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創新剪紙課程教學方法

創新剪紙課程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3 06:22:24

如何發揮剪紙藝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摘要:剪紙活動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在幼兒園課程設置中,剪紙教學已經成為幼兒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剪紙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創新、審美等多種能力,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中國的教育應該具有民族特色,而剪紙活動完全符合和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幼兒剪紙活動在人們的早期教育中弘揚了民族文化,把民間藝術與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傳承了中國的歷史文化,豐富了幼兒素質教育的內容。本文從闡述剪紙活動對幼兒教育的意義出發,探討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意義,給出在幼兒園有效開展剪紙教學的具體方法。

Ⅱ 怎樣進行兒童剪紙教學呢急!急!急!

教兒童剪紙

材料:正方形的彩紙(任何尺寸均可)、剪刀、鉛筆。

具體步驟:

1,沿對角線對折成二分之一面積的三角形。

2,沿三角形底邊垂直平分線再對折成四分之一大小的三角形。

3,再沿底邊垂直平分線對折,成八分之一。

4,同理再疊成十六分之一。

5,畫上圖案。(畫出不同的花草圖案模板)

6,畫完剪出來,

參考地址:http://jingyan..com/article/647f0115ab9ef17f2148a8f9.html

Ⅲ 剪紙教案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步驟;提高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不同的手法剪出窗花。

3、情感與態度目標:喚起並激發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繼承並發揚民族藝術,讓學生從小培養對民族剪紙的了解和興趣,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創造美的能力培養。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剪紙的剪、刻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學難點:對剪紙藝術的信心與興趣,剪紙外形設計 。

教具准備:示範作品、各種規格的彩色紙、剪刀、刻刀,訂書釘。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大家知道我手裡拿的是什麼嗎? (剪紙) 剪紙:剪紙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 你能說說我國的民間藝術還有哪些嗎?讓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我國民間藝術工藝品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有陶瓷、泥塑、布藝、風箏、剪紙、麥桿畫、年畫、燈彩、吊飾、木刻 、漆器工藝、 獸皮工藝、 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鉛筆屑畫、唐卡、拓真畫、銀飾、紙編畫、蘇綉、魚皮衣等。 這些民間藝術品,內容大都是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餘、兒孫滿堂等。用於民間傳統節日、傳統宗教和民族飾品用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生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今天我們就學習這其中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剪紙》

一、 情境創設:

(掛圖)出示紅「雙喜」字。
師:這個字,大家熟悉嗎?(熟悉)太熟悉了!這個「喜」字,也是老師帶給你們的祝福:願你們每一天都喜笑顏開!這個字誰會剪?(總結學生的方法)現在請用大家用最短的時間,最巧的手, 把這雙喜剪下來,好嗎? (學生剪,老師巡視指導)

(創設剪「雙喜"這樣一個情境,激起學生活動興趣,讓他們對課堂感興趣,都躍躍欲試,渴望自己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師:剪好的同學,請把雙喜舉起.(看一下)很多同學都已剪好,而且很漂亮!誰願意說說你是怎麼剪的?

老師歸納步驟::對!可以先把紙對折,畫上線,再剪. (折疊、畫線、剪裁)。因為喜也是軸對稱圖形, 對折一次,畫上一個喜再剪下;對折兩次只要剪喜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答師演示折疊雙喜,以及喜字的其它形式。 板書:剪紙的折法:1.對稱折)

(通過教師演示雙喜的折疊過程,形象生動,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

探索活動: 仿例製作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另一張紙,看下一幅圖(蝴蝶),按照剛才的三個步驟,動手在自己的紅紙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這個蝴蝶的圖形.老師將取優秀的作品展示. (師巡視指導學生製作)。

作品展示:老師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評析,將優秀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在黑板上畫出各作品對稱軸.(很好!這是對折兩次剪出的兩只蝴蝶:這是對折這一次得出的一隻蝴蝶。)

