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低年級英語句型語法的教學方法

低年級英語句型語法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8 09:04:11

A.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幾種方法

1.趣味競猜,親和語法小學生活潑好動,富於挑戰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把語法教學融入其中,可有效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興趣。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這一語法內容時,教師准備一個裡面放有各種動作圖畫的Magic Box,讓學生從盒子里抽出圖片,然後表演動作,其他同學來猜測,運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singing…」。在這樣的競猜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語法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了用所學內容表達意義,同時活動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2.誦讀歌謠,掌握句型音樂給人美感、享受。在節奏鮮明,富於韻律感的歌謠中學習語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吟唱歌謠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句型、語法結構,陶冶了情操。二、在任務活動中學習語法,內化語言結構。1.角色表演,參與「任務」教師可根據單元話題和課文主題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這些情境運用舊知識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教師可把教室設計成商店、家庭、集會場所和籃球場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語言形式,而且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境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2.調查活動,踐行「任務」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設計調查活動,讓學生在完成調查任務的同時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例如,教學一般將來時態be going to 和will時,教師設計如下調查活動: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麼?國慶節你打算怎麼過?母親節將至,你將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情感?學生在調查中,理解了一般將來時態表達的意義,練習了所學句型,同時學生體會到自己要懷感恩心,應做感恩事。三、在語篇中進行語法教學,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語篇輸入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單句中操練某個語法內容,學生就不會自主、自由的使用該語法表達意義。若將語法放入語篇中,使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語境總結歸納語法規則。學生就會明確該語法項目所運用的語境,表達的意義,進而掌握其規則。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這樣的句子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掌握所學語言知識。教師針對上面的內容可以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運用此語法項目寫一寫自己參加過的一次體育活動。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總之,好的語法教學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口語交際更加准確合理。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要考慮有效的教學途徑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使語法教學更具真實性、趣味性、交際性,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

B. 學好英語的教學方法有什麼

英語是中學時期三大主修課之一,英語的學習不光是從記憶幾個單詞開始,它包含著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教學的關鍵在於讓啟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下面我告訴你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好英語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 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2、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3、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4、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5、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6、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7、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8、 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9、 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 Pair work和 group work 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0、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英語學習小技巧

1、堅持每天學習

每天都堅持30或20分鍾的時間來學英語。每天學習30分鍾比一周學習兩個小時效果更好。短暫的、定期的練習比起不定期的長時間學習效果更好。每天堅持學習英語的習慣可以使你大腦中儲存的英語知識保持在活躍的狀態。

2、抄寫英文或書

「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抄書抄多了自然能記住的單詞句子就多了,雖然可能是在半昏迷的狀態下,沒有考慮整合句子的含義。但抄多了,在腦子過的次數多了,熟悉程度高了,自然單詞會得就多了。

3、回顧你觀看或閱讀過的語法知識

在閱讀一篇新的文章或觀看一個新的視頻時,給你自己定下一個語法目標。例如,試著寫下你正在學習的一個形式,例如現在完成時。使用熒光筆(或彩色筆)在你學習的文本重點處做上記號。

4、尋找學習搭檔

沒有什麼比得上和幾個朋友一起學習了的狀態了。你們可以一起做練習,一起對話(用英語),一起進步。當你們在一起學習英語的時候,可以針對不懂的練習互相幫助、相互提點。

5、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話題來學習英語效果會更好。這樣可以使你激發動力,因為你是一邊學英語,一邊學習你感興趣的話題。

6、激活語法詞彙

在開始學習之前,想一想通用的語法點來激活你的語法詞彙。例如,如果你是要學習英語語法中的過去時態,可以停下來想想上周或當天你做了什麼。通過激活語法詞彙,你可以以簡單的方式使自己的大腦回想起關於一般過去時的知識點。

7、唱歌或朗誦

在上課或你開始學習英語之前,可以唱一首英語歌或朗誦一段詩。這種簡短有趣的練習可以幫助你的大腦輕松地將精力集中在英語上。輕松地學習英語很重要!唱歌或朗誦可以幫助激活大腦中創造性的一面,從而使你在練習對話或進行創意寫作時能想出更多的例子。

8、一千個詞的繪畫結構

英語里有句話說得好:一幅畫頂一千個詞。試著描繪一張照片、結構或者其他的圖片,這樣有助於激活你大腦中創造性的一面。你還可以選擇一張與你即將學習的主題相關的圖片,結合這個方法激活你的詞彙。

