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酒店業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酒店業和世界酒店業都是面臨三大發展趨勢。第一發展趨勢,超級化發展趨勢,一個代表就是集團做的越來越大,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這是超級化發展的真實寫照,第二個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也就是電子網路發展體現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和共贏,尤其到知識經濟、市場競爭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共贏。第三個趨勢是國際化發展趨勢,跟國際接軌,做世界村的村民。
下面結合這三大發展趨勢,我們每一個分析一下第一個超級化,通過不斷的擴大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來打造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的超級產業集團,這個過程就從超級化,經濟學強調兩個理論及兩個觀點,一個范圍經濟、一個規模經濟,通過擴大工藝產品、服務的生產,或者敬業的規模而產生勞動效率的遞增和成本的遞減,這就是規模經濟。還有一個范圍經濟,通過同時生產或者經營多種產品或服務產生平均成本的降低和勞動效益的遞增,在集團化和超級化中是充分體現出來的。
目前從超級化發展的模式來講,國內外不外乎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中國特色,上海錦江基本是靠行政紐帶,上海錦江也是老牌子,當然有比較大的舉措,錦江跟新亞合並,成為中國第一大旅遊集團,去年一躍進入世界前50強。錦江當時和新亞搞的規模方面的發展,還有一個模式,通過資本紐帶,通過收購兼並,這是比較典型的一點,比如說兼並泰達。有了一部分資金之後就不是常規式的發展,泰達走的是另一種方式,不是收購兼並酒店的資產,我們收購兼並的是酒店的管理權,而不是所有權,去年我們收購的是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我們一共收了14家酒店的管理權,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張,去年這個時候,泰達集團一共3家酒店,今年我們已經有26家,加上泰達自己有三家,還有委託管理的六家,我們一共有26家,成為酒店集團的前十強。我們的發展模式不一樣,但是也是通過資本紐帶。
第三種模式是品牌紐帶,做的比較成功的,國際上的「最佳西方」,它既不投資,也不委託,它是賣品牌,再買它的系統,網路定房系統、服務質量培訓,它發展的速度更快,因為你投資,資本紐帶肯定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委託管理你要排,它靠買系統、做培訓,我們浙江做的不錯的是開元,短短三年之內在國內管了16家酒店,成為國內前三強。
這是中國目前超級規劃的三種集團化的發展模式,再看看超級化發展的規模擴張,這方面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單體酒店連鎖,相同檔次、相同品牌、相同類似組成的管理公司,第二個階段是飯店管理公司的並購,這是由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組成的飯店集團,里邊有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酒店。泰達酒店就是商務型會所型,還有我們收購的新加坡華夏等等,我們收購不同的檔次、類似。
第三個階段就是飯店集團聯盟,這是超級化的第三個階段,比如民航系統,每個行業都有一個集團聯盟,這種趨勢再發展下來就來跨行業、跨地區的,集團策略聯盟或者並購。
超級化發展的范圍擴張一般通過產業鏈,也是中國酒店發展的趨勢,以前做飯店集團,現在做產業鏈。包括泰達、錦江都在做,它不光做飯店、旅遊,而是把上游這一塊都做,下游這一塊異地定票、定禮品、訂花,都是在逐漸的集團化,納入發展的范圍。
另外還有跨行業的發展趨勢,跟旅遊相關,但有不太相關的跨行業擴張,比如金融業、保險、租賃、郵電、房地產也都在和旅遊集團連接,這是一個新的趨勢,今天早晨聽的都是旅遊業和房地產業的結合,98年99年連續三年全國酒店業都是虧損,所以泰達集團就是看到這個問題,如果還去建酒店,投資成本回報慢,能不能回來都是問題,所以從98年以後,不少的酒店在轉向做房地產,從房地產本身來講,早晨第一位發言人也講它是快速增長,比如泰達。2000年開始搞旅遊房地產,有酒店做依託,也有酒店的品牌效應在裡面,所以價格偏高,高出35%。經濟效益靠房地產提供,社會效益、品牌效益靠酒店提高。
現在泰達集團搞一卡通,相當於香港那種「八大通」卡,有借機卡的屬性,就是有金融的介入。
第二個就是信息化發展趨勢,通過我們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中國酒店業余要想趕超世界,還靠傳統的發展模式,是永遠不會趕超,要想開放發展必須抓緊這個契機,信息化就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平台、跨行業、跨地區、跨體制這種信息網路化集團,這種過程叫信息網路化,根據去年年底的統計,中國的網民是9400萬,今年是預計到年底1.2個億,在全球排名第二,僅低於第二,中國寬頻網路的普及率在全世界也是前三位,去年年底中國搞了NGI,在全世界只有美國、日本在搞,而且中國的普及率比美國高的多,現在是300多家院校和科研單位。到2008年不僅僅是院校,整個社會都要普及這種這種網路。現在用的是第四代,整個網路資源都是掌握在美國,IPV6是下一代,IPV6以現在的速度普及是不僅是域名是無限,而且速度、網寬都是很先進的。中國產業要想再發展可以從信息化的層面探討。
工業化強調的是效率,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是多少。知識化是比較早,中國在過去100年補的是工業化的課,因為我們業化沒有走,所以我們落後,但是如果我們按照補課這種方式來走的話,不會有發展,我們要按照知識化,知識優先、資源共享。
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是多,但是不是市場需求,不是大家需要的,所以你生產的東西越多,效益越低,知識經濟強調的是效益,效益高了,效率就高,強調的是市場對路.
20世紀80年代,酒店區域網,當時酒店的網路叫EDP,當時酒店網路是搞數據處理的,是財務系統。然後逐漸發展酒店內部的管理系統,主要以酒店為平台,第二階段是集團的出現,建設一種集團的廣域網。
