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可以提高發散思維
培養發散思維
1。要一問多解,同一個問題要自己去找不同的答案,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甚至可以站在問題的對立面,去反向求解。
2。要去學會問,多問才會多思考,多問才會去質疑,不要有「標准答案」這個概念。
3。有時間多接觸一點哲學。這點很重要!
利用一題多解,訓練發散思維。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解題思路開闊,妙法頓生,而且對於培養學生...一題多解是訓練發散思維的好素材,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觀點分析思考同一問題
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發散性思維訓練促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在聽、說、讀、寫各個環節中的訓練中,發展著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幫助學生產生許多聯想,促使他們全面考慮問題,並形成各自的觀點和想法。如在聽講課文時能根據自己的體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討論時說出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在閱讀時能對材料進行對比和聯想,在寫作時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僅舉幾例進行說明:
1.大腦激盪法(brainstorming)由創造基金會的創始人A·奧斯本提出,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大腦的迅速聯想,產生盡可能多的想法和建議。如就某一個問題「講出你所想到的全部辦法」或「列出你所想到的全部事實」等。在採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教師不要對學生的回答做評價,以便讓學生有一個寬松的環境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各種觀點,並強調每個人的觀點和想法都是平等的和重要的。其一般訓練步驟如下:
1)教師提出問題。如:「Why are the trees cut down? Please list as many answers as possible.」
2)允許幾分鍾的准備時間。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暗示,如「生活中看到的東西有哪些是與木材有關的?」
3)記錄學生的答案。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或記錄在筆記本中。
4)制訂標准。當所有的答案都記錄下來後,就制定一個解決最佳方案的標准。如砍伐木材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家都同意的有哪幾條,並可用圖表等形式表現出來。
5)不要對不符合標準的答案進行指責。Why are the trees cut down? List six reasons.
2.討論
討論是日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當討論問題時,每一方為了講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觀點,並批駁對方的基本思路和觀點,需要調動各自的智慧和積極性,使自己的思維狀態處於高度活躍狀態。同時,由於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通過討論也可以互相啟迪,達到思維的互補性。
討論時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討論的題目必須是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如:Is smoking/reading in bed a bad or good habit? 如果討論的主題超越了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他們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討論時就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如果學生對討論的主題不感興趣,討論也無法展開。
2)討論的題目不能是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則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了。
3)在討論前,可就某個話題讓學生列出與他們的經驗或經歷有關的主要事實。
4)教師可給一定時間作準備,以便學生進行思考或作筆記。
5)討論最好以競賽的方式進行。這樣更能調動雙方的積極性。
4.任務型的活動設計
這是一種以交際教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索,以完成有意義的學習任務為目標的活動方式。為了完成這些有意義的學習任務,除了關注輸入材料的質量,教師的作用,以及學習的環境問題外,還需要學習者採取各種探索性的活動方式。專家們對這些活動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了分類。Prabhu把它分成三大類:Information-gap activity; Reasoning-gap activity; Opinion-gap activity. Clark在此基礎上擴充為7類,而Pattison則提出了另外的7種活動方式:Questions and answers; Dialogues and role-plays; Matching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Picture and picture stories; Puzzles and problems; 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而這些活動大多要求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力求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
如下面是一幅配合課文的插圖(高中英語課本3A Lesson 22),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看完這幅圖後,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根據他們自己的經歷,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而要保護環境,又需要學生作出怎樣的努力?通過問答活動讓學生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從而極大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把環保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當中。
四、提高教師的素質
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系思維,首先教師本身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要求。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外語教師的素質已有很大提高,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共有547401名英語教師,其中初中英語教師450421名,學歷達標率為90.38%;高中英語教師96980名,學歷達標率為56.84%。但是,面對新的形勢,外語教師的整體狀況仍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為此,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優化結構,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師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的目標,要求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培養骨幹教師為重點的繼續教育,使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教育部據此提出了一個「面向21世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並已著手開始實施。它要求在五年的時間里,用不同方式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使所有教師通過接受繼續教育,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提高,並且有一大批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此次師資培訓特別瞄準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內容堅持科學性與先進性,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要一環。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需要對教師的教育觀、知識結構、個性特徵、教學藝術及管理藝術提高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過時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改變師生之間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要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了解現代教育理論和外語教學理論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藝術上,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廣泛涉獵,開拓視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幫助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問題,而不墨守成規。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多種條件,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念,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評價,發展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B. 如何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簡便計算的能力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聯系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舊知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通向新知的橋梁。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
小學生簡便計算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採取多種措施和方法。因此簡便計算能力是在學生數感發展,運算能力較強的基礎上形成的,而簡便計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和計算能力的增強。如何提高學生的簡便計算能力呢?