9、寫一小段英語文章

如果你是坐在桌前學習英語,從打出一段簡單的英文開始吧。你可以寫寫你的一天都幹了什麼,你的愛好,你的朋友等等。打字可以幫助激活你大腦中運動的部分,這有助於從生理行為方面促進學習。我還推薦學語法的時候打字,這可以通過動作固化你的記憶。

10、翻譯新聞

去一些官方的新聞網站里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來翻譯,先暫時不要管正確率,長期堅持會有很好的效果。最好是翻譯出來整理成問題,向英語老師提問。翻譯新聞能學習到很多專業詞彙、正規用語和正規用詞,對以後寫英語文章會有很大幫助。

C. 小學英語教學的幾種教學方法

孩子學習英語,要多看多聽多說。可以讓孩子背一些單詞,這時孩子可能知道幾百個詞彙了。因為一切語言,語音是入門的基礎。所謂語音過關,就是讓孩子掌握拼讀單詞所用的音標,還有常用的規則和音節的劃分等。下面我收集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歡迎參考借鑒!

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0.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小學英語教學故事表演教學法

一、故事表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故事能極大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故事教學能使小學生置身於虛擬的世界中,能促使小學生超越現實時間的藩籬,為小學生開展各種角色的扮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什麼都想體驗、實踐。通過這樣的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從而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對所學語言的運用,進行語言的內化輸出。例如,PEP, Book 3 Unit 6 在學完單詞 mouse, zebra, elephant, tall, short 等單詞後,我讓學生看圖聽英語故事(有些內容學生能聽懂,另一些內容學生還不會運用)。講完故事後適當提問: What can you see? 有的學生就試著用 I can see a mouse. 來回答。用這樣的方法誘導學生接受新知識,鍛煉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聽說能力的提高的起點也在於故事性教學,如何鞏固、靈活運用課本知識、並以課本內容為主題擴展學習面,擴大詞彙量、句型量以提高聽說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擴展故事部分的學習效果是關鍵。

二、故事表演教學中遵循的原則

故事教學可以用於導入、操練以及拓展運用等教學環節,也可用於詞彙、句型、短文和閱讀的教學。其原則如下:

1. 故事的活動性、趣味性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結合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出於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應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容。PEP 英語教材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情景,是很好的素材。如,PEP, Book 4,Unit 4 在學習氣候詞彙時,本人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表演活動:一位學生溫度計說:“It's zero(ten /fifteen /thirty).”另一位學生則相應地描述自己的感受:“Oh,I feel cold/cool /hot. I can wear... 這個故事設計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因此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 故事在表演時應堅持控制與開放相結合的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所說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而創作出來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mouse;The Country Mouse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另外一種是傳說著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的發揮,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更加鮮活,也更具有個性,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發展。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新編故事和續編故事等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故事表演應堅持豐富與重復相結合的原則

故事的語言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就越鮮明,情節越多變,其表演性就越強。但作為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應圍繞教學目的,有層次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表演故事。比如,活動的組織形式最好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情節則應根據教學需要,可以使單個情節,也可以是多個情節。在操練過程中要注意語言重復,力求突出教學重點。如果教師想通過故事表演操練和學習詞彙或句型,那麼這些詞彙或句型在故事中要盡量反復或重復出現,以求給學生強烈的刺激,並為其提供反復練習所學語言的機會。

三、故事表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深入挖掘故事材料。

(1)教師應具備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特別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及所要表現的人文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主動獲取這些寶貴的信息,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良好的品格,外化為文明的言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深入挖掘故事材料還意味著教師能為學生設計與故事話題相匹配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務活動。對小學生來說,常見的活動有角色扮演、故事改編、故事續尾、競猜、廣告設計、記者招待會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性的任務活動供學生選擇,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許多有成就的英語老師和英語學習者的一條深刻體會就是:學英語必須有盡可能的有聲和文字的英語信息輸入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接收、理解、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的思維、聯想、想像、判斷和推測的能力,進而豐富英語詞語的存儲,強化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適合小學中段學生的課外讀物有:視聽材料,英語卡片或淺顯的英語書籍,英語報等。

三、故事表演的實施過程

故事表演的事實可以分為設計故事、呈現故事和表演股市三個階段。

1. 設計故事

故事可以用於詞彙或句型教學,也可以用於對話教學。以下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1)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詞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挖掘這些詞彙的“可表演點”,然後在設計故

