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提煉信息結論的方法是什麼

提煉信息結論的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6 11:44:35

⑴ 初三語文「信息的提取」講評課教案

初三語文「信息的提取」講評課教案

引導語:學生熟悉中考題型、明確中考閱題標准,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初三語文“信息的提取”講評課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熟悉中考題型、明確中考閱題標准;

2、培養學生准確審題、精確答題的習慣,提高應試水平;

3、教給方法,培養學生回答類似題目的遷移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學會把握標准答題;

2、難點:遷移訓練;

三、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今天,我們改革一下,我們喊上下課和答問的時候,就不要站起來了,都坐著!好,上課!(可能有少部分同學仍然起立) 師:剛才站起來的同學沒能獲取我剛才講話中的信息。老師說的“不需要站起來”這個信息,就沒有輸入到這些同學的大腦裡面。——我們今天講評的內容就是:《中考信息提取與轉換》(出示)。什麼是信息提取與轉換?一般的來講,信息提取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內容提取出來;把它說得廣泛一點呢,還有很多其它形式,諸如要我們用語言、用圖形等,把文章的內容或文段的內容簡要地表達出來,或是把圖形等信息轉換成文字信息,形成結論。中考信息題應該說是這兩年的一個熱點,因為“課標”給我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出示課標要求):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情況分析】

同學們對於下列這兩道題做得不夠好,錯誤率較高。其實這幾題,有很強的方法性,因此我們將詳細講評。

【講評】

1、第一題 題型:信息提取題

(1)題干:1、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新聞的內容。

學生答案比較:

答案1: 周波,是北京衛區某警衛師直屬防化連的一名普通士兵,重

慶涪陵人。(中心內容提取錯誤)

答案2: 周波救落入冰水的兒童。(提取不全面)

答案3: 一名入伍才11個月的士兵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20

多天後,他為救落入冰水的兒童,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信息整合不到位)

出示參考答案:周波救落入冰水的兒童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比較上面三個答案和標准答案的優劣)

做題思路:通讀 結構 提取 整合

提取信息:1、導語是對新聞主體事件的高度概括,可從導語入手,

提取關鍵詞

2、提取的信息應該是最新鮮、最重要、最本質的

總結方法:

方法提煉:誰 + 干什麼 + 怎麼

答題模式:人(物)+ 事件 + 結果

(2)題干:請你就英雄周波的事跡作簡要評論。

典型錯誤:

A、我們長大後也要當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

B、周波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我們要舍己為人。

C、周波救落水兒童的舉動,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

錯誤歸因:①不扣內容②方向錯誤③觀點不全

展示優秀答案:

周波的舍己為人的事跡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的解放軍戰

士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最可愛的人。

方法歸納:扣新聞內容 + 觀點明確 + 表達通順

2、第三題 題型:表格信息轉換題

題干:你從表格中得出了什麼結論?

典型錯誤:

錯誤歸因:①不看錶頭②直接轉述③結論不全

方法歸納:①橫向、縱向比較把握出題意圖②准確概括、精確表達

學生答案評價(隨機展示學生答案,學生評價)

四、遷移練習 (可讓兩個學生上黑板完成)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昨天,為體驗生活,西南政法大學的30多 位學生在渝中區朝天門體驗“棒棒”(力夫)。

上午9點,朝天門交易廳附近,手拿扁擔的潘勻滿頭大汗,和同學張傑轉悠著攬生意。“大學生當‘棒棒’,挑不挑得動喲?”看著文質彬彬的兩人,僱主們連忙擺手拒絕。半小時下來,兩人“顆粒無收”。

“叔叔,我們只收一元。”無奈下,兩人只好狂壓價格,終於搶到第一筆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兩堆,再用扁擔橫穿其間,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來休息。20分鍾後,汗流浹背的兩人終於拿到一元錢。

“這一元錢太不易了。”平時每月生活費都在3000元以上。從未吃過苦的潘勻為此感動得淚流滿面。

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請針對這則新聞內容進行簡要評論。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長沙市某中學對該校300名高一學生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和“超級女聲”兩大電視節目進行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①請概括說明統計表反映的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調查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解答本題,先看調查內容,學會統計,篩選重要信息,並能總結出規律,在語言上要簡潔。

答案:①兩大電視節目比較,學生更喜歡“超級女聲”。

②對不同電視節目的關注,反映了青少年不同的價值取向。

五、總結:

其實,信息提取的`關鍵是要有語境意識,同時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對於文字類材料,如果是單一性的,你要積極走進材料,捕捉重要信息,依據要求作答;如果是復合性的,你要挖掘材料的共性,即交叉點,審視題干要求,提取、篩選符合要求的信息;對於表格類材料,你要縱橫觀察,比較數據,只有這樣,才能准確作答。對於畫面類材料,你要讀出畫面的內涵,借題發揮進行表述。 今天我們主要對於單一性的文字類材料和表格類材料的信息提取方法進行了一次概括,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善總結。

六、課後練習

1、《中考作業本》P41第一題。

2、《中考總復習》P45第二題中的第二小題。

【練習】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後面的習題。

新華網北京 2月19日電(陳輝、可儆)“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會奉獻一切!請黨組織考驗我!” 2007年10月12日,一名入伍才11個月的士兵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20

多天後,他為救落入冰水的兒童,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把青春永遠定格在20歲。他叫周波,是北京衛區某警衛師直屬防化連的一名普通士兵,重慶涪陵人。

