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介入法是什麼手術方法
介入治療是在X線、CT和超聲設備的導向下,利用特定的穿刺針、導絲或導管等器械進行治療的技術。介入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肝癌的介入治療療效甚好,成為肝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治療法來自於介入放射學。利用X線透視、CT定位、B型超聲儀等醫療影像設備做導向,將特製的導管或器械經人體動脈、靜脈、消化系統的自然管道、膽道或手術後的引流管道抵達體內病變區域,取得組織細胞、細菌或生化方面的資料,也可以進行造影攝片獲得影像學資料,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同時也可進行各種特殊的治療。醫生把導管或器械「介入」到人體的血管分支、消化道和其它特定部位的疾病治療。介入治療法的多數項目都是在血管內進行的。一些疾病採用介入治療法,不用開刀,只需要一個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細管子插入血管內即可。主要有以下二種方式:
肝動脈插管化療
肝動脈插管化療的基本方法是:經皮穿刺,從動脈內插管至靶腫瘤動脈,再通過導管給葯,以等於或小於靜脈給葯的劑量動脈內灌注化療葯。這樣可使靶細胞局部葯物濃度提高和延長葯物與病變接觸時間,並且減少全身的葯物總劑量,達到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的目的。化療葯物的療效與腫瘤所在部位葯物的有效血濃度及葯物與腫瘤接觸的時間呈正相關關系。正常肝細胞的血液供應20%-50%來自肝動脈,75%-85%來自門靜脈。原發性腫瘤的血液供應90%-95%來自肝動脈,這就為選擇性經肝動脈灌注治療腫瘤提供了解剖學基礎。臨床上有三種灌注法:(1)一次沖擊性:指在短時間內將葯物注入靶動脈,然後拔管結束治療的方法。特點是操作迅速,並發症少,護理簡單,適用於導管保留困難的部位。(2)動脈阻斷化療:是用阻球囊導管插入靶動脈,然後使球囊膨脹阻斷動脈血流,再行化療葯物灌注的方法。目的是進一步提高葯物濃度和延長葯物停滯時間。(3)長期葯物灌註:此法導管留置時間較長,灌注可為多次連續性。
肝動脈栓塞治療
將某種固體或液體物質通過導管選擇性注入腫瘤血管和腫瘤供血動脈,阻斷腫瘤供血,抑制腫瘤生長。對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此療法可使腫瘤縮小,並可減輕疼痛等並發症,達到延緩生命和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栓塞劑種類:(1)長期栓塞劑。明膠海綿:是一種無毒、無抗原性的蛋白膠類物質,是常用的栓塞劑之一。碘油:它經動脈注射後,在正常組織內數天後就消失,而在腫瘤組織內長期滯留,時間可達數月或1年以上。碘油還可和抗癌葯物製成乳劑或是混懸劑,作為抗癌葯物載體,使葯物能以較高濃度長時間停留於腫瘤內緩慢釋放,增加葯物的抗癌作用。(2)中葯栓塞劑。鴉膽子油:用鴉膽子油製成的靜脈乳劑對多種腫瘤有效,其栓塞作用可能是通過激活凝血系統,引起動脈內廣泛血栓形成而達到的。鴉膽子油具有抗癌及動脈栓塞的雙重作用。莪術油:莪術油除外作為栓塞劑外,還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核酸合成,導致癌細胞死亡。它還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❷ 介入手術是什麼
真誠的希望我能幫到你!
❸ 什麼是介入治療癌症
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放射診斷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學科。它是在放射診斷學設備(數字減影X線機、CT機、核磁共振機和常規X線機等)的指導下,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學科。但其治療方法一般都有一定副作用。人類試圖用醫學和科學的力量解決癌症所帶來的痛苦,花了上百年的時間來尋找能夠突破這種難病治療方法,終於在空氣負離子防治癌症方面取得了突破。
據悉,目前國內已經研製出了能夠生成小粒徑、高活性等同於大自然的生態級負離子的專利技術—生態負離子生成晶元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應用這兩項技術的負離子理療儀可以生成生態級負離子,在無需風機外吹的情況下,釋放的負離子覆蓋范圍可達4-5米,在室內形成森林浴環境,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生態療養山莊的環境,有效預防治療癌症。
❹ 什麼叫介入
什麼是介入治療?
