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然而,純粹的拼音教學又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恰當的教學方法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首要任務。以下是關於漢語拼音教學策略,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入學時間較短,還不懂課堂常規,難以組織教學,很多教師對此經常手足無措。針對這種情況,吳冬華校長、莊主任帶領一年級老師,在9月13日-9月23日兩周時間里,通過集體備課,上示範課,研討課,開展了拼音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常規,養成習慣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還不明白課堂紀律是怎麼回事,就要面對小學階段極其重要的漢語拼音。孩子的.天性是玩,對於他們而言玩比學習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入學的黃金期,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持之以恆的基本訓練,以養成如端書姿勢、舉手發言姿勢,如何大聲發言,認真聽,不插話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把教學教好。教師要瞄準時機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期望表達,教會學生應該怎麼做,及時滲透道理,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堂上「手背後,腳踩平。小眼睛,看老師。一二三,坐端正」之類,這樣,既是避免了點名批評對學生的傷害也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
二、注重認知,合理教學
1.情境圖式法
長春版的語文拼音教材中,很多課程都可以運用到此方法,趙敏老師在她所展示的拼音課堂就運用了此方法。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掌握「b p m f d t n l」六個聲母的音和形。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掌握所學的拼音。
2.實物演示
同樣在趙敏老師的課堂中,通過選用一張薄紙做教具,讓學生把這張紙放在唇邊,有意識的發出」b p d t」各音,讓學生直觀的觀察送氣的情況,更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3.情感共鳴法
通過具體的故事情境,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情境中去,如李晶老師教學的拼音課中,幫助「iuv」尋找家人進入游樂園的場景,讓孩子們快速進入狀態,幫助他們尋找爸爸媽媽,當發現ü無父又無母時,對於Y對其的幫助讓孩子們分外高興,因此對於整體認讀音節 「yu」中兩點捨去的問題便更加印象深刻。
4.順口溜輔助
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愛誦讀的特點,盡量設計一些口訣讓他們背誦,同時,也應該鼓勵學生的創編意識,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共同創編口訣,更好的幫助記憶。
三.幫助識字,助力表達
拼音教學絕不僅僅是禁錮在學習拼音的范圍內,更多的則應該有利於識字,閱讀以及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打開格局,通過拼音教學拓展更多的字詞量,一音多字,一字多義都可以進行訓練,同時通過遣詞造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只有老師在課堂中打開格局,孩子們才能規避枯燥乏味的拼音學習,而能透過拼音看到更廣闊的語文天地,達到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相信只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於樂,採取多種教學策略,就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學好漢語拼音。
;㈡ 如何理解小學生拼讀的教學方法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後首要的學習內容,但是,純拼音的教學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漢語拼音教學方法的教學反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長久興趣,讓他們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中的第一道難關。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注重學生認知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法
由於一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自製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選擇、設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兒童的上述認知特徵,以期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可採用以下幾種做法。
1.情境圖示法。
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拼音單元第五課可作此法的典型範例。課文中出現的畫面為公園一角。在此情境圖里,和平鴿的「鴿」提示「g」的音,橄欖枝的形狀提示「g」的形;水裡的小蝌蚪與水草構成的形狀提示「k」的形,蝌蚪的「蝌」提示「k」高音;椅子的形狀提示「h」的形.喝水的「喝」提示「h」的音,整幅畫面涉及「g」「k」「h」三個單韻母。為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三個單韻母的音和形,可教學生以下順口溜:「鴿子鴿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第一課、第二課的教學亦可採用此法。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a」「o」「e」「i」「u」「ü」六個單韻母的音和形。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2.實物演示法。
用實物來幫助學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學聲母「f」和「t」時,可選用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豎直舉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學「d」時,可選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為教具。豎直靠近隊鼓的捶與鼓組成的圖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擊小鼓發出的「的的的」的聲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區分「b」和「p」和「d」和「t」的發音是否送氣的教學中,可選用一張薄紙做為教具。把這張薄紙放在唇邊,有意識地發出「b」「p」「d」「t」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表演活動.在活動中掌握所學內容。
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採用製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教學反思《漢語拼音教學方法的教學反思》。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在教學中,組織同學進行一次小表演活動,讓四位戴有「j、q、x、ü」頭飾的學生上台表演,其餘學生大聲朗讀兒歌,在四位同學的即興表演中記住「j、q、x」與「ü」相拼的規律,然後在各組之間、同學之間亦進行類似的表演。通過這些表演活動,使學生既掌握了「j、q、x」與「ü」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於故事情節中。
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
故事:森林裡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裡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ā ā」。不一坐,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裡哼的歌也變成了「áá 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盡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ǎ 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後,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裡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à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裡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
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㈢ 小學拼音教學的現狀
我的體會是:
1、老師可用的好的拼音教具不多。
2、老師教得很辛苦,需要大量的帶調音節用於訓練,可往往是沒有這樣的教具,老師要自己做大量的帶調音節卡,可做好了學生還不一定感興趣。教學拼音時的板書量也很大,很耽誤時間,又影響教學效率。
3、學生對拼音學習不太感興趣,感覺拼音學習枯燥無味,特別是農村的孩子更是很多感覺學起來很吃力,很不喜歡學。當然甚至有的老師自己拼音都讀不太準的也有。
4、很多形相似的字母,學生難以分清,如bd pq mn ft。
5、很多音相似的分不清,比如jqx與zcs,平舌翹舌、前後鼻韻母等都是難點。
6、三拼法、直呼法,學生不容易掌握。有些拼音規則學生不明白,給漢字注音很容易寫錯。
7、特別是自己方言與普通話發音出入很大的,更是難以糾正。
8、家長輔導困難。因為很多家長多年不用拼音,有的甚至還懂英文的,可拼音知識都拿不準,因此家長很難能與老師教的一致輔導孩子,孩子拼音差也只能著急卻無計可施、幫不上忙。從而也加重了老師的擔子。學生覺得連爸爸媽媽都不懂的那更增加了畏難情緒。
9、拼音難以學好,可拼音對孩子的學習又實在太重要,學生沒學好拼音,直接影響學習生字,學習新的課文,以及獨立完成作業,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數學好而語文卻不太好的情況,在農村特別常見。
我看到了以上的問題,因此集自己十多年能讓全班學生輕松學好拼音的經驗,以及自製的能牢牢吸引學生、提高學生拼音學習興趣的拼音卡,出版了一套《好學拼音》,相信能很好的解決以上問題!
我深信至少能解決教師教具的問題、孩子學習的問題、家長輔導的問題!
從現在用過的朋友,反饋意見都不錯!還有很多朋友用了好推薦朋友到淘寶購買的呢!我真誠地謝謝朋友們!!