事。比如,在PEP, Book 4,Unit 4 (PartB Let's Learn)時,如果故事語言

單純的是“I'm the rain. I'mcoming!”就會顯得單調;但如果將故事的語言改為“I'm the happy rain.I'm coming. Pitter-Patter, Pitter-Patter...!”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了,語言也豐富了,個性也鮮明了。又比如,PEP, Book 5,Unit 1 中,教學 smart, active, strict 等描繪人物特性的形容詞時,不是急於讓學生記憶這些詞彙,而是通過將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來舉例說明這些詞的含義。例如,諸葛亮、一休等都是 smart 人物的代表;小燕子的 active 與紫薇的 quiet 形成鮮明的對比;“曹操削發代言”的故事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strict的含義。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將新知識放在生活或故事中去理解和感悟,那麼學生在運用這些形容詞來描述人物特徵是就會更准確。再比如,在 PEP, Book 2,Unit 5 中,表示交通工具類的詞彙“car, jeep, taxi, boat, plane”,在用這些詞彙設計故事表演活動時,本人就設計了“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涵養。

(2)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句型

故事教學可以利用自然場景或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置於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中。這樣可以縮短教材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 PEP, Book 5,Unit 3中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時,我利用“Chen Jie請客”的故事,導入句型的教學。我扮演 Chen Jie,手捧托盤,示範課文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lunch? 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同時,激發並保持了學生參與學習英語的熱情。

(3)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對話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比如,在學習了 How much is it/are they? 之後,本人利用課前准備的相關教具,如文具、服飾、鞋子等,布置成一個購物的情景,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作自編一個關於購物的小故事,用上所學的句型進行表演: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 Iwant a shirt, please.

A:How about this one?

B:OK. How much is it?

A:It is ten yuan.

B:Oh, it's cheap. I'll take it.

A:Here you are. Thank you. Bye.

B:Bye.

整個表演,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也在不知不覺中操練和鞏固了所學對話。同時,拉近了課本語言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

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個角色,在設計是應讓角色有主由次,語言又難有易,以滿足不同性格和學習程度的學生的需求,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故事表演中來。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充分考慮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語言;同時還要與設一些聲音和動作。

2. 呈現故事

教師在呈現故事時不僅要講,還要演。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人物頭飾或工具,甚至可以領用動作邊講邊演來呈現故事。在呈現故事時,教師的是反映應力求做到動作、聲音和表情等到位,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現給學生。

3. 表演故事

(1) 准備

學生准備故事表演的過程包括角色的分配、與煙草聯合小組合作預演。有時挑選角色會花費教師很多時間。教師可以為個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做一套頭飾,然後小組成員分別操練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操練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指導。

(2) 表演

在故事表演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榮譽應該由每個組員共創、共享。作為教師要為每位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3) 評價

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肯定和贊揚。教師應充分運用形成性評價來維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穩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小組都有學生用英語命名;在實施評價時,根據三個階段的表現給予評價。這樣的形成性評價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D. 小學英語有哪些教學方法

很多家長對於小學生學英語怎樣才能學好,學英語怎麼樣才能效率高?怎麼才能提高小學生英語水平?下面我給大家帶來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幫到大家。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英語學習方法的誤區

誤區一,背單詞只能靠死記。

與漢語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不同,英語作為一種表音的文字,它的大部分詞彙都是由二十六個字母按照某種規律進行排列而組成的。在小學階段,我們應該主要引導學生們對漢語與英語的學習方式加以區分,找到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非督促他們對課本上的單詞死記硬背,抓不住兩種語言的區別,再努力背什麼單詞也是事倍功半。那麼,我們再回到上面所提到的誤區上,單詞不靠死記硬背靠什麼?我們學習漢字的時候,需要逐個不斷地練習書寫,並且以漢字的偏旁部首為單位進行學習。而我們學習英語單詞的時候,則需要將單詞的發音和拼寫互相聯系起來,以音節為單位,對照音節體會單詞中字母的排列和拼寫方式,用發音聯想拼寫,用拼寫聯想單詞含義,最終將單詞的音、義、形融匯整合到一起,完成單詞記憶。