二、 體會設計思路:、

師:人的智慧是無盡的,簡單的事物里往往蘊涵著不平凡.我教同學們幾種折法:(板書:2.三角折 :3.四角折 4.五角折 5.六角折)(如:五角折 ①將方形色紙對角或對邊對折,要折整齊。②把折好的紙再平均分五等分折。要注意這樣折好很重要。 ③在折好的紙上畫上簡單的花紋,花紋的線條要接連。把要剪去的地方畫上記號④按照紋樣剪出,小心揭開,美妙的圖案出來了)。

小結:窗花剪法的步驟;特別要注意什麼,看圖講述。

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試試在這張基礎上,你能剪出什麼圖案?比比看,哪位同學的思路更獨特、更有創意! (生剪師巡視)
(生上講台講述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沒想到同學們有這么多種不同的剪法!真了不起!剪紙可以有多種剪法,折疊的次數多,要畫的線、要剪的線就會少一點.但不管哪種剪法,能創作出好作品就是好方法。

剪紙的分類 :

1.剪紙從地域上分:可分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因此,各地區,各民族的剪紙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出示掛圖 北方剪紙:以粗獷豪放,造型簡練著稱。南方剪紙:以構圖繁茂,精巧秀美聞名。)

2.剪紙按製作方法分類:主要有剪紙和刻紙(出示工具剪子、刀子。)

3.剪紙按色彩表現分類:主要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圖片)

三、了解「窗花「

很久以前,人們就用一張薄紙,一把剪刀。剪出精美的圖案點綴和美化著生活。咱們總是到過年時,家家窗戶上都貼出用彩紙剪出的圖案,貼到窗戶上,俗稱「貼窗花「。這就是剪紙迎春的風俗,它寄託著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窗花」的圖案花樣很多,有花卉、鳥獸、蟲魚及圖案紋樣等。它既有畫意,又有裝飾趣味,很受群眾喜歡。

(掛圖:這些剪紙還都有它獨特的意蘊在裡面如:連年有餘、喜鵲登梅、喜上眉梢、富貴吉祥、花開富貴、花好月圓、吉慶有餘等等、、、、、、)

這些窗花都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智慧的結晶,充分表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四、創作設計:(刻紙練習)

師:用剪子剪紙我們都嘗試了,那麼,咱們用刀子練習一下刻紙好不好! 下面同學們自己用刀子刻一幅剪紙作品吧。(事先准備好刻紙樣稿工具)

師:好!老師期待著更多精彩的作品!每位同學還要給作品起個名稱!開始!(生操作,師放音樂,巡視指導。)
師講評:刻完的同學把作品舉起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同學們創作的喜悅!(略停)大家最喜歡哪一幅作品?老師都喜歡!我們有請xx作品的主人談一談,你的作品名稱是什麼?

師總結:藝術是博大精深的,在簡單中呈現了美,更多的是呈現了美的深度,讓我們一起走進剪紙世界!來感受美!(展示老師收集的漂亮剪紙)

五、課堂拓展 :

同學們用這一節課,就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技法。很好!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誰來告訴大家,剪紙為什麼能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藝術?

(學生答:

1、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

2、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3、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所以剪紙能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藝術。 4、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簡單,容易搞到;產品有實用性;傳授和學習具有隨時性;不耗費體力。 5、因為那是傳統的手工藝術。) 老師總結:

關於剪紙的歷史,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西漢)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剪紙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

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靈,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

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並把我國的民間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課後反思:

一、從課堂引入:我用直觀的剪紙作品引入,由此讓學生們了解我國民間藝術有哪些種類。(師生有互動,用參觀法,以直接感知的方法,引入本課)。

二、情境創設:我創設剪「雙喜"字這樣一個情境,是為了激起學生活動興趣,讓他們對課堂感興趣,都躍躍欲試,渴望自己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師生也有互動,生生有互動)

三、探索活動:仿例製作「蝴蝶」圖案(這個環節是對上個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這里運用了練習法)

四、體會設計思路:學生根據老師講的幾種剪紙折法,自己創作一幅剪紙作品。(培養了創作能力,讓思路獨特、有創意的作品就出來了,)(這里運用了發現法、探究法:以引導探究為主)