㈣ 漢語拼音發展的過程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准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間,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來拼寫漢語的廣東方言,實際上是一種方言教會羅馬字。接著,在其他的方言區也設計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中廈門的「話音字」1850年開始傳播,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萬冊讀物,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大約還有十萬人左右使用這樣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傳播,主要用來傳教。
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一套拼寫法,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稱,叫做「威妥瑪式」。
1931年到1932年間,有兩個外國傳教士提出了「辣體漢字」,這是一種根據《廣韻》設計的、以音節為單位的漢語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幾乎都有不同的拼寫法,拼寫的是方言。
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五四運動之後,於1918年,錢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發表《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的文章,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他說:「欲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頑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甚至說:「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他提出:「廢漢文之後」,「當採用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語)」。
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源於近代以來在中國開展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創制的,其目的是在蘇聯遠東的10萬華工中掃除文盲,今後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識字問題。當時的蘇聯政府把在蘇聯遠東地區的華工中掃除文盲也列為蘇聯本國的工作任務,於是,在蘇聯的中國共產黨員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與蘇聯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並創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於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引起很大反響。
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1931年9月26日在蘇聯海參威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書面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過後,首先在華工中推行,出版書籍47種,刊印10多萬冊,許多華工學會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讀書寫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紹到國內。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會」,出版介紹拉丁化新文字的書籍。接著,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後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甚至在海外華人中也成立了這樣的拉丁化新文字團體,據統計,從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總共有300多個。
拉丁化新文字的傳播還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熱情贊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魯迅、郭沫若、茅盾、陳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表文章《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其中說:「我們覺得這種新文字值得向全國介紹。我們深望大家一齊來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為推進大眾文化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工具」。這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一份革命宣言。
毛澤東對於當時新文字運動給以極大的贊賞。毛澤東對於新文字運動是積極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1941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宣布新文字與漢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B]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報》)第一期上,發表了毛澤東的題字:「切實推行,愈廣愈好」;朱德也題了字:「大家把實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國去」。
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一直延續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時為止,歷時近30年。它對中國的文字改革事業,對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的出籠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在1951年,毛澤東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採用什麼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經過了反復斟酌的。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他曾經問斯大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B]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訂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時,上海的新文字研究會停止推廣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產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他說,「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里頭,問題不大;在知識分子里頭,有些問題。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採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了。我們漢字在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麼好。有幾位教授跟我說,漢字是『世界萬國』最好的一種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國人發明的,大概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轉引自鄭林曦《論語說文》)。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系,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
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准化會議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准。1978年9月,國務院轉發了《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1982年8月1日,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文獻工作技術委員會決議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世界文獻工作中拼寫中國專有詞語的國際標准,標准號:ISO7098-1982。《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從中國標准發展成為國際標准。
未來的改革方向是漢字拼音化
1951年,毛澤東曾經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國的學者中,還有一些公開主張「雙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張實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雙軌制),馮志偉提出首先在計算機通信中實行「文字雙軌制」,認為文字書寫方式的改革應該先從信息科學做起來。 政府對於這些持不同意見的學者並不幹涉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的自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受到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該學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導和研究「拼音化」問題。我國政府這樣寬松的政策,為「雙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於雙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漢語拼音運動中就產生了,後來有許多、著名的學者都關心這個問題。郭沫若曾經說過:「我們可以預想到必然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讓漢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漸推廣中而讓漢字在大多數人民的日用中逐漸歸於隱退,漢字的歸於隱退,是不是就完全廢棄了呢?並不是!將來,永遠的將來,都會有一部分學者來認真研究漢字,認識漢字,也就跟我們今天有一部分學者在認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樣。」
