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擠壓6m方法進行分析範本

擠壓6m方法進行分析範本

發布時間:2022-08-27 07:28:57

㈠ 地基加固的幾種常用方法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適用於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於防滲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層沉降等。

2、樹根樁法

樹根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築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築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3、錨桿靜壓樁法

錨桿靜壓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對於經復核承載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礎,可採用增大基礎底面面積方法提高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土體應力,達到加固基礎的目的。

5、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當現場含有較多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其它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的具體條件來判斷其適用程度,對地下水流過大及已經涌水的工程,應謹慎使用。

(1)擠壓6m方法進行分析範本擴展閱讀:

對於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壞表現在建築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使結構失穩或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使臨近地基產生隆起或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因此,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就需要採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措施。

2、改善壓縮特性

地基的高壓縮性表現在建築物的沉降和差異沉降大,因此需要採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壓縮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現在堤壩、房屋等基礎產生的地基滲漏;基坑開挖過程中產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採取使地基土變成不透水或減少其水壓力的措施。

4、改善動力特性

地基的動力特性表現在地震時粉、砂土將會產生液化;由於交通荷載或打樁等原因,使鄰近地基產生振動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採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並改善振動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減少黃土的濕陷性和膨脹土的脹縮性等地基處理的措施。

㈡ 靜脈輸液時,發現溶液不滴,輕輕擠壓近針頭端輸液管,感覺有阻力,且無回血,分析其原因是

D。

①針頭滑出血管外,液體注入皮下組織。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應另選血管重新穿刺。

②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妨礙液體輸入。應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

③針頭阻塞。擠壓有阻力無回血,確定針頭阻塞,應更換針頭重新穿刺。

④壓力過低。適當抬高輸液架高度,升高輸液瓶,加大壓力。

⑤血管痙攣。局部可行熱敷、按摩、必要時注入少量0.25%鹽酸普魯卡因,以擴張血管。

(2)擠壓6m方法進行分析範本擴展閱讀:

在靜脈輸液中,如何才能達到快速排氣的目的呢?排氣時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往上舉,使莫菲氏滴管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觀察液體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處時關緊調節器;

隨即放下手中輸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後,再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莫菲氏滴管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葯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關緊,達到排氣目的。

㈢ 鋁型材表面處理方法

五種最常見的鋁型材表面處理方法

磨砂面料鋁型材:磨砂面鋁型材避免了光亮的鋁合金型材在建築裝飾中存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會形成光的干擾的缺點,它的表面如錦緞一樣細膩柔和,很受市場的青睞,但現有的磨砂材必須克服表面砂粒不均勻,並能看到模紋的不足。
多色調表面處理鋁型材:目前單調的銀白色和茶色已不能滿足建築師們與外牆裝飾面磚、外牆乳膠的很好配合,新型的不銹鋼色、香檳色、金黃色、鈦金色、紅色系列(酒紅色、棗紅色、黑色、紫色)等加上彩色玻璃能使裝飾效果錦上添花。這些型材都必須經化學或機械拋光之後再氧化,效果才佳。
電泳塗漆鋁型材:電泳塗漆型材表面光澤柔和,能抵抗水泥、砂漿酸雨的侵獨,日本90%的鋁型材都經過電泳塗漆。
粉末靜電噴塗鋁型材:粉末靜電噴塗型材的特點是抗腐蝕性能優良,耐酸鹼鹽霧大大優於氧化著色型材。
等離子體增強電化學表面陶瓷化鋁型材:該類型材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處理技術技術。此型材產品質量優良,但成本較高。它具有20多種色調,其最大特點是可根據需要象印花布一樣套色,型材表面色彩繽紛,裝飾效果極佳。

㈣ 鋁型材擠壓機擠壓原理

鋁型材擠壓機分為正向擠壓和反向擠壓兩種,目前絕大部分用的是正向擠壓機,科學原理是液壓機原理,要從擠壓機的構造來分析:我們通常把擠壓機分為三部分:主缸、中板(擠壓桶)、擠壓桿。主缸是一個液壓裝置,液壓油通過大活塞傳壓至小活塞,推進擠壓桿,將經過加熱的鋁棒推進擠壓桶,達到排氣壓力後擠壓桶後退排氣,再前進與模具腔體接合,達到出材壓力後,擠壓桿同時前進將擠壓桶內的鋁送入模具分流孔,鋁合金通過模具慢慢流出成型。

㈤ 任務貴金屬分析方法的選擇

任務描述

貴金屬元素由於其性質的特殊性,在樣品溶解、分離富集等方面與一般元素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通過本次任務的學習,加深對貴金屬元素性質的了解,能根據礦石的特性、分析項目的要求及干擾元素的分離等情況正確選擇分離和富集方法,學會基於被測試樣中貴金屬元素含量的高低不同以及對分析結果准確度的要求不同而選用適當的分析方法,能正確填寫樣品流轉單。

任務分析

一、貴金屬在地殼中的分布、賦存狀態及其礦石的分類

貴金屬元素是指金、銀和鉑族(銠、釕、鈀、鋨、銥、鉑)共8 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五、六周期的第Ⅷ族和第IB副族中。由於鑭系收縮使得第二過渡元素(釕、銠、鈀、銀)與第三過渡元素(鋨、銥、鉑、金)的化學性質相差很小,因此貴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十分相近。

鉑族元按其密度不同,分為輕重兩族。釕、銠、鈀為輕族;鋨、銥、鉑為重族。

金在自然界大都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也能和銀、銅和鉑族元素形成天然合金。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金的地殼豐度值僅為1 ng/g。金礦床中伴生的有用礦產很多。在脈金礦或其他原生金礦床中,常伴生有銀、銅、鉛、鋅、銻、鉍和釔等;在砂金礦床中,常伴生有金紅石、鈦鐵礦、白鎢礦、獨居石和剛玉等礦物。此外,在有色金屬礦床中,也常常伴生金。金的邊界品位一般為1 g/t。一般自然金里的金含量大於80%,還有少量的銅、鉍、銀、鉑、銻等元素。