五、 了解窗花:這個環節,讓學生再次知道了,原來窗花還有這么多獨特的、意蘊深長的含義。(用陶冶法: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方法

六、 刻紙練習:讓學生了解剪紙製作方法有兩種:剪紙和刻紙(並對刻紙親自動手嘗試)(這里運用了練習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七、課堂拓展:剪紙為什麼能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藝術?原因是什麼?(師生互動)(這運用了講授法、討論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讓學生對剪紙的歷史演變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把剪紙教學引入課堂,是為了喚起並激發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繼承並發揚民族藝術,讓學生從小培養對民族剪紙的了解和興趣,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創造美的能力培養。

剪紙可以使學生們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干一件事,剪紙進課堂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同學們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保護並繼承了我國的傳統藝術。

Ⅳ 幼兒園剪紙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剪紙方法

1.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

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採取鏤空的辦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2.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接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瞭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朴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4.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5.刀法要」穩、准、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於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准確。在剪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准,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Ⅳ 如何在剪紙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剪紙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觀看、思考、動手做、並積極探討,所 以,為了調動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我們開展了名家剪紙作品欣賞、學生剪紙作品欣賞、定期進行剪紙知識講座、舉行剪紙比賽等活動。
1、 作品欣賞:我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剪紙作品讓學生欣賞,在
在旁邊註明作品年代、作者、作品說明,同時再欣賞一些學生剪紙作品引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那些造形美觀,色彩艷麗的剪作,強烈地激發孩子的求知慾,這樣漸漸地,孩子們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創作慾望。
2、 知識講座:定期進行剪紙知識講座,老師先給學生講解一些
剪紙的基礎知識,然後請名家進行大型的剪紙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對剪紙的進一步認識和興趣。
3、 剪紙比賽:在學生剪紙練習中進行剪紙比賽看哪個學生剪的好,在全校學生中進行剪紙比賽並設獎項鼓勵學生激發興趣。
二、剪紙練習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剪紙的過程是先畫再剪,畫稿的好壞直接影響剪紙的效果。因此,在學生畫剪紙稿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進行繪畫然後設計在畫稿的什麼部位進行剪刻。例如在進行《動物樂園》剪紙時,學生根據自己對動物的了解展開想像大膽繪畫,學生繪畫的動物大部分不一樣,有一樣的同學,他們在進行剪刻時設計的剪刻部位也不一樣。因此,雖然是同題剪紙,但大家剪出來的作品卻不一樣。又如五年級的丁潔同學,她喜歡花卉,非常喜歡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畫一些美麗的花朵,我就引導她怎樣把這些花卉設計成剪紙,她不但用花卉設計成剪紙的形式,而且還把花卉運用到團花剪紙中,剪出來的作品非常不錯。
三、欣賞多樣圖片,確定剪紙主題進行剪紙創作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剪紙方法技巧後,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創作練習,而創作練習需要大量的素材。因此,我把許多圖片製作成課件的形式在多媒體中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欣賞中了解各種事物的形象特徵,為剪紙創作做好鋪墊。他們腦中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後,很容易確定自己的創作主題,於是在他們的剪刀下出現了一個個千姿百態的蝴蝶、形態各異的魚、活靈活現的小松鼠……從學生的表達中可以看出,通過多樣欣賞和學生自己確定主題,擴大了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審美體驗的同時,還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打開了他們的聯想通路,為今後的剪紙活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 採用鼓勵引導的方法進行教學:
隨著少兒剪紙技藝的提高,採用創造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注重養他們自由地進行剪紙創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到大膽創作。當孩子們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或交家長要及時鼓勵,然後採用引導的方法讓他自己發現不足,進而思考採用什麼方法才能剪好。這樣,不但能使這個學生剪出一件成功的作品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且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另外,在教師輔導學生剪刻動植物基本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變化。 如,魚身子有胖、瘦、長、短的變化,魚尾有閉合、展開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鋸齒形、方形或以花代鱗等,進行巧妙地變化、概括、誇張。達到寫實求其真,變化求其美,概括求其活,誇張求其神。 經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引導,學生們的想像力,就會在無窮無盡的變化中得到發展。他們剪出的花鳥魚蟲,就不再僅僅象老師所教的那樣,而是帶有孩子們獨特的情感與創造性,剪出來的作品多種多樣。從而反映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思想方法,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 良好習慣的養成:
經過學生的精心設計、巧手剪刻一張張漂亮的剪紙出來了,但桌上、地上盡是剪紙廢屑影響了環境的美觀。因此我常教育學生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剪下來的紙屑最好放在桌子上,過後收集、打掃干凈;注重細節的培養,讓他們珍惜父母的勞動,勤儉節約,還通過進行邊角料的再利用比賽,看誰浪費最少。並且在剪紙練習中經常提醒學生不能亂動剪子,更不能拿著剪子打鬧,在剪紙時,同學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不但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更要注重同學的安全。
通過開展剪紙活動,學生不但了解了祖國傳統藝術--剪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起到了傳承祖國傳統藝術的作用,而且學生在剪紙活動還得到了美的熏陶,促進了美感的形成,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及動手動腦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了素質,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能力,促進了其他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Ⅵ 如何上一堂剪紙課