2008年2月14日,師直屬隊在北京通州區宋庄鎮徐辛庄村部隊靶場進行實彈射擊,防化連戰士周波和劉冰恆兩人擔任流動哨,負責在靶場周圍巡邏,避免射擊時有人誤入射擊區。突然他們聽到小孩的呼救聲,扭頭一看,發現有小孩從冰水中央掉了下去。周波與劉冰恆急忙沖向出事地點,來不及脫棉衣救跳進冰窟,奮力將一個小孩推上冰面。此時周波因嗆了水,體力漸漸不支,當他用全力托起另一名兒童,又使勁推了戰友一把後救沉了下去。聞訊趕來的人們先後將4人拉到岸邊,兩名兒童和劉冰恆安然無恙,年僅21歲的周波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日前周波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追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新聞的內容。

(2)、請你就英雄周波的事跡作簡要評論。

2.將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寫為“一句話新聞”。

央行的統計數字表明,到2月份我國的糧價已連續4個月小幅回升。分析師估計,今年國內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水平可能持續走高。據國內媒體對全國832個縣7萬多農戶3月初種植意向的調查,今年全國稻穀、小麥和玉米等穀物品種播種面積繼續減少,只有豆類品種播種面積增加,這將對今年的糧價水平有一定影響。

3. 下面是一份對400名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調查表。請根據這個情況調查表,回答後面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針對這一問題請你提出一條建議。

4.下面是一份對200名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調查情況表,請根據這個調查情況,回答後面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了這一統計結果,你對同學的建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高中語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高中語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關鍵詞本是網路中經常提及的詞語,指的是人們輸入搜索框中的文字。關鍵詞的內容大多為網站名、網頁名、新聞事件、人名、術語、軟體名等。 什麼是「關鍵詞」?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對此是這樣解釋的「(1)指能體現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詞語。(2)指檢索資料時所查內容中必須有的詞語。」依照這里的解釋不難理解,提取關鍵詞,說到底就是要善於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種壓縮信息類的題型,考查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解題方法】做這類題目,首先要分清語段的類型,看是記敘性語段,還是議論性語段,還是說明性語段。
如果是記敘性語段,首先要找出敘述的對象是什麼,文段圍繞這個對象說了什麼事,最後的結果如何或者影響如何,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議論性語段,首先要找出語段的觀點是什麼,圍繞此觀點分別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說明性語段,就要首先找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文章對此說明對象說明的特徵是什麼,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
提取完成後要檢驗,方法是把提取到的關鍵詞連結成句,如果能夠體現短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認定是符合要求。

⑶ 把一件事情說清楚有哪些方法

要把一件事情說清楚,需要有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自己首先要清楚這件事。自己心裡都不清楚,要想說清楚幾乎是不可能,除非鸚鵡學舌,人雲亦雲。清楚到什麼程度?我認為至少要掌握事情的脈絡和概要。脈絡體現這件事情的結構和層次,通過裡面的邏輯關系,讓我們清楚地了解這件事的全貌。概要就是能用一到兩句話進行總結,這體現了歸納的能力。這兩項基本能力就足夠考驗人,讓人不過關,我也在學習中,不要見笑。自己不知道就大方承認,閉嘴或承認不知道也沒有什麼丟臉的,自知者明。

第二,經過深度思考和加工。這一條件我認為非常非常重要,比我們想的重要的多。因為我們發現很多時候,說不清楚一件事情,並不是我們心裡不清楚,而是心裡清楚但是說不清楚,為什麼說不清楚,最主要就是沒有經過深度思考和加工,更沒有內化於心,沒有入心的東西壓根就不是自己的東西,講出來也就一些局部或片段,串不到一起,也就不是那個意思了,更不用說清楚了。有沒有嘗試過,剛聽完一個生動的故事後,你還能比較生動的把它講出來嗎,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你試一試就知道其實還是挺難的。

第三,針對不同對象組織語言,簡潔流暢地表達。有了前面兩個步驟做鋪墊,到這一步,已經變得相對容易了。表達的對象是什麼背景、知識結構、所處的位置、什麼場合等等,都決定了你用什麼語言。比如給領導匯報工作,若是非專業的領導,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最好有形象的比喻把它表達出來,所以平常就需要多多總結和積累,具體就是自問自答。若是專業的領導呢,你就可以直接用專業的術語把它說講清楚即可。

有了這三個步驟的方法和實踐,我相信以後說清楚一件事情就豐富完整的多了。

⑷  遙感專題信息提取的思想方法

遙感影像信息集合(包括子集/元素)的概念之所以能夠成立,是由於決定影像模型特徵的地理實體的自然屬性,具有專屬性。專題信息(地理實體屬性)的提取,即根據其專屬性(知識)運用圖像處理技術輔助決策,逐步達到對象本質屬性的認識,並通過圖形、圖像語言加以表述。因此,遙感專題信息的提取是一個運用知識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反演、推理和歸納過程。

1.探求因果聯系的科學歸納法

從探求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入手,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叫科學歸納法。在自然界及人類社會中,有許多現象都是與其他現象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如果某一現象必然存在,便引起另一現象的發生,這兩個現象間就具有因果聯系。因果在時間上具先後繼承性,在同樣條件下同樣的原因一定產生同樣的結果。因果聯系又具有復雜性,有時事件的原因是由若干個現象組合構成,當尚未引起發現現象(或結果)時,並不意味著此現象的原因(或結果)不存在。