銀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1×10-7,在自然界多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單獨存在的輝銀礦(Ag2S)很少遇見,而且主要伴生在銅礦、鉛鋅礦、銅鉛鋅礦等多金屬硫化物礦床和金礦床中。在開采和提煉銅、鉛、鋅、鎳和金主要組分時,可順便回收銀。一般含銀品位達到5~10 g/t即有工業價值。

鉑族元素在自然界分布量很低,鉑在地殼中的平均豐度僅為5×10-9,鈀為5×10-8。它們和鐵、鈷、鎳在周期表上同屬第Ⅷ族,因此也與鐵、鈷、鎳一樣,具有親硫性。鉑族元素常與鐵元素共生,它們主要富集在與超基性岩和基性岩有關的銅鎳礦床、鉻鐵礦床和砂礦床內。銅鎳礦床中所含鉑族元素以鉑、鈀為主,其次是銠、釕、鋨、銥。鉻鐵礦中所含鉑族元素以鋨、釕、銥為主。鉑族元素之間,以及它們與鐵、鈷、鎳、銅、金、銀、汞、錫、鉛等元素之間能構成金屬互化物。在自然界存在自然鉑和自然鈀。自然鉑含鉑量為84%~98%,其餘為鐵,及少量鈀、銥、鎳、銅等。自然鈀含鈀量為86.2%~100%,同時含有少量鉑、銥、銠等。自然釕很少見,我國廣東省發現的自然釕中含有91.1%~100% 的釕。鉑族元素還可以與非金屬性較強的第Ⅵ主族元素氧、硫、硒、碲及第V主族元素砷、銻、鉍等組成不同類型的化合物。目前已知的鉑族元素礦物有120多種。在一些普通金屬礦物(如黃銅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黃鐵礦、鉻鐵礦等)以及普通非金屬礦物(如橄欖石、蛇紋石、透輝石等)中也可能含有微量鉑族元素。

鉑族元素的共同特性是具有優良的抗腐蝕性、穩定的熱電性、高的抗電火花蝕耗性、高溫抗氧化性能以及良好催化作用,故在工業上應用很廣泛,特別是在國防、化工、石油精煉、電子工業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二、貴金屬的分析化學性質

(一)化學性質

1.金

金具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即使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與氧發生化學作用,這大概就是在自然界中能夠以自然金甚至是以微小金顆粒存在的重要原因。金與單一的鹽酸、硫酸、硝酸和強鹼均不發生化學反應。金能夠溶解在鹽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中,其中在王水中的溶解速率是最快的。用於分析化學中的金標准溶液通常就是以王水溶解純金來制備,但需要用鹽酸反復蒸發除去多餘的硝酸或氮氧化合物。在有氧化劑存在的鹽酸中,如 H2O2、KMnO4、KClO3、KBrO3、KNO3和溴水等,金也能夠很好被溶解,這主要是由於鹽酸與氧化劑相互作用產生新生態的氯氣同金發生反應所致。

2.銀

銀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常溫下不與氧發生化學作用,在自然界同樣能夠以元素形態存在。當與其他元素發生化學反應時,通常形成正一價的銀化合物。在某些條件下也可生成正二價化合物,例如AgO和AgF2,但這些化合物不穩定。

金屬銀易溶於硝酸生成硝酸銀,也易溶於熱的濃硫酸生成硫酸銀,而不溶於冷的稀硫酸中。銀在鹽酸和王水中並不會很快溶解,原因在於初始反應生成的Ag-以AgCl沉澱沉積在金屬表面而形成一層灰黑色的保護膜,阻止了銀的進一步溶解。但是如果在濃鹽酸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銀的溶解是比較快的。這是因為形成的 AgCl 又生成可溶性的[AgCl2-配離子。這一反應對含銀的貴金屬合金材料試樣的溶解是很有用的。銀與硫接觸時,會生成黑色硫化銀;與游離鹵作用生成相應的鹵化物。銀飾品在空氣中長久放置或佩戴後失去光澤常常與其表面上硫化物及其氯化物的形成有關。在有氧存在時,銀溶解於鹼金屬氰化物而生成[Ag(CN)2-配離子。銀在氧化劑參與下,如有Fe3+時也能溶於酸性硫脲溶液而形成復鹽。

3.鉑族金屬

鉑族金屬在常溫條件下是十分穩定的,不被空氣腐蝕,也不易與單一酸、鹼和很多活潑的非金屬元素反應。但是在確定的條件下,它們可溶於酸,並同鹼、氧和氯氣相互作用。鉑族金屬的反應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們的分散性以及同其他元素,即合金化的元素形成中間金屬化合物的能力。

就溶解能力而言,鉑族金屬粉末較海綿狀的易於溶解,而塊狀金屬的溶解是非常緩慢的。與無機酸的反應,除鈀外,鉑族金屬既不溶於鹽酸也不溶於硝酸。鈀與硝酸反應生成Pd(NO32。海綿鋨粉與濃硝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易揮發的OsO4。鈀、海綿銠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相應的PdSO4、Rh2(SO43。鋨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生成OsO4或OsO2。鉑、銥、釕不與硫酸反應。王水是溶解鉑、鈀的最好溶劑。但王水不能溶解銠、銥、鋨和釕,只有當它們為高分散的粉末和加熱條件下可部分溶解。在有氧化劑存在的鹽酸溶液中(如H2O2、Cl2等)於封管的壓力條件下,所有的鉑族金屬都能被很好地溶解。

通常,鹼溶液對鉑族金屬沒有腐蝕作用,但當加入氧化劑時則有較強的相互作用。如OsO4就能夠在鹼溶液中用氯酸鹽氧化金屬鋨來獲得。在氧化劑存在條件下,粉末狀鉑族金屬與鹼高溫熔融,反應產物可溶於水(對於Os和Ru)、鹽酸、溴酸和鹽酸與硝酸的混合物中,由此可將難溶的鉑族金屬轉化為可溶性鹽類。高溫熔融時,常用的混合熔劑有:NaOH+NaNO3(或NaClO3)、K2CO3+KNO3、BaO2+BaNO3、NaOH+Na2O2和Na2O2等。利用在硝酸鹽存在條件下的NaOH或KOH的熔融、利用Na2O2的熔融以及利用BaO2的高溫燒結方法通常被認為是將鉑族金屬如銠、銥、鋨、釕轉化成可溶性化合物的方便途徑。

