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學研究的方法和路徑

文學研究的方法和路徑

發布時間:2022-08-23 13:39:27

❶ 文學研究的方法

這個怎麼說呢,文學這個東西首先你自己要些文學的功底,自然而然你就能夠了解什麼是文學了,文學研究包含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兩個方面,研究客體是指從事學術研究之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如中國文學與漢族文學等。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
把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定義為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這僅僅是向初涉比較文學者介紹關於比較文學研究客體之理論的第一步。下面還需要進一步介紹的是,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關系,還應該涵蓋三種不同的類型: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與學科交叉關系。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理關系是依憑學派理論的不同而劃定的。

❷ 文學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文學語言學作為文學研究的一個方面,還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滲透到文學批評的多種流派的運作過程中。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中的形式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批評都是其中非常典型的類型;另外,其他一些批評中,也多少可以看到這種影響,如20世紀初弗洛伊德開創的文學的精神分析,他把文學看成「白日夢」的體現,在語言角度上是一種隱喻。西方20世紀60年代的女性文學批評,批判男性權力通過文學語言的方式把兩性關系的不平等加以合法化,在語言層面上,根本上講也就是人的思維、感受的層面上,剝奪女性的合法權益。在20世紀末期興起的新歷史主義,強調文學作品的歷史性內涵的重要性,但是他們所強調的這個歷史,基本上不是指那個客觀的歷史過程,而是指研究者整理出來的歷史的架構,因為他們看來任何對於歷史的敘說都只是一種話語描述的歷史,同樣的歷史過程可以有著完全不同,同時也不能簡單地說哪種描述就完全錯訛。諸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歷史中,有把唐代定位為中國國力達到頂峰的說法,可是也有人可以說明宋代在原先唐代基礎上,國力有了新的發展。比較兩種說法,那麼唐代說可以有國家地理版圖、可以有對於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軍事力量等方面佐證;可是,換以社會的經濟水平來看,宋代的經濟遠大於唐代,甚至南宋只有半壁河山條件下,國家稅收也多於唐代,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濟條件作為支撐,所以並不尚武且嚴格束縛軍隊勢力的宋朝,能夠在元帝國橫掃世界的形式下,苦苦支撐了若干年,於金國被滅40多年才終於滅亡,而這個時期的蒙古鐵騎是所向披靡的,征戰歐亞大陸時基本難以出現有效的抵抗。在這個意義上看,宋朝並不是一般人們想像的那樣弱小。那麼,所謂歷史上的興盛與否要看參照系的情況,這就相當於語言表達中的語法關系或上下文關系。

❸ 提高文學水平的路徑

我覺得吧,對於初級的來說,先看電視等節目吧。這樣不會很枯燥。比如那些名著的電影啊什麼的。然後你得回頭看一下原著,一定得看啊。(因為現在的影視節目,比如什麼大漢天子啊什麼的好多東西都是杜撰的,根本沒有什麼歷史依據。)
那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不管影視作品拍的再好,都不可能把原作的精髓完完全全的發揮出來。而我覺得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來哪些是影視上未能表現出來的。對作品有一番自己獨到的理解。因為我覺得吧,和人交流,要讓人覺得你有水平,並不是說你滿腹經綸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事你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深度,有意思。背書誰都會啊,但是用自己的理解來很好的詮釋出來,可不是誰都會的呢,是吧?
和樓上的觀點一樣,得慢慢積累。一口吃不成胖子嘛,
o(∩_∩)o...(強烈建議讀一下中國的四大名著,不老套哦,這是必修課。還有就是 三十六計)這些讀懂了,肯定有一定水平了。因為像三十六計,當今社會,不管是戰爭,從商從政,還是人際交流等等,都是可以運用的。
然後你還得過表達這一關,表達也很重要呢,同一件事,表達的好不好,可是關鍵。就像做料理一樣,食材很好,可是做的不好,最後完成的菜餚好吃嗎?不好吃吧。可以看看 演講與口才 之類的書刊雜志什麼的,應該有賣吧,市圖書館之類應該也會有。
最後一點,就是一定一定要有訂報和讀報的習慣。人是活在當下的,所以了解時事也很重要。與人溝通總不會天天談論語吧,談的總是近期的國事啊社會現象之類的。
這方面我也在努力中呢,效果還是不錯的,祝你成功哦,o(∩_∩)o...
推薦個網站---紅袖文學網。裡面有很多作品,詩歌散文小說論文都有。而且不是很深的那種,我覺得可以看看,你不妨看看試試吧。

❹ 人們分析評價研究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的途徑手段與方式就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❺ 韋勒克的文學理論從哪些途徑介紹了文學研究

