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成分分析陶瓷藝術品方法

成分分析陶瓷藝術品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6 12:08:38

如何鑒別瓷器的真假

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製作上比較追求工藝和程序,像胎土的處理上,一般會經過人工淘洗,燒制出來的胎質也會顯得尤為干凈。由於時間的沉澱,這些個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古瓷器在製作時都會經過人工調泥,經人工和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反觀現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煉泥機煉制,燒制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當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三、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1)成分分析陶瓷藝術品方法擴展閱讀:

瓷器的保養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

㈡ 如何陶瓷的好壞鑒別

一般消費者對於美術陶瓷藝術品的鑒別因缺乏專業知識面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採用以下的幾種方法,也許能對陶瓷藝術品的鑒別有一定的幫助。

1,外觀造型必需新穎、別具一格,顏色雅緻、釉面細膩、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藝術性和裝飾性的基礎上,也可注重實用性。

2,以上看下、從里到外、看有無變形、扭曲,有無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現象。把陶瓷品放在櫃台上,看是否平穩,有無翹曲現象;有口有蓋的物品,一定試一下口與蓋是否合適。同一規格、型號產品應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櫃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輕彈幾下,聲音清脆、響亮,說明質量好、結實,如聲音異常,則說明有裂紋、內傷或破損現象。如大件陶瓷品,還應在不同部位聽聽聲音。

4,帶把、嘴中浮雕類的陶瓷藝術品,如花瓶兩邊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說粘到主體上去的。因而應仔細觀察這些部位有無間隙、缺釉現象,有無分離感,應注意平滑順暢自然過渡,無粘接痕跡。

5,陶瓷上的圖案或雕刻上的花紋應完整、統一、清晰、牢固,勾畫的裝飾金、銀線,應粗細一致,光亮美觀,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單色產品應顏色均勻、色澤一致。

6,對於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圖案、顏色是否一致、協調、配套。正規產品的底部或包裝箱上大都印有商標、產地或廠名。同時還要看包裝是否完備、結實,以便攜帶、運輸。

我國生產陶瓷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頗具特色。總之,藝術性強、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風格別具、生產數量少的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㈢ 藝術陶瓷的鑒賞方法