在鹼金屬氯化物存在條件下,鉑族金屬的氯化作用同樣是將其轉化成可溶性化合物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二)貴金屬分析中常用的化合物和配合物

1.貴金屬的鹵化物和鹵配合物

貴金屬的鹵化物或鹵配合物是貴金屬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類化合物,尤其是它們的氯化物或氯配合物。因為貴金屬分析中大多數標准溶液的制備主要來自這些物種;鉑族金屬與游離氯反應,即氯化作用,被廣泛用於分解這些金屬;更重要的是在鉑族金屬的整個分析化學中幾乎都是基於在鹵配合物水溶液中所發生的反應,包括分離和測定它們的方法。

鉑族金屬配合物種類繁多,能與其配位的除鹵素外,還有含O、S、N、P、C、As等配位基團,常見的有

NH3、NO、NO2、PH3、PF3、PCl3、PBr3、AsCl3、CO、CN-和多種含S、N、P的有機基團。貴金屬的簡單化合物在分析上的重要性遠不如其配合物。對於金或銀雖然形成某些穩定配合物,但無論其種類或數量都無法與鉑族金屬相比擬。

2.貴金屬氧化物

金、銀的氧化物在分析上並不重要。金的氧化物有Au2O3、Au2O,Au2O很不穩定,與水接觸分解為Au2O3和Au。用硝酸汞、乙酸鹽、酒石酸鹽等還原劑還原Au(Ⅲ)可得到Au2O。Au(Ⅲ)與NaOH作用時,生成Au(OH)3沉澱。通常,Au(OH)3以膠體形態存在,所形成的膠粒直徑一般為80~200 nm。

向銀溶液中小心加入氨溶液時可形成白色的氫氧化銀。當以鹼作用時則有棕色的氧化銀析出。氧化銀呈鹼性,能微溶於鹼並生成[Ag(OH )2-;在300℃條件下分解為 Ag和O2

鉑族金屬及其化合物在空氣中灼燒可形成各種組分的氧化物。由於許多氧化物不穩定,或者穩定的溫度范圍比較窄,或者某些氧化物具有揮發性,因此在用某些分析方法測定時要十分注意。例如,一些採用重量法的測定需在保護氣氛中灼燒成金屬後稱重。Os(Ⅷ)、Ru(Ⅷ)的氧化物易揮發,這也是與其他貴金屬分離的最好方法。鉑族金屬對氧的親和力順序依次為:Pt<Pd<Ir<Ru<Os。鉑的親和力最差,但粉末狀的鉑能很好與氧結合。貴金屬的氧化物在溶液中多呈水合氧化物形式存在。

3.貴金屬的硫化物

形成硫化物是貴金屬元素的共性,但難易程度不同。其中IrS生成較難,而PdS、AgS較容易形成。貴金屬硫化物均不溶於水,其溶解度按下列順序依次減小:Ir2S3、Rh2S3、PtS2、RuS2、OsS2、PdS、Au2S3、Ag2S。在貴金屬的氯化物或氯配合物(銀為硝酸鹽)溶液中,通入H2S氣體或加入Na2S溶液可得到相應的硫化物沉澱。

4.貴金屬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化合物或配合物

在貴金屬的硝酸鹽中,AgNO3是最重要的化合物。分析中所用的銀標准溶液都是以AgNO3為初始基準材料配製的。其他貴金屬的硝酸鹽及硝基配合物不穩定,易水解,在分析中較少應用。鉑族金屬的亞硝基配合物是一類十分重要的配合物。鉑族金屬的氯配合物與NaN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相應的亞硝基配合物。這些配合物很穩定,在pH 8~10的條件下煮沸也不會發生水解。利用這種性質可進行貴金屬與賤金屬的分離。

三、貴金屬礦石礦物的取樣和制樣

含有貴金屬元素的樣品在分析之前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樣品應是均勻的;②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否則,無論分析方法的准確度如何高或分析人員的操作如何認真,獲得的分析結果往往是毫無意義的。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貴金屬資源被廣泛應用於各工業部門和技術領域,由於貴金屬資源逐漸減少,供需矛盾日漸突出,其價格日趨昂貴,因此對分析結果准確性的要求比其他金屬要高。

貴金屬礦石礦物的取樣、加工是為了得到具有較好代表性和均勻性的樣品,使所測試樣品中貴金屬的含量能夠較真實地反映原礦的情況,避免取樣帶來的誤差。貴金屬在自然界中的賦存狀態很復雜,又由於貴金屬元素的含量較低,故分析試樣的取樣量必須滿足兩個因素:①分析要求的精度;②試樣的均勻程度,即取出的少量試樣中待測元素的平均含量要與整個分析試樣中的平均含量一致。實際上貴金屬元素在礦石中的分布並不均勻,往往集中在少數礦物顆粒中,要達到取出的試樣與總試樣完全一致的要求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只能在滿足所要求的分析誤差范圍內進行取樣,增加取樣量,分析誤差可能會減小。試樣中貴金屬礦物的破碎粒度與取樣量有很大關系,粒度愈大,試樣愈不均勻,取樣量也應愈大,因此加工礦物試樣時應盡可能磨細。為了達到一定的測量精度,除滿足上述取樣量的條件外,還應滿足測定方法的靈敏度。

一般的礦樣,可按常規方法取樣、制樣。金多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於礦石礦物中,它的粒度變化較大,大的可達千克以上,而微小顆粒甚至在顯微鏡下都難以分辨。金的延展性很好,它的破碎速度比脈石的破碎速度慢,因此對未過篩的和殘留在篩縫中的樣品部分絕對不能棄之,此部分大多含有自然金。金礦石的取樣與加工一般按切喬特經驗公式進行。對於比較均勻的樣品,K取值為0.05,一般金礦石樣品,K取值為0.6~1.5。

對於較難加工的金礦石,在棒磨之前加一次盤磨碎樣並磨至0.154mm,因為棒磨機的作用是用鋼棒沖擊和擠壓岩石再磨細金粒,能滿足一般金粒較細的試樣所需的破碎粒度。含有較粗金粒的試樣,用棒磨機只能使金粒壓成片狀或帶狀,達不到破碎的目的。而盤磨機是利用搓壓的作用力使石英等硬度較大的物料搓壓金粒來達到破碎的目的。