茅盾說得更明白,他說:「我希望,至少我們的孫兒孫女這一代能夠兩條腿走路,既能用漢字寫,也能用拼音字母寫,聽報告作筆記,用拼音字母寫,會比漢字寫得快。如果可能,還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機。這樣該是多麼幸福呢!我並不幻想,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廢除漢字(方塊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內或在百年之後還要用漢字,讓我們的子孫的一代能用『兩條腿走路』又有什麼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個時代,計算機還沒有普及,他們大約也沒有使用過微型計算機,更沒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去訪問互聯網的網路、在網路上自由地漫遊,但是,他們當時就已經慧眼獨具地看到了雙文制的好處,如果他們今天還健在,一定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在計算機通信中首先實行雙文制的建議。
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周年的日子裡,我們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條規定,學好漢語拼音,用好漢語拼音,讓漢語拼音在信息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漢語拼音化進程急剎車
80年代中期,為了適應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勢,我國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調整。
1986年1月,當時的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導生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中指出:「關於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應該強調,《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標准。它的制定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公布之後已經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漢語拼音方案》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是一個科學實用的方案,我們應當努力推行,而不應當另起爐灶;要想用其它方案來取代,事實上難於辦到。繼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客觀需要。今後要繼續加強拼音教學,逐步擴大《漢語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並研究、解決使用中的實際問題,如漢語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詞的區分,漢語拼音正詞法的標准,漢語拼音技術應用中的標調法等。」
劉導生的報告完全沒有提毛澤東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談到擴大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這意味著,我國政府放棄了毛澤東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漢語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種輔助漢字的工具。
㈤ 國際上推崇的自然拼音教學法是什麼
根據發音規則進行發音歸納
英語的語言發音是有規則的,而其中的自然規則可以進行系統的劃分和歸納。這個自然拼音教學法就是一件發音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發音的自然規則歸納起來開展語言的學習。可能有人會疑問,學了自然拼音教學法,是不是就沒必要學音標了呢?其實我們所接觸到的音標,是語言學家把不同的音調進行系統編制才建立起的發音符號。所以音標和自然拼音教學法是完全不相沖突的,在學習英語中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自然拼音法是以字母為基礎
採用自然拼音教學法學習英語,整個過程就是從字母開始,將不同的字母單獨存在時所代表的發音,以及多個字母組合在一起時的發音都整合起來,制定出有條理的發音規則。主要目的就是讓剛接觸英語的人,可以從認識的字母開始學習單詞的發音。掌握好不同的音結合在一起應該怎麼發音,在不斷的練習中,獲得字母與發音之間的直接音感。通常經過這種學習方法之後,只要看到單詞的字母組成就可以知道該單詞怎麼讀。
自然拼音發不排斥音標
雖然掌握了自然拼音法的確可以很自然的發音,但是在英語學習中難免會遇到較多的不規則發音,而這類單詞如果不看音標,就無法正確發音。另外重音節的標示也需要藉助音標來實現,類似這樣的單詞還包括外來語的發音等也需要藉助音標。所以就算是學了一段時間的自然拼音法,還是可以繼續學音標,可以對更完整的發音起到補充作用。
㈥ 淺談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要積極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就告訴了我們,漢語拼音教學應該在新課標基本理念指導下,採取靈活的方式,使學生成為拼音學習的主人,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我校一年級語文老師在專家的引領下和語文組全體老師的幫助下開展了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專題研訓活動,從而在實踐中把新課改所提倡的「簡簡單單、扎扎實實教語文」的理念通過真實的、本色的、可感的、具體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實際效果原汁原味地加以呈現出來,並且試圖通過這樣的呈現來構建出具有初步的雛形的能有效的在課堂上推廣實施漢語拼音教學的模式。而不僅僅是平時在拼音教學領域所研究的領域展現出的某些片段的研究,也絕不僅僅是點滴成功的收獲,換言之,我們試圖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新課改所取得的成果下通過實踐讓我們的拼音教學課堂更平實更飽滿。 大家首先通過自己前期的教學摸索與教學實際中取得的收獲與遇到的困惑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暢談觀點的同時,也對自己今後怎麼開展拼音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試圖在這樣的探討中尋求到一條比較快捷、高效的教學道路。 通過研討,教研組將老師們的看法和問題進行了梳理,發現大家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認為拼音教學需要不斷的反復,那麼在課堂上進行最初的奠基,讓學生最大容量的接收拼音知識,把握並進行運用,從而使教學效率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使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進行更加值得研討。因此,教研組老師最後確定,以課堂為主陣地,將本次研訓活動的主題定為「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二、研訓案例:(一)專題學習: 確定了研訓主題後,一年級語文老師在語文教研組的幫助下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有專家評點、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實際授課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大家通過理論探討和授課實例有效性的細致的分析,對「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拼音教學必須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具有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具體、細化到課時目標,並且是在拼音教學的總目標下應該有階段目標,目標的確立應具有階段性、延續性、拓展性,也就是說每一課的目標確立應該是明晰的,同時也是環環相扣的。 (2)教學目標的確立應避免虛化。 要考慮到學生實際,目標定位應適度,既能照顧全局,把握基本知識的講解,也要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意識,不能故弄玄虛,設計過於淺顯花哨,也不能過於高深,讓學生接受起來特別費力。 2、教學方法的運用應具有有效性。 教學方法要行之有效,教師在授課時必須考慮到注重學生認知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法。(1)注重學生認知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法。 由於一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自製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選擇、設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兒童的上述認知特徵,以期收到好的教學效果。(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的動機,鼓勵學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學,超越老師,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3、檢測教學效果的手段的有效性。 「學而時習之,不宜樂乎!」一堂成功的拼音教學課的判斷標准應該最終要落實在孩子們當堂掌握的情況如何?實際上,教師在授課的環節安排上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就是在為孩子們掌握拼音奠定基礎,而當堂的抽測非常重要,可以使我們基本了解到孩子們的掌握情況、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並且進行有效及時的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其他還包括教師語言的有效性,教學環節處理的有效性等等…… 專家發言(長沙市教科所語文教研員:黃祖訓): 要重視拼音教學目標的確立,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拼音的復現,理解為輔,實際運用為主,注重大語文觀,把拼音教學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注重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示範很重要,尊重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注重在研訓中教師教學能力實際的有效的提升。(二)課堂教學實踐: 在進行專題學習後,一年級語文老師積極行動起來,開設出相關主題的拼音教學研究課,以供全體語文老師進行教學研討。