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對精神分析批評方法的認識的論文

對精神分析批評方法的認識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2-08-27 16:14:26

如何評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評

19世紀末由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在人類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塊劃時代的豐碑,它的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不僅僅是在心理學的領域,而且波及到了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文學,幾乎在精神分析學剛剛問世之時,文學就成了精神分析這一心理科學的最好的盟友,文學既是精神分析學的主要對象,同時又是精神分析學的最為廣闊的用武之地。自從精神分析學介入文學創作以後,文學對於人性以及人的本質的刻畫已經獲得空前未有的深度;在現代作家之中,能夠比較地道、比較嫻熟地運用精神分析學進行人物心理描寫的,可謂大有人在;中國情愛文學便是在精神分析學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學形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不僅影響了現代文學創作活動,還影響了現代西方文藝批評思潮。並且,對於後者的影響更為直接、深刻。
精神分析學批評( ychoanalyticcri ticism)作為20世紀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沖擊力的一種理論思潮和文學批評界具有最廣泛與持久影響的一種批評理論,便起始於弗洛伊德心理學,是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在文學批評上的運用。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想和觀點:第一,在文學藝術的性質上,弗洛伊德認為,藝術是藝術家的白日夢。夢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從古至今不可窮盡的永恆話題,在人類剛剛學會用文字記載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人類就開始了對於夢的探究。古人往往將夢視為神諭,是人之吉凶禍福的一種預兆,所以古代的方術之中也有釋夢之說。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夢的解析》,把釋夢這一傳統的方術納入現代心理學的領域之中,賦予了夢以全新的心理學意義。弗洛伊德的貢獻在於他首次提出了「夢是願望的達成」的觀點,並且圍繞這一觀點對夢的改裝、夢的運作等做了深入的分析。這一理論對世界文學的影響是怎樣估價也不過分的,因為不僅夢本身乃是人的一種生命顯現形式,是人之生活一種重要而又神秘的內容,而且弗洛伊德以此對文學與夢的關系作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界定: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也就是說藝術的本質是滿足無意識本能慾望的方式,藝術作品是為了滿足無意識本能慾望而幻想的產物。作家創作就是通過升華的活動,以能為社會所接受的形式偽裝無意識的本能慾望,將性能量轉化為藝術文化能量,從而把被人厭惡的幻想通過藝術的表現方式轉化為被人欣賞的對象,為人們提供發泄壓抑情感的途徑,使壓抑的身心緊張狀態得到舒緩。因此,文學作品就和夢一樣,只是無意識慾望巧妙偽裝的結果,從而也可以用釋夢的方法解析文學。第二,在文學藝術創作論上,弗洛伊德主張創作動因產生於力必多的****沖動,創作活動是無意識的或自由聯想的心理活動。弗洛伊德強調精神分析的個體性和獨立性,因此他在文學批評方面,也和病理性分析時一樣,將個體的無意識(****沖動和童年經驗的混合體)作為文學作品產生的強大的,也是唯一的驅動力。所以文學創作是慾望的表現,作家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使本能慾望經過改裝得到滿足和升華。第三,在文學批評的方法上,批評家應抓住「俄狄普斯情結」等力必多情結來分析作品主體,用藝術家性本能升華作用來評價人物塑造。弗洛伊德研究人類的心理發展非常重視人的童年時代。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心理發展在前20年中雖然是一個逐步的不斷的過程,但也可以把它分為嬰兒期、童年期與青春期、成年期,每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心理發育特徵。一般情況下,人是穩定地從一個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但如果那一個時期出了問題,發展也會停留,不能登上更高一個階段。這種問題被弗洛伊德稱之為固結,這種固結最容易在童年時代形成,它往往是由童年時代的某種創傷性經驗所致,一旦形成,它就潛藏在人的人格發展動力結構之中。如果沒有機會解開或宣洩這種固結,它就會對人的人格各個階段的發展產生意識不到卻又確實存在的影響,妨礙著人的心理潛力的充分釋放。不過,由於各種固結對人格發展的制約,往往某種固結極有可能導致一種人格的偏差。對於作家而言,一種特殊的固結也許成就他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對於作品中的人物而言,一種獨特的固結則有可能產生一種獨特的藝術典型。所以,弗洛伊德對創傷經驗與童年固結的重視,給世界文學的意義深度帶來了極其偉大的理論啟示。因此,形成了通過探討作家的無意識心態、揭示人物的無意識心理、闡釋作品的潛在意義、探究文學創作中的集體無意識以及關注讀者的閱讀反應來開展文學批評的運作模式。
一位年輕人曾問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先生,您如何評價精神分析的作用?」弗洛伊德回答:「它可以使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那我們今天又該如何看待精神分析批評呢?
無疑,精神分析批評極大地拓展了文學批評的領域。以弗洛伊德等人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文論,發現了「無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並由此出發,對文藝現象作出種種獨特的解釋,揭示出許多過去被忽視的文藝創作與接受的重要心理特徵,在20世紀西方文論中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得一向由與形式或內容相關的純文藝理論和純美學理論主宰的文學批評出現了由心理學、宗教研究、神話學等各學科融會而成的新型批評派別,即精神分析批評和原型批評。同時精神分析方法也深深滲透到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慾望與語言的關聯一直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從文學文本的沉默、空白和矛盾中揭示出意識形態的結構和變化更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文學集體」的「一塊探索的高產田」。而且,它對20世紀文學創作的影響和滲透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精神分析批評的局限也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一個心理醫生,弗洛伊德把作品等同於日常的夢,認為作品是「對潛意識慾望的一種想像中的滿足,後者又喚起和滿足其他人的同樣的慾望;」弗洛伊德的做法主要是依據他在精神病學方面充分的實踐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大膽的假說。例如他在文學分析中引入了「意識」、「無意識」、「潛意識」、「伊德」、「力必多」等心理學概念,並通過作品分析主要尋找作者在寫作時的心理層面的線索。這樣的解讀文本的方法,似乎確實能夠更好地闡釋某些含混不清的細節和主題,並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但精神分析只看到了文學作品和夢的相似之處,對作品的分析只注重於心理上,且將藝術的作品當作「真實的病歷」,一味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也難免生搬硬套,穿鑿附會。加之弗洛伊德過於拘泥於他的泛性視角,注重對文學活動中「性」的搜尋和解釋,逐漸形成一種長於分析短於判斷的模式,因而「對於美簡直是最最沒有發言權的」;同時弗洛伊德的文學觀認為藝術是「一種滿足的代用品」,是「一種與現實相反的幻想」,使得藝術成為消極的安慰品,變成對現實秩序的維護和妥協,藝術的批判功能消失。弗洛伊德對作家創作動機的揭示也忽視了作家的理性因素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單單通過弗洛伊德的透鏡來觀看一部傑作的文學批評家,往往會有透過有色鏡片看藝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危險。然而,把精神分析理論看作痴人的瘋狂而予以拒斥的讀者,卻等於是讓自己白白丟掉了一件不但有助於理解文學,而且有助於理解人性以及讀者自身的寶貴工具。