(1)契合規律是探求現象間因果聯系的一種方法

當被研究現象出現的若干場合,如果惟一的情況是在這些場合共同有的,那麼這個惟一的情況是被調查現象的結論。

例如:在華北板塊南緣或秦嶺造山帶的影像中,分布有許多穹形影像空間模型。地質解譯發現,這些台穹區的影像結構、色率、水系型式、植被發育程度等各具特色。根據知識發現,盆嶺地貌的台穹區是造山期後伸展機制下生成的變質核雜岩。那麼,推導的結果是:這些穹形影像空間模型分別代表不同結晶基底構成的變質雜岩核。

(2)差異規律是探求現象因果聯系的另一種方法

如果被研究現象出現的場合與不出現的場合只有一種情況是不同的,而且這個惟一不同的情況在被研究場合是存在的,在研究現象不出現的場合不存在,那麼這個惟一不同的情況就是被研究現象的原因(或結果)。

例如:推理華北板塊南緣結晶基底是由華山、熊耳山-崤山古陸塊拼合而成。在穹形影像空間模型中,惟一不同的是地塹的阻隔。當△Z上延20 km後深部連接為一體,惟一不同地塹阻隔不存在物理量的差異。那麼,推導的結果是:華北板塊南緣結晶基底原為統一陸塊,後被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所分割。

(3)剩餘規律是探求現象因果聯系的又一種方法

如果一個復合的現象被研究,已知這個復合現象的一部分是某種情況的結果,那麼這個復合現象的剩餘部分就是其他的情況的結果。

例如:在環形構造影像空間模型中,具有比較規則的復雜的環形影像與酸性岩漿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場吻合較好,呈包容同現模式。當這些環形構造影像有較大規模的線性構造切穿,在線性構造體上有礦化蝕變色異常疊加時,該環形影像構造具有隱伏岩體控制下的礦田構造的意義。那麼,推導的結果是:其他情況的環形構造影像空間模型不具備成礦前景。

2.探求等同關系的模擬推理法

模擬推理,當兩個對象在一系列屬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一個對象還具有其他的屬性,由此推出另一個對象也具有同樣的其他屬性的結論。

模擬推理的表達如下:

如果A對象具有屬性a、b、c、d,B對象僅發現屬性a、b、c,推論B對象也應具有屬性d。

以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為例:已知區A影像模型為黃土溝壑區。其屬性:a=馬蘭黃土;b=降雨量700~800 mm/a,且暴雨集中;c=地殼抬升1~2 mm/a;d=年侵蝕模數>2500t/a;e=強侵蝕區。

未知區B與已知區A影像模型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屬性a、b、c與已知區A具可比性,根據影像模型和知識可作如下推理:

即未知區B也為強侵蝕類型區,年侵蝕模數>2500t/a。

因為客觀存在的對象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差異性,所以模擬的結論是或然的。如把某對象的特有(或偶然)屬性類推到其他對象,就會犯「機械模擬」錯誤。提高模擬推理結論的可靠性,必須在前提中的確認達到最多,使確認屬性最大限度接近本質。而且兩個對象的相同屬性是本質的,那麼它們的其他屬性便具有相似性。這樣類推的屬性也就可能顯示兩者的共性(如a,b,c,為必備條件)。

3.探求真實性的科學論證法

論證法,是用一個(些)真實判斷確定另一個判斷真實性的思維過程。即引用某個(些)真實判斷作為根據,從這個(些)判斷中推出所要確定判斷的正確,這就是論證的過程。論證表達式如下:

如果有p,那麼有,或者q1,或者q2,或者q3

如果q1,那麼有 r1。因有 r1,所以有q1

如果q2,那麼有r2。因有r2,所以有q2

如果q3,那麼有 r3。因有 r3,所以有q3

……

因有 q1、q2、q3……;所以有Pn

例:水文地質遙感調查

影像空間A,影像模型所有反映石灰岩、石英砂岩構成的峰叢峽谷地貌與山前洪積裙(影像空間B)毗鄰。

科學論證:

q1洪積裙造屬山前粗碎屑快速堆積,物質分選性差、空隙度高,具良好的富水性特徵 r1;

q2影像空間B反映洪積裙內凹,面積約2000 km2,說明全新世以來地殼大面積下沉,砂礫岩層深厚,有一定規模的儲水空間 r2;

q3影像空間A反映洪積裙上游對應數條深長的峽谷,匯水面積達5000 km2,充足的水源補給條件r3。

因有q1、q2、q3的真實推斷作為根據,因而可推論影像空間B可作為平原區大型地下水庫工程項目評價。

綜上所述,遙感信息提取的過程實質是應用知識概念模型,對影像空間模型屬性進行邏輯推陳出新理論的過程。應用好邏輯規律(知識發現)構建「公理體系」,即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⑸ 把一件事說清楚有哪些方法

