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新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特點是什麼

新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4 19:59:08

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和建設新社會的理論武器,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還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導向儀。在當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發展、東西方經濟理論交互混雜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學習、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應當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究竟有哪些特徵。弄清這些特徵,將使我們進一步明白到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重要問題。

特徵一:客觀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具有客觀性。

特徵二: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在階級社會里生產過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階級關系,因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階級性。

特徵三:邏輯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邏輯性。任何一門科學都必須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誤,就難以正確地剖析它的研究對象,闡發相關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觀。

2.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最新文章闡述:《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品性與理論品格——基於<資本論>的視角》

刊於《經濟縱橫》2018年第3本期。
摘 要:

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核心的出發點,在於將其視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版」和21世紀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必須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工作體系中「方法論規范」與「理論規范」的辯證結合關系及其一般推進機理,並引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規范的有針對性研究中。

依據《資本論》的工作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可以具體化在「方法論品性」和「理論品格」層面進行深入精細的研究。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原則上可以構造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結構,相應地,具有四種有機推進的理論品格,即「繼承發展」品格、「傳承和創新」品格、「與時俱進」品格以及「開放生成和兼容並蓄」品格。

這一研究路線支持了以「實踐創新、理論開放」為取向的中國理論經濟學教科書體系建設,進而產生「雙重中心、雙重體用」的實踐化體系共生現象。

《資本論》、中國政治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體用並舉」將會使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更富有學科底蘊與科學氣魄。
關鍵詞:《資本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品性;理論品格;政治經濟學規范;教科書體系

3.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怎麼樣的

  1.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其統一了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2. 例如《資本論》,第一卷採用了「歷史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二卷採用了「系統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三卷採用了「現象發生學的研究方法」;第四卷採用了「認識發生學的研究方法」。


  3. 首先是母子生長路徑的確立,其次是復雜性的系統關系,再次是現象生活,再次是語言生產。這個批判的歷史實踐過程。所以是「歷史實踐的批判方法」。


以上回答來自資料:網路詞條——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總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面臨任務:承擔創造性理解馬克思的作品,促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時俱進。這個歷史任務所以要求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理解和把握《資本論》的科學內涵,更為重要的是,也需要明確其「保衛的工作內涵」——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化、在繼承和創新意義上的具體發展道路和實現方法手段的選擇以及尋求中國經濟學原創的理論和思想。歷史既然已經將其過程「總體」呈現了出來,那麼,我們應當更多地使用歷史性質的方法來剖析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導言》的革命:事的科學和研究對象的確立——兼析"科學抽象法"的反思問題,《江漢論壇》2015年9期


2.《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邏輯解析——文本問題、「科學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當代經濟研究》,2015年7期


3.《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4. 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工作邏輯和學科方法