誤區二,學語法看語法書就可以了。

很多孩子是在小學階段首次接觸英語這門語言,一本厚厚的、系統的語法書將會很容易打消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但語法作為英語的主要靈魂又是不可或缺的。那麼語法學什麼、怎麼學語法呢?要知道,最早的語法書可以往前追溯二百年,很多古老的、傳統的語法知識結構已經被更替,新的表達方式和語法結構也已經誕生,只靠語法書,會使語法學習變得枯燥、晦澀,是完全不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因此,作為沒有英語基礎的小學生來說,從句子的大結構上分析、學習語法是較為輕松的一種學習方式,而大結構基本上分為主謂賓結構、主系表結構和There be結構。通過對這三種句型結構的練習和豐富,將會不斷使英語表達更加多樣和自然。

誤區三,會念單詞就代表發音正確。

單詞發音正確,並不代表將該單詞放在特定的語境或句子中時,其語音語調也是正確的。單詞雖然有重讀音節,但是句子卻有八種常用語調。而對於小學生來講,只需要掌握主要的發音語調即可,練習時可以聯想漢語的四種聲調,將兩者配合就可以快速掌握語音語調規律和習慣了。

以上就是小學英語學習中常見的誤區。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您一定對小學英語主要學什麼、究竟應該怎麼學有了更深的見解。希望老師和家長們能夠帶領孩子走出誤區,快樂學英語、科學學英語。

E.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怎樣進行

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摘要:語法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是獲得語言知識的前提之一。但是在我們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卻存在著忽視語法教學與採用傳統的語法教學這兩種偏離新課程標准要求的現象,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語法教學理念,更有效地實施小學階段的英語語法教學,筆者進行嘗試了一些新的語法教學方法並把它們運用到平時的教學當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語法教學 有效性
一般來說,傳統的語法教學是老師集中講解,學生進行操練這種模式。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效果不怎麼理想,因為學習者沒有參與語言特徵並加以理解運用。學生都是在機械地背誦和孤立地操練語法結構,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習者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所以學習者很難形成習慣去學習語法並在交際中進行運用。但是如果我們教師的概念更新、方法得當,那麼英語語法教學完全能跳出傳統應試的模式,同時能夠充分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學習者能夠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才能認為他們真正掌握了語言知識。當代英語教學專家張正東先生指出:「語法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語法學,而是為了取得學習目的語的工具。學語法→用語法→丟掉語法。鑒於以上情況,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小學語法教學進行探討試驗,總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的自信心。很多學生一聽語法課就不喜歡了,他們覺得學語法就是記語法規則,做大量的練習,所以不願意學習下去。為此,我努力使自己的課堂生動化,使復雜的語法知識簡單化,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小競賽,內容豐富的小活動,盡量多講一些關於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等等。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如我在上比較級的時候,我准備了兩個大蘋果。上課時,我先拿出稍微小的蘋果,說:「This apple is big.」緊跟著拿出第二個更大的蘋果,說:「But this one is bigger.」;另外通過尺子、橡皮擦以及利用班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較等進行教比較級,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掌握,同時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我還喜歡給孩子們講故事,通過故事將語法教學滲透進去。英語故事教學體現了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還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孩子們學習語法的興趣。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學習語法,使學生對語法知識產生興趣,這樣他們才有學習的激情和熱情。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僅有百分之十三的小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語法很有樂趣,這一結果不容樂觀,這也充分表明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這一任務任重而道遠。因此,要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將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作為首要任務。首先,這是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教學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要求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教學。其二,這是符合孩子們的情感態度、心理特徵的要求。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愛唱歌曲,喜歡游戲表演等等,教師在課堂上用這些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教學,很容易將難懂的語法變得輕松有趣;同時也很容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吟唱童謠、游戲表演的過程中掌握了語言的規律。比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Unit2 What day is it today? 這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們愛表現自己的特徵,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請孩子們自己來表現。具體做法是: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掛一個台歷,請學生來表演台歷的第一天星期日自己所做的事情,接下來可以依次翻開不同的一天,分別請學生來表演自己的生活場景中熟悉: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Sunday. I play badminton on Sun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Monday. I play table tennis on Monday.再通過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一組,同語言搭檔進行會話,相互了解對方的日常生活。通過反復訓練,同學就在愉快、有趣的表演活動中不僅掌握了語法知識點,而且能有創造性得進行實踐交流。