為什麼要學結構化思維?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情,有些人能夠用三兩句話抓住其中的要點,把它簡潔清晰的表達出來,而你可能說了大段大段的話卻是讓別人抓不住重點,這其中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會歸結於自己不會說話,不會演講,不夠自信,不夠大膽,但實際上根本的原因在於思維方式的差異。我們的大腦一次性接收的信息量有限,偏愛有規律的信息。因此,採用結構化的信息處理方式,在海量信息中識別篩選出關鍵信息,歸納,整理提煉出結論,這樣的方式儲存到大腦里,不僅結構清晰,而且點與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也十分的清楚。怎樣識別篩選信息?面對海量信息可以通過識別其中的結論、理由、事實三個要素來判斷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實性。這三要素從上到下就構成了類似金字塔形式的信息結構。最上層是結論,中間層是支持結論的理由,每一個理由下面又是支撐理由的事實。事實是客觀的,不帶感情色彩的事例和數據。怎樣歸納整理信息?識別信息是從上到下總提煉出一個事情的結論,隨後展開支持結論的理由,並用事實去驗證理由。這是一個縱向的信息處理方式。但除了結論在理由和子理由之間有非常多相類似的信息,把這些類似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有助於大腦識別和接收這類信息。因為人類大腦有自動將某些共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歸類和重組的能力。對信息進行分類,要做到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各要素之間要保證,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遺漏。1、二分法,是把信息分成A和非A兩部分,做到了完全的窮盡。2、過程法,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流程順序,對信息進行逐一分類,適用於在對項目進展和階段的匯報上。3、要素法,是把一個整體分成不同的構成部分,可以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從整體到局部用於說明事物各方面特徵。4、公式法,是按公式設計的要素分類,只要公式成立,這樣的分類就符合MECE原則。如:銷售額=單價×數量,就通過單價和數量兩個要素可以核算出銷售總額。5、矩陣法,是使用兩次兩分法。第一次使用時先分出兩個維度,第二次使用時將兩個維度交叉,形成四個象限。比如,把事物劃分成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就出現了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個象限。怎樣提煉信息結論?結論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根據已有素材提煉概括出結論可以採用歸納法和演繹法。1、歸納法歸納法是一種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即根據許多個別事物的特殊性,來概括出同類事物的特徵。它是從金字塔底部由下至上推導出結論的一種方式。使用歸納法概括結論時有一個注意點,就是要做到要點窮盡,否則結論有可能不正確。比如,喜鵲是鳥飛,會飛;烏鴉是鳥,會飛。結論,凡是鳥都會飛。但是鴕鳥也是鳥,不會飛,上述結論立刻被推翻。再概括總結事物的共性時有兩種概括方式:描述性概括和行動性概括。描述性概括是找出事物屬性上的共同點。行動性概括則是找出事件結果的共性,而一個好的結論是兩種共性方法的結合,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再通過總結事物發展的結論,給出一個完整有意義的結論信息。在使用歸納法時也容易犯一個錯,就是沒有將結論推演到金字塔頂,錯誤的把一個子結論誤認為是真結論,概括不徹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推演出一個結論後問自己,所以呢?直到這個結論,再也問不出所以是什麼為止。2、演繹法。演繹法是一種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方式,他的核心是將某一個事實與對應的某個規律聯系起來,得出結論。它把思維的推演結構分為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大前提一定要滿足無可爭議的這個條件,它具有普通意義的常識,對有拒絕心態的聽眾很有效。羅列大前提要素時,盡量不要超過三項。小前提則是具體的事物,最好是一個已經發生且無可爭議的事實。結論就是具體事物的性質。上述說到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要滿足無可爭議的條件,什麼是無可爭議的條件呢?(1)大前提是主觀判斷。(2)在大前提中羅列非常冗長的信息。別人無法耐心的看下去,也就無法達成說服的目的。怎樣清晰表達信息?前面說了怎樣結構化思考,提煉出事物的結論、理由、事實,那麼又該如何把它們清晰的表達出來呢?這里有四個原則,論、證、類、比。論,是結論先行。一次表達只支持一個思想,最好出現在開頭。證,以上統下。任何一個層次的要點,必須是它下一個層次要點的總結概括,直到最後一個層級的內容是客觀事實或數據為止。類,歸類分組。每組要點必須屬於同一個范疇。比,邏輯遞進。每個要點都需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有結構的表達就是以結論開頭,純論證結論,最後再強化結論的過程。該如何訓練結構化的表達呢?有一個方法:重要的事情說三點。三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在表達中說一點太少了,說二不夠多,三剛好。用最簡單的結構把事情表述清楚,這個看似簡單,但背後隱藏著非常強的結構化思考能力。首先,要給出一個結論;然後,再給出支撐這個結論的三個理由。它們之間還要符合「論證類比」的原則。橫向上要符合「類」和「比」的原則,話題不能有遺漏和疏忽,還要有先後次序;縱向上要符合「論」和「證」,挖掘思考的深度。