對於上剪紙課來說,有三個重點要把握好! 第一教程前期規劃:根據老師要教的學生的年齡來確定教程的難易程度,例如給小學生上課多用一剪刀剪紙來增強趣味性,給大學生剪紙可以加上刻紙剪紙教程。 第二教程的下載:目前教程的下載,都可以通過搜索:劉立宏剪紙教程,來獲得免費的剪紙列印圖紙。劉立宏剪紙教程也在不斷的出新和創新。 第三根據規劃和下載的課程內容進行備課,備課分為兩個小節,一是剪紙的發展歷史故事,流派與傳承事跡,在近期劉立宏都會在(小網路--劉立宏剪紙文化論文,欄目中一一講解),二是根據所教的課程進行一些網路知識的准備,例如剪紙喜字,可以講一些喜字剪紙的來歷和用途,這樣會使得剪紙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各位老師加油!弘揚國粹,分享快樂。

Ⅶ 有關 剪紙中的種類有哪些的綜合實踐教案

教學目標:
1、以剪紙作品引入,引導學生走近我國民間藝術初步了解剪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2、學生通過總結交流剪紙知識,欣賞剪紙作品,了解剪紙的語言符號,激發探究興趣.
3、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了解製作團花的製作過程,在小組合作完成作品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精品意識,養成主動探究,團結合作、樂於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 學會剪簡單的團花。
2、 培養合作創新精神和精品意識。
教學難點:學會簡單的團花剪紙方法。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課件、剪紙作品、剪刀、彩紙。
學生准備:剪刀、膠水、彩色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剪紙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介紹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運用小小的剪刀,我們可以剪刻出許多精美的圖案。早在1500多年以前就有剪紙,民間藝人能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創作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貼課題——剪紙)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精美的剪紙作品,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
二、交流剪紙知識,欣賞剪紙作品,激發探究興趣。
1、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剪紙的哪些了解。
(學生通過前期的有關「剪紙」的研究性學習,對剪紙的歷史、流派、剪紙的手法等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在這個環節,學生會就他們研究的這些方面進行交流)
2、老師出示課件:簡介剪紙的歷史,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中外剪紙的交流等內容。
3、學生交流看了這些資料後的感想。
4、引導學生說出剪紙需要的工具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小結: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張簡單的紙,就可以剪出令人贊嘆不已的作品。我相信,這節課,同學們也會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精品的。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課件展示,學生對剪紙有了更多的了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願望。】
三、師共同探究團花的製作方法:
1、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團花,小組合作探究團花的製作過程。
學生在小組通過探究,可以研究明白團花的製作過程。
2、全班交流,總結團花的製作過程:折、畫、剪、展、帖。
3、帶領學生根據總結出的團花的製作過程逐步演示。
J 折:把一張正方形彩紙折成三角形。
(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從第三折開始,始終圍繞中心點折)
預設:有的學生會沒有圍繞中心點折。
【設計意圖:眼高手低是我們的通病,學生看著好像明白了,但實際操作起來有很多關鍵點他們不能正確的掌握。而正確的將正方形紙折成三角形,是能否剪出團花的關鍵,這個過程必須通過演示讓學生明了。】
J 畫:先向學生介紹剪紙的語言符號,並引導學生學會畫幾個簡單的語言符號。在此基礎上,在折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圖形,需要剪掉的地方塗上陰影。
J 剪:先問問學生如何使用剪刀會比較省力。然後指導學生在三角形的底部剪出圓弧形,再剪陰影部分。
【設計意圖:正確使用工具是對學生勞動技能和技巧的培養】
J 展:小心翼翼的展開,不滿意的地方可以重合後修剪。
J 貼:在襯紙上塗上膠貼上去。
【設計意圖:「展」和「貼」的環節之所以要小心翼翼,是為了給學生在製作時力求製作出精品起了引領作用】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清楚了團花的製作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過程。交流的過程,就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過程。他們可以通過老師給的剪紙成品中的蛛絲馬跡,解決很多問題。最終達成目的。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團花完整的製作過程,能夠給學生直觀認識,為下個環節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四、實踐探究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剪團花比賽。
2、比賽前出示溫馨提示。