Ⅱ 精神分析的論述和評價

精神分析療法的科學認識和正確評價

升解心理
2019年04月19日 · 重慶師范大學碩士 心理領域創作者
精神分析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業的心理療法。到目前為止精神分析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的發展,經典的精神分析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神經焦慮理論的基礎之上。精神分析家都認為任何適應不良的行為的根源是童年的經歷及持續影響一生的嬰兒期的思維和情感,對童年時期成長過程的洞悉有助於採用更為成熟和有效的方式使生活更開心,也會使成年期的生活更有活力。同時,精神分析還認為所有心理行為異常都與某種滿足本能慾望的努力被固著在早期發展階段有關。人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如果經歷了阻礙,會在本能慾望和懲罰的恐懼之間產生沖突。這種慾望和恐懼雖然發生在兒童期的某個階段,但由於固著而被帶入了青少年和成人時期。

精神分析治療作為一種頓悟療法,它試圖去除早年的壓抑並幫助患者面對孩童時期的沖突,從而獲得頓悟並且按照成人的現實方法去解決。

精神分析理論源於心理疾病的臨床實踐,作為第一個專業性的治療方法開辟了心理治療的新途徑,對異常心理研究和臨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精神分析理論使人們對正常和異常行為的認識由表面深入到內心深處,讓人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其實都是內心世界各種力量的斗爭的結果。雖然精神分析的應用很廣,但學術界對其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批評的焦點是認為弗洛伊德的理論來源是建立在主觀經驗和邏輯演繹之上,缺乏事實依據,也難以進行科學驗證。除此之外,弗洛伊德是研究樣本來源於心理疾病患者,有人因此懷疑他混淆了正常人和心理障礙患者的區別。

相關推薦
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看完我哭了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57條評論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能依賴葯物,還需要做到這4點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20條評論
面對抑鬱症的孩子,自殘行為,家長該如何掌握順勢而為的三不原則
雲爾老師 5條評論
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這么凄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何不同?
騰飛說史 4781條評論
心理學家告訴你:人快自殺時的徵兆
心理學湯先生 3條評論
熱門討論

影魚
優質娛樂領域創作者
倪萍家曾有一個保姆,做了15天就被倪萍辭退了。一次訪談節目上,倪萍說:「錯了不能認,這種人最可恨。」 倪萍兒子初中畢業,有一件短袖的校服,上面簽滿了同學的名字留著紀念。 後來家裡的阿姨看到這件衣服,沒有問就把它給洗了。倪萍兒子看到後,哭得很傷心。 倪萍知道這件事後,特別心疼兒子,就嚴厲責怪保姆

智慧女人書
有次和朋友談起林徽因人氣何以這么旺,不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張歆海追慕她多年,就連跟她交集不多的胡適先生,在她和老友凌叔華發生沖突時,都舍老友而站到她這一邊。我在聰明漂亮之外,強調了林徽因的自信勤奮等等,那位朋友卻笑起來,說,照我看,主要是她夠洋氣。
「洋氣」這個詞,像「高級」一樣,

山城最靚的妞
老家老小區改造,物業要求每戶出30000塊錢加裝電梯費,二樓死活不出,我家三樓也不出。 於是我們三樓以下住戶,在小區里屬於難打交道的人,都在背後指指點點,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加裝電梯,公攤會變大,房價會降下來。 物業也來我家好多次,給我們做思想工作,我家反正是堅決不出錢,一是三樓要不要電梯都無所

肝病醫生程進明
河南省醫葯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中醫師
肝功能檢查怎麼看?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肝功能檢查結果最主要反應肝臟三個方面的問題: 1、肝臟有沒有炎症: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 2、膽性酶普:反映膽管損傷的指標,主要包括谷氨醯轉肽酶和鹼性磷酸酶。 3、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像蛋白代謝、白蛋白、球蛋白的變化。通過肝功能我們可以看到肝臟是否發炎了,

蛋蛋的三味書屋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1992年,創作完白鹿原不久,陳忠實收到一封來自人民文學的信封後,瞬間目光呆滯,癱坐在椅子上,妻子嚇得滿屋跑,以為丈夫生了病。 看著眼前薄薄的信封,陳忠實表面平靜,內心卻激動的很,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厚厚的信封,代表稿子件被退回,而薄薄的信封,可能是投稿成功! 眼前的信封確實傳遞來一個信息——
精彩視頻
為什麼很多人奮斗一輩子還是沒錢?聽聽佛祖怎麼說?
00:36
一代笑神 121萬次播放
豬肉清洗有人用熱水,有人用冷水!都不對,學會一招,干凈又衛生
03:08
鄭媽媽的美食日記 63萬次播放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肺癌只能排第三
03:53
浪潮工作室 24萬次播放
抑鬱症不被家人理解是種怎樣的體驗?爸爸媽媽,對不起。
23:18
大連老濕王博文 14萬次播放
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對比普通人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
05:42
星球課堂 5.1萬次播放
精選視頻
打開今日頭條看更多
風險面前沒有「鐵飯碗」!金融學者揭秘賺錢背後的邏輯 |活得通透
01:55
管清友 58萬次播放
搜索
精神分析學曾奇峰暴力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光動力療法青春期狂躁症李子勛心理訪談
實時熱榜
1
天津再新增1例本土無症狀者
89014744
2
當街槍殺民眾的黑老大被執行死刑
80543872
3
拜登一口氣給9名助手「封官」
72879112
4
特朗普有一個很危險的想法
65943744
5
男子服刑22年出獄申訴 案件再審
59668368

Ⅲ 什麼是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論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奧地利醫學家S.弗洛伊德創建的治療神經症的一種方法。其理論的中心概念是無意識;不符合社會規范的慾望和沖突被壓抑在無意識中仍影響著意識,並可表現為神經症症狀。

批評方法論??...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Ⅳ 精神分析法的貢獻與局限

精神分析理論是一個解釋性很強的理論,意思是這理論對很多的人理問題都可找到因由,這正是此理論的優點。但使用其輔導方法時,對輔導者的專業知識要求相當高,不論是當中對不同訊息,如夢境、移情、抗拒的分析,或是套取受導者潛意識的技巧等。這使輔導者必須受過長時間訓練,這正是其使用時的局限之一。

另外,很多潛意識的問題不是日常生活可以察看,輔導者往往要把受導者引領至另一境界 (如催眠) 以便更容易窺探受導者的潛意識,這是需要一長時間和安靜的環境,這亦不易在學校內實行。