⑹ 分析信息的方法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分析方法總共有四種,分別為:
1.信息聯想法;
2.信息綜合法;
3.信息預測法;
4.信息評估法。分析方法」主要探討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剖析過程所使用的分析手段: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較分析法」一節說明比較分析法的三種形式及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其作用在於揭示財務活動中的數量關系和存在的差距,從中發現問題。「比率分析法」一節歸納敘述了財務信息分析中常見的三類比率關系,並提出使用比率指標分析財務信息時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趨勢分析法」可以揭示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變化,幫助我們分析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認識公司的現狀,並預測該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因素分析法」主要用來確定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上市公司某個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在分析財務指標異動原因時比較常用。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分為兩大類: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即通過專家知識、經驗,對事物現狀的分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頭腦風暴法、德爾菲調查法、主觀概率法、相互影響矩陣分析等。定性分析法發展至今,經過不斷完善,已廣泛運用於各類信息分析之中。定性分析最大的優點是,能充分運用專家的知識、經驗,從而對一些無法收集數據的分析預測活動進行評判。定性分析方法也是一種科學的方法。首先專家的知識、經驗是一種隱性知識,是專家在長期大量的實踐中形成的經驗總結,是建立在客觀科學基礎之上的認識,如某行業領域資深專家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這是他對行業發展全面客觀的認識基礎上作出的推斷,這種推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某個專家的認識由於受到自身學術行業背景、主觀判斷等限制,其看法具有片面性,但綜合該領域的專家認識,就能比較全面合理的作出定性的判斷,從這個角度這種方法也是合理的。最後,定性分析由於受到主觀因素影響,而且只能提供定性的結論,因此針對具體的微觀的需要作出量化決策的問題,就需要通過定量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定量分析由於客觀具體,用數據和科學模型說話,在某些方面更具有說服力,但是由於應用時受到諸多條件限制,有時候得出的模型和結論未必合理,切不可盲目迷信復雜的模型。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需要相互結合使用,才能做出准確科學的結論。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基本上就是統計的內容了,相關分析、回歸分析、主成分與因子分析、獨立性檢驗(卡方檢驗)、分類與聚類等。

數理統計最主要的幾個分布函數:正態分布和t分布、F分布、卡方分布,因為回歸分析里參數檢驗涉及到t檢驗和F檢驗問題,要知道它們到底用來做什麼,有什麼特性。這里簡單介紹幾個一直讓我混淆的概念。

(1)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兩個事物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如子女身高與父母身高,一般來說父母個子高子女身高也高,但兩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那麼這兩者之間有關系,但不是因果關系,這就是相關分析,相關可以是線性相關也可以是非線性相關。而回歸分析如,廣告支出增加,銷量增加,那麼廣告和銷量之間是存在某種因果關系,可以分析廣告支出對銷量增加的影響,這就是回歸分析。

(2)回歸分析與方差分析

前面講到回歸分析,當自變數和因變數都是數值變數,即分析某個自變數的變化對因變數的影響程度就是回歸分析。而方差分析也是分析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程度,但自變數是定性變數,如分析農作物產量(因變數)與土壤種類、肥料種類、栽培方法之間是否有影響,這就是方差分析了。方差分析結論就是,這個定性變數對因變數到底有沒有影響。

(3)線性回歸、logistic曲線與probit曲線

線性回歸就是構建一個模型方程,同回歸分析,自變數和因變數都是定量變數,並且對其取值沒有要求。logistic曲線與probit曲線自變數和因變數也都是定量變數,但是因變數的取值是0或1(這里講的是二元定性選擇回歸)。

⑺ 簡述信息分析的方法

信息分析的方法信息分析的方法信息分析的方法信息分析的方法:
1邏輯學方法,提供正確的思維途徑和基礎
2系統分析方法:對整個信息分析過程起支配指導作用的方法,尤其分析復雜的對象或系統時,系統分析的方法的貢獻更大。
3圖書情報學方法:進行危險調研和文獻分析時,圖書情報學的方法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包括目錄學方法、文獻檢索法文獻劑量學方法、文獻綜合加工等多方面,在收集整理濃縮比較和分析中都少不了這些方法。
4社會學方法:在進行非文獻調研和非文獻分析,即實地調查分析時,社會學可以為信息分析提供收集實地信息的某些比較成熟的方法,為分析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形成正確的概念框架、理論構架等貢獻有效地方法。
5統計學方法:信息分析中進行多因素之間的關系的定量的研究,主要依賴統計學的方法。
6未來學(預測)方法:為管理和決策服務的反洗非常重視預測,預測分析在信息分析工作中已佔有比較突出的地位,因此有未來學創造的和發展的許多專門用於預測的方法自然成為了信息分析方法的重要來源和必要的組成部分。
常見的信息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有:
1、歸納法:由若干已知事實作為前提,通過推理而獲得的一般規律作為結論。
2、演繹法:是形式邏輯中最重要的方法,主要用於推理和論證過程。在直覺思維形成後後形成後期對形成的概念進行科學的嚴密的檢驗和論證時加以應用。
3、分析與綜合法:是從客觀事物中普遍存在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繫上把握事物本質的一般方法。 4、實證法:在理論尚不完善時,或者還沒有成熟的理論模型可以利用時,用具體的實例和數字來論證所提出的意見觀點和結論。
二、定量分析法:
1、統計分析法:對一定時期內的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尋找數據發展的軌跡,獲取不同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或由數據隨時間的變化來推測未來趨勢。
2、預測分析法:以概率為其主要理論基礎,對客觀世界大量的隨機事件進行探索的一種方法。根據事物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規律,科學地估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3、系統分析法: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將研究的對象看做是一個與外部環境相聯系的系統,為了更好的達到系統的目標,而對系統的要素組織結構信息流動和控制機制進行分析,並應用數學方法好計算機技術建立系統的模型,找出各要素內在的和定量的關系,再及逆行系統的優化,提出建議和方案。
三、定性定量結合法

⑻ 常見的信息收集方法有哪些

目前有五種方法:

