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效液相色譜法應用於中葯定量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內標法、外標法、校正因子、歸一化法
不知道你要測定什麼 最好參照葯典
Ⅱ 常用的葯物分析方法有哪些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的基礎方法,指的是稱取一定重量的試樣,用適當的方法將被測組分與試樣中其他組分分離後,轉化成一定的稱量形式,稱重,從而求得該組分含量的方法。根據分離方法的不同,重量分析法通常分為沉澱重量法、揮發重量法、提取重量法和電解重量法,其優點是直接採用分析天平稱量的數據來獲得分析結果,在分析過程中不需要標准溶液和基準物質,也就不需要容量器皿引入數據,這樣引入的誤差較小,因此分析結果准確度較高。
2、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在葯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將一種已知其准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完全時為止,然後根據所用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可以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作為一種化學分析方法,酸鹼滴定法在生產實際中應用非常廣泛。許多工業品如燒鹼、純鹼、硫酸銨和碳酸氫銨等,一般都採用酸鹼滴定法測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食品工業中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成品的分析等也常用到酸鹼滴定法。
Ⅲ 葯品檢驗時,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的基礎方法,指的是稱取一定重量的試樣,用適當的方法將被測組分與試樣中其他組分分離後,轉化成一定的稱量形式,稱重,從而求得該組分含量的方法。
2、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在葯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將一種已知其准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完全時為止,然後根據所用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可以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
3、PH值測定方法:
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用來表示溶液的酸度。用於pH值測定的裝置稱為pH計或酸度計,酸度計由pH測量電池和pH指示器兩部分組成。
4、光譜技術:
光譜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可以通過不同的頻率對其要檢測的葯物進行輻射,在一定范圍中的頻率被一些物質接受的時候就會出現振動以及轉動的狀況。
5、化學發光技術:
在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發光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技術方式,其主要就是基於化學檢測系統中相關檢測物的濃度以及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在特定狀況之下呈線性定量關系的原理,通過儀器對整個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進行檢測,確定待檢測的實際含量的方式就是一種痕量分析方法。
6、色譜法:
色譜法又稱為「色譜分析」、「色譜分析法」、「層析法」,是一種分離以及分析的方式與手段。它主要就是通過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相態之下對其進行有選擇的分配,通過流動相對固定相中存在的混合物進行洗脫操作,而在混合物中存在的不同物質會則會通過不同的速度基於固定相進行移動,進而實現分離的最終效果。
7、電泳法:
電泳法是生物技術及生化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檢測范圍廣、操作簡便並兼備分離、鑒定、分析等優點。
8、DNA擴增法:
DNA擴增技術屬於PCR技術,可以把試管中的DNA樣品的片段進行拓展,達到上百萬倍左右,可以通過肉眼直接對其進行觀察。
綜上,葯品質量的優劣關系著人民的用葯和身體健康,為了保證葯品的質量,應嚴格按照葯品質量標准進行葯物分析檢測,為葯品能否流通上市和提供用葯提供依據。
Ⅳ 色譜技術在中葯材鑒定中的應用
色譜技術在中葯材鑒定中應用的最多的是TLC,有兩種方法:
一是用對照葯材,按同樣的方法提取前處理後,在同一張板子上點樣、展開和(或)顯色,檢視斑點是否有相同的Rf值,以及數目、顏色等來判斷;
二是用主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對照品來比對,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做為半定量的方法。
HPLC也有應用,比較好的就是指紋圖譜,不僅可以用做鑒別,甚至可以在一定意義上判斷葯材的優劣。對中葯制劑產品的穩定性(指工藝上的)也是很好的控制手段,在國外用的比較好,如銀杏制劑,在國內主要用於白酒的勾兌。
對揮發性成分為主的葯材,可以用GC來鑒別。
主要就是這些,當然對HPLC和GC來說,可以有比較多的檢測器可以選擇,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最常用的還是TLC,簡便快捷。
Ⅳ 若要確定中草葯中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常採用哪些分析方法其各提供哪些信息
你這個太難了,葯典上的含量檢測也不全都是有效成分,只是有代表性的成分檢測。要檢測有效成分的方法有很多,液相,薄層,紫外最常用。一般檢測出來的成分會做動物實驗,來確定這個是否為有效成分
Ⅵ 中葯制劑常用的鑒別方法和一般制劑分析相比有哪些異同
中葯制劑分析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幾種。 1.萃取法 2.冷浸法 冷浸法適用於固體制劑中測定組分的提取。 3.迴流提取法 固流提取法主要用於固體制劑的提取。 4.連續迴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5.水蒸氣蒸餾法 部分具揮發性可隨水蒸氣蒸出的組分 6.超聲提取法 適用於固體制劑中測定組分的提取 7.超臨界流體萃取