在金礦樣的加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礦樣量在1kg以下,碎樣時應磨至200目。一半送分析用,一半作為副樣。如果礦樣量在1 kg以上,按加工流程進行破碎,作基本分析的樣品重量不應少於500~600 g。

(2)若樣品中含有明金時,應增設80目過篩和篩上收金的過程。

(3)對於1∶20萬區域化探水系沉澱物樣品,應將原分析樣混勻後分取40g,用盤磨粉碎至200目,混勻後作為金的測定樣。

(4)在過篩和縮分過程中,任何時間都不能棄去篩上物和損失樣品。

(5)所使用的各種設備每加工完一個樣品後必須徹底清掃干凈,並認真檢查在縫隙等處有無金粒殘留。

(6)礦樣經棒磨機粉碎至200 目後,送分析之前必須再進行混勻,以防止因金的密度大在放置時間過久或運送過程中金下沉而導致樣品不均勻。

由於金在礦石中的不均勻性,要製取有代表性、供分析用的礦樣,應盡可能地增大礦石取樣量。在磨樣過程中,對分離出粗粒的金應分別處理。其他貴金屬礦樣的取樣與加工要比金礦石的容易。

為了獲得准確的分析結果,貴金屬試樣在分析之前,取樣與樣品的加工,試樣的分解將是整個分析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面,由於在大多數的分析方法中,獲得的分析結果常常是通過與已知的標准物質的含量,包括標准溶液和標准樣品進行比較獲得的,因此,准確的分析結果同樣也依賴於貴金屬標准溶液的准確制備。

四、貴金屬礦樣的樣品處理技術

貴金屬礦石礦物的分解有其特殊性,是分析化學中的難題之一。因為多數貴金屬具有很強的抗酸、鹼腐蝕的特點,常用的無機溶劑和分解技術難以分解。

含銠、銥和釕等試樣,在常溫、常壓,甚至較高溫度、壓力下用王水也難以分解。

砂鉑礦多由超基性岩體中的鉻-鉑礦風化次生而成,其密度及硬度極高、化學惰性極強,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溶解也較慢。

鋨銥礦是以鋨和銥為主的天然合金,晶格類型的差別較大(銥為等軸晶系,鋨為六方晶系)。含鋨高時稱為銥鋨礦,呈鋼灰色至亮青銅色;含銥高時稱為鋨銥礦,呈明亮錫白色。它們的密度都很大,性脆且硬,含銥、釕高時磁性均較強,鋨高時相反。化學性質也都很穩定,於王水中長時間煮沸難以被分解。

為了分解這些難溶物料,需要引入一些特殊的技術,如焙燒預處理技術、鹼熔融技術、加壓酸消解技術等。

(一)焙燒預處理方法

貴金屬在礦石中除以自然金、自然鉑等形式存在外,還以各種金屬互化物形式存在,並常伴生在硫化銅鎳礦和其他硫化礦中。用王水分解此類礦樣時,由於硫的氧化不完全,易產生元素硫,並吸附金、鉑、鈀等,使測定結果偏低,尤其對金的吸附嚴重,故需要先進行焙燒處理,使硫氧化為SO2而揮發。焙燒溫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溫度過低,分解不完全;溫度過高,會燒結成塊,影響分析測定。常用的焙燒溫度為600~700℃,焙燒時間與試樣量和礦石種類有關,一般為1~2h。不同硫化礦的焙燒分解情況不同,其中黃鐵礦最易分解,其次是黃銅礦,最難分解的是方鉛礦。以下是幾種貴金屬礦石的焙燒處理方法。

(1)含砷金礦的焙燒。先將礦石置於高溫爐中,升溫至400℃恆溫2h,使大部分砷分解、揮發,繼續升溫至650℃,使硫和剩餘的少量砷完全揮發。於礦石中加入NH4NO3、Mg(NO32等助燃劑,可提高焙燒效率,縮短焙燒時間。如果金礦中砷的含量在0.2% 以上,且砷含量比金含量高800倍的條件下焙燒時,會生成砷和金的一種易揮發的低沸點化合物而使金損失,此時的焙燒溫度應控制在650℃以下。當金礦石中硅含量較高時,加入一定量NH4HF2可分解SiO2

(2)含銀硫化礦的焙燒。先將礦石置於高溫爐中,升溫至650℃,恆溫2h,使硫完全揮發。當礦石中硅含量較高時,即使加入NH4HF2,由於焙燒過程中生成難溶的硅酸銀,使測定結果嚴重偏低。為此,用酸分解焙燒試樣時,加入HF以分解硅酸銀,可獲得滿意的結果。

(3)含鉑族元素硫化礦的焙燒。與含金硫化礦的焙燒方法相同。

(4)含鋨硫化礦的焙燒。試樣進行焙燒時,易氧化為OsO4形式揮發損失,於焙燒爐中通入氫氣,硫以H2S形式揮發;或按10∶1∶1∶1比例將礦石、NH4Cl、(NH42CO3、炭粉混合後焙燒,可加速硫的氧化,對鋨起保護作用。

(二)酸分解法

貴金屬物料的酸分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簡便,不需特殊設備。常用的溶劑是王水,它所產生的新生態氯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是溶解金礦和某些鉑族礦石的有效試劑。溶解金時可在室溫下浸泡,加熱使溶解加速。溶解鉑、鈀時,需用濃王水並加熱。此外,分解金礦的試劑很多,如HCl-H2O2、HCl-KClO3、HCl-Br2等。被硅酸鹽包裹的礦物,應在王水中加少量HF或其他氟化物分解硅酸鹽。酸分解方法不能用於含銠、銥礦石的分解,此類礦石只有在高溫、高壓的特定條件下強化溶解才能完全溶解。

(三)鹼熔法

固體試劑與試樣在高溫條件下熔融反應可達到分解的目的。最常用的是過氧化鈉熔融法,幾乎可以分解所有含貴金屬的礦石,但對粗顆粒的鋨銥礦很難分解完全,常需要用合金碎化後再鹼熔才能分解完全。本法的缺點是引入了大量無機鹽,對坩堝腐蝕嚴重,又帶入了大量鐵、鎳。使用鎳坩堝還能帶入微量貴金屬元素。此法多用於無機酸難以分解的礦石。