隨著國際知名拍賣行相繼成功開拍當代陶瓷藝術品,以及的樓市、股市的政策調控,使得社會上掀起了投資收藏當代藝術陶瓷的熱潮。「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對於當代藝術陶瓷,什麼樣的作品才值得投資與收藏呢?筆者認為藝術陶瓷有「四美」。只有具備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擁有,才值得投資與收藏!
第一美——裝飾之美
裝飾好比是陶瓷美術品的「服裝」。所謂裝飾美,是說它必須依附在陶瓷形體上,並和陶瓷造型協調一致給觀者留下裝飾美感。
陶瓷評論家陳雨前教授認為,裝飾就是對被裝飾主體進行美化加工,使被裝飾主體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裝飾形象、裝飾結構、裝飾色彩、材質與表層處理等。裝飾的藝術形式主要有繪畫形式、圖案形式、繪畫與圖案相結合的形式等三種。陶瓷的裝飾技法有坯的裝飾、釉的裝飾和彩的裝飾三種。
裝飾美包括器型和繪畫(上釉)兩個方面,陶瓷器型從種類上分有瓷板、瓷盤、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缸、壇等立體造型。
對於陶瓷投資者來說,要觀察繪畫是否根據器皿,隨類賦彩、因器施畫;是否體現了獨一無二的審美要素,如瓷瓶的頸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變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圓、平直、彎曲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器型,是否設計裝飾了不同的畫面?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物象各有所歸。
此外,和諧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韻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藝術品裝飾美的審美法則。
陶瓷的藝術美盡管通過整個作品來體現,但裝飾是關鍵,是最能體現藝術家的藝術技巧、功底、水平、修養以及審美追求。
第二美——個性之美
個性就是說,陶瓷藝術家要創造有自己藝術個性、藝術風格的作品,而不能千人一面,人雲亦雲,從而體現出藝術家的個性之美。
當代陶瓷藝術大師,不僅創作了許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精品,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了旗陶瓷幟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如劉遠長豐富了瓷雕藝術的題材,在表現手法上由寫實到寫意,採用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法,使作品更具個性:寧勤征創新了青花色釉綜合裝飾、現代刷花山水、高溫亞光顏色釉裝飾、高溫中華紅顏色釉;黃賣九創新了青花分水寫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藝;秦錫麟創新了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藝;徐慶庚創新了粉彩藝術;楊蘇明創新了捏雕藝術;賴德全創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躍創新了墨彩描金特種工藝;李菊生創新了高溫顏色釉裝飾;劉平、徐亞鳳創新了水點桃花;戚培才創新了手指瓷畫;舒惠娟創新了無光粉彩;塗金水創新了瓷雕二次燒成法……
這些體現藝術家個性之美的作品,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好,代表性強,是收藏投資首選。
第三美——意境之美
吳冠中先生說:「技術是基礎,意境最重要。」 邵大箴先生在《藝術格調》藝術中講:「藝術品精神內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件作品的優劣」。 所謂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情畫意。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陶瓷藝術家吸收借鑒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和審美觀,注重意境的營造,集中了現實生活中美的精華,充分通過畫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喚起美好情感的特徵,往往能引起觀者美感與共鳴。
如景德鎮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就很講究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天游峰》瓷板畫,畫面上天游峰聳立,遊人在峭壁中彎曲的山道上攀登,而作者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的「秋高氣爽上天游」之一語雙關的畫題,既說明了季節,又點名了地點。好一幅富有秋遊登山情趣的場景映入眼前,使人產生聯想,恰似有一股上天游覽的浪漫氣息,使得瓷板畫更富有詩情畫意。
第四美——材質之美
陶瓷藝術品屬於工藝美術范疇,它與國畫及油畫等藝術品相比,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具有材質美。一件陶瓷製作,有幾十道工藝,用宋應星的話說:「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被稱作「火的藝術」,這是它的實質所在,一切工藝過程和技藝手段最後都得經受火的淬煉。「成如容易卻艱辛」,只有全部完滿通過每道工序,才可能生產出優質的成品,可以說,一件工藝性完美的陶瓷藝術作品的確來之不易。
因此,投資收藏藝術陶瓷,首先就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質美的特徵。比如說景德鎮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的材質特色,即「白如玉」指瓷質白度;「薄如紙」指瓷胎厚度;「明如鏡」指釉質透明度和滋潤感;「聲如磬」指瓷質的音樂感。在工藝上陶瓷藝術品已具備了相當高的水平,材質本身就能給觀者帶來美的享受。

㈣ 瓷器鑒定的鑒定方法

古陶瓷鑒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鑒定工作者憑實踐中獲得的鑒別能力,吸取前輩經驗,參考文獻與圖像來進行鑒定的傳統方法;另一種是科技工作者運用分析、化驗、測示等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鑒定的方法。
傳統經驗鑒定作為一門科學,通過採用排比類推、標型學、考證學等方法,找出被鑒器物在器形、釉色、紋飾、款識等方面,與「標准器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推論出被鑒器物的真贗。其優勢主要表現在:快捷、方便,能夠對古陶瓷的社會屬性做出比較准確的判斷,從而推定出被鑒器物的生產時代、窯口及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其作用是不可偏廢的,也是任何先進的科學儀器所無法替代的。
傳統的陶瓷鑒定方法,多是通過眼觀、手摸、耳聽等感官手段,從陶瓷器的紋飾、器型、釉色、胎體、款識等方面來鑒別、判斷,而若對古陶瓷的色釉、胎體成分進行分析,對其燒成溫度、燒制氛圍進行測試,大都會對古陶瓷器物造成損傷。
近年來,由於科技鑒定不會滲入人為的錯誤因素,科技的測試方法已被應用於古陶瓷的鑒定上。其中熱釋光技術更是被普遍承認,而且是唯一能夠提供斷代鑒定的相對科學的方法,海內外各大著名拍賣行都採用熱釋光測試數據作為分辨真偽的論據。

㈤ 陶瓷原料八大元素的分析方法

(1)滴定法濕法化學分析測定陶瓷原料的化學成分,滴定法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滴定分析法的原理是,滴定試劑與被測組分在適當的酸鹼pH值下反應,通過指示劑在反應達到終點時顏色突變所使用的滴定試劑的多少來計算被測物的含量。陶瓷成分測定中,三氧化二鋁、氧化鎂>5%、氧化鈣、三氧化二鐵、氟化鈣、較高含量的二氧化鈦,還有熔塊釉料中常見的二氧化鋯、氧化鋅、三氧化二硼等。