一、抓口算,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准確迅速的解題思維活動是思維敏捷性的重要表現。抓口算基本訓練,能提高學生應用法則的能力。口算時應注意兩點:其一,不動筆,動筆計算不利於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其二,計算時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利用板條進行口算訓練是很好的方法。
二、抓湊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反映了思維活動在選擇角度、運用方法、展開過程諸多方面的靈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幾方面的訓練。(1)湊。就是把數湊成整十、整百等,再進行計算。即用湊整法,多加再減或多減再加。(2)分。就是把運算中的一個數拆開,分別與另一個數運算,便於湊整運算。(3)估。估算能提高學生的自檢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確率,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數估成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結果大約是多少,再精確做答。其次用估算檢驗。
三、勤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與邏輯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訓練。(1)合。根據湊整的特點,把兩個數或兩個以上的數合並,便於口算、心算。(2)轉。轉化運算方法,化繁為簡,促使心算。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3)變。就是改變運算順序,變型不變值。根據法則定義,改變運算符號和數據,促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一是抓逆運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質,加深對題目的深刻理解,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提高學生巧算能力。
四、精設題,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的獨創性一般表現為多思善想,新穎獨特等特點。主要抓以下幾個技巧進行訓練。
1、略。根據0和1在運算中的特殊性,使計算步驟省略,從而培養學生獨特的創新思維。
2、消。把兩個相對應的數(如+3與 -3)對消,減少運算步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成的。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演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見成效的。在計算教學中,做到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所以只有通過簡便運算,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並能促進學生運算技能的提高
C. 發展的思維方法包括哪些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過程同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認識的歷史過程應當符合,也就是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邏輯指的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歷史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二是指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真正科學的認識是現實歷史發展的反映,要求思維的邏輯與歷史的進程相一致.歷史是邏輯韻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修正過」的歷史.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是辯證思維的一個根本原則.
【A聯系法】:就是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空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系的一種觀點.
【B發展法】:就是運用辯證思維的發展觀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時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縱向發展過程的一種觀點方式.
【C全面法】:就是運用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即從時空整體上全面地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系和縱向發展過程.換言之,就是對思維對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種觀點方法.主要方法
【歸納與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歸納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論出個別結論.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歸納和演繹是方向相反的兩種思維方法,但兩者又是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歸納是演繹的基礎,作為演繹出發點的一般原理往往是歸納得來的;演繹是歸納的前提,它為歸納提供理論指導和論證.在實際的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歸納和演繹都具有局限性,單純的歸納或演繹還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需要運用更為深刻的其他思維方法.