Ⅶ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真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臨床應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於中葯材的鑒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二、手摸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是非常實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確的鑒別葯材的真偽優劣,還需要多年經驗的不斷積累,需要對中葯知識的不斷充實,才能認葯准確。
水試法鑒別中葯材
主要是根據中葯材經過水浸泡後產生各種特殊的變化,如顏色改變、產生泡沫、粘性、滑膩、膨脹及其它現象等等,用以確定中葯材的真偽優劣。此乃筆者十幾年葯檢工作的經驗總結,現介紹如下:
1.紅花(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用水浸泡後,水變成金黃色,花不褪色。
2.番紅花(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浸泡於水中後,柱頭膨脹呈長喇叭狀,水面應有油狀物漂浮,水被染成黃色,不顯紅色,無沉澱,用棒攪動,不易碎斷,否則是偽品。
3.秦皮:少許浸入水中,因其含有熒光物質七葉樹甙和七葉樹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藍色熒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顯紫色熒光,加稀鹽酸熒光不變(與含杠柳總甙有關),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黃綠色熒光(4-甲氧基水楊酸反應)。而五加皮無此反應。
5.蘇木:投入熱水中,浸液呈鮮艷的桃紅色透明液體,加酸(或醋)液體變為黃色,加鹼(或石灰水)液體又變紅色。
6.姜黃:用熱水或乙醇浸泡,呈鮮艷的橙黃色透明液體,加鹼(或蘇打水)液體變桃紅色。
7.熊膽: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漸溶解而盤旋,有黃線下垂至杯底且不擴散。
8.小通草:水泡後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南天仙子(水蓑衣):水浸時,毛膨脹豎立,蓬鬆散開,粘性甚大,味淡而粘舌。而天仙子(茄科)無粘性,且味苦。
10.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後,種子粘滑且體積膨大。
11.胖大海:熱水浸泡後,體積膨大至原來的數十倍且呈絮狀團。
12.竹黃:天然竹黃沾到唾液後產生極強的吸舌力,而人工竹黃吸力較小且色澤多為純一白色。天然竹黃水浸液對酚酞指示劑不顯鹼性,而人工竹黃顯鹼性反應,呈紫紅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後成白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4.沒葯:與水研磨形成黃棕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搖後放置片刻,水層不得顯深藍色,以此檢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兒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桿沾之,使輕微著色,待火柴桿干後,再浸入濃鹽酸中,立即取出,於火焰附近加熱後,桿上發生深紅色,以此檢查兒茶素。
17.蘆薈:蘆薈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四溴蘆薈混合甙的黃色沉澱生成。
18.牛黃:取少許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並經久不褪,俗稱「掛甲」;入口則芳香清涼,味先苦而後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黃亦能「掛甲」,但入口後無清涼感,氣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於140℃烘20分鍾,加水1.5ml攪拌,放置5分鍾,呈粘稠固體。因石膏加熱失去一部分結晶水而成熟石膏,與水相遇,復變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別的礦石則無此特性。
20.銀柴胡:正品水浸液無泡沫反應;而偽品山銀柴胡水浸液有較強的泡沫反應。
21.板藍根:板藍根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二者的鑒別點在於,菘藍根的水煎液可顯藍色熒光;馬藍根的水煎液則無藍色熒光反應。
22.遠志:取粉末0.5g,加熱水10ml,用強力振搖1分鍾,即生成持續性泡沫,並在10分鍾內不消失,以此檢查皂甙。
23.白芷: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搖後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置紫外燈光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24.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試管內,加蒸餾水5ml,冷浸20分鍾後,濾過,取濾液強力振搖5分鍾,有持久性泡沫產生,以此檢查皂甙。
25.重樓:因含甾體皂甙,其水浸液振搖後產生很多泡沫並且經久不散;而拳參含沒食子酸而無皂甙之泡沫反應。
26.天麻:隔水蒸後有臊臭味(馬尿味)者為真品,且野生者較家種品味濃。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呈紫紅色或酒紅色反應。
27.阿膠、龜膠、鹿角膠:取少許膠類葯材用熱開水溶化後,其溶液透明,有甜香味,無沉澱,無異味,無浮油星.。否則即有假。
28.山葯、茯苓、三七、貝母、蟲草、鹿茸:此類葯材用糧食粉末偽造者較多,用熱水浸泡後,糧食鑄制者會溶化,正品不溶化。
名貴中葯材鑒別方法
珍珠:真珍珠用火燒之後,呈皮狀破裂,晶瑩閃光為真品;若用火燒之後,成為碎粒狀或焦糊狀,則為偽品。
銀耳:將優質珍珠銀耳用溫水泡後,其體積可迅速膨大5~6倍,達不到這一比例者不是佳品;如發現用溫水泡後有散開現象,則說明是用碎小銀耳粘合而成。
燕窩:優質燕窩呈絲條狀排列,用水浸潤後呈銀白色,並且晶亮透明,柔軟,有彈性,稍將其拉扯有伸縮反應。
牛黃:天然牛黃,只取少許粉末用水浸後,塗於指甲上,其色經久不褪。
三七:將其粉末放入少量豬血內,如發現豬血化成水狀,此為真品,因為三七所含皂甙成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對跌打損傷淤血有特效。如不能溶血的不是真品。
虎骨:用牛骨與虎骨比較,虎骨比牛骨重一倍,同時虎骨斷後不成空洞,具絲瓜絡樣物質,油性較大,內質細膩、色黃。
熊膽:取少許熊膽放入盛滿清水的杯內,可發現杯中膽仁盤旋下沉,並溶成一條黃線,此為真品。其他動物之膽均無盤旋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