第三,精神分析療法的過程中,輔導者須抽離自我,力求客觀,這亦是其實行的一缺點。

最後,精神分析理論的人性觀相對悲觀,這亦不利於培養一積極人生觀。再者,此法使用時必須在受導者的過去找尋不快之事,這難免使受導者難受,因而可能忽略了受導者的感情因素。

總括而言,本人認為精神分析理論及療法在處理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精神病等,有其成效,但在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可能有楚才晉用之感。

精神分析的貢獻與影響

弗洛伊德在理論建樹方面,以潛意識學說為基礎,提出了系統的人格理論,包括人格結構與人格發展的理論,以及探索潛意識的方法論如夢論、過失論等,這些理論又是為指導其臨床治療實踐服務的。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貢獻既有理論方面,又有實踐方面。此外,精神分析還對文學藝術、歷史學等學科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構成了弗洛伊德理論令一個方面的特殊貢獻。

精神分析理論廣泛的影響

(一)對文學藝術領域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藝術觀點始終貫穿於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之中。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潛意識是違反道德和倫理的,因此必須放棄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院望而退縮回來,不得不從享樂主義原則回到現實主義原則;而想像的、幻想的王國卻是一個避難所。藝術家就像一個有精神病的人那樣,從一個他不滿意的現實中退縮回來,鑽進他自己想像出的世界中。他的創作、藝術作品,正如夢一樣,是」潛意識」願望獲得一種假想的滿足。僅管弗洛伊德的者些司想如同他的整體精神分西一大廈一樣缺乏堅實的基礎,並且沒有充足而嚴密的科學證明,但他卻受到諸多文學家、藝術家的盛贊。可以誇張的說,隨便翻開西方任何一本文藝評論的書,我們能夠找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或看到他的影子,因位許多藝術家正是以這個理論所提供的原則去指導自己的創作實踐。

(二)其它影響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不僅作為一種心理學派對心理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當今資本主義國家裡,特別是在美國,弗洛伊德主義和新弗洛伊德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在一般意識形態中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它不僅影響了西方當代的文學藝術,而且對宗教、倫理學、歷史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著作「圖騰與禁忌」可以說是這種影響的代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局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有很大貢獻。但同時,它有嚴重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他所宣揚的潛意識基礎論、泛性論和本能論。心理學界特別尖銳地批評精神分析學派在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的局限

1.潛意識基礎論:

俗稱」人為萬物之靈」,這靈就意味著人有語言,會思維,能自覺行動而區別於萬物,成為萬物之首。如果把潛意識理解為人們為精神生活的一種值得的補充形式與方面,那是無可厚非的。但像弗洛伊德那樣把潛意識抬得過高弗洛伊德竟理解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基礎與核心,而貶斥了意識對人的精神生活和行為活動的調節指導作用作出一種合乎實際的理論概括

2.泛性論:

弗洛伊德把從對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德出的有關性的情結與結論,擴大應用在嬰幼兒的攝食、排便等生理活動中,甚至推廣應用到人文學科領域中,違反了具體對象應作具體分析的實事求是的一般科學原則。弗洛伊德對於無論是生理現象、心理現象還是社會現象都應用同一規律,同一思維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論去加以分析說明,雖引起過一般人不同與不同學科專家的重視與爭論,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它在理論上局限與錯誤始終是明顯存在的

3.本能論:

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視本能,強調本能,並對本能加以歸類確極其明確。但是誇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為主宰人的整個佸動的決定者,那就故過份強調本能兒將人混同於動物,降低為動物,突現了人的自然屬性,從理論上是把本能絕對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無視於人的社會性的實質。弗洛伊德的本能論也在實踐中產生的消極影響。因為按照他的理論,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現為破壞與侵犯的天性,那麼犯罪與戰爭也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客觀上不啻為現實社會中的破壞和侵犯行為進行辨護,提供的理論依據。

以上三方面的剖析來看弗洛伊德理論的不足與局限,可歸結為弗洛伊德在人性問題上的錯誤。

(二)研究對象與研方法的局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在其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上受到心理學界的批評:在研究對象與主題方面受到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最嚴厲的批評,在研究方法與外部效度方面則受到實驗心理學家一再責難。

1.研究主題與對象的局限:

研究不健康的人必然會產生畸形心理學這樣的推論是否妥當,是可以商榷的。但馬斯洛在此表明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則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弗洛伊德以研究病態心理來替代或或推論對正常人心理的研究,是以偏概全,是沒有足夠的外部效度的。

2.研究方法的局限:

具體收集資料方面,實驗心理學家批評,弗洛伊德顯然是在那些不系統的未加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弗洛伊德對每個病人說出來的東西,他不是客觀地一字不差地做記錄,而是在看過病人幾小時之後才寫記錄,並研究這些記錄。因此,數據只包含弗洛伊德記憶中的東西。在進行抽象推論時,他可能本著自己的意願去尋找那些支持假設的材料。弗洛伊德跟本沒有試圖確定他病人所作報告的准確性,因此批評者認為,關於所描述的事件,他應該詢問病然的家屬或朋友來證實報告的准確性。因此,弗洛伊德建立理論的基本步驟----收集數據,很可能描述的不完全,不完善和不正確。而根據資料津行抽象的推理和概括,沒有一個人確切滴知道弗洛伊德是怎樣進行的。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他的結論,既不包括做結論時所依據的數據、分析數據時所用的方法,也不包括關於他的經驗材料的系統說明。弗洛伊德不願意完全遵照科學報告的慣例來介紹自己的材料,使人們對精神分析的科學性留下許多疑點。更有甚者,因為弗洛伊德不主張他的資料的數量化,所以要斷定他的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或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是不可能的。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由研究方法的不嚴僅且帶有某種神秘性引起人們對其整個研究的科學產生懷疑。

Ⅳ 精神分析理論的論文

呵呵,精分是基礎學科嘛,分析原因,了解清楚之後,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而局限性也是在於成長經歷分析,時效性差點了

Ⅵ 什麼是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論

弗洛伊德是20世紀初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創立了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活動中佔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是無意識,性慾的內驅力是一切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也是文藝創作的源泉——文藝本質上是被壓抑的性本能沖動的一種「升華」。同時弗洛伊德認為夢是被壓抑的慾望的滿足,並提出了文藝創作與白日夢相類似的觀點。在里比多理論和人格學說中,弗洛伊德衍生出了「俄狄浦斯情結」,並用它來分析文學作品和作者。這些理論和觀點源自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是對生命個體高度尊重的基礎上的嘗試性探究。 弗洛伊德的觀點被精神分析學派的其他理論家拉康、霍蘭德等批判、繼承,並分別創立了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批評和讀者反應精神分析批評。