五、貴金屬元素的分離和富集方法

貴金屬元素在岩石礦物中的含量較低,因此,在測定前對其進行分離富集往往是必要且關鍵的一步。貴金屬元素的分離和富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干法分離和富集——火法試金;一種是濕法分離和富集——將樣品先轉為溶液,然後採用沉澱、吸附、離子交換、萃取、色層等方法進行分離富集貴金屬與賤金屬分離,主要有共沉澱分離法、溶劑萃取法、離子交換分離法、活性炭分離富集法、泡沫塑料富集法及液膜分離富集法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火試金法、泡沫塑料法、萃取法。具體方法詳見任務2、任務3、任務4的相關內容。

六、貴金屬元素的測定方法

(一)化學分析法

1.重量法測定金與銀

將鉛試金法得到的金、銀合粒,稱其總量。經「分金後」得到金粒,稱重。兩者重量之差為銀的重量。

為了減少金在灰吹中的損失和便於分金,在熔煉時通常加入毫克量的銀。如果試樣中含金量較高,加入的銀量必須相應增加,以達金量的3倍以上為宜。低於此數時,分金不完全,且銀不能完全溶解,影響測定結果。

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含金量可按表7-1所示的銀與金的比例加入銀,可滿意地達到分金效果。

表7-1 銀與金的比例

如合粒中含銀量低、金量高時,可稱取兩份試樣,一份不加銀,所得合粒稱重,為金銀合量。另一份加銀,分金後測金。二者重量之差為銀量。亦可先將金、銀合粒稱重,再加銀灰吹,然後進行分金,測得金量。差減法得銀量。

分金可採用熱硝酸(1∶7),此時合粒中的銀、鈀以及部分鉑溶解,而金不溶並呈一黑色的整粒留下來。如果留的下金粒帶黃色,則表示分金不完全,應當取出,補加適量銀,包在鉛片中再灰吹,然後分金。

用硝酸(1∶7)分金後,金粒中還殘留有微量銀,可再用硝酸(1∶1)加熱數分鍾除去。

2.滴定法

在貴金屬元素的滴定法中,主要利用貴金屬離子在溶液中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穩定配合物反應、生成難溶化合物沉澱或被有機試劑萃取的化合反應。被滴定的貴金屬離子本身多數是有顏色的,而且存在著復雜的化學形態和化學平衡反應,故導致滴定法的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金的滴定法主要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包括碘量法、氫醌法、硫酸鈰滴定法、釩酸銨滴定法及少數催化滴定法和原子吸收-碘量法聯合的分析方法。其中碘量法和氫醌法在我國應用最普遍,它們與活性炭或泡塑吸附分離聯用,方法的選擇性較好,且可測得微量至常量的金,已成為經典的測定方法或實際生產中的例行測定規程。由於樣品的成分的復雜性,故用活性炭吸附分離-碘量法測定金時,還應針對試樣的特殊性採取相應的預處理手段。例如,含鉛、銀高的試樣,可加入5~7g硫酸鈉,煮沸使二氯化鉛轉化為硫酸鉛沉澱過濾除去,銀用鹽酸溶液(2+98)洗滌,可避免氯化銀沉澱以銀的氯配離子形式進入溶液中而被活性炭吸附。含鐵、鉛、銅、鋅的試樣,在滴定時加入0.5~1 g氟化氫銨可掩蔽50mg鐵、鉛,3~5mL的EDTA溶液(25g/L)可掩蔽大量鉛、銅、鋅,但需立即加入碘化鉀,以避免Au(Ⅲ)被還原為Au(Ⅰ)。含硫高時,於馬弗爐中500℃溫度下焙燒3h後再於650~700℃恆溫1~2h,可避免金的分析結果偏低。含銻的試樣,用氫氟酸蒸發2次,可消除其對金的影響。試樣中含鉑和鈀時,會與碘化鉀形成紅色和棕色碘化物,且消耗硫代硫酸鈉,可於滴定時加入5mL硫氰酸鉀溶液(250g/L),使之形成穩定的配合物而消除干擾。用碘量法測定金的誤差源於多種因素:金標准溶液的穩定性、活性炭吸附金的酸度、水浴蒸發除氮氧化物的條件、澱粉指示劑用量、滴定前碘化鉀的加入量、分取試液和滴定液的濃度、標定量的選擇等,因此應予以注意。

關於銀的化學滴定法,應用最普遍的是硫氰酸鉀(銨)和碘化鉀沉澱滴定法,其次是硫代硫酸鈉返滴定法、硫酸亞鐵氧化還原滴定法和二硫腙萃取滴定法等。

硫氰酸鉀滴定法測定銀:將試金所得的金、銀合粒用稀硝酸溶解其中的銀,以硫酸鐵銨為指示劑,用硫氰酸鉀標准溶液滴定至淡紅色,即為終點。其主要反應式如下:

Ag+KCNS→K+AgCNS↓

Fe3++3KCNS→3K+Fe(CNS)3

在鉑族金屬的滴定中,以莫爾鹽還原Pt(Ⅳ),用釩酸銨返滴定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滴定法的條件苛刻,選擇性差,不能用於組成復雜的試樣分析中。於pH為3~4酸性介質中,長時間煮沸的條件下,Pt(Ⅳ)能與EDTA定量絡合,在乙酸-乙酸鈉緩沖介質中,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劑,乙酸鋅滴定過量的EDTA,可測定5~30mg Pd。利用這一特性,採用丁二肟分離鈀,用酸分解濾液中的丁二肟,可測定含鉑、鈀的冶金物料中的鉑。Pd(Ⅱ)的滴定測定方法較多,常見的是利用形成難溶化合物沉澱和穩定配合物的反應。在較復雜的冶金物料中,採用選擇性試劑掩蔽鈀,二甲酚橙作指示劑,鋅(鉛)鹽滴定析出與鈀等量的EDTA測定鈀的方法較多。

(二)儀器分析法

貴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很低,因此各種儀器分析方法在貴金屬的測定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主要有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發射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具體的應用請參閱本項目的任務2、任務3、任務4的相關內容。