比如假日集團的網路,當時在美國只有兩個網路,一個是國防部的網路,一個是假日酒店的網路,當時如果發生戰爭的話,國防部的網路被攻破,假日酒店的網路就是第二個備用方案。
到二十一世紀已經發展到公共的網路。現在都在向這個方向發展,美國有一個OTA,它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里邊有航空公司,有酒店、有租車、有和酒店其它上游產業鏈相關的產業,大家一塊打造這個品牌,兩年前我在東方時,我們建立了一個酒店網路,包括金蝶、包括用油、包括南方航空公司,當時還做了一卡通,去年做了新聞發布會,因為這個被評為十大新聞,定機票可以使用,訂金蝶的產品可以使用,它不僅可以做訂購用,還可以做積分用,所以國內的信息化已經和國外並駕齊驅了。
再看信息化發展的優勢,就是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知識技術等有限資源得到無限的擴大,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共贏。另外就是給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首先是信息孤島,比如飯店搞信息化,還是局限在一個酒店,軟硬兼電腦房,結果搞完之後發現信息和數據沒有辦法和別人共享,有的酒店也是前台一套、後台一套,前台和後台沒有辦法信息共享。
我們現在搞的很多一個網路,但是發現建立的是另一個信息軌道,沒有辦法和別的行業、別的網路共享,近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打破信息孤島。
第三個通過信息化的優勢使信息化相對落後的國家一舉趕超發達國家,如果還是要用以前的方式來發展是不行的,信息化是我們唯一的突破口。
信息化發展的幾種模式有: 一、X坐標信息化,Y坐標多元化,也可以把集團做大,不少的集團做大之後能不能保持,有沒有相應做強,這就要靠信息化,希望把能各種資源整合起來,不少的社會兼並也好,很多都是有規模沒效益,要實現效益就是要信息化。第二、三帶合一,第一個資本紐帶,再靠網路紐帶,第三、平台互動,管理集團這些平台之間必須是互動的。第四、國際化概念,這幾年不少的企業都已經走出國門了,去年青島的海爾,聯想集團都在收購國外公司,我們講的國際化,是培養國際競爭實力。
國際化的模式、國際化的管理技巧、國際化的商業規則,國際化的經營管理制度,程序有沒有,除了這些形式內容以外,中國的企業還要從觀念上,觀念上不能國際化的,形式上內容上都不能保證。
最後、要有國際化的人,才有國際化的企業,國際國內的企業都能做,開拓創新的知識型人才,隨機應變的智能型人才等等。
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60年代、70年代,就是已經噴氣式飛機的出現,播音747是1965年,播音747革命性的作用就是把旅遊的價格降下來,它的容量和速度都有提高,而且節油。這時候有跨國公司,再加上帶薪年假,所以酒店集團就是哪兒的遊客多,我就到哪裡開酒店。
二十世紀80年代、90年代是管理公司兼並的高潮,這是根據世界一體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網路經濟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我們搞的開放引進,我們引進國際品牌,向國外最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品牌學習,不少品牌引進國外的職業經理人,國外的管理品牌、國外的管理公司,90年代開始我們培育我們自己的國際品牌,學完之後要結合東方的東西打造國際品牌,還有一種通過資本紐帶,比如浙江的泰達。通過品牌紐帶,比如浙江的世貿都是屬於這一類,都是自己培育出來,從二十一世紀開始,中國的品牌要整合輸出,首先要整合自己的品牌,在國內能夠和國外品牌平起平坐,才能到國際上進行競爭。我們品牌不是簡單走出國門的問題,實力還沒有到,很難到國外發展品牌。
使品牌國際化有三步可以走,2008年之前我們絕對不會向國外發展,先是把國內發展,先邊緣後中心,農村包圍城市,有一定規模再往上海、北京發展。第二中國集團要想發展先向周邊發展,不少的國家對中國的儒家是非常信仰,不少的國家過我們的春節。從旅遊來說,最火的是東南亞地區,最近在剛剛在開發歐洲,遠攻近交。 最後在周邊地區發展社,有了強勢基礎之後,再向歐美國家前進,先虛擬後現實,先不要管理人,先通過虛擬網路介入,如果我們有了自己信息網路平台之後,也可以把他們吸引過來,首先通過網路聯盟的方式向國外發展,然後做發展。
中國酒店業要想走向國際化,要想做到超級化、信息化,必須三化一,首先超級化,一個是走規模經濟還是范圍經濟,要想做強,要競爭實力必須信息化,要想做的長久,光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做老大沒有用必須國際化,走出國門和國際的品牌競爭,做國際化是品牌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irn.com/doc/70300/47030.html
⑵ 社會研究方法求選題設計題例題,題型為如果研究主題是「」,
⑶ 請列舉一些酒店類的研究課題
經濟型酒店在中國的發展
豪華型酒店在中國的發展
內資酒店品牌建設
如何打造國際聲譽的國內酒店品牌
國內二三線城市酒店發展前景
酒店發展與旅遊區劃的關系
-----小而具體的專業課題:
豪華酒店(經濟型酒店)一次性客用品的可替代性
⑷ 社會研究方法分為三個層次
(1)簡述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東北財大2007年研)
(2)什麼是社會研究的方法論?試述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中財2010年研)
答:
(1)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方法論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包括:
a.社會現象的性質及其理解;
b.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及其假定;
c.社會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問題;