1.查閱資料法:報紙、行業網站、文獻、雜志、廣播電視等傳媒專訪。

2.調查法:(1)拜訪調查法;(2)電話采訪法;(3)問卷調查法。

3.觀察法:通過開會、深入現場、參加生產和經營、實地采樣、進行現場觀察並准確記錄(包括測繪、錄音、錄相、拍照、筆錄等)調研情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人的行為的觀察,二是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觀察法應用很廣泛,常和詢問法、搜集實物結合使用,以提高所收集信息的可靠性。

4.實驗法:通過實驗室實驗、現場實驗、計算機模擬實驗、計算機網路環境下人機結合實驗等過程獲取信息或結論。可主動控制實驗條件,包括對參與者類型的恰當限定、對信息產生條件的恰當限定和對信息產生過程的合理設計,獲得重要的、能客觀反映事物運動表徵的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觀察研究某些參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於對事物本質的研究。

5.互聯網信息收集法:通過計算機網路發布、傳遞和存儲的各種信息。互聯網信息收集的最終目標是給廣大用戶提供網路信息資源服務,整個過程包括網路信息搜索、整合、保存和服務四個步驟。

拓展資料:

為了保證信息收集的質量,要遵循幾個原則:

1.准確性:收集的信息一定要真實可靠,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因此,收集者要對收集的信息反復核實、不斷檢驗。

2.全面性:全面、廣泛地收集信息,才能完整的反映調查對象的全貌,保障科學決策。

3.時效性:信息的利用價值取決於該信息是否能及時地提供,信息只有及時、迅速地提供給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⑼ 如何教初中生從歷史材料題中提煉有效信息

立足課程文本,了解史料
(1)了解歷史、歷史學、歷史學科
二期課改新教材一改老教材黑白配的單調版本,色彩絢麗,圖文並茂,清新活潑。雖然面貌全新,但要體現歷史的韻味,探究歷史的本源,還必須深入到基本的史料。對於剛剛接觸歷史的初中學生而言,首先必須清楚歷史是什麼?學生認為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浩如煙海,一一記載談何容易。教師告訴學生歷史不僅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而對於歷史的專門性研究,就是歷史學,簡稱為史學,也可稱之為歷史科學,它不僅包括歷史本身,還應該包括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研究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及總結研究歷史的方法和理論。歷史學是一門科學。中學歷史課程是幫助學生認識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培育人文素養,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歷史事實是客觀的,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是如何「究天人之際」?換句話說,他如何知道過去?帶著這一問題,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歷史的殿堂。
(2)了解史料及其分類

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發軔」,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先是猿人,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最早的國家是夏朝,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這都是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得出的結論:是什麼。教師問學生:歷史學家憑借什麼得出這些結論呢?學生回答說:根據原始人類遺址、傳說、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殷墟甲骨文遺址。教師告訴學生:這些都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就是史料,它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是歷史學的載體。如何將這些史料進行分類呢?(見右圖)看完這張圖,學生對史料有了一個基本概念。
隨著歷史學習的深入,學生對史料的認識不斷拓展。知道圖畫、文字、音像、神話、民間故事、新聞、文學藝術、史家的論述等等,均是史料。知道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等。在佔有史料的基礎上,如何知道呢?
2. 圍繞重點難點,理解史料
有效的教學,必須為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路徑、方法和思維的准備。圍繞重點和難點,選擇史料,提取信息,事半功倍。
如在上《商周文化的瑰寶》一課時,確定本課重點為甲骨文和青銅器的價值。難點為用實物史料證史,認識文物的多重價值。下面是其中一個片段:
……
師: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證據何在?
生:清朝末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發現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葯上有刻紋,判斷這是一種失傳的古文字。而這一「龍骨」產於河南安陽。
師:王懿榮用24兩銀子買下了12片甲骨文,僅憑這12片甲骨文能否說明甲骨文就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呢?(學生一時茫然)

出示材料:圖片(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堆積層)和史料(1903年劉鶚拓印《鐵雲藏龜》,含1000餘片甲骨;1908年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含2000多片甲骨)。
師:這些材料說明什麼?
生:說明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多,已經成為常用文字,便於研究。
師:歷史學家研究的結果如何呢?
生: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從甲骨文的文字結構看,甲骨文已具備了「六書「中的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造字方法。
師:這又怎能說明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呢?(學生若有所思)
出示圖片: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尊。並告訴學生,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探討漢字的起源,都以甲骨文為基礎向前推。殷墟甲骨文是商王朝後半期實用的漢字,商王朝的前半期和夏王朝應該是有文字的時代。在夏代的文字未發現之前,漢字的源頭只能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器物上去探求線索。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距今六七千年的陶器上。如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缽口沿上,已有27種刻劃符號。灰陶尊發現於距今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從形體結構分析,已與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的「旦」字十分相似。所以目前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師:為什麼史學家斷定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呢?
生:因為甲骨文的主要發現地河南安陽小屯村原本是商朝的都城。
師:文物也會人為遷移,僅憑這一個證據能否說明甲骨文就是商朝的文字呢?(學生感覺困難)
出示史料:王國維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於研究商朝歷史,用甲骨文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所列的商王世系的可靠性,並糾正了其中的某些錯誤。
師:這就是王國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所以斷定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在上面分析基礎上,請同學們結合書中「記載日食的卜骨」和「祭祀狩獵卜骨」,說一說堪稱商周文化瑰寶的甲骨文,其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生1: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它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
生2:這些甲骨文很美,有研究價值。
師:單從文字上看,有文字研究價值。從歷史角度看呢?
生:它是實物史料,是最有價值的史料,可以用它來證文獻史料。它記載商朝占卜的內容,便於後人了解商朝的歷史。
師:也就是說具有史料價值。
……