(2)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分析原理是,將光源輻射出的待測元素的特徵光譜通過樣品的蒸汽時,被蒸汽中的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由發射光譜被減弱的程度,進而求得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由於原子吸收檢測的靈敏度很強,因此在測定較低含量的元素時比較顯優勢。

就目前運用的檢測手段而言,原子吸收是最准確的方法之一,其元素檢出限可低至0.0001%。

(3)X射線熒光法X射線熒光法的分析原理是用X射線照射試樣時,試樣會被激發出熒光X射線,不同元素被激發出的熒光X射線的波長(或能量)不同,且射線強度與元素含量成正比。

把混合的熒光X射線按波長(或能量)分開,分別測量不同波長(或能量)的數值和射線的強度,可以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X射線熒光光譜儀有兩種基本類型:波長色散型和能量色散型。

作為干法化學分析方法的典型代表,越來越多的陶瓷材料檢測採用X射線熒光分析法進行測定材料的化學成分,主要在於這種方法的快速、准確及操作簡捷。波長色散法的檢測結果非常穩定,無論成分含量的高或低,准確性均符合國家標准要求,檢出限低至0.001%。

能量色散法能在同一時間分析出所有元素,具有準確、快速的優點,定量分析稍遜於波長色散法。但在特定范圍內的材料也能獲得滿意的結果,特定元素檢出限可達0.01%。

怎麼鑒賞陶瓷

1.造型別致製作精巧
進行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此製品的上下兩端都好似喇叭一樣,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間鼓出且上面有等距離排列的四根齒狀的稜角,中間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條凹槽,底部隨著四根稜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顯的三角形突起。這樣的造型對於瓷器的製作是一種挑戰,像一般的瓷器,常見常見的都是類似與家中裝飾的花瓶一樣,造型上很單一,而北宋官窯瓷器就造型精緻,氣度不凡,給人眼前一亮,別致新穎的感覺。
2.釉色美麗燒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窯汝窯製作的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鏡子一樣,晶瑩光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光澤閃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為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蘭色釉。給人的感覺雖樸素但卻高雅清新,給人以脫俗之感。此天青釉因為其價格昂貴,所以只有官窯會使用,一般民窯不會以此作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燒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沒有半點瑕疵,光亮照人,內部也沒有小的氣泡。
我們現在還能見到這樣美麗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術嗎?即使在景德鎮也很難再見到這樣的珍物了。
3.釉層厚度極為薄
從斷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窯瓷器的釉層的厚度很薄,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難遇見的,並且想要模仿也是難。並且斷處呈現的是流暢的線狀,這也是其獨有的特點(贗品呈現的是不連續的齒狀)。
現今有些人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製作假的文物變賣,如果這樣完全可以根據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斷處的裂縫來判斷它是不是北宋官窯的真品。
4.底部的支釘痕跡
北宋官窯的製作採用燒釘製作,器底留有細小的支釘痕;支釘燒大多為3個、5個或6個。
並且從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釘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可以認為凡傳世的北宋汝窯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釘痕跡,無一例。
歷史傳承,在對北宋官窯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時對北宋宮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測和估計,可以聯想到當時宮中歌舞昇平奢華的生活。也透過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生活的人們也無法想到,無法達到的。
現代陶瓷藝術史學是一種具有現代形態的新興學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現代陶瓷藝術這一新藝術門類研究的原則、觀念和方法,並且它將現代陶瓷藝術研究納入到藝術史研究的范疇。
現代陶瓷藝術品收藏比較有名的是廣州的瑞哲軒藝術館,瑞哲軒藝術館主要以現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潛力的中青年作品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張松茂、劉偉、趙美雲、俞軍、江見鳴、徐小明。楊青等的作品。