d.社會研究者的價值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e.社會研究中的不同範式及其應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內在邏輯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通常,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a.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實地研究;d.文獻研究。其中每一種方式都具備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語言,構成一項具體社會研究區別於其他社會研究的明顯特徵。同時,每一種方式可以獨立地走完一項具體社會研究的全部過程。
③具體方法與技術
具體方法與技術是指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資料收集和分析是社會研究過程中的兩項重要任務,與四種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對應,研究者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
包括:①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②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具;③資料的收集;④資料的處理與分析;⑤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⑸ 大學是學酒店管理專業好還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好啊
酒店企業緊缺的是技能型人才,既能掌握酒店前台日常管理工作,又具備西餐,西點,中餐的相關知識內容,管理後廚,需要的是雙面型人才,所以想拿高薪,可以選擇酒店管理加烹飪技術的學校進行學習。都是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畢業直接就業
⑹ 有誰知道 社會研究方法(作者:(美)艾爾·巴比(Earl Babbie)著 邱澤奇譯)這本書有網上下載或在線閱讀嗎
《社會研究方法》簡答論述重點
第一章 社會研究導論
1、簡述社會研究的特徵
① 經驗性。經驗性,是指社會調查研究活動是通過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而獲得對社會的認識。
② 理論性。社會研究的理論性包含接受理論指導和得出理論兩層含義。
③ 目的性。首先,社會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每個社會研究項目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據理論發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確定研究題目和明確研究的意義。
④ 社會性。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2、試述社會研究的社會性 (論述)
所謂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首先,社會研究的目標具有社會性的意義。一般說來,社會研究的選題應該具有社會意義,它應該對解決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社會研究是一種社會活動。一方面,在當代社會中絕大多數調查研究活動都是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的,在社會調查活動中需要有各種機構和各類人員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許多社會研究活動,尤其是較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活動需要有大量的社會配合。因此,在社會研究活動中會涉及分工、合作、配合等一系列的社會互動過程。
再次,社會研究活動要符合法律和社會規范,並受其他多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最後,社會研究的結果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學術發展等方面產生影響。
3、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項社會研究活動都包含:社會研究主體、社會研究對象、社會調查內容、社會調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4、簡述各類組織在社會研究活動中一般扮演哪幾種角色
(1)社會研究活動的組織者
(2)社會研究項目的委託者
(3)社會研究項目的承擔者
(4)社會研究的資助者
5、試述社會研究的目的(論述)
社會研究是一項有目的的社會認識活動,其目標在總體上看是為了獲得對於人的行為和對社會的可靠認知。
(1)探索未知的事物
社會研究者探索未知社會現象的原始動機首先為了服務於社會實踐,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需要了解人的行為和社會運行的規律。
在人們的行為和社會運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領域,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活動去加以探索。
(2)驗證不確定的知識
在復雜多變的當代社會中,經驗和常識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因此,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來將經驗和常識上升為可靠的理論和社會知識。經過科學驗證的知識會更加可靠,人們按照這些可靠的理論和知識來進行決策,將大大減少決策的失誤。
(3)擴展已有的知識
在社會研究活動中,研究者們以已有的知識(理論)為基礎,通過科學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識。通過不斷的研究,人們對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將不斷地加深。
6、試述社會研究的意義
所謂社會研究的意義,是指一項社會研究活動及其研究結果對研究主體(研究者、委託者等)所能夠產生的作用。社會研究的意義主要分為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