【分析與綜合】
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分析是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綜合則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認識事物的整體.分析和綜合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分析和綜合是兩種相反的思維方法,但它們又是統一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完成,離開了綜合就沒有科學的分析.分析和綜合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
【抽象與具體】
抽象和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而理性具體則是在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和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一系列中介,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
D. 培養小學生的良好思維方法有哪些
一、讓小學生懂得思維的智慧。
小學生已經擁有了思維的思考方式,已經習慣了思維陪伴的生活人生,那麼他需要懂得思維的智慧,就可以解決一切現實他需要解決的現實距離。
小學生明白了思維的智慧,就可以在學習世界裡游刃有餘,也可以讓他的成績單非常漂亮,而且學的不亦樂乎。
比如,他喜歡語文,那麼明白了語文思維的智慧,對於語文的思考方式越來越全面,對於語文成績就成了一種陪伴。
比如,小學生討厭數學,那麼明白了數學思維的聰穎,對於數學的魅力知識越來越有興趣,對於數學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思維。
小學生運營自己的思維,已經可以熟練運用思維締造屬於優質環境的發展方向。
E. 幼兒發展思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需要到機構去學嗎
1.直覺行動性思維(2-3歲)是指幼兒在操弄物體時才進行思維,離開了動作和實物,思維也就停止了。幼兒思維發展在2歲左右,2歲前是思維發展的准備時間,,思維開始的標志是幼兒語詞的概括。
這種思維方式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第一,離不開思維的對象,憑空不能思維;第二,離不開操縱或擺弄實物的動作。直接行動思維有個好處:它屬於無意識思維,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亞傑認為:如果剝奪孩子的動作就會影響孩子思維的進程,思維的積極性就會降低。比如幼兒握筆畫畫,事先是沒有目的的,即先做後想,邊畫邊想,畫出來以後問寶寶他才知道畫了什麼。
2.具體形象思維階段(3-5歲)是指依靠具體材料的意識領會得到理解的思維,這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學前教育專家林崇德教授說:「想像就是形象思維。」
本階段幼兒的思維內容是具體和形象的特點。具體性是指:他們能夠掌握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傢具」這個詞比「桌子」、「椅子」等詞抽象,幼兒比較難掌握。再比如老師說:「喝完水的小朋友把碗放到櫃子里。」初入園的幼兒全部沒有反應。老師說:「雨涵,把碗放到櫃子里去吧!」雨涵才懂得了老師的意思。在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個泛指的詞,沒有具體指出哪個小朋友,而每個孩子的名字才是具體的。
形象性表現在幼兒在理解事物是依靠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在大部分幼兒頭腦中,兔子總是「小白兔」,老奶奶總是「白頭發」。
3.抽象邏輯思維(5-7歲)是依靠詞或數字元號所標志的概念來進行的思維,思維的問題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現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藉助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這是高級思維形式,真正的人類思維方式。准確來說在幼兒期,都只是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德國人非常注重抽象邏輯思維學習。和中國不少父母相反,他們似乎並不主張年幼的的孩子必須掌握多少詞彙,或背誦多少首詩歌;他們認定,注意培養孩子擁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會給他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F.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怎麼提高
就是平時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試著推測將會發生的事情然後用事實驗證你所推測的正確與否。時間長了,不但能提高邏輯能力,而且能對事物有更強的把握能力,比如可以推測朋友間的關系是否真誠,很有用的。
不必去鑽研什麼邏輯思維的書 從身邊做起就可以 盡量把每件事情都聯系起來 不要怕犯錯誤 錯了就要想想自己對這件事情哪裡把握不足。不只是做點兒題,日常生活中要多思考,像偵探那樣。