3、學生合作完成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指導,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共性的問題,就要及時地組織學生解決這些新生成的問題,以保障製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預設:有的學生會剪不出團花。這時,引導他可以向小組里已經學會的同學請教。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剪團花,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小組完成「合作花」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精品意識】
五、展示、評價作品
1、小組長帶著自己小組的作品上台展示。
2、三十秒自己介紹小組作品的優點。
3、學生對各小組作品進行點評。
4、教師總結點評。
【設計意圖: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可以向別的小組展示自己,也在這個環節和其他的小組進行了交流,肯定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六、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的最大收獲是什麼?課後請同學們繼續研究除了團花我們還可以剪出什麼樣的圖案。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後做延伸,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板書設計:

Ⅷ 如何教幼兒剪紙

轉紙不轉剪刀的方法。 到了中大班,幼兒的剪紙技巧越來越嫻熟,特別是大班幼兒,他們需要的不是教師每天教授一兩種剪樣,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提示,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採用了「創意十二訣」創造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注重培養幼兒自由自在地進行剪紙創作。 ●加一加、連一連 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麼,和什麼地方連接起來圖形會有什麼變化,產生什麼結果等。大班幼兒剪刀下的圖形既逼真又形象,他們已經能熟練地運用民間剪紙技法,動物的觸角(須),人物的發絲,植物的生長動態,越是細微之處幼兒越是剪得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陽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昆蟲觸角加上女孩的小辮子,就變成「美人蟲」。這種方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變一變 在幼兒學會剪各種動植物基本形狀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幼兒剪得要有變化。如,魚的嘴巴有大小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身有長短胖瘦的變化,魚鰭有尖圓的變化,魚尾有尖圓直曲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半圓、尖形、鋸齒形、曲線等。 經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引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在無窮無盡的變化中得到發展。他們剪出的魚就不再僅僅是老師所教的魚,而是帶有幼兒獨特的情感、反映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想法、有個性的多種多樣的魚,如「大嘴魚」、「青蛙魚」、「機器魚」、「美人魚」等上百種。 美工教育所追求的較高境界是自由創作。為了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我們帶著他們走出幼兒園,上山崗,走進田野……讓他們觀察公路上往來的車輛,池裡游水的魚兒,果園中果樹花、葉、果的形態變化,農舍中ji、鴨、牛、羊的動態姿勢……我們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剪紙的形象與內容。 由於有了系統扎實的基本功,又有了豐富的觀察體驗,幼兒個個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創作靈感如泉涌,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如「美麗的春天」、「炎熱的夏天」、「多彩的秋天」、「神奇的海底世界」、「和睦的蟲鳥家族」、「農家小院」等。一名幼兒在剪貼「海底世界」時,給小魚剪了個扎著小辮子的娃娃頭,還一本正經地說:「這是條美人魚。」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剪紙創作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促進發展 我們在指導時,已避免了偏剪紙而忽視幼兒其他方面發展的問題。開始,幼兒只是悶頭剪,剪了的作品都說不出所以然。我們及時提出要求,確定目標:小班幼兒在剪出作品的基礎上,會用一句話講述作品;中班幼兒能夠用一段連貫的語言講述作品;大班幼兒能夠根據作品發揮想像,完整地講述作品。現在孩子們不僅能剪出形態各異的作品,而且講述也絕不雷同。 幼兒通過剪紙活動,其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觀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為剪紙不像繪畫,可隨機豐富畫面,它要求幼兒能統籌設計整個作品,這就鍛煉了幼兒的統籌安排能力。該園幼兒在這一點上表現尤為突出: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廢紙上,幼兒會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也在剪紙活動中得到了培養,他們會協商剪紙內容,會合作完成作品。剪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還可以促進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幼兒不用筆勾線,全憑自己的想像發揮,極大地發展了自身的創造性。總之,剪紙活動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Ⅸ 剪紙藝術的訣竅在哪裡該如何學習剪紙