兩位授課教師同在教學復韻母「ɑi 、 ei 、 ui」第一課時時,設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並且在教學效果的檢測上也運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她們在教學時所表現出來的共性,更看到了她們因為經驗不同,性格差異不同,處理教材的能力不同(一位是剛走上講台的老師,另一位是市級骨幹老師)由此導致的課堂教學效果的不同所引發的「個性」,也正因為這樣,從而使「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這一研究在實際的操作中達到了明顯的效果,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擷取幾個教學片段進行比較:1.導入環節的處理: 老師甲:秋天來了,瞧!蘋果樹上有好多蘋果。(黑板上貼有紅色的蘋果,背面寫有學過的單韻母。)你們喜歡摘哪個蘋果就把它摘下來。生摘蘋果,讀出單韻母。老師甲:這些蘋果中的字母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生:單韻母。老師甲: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ɑi 、ei、 ui 。(出示課件)從這一課開始,我們要學習復韻母。什麼是復韻母呢?由兩個單韻母或兩個以上的字母組成的韻母,我們把它們叫做復韻母。(並再說一遍) 老師乙:小朋友們,我遇見了六位老朋友。聽說我來上課,就嚷嚷著要一同來,你們歡迎嗎?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把它們請出來。(板貼單韻母卡片)指名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板書:單韻母)它們的本事可大了,都可以和聲母組成音節,ɑ、 o 、e還可以自成音節,更有趣的是它們還可以兩個兩個組合在一起,叫做復韻母。(板書:復韻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復韻母。 通過這兩個片段的比較,可以看出兩位老師都注意了從單韻母入手,但老師乙能夠注意到知識點的銜接,把復習看成過渡,很有效。2.教學發音方法的處理:老師甲:看老師變魔術。(出示課件ɑ 和 i飛入屏幕,組成了復韻母ai。)你發現了什麼?生:單韻母ɑ 和 i挨在一起就組成了復韻母ɑi。老師甲:出示字母卡片,帶讀。生:齊讀。老師甲:你發韻母ɑi的音,口型有怎樣的變化呢?生:口型從大到小。老師甲:從ɑ 到 i,口型從大到小到扁,是這樣過渡的(教師范讀)。ɑ 讀得重, i讀得輕,中間氣不斷,一口讀成ɑi。(帶讀3遍)指名讀。老師甲:(出示課件)圖上畫了誰?在干什麼?生: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比高矮。 老師甲:你觀察得真仔細,高一些的姐姐和矮一些的小弟弟背靠背挨在一起比高矮。(出示ai的四聲),挨和矮就是復韻母ɑi的第一聲和第三聲。你們自己把ɑi的四聲讀一讀。生自由練讀,教師要求讀清楚。老師甲:(出示課件)我們來看看這個漂亮的風車。左邊的聲母d 、t、 n、 l和中間的復韻母ɑi組成了新的音節。(示範拼讀一個)前音輕後音重,兩音相撞猛一碰。你們會拼了嗎?自己小聲拼一拼。同桌互相讀一讀。(請2個學生帶讀) 老師甲:真好。我們還可以加上聲調組成詞語練習,例如:講台的台,奶奶的奶……同學們可以課後自己找一找。老師乙:請2個同學到前邊來,讓他們挨得很近。你們發現什麼了?(出示課件)你們看,ɑ和 i也緊緊地挨在一起,組成我們今天學的第一個復韻母,那麼,這個復韻母怎麼讀呢?自己試試?有的小朋友已經認識了,請你讀一讀,說說你是怎麼認識的?是的,我們的身邊到處是老師,只要你大膽請教。 現在請一位小老師上台來讀讀看,不會讀的小朋友請你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仔細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生示範發ɑi的音。老師乙:你們發現了什麼?生1:我發現他的嘴巴在動。生2:我發現他的嘴巴開始是大的,後來變小了。老師乙:大大的是哪個單韻母的口型?小的是哪個單韻母的口型?生:大的是ɑ的口型,小的是 i的口型。 老師乙:你們真是神耳朵,亮眼睛。發現了讀准復韻母的好方法(演示從ɑ到 i的變化。)發ai時,就是先張大嘴巴發第一個字母ɑ的口型,馬上滑向第二個字母i的口型,口型由大到小是有變化的,讀得快一點兒,就是ɑi---------ɑiɑi,請跟老師一起讀。 老師要表揚你們了,這個好方法是你們自己發現的,我們就用這樣的辦法,讀讀復韻母ai,開火車讀。 如果我們給它戴上小帽,你會讀嗎?「挨著」的「挨」是戴上了第幾頂小帽呢?「高矮」的「矮」呢?不過,它們的小帽該戴誰的頭上呢?學生發言討論。 老師乙:別急別急,聲調標在哪啊,還有個小故事呢!老師講述,學生表演。 我們大家都知道,拼音王國里有很多的拼音寶寶,有聲母,有單韻母,有復韻母…..他們在一起可開心了。有一天,拼音媽媽有一項「扛聲調」的任務要分配給大家去完成。單韻母六兄弟最積極。媽媽問:「單韻母六兄弟,你們能扛好聲調嗎?」 生1:媽媽,你放心,我是老大,我先扛,告訴大家,只要有我ɑ在,就不要再找別人,就找a!生2:媽媽,告訴大家,大哥ɑ要是不在,就找二哥o,我保證扛好。生3:媽媽,大哥和二哥都不在,就找我老三e, 我保證也扛得好。生4:大哥ɑ、二哥o、三哥e要是都不在,就找我i。…… 老師乙:可是,老四i和老五u兩個最要好,總在一起搶著扛聲調,媽媽就說:「以後,你們誰在後邊就給誰扛。」媽媽還幫他們編了一首順口溜,讓他們背下來,你們聽他們背得多好啊!6生齊:有ɑ先找ɑ,沒ɑ找o、e,i、u在一起,誰在後面誰扛調。 教師乙:(出示小黑板)從此,單韻母六兄弟就認認真真扛聲調,一直到現在。生:齊讀標調歌。教師乙:現在我們知道ɑi的聲調扛在哪裡嗎?(出示課件讀四聲) 取出小白兔玩具,你們看,這是一隻----(小白兔),對,它的名字里就藏著一個ɑi,是哪個字呢?(白)聽讀小白兔兒歌,要求學生說出含ɑi的發音的字。 通過這兩個片段的比較,發現他們教學各有側重,但乙老師顯然更加註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的環節學生參與度更高,顯然,學習氛圍和效果也會相對良好,教學手段更行之有效。三、分析與反思: 專題點一: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如何達到最佳效果 通過討論,大家普遍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要達到最佳效果就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的定位要准確。容量要適度,難度要適當,在一節課裡面教師要具體解決什麼問題,拼音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哪裡,教師必須做到胸中有數。如教師乙准確地將復韻母標調做為教學第一課時的重點,花了很多心思進行突破,可以說是全課中相當突出的亮點。 2.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恰當。表演法、觀察法、圖文結合法、示範法要有機的結合,營造一個充滿趣味的可以跳一跳摘桃子的氛圍,讓學生被老師帶進去,自然地被老師所吸引,如老師乙:別急別急,聲調標在哪啊,還有個小故事呢!老師講述,學生表演。真是讓人期待,拼音寶寶的稱呼更是和孩子們拉近了心靈的距離。老師甲:秋天來了,瞧!蘋果樹上有好多蘋果。多麼詩化的語言,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學。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眼、耳、口、手、腦去完成活動中的各種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拼音和發展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豐富的感性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了思維,並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3.教學理念要更新,一定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摸索,去實踐,體驗發現的樂趣,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初步嘗試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例如老師乙不斷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她多次問到:「你們發現什麼了?」「不會讀的小朋友請你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仔細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老師要表揚你們了,這個好方法是你們自己發現的,我們就用這樣的辦法,讀讀復韻母ai,開火車讀。」決不讓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學生的體會,這是很可貴的。專題點二: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誤區 1.警惕探究要求過高的誤區。教師不能過於相信孩子能掌握所有的教學內容,不能被一部分孩子的表演所迷惑,導致節奏太快,容量過多。 2.警惕教師主導變成教師主理的誤區。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放心,整堂課都自己示範發音,示範組詞,示範朗讀。示範帶讀,老師帶得疲憊,學生學得也索然無味。3.警惕對教材的處理過於創造。 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課件為載體,再現教材的部分內容是好的,不過,課件不能代替教材,因此,尊重教材,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在拼音教學中尤為突出的問題。專題點三: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模式探討 其實,教學相長,教無定法,但通過研訓後,我們覺得還是有個大概的模式可以借鑒,讓學生發現——探究——實踐;復習舊知,聯系新知(重視復現)------教學環節靈活機動,根據學生具體掌握情況進行相應調控-----總結教學內容,進行鞏固。四、理論探討: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富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的潛能的生命體。盡管是一年級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孩子,但對於漢語拼音,他們並非都是白紙一張。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也是一筆巨大的教學資源。就像今天老師們在執教中,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發音,探究發音方法,在已熟悉的單韻母中去找新的未知點,在自主感悟中發現復韻母的發音規律。雖然這只是教學的一個瞬間,但學生卻有許多了不起的「發現」,有時,我們真的不能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皮亞傑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於把盡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盡可能大的效果,而在於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習發展自己。」事實證明,憑借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嘗試,在嘗試中合作,就能讓他們品嘗成功的歡樂,同時也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我們同時也通過自己的摸索,展開了在課堂上有效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研究的堅定的步伐,我們有信心在實踐中錘煉自己,在總結中提升自己,從而使研究得以持續而有效的開展,並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㈦ 教育部為什麼要縮短漢語拼音的教學時間