這種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論。

他們注重人的社會性,探索讀者的心理機制和閱讀過程,注意研究文學文本的語言、形式結構以及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等,使精神分析學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 弗洛伊德的文學思想對20世紀世界文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西方作家和文學流派在文學創作和評論實踐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帶上了精神分析學色調,作品紛紛深入到人物隱蔽的性心理和無意識系統,強調入的本能慾望,突出靈與肉的沖突,描寫變態性慾,揭露人性的丑惡,使作品對人物的心靈挖掘更深一層,這 在客觀上促使了文學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層理解和關注。

Ⅶ 對精神分析法的感想

什麼是里比多?
心理活動的能量,即神經中樞的興奮。
當里比多發生作用時,我們就發生一種心理興奮狀態。
里比多和本能有什麼區別?
本能包括膝跳反射等簡單的反應,而里比多不包括這些簡單的反射。
但在精神分析的某些文獻中,里比多可能等於本能,但這里的「本能」是里比多的意義,而不是生理學上本能的意思。
里比多包括性里比多和攻擊里比多兩種。
弗洛伊德的觀點,可能更偏向和生理類似意義的表達,因為他是傾向生理學的基礎的。
不過他也認識到這和簡單的生理興奮不完全相同,它是比較高級的「生理」興奮。
但也不是所有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都同意這一觀點。
—————————————————————————————————————
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前意識?什麼是潛意識?
經典描述是使用了比較現象的方法.
意識:個人在任何時刻覺察到的感覺和體驗。
前意識:使用適當的努力或注意就可以提取的關於事件和體驗的記憶等。
潛意識:對意識構成威脅而必須推開的記憶和情緒等內容,是不能簡單注意就能意覺察到的,可能在夢、口誤、詼諧中泄露其部分。也可以通過精神分析學等技術發現。

潛意識和無意識是否存在區別呢?
在一些翻譯上這有時候混在一起,按照張春興的《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引用的資料定義,這兩者存在區別但也有相同處。
潛意識如上面定義。
無意識則是指不能覺察的意識狀態。
這兩個詞在外語中不是相同的。
—————————————————————————————————————
什麼是本我、自我、超我及其各自原則?
本我是個體原始的意識狀態,它遵循簡單快樂原則。也就是說它需要滿足時就馬上希望得到滿足。
自我是指個體為了調和周圍世界和內部驅力通過暫停或停止快樂原則,追隨客觀環境的現實原則而發展出來的意識狀態。它需要滿足時會願意有一個等待的過程。它遵循現實主義原則。
自我一般是延遲本我的即時需要而產生出來的意識水平。
一種觀點認為自我的範式與本我同時存在,然後發展強大。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
以上兩種都屬於經典概念的說法。
超我是來自外在環境的道德等影響而產生的意識狀態,它遵循理想原則和完美主義原則。超我是社會性的,它會以良心等形式表現。
對於超我開始發展的時間在精神分析學派中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超我是在6歲開始醞釀形成,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超我是10歲左右開始形成的。
本我、自我、超我的發展過程是如下的:
本我做為個體早期的基點,它遵守快樂原則,然後在個體和現實環境的互動和適應發展中出現自我,以開始適應現實原則。
主要表現為幼兒的本我遵循的快樂原則是即時快樂的方式——初級思維(想得到就立即要得到)——這可能和現實環境情況不合拍,因此在成長中出現延遲獲得快樂的次級思維(想得到但會不要求立即得到),這樣自我就開始崛起和發展。
在大約六歲以後超我的力量開始崛起。這主要是社會道德等的加入個體內部的競爭,在自我的基礎上發展出超我,所以超我應該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自我,但它又反過來制約自我。
在6歲或10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個體的主觀分化,能夠感受他人的感覺和想法與自己的感覺、想法可能有所不同的年齡段的開始或者完成的階段。
—————————————————————————————————————
三個我與三種意識間的關系是什麼?
無意識大部分是本我的范疇,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內容。
前意識大部分是自我的內容,是自我隱藏,但通過注意就能出現的部分。但它也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內容。
意識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現和超我的可意識層面,包括個人的自我意識、感受等。
我們涉及了幾個意識層次和人格結構三個我之間的關系,同時還需要關注的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俄底浦斯情結。
如果希望進一步的閱讀,我推薦大家去看
《三種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
其中幾個意識層次和人格結構三個我之間的關系可以閱讀19頁到21頁。
俄底浦斯情結的內容可以閱讀第22頁——28頁。
俄底浦斯情結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概念,在精神分析現代主要潮流的客體關系理論中,俄底浦斯情結並不受到過多重視,而更多討論前俄底浦斯期的內容。
在西方的女權主義作者中,俄底浦斯情結也受到廣泛質疑。
俄底浦斯情結主要文字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希臘神話中俄底浦斯故事
故事是從一個嬰孩的降世開始的,正當忒拜國民為自己可愛的王子歡呼之時,偉大的先知卻預言嬰孩終有一天要殺父娶母,在倫理觀念初步形成的古希臘,老王不得不將王子送入深山任其葬身獸腹,幸運的王子卻受了牧羊人的搭救,長大成人,在知道他的命運時,他遠離了深愛的牧羊人夫婦。命運卻在這時和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在天神的戰爭中射殺了一個神,而那正是忒拜國王——王子的生父,命運並非放棄可憐的王子,而是將他引誘到忒拜城下,此時妖魔司芬克斯——人面獅身獸正用一個哲學的謎題肆意傷人,「什麼動物早晨四肢走路,中午兩肢走路,下午三肢走路?」勇敢的王子輕松的解答了謎題擊敗了妖魔,卻中皇後的懸賞成了忒拜國王,娶了自己的生身母親,再一次印證了先知的預言。在追查謀殺先王的過程中,終於一切真相大白,痛不欲生的俄底浦斯刺瞎了雙眼,行乞終生,洗贖自己的罪責。
這個故事象徵兒童依戀自己異性的父母一方,而排斥與自己同性的父母一方。
—————————————————————————————————————
防禦機制是什麼?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的和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防禦機制定義是:自我對於本我沖動的對抗作用就是防禦機制。
詳細的講,就是自我對於本我的某些沖動進行對抗,在自我對於本我的沖動生起信號焦慮反應,然後自我作出某些防禦活動。這些防禦包括包括壓抑、合理化、反向等等方式.