一、剪紙藝術中,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瓏剔透的形式中塑造的,這是剪紙語言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除了剪紙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之外,主要要求剪紙具有透光的實用性能,尤其是窗花剪紙更應如此。若非鏤空設計,剪紙貼在窗戶上就會擋住室外光線,既不透光,也不美觀,就難成一種藝術了。

四、剪紙愛好者在學習剪紙的初級階段會認識到剪紙是一項技藝,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就可以掌握這門技藝。學習剪紙到達中級階段你再認識剪紙它就是一種文化,要不斷學習剪紙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讀懂剪紙,還要加強多方面修養,從多門學科吸收營養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把剪紙作品做的更加有特色、有思想、有深度、有意義。學習剪紙達到終級階段,剪紙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個體系,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剪紙體系,在剪紙技法、剪紙創作、剪紙欣賞、剪紙教學、剪紙理論、剪紙思想等方面不斷總結,完善自己剪紙的整個體系,在這個階段會對剪紙認識上升到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懷、一種擔當,一個群體,一種精神,會更好地理解剪紙保護與傳承的真正意義。

Ⅹ 如何在剪紙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剪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具有特殊的審美情趣和魅力,在民間能充分表現當地的獨特民俗文化風貌,同時也是學校校本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剪紙藝術教學中,我堅持實踐探索,不但能體現剪紙藝術教育功能和學生學習自主性、創造性的學生主動實踐性教育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引導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美術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自我體驗、自我發現、自我提高,促進良好道德品質和藝術素養的形成,而且使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剪紙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形成了善於觀察、勇於思考、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他們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性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勤於觀察,練就發現美的眼睛
剪紙來源於生活,源自自然。剪紙素材除了前輩創造的現成圖案外,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著更多的素材,學生只有置身於大自然,實實在在地感受與體驗,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在具體教學中,我一是注意培養學生培養發現美的能力。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素材,山水樹木、花鳥魚蟲,動物、植物和人物,都能成為剪紙的題材。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讓學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觀察植物、動物,觀察生活,發現它們的形態結構,記錄生活場景。回到課堂後,學生互相交流設計,反復修改,然後把要剪的作品先畫出來,再進行剪紙藝術加工,一個個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生活場景通過剪紙展現出來。二是注意培養學生捕捉美的能力。為了使欣賞內容適合學生的欣賞水平,我常常留意相關的信息,收集有關書籍、影視碟片,及時收看反映民間題材的電視節目,更是處處留意收集各類剪紙作品。我們還常常發動家長、學生收集相關的照片、實物、圖片等,並布置相應的活動區,讓學生展開深入的討論,使學生對富有創意的剪紙作品充滿好奇,體會到民間藝術具有審美與實用雙重功能的特徵,培養學生對美的敏銳的捕捉能力。三是注意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感受、理解剪紙作品中的美,我還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加強學生美的視覺感受,培養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發學生對美的嚮往。例如,我利用學校藝術節模仿民間的過年習俗,在功能教室設計了一個以剪紙為特色的剪紙教室;在教室的玻璃上貼上各種鏤空的剪紙作品;在牆上張貼學生的剪紙作品,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歡樂的氣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二、勇於實踐,培養創造美的雙手