不過切記一點,不要去算計別人,你可以試著了解一個人,但是不要算計他,不然會遭受嫉恨。比如我現在,對於同學之間的關系,是喜歡還是厭惡,只要是我身邊的人,我都十分清楚,但是我從來不去說,因為說了會破壞一些事情,切記,切記多做數學題,多看邏輯方面的游戲測驗之類的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解決問題的耐心和決心,不斷地做題,你的邏輯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思維的基本方法——形象思維法與抽象思維法 (1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大腦是個生物學的超級電子計算機,對大腦三個方面結構是三個重大發現:大腦兩半球的功能特點;單個腦細胞的生理結構及其聯系模式;大腦中連續發生的電學化學交互反應數。這里主要講述大腦兩半球的功能特點。傳統的看法認為,大腦兩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腦為優勢半球,它負責人體右側,人類靠它進行思維,所以又稱它為
理性半球、知識腦、數字腦。過去認為,右腦是劣勢腦,缺乏高級功能。
由此認為:左半球是抽象思維中樞,右半球是形象思維中樞。左腦功能特點是串列的、繼時的信息處理,是收斂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右腦則是並行的、空間的信息處理,是發散性的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
從大腦兩半球功能特點來看,在大腦左右半球中主要儲存著兩種信息,即語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可見形象記憶與抽象記憶是人的兩種基本記憶,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也是人的兩種基本思維。它們各有自己的規律,也稱為記憶思維的基本規律,對於這些基本規律的應用就是記憶思維的基本方法。所以我們說形象思維法與抽象思維法也是思維的基本方法。現在我們對這兩種思維及其思維方法分別講述如下。
一、形象思維法
(一)形象思維的含義
所謂形象思維主要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躍性。形象思維的基本單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來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當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決問題時,或藉助於表象進行聯想、想像,通過抽象概括構成一幅新形象時,這種思維過程就是形象思維。所以,利用表象進行思維活動、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維法。例如,一個人要外出,他要考慮環境、氣候、交通工具等情況,分析比較走什麼路線最佳,帶什麼衣物合適,這種利用表象進行的思維就是形象思維。在文學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創造,畫家繪畫,建築師設計規劃建築藍圖等也是形象思維的結果。在學習中,不管哪一學科,不管是多麼抽象的內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沒有形象思維的參與,都很難順利進行。所以我們學習各門課程時,既要運用抽象思維法,也要運用形象思維法。
形象思維不僅以具體表象為材料,而且也離不開鮮明生動語言的參與。形象思維分為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兩種。初級形式稱為具體形象思維,就是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的聯想來進行的思維。高級形式的形象思維就是言語形象思維,它是藉助鮮明生動的語言表徵,以形成具體的形象或表象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聯想、表象、想像和情感,但它具有思維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言語形象思維的典型表現是藝術思維,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礎上,進行高度地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創造,所以,形象思維也是人類思維的一種高級和復雜的形式。
(二)想像是形象思維的高級形式
想像是在頭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與形象思維的過程是一致的。林崇德教授說:「想像就是形象思維。」北京師范大學公共課教材《心理學》中也寫道:「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想像是形象思維的高級形式,具有形象性、新穎性、創造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點。
想像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以實踐經驗和知識為基礎。想像的內容和水平受社會歷
條件和生活條件的制約和影響。
如「齊天大聖」有七十二般變化,但每一種變化都沒有超越當時科學發展和時代水平。正像俄國大文豪高爾基說的那樣:「想像在其本質上也是對於世界的思維,但主要的是用形象來思想,是一種『藝術的思維。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他16歲時曾問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將會看到什麼現象。」以後他又設想:「一個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機中,會看到什麼現象。」就是這些想像推動他去探索科學知識的奧妙,緊張地開展研究工作,終於創立了相對論學說,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段事例充分說明了想像在認識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貝弗里奇說:「事實和設想本身是死的東西,是想像力賦予它們生命。」所以有人認為客觀事實和知識好比空氣,想像力就是翅膀。只有兩方面結合,智力才能如矯健的雄鷹,翱翔萬里,以探索廣闊無垠的宇宙,搜索一切知識寶庫。