三.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語法的運用,使他們樂於其中,感到新鮮多味,樂趣無窮,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外語的學習興趣。在教授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時,我採用了「傳話」這個學生都很熟悉的游戲,我先說一句英語,如「I am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然後第一列同學用第三人稱單數轉變老師的話,「 She is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依次傳下去,哪組最快哪組贏。再叫個別學生做小老師,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人稱和句子操練。這樣的方式學生容易接受,也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四. 將語法放到一種特定的情境中去學習。1、在課堂中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這樣使得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2、用語法進行交際:情境設計要接近真實的交際,盡量做到幽默、有趣。 3、萬變不離其宗:一個語法現象要在不同的相似情境中多次呈現,避免學生理解的僵化。 4、以教材情境為基礎,不要任意擴展,以免增加難度。 5、以新帶舊,使情境豐富而不生疏,綜合而無難度。(這樣做還可以對舊知識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6、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藉助游戲激發情緒加強印象,巧用現場素材增加實感。7、語法教學要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8、情境應有真實性,應該是可能發生的事。在教語法時,創設不真實的情境,顯得做作,別扭。我們在教形容詞的比較級時,我們可以用學生的學慣用具,如:尺子、鉛筆、鋼筆、橡皮、桌子等,也可以比衣服的大小、顏色、學生的高矮、胖瘦等,這樣直觀、有趣,又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常用的東西,不一定非要去用多媒體。」
五,啟發學生探索發現語法規律。(1)結合課文學習語音、詞彙項目和各類語法項目。通過課文去學語法,總比孤立地背誦語法項目有效得多。因此,在語法學習過程中,宜結合課文去學語法,要圍繞課文中出現的主要語法項目,循序漸進地學習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這也正符合新課改和新教學大綱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要求,符合新標准英語教材的設計。 (2)觀察例句,總結規律 啟發式,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要求給學生大量的例句,讓學生在例句中去觀察總結固定的句型或發現特點規律。長時間地訓練學生運用這一方式去學習英語,有利於學生自學英語,相當於傳授給學生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即使教師不講,學生也能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去學習一個新的語法項目;同時,這樣的教和學的過程也是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精神集中。同時,注意對於語法規律的總結盡量用便於學生理解的語言,這樣一來,也是學生易於記憶和自我歸納。

六,運用英語語法教學原則,正確引導學生自我創造與運用。運用交際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要學好一門語言,必須要反復操練達到靈活運用。學生能否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是檢驗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標准。小學生對語法的學習,首先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識記,再經過反復循環的練習,建立一種語言規范,形成一套語感,最終達到創造性運用的目的。比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4的GOGO日報短文中主要講述了怎樣與筆友進行寫信交流。用到的基本句型有這些:1. I』m from…2. Let』s be….3.I like singing…4.Igo hiking…once a month…學完日報短文後,教師可以學生自己上網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國家的筆友,讓他們與自己的筆友通過E-mall互相交流。學生在既好奇,又興奮的情緒驅使下,在實踐運用中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甚至沒掌握的還要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以完成每一封與筆友交流的E-mall。這就是說,通過設立一種運用的迫切性來激發學生們學習的動機。

英語本身是一種語言工具。所以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創設各種活動多想各種方法來進行英語語法教學,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學以致用,學生在活動中通過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在自由活動中,學生能學會靈活應變,學會創造,學會獨立學習,而且,交際和角色表演的活動有利於理解語法知識,提高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然後再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燕. 英語語法教學幾種新方法的嘗試[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11).
[2] 張正東《英語教學的現狀與改革》
[3] 紐南《語法教學與研究》

F.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啊

小學英語學習方法首先要創造一個英語學習環境,其次可以進行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幾個孩子在一起用英語交流表達。

最關鍵的還是要做給孩子報課英語培訓,進行專業的學習,這是最好的學習英語方式了,在阿卡索的外教耐心輔導下,孩子的水平是很快可以提高的,你先了解一下免費的試聽課程:【點擊領取歐美專屬外教一對一免費試聽課大禮包】點擊藍字即可免費領取!