剪紙教學融繪畫、剪刻為一體,為了讓學生了解剪紙的有關知識,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敢於創新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不刻意把他們固定於某種學習模式中,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賞析范作、設計畫稿、剪刻圖案和作品的相互評價等教學活動,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這些活動中獲取知識、掌握技法、提高能力。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剪紙技巧,積累了一定的剪紙經驗時,學生會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就會產生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具體做法:
一是在剪紙技巧方面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推陳出新,充分利用其想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培養探究能力,能不斷創出新模式、剪出新花樣。在剪紙活動中,通過探究,他們會發現,剪紙的圖案都是直線與曲線的組合。圖案的變化是通過直線與曲線的位置和數量的變化來完成的。二是在剪紙內容等方面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剪紙除了可以靈活地剪出物體形象外,還可以用它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窗花、拉花、吊飾等;剪的臉譜還可以製成有趣的面具進行操作游戲,如,我在教學《文化衫的設計》一課時,以此為契機,讓學生用在剪紙課上學到的剪紙技能剪出各種圖案裝飾服裝,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積極動手,剪出了各種圖案、花紋,進行了大膽裝飾,最後還帶學生進行服裝表演等。三是在剪紙創作方面不設條框,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學生的創作題材來源於生活經驗和意象的積累,因此我一般選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創作剪紙,如,在最初教學生剪紙時,我通過講解和演示引導,學生只是跟著我一步步地做,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完成的作品雖然還可以,但只是依葫蘆畫瓢,缺乏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三、團結協作,塑造真善美的心靈
首先,提高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我們讓學生欣賞各地獨特民俗文化風貌的普遍藝術形式。如,每次剪紙活動前,總是收集一些成品讓學生逐個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並比較各地與我們山東一帶剪紙作品的特點。
其次,表現美的剪紙作品,如,讓學生在感受《團花》的基礎上,去動手操作剪,挑自己喜愛的紋樣剪,剪出的作品布置在美術室,也可吊飾懸掛來美化環境。最後,通過各種剪紙技能及方法創作美。通過這三步對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可看出剪紙活動對學生美育的作用。
再次,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學習剪紙是一件艱苦的事情,特別是初學剪紙時,學生每刻一幅剪紙,手上經常會磨起泡來,這時學生往往因為手痛而不願再刻。在這時,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握刀方法,更需要將意志力的培養與剪紙活動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專心致志、迎難而上、不怕失敗和堅持到底的精神,促使學生在剪紙活動中形成堅毅、頑強、果斷、自製等意志品質。
通過剪紙活動,學生得到了美的熏陶,促進了美感的形成,促進和發展了想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提升了素質,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能力,促進了其他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起到了傳承中國傳統藝術的作用。開掘剪紙藝術的魅力,讓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世代相傳,用剪紙藝術去創造陽光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創新剪紙課程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件發送圖片方法 瀏覽:330
西瓜醬怎麼調制方法 瀏覽:704
蒸汽煙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141
肝鬱結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690
線雕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347
嘴唇燙傷用什麼方法好的最快 瀏覽:648
電信卡手機充值方法 瀏覽:51
視頻賣貨方法 瀏覽:578
治療黃褐斑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359
手機鈴音效卡頓的維修方法 瀏覽:790
研究動植物的辨認方法 瀏覽:901
用煮方法的菜的圖片 瀏覽:566
家電給手機充電方法 瀏覽:532
用什麼方法消滅皮膚蟎蟲 瀏覽:292
小攝像頭安裝方法 瀏覽:358
密封件硫化產能測量方法 瀏覽:54
芹菜豆苗種植方法 瀏覽:35
汽車電路電壓降測量方法 瀏覽:452
邊際量和彈性的計算方法 瀏覽:437
手機玩游戲狀態欄設置方法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