㈦ 古陶瓷鑒定的幾種方法

鑒定古陶瓷一般有四大任務:辨真偽、斷窯口、定時代、評價值。四項任務的首要是辨真偽。古陶瓷真偽的鑒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經驗鑒定,另一種是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古陶瓷進行鑒定的科技鑒定,第三種就是物質自然老化痕跡的微觀鑒定。以下就這三種鑒定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一 傳統經驗鑒定的分析
所謂傳統經驗鑒定,是指鑒定者在長期的古玩鑒定實踐中,依據個人所積累的經驗,通過眼看、手摸、耳聽、鼻聞等感覺器官,對器物進行鑒別的行為過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紋飾、看款識。因此,傳統經驗鑒定俗稱「眼學」又稱「目鑒。

二、科技鑒定方法的分析
科學技術鑒定,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古陶瓷進行分析、鑒定的方法,又稱「科鑒」。目前按照他們所依據的理論又可歸納為三類:第一,依據化學理論的有「元素成分分析法」;第二,依據光學理論的包括「激光拉曼光譜儀儀分析法」,「能量色散型x-射線熒光譜儀分析法」「可移動式實體顯微鏡和不可移動式電子顯微鏡」;第三,依據物理化學理論的有:「中子活化分析」「電子探針」「原子吸收光譜儀」「熱釋光分析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等。

三 物質自然老化痕跡的微觀鑒定
「微痕鑒定」作為一門科學,主要是通過對事件發生後的內在和外在的痕跡表現,推論出導致這些痕跡發生的原因和過程。痕跡學是對時間的反向指正,他同與時間有關的所有信息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微痕鑒定是研究過程系統中各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發生信息傳遞、交換的規律和特點,以及研究和破譯這些信息。微痕鑒定發展到今天,已經廣泛應用於偵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鑒定等多個領域。

㈧ 陶瓷原料中CaO,MgO含量的測定。一,方法原理。 二,分析步驟。 三,數據處理。 四,結果評價。

1、主要儀器和試劑
1.1 儀器

WFD-Y2型原子吸收分子光光度計(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

鈣、鎂空心陰極燈(日本島津)

1.2 試劑

鹽酸:優級純

硝酸:優級純

硫酸:優級純

高氯酸:分析純

氧化鍶:分析純,配製20%水溶液

氧化鋁溶液:1毫克/毫升(用99.99%的鋁片配製)

氧化鈣標准溶液(甲):1毫克/毫升

配製方法是准確稱取經灼燒的氧化鎂(高純)1.000克於250毫升燒杯中,加入1:1鹽酸10毫升低溫加熱溶解,冷卻後移至1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氧化鎂標准溶液(乙):20微克/毫升

配製方法是,准確吸取氧化鎂標准溶液(甲)10毫升於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2、實驗方法

根據原子吸收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樣品的情況,對鈣、鎂測定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反復實驗,從而確定了鈣、鎂的最佳測定條件。

准確稱取在110℃烘乾一小時的粉末樣品0.1克置於鉑皿中,用水潤濕並使試樣均勻散開,加入10毫升氫氟酸與0.5毫升高氯酸,在低溫電爐上加熱分解,蒸發近干,再加10毫升氫氟酸與0.5毫升高氯酸,在低溫電爐上加熱分解,蒸發近干,再加10毫升氫氟酸繼續蒸發至大量冒高氯酸濃煙1~2分鍾,冷卻後,加4毫升鹽酸(比重1.19)和10毫升水,加熱使殘渣溶解,再補加20毫升水,繼續加熱至溶解完全清澈透明,冷卻至室溫後,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5毫升氯化鍶(20%)溶液,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用4%鹽酸,1%氯化鍶的鈣、鎂標准系列,直接比較進行原子吸收光譜測定。

試樣中各元素、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計算:

M=C·A·A×10-6/G×100%

式中:M——試樣中元素氧化物百分比含量,%

C——試樣溶液中元素氧化物的濃度,微克/毫升

V——溶液的體積,毫升

A——試樣溶液的稀釋倍數

G——試樣重量,克

2、結果與討論

2.1 儀器條件的選擇

①靈敏度

在上述條件下測得氧化鈣的靈敏度為0.06微克/毫升(1%吸收),濃度為2微克的氧化鈣標准溶液通常給出0.15左右的吸光度。測得氧化鎂的靈敏度為0.0037微克/毫升(1%吸收),濃度為0.2微克/毫升的標准溶液通常給出0.24左右的吸光度。