防禦和壓抑有什麼區別?
一些弗洛伊德著作中,怎麼敘述的意思是壓抑等同於防禦呢?
壓抑是防禦里最重要的方式,有的文獻觀點里好像是認為防禦就是壓抑。因為壓抑把一些不願意出現的內容排除在意識之外是最普遍的防禦方式。
這有歷史原因這個詞在精神分析的發展中有過幾個轉換,
在精神分析學發展的前後一段時間里,有人使用壓抑代替防禦,在一段時間後又使用防禦替代壓抑。所以如果不知道這個歷史背景可能在閱讀中產生迷惑。
不過從1926年之後,弗洛伊德最後明確了防禦模式這個詞彙,說明壓抑是防禦的一種方式,而取消了過去的一些概念不確定的問題,這也就是我們現代談的精神分析防禦機制的問題。
不過也有說區分壓抑和所有的防禦方式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在心理治療的關系處理中。
用壓抑一種防禦機制來解釋來訪者的防禦機制會比較單一,因為其他的防禦模式也起著一定作用。
因此在1926年之前的精神分析文獻中,壓抑的概念含義可能更大,以至替代防禦的使用。但在1926年或更後面的時間里,由於這一防禦的概念被重新確定。因此我們現在使用防禦這個詞彙來指示自我對於本我沖動的對抗等形式。
——參考<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第277頁*「壓抑與防禦」(長春出版社)
————————————————————————————————
防禦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防禦機制的模式?
一,壓抑——是自我阻止本我的不利沖動或由此本我派生的記憶、情感、幻想等,所有這些,都是在意識活動中不存在的。這些內容不自覺的被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痛苦。例如一個女性來訪者可能忘記了她多年曾經被強奸的事件,即使被提醒也對此沒有任何記憶,而且這一表現在起意識層面並沒有假裝和掩飾的痕跡。但她可能因此壓抑而產生神經症的痛苦,來維護一種自尊不受到攻擊。
二,合理化——是自我遭受挫折時,用利於自己的理由來為自我辨解,將面臨的窘境時的本我沖動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例如:吃不到的葡萄所以說是酸的。
三,轉移——個體對某個人的情感、慾念、態度,以為對方或社會接受困難而被自己的理智所控制,並把它轉移到其它人或物件身上,以減輕心理負荷。
比如我們往往會發現,當一個人正在氣頭上的時候,誰和他說話他都會怒氣沖沖的,好像他吃了槍子兒似的。其實他並非真的要向別人發火,卻不由自主的將自己心中的怒氣轉移到了別人身上。
四,否認——以隨心所欲的方式對於不愉快或不希望的現實加以否定。
常見的例子是一些突發事件:一個給爸爸打了一頓的小男孩說他自己是個大英雄,以否認自己的失敗,而以一種強有力的表現來取代前面不舒適的沖動。
五.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例如一個人很愛她的一個同性朋友,但其實可能是一種無意識中的恨。或許因為她的同伴比她強。她通過表面上強化自己這種友好來抵禦內心的嫉妒沖動。
七,退行——人受到挫折無法應付時,即放棄已經學會的成熟態度和行為模式,使用以往較幼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叫退行。
如一個人因為外在事件而導致價值觀破碎時,可能暫時退回到童年期的心理特徵中。
八,投射——自我將所不能容忍的本我沖動、慾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將自己的慾望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從而得到一種解脫的心理機制。
例如一個自己邪惡的人說別人是邪惡的,這就是一種「投射」,或一個男孩很愛一個女孩,但因為害怕表白,就是是自己同室的室友喜歡那個女孩。
九,升華——個體把那些不為社會或他人所接受的行為所導致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符合社會標准、高尚追求的行為,即「化悲痛為力量」。
例如失戀後不是一蹶不振,也不是憤世嫉俗,而是通過奮發上進,寫詩寫小說來發泄被壓抑的情緒,以消除焦慮情緒,重新找回自信,保持內心的平衡。但升華在一些觀點中並不被認為是防禦模式之一。
十。隔離——當一些不快的記憶或情感已經進入意識中時,自我強烈的將它們排除出去,而不讓意識去接觸,把這些分隔於意識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這種機制叫隔離。
如一個失戀的人不願意意識到他的失敗,他拒絕設想裡面的情緒。而作別的事情。但情緒的沖動還是攻擊他的自我。
十一。反向自身——當自我需要表達忿怒等情緒時,因為害怕反對者,所以轉而攻擊自己。在無意識中認同攻擊客體。
十二,補償——是指個體利用某種方法來彌補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從而掩蓋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這種作用。
這在殘疾人身上看的很明顯,比如盲人的聽力特別好。
心理發展理論中,弗洛伊德通過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2。什麼是固著?
在早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固著」一般情況下意味著「里比多」停滯在人生早期四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生殖期)的某一個階段的某一方面,而沒有完全轉向後一期的階段。
即某一個階段里比多受到某種原因的阻礙而沒有得到合理釋放而潛伏捲曲於某一方面,這部分沒有得到解放的力量在其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因此造成身心的一系列問題和障礙等。
一個階段滿足太多則里比多在這一階段不願意離開;而如果滿足太少挫折和焦慮就傷害了未來的發展。
早期精神分析的工作是將這一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里比多釋放出來,使其滿足而得到症狀等的解脫。
3。什麼是焦慮?
在1926年之後,由於臨床經驗和研究的豐富,弗洛伊德修正了他的理論。在更多的方面他強調「焦慮」而非「固著」,這一詞彙和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焦慮或者在焦慮症狀中使用的焦慮不同。它特定的指以下三個焦慮:現實焦慮、神經焦慮、道德焦慮。
現實焦慮:一個環境或者一個不友好的人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體驗到的就是現實焦慮。也就是來自現實環境的威脅所引起的焦慮。
神經焦慮:個體自我無法控制多來自本我的沖動感情等等時,而這一表現將會作出受到父母和某些特定權威人物的懲罰事件,這一焦慮是神經焦慮。個體未必能有意識的體會這一焦慮的原因,但可能會感受到恐懼或即將來臨的事件等。
道德焦慮:當恐懼違反社會標准或父母的標准(超我)時,就體驗到道德焦慮。例如內疚、羞愧等情緒。
這些焦慮有對防禦機制的形成具有意義。
什麼是阻抗?什麼是移情?怎麼處理?