(1)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主要指社會研究對理論發展做出的貢獻。社會研究在理論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在於它可以通過可靠經驗資料和科學的推論而提出並驗證新的理論,可以推翻虛假的或過時的理論,可以為現有的理論增添新的內容從而豐富了已有的理論,以及可以擴展或限定已有理論適用的范圍等等。
(2)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又稱為「實踐意義」或「實際意義」,它是指社會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應用於指導社會實踐活動。更具體地講,一項社會研究是否具有應用性意義,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應用於當前的社會實踐,幫助人們解決各類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社會研究項目都兼有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但許多社會研究項目在理論和由於兩個方面各有側重。
7、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所謂客觀性原則,簡單說就是實事求是的原則,是指社會研究應該盡最大可能客觀地反映社會實際情況。
(2)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
價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會研究過程中不受對所研究問題的價值判斷的影響。
價值關聯,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們對所研究問題的價值判斷的影響。
(3)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
社會研究的對象是復雜的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並且研究過程中往往包含了較復雜的程序,因此,社會研究工作除了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外,還要求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上都採取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
(4)遵守法律和社會規范
社會研究本身是一項社會活動,因此,必須符合法律和社會規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會規范之上。社會研究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其研究活動及其結果不應該對社會中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各類組織的正常運行產生負面影響。
8、試述社會研究方法的意義 √
社會研究方法在現代社會研究中的意義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1)保證社會研究客觀性的意義
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方法的首要意義是社會研究客觀真實性要求,即在社會研究中要通過科學方法去把握真實的社會現象,客觀性分析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做出符合社會事實的結論。
(2)提高社會研究活動效率的意義
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方法的另一方面意義源於社會研究活動簡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當代社會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研究,不可能對每項研究工作都投入大量的研究資源,因此,要求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即在保證研究結論客觀真實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在研究工作中對研究資源的消耗。而這一要求也是靠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保證的。
9、簡述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
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過直接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
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
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
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
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② 研究設計階段、
③ 收集資料階段、
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⑤ 研究報告的寫作和發表階段。
第二章
1、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①實地考察。在正式調查前,先到調查現場去觀察、詢問、走訪,以便明確調查內容、確定調查方法、設計調查方案。
②請教專家。對研究課題比較熟悉的人,包括有關學者、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熟悉情況和掌握資料的人員等。目的是為了全面掌握研究課題的背景資料,為後面的正式研究奠定基礎。
③查閱資料。從已有的資料中尋找對本課題有用的信息,從以往的理論文獻和調查報告中,可知道其他人是從那些角度、採用哪些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的,他們得出了哪些結論,哪些經驗值得吸取,哪些方面值得借鑒。
2、普查的主要特點。
①結論確定。
②資料精確。普查的形式比較規范,一般採用統一的報表或調查表格,填寫資料的時間和填寫要求也有統一規定,所有這些保證了普查資料的准確性和精確性。