漢語拼音教學比較枯燥乏味,容易使剛入學的小孩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語文課程標准》對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靈活的要求,即:「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個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可見,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號「活」起來,「動」起來,讓漢語拼音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新課程理念下漢語拼音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根據筆者及多數教師實踐證明,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加上富於兒童化的語言。語文教材在漢語拼音部分編排了幫助學生學習聲母、韻母的情境圖,它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吸引著學生。教學時,可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組織教學。比如人教版漢語拼音「g k h」這一課,有位教師這樣引導:「昨天我們認識了幾位拼音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和拼音交朋友好嗎?你們看,一隻可愛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教室,(隨時出示相關卡片並貼在黑板上),看看它是誰?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位拼音朋友?」這樣一說,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了「g」的發音。在引導學生記憶字形時,則這樣引導:「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最先發現圖上的哪些部分像『g』的樣子?」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說普通話和觀察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對「g」這個字形的記憶。接著這位教師這樣引導:「『g』的家在哪裡?」學生說:「『g』的家在中格和下格。」教師又順勢說:「鴿子飛累了,我們把它送回家好嗎?」接著在四線三格里示範書寫「g」字,學生看了都懷著喜悅的心情在自己的作業本上認認真真地書寫「g」字。這樣極富兒童特點、充滿愛心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凸顯了人性的內涵。二、突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新課標中指出:學習漢語拼音應與說普通話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編兒歌幫助記憶漢語拼音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編兒歌。例如在復習鞏固「g k h」時,有位教師這樣引導: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學會了用兒歌來幫助記憶漢語拼音字母,現在,我們一起來猜謎,我說前半句你們說後半句好嗎?學生大聲說:「好!」(師)右下半圓(生)b b b,(師)右上半圓(生)p p p,(師)兩個門洞(生)m m m,(師)一個門洞(生)n n n,(師)一根拐杖(生)f f f,一根小棍l l l。這樣,通過猜謎的形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師順勢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幾個聲母也可以編兒歌來記,比如「鴿子鴿子g g g,請你們自己編k h的兒歌.孩子們經過思考、討論後,小手立即舉起來.一個說:蝌蚪蝌蚪 k k k;另一個說:像把機槍 k k k.有一個搶著說:老師,我這樣編h的兒歌,喝水喝水h h h;旁邊的另一個同學說:像把椅子h h h……而整體認讀音節則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記憶,與韻母區分開來,大y小i—yi yi yi,大w小u—wu wu wu,大y小<—yu yu yu ;大y加in—yin yin yin; 大y加ing—ying ying ying ;大y加<n—yun yun yun 。實踐證明.這樣記這些整體認讀音節,效果最好.同時使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拼音. 在拼音教學中,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可發現:漢語拼音教學的實踐活動機會隨時隨地都有.如果能好好地利用這些活動機會幫助學習,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漢語拼音中有很多字母形狀相似,如b—p, m—n, t—f, d—b, q—p等,可通過看老師的口形猜字母,也可以學生互相看口形猜字母,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擺一擺。聲調是小孩子學習漢語拼音中的一大難題。通過實踐發現,不管是韻母還是音節,在練習讀它們的四聲時,如 ,或zh zh zh zh 時,讓學生根據聲調的形狀打手勢,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畫名稱,也可以用筆畫名稱這樣記:一聲橫,二聲提,三聲小鉤,四聲右斜,這樣長久堅持,形成習慣,學生一旦會讀就會標調,而且口手並用,可以克服小孩因-好動而分散注意力的特點。四、設計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拼音。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教學漢語拼音,如果讓學生整堂課都在反復地認讀聲母、韻母或拼讀音節,他們就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參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運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使他們學得既自主又輕松,如學拼讀gB kB hB ge ke he guB kuB huB 等音節後,可用「找朋友」的游戲來鞏固對這些音節的認識。即老師或學生讀一個音節,其他有關的學生聽後走到一起,組成音節;也可以通過「開火車」的方法拼讀,比一比誰讀得准確,聲音響亮。這樣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漢語拼音教學還有許多方法,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於發現、運用、總結,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漢語拼音字母書寫錯誤及其糾正一、筆畫方向錯 筆畫方向錯,主要是指整圓筆畫和半圓筆畫的運筆方向錯了。初學拼音者,有的習慣將整圓筆畫,按順時針方向,從上往右下運筆,如「O↘」;有的習慣將整圓或半圓筆畫,從下往左上或右上運筆,如「↖C、 O↗」。整圓筆畫的正確書寫,應該是從上方落筆,往左下方運筆,一筆寫成,如「↙O」。半圓筆畫的正確書寫,無論是左半圓,還是右半圓,都應該從上方落筆,左半圓從上往左下順勢運筆,右半圓從上往右下順勢運筆,一筆寫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這里順便提一下陽平聲調調號的筆畫方向。初學者易受漢字筆畫「撇」的影響,寫陽平聲調調號時,從右上往左下運筆。如此運筆是不對的,正確的寫法應當是從左下向右上運筆,這樣運筆正好可以示意出調值的朗讀軌跡 二、筆畫順序錯 書寫「i、j、ü」這幾個字母,有些初學者喜歡先寫上面的「點」,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從上到下」規則的影響所致。這些字母中的點畫,應該最後書寫。書寫「f和t」兩個字母,有些初學者習慣首先寫「橫」,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先橫後豎」規則的影響所致。這兩個字母中的橫畫,其實應該最後書寫。書寫字母「x」,有人習慣先寫右斜豎,後寫左斜豎,這也是不對的。書寫「x」應該是先寫左斜豎,後寫右斜豎,因為這樣寫可便於x後面字母的書寫。 三、筆畫數目錯 筆畫數目錯,包括多了筆畫和少了筆畫兩種情況。比如字母「k」應該是兩畫,有人卻把它寫成了三畫。這是由於將其中應該為一畫的「<」筆畫,斷開來寫成兩畫而造成的。又如「w」也應該是兩畫,有人卻把它寫成了四畫。這是由於將其中應該為一畫的「∨」筆畫,運筆途中通過強行改變書寫方向,將拐角處由左下向右上的順勢運筆,人為地改成從右上向左下運筆,從而使順勢一畫變成逆勢兩畫而造成的。「α、b、d、ɡ、n、p、q、u」這八個字母,都是兩畫,初學者可能都會寫成一畫。這種少筆畫的錯誤糾正,如能結合糾正運筆方向的錯誤而進行,則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錯 這種錯誤是指書寫小寫漢語拼音字母時,字母占錯了四線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 」上的點,應該寫在第二線之上,有人卻寫在了第二線之下。再如字母「p和q」應該佔中下格,有人卻把它們寫在了中上格上。糾正這種錯誤,需要反復強調字母的規范位置。漢語拼音小寫字母佔中格的應該有13個,它們是α、c、e、m、n、o、r、s、u、v、w、x、z;佔中上格的應該有8個,它們是b、d、f、h、i、k、l、t;佔中下格的應該有4個,它們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個,它是j。 五、字母形體錯 字母形體錯,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小寫混寫,如「y」寫成「Y」或「Y」寫成「y」,「k」寫成「K」或「K」寫成「k」。這種混寫,是由大小寫形體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大小寫形體的比較,通過強化書寫訓練克服之。另一種是印刷體和手寫體混寫,如「f」寫成 「挕薄U庵執砦螅饕怯捎誚淌Φ陌迨槲蟮級斐傻摹K裕諂匆艚萄е校淌ψ隕硎紫紉岣吖娣兌饈叮細裼帽曜嫉氖樾詞痙度フ返匾佳 輕松愉快學拼音《語文課程標准》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要求,對漢語拼音教學的功能做了明確的定位。但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而且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情感容易轉移。根據新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兒童心理、年齡的特點,筆者認為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的認識事物的規律,教師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使拼音教學既生動又活潑,下面談一些拙見。