韋勒克的《文學理論》:「打開經典」的經典

這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本質、功能、形式及內容的經典理論書籍,作者以「文學的外部研究」和「文學的內部研究」架構其理論體系,超越了多年以來影響文學創作的社會環境。本書是在文學研究方面最富條理、范圍最廣的、最有針對性的嘗試,也是美國文學批評經典著作,自它誕生的那天起即成為各大高校的學慣用書,還是文藝批評工作者的案頭必備書之一。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是人們在所欲涉足的領域里,最終無法繞開的橋梁。然而,「打開經典」總需要一把入門的鑰匙,以避開作為無頭蒼蠅四處碰壁時的尷尬。

在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領域,韋勒克的《文學理論》已被公認為「經典」

中的經典。上世紀80年代剛出不久就已絕版的這本理論經典,在這次「西方理論經典文叢」書系中得以再版,再次證明了它作為經典的不可置疑性。韋勒克這位「新批評」的主力干將,用如此有力的理論武器,捍衛文學的「處女地」,還擊早已成為傳統的社會學對文學領地的侵犯。韋勒克始終是文學純潔性的忠實衛士,在他看來,文學應該保留自身的一片凈土,應該「潔身自好」。他在序言中斬釘截鐵地宣稱:「文學研究應該是絕對的『文學的』」。文學的研究不該受他者的侵犯,無論是傳記、社會、心理,還是思想,抑或其他的藝術,都要與之決然地劃清界限,惟恐破壞文學清純的名譽。

文學始終應該葆有自身的「文學性」,文學作品是一個「交織著多層意義和關系的復雜的」藝術整體,這樣文學才有自身存在的價值,人們也該對她進行審美的評判。像觀賞一位美人,是品評美人本身,而不是去看她的社會階層、思想意義等身外之物。

為此,韋勒克經多方細加考察,從文學的內部發明了一把不同於傳統的開啟文學自身意義的鑰匙。為了在文學這片「處女地」上保持自身的純潔,韋勒克教讀者細致地去梳理文學作品的每一根經脈,她的存在方式、她的聲音特色、她的文體、她的「面紗」(表現事物的意象、隱喻、象徵、神話)、她的類型……「細讀」成為20世紀一種經典的解讀文學作品的批評方法。細讀文本,「文學的真正意義只能在作品自身中找到」。

在考察文學藝術品的存在方式時,韋勒克手握一個「透視鏡」,試圖從一種綜合的、不同的視點來透視文學藝術品的每一寸肌膚。他要求從結構、符號、價值三個不同維度審視作品,通過從聲音的層面、意義的層面、要表現的事物的層面三個方面的考察,文學作品成了一個為某種特別審美目的服務的完整的符號體系或符號結構。

通讀全書,我們不單看到《文學理論》的創新之處,亦驚嘆其內涵的豐富。

它像一個汪洋大海,有無限的豐富與深刻性,亦會時時激起層層的浪花。韋勒克在界定文學自身的同時,區分了文學與眾多「他者」的界限和關系,與傳記、心理學、社會、思想和其他藝術的區別和聯系。

書中也對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三者作了界定和區分,對比較文學、總體文學和民族文學作了界定和區分,可見它的內容的龐雜。正如美國《星期六文學評論》所說:「這部網路全書式的論著蘊含了海量的信息,繁雜的材料被更有效地組合,行文簡潔兼之針對性極強的分析,與傳統的此類著作迥然不同,此書值得每一個學術圖書館收藏。」

韋勒克的這一理論著述盡管深刻卻不晦澀。閱讀它不像讀眾多理論著作一樣,像在啃嚼一顆青色的苦果,讀它像在啜飲一杯清茶。韋勒克在他的理論著述中,時不時地還閃現著他的睿智與幽默,理論的閱讀變得不再沉重,可以稍作放鬆;我們再也不用緊蹙眉頭,可以輕松閱讀。於是,《文學理論》自然成為學生們進入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經典之門」的一把鑰匙,由此可以打開通向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經典的門。因此,《文學理論》在世界許多國家,成為了文學系學生的必讀書,也成為了文藝批評工作者的案頭必備書之一。在中國也不例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它被翻譯引介進中國來,就一直產生著很大的影響,是理論書中的「香餑餑」。

但此書早已絕版,對中國文學理論學術界無疑是一個缺憾,這次《文學理論》的再版,正彌補了這一缺憾。初聽此消息時可謂欣喜之至,但願此書的再版對文學系的學生們、文學工作者們有所幫助。

《文學理論》(修訂版)(「西方現代批評經典譯叢」)(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定價36.00元

你可以打電話問一下出版社或三聯書店可以郵購!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❻ 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方法

即歷史的美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為此,要加強:
(一)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樹立歷史觀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論的學習:《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生長的政治土壤。
(三)具備較為廣博的外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知識,以及社會學、文化學、美學知識。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讀解,不虛推古人,不迷信權威——「拿來主義」。
也就是要:
將中國現代文學放在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中去把握其發生、發展,要把文學放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時,要把文學作為藝術來進行研究。
樹立歷史在場觀念:用美學的眼光、審美的觀念,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作家創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學的接受過程和對創作的影響。
避免「無限衍義」,一家之言和自圓其說必須建立在學理基礎之上。
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研究的對象:中國現代文學既是作家作品的歷史,也是文學和文化思想的歷史,也是中國社會接受和運用現代文學的歷史。同時,現代文學為中國的近現代社會創造了民族共同的想像空間,對中國近現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國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❼ 探討文學的跨文明互補與融會可以從哪些具體研究途徑入手