然後圍繞移情還有個小問題,移情和共情(同理)有什麼區別?
阻抗是患者表現出抵制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力量,如拒絕改變、拒絕接受問題、拒絕改變幼稚沖動,這和防禦模式直接有關。
當患者朝向治療師投射他們自身的重要關系或一些重要內容時,我們稱之為「移情」。這意味著過去某種生活關系的重現。這也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分析性療法的關鍵點。
這需要治療師有充分的敏感性來反省發現,而不是認同為一般社會的感情。
咨詢師在這里的發現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咨詢師對於來訪者的感受能力,二是咨詢師需要充分了解來訪者的過去生活背景關系,只有在這兩點中獲得把握才可能很好的掌握移情的真正內容。但從發現移情所孕育的關繫到給來訪者揭示移情的關系,是不能在發現的時候馬上揭示的。不然這就是所謂的野蠻分析家。真正的揭示要等到來訪者對於此的意識足夠成熟到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時候,才去為來訪者揭示。不然即使發現移情中的關系和揭示,對於來訪者的好轉也沒有任何好處。移情處理是經典精神分析的核心技術。
這里經常有人將羅傑斯的以來訪者為中心療法中提出共情概念和精神分析的移情概念相混淆。這是錯誤的。"共情"(Empathy)是一種能夠感受被分析者感受的能力,也是一種心理分析的技術和產生心理分析治癒效果的重要條件。但和"移情"(Transference)不同。國內某些翻譯者沒有注意這兩者差異,所作的翻譯則容易引起誤會。而在台灣和香港地區,那裡對於共情的稱法是「同理」。
什麼是野蠻精神分析?
一般地理解,這個術語是指試圖用他們往往還沒有理解的精神分析概念來解釋症狀、夢、話語、行為等的業余的或者沒有經驗的「分析家」的干預類型。
在更為技術性的意義上,如果一個具體的分析情況在當下的動力學和它的特殊性方面被不正確的理解——尤其是如果壓抑的內容在沒有考慮抵抗*和移情*的情況下被簡單地告訴患者,這一解釋被認為是「野蠻的」。
在弗洛伊德討論「《『野蠻』精神分析》」的論文(1910k)中,他首先用無知來定義它。他的干涉受到弗洛伊德批評的醫生在這里已經犯了科學的(涉及性慾、壓抑和焦慮的本質)和技術的兩方面錯誤:「在第一次診療時,試圖『催促』(患者),通過唐突地告訴他醫生已經猜測到的秘密,在技術上是遭到反對的」 (1a)。因此,任何知道精神分析的某個概念但還沒有接受所要求的理論的和技術的訓練(α)的人可以被稱為是一個野蠻精神分析的實踐者。
然而,弗洛伊德的批評並沒有停在那裡——他擴展到所作診斷是正確的和對無意識內容的解釋是准確的案例:「我們早已超越了這一概念:…根據這一概念,患者因為這種無知而痛苦;如果一個人通過給他提供信息(關於他的疾病與他的生活的因果聯系,關於他兒童期經驗等等)來消除這種無知,他一定會康復。病理學的因素不是他的無知本身,而是他無知的根源在於內在抵抗;就是它們首先產生了無知,現在它們依然維持著。…定期地告訴患者他的無意識通常導致他內在沖突的加劇和困難情況的惡化。」因為這個原因,直到移情很好地被建立和壓抑的內容已經逐漸接近意識時,才可以做出這樣的揭示。否則,它們會引起分析家無法控制的焦慮情勢。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可以回頭把初期的精神分析,正如弗洛伊德經常強調的那樣,當它仍然並不太清晰地與催眠的和宣洩的*技術分離時,描述為「野蠻分析」。
弗洛伊德在野蠻分析中嚴厲批評的更多的是通過追求「高人一等的知識」來證明他們權利的分析師所採取的某一態度而不是「無知」。在一篇弗洛伊德沒有特別點名地使用野蠻分析這一術語但是觸及到這一問題的論文中,他引用了哈姆雷特(的話):「…難道你覺得我比一根笛子更容易擺弄嗎?」(2)。在這個意義上,防禦的或者移情的分析可以明顯地和無意識的內容的分析一樣野蠻。
費倫齊把野蠻分析定義為可以在分析之中和分析之外一樣容易出現的一種「分析的強迫」;如果在分析的每一刻,我們能夠看到根據預定的計劃而確立的結構,他把它與分析的每一案例所必須要求的靈活性作一個對比。GLOVER寫到:抓住一個語誤或者把一個夢或者夢的片段從它的背景中分離出來的分析師只是正在「盡力享受一個脆弱的全能」。
再進一步探究這些觀念,人們可以把野蠻分析,無論它是「熟練的」或者無知的類型,描述為分析家對他身陷其中的特定分析的抵抗——促使他誤解患者的陳述並強加已經准備好的解釋(給患者)的抵抗。
參考引用: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學論壇(http://psy2002.bbs.xilu.com/)
什麼是夢?
睡眠中出現與意識之中的主觀體驗,醒後睡眠者稱之為夢。
什麼是夢境?
睡眠時的意識體驗,不論睡眠中在醒後能否回憶,都稱為夢境。
什麼是顯性夢境?
夢的各種組成成分,在醒來時能夠記憶的夢境,稱為顯性夢境。
什麼是隱性夢境?
促使睡眠者作夢的潛意識思想和慾望,稱為隱性夢境。這之後通過精神分析的自由聯想等方式才容易得到。
什麼是夢的工作?
使隱性夢境變成顯性夢境的潛意識心理過程,稱為夢的工作。
夢的起源范疇是哪三部分?
1.夜間的睡眠者的感官印象,例如睡眠者把將伸在被子外面,然後夢到自己踩在水裡腳很冷。
2.睡眠者在白天醒覺生活中的活動和佔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和觀念,例如白天想著要考試的事情,於是晚上夢見自己在考試。
3.睡眠者曾被壓抑本我的沖動,這可能包括一個到幾個的本我沖動。在醒的時候由於自我的防禦而把這些排除在意識之外,但當睡眠時自我功能減弱,而本我的沖動就得以出現。精神分析所關心的就是這一起源范疇的夢。