②線性范圍

標准系列為每毫升含氧化鈣0、1、2、4、6、8、10微克,每毫升含氧化鎂0、0.2、0.4、0.6、0.8、1.0微克4%鹽酸和1%氧化鍶的溶液,在上述條件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度,其工作曲線如圖1。

由圖可看出,氧化鈣的工作曲線,其線性范圍在1~7微克/毫升;氧化鎂的工作曲線線性范圍在0.1~0.6微克/毫升。

③分析線的選擇

波長4227、2852是鈣、鎂最強的吸收線,適宜於(0.1~0.7)%CaO、(0.02~0.06)%MgO含量的樣品測定,不需分離,具有操作簡便,准確快速等特點。對於分析高濃度度的試樣,可選擇靈敏度低的譜線,以便得到適度的吸光度,改善曲線的線性范圍。CaO在20~60微克,MgO在1~20微克范圍內選擇波長Ca2399、Mg2796的分析線,具有很好的線性關系,測得石灰石和白雲石樣品中的CaO、MgO的含量見表2。

表2 分析結果比較

試樣
分 析 方 法
CaO(%)
MgO(%)

石灰石
原子吸收法
55.66
0.16

化學分析法
55.58
0.17

白雲石
原子吸收法
27.42
19.56

化學分析法
27.54
19.56

由表2看出,原子吸收法測得的結果與化學分析法測得的結果十分相近。

④狹縫寬度

光譜通帶直接影響測定靈敏度和標准曲線的線性關系,單色器的光譜通帶由公式Δλ=D×S決定。

式中:Δλ——光譜通帶寬度,Å;

D——分光器的倒數線色散率,Å/ 毫米;

S——狹縫寬度,毫米

因為對於儀器本身,D是確定的,Δλ僅由S決定。當吸收線附近有干擾與非吸收光存在時,使用較寬的狹縫會導致靈敏呀明顯降低。非吸收線的存在也人使工作曲線發生彎曲。合適的狹縫寬度可用實驗方法確定。其方法是,將試液噴入火焰中,調節狹縫寬度,測定不同狹縫的吸收值,當狹縫增寬到遣下程度,其他譜線或非吸收線出現在光譜通帶內,吸收值立即開始減少,不引起吸收值減少的最大狹縫寬度,確定為最合適的狹縫寬度。WFD-Y2原子吸收光譜儀,狹縫寬度定為0.1毫米,具有比較靈敏的吸收率。

2.2 酸的影響

①配製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4%HCI、HNO3、HCIO4、H2SO3、H3PO4等5種酸的標准溶液,測定CaO、MgO的吸光度,其結果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H3PO4、H2SO3對MgO的影響不明顯,對CaO有明顯的影響。主要原因是CaO在火焰中與P2O5、SO3形成了難熔的磷酸鹽和硫酸鹽,空氣 — 乙炔火焰達不到其熔點溫度,影響了對鈣基態原子的形成,降低了原子的吸收信號。HCIO4、HNO3是氧化性酸,鈣、鎂的吸收有正效應。HCI是弱還原性酸,在利於溶液中化合物的穩定,又是實驗室的通用酸,選用HCI作為測定溶液的介質最為適宜。

②鹽酸濃度的影響

配製每毫升含4微克氧化鈣,0.4微克氧化鎂,2~12%不同濃度鹽酸標准溶液測定其吸光度,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看出,鹽酸濃度對鈣、鎂的吸光度的影響,在2~8%的鹽酸濃度范圍內影響不明顯。當濃度>8%時,吸光度明顯下降,原因是,溶液中鹽酸的濃度高時,噴霧效率下降,使得火焰中原子濃度減少,導致吸收強度下降。在一般測定中,溶液的鹽酸濃度保持在4%左右,或將試樣和標准溶液中的鹽酸濃度匹配一致,可減少誤差。

2.3 共存離子的影響

配製4%鹽酸溶液,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為標准溶液1,每毫升含標准溶液1相同的元素含量再配入每毫升4微克Fe2O3、20微克Na2O3、30微克K2O為混合離子標准溶液2;每毫升含混合離子標准溶液2的相同元素含量,再配入20%Al2O3為混合標准溶液3,每毫升含混合標准溶液3的相同元素含量,再加入1%的氯化鍶為混合標准溶液4.分別測定這4種標准溶液的吸光度,其結果見表4。