我們要在異質性的基礎上求得互補,進而達到某種總體性,將不同文明的文學共冶一爐,融會貫通,探索異質文化與文學的共同文學現象與規律,並進而建構起具有更大闡釋能力的世界性和全球性理論框架。異質文明間的互補和融會,是比較文學跨文明研究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比較文學在新的發展階段注重異質性研究的必然結果。對於不同文學之間的這種互補和融會,跨文明研究提供了以下幾種具體的研究途徑:歸類法、附錄法、引證法、混用法和融合法。具體如下:

歸類法:在文學的比較研究中採取歸類的方法,也即站在總體文學的高度,將異質文明中的文學現象加以類分,並歸結為若干理論問題,加以對比研究,進而達到特定的融合。曹順慶《中西比較詩學》一書就是採取這一方法進行研究的成功範例。

附錄法:我國著名學者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龍創作論》就很典型地採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在研究某種文明體系的文學問題時,以「附錄」的形式將不同文化背景中可以與此問題相類比的對應文學觀念列出,以進行對比辨析。通過「附錄法」,不同文明體系的文學觀念一並呈現出來,在一個宏闊的視野中,正文部分對特定問題的論述詳盡深入,附錄所列內容全面而清晰,這為我們比照不同文明文學提供了便利,也利於我們在較高層面上探尋共通的文學規律。

引證法: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和《管錐編》中所採用的「引證法」也是文學在研究異質文明之間互補與融會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研究文論時,「引證法」要求我們以某種文論的研究為主,而在研究過程中,將不同文明體系與此相關的例證和理論論述加以引證,從而把異質文明中的文論融為一體。

混用法:將不同文學的各種觀念、范疇、術語等匯於一處,熔鑄成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這種異質融會的途徑打通了不同文明體系的文學之間的「隔」,它不分古今與中外,將各種文學觀念和理論融會到一個體系之中。朱光潛先生在其《詩論》中就大膽地嘗試了這種方法。

融合法: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將詩、畫、書法、音樂和建築等各種藝術門類融為一體,從具體作品欣賞和分析入手,雜糅中西而又以中國詩學精神的剖析為主,揭示出文藝審美活動中具有本質特徵的東西,也成為觀照異質文明互補和融會的一種有效途徑。

轉自新浪微博

❽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這個古今不一,而且多變!
列舉下:
一、文學觀念本身的嬗變,比如再現說,表現說,實用說,獨立說,客觀說,休驗說。
二、文學的文化意義,文學與其它化形態的互動,包括與科學,歷史和其它藝術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
四、文學的語言組織
五、文學的形象系統
六、文學的風格特徵
七、文學創作,接受和源流,另外還有文學的流派。
大體上應該全了!
當然每項都可以括展很多,也可以相互綜合!

❾ 外國文學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

喲,你問的好專業啊,我看這樣吧:
從作家看,生平考據,生活經歷對作品的影響。(作者)
從作品看,作品年代、內容考證,作品語言風格特點,作品人物形象特點,作品創新的地方,作品與同時代類似作品的比較。(文本)
從接受方面看,作品的受歡迎度及其原因,人們對作品的不同解讀。(讀者)
從背景上看,作品反映的時代性。(世界)
世界——作者——文本——讀者,這是文學空間的有機整體,也是文學研究的永恆題材。搞研究,要確定范圍,有了想法,再把范圍不斷縮小,不斷具體化,這樣無論是比較,還是就某人的某一點單獨研究,都會寫出來點東西。
(你的名字是「風飛花」嗎?有首英文詩就叫這個名字,windflowers,寫得很美)

閱讀全文

與文學研究的方法和路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合一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79
兩個薄膜水泵連接方法 瀏覽:54
郵件發送圖片方法 瀏覽:332
西瓜醬怎麼調制方法 瀏覽:706
蒸汽煙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143
肝鬱結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692
線雕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349
嘴唇燙傷用什麼方法好的最快 瀏覽:650
電信卡手機充值方法 瀏覽:51
視頻賣貨方法 瀏覽:578
治療黃褐斑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359
手機鈴音效卡頓的維修方法 瀏覽:790
研究動植物的辨認方法 瀏覽:901
用煮方法的菜的圖片 瀏覽:566
家電給手機充電方法 瀏覽:532
用什麼方法消滅皮膚蟎蟲 瀏覽:292
小攝像頭安裝方法 瀏覽:358
密封件硫化產能測量方法 瀏覽:55
芹菜豆苗種植方法 瀏覽:35
汽車電路電壓降測量方法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