精神分析學派治療群的發展是怎麼樣的?
精神分析學派首推則是弗洛伊德,作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他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他的理論觀點涉及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結構和防禦機制;性里比多和死里比多;其關鍵治療核心在於宣洩和對移情的成功處理,以消解問題的情結,這些都構成了此後精神分析學派發展的基本框架。但以1926 年為界限,可以區分出弗洛伊德早期理論和晚期理論的一些區別,例如定義上的、認識上的等等。嚴格遵循弗洛伊德所提供的思想而繼續發展的精神分析學派,一般稱為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它可以說是所有和精神分析學有關的思想和學派的發源地。
經典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學派,個人以為可以分為早期和晚期。
早期精神分析學派發展出的理論當首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在精神分析界中,幾乎可以和弗洛伊德相當的影響我們或許應該承認是榮格,他提出意識、個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原型等精神系統的結果概念;治療中採取宣洩、分析、教育、個體化治療階段和廣泛的創造性技術;他的貢獻還對於心理類型學的發展工作。
而阿德勒發展的個體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脫離了精神分析學派的一些基本假設,因為他更多的理論是一種社會性的理論,他假設了優越情結、自卑情結、家庭次序等關系,並在社會心理學的意義上採取更接近教育的方式治療。這使他和精神分析之間具有更大的區別。
羅洛梅在對於精神分析的某一回顧性的引用中還經常提起蘭克的焦慮理論和意志治療觀點。
榮格、阿德勒、蘭克等是最早從經典精神分析學派中脫離出來的著名心理學家。在當前,發展最大的是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派,它在當前至少有三個發展,一是保持榮格以往的觀點,強調人生前階段的自我實現和人生後階段的個性化發展問題經典的榮格學派;二是在美國佔有主導地位的原型學派;三是以英國為根據地的英國學派,把榮格心理學的思想結合客體關繫心理學而發展出的理論。
後期的精神分析學派發展最大的發展源於是兩位傑出的女性分析家,那就是安娜*弗洛伊德和克蘭茵。
安娜*弗洛伊德和艾立克森、哈特曼等發展出了以適應發展為主題的精神分析自我學派,其中最經典的觀點是艾立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等的階段性理論。
而遠在英國的分析家克蘭茵則創造性的建立了客體關繫心理學理論,客體關系理論是當今精神分析學派中最強盛的理論之一,但要總結性的討論它的全部觀點則是困難的,因為客體關系理論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理論,而是一群客體關繫心理學理論。我們或許可以簡單的介紹其中的著名理論作者,布蘭克的安全基地概念、弗爾貝恩的客體關系理論、女醫生馬勒的發展心理學式的客體關系理論、康伯格的綜合性客體關系理論、溫尼科特的客體關系理論等。雖然他們的理論和經典精神分析已經有很大不同。他們在對於前俄底浦斯期的兒童內部客體的形成和形成階段等具有很強烈的關注。這也使他們在對於最難治療的人格障礙治療中具有強大的治療力量。
在1970年後,曾任美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的科胡特在客體關系理論和對於自戀性人格障礙治療的基礎上,建立了精神分析的自體心理學派。這一學派從人格的自戀問題著手來治療來訪者的問題,其中最有特點的是對於自戀性人格障礙的治療。
在此幾乎同時或稍前,霍妮、沙利文、伯恩、哈伯特在分別提出自己的學派觀點,因此有了霍妮學派、沙利文的人際交往學派、伯恩的人際溝通學派(TA)、聽療。其中TA還是適用於團體咨詢的學派,他使用基礎於本我、自我、超我概念而發展出的成年的我、父母的我、兒童的我而討論個體行為背後存在的腳本,而進行澄清、糾正等等治療。
在美國,短程精神分析療法也作為一種理念而興起,這一刺激來自保險公司要求的治療短程化。雖然在精神分析中,短程療法是有選擇性的,未必是對於所有來訪者都適用短程療法的,但現實還是促使各種短程精神分析療法的發展,著名的有支持性精神分析療法,限時療法等,例如其中限時療法建立在對於問題從人際關系、人生發展、存在意義的三點為切入,對於障礙背後的問題進行一小步的關鍵改善來促使來訪者的改變的啟動,以從中獲益。
短程療法還有不少種。但基本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學派性的程度。在許多方面還是歸屬於某一主要學派。
在目前的效果研究報告中,短程精神分析的療法只要選擇對象合適,在治療效果方面幾乎很少和長程的精神分析療法效果並無多區別。
在法國,拉康的學派無疑也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發展,在許多方面可以根據他們的觀點稱為是精神分析的詮釋學派。
1971年,美國曾經有人將精神分析比喻為偽科學和騙錢玩意,這顯然是一種以物理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衡量所有人文科學的偏差。在精神分析而言,它更多是一種人文科學和經驗科學,而不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如果一定要以自然科學的范疇來衡量人文科學和經驗科學的內容,那無疑此人是帶有些偏執性人格障礙特徵的。至少在目前的效果研究中,精神分析各學派的治療效果還是存在的,並和其它療法的治療效果相一致。雖然有個別純生物學取向的心理學家或者醫學家徹底否定精神分析的意義,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不過作為精神分析顯然也不是一些朋友所認為的是唯一真正有效的療法,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認識。精神分析學派是一個心理治療的創造性開始,但並不是全部。至少在人本主義療法和行為主義療法興起後,它就不是唯一的有效療法了。
參考書目:約瑟夫《卡桑德拉的女兒》(究竟出版社)
車文博主譯《弗洛伊德文集》(長春出版社)
石林等譯《三種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錢銘怡等譯《精神分析入門》、《精神分析治療指南》(北京出版社)

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與文學批評關系探討

關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與文學批評關系探討

論文摘要: 本文從剖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入手,試圖勾勒其不同發展階段的思想脈絡,著重論述該理論對文學批評的貢獻及其主要不足。奧地利著名學者弗洛伊德(signlUnd lreUd)是精神分析文學批評理論的創始人,他的精神分析法是l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端於歐洲的西方文學思潮的兩大理論奠基石之一,對這股以非理性主義為主要特徵的西方思潮產生過非常深遠的影響。精神分析與文學批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藉助該理論可以揭示文學批評領域里許多隱藏的深層次含義,為文學批評提供嶄新的研究視角。

論文關鍵詞: 精神分析法 文學批評 弗洛伊德 西方文學思潮 新視角

20世紀人類在政治、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這在一定程度促進了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的發展與繁榮。尼采、康德等哲學家從各自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出發,對文學創作闡述了不同的觀點與主張,成為西方文學思潮的重要思想源泉;l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以非理性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文學思潮在歐美國家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批評流派精彩紛呈,形式主義、新批評理論、結構主義、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解構論等風起雲涌,潮起潮落,來去匆匆,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西方文壇。

在這股聲勢浩大的西方文學思潮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評以其獨特而深刻的理論體系對西方文壇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在分析、解讀文學作品中發揮出十分獨特的作用。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雖然該理論存在一些諸如泛性主義等不足之處,但總的束說,它對西方文學批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1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建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為文學與心理學架起了橋梁,人們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解讀文學作品。它對文學批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點:(1)賦予文學意象更多的象徵意義;(2)心理學概念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的借用與引入,開拓了文學批評家的研究視野;(3)弗洛伊德關於心理「類型模式」與「心理過程結構模式」的思想為文學批評家對作品人物進行精神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4)他的有關生死本能論有助於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題;(5)他提出的人本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剖析作家傳記的傳統思路框架。

20世紀西方文學思潮是白啟蒙思想運動以來最大的人文解放,綜觀該歷史時期的文藝批評,我們可以發現,精神分析法盡管面對像結構主義、現象學與原批評論等眾多文藝思潮的不斷沖擊,它依然蓬勃發展,影響眾多義學大家的創作,除了精神分析法本身的理論魅力之外,還得益於丁弗洛伊德的許多弟子,他們批判地繼承與發展了導師的學|兌,並為精神分析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精神分析法對文學批評的貢獻

精神分析法為文學批評開辟了全新的研究維度,為長期困繞文學研究的許多難題提供了耳目一新且令人信服的解釋。它對文學批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20世紀西方文論雖然流派紛呈,但是大體上有一個共同點:注重文本解讀。根據弗洛伊德解讀法,文學作品裡存存著普遍的象徵意義,其中許多象徵還與性有關。譬如,精神分析者大多把作品中凹陷、圓形的事物比作子宮。更有甚者,他們傾向干把一座空房予比作是女性生殖器,躲在空房子里的人則象徵著試圖尋求母性保護;同時,精神分析者通常還把作品裡出現的像樹干、塔、蛇、高山等意象看作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劇烈的運動,諸如騎馬與飛翔,都被看作是性快樂的體現。

