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方法的主要分類
一、按任務分類
定性分析:鑒定物質化學組成(化合物、元素、離子、基團)
定量分析:測定各組分相對含量或純度
結構分析:確定物質化學結構(價態、晶態、平面與立體結構)
二、按對象分類
無機分析,有機分析
三、按測定原理分類
(一)化學分析:以化學反應為為基礎的分析方法,稱為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分類: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用稱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從與組分反應的試劑R的濃度和體積求得組分C的含量
反應式:mC+nR→CmRn X V W
特點:儀器簡單,結果准確,靈敏度較低,分析速度較慢,適於常量組分分析
(二)儀器分析:以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分類:電化學分析 (電導分析、電位分析、庫倫分析等)、光學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等)、色譜分析(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質譜分析、放射化學分析、流動注射分析、熱分析
特點:靈敏,快速,准確,易於自動化,儀器復雜昂貴,適於微量、痕量組分分析
四、按被測組分含量分類
常量組分分析:>1%;
微量組分分析:0.01%——1%;
痕量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樣量分類
常量分析 >0.1g >10ml
半微量 0.1——0.01g 10——1ml
微量 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質分類
例行分析(常規分析)、仲裁分析
Ⅱ 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實驗方法
主元素、微量元素分別用XRF、ICP-MS方法測定,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岩礦測試所完成。
稀土分布模式用Leedey/1.2球粒隕石值標准化(Masuda et al.,1973),微量元素/原始地幔分布模式用Sun and McDonough(1 989)數據標准化。
Ⅲ 配方分析過程中經常採用哪些分析手段
配方分析手段:配方分析(配方檢測)是指對市場上已經商品化的產品進行反向工程分析。可以通過通過各種振動及電子光譜檢測、分子結構飛秒檢測、全元素分析等方法對配方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概況
配方分析(配方檢測)經各種超快分子技術和結構解析技術,獲得配方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該方法對吸收、消化、對比不同品牌產品有重大意義。通過配方檢測可以獲得以前的研發經驗、配方配置的原理、工藝工程,使得引進技術得以消化吸收,從而走向更高層次的創新。不同企業之間的配方檢測可以推動企業的產品升級換代。
意義
1、縱向了解已有的配方產品原料成分、找出配方缺點,取定研發方向
2、橫向對比不同產地的同類產品的差別,找到創新路徑
3、通過檢測產品配方,可以快速還原基本配方,找到可能的生產工藝,進行實驗室模擬模仿
4、通過檢測配方的為產品標簽尋找證據
5、通過檢測配方產品中的化學成分證明產品的安全性、找到產品失效原因、性能變化的過程
6、提供產品質量監控依據
7、對比不同時間產品成分的變化,例如是否發生了氧化
配方分析常用方法
1、常量分析:針對配方中含量比較高的成分,利用滴定、顯色、XRD等方法進行定性定量檢測
2、微量分析:針對配方中含量較低的微量組分,利用紅外、核磁、MS、ICP-AAS等方法進行定性定量檢測
3、痕量分析:針對配方中百分之一以下的組成,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分子結構的超快飛秒檢測方法進行定性定量檢測,也可以預先富集後採用微量分析進行
應用領域
配方檢測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精細化工、生命科學、醫學、光學、材料、能源、航天航空、食品健康、機械與器械、印刷、電子半導體、人工智慧、汽車、室內家居等眾多領域。舉例說明如塗料、膠粘劑、高分子樹脂、橡膠塑料、醫學診斷、生物試劑、生化制葯、飼料、農葯、化肥、光伏太陽能、電池、除臭劑、電鍍、清洗劑、各類助劑添加劑、食品等。
Ⅳ 為什麼一般不用化學分析法測定微量組分
化學分析的准確度很好,但是精密度不好,即是對常量或半微量組分可以准確測出其含量,但是對於微量組分效果較差甚至不能檢出。
化學分析法是以物質 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一種經典分析方法。化學分析法操作較簡單、易於掌握、 耗時短、無需特殊設備、便於實行、受時間 地點的限制少,但有些反應僅是利用分子中 某些基團的類別反應,為非特異性反應,只能顯示一組化合物或相同基團的存在。有些 反應靈敏度不高,故只有在體外檢材中毒物 濃度較高、含量較多情況下做預試,不可以 化學顯色或沉澱反應做否定結論或做確證試驗。
微量組分(痕量組分)是指在地下水中出現較少、分布局限和含量較低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經常以mg/L或μg/L來度量,它們通常不能決定地下水的水化學類型。微量組分在地下水中含量低,不是因為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廣泛,而是由於它們的遷移性能弱造成的。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種類非常多,除了主要組分和次要組分以外,其他在地下水中檢測到的組分基本上都可以歸為微量組分。例如溴、碘、氟、砷、銅、鋅、鋁、汞、硒、鎘、鉻、鉛、鈹、鎳、鉬、硼、鋰、鍶、鋇、鈾、鐳、釷、氡等。
Ⅳ 質量分析法適用於什麼組分的測定
兩道題都不對,
1、容量分析法一般用於常量組分的分析,如進行微量組分分析必須對待測組分進行濃縮
富集、分離等手段,使成為常量組分,一般用於1%以上組分分析.