③調查項目少。
3、抽樣調查的特點。
①抽樣調查只對總體中一定數量的個體進行調查,因此比普查要節省時間、人力和經費。
②由於調查規模有限,因此抽樣調查的內容可以比較廣泛和深入,並且資料的標准化程度較高,可以進行較深入的統計分析和概括。
③由於採用了科學的抽樣方法,研究者可以將抽樣調查的結果推論到總體,從而了解總體的一般狀況和特徵。
④概括起來看,抽樣調查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泛應用於社會研究的各個領域。
4、定性研究的特點。
定性研究的特點,可以從其哲學基礎、研究目標、分析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技術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從哲學基礎上看,定性研究是基於 人文主義 的哲學基礎,認為社會與自然有本質的不同,應該重視人的主觀性,強調通過投入理解的方法來獲得對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的真實意義的理解。
其次,從研究目標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復雜的心理、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去理解社會現象的意義,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社會現象的某種因果關系。
再次,從收集資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調查主要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入訪談等方式,有時也採用文獻資料的方法,而一般不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
最後,從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研究主要採用語義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並有時輔之以圖片和實物,不常採用統計分析、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述方式。
5、定量研究的特點。
定量研究的特點,可以從其哲學基礎、研究目標、分析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技術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從哲學基礎上看,定量研究是基於 實證主義 的哲學基礎,認為社會與自然本質上是相同的,可以將自然科學的方法論應用到社會研究中。
其次,從研究目標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研究的問題從復雜的文化及社會背景中抽象出來,加以具體的數理化描述,並分析其因果關系。
再次,從收集資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去進行調查,並通過被調查者的語言和行為等外部信息去獲得有關的經驗資料。
此外,從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採用統計分析方法,並且常採用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達方式。
6、試述定量方法的有缺點。(論述)
優點:
①定量方法能快速的進行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因此能較好的適應當代社會要求,隨時把握社會發展變化趨勢的要求。
②定量方法通過運用統計和數學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會研究的標准化和精確化程度,並且講求嚴密的邏輯推理,因而其結論更准確、更科學。
③定量方法還能大大提高理論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並能夠對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精確的分析。
缺點:
①由於定量方法是對大量樣本的少數特徵作精確的計量,因而它在每個個案那裡獲得的數據往往較少,並且是比較表面的,很難獲得深入、廣泛的信息,容易忽略被調查者深層的動機和具體社會過程中的一些復雜因素。
②由於社會現象是錯綜復雜的,一種社會現象的產生往往有眾多難以控制的影響因素。因此,很難客觀、准確的確立兩個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
③由於許多社會現象都是獨特的,無法得出普遍的經驗概括,因而也無法依賴數量分析。
第三章
簡答題
1、簡述選題的意義。△
選題過程對整個研究工作有重要意義。
首先、從研究工作的社會意義上看,一個合理的選題過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資源有效的集中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上,從而使研究資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其次、從研究過程來看,選題規定著研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整個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
因此,社會研究中的選題過程往往是研究者對一個研究項目進行總體規劃的過程,選題過程的質量對一項研究工作的整體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簡述選題的標准。△△
所謂選題的標准,是指研究者評價和選擇研究題目時所採用的一般標准。
選題的標准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標准。
客觀的標准:一般包括題目的重要性、新穎性和可行性。
①選題的客觀標准
選題客觀性標準的基礎在於選題要符合社會實踐或理論發展的客觀需要。
所謂「重要性」,指一項研究題目的意義和價值,它一般是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在社會實踐和理論發展的地位、作用而決定的。
所謂「新穎性」,又稱「創造性」或「創新性」等,是指研究題目具有與其他人所不同的內容和特點。