⑽ 高三歷史考試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方法

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或從中選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觀點,這是高考考試能力的基本要求。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三歷史 考試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 方法 ,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歷史考試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方法一

一、學生在歷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

淺嘗輒止,一葉障目。

由於年齡的緣故,中學生普遍具有淺嘗輒止、一葉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則試題,往往得到一點信息就以為全面理解了。2003年全國高考上海歷史卷第3題與1998年全國高考歷史試卷第7題就用幾乎相同的圖片內容命題:「圖中犁耕方式開始於何時?」部分學生不仔細觀察就選擇了A項(春秋戰國),因為牛耕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但是圖片反映的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這種方法卻是西漢時期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的主要表現。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目前,全國高考歷史試題中出示的材料往往為一組,但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孤立地分析每則材料,而無法將所有材料聯系起來進行整體思考。2003年全國高考上海歷史試卷第36題要求「以世界眼光觀察與理解」6幅圖片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小論文。這一試題對材料的整體思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每則材料既有一個標題,又有一個說明,如第5則材料是「1972年周恩來與尼克松在宴會上」的照片,照片的 說明文 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該題的注意事項第2條明確提出「應突出一個主題,並涉及本題提供的所有材料」。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就應該對題示所有的6則材料的主題進行提煉,要從整體上考慮所有6則材料所反映的核心問題。

只見表面,不見實質。

2002年全國高考上海歷史卷第28題要求從「秦磚漢瓦」中提取有效信息,並在題干中作了如下提示:「人們從商周青銅器不僅看到了那一時期的各種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當時的冶煉技術、生產水平、文字、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種情況。」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僅應注意表面現象(即顯性信息),如「各種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要深入思考善於發現表面現象背後的深層問題(即隱性信息),如「冶煉技術、生產水平、文字、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種情況」,遺憾的是學生卻無法從秦磚漢瓦所顯示出的文字看出中國文字的變化(由小篆向隸書的變化),無法從秦磚漢瓦中看出秦漢時期的建築技術的進步。

只見主體,不及其餘。

在目前的全國高考歷史試題信息源中,既有文字又有圖表和圖片;既有材料正文還有一些輔助信息,如材料來源、材料 提示語 、圖片和表格標題。在答題時,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材料正文而忽視其他信息源。如2003年全國高考上海歷史卷第28題,該題在題干中「觀察下列關於唐代婦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的字樣對圖片作了重要補充,它透露出以下信息:時間屬唐代;主要對象是婦女,原素材唐三彩是彩陶且為陶俑(俑是古代的一種殉葬品,往往與當時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學生的回答來看,許多學生忽視了唐三彩為彩陶這一重要信息,沒能得出當時的「陶瓷工藝具有較高水平」這樣的結論。

2.提取信息不準確

不能理解喻意。

1995年全國高考上海歷史卷第45題是一道值得借鑒的高考試題:「西方某學者說:『美國沒有童年,只有青壯年』。這一說法你是否同意?請簡要解釋你的回答。」在此,我們只能從其材料的喻意角度來分析該題,這里西方某學者所言並非本意,「美國沒有童年」並不是說在美國沒有小孩子,而是喻指美國歷史沒通常所說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美國「只有青壯年」則喻指的是美國一建國就確立了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此題如果不能理解其喻意,根本無法解答。在該題出現多年後,我將這一問題用於課堂練習,發現許多同學仍對此題頗感迷惘。

不能排除無效信息。

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種迷惑作用。2003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卷第41題第2小題引用了4幅餅狀圖表,要求從中概括出2001年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的主要流向,圖表中的「其他」事實上就是起到干擾作用的無效信息。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機構,表中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6省占流出人口的59.3%,而其他28個省級行政機構合計流出人口才佔40.7%,這足以說明流動人口以前述6省為主,而這6個省處於中國內地,相對東部沿海地區而言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至此結論已經可以得出。另一組圖即「流動人口城鄉結構」同樣屬無效信息,對解答該題不起決定性作用,因為這一組能提取的信息是人口由鄉村流向城市但選項中卻沒有類似的表述。

不能結合特定的語言環境准確理解材料的真實意思。

在閱讀歷史材料時,囿於年齡和 經驗 ,學生往往忽視特定的歷史條件,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1992年全國高考歷史卷中「人說惠王」一題就需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該題題干為「孝公死,惠王代後。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天下婦女 兒童 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君大王更為臣也。』」然後問文中的「人」代表了哪個階級的利益。這里的「人」對惠王說的這段話的真實意思是什麼,是肯定商鞅變法還是否定商鞅變法呢?材料已經提供了一定的歷史條件「孝公死,惠王代後」,即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已逝,新的秦王剛剛即位,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時候,「人」委婉地說商鞅已經對惠王構成威脅(「大王更為臣」),其真實意圖是借惠王之手中止商鞅變法,由此可見此「人」代表的是商鞅變法觸犯了其既得利益的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二、如何培養學生提高歷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1.重視審題訓練