2、酚酞的變色點為8.0,所以到終點時溶液顯鹼性(理論值)
Ⅵ 有機微量分析與有機痕量分析的區別
有機微量分析與有機痕量分析的區別:精密度不同,分析不同。
一、分析不同:在分析化學中,根據分析試樣中待測組分的含量多少,分析化學可以分為:常量組分(質量分數>1%)分析、微量組分(0.01%~1%)分析、痕量組分(<0.01%)分析和超痕量組分(約0.0001%)分析。
二、精密度不同: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都需要較高的靈敏度,對於微量分析,靈敏度的要求更高。常量分析的精密度要求一般在2%以內。微量分析,不同的測定領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機溶劑殘留、農葯殘留、體內葯物分析的精密度需要在10%以內。
微量分析適用於
極少量物質的分析,該方法已經應用了許多年了—比如,馬爾施的砷檢驗法和奈斯勒的氨檢驗法—而作為一種標准分析操作法的微量分析則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它主要是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的普列格爾和埃米希兩人工作的結果。定量微量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常量方法的高度改進和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量分析
Ⅶ 分析微量成分時,通常選擇什麼方法
分析微量成分時,通常選擇什麼方法
因為你測量微量硅或者其他微量成分的時候,是不能受容器成分的影響的.塑料瓶是用有機元素聚合而成成分一一般是C/H/O.而如果你用玻璃容器或者瓷器等,它們都是含有硅元素的,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干擾.
Ⅷ 請問大青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檢識方法是什麼(詳細方法)
常量成分可以採用色譜分離即可,微量組分要採用飛秒檢測分離和分析技術。
大青葉化學成分復雜, 目前其質量標准以靛玉紅作為控制指標,而普遍認為中葯材發揮療效為化學成分組群,單一成分控制指標不能夠全面反映大青葉的葯材質量;大青葉葯理活性研究較多,但目前還沒有深入闡述其多種葯理作用的物質基礎,也難以建立反映大青葉葯理活性本質的質量標准。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對菘藍根和根莖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藍、靛玉紅的含 進行了分離並採用飛秒檢測技術對化學結構進行精密測定,表明:植物菘藍的根中不含靛玉紅,根莖、葉柄、葉片中均含有靛藍、靛玉紅;
Ⅸ 用常量分析方法能不能測微量組分
用常量分析方法能測微量組分。
在分析化學中,根據分析試樣中待測組分的含量多少,分析化學可以分為:常量組分(質量分數>1%)分析、微量組分(0.01%~1%)分析、痕量組分(100mg,試液體積>10ml)、半微量分析(試樣用量10m~100mg,試液體積1~10ml)、微量分析(試樣用量0.1~10m。
相關介紹
常量分析即分析的試樣為克量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分析中所採用的固體試樣質量大於0.1g或試液超過10mL。這種分析試樣的用量較多,分析反應一般在普通的玻璃儀器中進行。分離沉澱和溶液常用濾紙過濾,所用的分析天平能稱量至0.0001g為度。這種分析方法的缺點是葯品用量多,分析時間長,優點是具有嚴密的分析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常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