表4 共存離子的影響

元素
吸 光 度

標准溶液1
標准溶液2
標准溶液3
標准溶液4

CaO
0.35
0.34
0.10
0.34

MgO
0.51
0.49
0.13
0.50

從上表可以看出,標准溶液1和混合標准溶液2的吸光度基本一致,顯示出共存離子鉀、鈉、鐵對鈣、鎂的測定沒有影響。在混合標准溶液3中,由於20%Al2O3的存在,吸光度比標准溶液1、2下降3~4倍,對測定鈣、鎂顯示出了明顯的干擾。在混合標准溶液4中加入1%的氯化鍶,吸光度和標准溶液1、2基本一致,顯示了消除了Al2O3對鈣、鎂的干擾,原因是,在火焰中CaO、MgO與Al2O3形成了高晶格能、高熔點的尖晶石化合物(MgO·Al2O3)、(3CaO·5 Al2O3),空氣 — 乙炔火焰達不到他們的熔點溫度,影響了這些化合物的解離和基態原子的形成,嚴重的干擾了鈣、鎂的測定。在混合標准溶液中加入1%氯化鍶,氯化鍶和氧化鋁形成了穩定的化合物,將鈣、鎂釋放出來而消除了干擾。

根據資料介紹,同一份溶液中鋅、鎳、銅、錳、鉻、鋁等元素的存在不幹擾鈣、鎂的測定,各元素間也存在不幹擾鈣、鎂的測定,各元素間也存在相互干擾(共存元素鋁、鈦的干擾用入氯化鍶來消除),所得結果和化學分析方法完全一致。因此,利用原子吸收法具有簡便、快速的顯著優點,更適用於陶瓷釉料、顏料的元素組成分析,可解決化學分析法中存在金屬元素干擾鈣、鎂測定的難題。

2.4 標准樣品的分析結果對比

表5列出了幾種原料中CaO、MgO採用不同方法的分析結果。

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測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學分析法更接近於標准結果。由此說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種快速、准確測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5 標准樣品測試結果對比

原料樣品
化學分析法
原子吸收分析法
標准含量

名稱
CaO
MgO
CaO
MgO
CaO
MgO

長 石
0.15
0
0.08
0.04
0.07
0.03

粘 土
0.35
0.10
0.15
0.07
0.12
0.05

焦寶石
0.40
0.20
0.35
0.15
0.37
0.14

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測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學分析法更接近於標准結果。由此說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種快速、准確測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陶瓷原料包括高嶺土、粘土、瓷石、瓷土、 著色劑、青花料、石灰釉、石灰鹼釉等。
高嶺土陶瓷原料,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組成的粘土。因首先發現於江西省景德鎮東北的高嶺村而得名。它的化學實驗式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為:39.50%、46.54%、13.96%。純凈高嶺土為緻密或松疏的塊狀,外觀呈白色、淺灰色。被其他雜質污染時,可呈黑褐、粉紅、米黃色等,具有滑膩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燒後顏色潔白,耐火度高,是一種優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種含水鋁硅酸鹽礦物,由長石類岩石經過長期風化與地質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種微細礦物的混合體,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和結晶水,同時含有少量鹼金屬、鹼土金屬氧化物和著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獨特的可塑性和結合性,其加水膨潤後可捏練成泥團,塑造所需要的形狀,經焙燒後變得堅硬緻密。這種性能,構成了陶瓷製作的工藝基礎。粘土是陶瓷生產的基礎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蘊藏量大,種類繁多,是一種寶貴的天然資源。
瓷石也是製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種由石英、絹雲母組成,並有若干長石,高嶺土等的岩石狀礦物。呈緻密塊狀,外觀為白色、灰白色、黃白色、和灰綠色,有的呈玻璃光澤,有的呈土狀光澤,斷面常呈貝殼狀,無明顯紋理。瓷石本身含有構成瓷的多種成分,並具有制瓷工藝與燒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國很早就利用瓷石來製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傳統細瓷生產中,均以瓷石作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嶺土、長石、石英等組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並含有少量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和氧化鈉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結合性能均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著色劑存在於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見的著色劑有計三氧化二鐵、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錳、二氧化鈦等,分別呈現紅、綠、藍、紫、黃等色。
青花料是繪制青花瓷紋飾的原料,即鈷土礦物。我國青花料蘊藏較為豐富,江西的樂平、上高、上饒、豐城、贛州,浙江的江山,雲南的宜良,會澤、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均有鈷土礦蘊藏。我國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來自國外,大部分屬國產。進口料中有蘇麻離青、回青;常用的國產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質是氧化鈣(Cao),起助熔作用,特點是高溫粘度小,易於流釉,釉的玻璃質感強,透明度高,一般釉層較薄,釉面光澤較強,能清晰地刻劃紋飾,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鹼釉主要成分為助熔物質氧化鈣以及氧化鉀(K2o)、氧化鈉(Na20)等鹼性金屬氧化物。特點是高溫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溫焙燒過程中,釉中的空氣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許多小氣泡,使釉中殘存一定數量的未溶石英顆粒,並形成大量的鈣長石析晶。這些小氣泡、石英顆粒和鈣長石析晶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散射,因而使釉層變得乳濁而不透明,產生一種溫潤如玉的視覺效果。石灰鹼釉的發明與運用,是傳統青瓷工藝的巨大進步。石灰鹼釉出現於北宋汝窯青瓷中。南宋龍泉窯瓷器大量採用石灰鹼釉,使釉色呈現出如青玉般的質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說南宋龍泉青瓷已達到中國陶瓷史上單色釉器的頂峰。