在審題訓練中,我強調審時間、審地點、審關鍵詞句、審提示語、審材料來源、審問題(根據材料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又可以反過來給考生以提示),這些都可以作為信息提取能力培養的基本方法,如果我們將這些方法用之於信息提取能力的訓練,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目前的一些重要考試對一些問題的關鍵詞都採取加著重號(或加粗、或用不同字體表示)的方式,為考生避免犯審題的錯誤而發揮出真實水平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此舉也養成了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他們認為考試中既然已經給了我們提示,就沒有必要再多費心思。但是目前全國高考試卷中信息源尤其是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採用,著重號無法標注,這往往使得平時缺乏訓練的考生手足無措。因此,平時訓練中我們應該在語言和文字方面加強訓練。文字訓練時應該重點隱含,即對關鍵詞不作標注。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故意用平淡的語氣來敘說重點字詞。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停頓、加重、放慢等語氣來突出重點,但訓練時則恰恰相反,各種可能突出重點的方法全部隱含,模擬考場上無人提示的情況。

3.加強對非文字信息源的關注

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採用是近年來全國高考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也是未來高考命題的一種趨勢。新一輪課程改革也突出了非文字材料的地位,在教材中不再稱「插圖」而改稱「圖片」,它已不再是教材的點綴,這是史學「左圖右史」傳統在新時代的表現。近年來各種模式的全國高考卷的歷史試題中出現了大量的普通表格、柱狀圖、曲線圖、餅狀圖等多種類型的圖表,各種類型圖表的採用,是將其他學科的一些科學方法用之於歷史學,是學科整合的結果,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加強對非文字信息源的關注是高三文科師生的當務之急。

歷史考試中常見的思維性失誤二

1.思維僵化難以延伸

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思維僵化,依賴性強,表現在對已有知識的感知、理解和鞏固時難以形成思維延伸的結果。

2.思維不周掛一漏萬

學生在知識的鞏固、理解與再認再現時,知識重組不到位,組織答案時丟三落四,掛一漏萬。所以學生在有意識地培養思維能力時更應注重思維的精密性,力求思維活動的結果臻於完美。

3.思維狹隘片面孤立

學生在對知識理解與運用時,常常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者思考問題時只朝一個思路發展,而沒有宏觀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力爭做到思維活動的開闊性、廣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觀臆斷假設不當

學生在學習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觀設想的情況展開,結果造成失誤。我們提倡積極思維,批判性的思維,但它必須是建立在正確而合理的知識分析的基礎上,即平常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科學嚴謹的分析結合正確的史實來論證假設的可行性,才能盡量避免主觀臆斷。

5.思維內斂發散不開

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既要注意思維的規范性,又要保證答案組織准確到位,通常表現出思維內斂。對此,學生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找答案的思維能力。

6.脫離情景聯系不當

歷史命題越來越注重創設新的試題情景考查學生知識運用與思維應變能力。但學生在處理類似問題時總是覺得該問題似曾相識卻又說不清道不明,最後導致思維游離於新情景與歷史感性印象之間,從而聯系不上最佳的答題方案。

7.思維紊亂邏輯不嚴

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其常規思維是以問題中的「疑」為線索,以方法為中介,通過質疑—存疑—釋疑三大步使思維深化,而常見失誤是 邏輯思維 不嚴密,答題條理混亂。克服這類失誤關鍵在於培養思維的系統性、定量性,要求學生藉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手段進行嚴密的思考從而產生高度概括性、論證性的思維活動結果。

8.思維定勢無法變通

思維定勢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起著規范性的凝聚與約束作用,使其難以擺脫原有思維意識和觀念的影響,從而在答題解疑的過程中無法變通。

9. 逆向思維 其意不明

在歷史考試答題過程中,學生通常喜歡按照試題所展示的歷史事物的發展進程順向思考問題,而常見試題類型中有題干註明否定選項符合題意的,學生卻不明其意或由於肯定性思維慣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誤,所以學生應突破慣常 思維方式 ,努力按照試題考查的意圖去精心組織答案。

10.思維單一綜合力差

在分析問題時學生應當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如相似思維法、溯源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變換形式與角度思維法、設想思維法等不同方法。

高三歷史考試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方法相關 文章 :

1. 歷史解題需提高信息的提取能力

2. 如何提取高考歷史選擇題中的有效信息

3. 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和考試答題技巧

4. 高中歷史:怎樣解答材料解析題

5.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6. 高三歷史選擇題得分技巧大全

7. 高考歷史選擇題的9個答題技巧

8. 高三高考歷史復習的方法總結歸納

9. 怎樣提高歷史選擇題正確率

10.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充實知識,扎實掌握知識

閱讀全文

與提煉信息結論的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化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718
ve使用方法 瀏覽:445
採集視頻的方法 瀏覽:876
天貓快速下店方法 瀏覽:459
疤克正確的塗抹方法視頻 瀏覽:991
男士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54
抓地的最佳方法 瀏覽:121
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37
重車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792
電腦護膚方法 瀏覽:501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測量方法 瀏覽:906
新奧德賽抖動解決方法 瀏覽:929
辣椒缺銅施什麼肥施肥方法 瀏覽:112
電腦調試攝像頭方法 瀏覽:781
帕薩特18t發電機漲緊器安裝方法 瀏覽:934
筆記本電腦耳機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
win7恢復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無資料地區水文研究方法 瀏覽:689
肺部內膜結合臨床治療方法 瀏覽:710
挽回方法是什麼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