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它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的各種經濟關系。其中生產資料是生產關系中最基本的問題。政治經濟學不是孤立地研究生產關系,而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研究生產關系。馬克思強調:「政治經濟學不是工藝學。」
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為計劃中的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寫的「總的導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方法論研究的重要文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規定最終是在這里得到確定和初步完成的。《導言》的簡明邏輯是關於歷史對象和社會對象的相互鉗制規定的闡述。
右圖是對《資本論》研究對象的邏輯的結構化的表達。
形象地說,這是一個「丫型」財產關系生長道路。第一,在根部,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尚未分化,屬於財產關系創制階段——對應於抽象勞動成長的活動范圍;第二,在莖幹部,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彼此識別出對方,屬於財產關系快速生長階段——一定生產方式(勞動二重性)的成型;第三,在枝葉部,生產關系為交換關系所覆蓋,屬於財產關系取得「運動的實名」(法律用語)階段——社會經濟關系構造的成型。
第一階段的抽象勞動生成指示:人類生產物質產品的同時,亦生產一定的主體自身的財產關系;在第二階段,整體概念的生產方式指示經濟運動關系的生成,並且很清楚,這時候,生產關系的生長運動開始居於主導地位;第三階段指示經濟關系的具象化,例如價值形式的生長運動。充分表明:馬克思始終是從處於生長運動狀態的統一財產關系出發的,從本身具有各種具體的實名關系的財產運動形式中取出財產關系的實存規定,限定為「經濟關系」,目的是排開孤立的實體和繁雜的形式之研究干擾,集中考察「生於無」「長於有」的實體-形式生長單元,考察從勞動中產生的價值關系和從價值關系產生的價值形式。丫型道路使我們明白了馬克思如何從勞動(形式)中工作取出使用價值(形式)和價值(形式)的,以及在辯證分開工藝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即在充分肯定具體勞動(形式)到使用價值和使用價值形式的過程當中,決定性地研究了抽象勞動(形式)到價值和價值形式的全部歷史過程。
馬克思說:「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從邏輯結構上看,《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 與自然科學相比,作為研究現實社會經濟的科學,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政治經濟學無法通過實驗室進行試驗,需要尋求科學的研究方法。經濟學的學科工作方法是由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所合成的「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方法。
唯物辯證法是內容與形式、本質與現象等范疇,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否定與肯定等規律的方法論總稱。其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尤其強調下列方法:矛盾分析法。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律,揭示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變化,就必須結合運用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從研究和揭示不同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人手。馬克思所創立的政治經濟學,正是從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細胞商品入手,層層深入而揭示出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並由此論證了資本主義必將由社會主義所取代的客觀歷史趨勢。
所謂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即邏輯服從歷史的工作方法。歷史從哪裡開始,思維過程也應從哪裡開始,但歷史經常出現跳躍或曲折,這就必須運用邏輯的方法。它可以擺脫直觀的歷史形式和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進行邏輯推理。不過,這又不能是脫離歷史過程的純粹抽象推理。它必須結合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通過思維推理,以概括的理論形式,從簡單概念到復雜概念,重現歷史的真實。所以,這種邏輯的研究方法與歷史的研究方法是有機統一和一致的。
研究方法是范疇的生產方法,即歷史生產理論語言和認識。敘述方法是研究方法的辯證表達形式。研究方法和它的敘述方法合成歷史學科的工作方法,產生范疇生產與范疇批判有機統一的理論效果。這就是定性寓於定量分析之中的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路徑。所以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還需要運用綜合方法、歸納方法、演繹方法(判斷和推理方法)以及規范方法和實證方法等認識手段,需要借鑒系統論、倫理學和心理學等的某些方法和范疇。所有這些,共同構成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體系。
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歷史科學。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相統一。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堅持事的視角下的物的性質的研究探索。這樣就很容易辯證地分開自然物和社會物的規定,進而清晰地區分「自然形式」和「社會形式」。進而追問「行動如何可能」,實際就是貫徹事的科學規定。這種邏輯「同構」顯示了馬克思主張的一貫性:書寫歷史,通過對歷史活動的把握,發掘經濟的內在邏輯。如此一來,規律的發現就被定格於「歷史」和「邏輯」統一的認識活動中了,行動的規定從中生發出來。「行動(規定)」的加入使得「事」和「物」分開,物的科學追索「物的世界圖景」,相反,事的科學則追索「事的歷史圖景」。而又由於事物的本質就體現在「道」和「德」的統一性當中,因此,對規律的把握必須有一個內在結構和路徑予以支撐——例如質-量-形式。如此一來,與社會科學有關的理論構造實際上可稱之為「行動理論或圖式」。
所以列寧指出:「敘述不是教條式的(如大多數教科書那樣),而是按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依次敘述,也就是依次敘述原始氏族共產主義時期、奴隸制時期、封建主義和行會時期、最後是資本主義時期。政治經濟學正應該這樣來敘述。百分之九十九的政治經濟學入門書,正好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們的缺點,主要不在於通常只談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即資本主義),而在於它們不會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個制度的根本特點上去;不會清楚地確定這個制度的歷史意義,指出這個制度的產生過程(和條件)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不會把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和各種現象看成是一定社會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看成是這個制度的根本特點的表現……只有唯物主義歷史觀才能澄清這種混亂,才能廣泛地、有條理地、精明地觀察社會經濟的特定結構,把它看作人類整個社會生活特定結構的基礎。」

「以上表明,歷史研究指向始終是真正的革命行動;它直白而堅決,絕無《理解馬克思》(喬恩·埃爾斯特)指責之故意玩弄深沉。」

閱讀全文

與新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電路電壓降測量方法 瀏覽:450
邊際量和彈性的計算方法 瀏覽:435
手機玩游戲狀態欄設置方法 瀏覽:113
巫毒娃娃的使用方法 瀏覽:893
lamy鋼筆墨囊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836
浴霸安裝在塑料扣板的視頻方法 瀏覽:12
100種關燈方法視頻 瀏覽:448
立式注塑機原點解決方法 瀏覽:374
頸椎病引起手麻鍛煉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110
折貓的方法圖解步驟 瀏覽:855
有什麼方法可以仿一個app 瀏覽:592
手機倚天賺10塊錢的方法 瀏覽:468
酒糟鼻有治療的方法嗎 瀏覽:107
電腦改成自動獲取的方法 瀏覽:132
怎麼治腳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瀏覽:165
自製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36
黃酒加什麼飲用方法 瀏覽:728
全站儀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7
天然氣自動上水器安裝方法 瀏覽:991
向大大護墊使用方法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