一、教給方法,玩中學習。在拼音字母的教學中,我們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把一套根據拼音字母的外形和讀音特點編寫的拼音字母手指操和拼音字母兒歌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邊做邊念。如白鵝倒影e e e ,一個叉叉x x x等。學生在做、唱、玩中學會了這些抽象的拼音字母,學的輕松,學的高興。二、編講故事,化難為易。故事對與低年級學生特別具有吸引力。教學拼音前,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編說或選讀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短小、生動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教學「j、q、x」與「?」相拼的省寫規則,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老師在完成復習、認讀後,板書j、q、x與?相拼音節以及j、q、x與i相拼的音節,讓學生仔細地觀察,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j、q、x與?相拼時,?上的兩點沒有了,學生對?上兩點的省略產生疑義,認為老師寫錯了,老師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寫對不對。接著老師給學生講自編的故事《驕傲的小魚》,當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故事,學生明白了故事的答案。這時老師適時地教給學生一句順口溜:「小?真驕傲,兩眼往上翹,j、q、x來幫助,去掉驕傲帽。」幫助學生記憶「j、q、x」與「?」相拼的省寫規則。突破教學的難點。三、營造氛圍,多拼多讀。拼音教學不僅局限於課堂上,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拼音學習的大環境。如讓學生動手操作,自製拼音卡片;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貼在課桌上;在教室的物品上貼上拼音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學拼音的環境,讓學生多看、多拼、多讀,使學生在拼拼、讀讀、貼貼、做做中體驗學習拼音的樂趣,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四、分組合作,探究發音。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教學拼音時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去精神。如在教學「ang 、eng、 ing 、ong」一課時,「ang 、eng、 ing 、ong」的發音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老師先演示 「ang 」的發音幻燈片,教給學生「ang 」的發音方法:先發「a」的音,再發「ng」,中間連起來發音,氣流從鼻腔里出來,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體會、掌握 「ang 」的發音方法。然後老師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eng、 ing 、ong」的讀法。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試著練習發音。最後再聽錄音,鞏固發音要領。因為學生是通過自己分組合作探究,找到了鼻韻母的發音規律,因而記得特別牢。 漢語拼音教學的特點及教學策略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這一工具,我們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握拼音教學的特點,優化拼音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漢語拼音並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一、漢語拼音教學的特點(一)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形象性漢語拼音教學形象性的特點是由兒童心理認知特點及教材的編寫特點決定的。漢語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聲母韻母的教學,教材幾乎給每個聲母韻母都配了插圖,這些插圖有的是描繪發音方法;有的是描繪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點,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形象、生動。(二)漢語拼音教學具有情趣性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他們對於富有情趣的教學方式更有興趣,而且教師只有把課上得有情、有趣,學生才能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從而保證學習質量。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漢語拼音教學具有記憶性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會讀,會寫,所有的聲、韻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怎樣讓學生記牢,記准,記得快,這是漢語拼音教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四)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實踐性。第一階段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是讓學生會拼讀音節。而且教材在編寫時也是在學習聲韻母的過程中穿插著音節的拼讀,而不是學完聲韻母,再學拼讀。因而在教學拼音時不但要讓學生會寫、會讀,還要會用。這就決定了拼音教學實踐性的特點。二、漢語拼音教學優化策略(一)激發興趣,提高效率。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學習拼音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因而教學漢語拼音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從而保證學習效果。1.以「歌」激趣。一年級的學生對於兒歌有較強的偏愛,在拼音教學中採用歌訣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聲韻母,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記憶的速度。此外,如果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或編制歌訣,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ü上兩點省寫規則時,可編成這樣的兒歌:「小小ü有禮貌,見了j q x就摘帽。」2.以「圖」激趣。教材中的插圖,是根據聲韻母的音、形特徵配置的,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而且具有形象、直觀、富有情趣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插圖的含義,體會編者的意圖並創造性地運用插圖。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b」時就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編了這樣一首兒歌:「一台收音機,天線已豎起,只要b—b,聲音就響起。」再如,讓學生記憶「b」的外形特徵時,同樣運用插圖:同學們,b像什麼,學生說像收音機。左邊的豎像什麼?學生說像收音機的天線。最後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一台收音機,天線高高豎起,這就是「b」(邊說邊在黑板上書寫)這樣緊緊依靠插圖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以「動」激趣。以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為核心的活動教學形式,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ai、ei、ui」三個韻母時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老師說:現在咱們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朋友》,就是用單韻母組成今天所學的復韻母。教師發卡片,卡片上有a、i、u等單韻母,同學們手裡拿著卡片。游戲開始後,大家一邊唱《找朋友》的歌,一邊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組成幾個今天學過的復韻母。在游戲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兩個單韻母的順序,看誰掌握得快!這一教學活動形式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游戲過程中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增強了教學的效果。4.以「境」激趣。在教學中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學習角色,這不僅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應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有機結合的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角色。還以上述一課為例,一上課教師放《找朋友》音樂。啟示語:同學們唱得真好。你們知道嗎?咱們學過的單韻母也喜歡交朋友。你看(教師抽動投影片,演示a、e、u和i組成ai、ei、ui的情景),它們組成了新的韻母,名字叫復韻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復韻母。在此教師創設了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開學習。(二)著力於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要充分發掘漢語拼音的圖、形、音之間的關系,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和發展。1.概括思維的培養。概括思維就是把事物中蘊含的本質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概括出教學內容中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也訓練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抄寫「ui和iu」帶調的字母時,總是不能正確地標聲調。於是我讓學生觀察兩個字母是怎樣排列的,再觀察調號都在什麼位置,觀察後學生概括出「i、u」並列調號在後的規律。掌握了規律,學生再也寫不錯了。2.形象思維的培養。