20世紀西方的主要作家在創作中或多或少無不受到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文學批評家們藉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作品裡的象徵物及其內涵,有助於透徹地理解作品。

例如,象徵主義大師、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也深受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他的小說別了,武器》(A Farewellto Arms)就是借用象徵手法創作的傑作。他富有象徵意義的書名中的arms一詞,不僅表示「武器」,而且象徵著「擁抱、摟抱」,也就是「愛情」。此外,小說還自始至終交織地表現了兩種主題:一方面揭露戰爭的殘酷、主人公的厭戰情緒,另一方面描寫愛不斷遭遇的挫折經歷。

但是,弗洛伊德式的解讀法並非無懈可擊,其中的對文學美學功能的忽略及其語言媒質的預設是兩大軟肋,為此,該理論常常受到一些批評家的責難。西尼曾說過,文學是給人「教育與娛樂」的媒體。

搴繆爾主張,寫作的目的`是教育,詩歌的目的是寓教於樂。由此可見,文學的美學功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且,語言在文學作品中還起到組織結構的作用。

批評者從「自戀」(self—eroticism,即表示兒童對自己身體的慾望)以及「情結」(castration complex)等表示原始的生物需求等概念中找到更多的象徵意義。

其實,弗洛伊德式的很多象徵意義往往太隨意、太主觀,因而經不起深入推敲,有時難以置信。

第二,弗洛伊德關於「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的獨到論述,對於評論者剖析作家牛平與作品母題之間的關系大有陴益。根據弗洛伊德思想,其情結理論揭示了人類精神領域一個重要的漸變階段,即自我、超我的出現,人格的發展,從家庭(自然)走向更廣闊的背景(文化)。而且,弗洛伊德認為,外在的權威意識與內在的道德感將影響人的一生。由此可以推斷,弗洛伊德理論並;限於個體的存在,它還指向更深遠的外部世界。

弗洛伊德最早在他的巨著夢的解析》里提到了「戀父情結」這個概念,他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論釋,稱它為「想實現某種願望的掩飾性表達」。夢的解析》是一本對「兩方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著作。

弗洛伊德通過對索佛克勞斯的俄底浦斯國王》與莎土比亞劇作哈姆萊特》進行獨具慧眼的研究分析,創立了「戀父情結」理論。國內學者王寧(2ooo年)認為,「戀父情結」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是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法做出的最傑出的貢獻,也是20世紀莎士比亞研究的一大突破。在弗洛伊德之前,評論家們對哈姆萊特遲遲不肯實施復仇計劃,對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眾說紛紜。他們禁不住要問:哈姆萊特真的瘋了嗎?他是不是裝瘋賣傻?著名英國精神分析學者厄內斯特·瓊斯是第一位運用弗洛伊德理論分析莎土比亞作品的研究者。他在題為論運用戀父情結解釋哈姆萊特之謎(19l0年)的論文中做出如下的驚人結論:正是兇手克勞迪休斯使哈姆萊特痛下決心報了弒父之仇,解除了童年時代的郁悶情結。為此,瓊斯還列舉了許多事實,力圖證明哈姆萊特在實施報復計劃的關鍵時刻猶豫不決、亢滿矛盾與遲疑的心理狀態。雖然哈姆萊特最終報仇雪恨,但他還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Ⅸ 談談你對古典精神分析學的認識和理解

推薦古典精神分析學的早期理論轉向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亞伯拉罕的生平、著作和思想來源,重點介紹了亞伯拉罕的主要成長經歷以及重要事件對其後來研究的影響。第二章主要考察了亞伯拉罕對早期精神分析理論的貢獻,詳細介紹了其著名的性格形成理論,他對認同和內投兩個概念的重要貢獻,以及他對夢與神話的研究。第三章主要介紹了亞伯拉罕對精神分析臨床治療領域的傑出貢獻。重點探討了亞伯拉罕對心理病理學中的躁狂一抑鬱症、戰爭神經症以及成癮行為的研究,以及他從精神分析的視角對19世紀已故義大利著名畫家塞岡第尼和古埃及著名法老安曼霍泰普四世的解讀。第四章主要從亞伯拉罕對精神分析的貢獻、局限以及影響三方面對其作了整體評價。
第五章主要介紹了費倫茨的生平、著作和思想來源,重點考察了費倫茨的主要的成長經歷及其學術歷程。第六章主要介紹了費倫茨對早期精神分析的理論貢獻,主要包括他對內投概念的引入與發展,對現實感的發展階段理論的提出,其晚年頗具爭議卻又影響深遠的創傷理論——言語的混亂理論。第七章重點探討了費倫茨的精神分析治療觀點。包括他對共情和反移情的貢獻,對戰爭神經症的分析,對精神分析治療技術的大膽革新,對R.N.案例的解析和評價,及其言語的混亂思想在當代應用的三個案例。第八章主要在前面所論述的費倫茨的貢獻的基礎上,從理論貢獻和局限兩方面對其進行了總體評價,並探討了他對後繼精神分析學派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影響。
第九章主要考察了蘭克的生平與理論來源。蘭克的思想形成與自身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正是在自我奮斗中領悟了意志與創造力的力量;除此之外,其他主要來源有:哲學上,吸收了叔本華與尼採的精華;文學上,萃取了易卜生的精髓;心理學上,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啟蒙。第十章論述了蘭克的主要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闡釋:出生創傷理論、意志理論、創造力理論與人格理論,包括分離焦慮、罪疚、生死恐懼、意志與反意志、藝術家與藝術和人格類型等內容。第十一章對蘭克的意志治療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討。首先闡明了他的治療觀點和治療模式,之後對其他人運用蘭克的意志療法治療的一個具體案例作了介紹與分析。第十二章分別介紹了蘭克的精神分析理論在文學批評領域的應用和蘭克的意志療法在社會工作領域的應用及影響。第十三章是在上述幾章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對蘭克的理論進行簡短評價,包括理論貢獻、主要局限和深遠影響三部分。

閱讀全文

與對精神分析批評方法的認識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簡單方法製作皮凍 瀏覽:852
在家快速止咳緩解的方法 瀏覽:455
牛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瀏覽:567
筆記本愛奇藝全屏卡頓解決方法 瀏覽:860
如何養好賽鴿的方法 瀏覽:854
qq電腦皮膚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7
案例有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784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
怎麼賺錢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瀏覽:446
小孩脾虛出夜汗怎麼調理食補方法 瀏覽:682
毛衣雞心領大了改小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433
物理中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5
常用的有機物分析方法 瀏覽:334
人類有什麼打鬥方法 瀏覽:806
人物分析描寫方法 瀏覽:791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