㈨ 鑒定陶瓷的基本方法

陶瓷是土與火的完美結合,是自然與智慧的結晶。中國歷史悠久,陶瓷文化更是不斷發展與積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藝術魅力和工藝技法。從古至今,陶瓷用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

筆者認為古陶瓷鑒定主要應從四個方面去學習與思考:一是掌握古陶瓷的特徵及種類;二是古陶瓷鑒定的理論方法;三是古陶瓷鑒定的實踐方法;四是如何識別仿品

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陶瓷器的要素是胎骨、器型、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等。各種陶瓷器分別都有它的發明創燒時期,胎土、器型 的變化以及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的改革創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這個創燒期就是它時代的上限。

㈩ 瓷器鑒定的基本方法

款識鑒別

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是鑒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

款識

2. 胎土和釉色

對胎土和釉色的仿製較為困難,是因為兩者對原料都很有講究。胎土的仿製取決於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鎮瓷器的胎土以單一瓷石為原料,南宋之後,隨著高嶺土的發現,制瓷工藝迎來一大轉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讓景德鎮瓷器自元代起揚名全國。而釉色的仿製則取決於釉料的產地和配方,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差異。

3. 出土原料與工藝結合

(1)老胎新繪:利用清中後期及民國的白胎,在上面繪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裝飾新胎;

(3)舊件新器:將足、流、底、口、頸等各殘缺部分的出土物組裝在新瓷器中;

(4)復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將殘缺部位較少的舊器修補後放入窯中復燒;第二種是指將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重新做坯燒胎。

二、做舊

做舊的手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後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徵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於容易被識別真偽以及收藏者對仿品品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做舊方法進入第二階段。

階段二: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徵為主。比如,高檔次仿古瓷會採用中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據不同的對象,中葯的配方也會略有差異,加少許酒精利於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許氫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葯浸泡,其他的表面做舊方式還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煙熏、塗細煤灰等等;至於器物內壁出現的雞爪紋,在上釉瓷剛出窯時用小錘敲砸即可仿出。

閱讀全文

與成分分析陶瓷藝術品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掌的修剪方法視頻 瀏覽:223
凈化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720
ve使用方法 瀏覽:448
採集視頻的方法 瀏覽:878
天貓快速下店方法 瀏覽:461
疤克正確的塗抹方法視頻 瀏覽:993
男士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56
抓地的最佳方法 瀏覽:123
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37
重車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792
電腦護膚方法 瀏覽:501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測量方法 瀏覽:906
新奧德賽抖動解決方法 瀏覽:929
辣椒缺銅施什麼肥施肥方法 瀏覽:112
電腦調試攝像頭方法 瀏覽:781
帕薩特18t發電機漲緊器安裝方法 瀏覽:934
筆記本電腦耳機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
win7恢復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無資料地區水文研究方法 瀏覽:689
肺部內膜結合臨床治療方法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