七、貴金屬礦石的分析任務及其分析方法的選擇

貴金屬礦石的分析項目主要是金、銀、銠、釕、鈀、鋨、銥、鉑含量的測定,除精礦外,一般礦石中貴金屬的含量都比較低,因此,在選擇分析方法時,靈敏度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一般,銀的測定主要用原子吸收光譜法和可見分光光度法,且10 g/t以上含量的不需要預富集,可直接測定。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在金的測定上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金的測定一般都需要採取預富集手段。銠、釕、鈀、鋨、銥、鉑在礦石中含量甚微,因此對方法的靈敏度要求較高。目前,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在銠、釕、鈀、鋨、銥、鉑的測定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和成熟。另外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也在銠、釕、鈀、鋨、銥、鉑的測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能訓練

實戰訓練

1.學生實訓時按每組5~8人分成幾個小組。

2.每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利用所學知識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完成貴金屬礦石委託樣品從樣品驗收到派發樣品檢驗單工作。

3.填寫附錄一中質量表格1、表格2。

㈥ 如何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

㈦ 物理受力分析老是分析不好,怎麼辦,有沒有好的方法能快速學會

(1)首先要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把它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慮研究對象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力;

(2)一般應先分析場力(重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再分析彈力。繞研究對象—周,找出研究對象跟其它物體有幾個接觸面(點),由幾個接觸面(點)就有可能受幾個彈力。然後在分析這些接觸面(點)與研究對象之間是否有擠壓,若有,則畫出彈力。

最後再分析摩擦力。根據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有彈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後再根據接觸面是否粗糙、與研究對象之間是否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畫出摩擦力。

(3)根據物體的運動或運動趨勢及物體周圍的其它物體的分布情況,分析待定力,並畫出研究對象的受力圖;

(4)根據力的概念、平動方程和轉動方程(其特例為平動平衡方程和轉動平衡方程)來檢驗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滿足題中給定物體的運動狀態。若不滿足,則一定有遺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須重新進行分析。

1.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出現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輕繩」、「輕桿」表示不考慮繩與桿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慮摩擦力.

2.彈力表現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平常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張力」等實際上都是彈力.兩個物體相接觸是產生彈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相接觸不一定都產生彈力.接觸而無彈力的情況是存在的.

3.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之間有彈力時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觸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沒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這也要由研究對象受到的其它力與運動狀態來確定.例如,放在傾角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體A,當用一個沿著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時,物體A處於靜止狀態,問物體A受幾個力?從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靜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這需要分析物體A與斜面之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及其方向才能確定.

4.對連接體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離法的優點,隔離法能使某些內力轉化為外力處理,以便應用牛頓第二定律.但在選擇研究對象時一定要根據需要,它可以是連接體中的一個物體或其中的幾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千萬不要盲目隔離以免使問題復雜化.

5.受力分析時要注意質點與物體的差別.一個物體由於運動情況的不同或研究的重點不同,有時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有時不可以看作質點,如果不考慮物體的轉動而只考慮平動,那就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在以後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討論力和運動的關系時均把物體認為是質點,物體受到的是共點力.

6. 注意每分析—個力,都應找出它的施力物體,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車剎車時還要繼續向前運動,是物體慣性的表現,並不存在向前的「沖力」.又如把物體沿水平方向拋出去,物體做平拋運動,只受重力,並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拋出的力。

7. 注意只分析研究對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對象對其它物體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體是A,那麼只能分析「甲對A」、「乙對A」』、「丙對A」……的力,而不能分析「A對甲」、「A對乙」、「A對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例如:A、B兩物體並排放在水平面上,現用以水平恆力F推物體A,A、B兩物體一塊運動。B物體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體對它的推力N2和地面對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認為F通過物體A傳遞給了B。

8. 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作為物體所受的力.例如: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時,受到重力mg、斜面對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三個力的作用;不能認為物體受到重力mg、斜面對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個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兩個分力。

9. 注意只分析根據性質命名的力(場力、彈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據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復力等)。例如單擺在擺動過程中只受重力和繩子的拉力兩個力,而並不受回復力。

10. 分析物體受力時,除了考慮它與周圍物體的作用外,還要考慮物體的運動情況(平衡狀態、加速或減速運動、曲線運動).當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時,其受力情況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起運動時,若傳送帶加速運動,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向前;若傳送帶減速運動,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向後;若傳送帶勻速運動,物體則不受靜摩擦力作用。另外還要注意每畫一個力都要按力的方向畫上箭頭並標上符號。