形象思維是根據已有的直觀形象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例如在教學聲母「d」時,教材中編配了一幅「大馬賓士」的插圖,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展開豐富想像,建立起字母「d」與插圖的聯系,從而實現對聲母「d」的讀音。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想像頭腦中已有的大馬賓士時發出的聲音,來學習「d」的讀音,進而完成了對「d」的學習,而且也發展了形象思維的能力。3.比較思維的培養。比較思維是在思想上把各種對象和現象加以對比,確定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思維形式。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d、t、n、l」時就引導學生與「b、p、m、f」相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發現:「b半圓往右,d半圓往左;f像正放的拐棍,而t像倒放的……」在比較中學生發現了它們的不同之處,加深了記憶。在拼音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經常引導學生比較,不僅會加快記憶速度,而且也能發展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4.求異思維的培養。求異思維要求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特異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活動。有人認為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因而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聲母「t」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思考「t」像什麼,學生會得出:像傘把、像鐮刀、像魚鉤、像倒放著的「f」等許多不同答案,從而訓練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㈧ 如何做好漢語拼音的教學(中國學生與外國學生各自的側重點)
(看看新人教版的拼音教學,可以借鑒一些。)
一年級拼音教學金點子
漢字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而能真正引領、通識漢字的鑰匙——則是漢語拼音。只有掌握了漢語拼音,有了這把鑰匙,才能開啟廣博的漢字大門。
新的《課程標准》對漢語拼音提出了教學要求: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能夠准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節。對漢語拼音要求一步步的提高,這也顯示了小學漢語拼音極其重要。為了適應教學,我潛心研究,由於曾多次教一年級,每一次對漢語拼音的教學,都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驗,更會有不同的收獲。故此,我向紮根於拼音教學的同仁們獻出我的金點子,供老師們參考。
一、以實物來學拼音
實物,即實際應用的真實的東西。學生從認識的實物中來領悟拼音的讀法、寫法,不適為一舉兩得的做法。如,在初學單韻母i時,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麼─衣服 ,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樣子,然後描繪一下是什麼:有的說是鈕扣衣,鈕扣代表i的那一點 ,鈕扣與鈕扣之間的距離代表那一豎,而且讀音也讀「衣」;還有的是拉絲衣,長長的拉絲就是「∣」那拉頭就是「˙」學生自己學會了「i」還認識了不同的衣服。教師再適時點撥學習i的四個聲調。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既認識了實物━衣服,又學會了拼音,在認識拼音教學中,用實物學會拼音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學 ɑ、о、е、ü等等。
二、用卡片來識拼音
卡片是一種常用的識拼音方法,並且卡片也很靈活。可以教師製作,學生製作,也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製作卡片的過程中,教師教會了學生學拼音的方法,也讓學生學會了怎樣學拼音。比如,學完了6個單韻母後,讓學生自己回家製作卡片,也可以幾個同學一起製作。這樣,在製作的過程中,既復習了6個單韻母a 、o、 e、 i、u 、ü,又讓學生掌握了寫法、讀法,還讓學生有了合作的意識,更訓練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
三、利用生動的插圖來識拼音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實驗教材,版本新穎,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學生一拿上教材,就覺得愛不釋手,他們最喜歡漂亮的畫面、插圖。在學習拼音第一課a、o、 e第二課i、u、ü,各創設了一幅情景圖,而每一幅情景圖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在講這些生動的畫面時會發a、o、e、i、u、ü 的音。這樣,把抽象的拼音字母與生動具體的故事情節結合起來,有趣易學,不枯燥,不單調。
四、利用兒歌來學拼音
新的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兒歌來學習拼音。這也是適應了兒童的特點,兒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兒歌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些有著優美韻律的兒歌中,學生學起來感覺特別輕松。可以先學兒歌,在兒歌中領悟拼音的讀法,寫法;也可以先學拼音的讀法,寫法,再在兒歌中鞏固。如,教學j、q、x和ü相拼時,可利用ü的禮貌來學習它們的拼讀。如:小ü是個好孩子,懂事聽話有禮貌,見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牽手笑。這樣在兒歌的潛移默化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拼讀方法和拼寫方法。它們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了那兩點(就是那小帽子),還進行了待人要有禮貌的人文教育。
五、在游戲中掌握拼音
在教學中還可採用各種游戲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拼音,掌握拼音。如擊鼓傳花、傳卡片用備好的小鼓一邊敲一邊傳卡片,鼓停了傳到誰,誰就一口讀出來,讀錯了,讓大家教他;他對了,讓他教教大家,讓大家跟著學會,大家還會舉起小手說:「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 ,如在教學聲母與韻母的拼讀時,可把聲母與韻母分別寫在卡片上,讓學生扮演角色,唱著《找朋友》的歌曲,讓學生自由組合,看誰找得又快又好,讀得又准又響。此外,還有很多的游戲,摘星星(蘋果)、開火車、用兒歌猜音節或聲、韻母、送拼音寶寶回家、配對子等等的游戲,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生動活潑的學習興趣的影響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感知事物,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情緒高漲,從而也在游戲中掌握了拼音,運用了拼音。
六、利用漢字來學習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學會了拼音,才能去認識漢字。怎麼可能利用漢字來學習拼音呢?這也得融會貫通,互相信賴,互相學習。在學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觸的多是漢字。人們的說話,動物的聲音,各種車子的聲音及各種實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聽見的、看到的來學習拼音,學生更能學得快,記得牢,能夠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能自覺地運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學習拼音。如學習ü時,聽到人們說吃魚,會想到河裡的魚,還會吐泡泡。這樣,讓學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魚兒跳舞時的樣子是ü,又聽人們說「吃魚」的聲音。有了聲、像的結合,學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七、用肢體語言來學拼音
這一種方法雖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採用的,還能讓學生倍增記憶,以至於終身難忘。比如,學習b和d及p與q的比較課時,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小拳頭,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來比劃它們,讓他們找出b、d、p、q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也可以讓同桌的和兩個小朋友上台來表演身體游戲:「做望遠鏡游戲」,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彎著靠攏,其餘仨手指伸直,然後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頂著,放在眼睛邊上向外望,嘴裡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會記心中。在比較p與q時,讓倆學生頭碰頭,向對方鞠躬,配一定的樂曲,同時嘴裡唱啊:p啊p啊,有禮貌,q啊q啊有禮貌。見了面啊點點頭,點點頭啊樂呵呵。除了這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如:m n u等等。這些能隨時隨地的使用,沒有時間、地方的限制,難度不大,每一個人都能欣喜地、懷揣激情地感興趣地去做,這才是真正的學中樂,樂中學啊。
八、讓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拼音。
這種方法得在學生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拼音的拼讀方法後方可實施。如,學習了ba的讀法後,學生會靈活讀它的四個聲調。再學習bo、bi、bu時,就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先試拼,再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有的同學的領悟力要快些,能自己把它們順順利利的拼出來。這時學生有的能拼,有的拼出來一些,有的少數差一點的,還拼不出來。這時,教師在適當的點撥,教一教 ,糾正一些錯的讀法。再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好的幫助差的,差的跟著好的,學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走趕,整個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讀書聲。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愉快,教師教起來輕松,何樂而不為呢?