想像力是智力活動富於創造性 的重要條件。作家的人物構思、藝術創作,工程師的藍圖設計,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技術革新,。學生學習語文、美術、地理、歷史、音樂等社會學科要有許多情景,政治、經濟狀況和風土人情,響,容貌等象;學習自然科學,如數學、生物、物理等也離不開圖表、構造圖等根據想像有無目的性和自覺性,可以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而有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和幻想三種。
1.無意想像
事先沒有明確目的,它常發生於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狀態。如看天上的雲,遠處的山,想像它像某種事物或動植物。無意想像中最典型的是夢。夢也有離奇性和逼真性兩個特點。無意想像是最簡單、最初級的想像。有意想像是高級想像,是依據一定的目的自覺地進行的想像。這兩種想像常常是互相交叉,相互促進和轉化,它們在人的創造活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如有的調查報告說,在數學家和科學家中,有70%左右的人承認,自己有些問題的解決,是在夢中得到啟示和幫助的。
2.再造想像
有意想像是有明確的目的任務,自覺的,有時還要作出一定努力的想像。想像不是已有表象的簡單再次出現,而是經過加工改造後的新形象的出現。按照想像的創造性程度不同,或依據想像在新穎性和獨創性上的差異,可以把有意想像分為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和幻想。
再造想像就是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根據圖樣、圖形、符號記錄等的示意,而在頭腦中構造出來的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例如,當讀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詞句時,就在頭腦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酌圖畫。又如,看小說《紅樓夢》時,腦海中便隨之產生了寧、榮兩府中的各種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的情景等。這些就是再造想像所產生的結果。雖然再造想像的事物形象不是本人獨立創造出來的,但是再造想像仍然帶有本人的創造性成分。
為了有效地、正確地進行再造想像,必須注意以下三點:(1)要善於正確地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2)要善於精細准確地觀察有關圖片、標本、模型等;(3)要善於在頭腦中積累廣泛豐富的表象材料或感性知識。
再造想像是學生接受知識、理解教材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教師語言不生動或學生缺乏想像力,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3.創造想像
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頭腦里獨立地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就是創造想像。創造想像,其形象特點是新穎、獨創、奇特。如文學藝術創作、科學發明、技術革新等都是創造想像。
創。學生在學習中,如創造想像薄弱,就很難有獨到見解,對事物表象分析加工能力低,恐怕連作文也很難寫好。他理想和豐富想像力。
有效的創造想像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儲備豐富的表象;二要善於分析和綜合。據研究指出,創造性活動一般分為四個階段:(1)准備階段,主要是搜集資料,詳細、全面地佔有材料;(2)孕育階段,主要是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開展積極的思維和想像活動;有時也藉助於原型啟發,不斷地醞釀新概念和新形象;(3)靈感階段,即人的全部精神力量,處於高度積極性和集中的狀態,突然產生出創造性的新形象。要記住,誰要獲得靈感,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代價。柴可夫斯基說:「靈感不喜歡拜訪懶惰的客人。」(4)整理階段,是指整理研究結果,如寫出論文或獲取新成果。
4.幻想
幻想是一種與人的願望相結合,並指向於未來的想像。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特點在於:一幻想中的形象體現著個人的願望;二指向未來,不能立即實現。幻想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凡違背客觀發展規律,不能實現的幻想,叫作空想。空想是一種有害的幻想。凡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符合客觀發展規律,能夠實現的幻想,就是積極的幻想,叫作理想。一切理想都是有益的,是激勵和鼓舞人們學習、工作和創造發明的巨大動力。
(三)形象思維與教育改革
(四)形象思維的訓練
,主要就是利用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活動。這是開展右腦訓練的基本原則。有些訓練方法已在形象記憶法中講到,如形象閱讀法、形象控製法及建構知識的整體結構法等。在記憶一章也講到使事物形象化和聯想記憶問題。下面再講幾個具體訓練方法。
1.累積形象材料