所謂「可行性」,指一項社會研究項目是否具備相應的研究條件。
②選題的主觀標准
所謂選題的主觀標准,指在選題過程中研究者根據自身價值觀、態度、研究興趣和其他自身條件而自覺或不自覺的設置標准。
首先,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要受自身價值觀和社會態度的左右。
其次,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還受其學術興趣的引導,尤其是在一些理論性的研究項目中,個人研究興趣往往是選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准。
3、簡述選題的新穎性標准。△
所謂「新穎性」,又稱「創造性」或「創新性」等,是指研究題目具有與其他人所不同的內容和特點。
首先,是研究領域的新穎性,即在一個新的、前人尚未涉足的實踐或理論領域的研究,研究的新穎性是最高層次的新穎性。
其次,是研究視角的新穎性,即從不同的角度去對一個舊的問題進行新的研究,從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再次,是研究內容的新穎性,即對前人已經研究過的問題補充不同的研究內容,從而進一步挖掘前人尚未發現的新問題,並豐富人們對有關問題的知識。
最後,是研究方法的新穎性,即採用新的方法對有關問題進行新的研究,以擴展或深化已有的研究,或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發現以前難以發現的規律。
4、簡述選題可行性的標准。△
所謂「可行性」,指一項社會研究項目是否具備相應的研究條件。
首先,是研究人員的可行性,即是否有足夠的合格研究者及輔助人員。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現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夠解決所想要研究的問題。
再次,是組織體系的可行性,即是否需要並且能夠得到必要的組織配合。
另外,是物質條件的可行性,即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研究所需要的時間、經費、工具和其他物質手段。
最後,是社會可行性,即該項研究是否符合法律、道德、習俗和政治標准,其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是否能夠被社會所接受。
5、簡述選題的過程。△△
所謂選題的過程,也就是在選題階段需要進行的程序和工作,它一般包括:
①了解社會實踐和理論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②初步選擇研究題目
③論證研究題目的意義
④確定研究的范圍、層次、內容
⑤論證研究項目的可行性
6、簡述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1)明確研究目的與研究性質
①確定研究目的
② 確定研究性質
(2)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
①確定分析單位
②確定具體的研究對象
③確定調整對象
(3)確定研究方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
①確定研究方式
②選擇資料收集方案
③設計資料分析方案
第四章
簡答題
1、簡述社會理論的含義和特點。△
社會理論是人對客觀社會現實的反映。
(1)社會理論來自於社會實踐(包括日常生活、生產及其他社會活動和科學研究等)。
(2)社會理論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能夠反映一類社會現象的共同特點。
(3)社會理論具有解釋和預測社會現象的功能。
論述題
1、試述社會理論在社會研究中的意義。△
首先,社會理論是社會研究課題的重要來源之一。社會研究課題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是來自社會實踐,二是來自理論的發展。
其次,社會理論是社會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許多社會研究課題,不僅來源於理論發展,並且其研究的目的也是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論體系,進而促進理論的發展。
再次,理論可以為社會研究提供指導。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始終要一定的理論來提供指導。一方面,理論可以引導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導社會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方向。另一方面,理論可以為社會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最後,社會理論可以為分析資料提供解釋。在對定量研究資料的分析中,研究者可以得到各個變數之間的相關聯系,這些相關關系是否代表著現實世界中社會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則需要通過理論分析來加以解釋。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所獲得的資料也往往是少數的情況,而這些少數個案資料能否代表普遍的情況,也需要通過理論的分析來確認。
2、試述變數結構圖示法的定義及有缺點。√
變數結構圖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問題中涉及的各種概念或變數,並用文字或其他符號來表述它們。然後按照它們之間可能的關系而將各個變數區分為自變數、因變數和中介變數。最後按照它們之間的關系結構而將各個概念和變數排列起來,從而形成理論模型圖。
優點:① 可以包含許多變數。
② 能夠較清楚的表示出各個變數之間復雜的因果和影響關系。
缺點:它難以表示出各個變數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⑺ 杜爾凱姆的社會研究方法
對於這種開幕社會探究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一個非常合適的假設模型,然後通過理性的思維,推導出人們的行為過程。
⑻ 求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研究方法》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考試試題的答案!