九、讓學生當「小老師」來學習拼音
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慾望。每個學生在班上表現的慾望都很強烈。運用他們的這一點來學習拼音,快捷又准確。每個學生在學習時非常認真,當起「小老師」還像那麼一回事。在學習三拼音節gua時,我讓學生先復習ga讀法,再讓學生試著拼讀,教師從旁引導
,學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學會拼讀,再讓每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幫助、監督拼讀,他們生怕自己不會,怕在台上出醜,就在小組內讀得津津有味。然後再請小老師上台教,這些小老師啊,還挺著胸脯,拿著教棍,非常的認真,教得清清楚楚。還會變著方法讓學生學會。採用小組讀啊,抽一個人讀啊,分組讀啊,直到大家讀得喜笑顏開為止。這種方法,既煅煉了學生的膽量,又培養了他們的能力,還讓學生體會了要共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的合作精神。
教無定法,只有充分地、靈活地、恰如其分地運用拼音教學的這些金點子,針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因材施教,真正地學會漢語拼音,從而掌握這把金鑰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扎扎實實地把漢語拼音教學領進一個既實用,又嶄新的境界。
㈨ 淺談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初步研究
淺談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初步研究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淺談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初步研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文摘要】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有利於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於發展兒童的寓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於重要的基礎地位。本文從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加強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拼音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提出了解決西部邊遠山區農村漢語拼音教學的一系列措施。
【論文關鍵詞】西部邊遠山區農村;拼音教學;方法;措施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有利於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於發展兒童的寓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於重要的基礎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年制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拼音教學要求:首先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聖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次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在西部邊遠山區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由於西部邊遠山區在家長的觀念、教師的素養、學生自身問題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漢語拼音教學的質量。關注對西部邊遠山區漢語拼音教學勢在必行。
1. 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
1.1首先是教學資源匱乏,一直處於教師加課本的模式,無法進行直觀教學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來。二是部分教師年齡偏大,學歷低普通話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響比較深發音經常出現偏差現象帶有方言口音,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不高,很難對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拼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2在現在經濟社會的沖擊下和「讀書無用」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家長紛紛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識字,有的識字也不識拼音,完全不給予孩子輔導,他們也輔導不了這樣就成了「課後盲區」,也就是課後家庭輔導很少,甚至沒有。
1.3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滯後,對新課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農村學校教育教研的范圍不很濃厚,部分教師對拼音教學不夠重視。
1.4其中主要問題是對漢語拼音教學偏離拼音教學指導思想中的「掌握音節」和「結合語言」的指導思想。如:教師處理不好指導學生學習字母與訓練學生直呼音節、書寫音節的關系。具體表現是,教師在每節拼音課的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字母的發音與識記字母形狀的指導,而忽略直呼音節與書寫音節的訓練。再如:一部分教師在拼音教學中不注意結合語言進行,而是孤立地教學音節,使學生興趣索然。問題表現在教師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構詞率較高的音節,適時、適量地指導學生用其組詞語或用所組的詞語口頭造句。這樣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還導致學生不能結合語意有效地識記音節及擴展學生的詞語佔有量,給下一段的藉助拼音提前閱讀和寫話造成了困難。
2. 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社會實踐和網路學習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學語文必須重視拼音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這一工具,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1漢語拼音與寫作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要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得從低年級說話、寫話入手,從寫一句簡單的話到寫一段話。小學生在寫話時,會遇到很大困難,既不會寫字。要想解決這個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沒學過的字。只有採用這種方法,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就能順利的進行。
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它的作用甚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學生能學而即用。實踐證明,漢語拼音能掃除孩子寫作中的「攔路虎」,使小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為高年級作文打下了基礎。
2.2漢語拼音與閱讀
低年級的學生閱讀的拐杖就是漢語拼音。他們識字量少,閱讀時會遇到「絆腳石」。要想搬開它,那就得靠漢語拼音。
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要誘導學生利用拼音自己讀課文,了解其內容。這樣既鞏固了拼音識字,又能嘗試到自己讀熟課文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2.3漢語拼音與學習普通話中
漢語拼音不僅是識字、閱讀的幫手,而且對學生學習普通話、會說普通話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能說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一上學就學習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和調號。並且拼讀音節、句群的知識學生已牢固掌握,課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學生能說出一口規范、標准、流利的普通話。
2.4漢語拼音與人民生活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漢語拼音已作為聯合國通用的.國際標准使用,九十年代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國際大圖書館已將漢語拼音作為中文圖書音序檢索的工具。現在,以漢語拼音為音序的字典詞典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工具書了。從這一點來說,漢語拼音就成了人們起步學習文化的拐棍,識字正音的工具。
2.5漢語拼音與網路
時下,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普及,小學教育的計算機課程已經擺上了重要的位置。當人們剛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也是藉助漢語拼音入門的。用計算機工作,打文件,查資料,發信息,無一不是使用漢語拼音的。漢語拼音輸入有三大好處:第一,拼音輸入更快,更准確;第二,拼音錄入不影響作者的構思,使思維更流暢;第三,漢語拼音是小學一年級就已經掌握的工具,不需要重新學習新的輸入法,上機就會操作,省時省事。漢語拼音幫助漢語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3. 加強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方法及措施
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教師的普通話整體水平不高,對漢語拼音的教學的認識不夠,我們盡最大可能在樹立新的漢語拼音教學理念,使拼音教學的課堂盡可能有趣味性,吸引我們農村娃娃,建立我們農村娃娃學習漢語拼音的平台,漢語拼音本身是比較枯燥,單靠一張嘴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現在的許多農村娃娃的兒童讀物越來越豐富,大多都有拼音注釋,我們要充分利用娃娃們手中的兒童讀物,引導他們自己藉助拼音擴大閱讀量和知識面,通過大量的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小學生的漢語拼音能力。莎士比亞說過一句很詩意的話:知識是到達天堂的翅膀。要讓我們農村的孩子學會拼音知識,就一定要讓我們的老師教給農村娃娃獲得拼音知識的方法和途徑。《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根據剛入學孩子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以及拼音教學的規律,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游戲、活動等教學形式,縮小跨度,幫助學生學好拼音。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普通話知識的學習,自己要正確地拼讀好每一個音節,注意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和諧、溫馨的語言環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老師之間要多交流,多合作,倡導「為了一切孩子」的漢語拼音,探索和嘗試多種課堂教學模式,總結經驗,開拓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能力,只有這樣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才能健康發展。總之,在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要以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活動,寓教於樂,注重整合,才能幫助學生走出拼音枯燥難學的陰影,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學習方式里學習漢語拼音,擁抱漢語拼音,體味漢語拼音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