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放射診斷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學科。它是在放射診斷學設備(數字減影X線機、CT機、核磁共振機和常規X線機等)的指導下,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學科。介入治療學採用「非外科、微創手術」方法可治療多種疾病。近幾十年介入治療學發展迅速,和內科、外科學一道成為臨床3大支柱性學科。
介入治療=不用開刀的手術
介入治療其特點是簡便、安全、有效、微創和並發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療=不用開刀的手術。介入治療相對於傳統的外科手術,優點在於:
1、它無需開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危險性。
2、損傷小、恢復快、效果好,對身體的干擾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正常器官。
3、對於目前尚無根
治方法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把葯物局限在病變的部位,而減少對身體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於以上諸多優點,許多介入治療方法成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間盤突出症、動脈瘤、血管畸形、子宮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來的外科手術。
❺ 腫瘤介入治療方法有哪些
腫瘤的介入治療主要分為腫瘤動脈葯物灌注、血管栓塞、支架技術等,
腫瘤的介入治療治療優勢:
1、
動脈葯物灌注療法,通過動脈向腫瘤組織直接給葯,接受葯物劑量大、治療效果好。
2、
對機體整體傷害小,毒副作用低,並發症少、全身狀況恢復快。
3、
血管栓塞治療可抑制腫瘤發展,使其縮小,為患者爭取二次手術機會,物理療法,無毒副作用。
4、
急診介入治療為晚期腫瘤的大出血有良好控製作用。
5、
食管和膽道支架介入技術可明顯改善腫瘤壓迫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腫瘤的介入治療適合范圍:
1、
各種實體腫瘤的術前、術後、常規及姑息性化療,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結腸、直腸、膀胱、盆腔等部位腫瘤的動脈葯物灌注治療。以肝癌效果最好。
2、
支架介入技術主要適用於晚期食管癌的食管介入和解決阻黃的膽道介入。
肝癌、肺癌、盆腔等部位腫瘤均可通過導管將栓塞劑注入供血動脈,阻斷其血運,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
腫瘤的治療方法相對於其它疾病可謂手段豐富,如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葯、生物治療等,但絕大多數病人仍需以化療作為其必須或輔助之治療手段,傳統的化療主要以靜脈方式給葯,腫瘤部位的葯物濃度較低,副作用大,許多病人往往難以接受。介入診療的興起給動脈用葯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條件和機會,經過近30年的臨床實踐,通過介入手段治療腫瘤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腫瘤的介入治療主要分為腫瘤動脈葯物灌注、血管栓塞、支架技術等,其治療范圍幾乎可以包括所有的實體腫瘤,動脈化療的主要特點是腫瘤組織接受葯物劑量大、毒副作用小、並發症少、全身狀況恢復快等,其基本原理如下:
葯物的療效除與其自身的葯理作用和病變對其的敏感性有關外,病變區的葯物濃度及作用時間亦為重要因素,而不同的給葯方式將對上述因素產生重要作用。以往注射給葯的部位主要為皮下、肌肉和靜脈,當葯物經過充分稀釋混合及與蛋白結合後,抵達靶器官時已所剩無幾,而葯物的副作用則與其外周血漿濃度成正比,因此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之間的矛盾幾乎無法通過常規途徑解決。動脈葯物灌注則是直接將導管通過股動脈插至靶動脈,使靶器官的葯物濃度提高,延長葯物與靶器官的接觸時間,而外周血液葯物濃度並不增加,達到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的目的。
葯代動力學研究表明,動脈給葯時,葯物首先進入靶器官,而此相(分布Ⅰ相)分布是由局部血流量決定的,也就是說其分布Ⅰ相使靶器官葯物分布量不受血流分布的影響,成為全身葯物分布量最大之所在。如某器官的血流量佔全身的10%,靜脈給葯時Ⅰ相的葯物分布也佔10%,而以同樣劑量經動脈給葯,其瞬間葯物分布量則可提高10倍。分布Ⅱ相又稱快速再分布相,主要受器官血流灌注和葯物的脂溶性及蛋白結合性影響,而動脈給葯則可最大限度的減輕這些影響。
首過效應:主要指葯物第一次通過靶器官時被代謝和攝取的現象。葯物經靜脈注射後通過漫長途徑到達靶器官時,已有相當數量的葯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而使具有生物活性的游離葯物量減少,從而使葯效降低,而動脈給葯時路途捷近,避免了蛋白結合,葯物效價則可明顯提高,約為靜脈給葯的10-20倍,總體療效可提高10-30倍。
❻ 介入治療是什麼
在人類醫學史上,主流的醫學專業分類一般都是按照人體的功能系統而分的。比如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經科、消化科等等。也有按人群分類例如婦產科和兒科,隨著醫學治療的不斷進步,外科技術逐漸成熟,成為了和內科平行的大學科。如此一來,以心血管科為例,便分為了心內科和心外科。神經科也被分為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等等。
大約30年前開始,出於對患者身體的保護,追求小創傷的【微創】技術突飛猛進。外科原來「開膛破肚」的開放性重創手術,逐漸轉為以腹腔鏡、胸腔鏡等腔鏡為基礎的微創外科手術。這種技術,只需要在患者身體上「鑽」幾個直徑幾厘米的洞,伸進幾根「管子」,就可以獲得和開放性手術幾乎一樣的治療效果。當然,因為是外科醫生操作,所以仍然在外科範疇內。搜「婦科介入周樹楠」獲取更多
然而,微創這條路很快出現了局限性。對於一些臟器,如肝臟、脾臟、肺臟等,微創因視野受限,看不到裡面的樣子。簡單地說,就是創口還是不夠小。
隨著影像技術、材料學的進步,順應疾病治療上多學科融合發展的趨勢。比外科腔鏡創傷更小的介入診療應運而生。導管配導絲,沿著身體存在的管道(比如血管、膽道、食管等)進入體內。最大程度減少了對身體原有結構的破壞,進而完成診斷和治療。
❼ 介入治療是什麼意思介入治療又有什麼樣的優勢
介入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在不對患處開刀的情況下,利用患者身體原有的通道或者只在患處皮膚、血管作直徑只有幾毫米的微小通道。在現代醫療影像設備的指引下,對患處進行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由於傷口很小或者根本沒有,因此可以把對患者的傷害降到最小。那麼介入醫生平時都做什麼工作呢?
介入手術治療費用一定比傳統手術費用高嗎?
介入治療可能因為會使用到各種導絲、導管、球囊、支架等不同的手術器材,因此其材料費用可能高於傳統手術。但因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療效佳,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因此介入手術總的住院費用不會高於傳統手術。
❽ 什麼是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它主要是針對一些不能通過手術進行切除的肝癌,通過從股動脈插入導管,在X線引導下,進入供應肝臟腫瘤局部的肝固有動脈或其分支,經導管注入化療葯物或進行栓塞,一方面使腫瘤局部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提高化療效果,減少其毒性;另一方面,使瘤區肝動脈的細小分支均被堵塞,可使腫瘤組織缺血而壞死。已被公認為肝癌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