2010年1月社會研究方法真題答案
1.按照一定的方法探索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的專門的科學研究活動是( B )1
A.社會調查 B.社會研究
C.社會調查研究 D.社會探索
2.在社會研究過程中收集和分析資料的具體單位是(C )
A.社會調查單位 B.社會研究對象
C.分析單位 D.社會研究的總體
3.注重對當代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並且其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都需要直接來自具體的經驗資料的研究是( D )
A.哲學研究 B.神學研究
C.歷史學研究 D.社會科學理論研究
4.具有調查項目少、結論確定、資料精確、工作量大等特徵的社會研究是( B )
A.重點研究 B.普查
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
5.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之中,通過與他們的密切接觸來理解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並通過觀察、深入訪談等方法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是( A )
A.實地研究 B.調查研究
C.文獻研究 D.實驗研究
6.在研究設計過程中,研究者應該明確界定一項研究是屬於理論性研究還是屬於應用性研究,這項工作是( D )
A.確定研究目的 B.確定分析單位
C.確定研究對象 D.確定研究性質
7.研究者在選題時要看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研究所需要的時間、經費、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這是遵守了選題的( D )
A.重要性標准 B.創造性標准
C.新穎性標准 D.可行性標准
8.人們在思維和表述中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本質特徵的反映是( A )
A.概念 B.變數
C.相關關系 D.因果關系
9.衡量樣本代表性大小的標準是( B )89
A.總體規模 B.樣本誤差
C.抽樣框 D.抽樣方法
10.社會測量的第一個環節是( B )
A.操作化 B.概念化
C.資料收集 D.評估
11.問題:您的健康狀況如何?答案:非常好、不錯、尚可、不好。其中使用的測量層次是( B )
A.定類測量 B.定序測量
C.定距測量 D.定比測量
12.如果測量「社會階層」的測量工具只包含「收入」一個指標,就明顯缺乏( C )
A.預測效度 B.再測效度
C.內容效度129 D.同時效度
13.在問卷初稿設計中,卡片法遵循的法則是(B143 )
A.演繹法則 B.歸納法則
C.抽樣—推論法則 D.假設—檢驗法則
14.試用問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參照實際調查對象隨機抽取一個小樣本,派訪問員使用問卷初稿進行面訪,這種方法是( D144 )
A.全面檢驗法 B.部分檢驗法
C.主觀評價法 D.客觀檢驗法
15.考慮到可能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問卷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 C 141 )
A.採用手工分析方法,問卷可以設計較多的、相對復雜的內容
B.採用定量分析方法,問卷可以多設計一些開放式問題
C.要進行復雜的統計分析,問卷要設計合適的自變數和因變數
D.主要採用定性分析方法,問卷應盡量設計封閉題
16.按照訪談中調查者和被調查者的交流方式,訪談可分為( B 169 )
A.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訪談 B.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
C.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D.一般訪談和特殊訪談
17.下列屬於訪談調查員應具備的特殊條件是( C 181 )
A.誠實與精確 B.謙虛與耐心
C.語言與社會背景 D.興趣與能力
18.下列關於訪談法優缺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B )
A.訪談獲得的信息量小,難以研究復雜的社會現象
B.訪談的靈活性高,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交談內容
C.訪談的隱蔽性強,能夠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D.訪談時間通常很短,效率高
19.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者的活動或團體內,作為被觀察者的一員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是( C 196 )
A.局外觀察 B.實驗室觀察
C.參與觀察 D.非參與觀察
20.觀察者的價值觀和期望往往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這是( A )
A.觀察者偏見 B.被觀察者效應
C.被觀察者偏見 D.練習效應
21.下列關於非結構式觀察的表述,正確的是( D 200 )
A.非結構式觀察缺乏足夠的靈活性