㈧ .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三種力」1. 重力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引起的,但又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現在我們知道,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萬有引力,重力是它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物體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在地面周圍,重力是隨位置的不同而變化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間范圍內,可以認為重力大小是不變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或者說是垂直於水平地面的。若說是垂直於地面,則是錯誤的。由於前面所述的原因,嚴格說起來,重力也不是恰好指向地球的球心。重力用G表示,用mg表示是不規范的。根據公式 ,可知G與g的方向是一致的。關於物體的重心,有人認為一定在物體上。圓環的重心在哪裡?是在圓環的圓心處,此處不在圓環上。同學們可以考慮半圓環的重心位置,對認識這個問題很有幫助。用懸掛法求薄板的重心,它的原理是什麼哪些力是平衡力?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任意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能用懸掛法求出嗎?這些問題,同學們一定要弄清楚。例1. 在體育運動會上,有「舉重運動員舉起了200公斤的重量」的說法,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對這句話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可以這樣分析:重量,就是重力,它的單位是力的單位,所以用質量的單位公斤來表示是不對的;此外,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用公斤是不規范的。例2. 如圖1所示,重力為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則關於物體的重力和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的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圖1A. 兩個力其實是同一個力B. 兩個力只是大小相等C.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析:重力作用在物體上,壓力作用在地面上,所以是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物體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而壓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而,應選A、B、D。2. 彈力彈力和我們是如此的親密:站在地上,腳與地面之間有彈力;伏案疾書,兩臂和桌面之間有彈力;網上瀏覽,手指和滑鼠之間也有彈力。環視四周,哪個物體不受到彈力作用?又有哪個物體不對別的物體施加彈力作用?正確理解與彈力有關的幾個概念。一是形變,形變是物體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將海綿握在手中,它的形狀和體積都發生了變化。二是彈性限度,發生形變的物體,在外力撤去以後,若能恢復原來的形狀,則物體的形變在彈性限度以內,如上面所舉的海綿,否則就是超出了彈性限度。研究彈性限度有什麼意義呢?因為物體都有這樣一種本性:當它發生形變時,總想恢復原來的形狀,只要在彈性限度以內,物體就有能力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彈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接觸並且產生形變。看上去接觸,卻可能是靠在一起,此時物體之間沒有擠壓,所以沒有彈力產生。如圖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大球「壓」在小球身上,看上去,兩球之間肯定有彈力作用,其實兩球是靠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是沒有彈力作用的。圖2平常遇到的彈力,一是接觸面上的彈力,二是細線的彈力,下面分別進行分析。當重物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時候,二者之間彈力的產生,由下面的遞進關系看出:重物與支持面→相互擠壓→形變→ 當細線吊著重物時,二者之間彈力的產生,仿上面可列出下面的關系:重物與細線→相互拉伸→形變→ 總之,物體受到別的物體的彈力而形變,它形變產生的彈力作用於別的物體。一個物體形變產生的彈力不會作用於自身。彈力的方向:面接觸的,垂直於作用面;線接觸的,則沿著細線,與細線形變的方向相反,或者說與細線收縮的方向相同。下面請看接觸面上的彈力方向的確定。例3. 如圖3所示,一直桿斜放在半球形容器內,試確定桿受到的彈力的方向。圖3分析:彈力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問題是如何確定接觸面。若從桿的A端點這方看,接觸面不易確定,但從曲面這方看,則接觸面在曲面上。故桿下端的彈力的方向,是過接觸點指向球心的。同樣,在桿的上端B點,接觸面即在容器邊沿,又在直桿上,顯然,與桿垂直斜向左上方,就是彈力的方向。3. 摩擦力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1)接觸面上是粗糙的;(2)接觸面間有彈力作用;(3)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由第一個條件知道,接觸面光滑的物體之間,無論如何是不會有摩擦力的。當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時,會產生滑動摩擦力。但不能由此認為靜止的物體不會受到滑動摩擦力,由圖4看出,雖然A物體是靜止的,但當抽動B時,A還是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的。圖4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不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圖4中,物體A雖然相對地面靜止,但是相對B是向右運動的,故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物體向前運動,它可以受到向前的滑動摩擦力嗎?同學們能舉出幾個例子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 計算。注意,滑動摩擦力不要用f來表示,因為它表示另外的物理量。要注意動摩擦因數只是與接觸面的情況有關,與其他因素,譬如運動情況等沒有關系。式中的 ,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認為二者總是相等是錯誤的。為了練習對摩擦力的計算,請看題目:一人用100N的力在水平鋼軌上拖著一塊重300N的鋼板勻速前進,已知鋼與鋼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你能求出鋼板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嗎?有的同學說,由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得摩擦力等於100N;有的說等於75N,是由公式計算得出的。你的看法呢?對於靜摩擦力,其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這里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比起相對運動方向來,更抽象了一些。當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卻仍然是靜止的,那麼,這個運動趨勢及其方向如何判定呢?方法之一為「假設法」。如圖5所示,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當用水平力F推它時,它仍保持靜止,可以這樣判定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假設水平面光滑,容易理解物體將沿F的方向運動起來,這個方向就是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而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則與這個方向相反,即與F方向相反。再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假設斜面光滑,物體會沿斜面滑下,這個沿斜面向下的方向就是物體相對斜面的運動趨勢的方向,而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圖5至於大小,不要把 運用到求靜摩擦力中來,一般情況,求靜摩擦力沒有現成公式,只能根據物體的受力和運動情況求解。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受力分析,就是將物體從它所處的環境中隔離出來,分析其他物體對它的作用力,並把這些力用力的示意圖畫出來。作力的示意圖時,一般說來是定性的,但對力的方向,要盡量准確些,而對力的大小的要求,往往是粗略的。分析物體受力,就是分析其他物體對研究對象的作用力。當然,研究對象對周圍物體也有力的作用,但這些力是作用在周圍物體上的,不是作用在研究對象上的,故不能在受力圖上畫出。在這一點上有的同學往往出錯。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按一定的分析順序是有好處的。通常這個順序是重力、彈力和摩擦力,最後是其他的力。物體受到的力,向哪裡去找?這是受力分析時遇到的頭一個問題,不要漫無目標,不知從何找起。分析受力,除重力外,就是向接觸面上去找。在一個接觸面上,一般可能有兩個力,一個是垂直於接觸面的彈力,另一個是方向與接觸面平行的摩擦力。當然,某個力到底是有還是沒有,要進一步由彈力和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來判斷,而不是憑想當然。在作力的圖示時,不要忘記畫箭頭,對於力,要標上相應的字母,如重力G,而不要用mg。不要用T、N表示彈力,用F表示力。不同的力可以用下腳標區別,如1、2、3、4,或A、B、C、D等等。受力分析,同學們感到有困難,主要原因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差一些,因為這不是簡單的計算,代入公式就可以進行。它需要對物理情景的理解,對力的產生條件的運用,對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的認識。受力分析,除常用的隔離法外,還有其他幾種方法,下面作一介紹。整體法若研究對象是幾個物體組成的,這時可以將這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來對待,然後分析和求解某個力。如圖6所示,對物體施加水平力F後,斜面體對水平面的壓力變大了嗎?如果用隔離法,先分析物體受力,再分析斜面體的受力,則問題就變的復雜了,結論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但若用整體法,則容易發現,在豎直方向上,整體受力情況不變,故壓力沒有變化。圖6假設法若遇到某個作用力是否作用在物體上,答案不好確定時,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如圖7所示,水平傳送帶上,一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運動,問物體受到向前的水平作用力嗎?確定,水平方向上的受力不好確定,這時假設法就派上用場了。假設物體受到向前的作用力,但這樣一來,物體就得做加速運動。這與已知的做勻速運動相矛盾,所以,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圖7動態分析法如圖8所示,一個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為其球心。碗的內表面和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細線跨在碗口上,線的兩端分別系有質量為 和 的小球,當它們處於平衡時,質量為 的小球與O點的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 。用力拉動 ,使 由圖示位置緩慢地向上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細線對 的拉力F和碗對它的支持力 ,二者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圖8A. 變小,F變小B. 變大,F變大C. 變大,F變小D. 變小,F變大由於物體的位置是變化的,所以做物體的動態分析。對 來說,它受到重力和兩個彈力的作用。這三個力是平衡的,由開始時彈力的方向,可知此時的兩個彈力如圖11中的實線所表示的;而末時兩個彈力又如虛線所表示的。這樣,由圖9能看出,在這個過程中, 變小而F變大。圖9同學們在分析物體受力時,常常發生下面的錯誤:1. 不是事實求是的分析受力,而是憑想當然去判斷。例4. 課本中有一幅插圖,如圖10(見人教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冊第10頁圖1-21),是皮帶運輸機把物體送到別處的。圖10根據該圖,假設皮帶勻速運動的速度一定,第一次是把貨物送往高處,第二次是把該貨物送到低處。兩次中貨物所受靜摩擦力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B. 大小不同,方向不同C. 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D.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有的同學是這樣分析的:貨物運送情況一高一低,這兩個力不會一樣,故A不正確;兩力大小有可能相同,方向肯定相反,故應選C。這便是典型的想當然。其實要比較兩個力,就得分析貨物的受力,然後再進行比較。送往高處時,貨物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皮帶向上的靜摩擦力。送往低處時,仍然是在這三個力作用下,故正確選項為A。2. 滑動摩擦力可以用公式去計算,而靜摩擦力沒有現成的公式,它是根據物體所處的運動狀態來計算的,有的將滑動摩擦力的求法用到靜摩擦力上。請看下面的題目。例5. 為了使被握著的豎直油瓶不落到地面,可以用較小的力,也可以用較大的力。兩者比較,後者比前者的摩擦力變大了嗎?分析:有的同學認為,壓力變大了,摩擦力也就變大了,根據公式 就能得出這個結論。但對油瓶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在豎直方向上,仍然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不管壓力如何變化,只要油瓶靜止,則這兩個力大小不變,靜摩擦力等於重力。可有的同學認為,較大的壓力白用了嗎?用較大的力握油瓶,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呢?仔細分析後會發現,用小的力握瓶時,從手中抽出瓶子就容易,用大的力握瓶時,從手中抽出瓶子就難。所以,這中間改變的是最大靜摩擦力,而不是所受的靜摩擦力。3. 只有兩物體接觸就認為受到彈力作用例6. 如圖11所示,豎直下垂的繩子下面系著一個鐵球,分析鐵球的受力。圖11分析:有的同學認為,鐵球受到重力、繩子的拉力和斜面對它的支持力。這就犯了「只要兩物體接觸就認為受到彈力作用」的錯誤。根據繩子是豎直下垂的,可以判定鐵球和斜面是靠在一起的,它們之間並沒有擠壓,因而之間並沒有彈力作用。例7. 如圖12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放置的鋼板C上,與鋼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由於光滑導槽AB(相對地面靜止)的控制,物體只能沿水平導槽運動。現使鋼板以速度 向右運動,同時用力F拉動物體(F方向沿導槽方向),使物體以速度 沿導槽運動,試分析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圖12有同學這樣分析:在圖12中,物體既受到向上的摩擦力,又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總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偏左的,如圖13。其實,摩擦力的方向還得看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根據運動的相對性,這個運動等效於鋼板不動,裝置向反方向運動,因而物體相對鋼板是斜向下偏左運動的。故所受的摩擦力是斜向上偏右的,見圖14所示。你看,兩種分析得出的是兩個不同的結果。例8. 如圖15,物體受水平力F作用,物體和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都處於靜止狀態。若水平力增大些,整個裝置仍處於靜止,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如何變化。圖15有的會說,摩擦力一定變大,這個還會有疑問嗎?其實,這是對運動趨勢不了解的緣故。若力F原來比較大,則物體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在F繼續變大時,摩擦力是變大的;若力F原來比較小,則物體有向下運動的趨勢,當F在變大時,摩擦力就變小了,這一點往往被同學們所忽略。