在日常生活、娛樂活動、看電視、欣賞音樂、學習活動、參觀、旅遊、家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盡量擴大對自然和人類活動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識地觀察事物形象,廣泛積累表象材料,豐富表象儲備。頭腦中的表象越多,不僅愈益促進右半球的活動,也為形象思維提供了形象原料。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將獲得者格拉肖也指出:「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想,像抽時間讀讀小說,逛逛動物園都有好處,可以幫助提高想像力,這同理解力和記憶力一樣重要。假如你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你能想像出這種奇形怪狀的東西嗎?我這樣講,有的人聽起來可能會感到奇怪。但是在我們研究物理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用到現實世界的各種形式。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當然也更有助於形象思維。
可以說,豐富的表象儲存無論對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有幫助。
2.積極開展聯想和想像活動
要經常開展形象豐富生動的聯想和想像活動。不要束縛自己的想像,要讓想像展翅高飛,任其在廣闊的宇宙中遨遊。中國著名的化學家侯德榜,曾於1932年,因發明新的制鹼法造出純鹼,從而在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他辦的企業稱雄國際化工界近一個世紀。侯德榜小時候不但讀書非常刻苦勤奮,嚴格要求自己,成績優異,十門功課得了一千分,而且還喜歡想像,愛好形象思維。</b>他十來歲的時候,在課余時間經常側身躺在福建家鄉的草坡上,望著滾滾的閩江水,讓自己的想像縱情馳騁,旋轉不息的水車、姑母家的葯碾子,都是他想像過的東西。
3.建構知識整體學習法
傳統教學法是一節一節、一章一章地學,從最佳學習方法來看這是少慢差廢,不科學。
建構知識整體學習方法要求先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以此為根基去理解部分知識內容。先把握知識結構層次和整體框架,使腦內浮現一張地圖,形成整體架構,然後搞清部分與部分之間關系,形成整體認知結構。進一步區分知識的層次、方面和知識點,形成知識系統和整體結構。進而把握知識或事物的重點,分清重點和細節部分,集中精力理解並掌握知識重點和整體結構。
建構知識整體學習法,強調建構知識整體結構,有助於大腦右半球功能發揮,能大大提高學習記憶的效果。
《學習的革命》書內強調,搞大型拼版玩具,出外旅遊,學習課程,都應先從概貌開始,掌握整體圖表和整體結構,再掌握部分。並指出,傳統教學,不慌不忙,一節一章,每周幾節課,只有部分,沒有總的概貌。這很蠢,太沒有效率了。
魏書生教學生畫語文知識樹,把初中六本書的知識大致分為四部分:基礎知識、文言文、文學常識、閱讀和寫作。進而又分為23個知識方面,再進而分為130多個知識點。用樹乾的圖形分為主幹、次干、枝幹三個層次,把它們表達出來。由此可從總體上把握住語文學科的知識系統,腦有全局,重點清楚;一目瞭然,便於記憶。
教學生自學整冊教材。放假發新書,讓學生假期自學新教材,畫知識樹,開學進行「期末考試」。魏書生深有體會地說,提高學習成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學整冊教材,自己畫出語文知識樹。
國外教學改革提出「綜合學習方案」,也是以整個世界為課堂的整體學習,它有三個組成部分:1.與研究和探索結合在一起的有趣的課外活動項目,以整個世界為課堂的整體學習;2.學生把電腦作為處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來使用;3.把地理、歷史、物理、化學、數學、經濟、寫作、電腦以及其他學科聯系在一起教,而不是分離開來,各自獨立地教,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個大的知識地圖和整體知識框架結構,既有助於促進大腦右半球功能發展,又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4.促進右腦功能發展的訓練
能促進右腦功能發展的活動有許多,現講述8點:
(1)培養繪畫意識,經常欣賞美術圖畫,還要動手繪畫,有助於大腦右半球的功能開發;
(2)畫知識樹,在學習活動中經常把知識點、知識的層次、方面和系統及其整體結構用圖表、知識樹或知識圖的形式表達出來,有助於建構整體知識結構,對大腦右半球機能發展有益;俗話說,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圖;
(3)發展空間認識,每到一地或外出旅遊,都要明確方位,分清東西南北,了解地形地貌或建築特色,發展空間認識能力;
(4)練習模式識別能力,在認識人和各種事物時,要觀察其特徵,將特徵與整體輪廓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模式加以識別和記憶;
(5)音樂訓練,經常欣賞音樂或彈唱,增強音樂鑒賞能力,能促進大腦右半球功能發展;
(6)冥想訓練,經常用美好愉快的形象進行想像,如回憶愉快的往事,遐想美好的未來,想像時形象鮮明、生動,不僅使人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還有助於右腦潛能的發揮;
(7)經常開展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活動;
(8)左側體操,練左側體操和運動有助於右腦保健。
5.培養良好想像品質
想像的品質為:(1)想像的主動性是指想像的目的性的程度;(2)想像的豐富性是指想像內容的充實程度;(3)想像的生動性是想像表現出的鮮明程度;(4)想像的現實性是想像與客觀現實相關的程度;(5)想像的新穎性系指想像的新奇程度。
想像力的培養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1)積累廣泛、深刻、豐富的各種表象;( 2)掌握豐富的語言文字;(3)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4)大量閱讀文藝作品;(5)積極參加創造活動;(6)盡量運用各類想像;(7)培養正確的幻想;(8)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抽象思維法