看看阿卡索是不是你想要的英語培訓班,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何,都是要先試聽才知道得,試聽是免費的哦,家長不妨帶孩子去試課對比一下是否合適你家孩子。

試聽完後還可以免費獲得一次英語能力水平測試和一份詳細的報告,以及公開課免費看。

孩子在阿卡索報課的有什麼好處呢:

1、上課模式:是歐美外教一對一授課的,而且都是歐美師資,歐美師資的發音是很標準的,外教都持有tesol(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書)。

2、課程方面:在線學習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利用Pad、手機、筆記本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課,每天25分鍾,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孩子自主家長放心。

3、價格收費:阿卡索課程收費是按照次卡和月卡來算的,月卡要劃算一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想要讓孩子學好英語,找到合適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網路搜下【vivi老師】,能為家長選擇機構帶來一些幫助。

G. 小學英語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
,游戲導入
,情境導入
,多媒體教學
,故事導入
,歌曲導入
,懸念導入
,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
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H.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

很多人認為我們從未特意學習過語法,卻一樣把中文說得自如、流暢,所以學英語也不用專門學習語法。殊不知,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接觸和使用的機會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語感和習得語言,不必專門學習語法。而英語就不一樣,學生缺乏習得英語的語言環境,如果不了解該語言的內部規則,終究會影響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說,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才能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讓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語法知識呢?
一、情理無痕交匯,生動呈現語法
這里的「情」是指語言學習的情景,「理」則指語法規則。就語法教學而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稱為顯形語法教學;另一種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的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法規則,稱為隱性語法教學。顯然,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採用隱性語法教學更為合適。在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英語,語言積累和儲備不夠豐富,不能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因此創設情境,在情境中不斷重復呈現相關語言,給學生大量的相同結構的語言輸入,是幫助學生感知語法結構,形成語法意識的最佳途徑。
情景可根據語法內容的不同而精心設置。
(一) 以舊帶新,做好鋪墊
語法教學中,教師不要直奔主題,急於求成。應注意激活學生的元認知,將學生原有的知識激活,從學生已具備的語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點,把新授的語法項目巧妙地融入語言活動中,並進行從舊知到新授,從簡單到復雜的層層鋪墊,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法。
如:在教學第三人稱單數的一般疑問句: 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時,教師首先可以從復習Do you like…?入手。教師通過對話,復習並掌握這一句型。當學生們對這一知識點已能熟練運用時,教師就順勢轉換人稱詢問,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師再引導學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這樣由學生熟悉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轉換到第三人稱,將新舊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有機結合起來,活化了語法教學。
(二)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語法知識則是抽象的、枯燥的,這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必須化抽象為具體,把某一知識點具體為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的素材。在游戲活動中呈現語法知識。
例如:在教學副詞fast, ,slow的比較級時,我告訴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學們一聽,在英語課上進行跑步比賽,興趣來了,個個都躍躍欲試。比賽結束後,我適時引出今天比較級的新授內容: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 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簡簡單單的一個比賽,用時不多,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語法知識在一種隱性的狀態下傳遞給了學生。這樣一定比讓學生單純地背語法規則要強得多。
(三)藉助現代媒體,化難為易
有些不易呈現的情景在現代媒體的幫助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通過場景的快速切換,有效地調動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化難為易。在教學6A第三單元,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一般過去時,如何化解這一難點。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張圖片,學生觀察後, 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 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點擊滑鼠,台燈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 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點擊滑鼠,耳機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 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 這樣,藉助媒體,通過觀察、對話,有效地幫助學生初步感知了be動詞一般過去時的用法。
二、預設語法形式,操練實踐語言
在教師剛開始介紹了某一種語法規則或現象後,有必要進行一些簡單的、重復率較高的練習,讓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經過一個替換的過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識庫中。因此運用預制語塊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結構反復使用、反復操練,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地步。
如:教學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時,教師設置了尋找失主的語言環境,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斷地操練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學生很容易從這個語塊中推斷出gloves是可以替換部分,Whose … are they?是充當的框架,可以用這個框架詢問對方這是誰的東西。學生可以用這個框架生成很多句子。在多次的練習中學生也自然獲得了語法形式能力。
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語法規則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在語法教學中,雖然教師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語法課就是教師滿堂灌得過程。課堂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會學」英語知識。小學階段出現的語法知識一般來說都比較簡單,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通過大量的有效的語言信息輸入,使學生在自然、豐富的語言環境中自主討論,他們完全有能力自主歸納出語法規則。
例如:在教學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do 的用法時,教師先示範本周末的計劃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 轉而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周末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量練習be going to do 的句型結構。最後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份Nancy一家的周末計劃書,Hello, I』m Nancy. The weekend is coming. I t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My brother
to make a model ship. My parents to cook nice food for us. 我要求學生以group work 的形式自由討論出答案,並總結一般現在時的句型結構。由於有了以前三種時態的學習經驗,以及剛才教師的示範和學生的大量練習的基礎,同學們討論熱烈,很快找到了答案和結論,隨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就這樣,一個難點就在學生們積極參與思考,自主探索及歸納規則中化解了。而且給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
教學的過程是我們實踐的過程,也是我們進行探索前進的過程。我們在實踐中應結合自身的經驗,不斷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就語法而言,只要我們關注小學生的特點,創造生動有趣、重在實踐的語法教學模式,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I. 如何給小學生講英語語法

