、八、小、ㄔ、ㄐ、爻。
2、合體指事
當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號,不足以表達抽象概念時,就在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點畫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個文為主體,附加不成文的符號,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體指事。合體指事字例:元、示、王、中、屯、牟、牽。
3、變體指事
為了要表達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個成文的形象加以變化或減省一個成文形象的部分筆劃,透過這種變化,使人領悟到另一層相關的概念。這種變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變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變體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指事字 - 特點
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號進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表意的標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樣畫葫蘆。
⑺ 誰知道這些字的造字法 造字法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誰能告訴我
一、象形文字,又稱意音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 - 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體。 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中國最初的文字就屬於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漢字雖然還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徵,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不屬於象形文字,而屬於表意文字。 例字:網 冏 力 出 函 人 倉 介 以 侯 入 升 午 克 亢 二、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畫或符號。 例字:上 一 元 示 中 乏 廷 逆 三、會意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是會意字。 例字:友 取 受 叟 疊 藝 芝 芬 芟 苗 茁 四、形聲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 例字: 左形右聲:材 偏 銅 凍 證 騎 秧 破 右形左聲:攻 頸 削 瓢 放 鵡 雌 故 上形下聲: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下形上聲:架 案 慈 斧 貢 膏 凳 賞 外形內聲:固 病 庭 閥 園 匾 裹 衷 內形外聲:悶 問 聞 辮 形在一角:裁 載 栽 聲在一角:醛 渠
⑻ 簡述古代漢字的四種造字法,並分別舉例說明
1.象形:獨體造字法,屬於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日、月、馬、魚、龜等。
2.指事: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象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
3.形聲: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4.會意: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⑼ 釵,謀,月,芳,里不屬於形生字的是哪一個
釵,謀這兩字左形右聲,是形聲結構,
芳,上從草下從方,也是形聲結構,
月,是象形。
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另有「轉注」和「假借」兩種應用字法。你用這個去排除去判斷很容易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