(一)抽象思維法的含義和作用
抽象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又稱為抽象邏輯思維或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法就是利用概念,藉助言語符號進行思維的方法。其主要特點是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協調運用,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聯系。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必須運用抽象思維方法。
抽象邏輯思維的基本單位是概念,人們通過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概念、判斷、推理是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抽象邏輯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思維形式,抽象思維法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維判斷和解決各種問題。
抽象思維可分為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人們憑借日常生活經驗或日常概念進行的思維叫作經驗思維。兒童常運用經驗思維,如「鳥是會飛的動物」,「果實是可食的植物」等屬於經驗思維。由於生活經驗的局限性,經驗易出現片面性和得出錯誤的結論。理論思維是根據科學概念和理論進行的思維。這種思維活動往往能抓住事物的關鍵特徵和本質。中學生應該努力掌握科學概念,培養和發展理論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還可以分為形式邏輯思維與辯證邏輯思維。
所謂形式邏輯思維就是憑借概念和理論知識,並按照形式邏輯的規律進行的思維。這種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在學習中,形式思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門學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則、規律,都必須通過形式思維才能把握,其運用和解決作業任務等也都離不開形式思維。所以,一定意義上說,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運用形式思維即掌握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
所謂辯證邏輯思維就是憑借概念和理論知識,按照辯證邏輯的規律進行的思維。思維是客觀現實的反映。而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定、不大變化的一面,也有其不斷運動和不斷發展變化的一面。形式思維是對相對穩定、不大發展變化的客觀事物的反映;辯證思維是對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的反映。因此,辯證思維的形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中,也都具有辯證性。如,牛頓的三定律屬形式思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屬於辯證思維范疇。辯證思維更擺脫了直觀性、具體性。
在學習中,要遵守邏輯思維的規則,但不能局限於形式思維,還要發展辯證思維,因為客觀事物是處於相互聯系和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只有用辯證思維才有可能獲得新的理論、發現新的學科。許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都是通過辯證思維總結出來的。所以一些較高深的學科,缺乏辯證思維是學不好的,一些比較低級的學科也是離不開辯證思維的,如一題多解,理解概念的變式等,沒有辯證思維也是做不到的。一個人的辯證思維(國外也有人稱之為求異思維)比較發達,那麼他的智力也是比較高的,創造能力較強,學習也就必然會有效得多。如果不斷發展和堅持運用辯證思維,那麼這個人有可能取得較大的成就。
(二)抽象思維的運用和訓練
1.注意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在學習和運用抽象思維時要注意以下五點:(1)要學習掌握和運用科學概念、理論和概念體系;(2)要掌握好和用好語言系統;(3)要重視科學符號的學習和運用;(4)與思維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運用;(5)與抽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及其派的方法聯合訓練,可以起到互相促進的較佳效果。
2. 抽象思維法在學校學習中有其應用特點
抽象思維是大腦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目前學校各門課程學習活動中,大量地進行讀、寫、算,即閱讀、寫作、計算、分析、邏輯推理和言語溝通等,其過程主要是以語言、邏輯、數字和符號為媒介,以抽象思維為主導。這些活動都是著重於左腦功能的發展。據有關方面的材料證明:在目前教學上,運用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的幾十倍。抽象思維在教學中佔有絕對優勢。一方面,這說明抽象思維在學習科學知識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說離開抽象思維就無法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要搞好學習必須發展大腦左半球的功能,重視言語思維能力,學會並善於運用抽象思維方法,這也是學習成功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對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重視不夠,忽略了大腦右半球功能的發揮,這也是教育中的嚴重不足。