  1. 巧妙運用游戲,激發語法學習興趣
    游戲的引入與運用,契合了寓教於樂的理念,讓學生樂於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讓原本枯燥的語
    法知識學習過程變得有趣、生動。游戲不僅契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語法結構、意義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遷移和運用,
    幫助優化小學英語語法運用教學質量。"Make your eyes big/small.'等等。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教師引導學生提煉祈使句的句型結構「動詞+名詞」或「be+名
    詞」,如「Be quiet for a moment",還有否定句的祈使句"Don't+動詞原形」,如"Don't eat in the
    library"及"Let us dosomething"等很多不同的祈使句類型。
    教師在游戲中,可以只設定某部分祈使句用法的教學,並讓學生在掌握句型結構後,自主創編和造
    句,運用祈使句語法,做出指令,展開學生之間的游戲過程。

  2. 創設恰當情境,營造語法學習氛圍
    為了讓學生高效理解語法,積極投入學習中,可以創設恰當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可以
    是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實物情境、圖像情境等。基於語法教學內容和目標,巧妙預設情境,讓學
    生理解語法的內涵與特點,搭建知識網路。
    如在進行由when、what、how、where引領的特殊疑問句語法教學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創
    設快樂的旅遊生活情境。例如,教師提出放暑假時,父母帶著小明去旅遊,詢問學生對小明的旅遊
    經歷感興趣的問題。教師藉助多媒體呈現小明的旅遊情況,引導學生自主設問,並對學生提問的錯
    誤之處進行糾正,引導學生掌握特殊疑問句的用法和這些不同疑問詞的運用特點和運用方式。"When did you go traveling?"
    " Where did you travel?"
    "How did you go to Sanya?"
    "What did you do in Sanya?"
    不同的疑問詞問的內容不同,回答方式也不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特殊疑問句的用法,並進行區別
    和類比。在語法建構和遷移運用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英語素養。

  3. 類比遷移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語法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數學中的公式和規律。學生掌握了語法,學習了語法的基本規律、結
    構、意義,就掌握了運用的規律和技巧,進一步引導學生勤學勤用可提升教學質量。在這個層面
    上,教師教給學生一些語法的知識與結構後,就應重視對語法結構的提煉,引導學生掌握語法結構.
    遷移類比,通過類比就能儲備成知識網路,學會運用對應的語法知識。如在教學there be語法知識
    時,教師藉助多媒體,給出範例:
    "There are some pears in the bowl."
    "There is a pear in the bowl."
    "There is a ruler and two pens in theschoolbag"
    " There are two pens and a ruler in the schoolbag."
    隨後,教師引導學生提煉there be語法的句型結構「There is/are+某物/人+某地/時」,學生理解
    了這個句型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there be是引導詞。在對比學習中,學生發現there be如果
    接兩個及以上的名詞,be的單復數形式要根據就近原則來判定。
    學生遷移類比,運用提煉出的there be句型造句。在遷移類比中,教師針對性糾正、引導,逐步幫
    助學生建構知識網路,發展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啟贏教育要跟家長朋友們強調的是,我們要放好自己的心態,我們所做的只是英語學習的引導角色,不要
為孩子定太高的目標,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的主動說英語,這個才是我們的最終目
的。
所以,要找准教學方式和正確的陪伴很重要!

閱讀全文

與低年級英語句型語法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
怎麼賺錢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瀏覽:446
小孩脾虛出夜汗怎麼調理食補方法 瀏覽:682
毛衣雞心領大了改小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433
物理中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5
常用的有機物分析方法 瀏覽:334
人類有什麼打鬥方法 瀏覽:806
人物分析描寫方法 瀏覽:791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6
研究問卷的方法 瀏覽:830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9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4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70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4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2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