B.非結構式觀察所收集的資料會受到事先規定的觀察項目和記錄標準的干擾和限制
C.非結構式觀察的結果往往用於定量分析
D.非結構式觀察的結果缺乏必要的信度
22.實驗刺激屬於( A )
A.自變數 B.因變數
C.控制變數 D.倚變數
23.在實驗受試者的選擇上,理論上能夠最有效控制影響變數的方法是( D )
A.配對法 B.排除法
C.納入法 D.隨機法
24.較為典型的嚴格控制型現場實驗是(C230 )
A.齊默巴多的監獄行為模式研究 B.米爾斯萊姆的權威服從研究
C.霍桑實驗 D.啤酒偷竊案實驗
25.在利用現存統計資料進行分析時,所依據的統計資料的分析單位與結論的分析單位不一致,這種錯誤是( A )
A.區位謬誤 B.抽樣方法錯誤
C.系統誤差 D.抽樣誤差
26.內容分析法的缺點是( D )
A.成本高 B.難以進行重復研究
C.只能研究正在發生的社會現象 D.只能研究記錄下來的信息內容
27.下列屬於現存統計資料分析的研究範例的是(B )
A.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B.迪爾凱姆的《自殺論》
C.班杜拉等人的模仿學習研究
D.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消費品廣告中的他人導向研究」
28.在資料審核中,對重要資料進行反復的各種形式的審核,是指( C )
A.實地審核 B.系統審核
C.多次審核 D.抽樣審核
29.在研究政黨制度時,分為一黨制、一黨獨大制、兩黨制、多黨制四類,這違反了分類的( A )
A.互斥性原則 B.本質性原則
C.目的性原則 D.歷史性原則
30.某報告的標題是《誰是當代大學生的偶像?》,這一標題所屬類型是( C )
A.直陳主題式 B.結論展示式
C.反問疑問式 D.復合結構式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1.社會研究的理論性特徵的含義包括( ABDE )
A.社會研究一般是在特定理論指導下的認識活動
B.社會研究是一種社會活動
C.社會研究的結果應該上升到理論層次
D.社會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
E.社會研究是通過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獲得對社會的認識
32.定性研究的特點包括( BD )
A.定性研究基於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
B.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復雜的心理、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去理解社會現象的意義
C.定性研究主要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去進行調查
D.定性研究主要採用語義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
E.定性研究常常採用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述方式
33.選題的主觀標准包括( BCD )
A.重要性 B.研究者自身價值觀
C.研究者的社會態度 D.研究者的學術興趣
E.研究人員的可行性
34.抽樣在操作方法上都要經歷的步驟有( ACD 90 )
A.設計抽樣方案 B.調查樣本的情況
C.抽取樣本 D.評估樣本
E.從樣本情況推論總體情況
35.問卷答案設計的要求包括( ABCDE 153 )
A.使答案與問題對應,避免答非所問
B.應當努力設計完備的答案
C.應當努力使每個答案彼此獨立
D.答案的設計要簡潔明了
E.盡量採用高層次的測量尺度
36.觀察的准備工作包括( ABCD 203 )
A.明確觀察目的 B.制定觀察方案
C.理論准備 D.物質准備
E.進入觀察現場
37.實驗法的缺點包括( BDE )
A.難以直接檢驗因果關系
B.人為干涉
C.難以進行重復研究
D.存在道德和法律限制
E.樣本選取的缺陷
38.研究者對文獻資料進行編碼時常用的計數單位有( ABCDE )
A.單詞或單個符號 B.主題
C.人物 D.句子或段落
E.項目
39.統計表製作的要點包括( ABD 268 )
A.文字工整,字跡清晰
B.數字填寫整齊,數位對准
C.數字忽略不計時可以留白不填(省略號)
D.某項資料免填時用「╳」代替
E.當數字左右上下相同時,可以用「同左」「同上」代替
40.離中量數的計算方法有( BCD 279 )
A.中位數 B.異眾比率
C.四分位差 D.標准差
E.眾數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簡述社會研究的過程。P21
42.簡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的差別。P36
43.簡述指數與量表的差異。P118
44.簡述撰寫研究報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P303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45.結合實例,運用變數結構圖示法建構一個理論模型。P72
46.試述小組訪談過程中的指導和控制。P174
五、應用題(本題8分)
47.某大學有1000名教師,其中正教授250人,副教授370人,講師120人,助教60人,教輔200人。請運用分層抽樣方式,抽取一個100名教師的樣本,並結合實際分層抽樣過程論述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