3.培養個人的統攝思維能力
思維過程是一清晰邏輯的思考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從一個環節過渡到另一個環節的、由淺入深和由少到多的認識過程。在這種思考認識過程中,就需要藉助思維來把握事物的整體和全貌,及其發展的全過程。所謂統攝思維能力就是通過綜合和概括,藉助概念反復把握事物整體及其發展的全過程的思考方式的表現。把大量的事實綜合在一起形成科學概念,再把更多的概念、事實和觀察概括為內涵更集中的概念,並用清晰而簡潔的符號加以標識,這是科學發展的形式。例如生理學中「新陳代謝」和「條件反射」,生物學中「動物」和「植物」,社會發展學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概念都是包含一系列事實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盡力去領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概念和符號去把握事物的整體。不僅是在知識學習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社會實踐中,如能自覺運用統攝思維,經常去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把握其整體特徵和發展全過程,那將會大大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此外,配合十個思維方法的練習也將有助於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兩種思維方法協調發展和聯合運用效果最佳
為什麼說兩種方法協調運用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說明。
(一)從。因為高級的形象思維並不低於科學中的抽象思維,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心理發展成熟意味著什麼呢?一是心理成熟後其可塑性小,較難訓練培養;二是心理一旦成熟定型,其年齡差異的顯著性變小,而個體的差異顯著性越來越大。應該重視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採取相應教育措施,促進中小學生心理發展,高質量地完成心理由低層次向高水平的轉化,不要錯過時機。
我們還要指出,能不能達到高水平的轉化和成熟,教育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條件,沒有受到良好教育訓練的成年人,雖然具有抽象邏輯思維,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經驗型思維。另一方面在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過程中,不要忽視向高級形象思維的轉化。若不能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這兩種轉化,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可能產生欠缺和不足。因此可以說,兩種思維的發展,兩種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綜合應用,有利於智力的全面高水平發展。
(二)從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對稱性特點看,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左半球的主要功能是抽象記憶和抽象思維。如果不注重促進兩種思維的發展,將不利於大腦兩半球功能的發揮。有專家預測,兩個半球功能的協調發揮,所「產生的效果常常是五至十倍。」和諧發展兩種思維,綜合運用兩種思維方法,其效果可能是驚人的。
英國心理學家湯尼·布仁認為:「從奧斯汀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人在科學和藝術兩方面都有卓越的潛在能力。如果現在發展不平衡,那不是天生的無能。而只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一個半球沒有像另一個半球那樣得到充分運用的機會。」大腦兩半球之所以沒有得到平衡和協調發展,關鍵是沒有得到正確訓練和充分運用。這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大問題。
(三)從解決問題的情景看,有些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面臨解決問題的情景時,頭腦中可能存在著兩種超前系統。一種是形象系統,一種是概念系統。這兩種系統是協同活動、密切配合的。對於不同的問題情景,兩種系統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如果問題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其方向是明確的,解決問題的進程主要服從於思維規律,應運用概念系統,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如果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決問題的進程主要依賴於形象思維,依賴形象系統。形象思維可以不受邏輯規律的限制,可以採取跳躍式的想像,構成事物的形象,進行某些猜測,在此基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沒有發明飛機之前,人們就想像能像鳥一樣地飛翔在天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