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腔板胡怎樣拉
秦腔板胡拉發:「平腿式」身體坐下,兩腿自然分開,左腳稍向前,右腳靠後,板胡放在左大腿彎曲處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處)這種姿勢優點在於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負擔較小,演奏時活動范圍大。
演奏時做到表情儀態自然大方,不必要緊張和做作。
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於右肩。這是我們演奏者不太經意的,但確實應該防止這類現象發生。
演奏時搖頭晃腦,咬牙切齒,或各種與演奏無益的動作和行為是大忌。
一般講拉弓開始,推弓結束。曲中強拍或強位置的音都須使用推弓演奏,弱拍或弱位置的音一般都須拉弓演奏。當然若曲中需要特別強調的重音強音,一定使用拉弓或抖弓。
(1)秦腔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板胡和中國其它的胡琴類樂器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長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同時也具備優美和細膩的特點。
板胡是梆子腔、亂彈腔各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曲藝伴奏,如蘭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因琴筒膠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歷史。
關於板胡的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樂器使用後,要用軟布將琴身、琴弦、琴弓上的蟄香粉塵擦乾凈,然後放入琴盒或琴套內,切勿掛在潮濕的牆壁上。
板胡琴桿多用烏木製成,為了防止乾裂,每年春季可用食油或者核桃油餘一、二次,待油滲入木中後再用布。
『貳』 唱秦腔怎樣打開嗓子
唱秦腔前可以通過如下方法開嗓:
1、唇顫音練習
活動嘴唇,做唇顫音,從低音到高音,再從高音到低音,需要反復練習,對唱歌非常有用。
然後練聲,低聲哼唱一段旋律,讓聲帶動起來。如果你需要表演一個小時,那麼大約需要熱身20分鍾左右,若要唱兩首歌,也許需要熱身一個小時讓自己放鬆。接下來的練習就是發ni的音節,從最低音開始到最高音,需要反復練習。音域就是發的最低音到最高音。
2、哼鳴
在哼鳴的時候,強調後脖子的力量,要抓住後脖子的力量。在發低音的時候,感覺後脖子在有微微的震動。也是從低音極限,發到最高再下來,反復幾個來回,做一個弧線上去再弧線下來,可以找到發得比較舒服的音區。保持直線再發顫音找到共鳴,快速找到聲音的共鳴。
(2)秦腔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贊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盪」,正是出於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朴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凈、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一般戲班,都要按行當建置以「四梁四柱」為骨乾的三路角色制。
頭路角色包括頭道須生、正旦、花臉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須生、二花臉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掛頭牌演出,其他即為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亂不擋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稱「戲包袱」,或叫「飽肚子」。
『叄』 怎樣拉秦腔板胡
在正確的的方法指導下同恰到好處的練習相結合。
『肆』 怎樣學好打秦腔司鼓
秦腔司鼓教學中,始終貫穿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司鼓技能技巧的學習規律,優選最佳的教學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談一談直擂練習的操作過程和評價。 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坐姿和持棰的方法後,就進入自由式直擂練習,右手擊下左手揚起,左手擊下右手揚起,左右手連續輪換敲擊。直擂是一種動作重復進行,不加任何節奏變化的擊打方式。沒有快慢和強弱的要求,按照自身的綜合能力,在自然狀態下進行敲擊,這就是自由式直擂的概念。直擂練習由四個基本動作構成,掌握其要領和動作的內在聯系,能順利擊打就算達到了練習的目的。
『伍』 秦腔板胡學習首先要拉哪些唱段
第一,要充分認識到,板路是秦腔的靈魂和骨架,不懂板路,就肯定唱不好秦腔。從思想上一定要重視板路學習和掌握,不能因為難學、難掌握就迴避它。事實上,我們好多朋友唱戲不懂板,也是從思想上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到自樂班去瞎胡喊,圖個發泄,圖個痛快就行了。可反回來說,唱戲不僅僅是自己樂,也還要能給聽的人帶來享受;如果瞎胡喊,別人聽著如鬼哭狼嚎一般感覺,非常痛苦,非常反感,那我們演唱的人自己又何來的快樂呢?
第二,向書本和光碟求教,是現在最簡單易行的學習途徑。介紹秦腔入門和秦腔基礎理論的書籍、資料現在也比較多,肖炳、盧東升、鄧曾奇等大師都出版有專門著作和光碟,特別是已故秦腔音樂專家肖炳先生的《秦腔音樂唱板淺釋》一書,多年來一直被各類秦腔專業、業余戲校用作專用教材;這些書籍和光碟對於我們學唱或演奏秦腔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第三,要善於向秦腔專業人員和自己身邊有特長的朋友學習。要虛心向他人求教。在參加自樂班活動中,同樣的一段唱腔,可能有的朋友唱的非常好,要仔細聽他是怎樣唱的;不要急於自己演唱,當有高手或專業人員參加演唱和演奏的時候,正是我們觀摩學習的好機會;常見到有的朋友,在演唱人員少或觀眾較少時,總是推推辭辭,不願站出來;當有高手來演唱或觀眾較多時,則不顧一切地搶著唱。這樣的做法是很讓人反感的。
第四,參加秦腔知識學習班、講座、培訓等,也是很不錯的學習機會。只要您真心實意地喜歡秦腔,掏點費用,也是非常值得的。 第五,拜師學藝是秦腔學習的最傳統方法和途徑。既就是最有天賦的人,也是需要老師指引的。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會避免走很多彎路,而且能夠學的正規、准確,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陸』 記憶秦腔曲譜的方法技巧
摘要 其次,多聽多模仿,多學習名家名段。
『柒』 秦腔干鼓打法
干鼓打法如下:
1、上舉
是敲擊前的預備動作,力源之所在。上舉動作完成的優劣直接影響擊打的質量。上舉時將原先放在腿上自然的手形狀態略作調整。手腕弓起,手和鼓棰略下垂。
這時的力量是以小臂帶動手腕,在小臂逐步向上移動的基礎上,大臂也隨之向上移動,雙手舉至胸上耳前就算上舉動作基本完成。
2、換力的動作
當手舉到適當的高度就要變下擊的動作。換力時動作一定要迅速敏捷。大臂與肘很快下沉,手腕向後彎曲,手與鼓棰急速後移,和上舉時呈相反方向。隨著小臂向下集力向鼓打去,產生把手及鼓甩出去的感覺,全臂之力集於棰尖,全身之力慣於鼓面。
(7)秦腔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干鼓在秦腔中的技巧:
1、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由此向下打之後,停再距鼓面約一寸的高度上。
2、以一吋的高度向下打擊之後,迅速的拉高回到起動點。
3、起動點在距鼓面約一吋的高度輕輕的向下擊之後,再回到原起動點。
4、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由此向下打擊之後,再回到原起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