㈨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鋁型材擠壓模具設計的書籍

必要達到廠里所需的尺寸,大小和規范才可以。

㈩ 分析擠壓時分析金屬流動特點的方法有那兩種

正向擠壓時金屬的流動有什麼特點
鋁材冷擠壓工藝原理:在常溫下,根據塑性變形原理,利用裝在壓力機上的模具,通過凸模對放進凹模內鋁材毛坯施加壓力,使坯料在一定的速度下產生塑性變形而製得所需形狀、尺寸及一定力學性能的零件。【鋁材擠壓】是將鋁材錠坯裝入擠壓筒中,通過擠壓軸對鋁材施加壓力,使其從給定形狀和尺寸的模孔中擠出,產生塑性變形而獲得所要求的擠壓產品的一種加工方法。按擠壓時金屬流動方向不同.擠壓又可分為正向擠壓、反向擠壓和聯合擠壓。正向擠壓時,擠壓軸的運動方向和擠出金屬的流動方向一致,而反向擠壓時,擠壓軸的運動方向與擠出金屬的流動方向相反。按錠坯的加熱溫度,擠壓可分為熱擠壓和冷擠壓。熱擠壓時是將錠坯加熱到再結晶溫度以上進行擠壓,冷擠壓是在室溫下進行擠壓。

閱讀全文

與擠壓6m方法進行分析範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資料地區水文研究方法 瀏覽:687
肺部內膜結合臨床治療方法 瀏覽:708
挽回方法是什麼 瀏覽:204
充電線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184
如何用簡單方法製作皮凍 瀏覽:852
在家快速止咳緩解的方法 瀏覽:455
牛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瀏覽:567
筆記本愛奇藝全屏卡頓解決方法 瀏覽:860
如何養好賽鴿的方法 瀏覽:854
qq電腦皮膚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7
案例有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784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
怎麼賺錢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瀏覽:446
小孩脾虛出夜汗怎麼調理食補方法 瀏覽:683
毛衣雞心領大了改小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433
物理中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