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析教學方法及其重要性
摘要:我們應該始終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正在成長發展的的鮮活生命體,依據生命的特徵,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靈動地運用評價策略,通過評價理念的准確把握,評價內容的明晰融通,評價方式的靈活選擇,評價語的靈活運用,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總體發展,使學生成為充滿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鮮明個性、富有創造智慧的人。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有一份獨特的力量,學生期待著老師中肯的評價。讓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如種子般播進學生的心田,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生根發芽,開出自信的花朵,結出成功的果實,綻放生命的光輝。
關鍵詞:主體性;全面發展;因材施教;
淺談教師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從第一個工作日開始,作為一名新任小學教師就要全面承擔對其學生進行教學的責任,履行與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們同樣的職責。這些工作任務不是為了使其逐漸提高技能和知識而循序漸進地增加的,新任教師是一邊全面履行教學職責一邊學習提高同時,我們應該遵循「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重視學習」的基本理念。
小學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規教育的初期階段,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為獲得生存和發展而必須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就其對象而言,是面向全體兒童;就其目標而言,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就其內容而言,是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初級階段和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石,具有「基礎性」的特點。
小學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職業,由於其服務對象和工作方式不同於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具有自身的專業特性。
從服務對象看,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獨立自主性較差,在他們進入小學後,會把對父母的依戀遷移到教師身上,對教師形成強烈的依賴感。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確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人才觀,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學生。
從工作方式看,更強調技藝性。小學教育以綜合課程為主。我國《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指出:「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使用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小學生體驗學習樂趣,保護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小學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根據小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小學生主體性,靈活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一與式等教學方式;鑒別小學生行為和思想動向,用科學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矯正不良行為;妥善應對突發事件。」小學教師應該知道不同年齡的學生適合學習什麼,採用什麼方法和步驟進行。
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學中,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的個性這個活的源泉流露出來。」小學教師由於各自的基礎不同,經歷不一,個性也存在著差別,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人際交往方面表現不一。對自己是一種資源,對別人,甚至小學初任教師群體也是一種資源。尊重不同的個性,充分利用這種差異,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做到優勢互補,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一種提高。
小學教師不僅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在學生的未來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教師作為文化知識佔有者、傳授者的角色逐漸淡化,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幫助學生自主發現、組織和管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師生
② 簡述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
1、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2、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3、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4、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5、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③ 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一、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三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四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④ 怎樣選擇課堂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能否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綜合考慮教學的各有關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並能合理地加以組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學會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具體目的與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自身教學素質,以及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等。 1、不同的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和完成。如果是傳授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就得選擇語言傳遞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務,就得選擇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2、不同學科性質的教材,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某一學科中的具體內容的教學,又要求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就學科教材來講,語文、外語多採用講讀法;數學多採用練習法等。就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講,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它們又總是和學生掌握內容所必需的智能活動的性質相聯系的。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用講讀法,有些部分可以用討論法,有些部分可以用練習法。總之,必須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具體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3、教師是教是為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所以,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使用某種方法在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紀律及風氣等。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是消極地適應學生的現實水平,而是應當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那些能促進和發展學生學習獨立性的方法。 4、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選用,只有使應教師的素養條件,能為教師所理解和掌握,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某些特長、某些弱點和運用某種方法的實際可能性,都應成為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總之,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採取與自己條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但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努力學習克服缺點,不斷提高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5、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定作用或功能,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某種方法對於某種學科或某一課題是有效的,對另一課題或另一形式的教學可能是完全無用的。譬如,傳授新知識的談話法,是以學生的知識准備和心理准備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這個條件,用談話法去傳授新知識是困難的。講授法雖能保證學生在短時期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因此,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認真分析各種方法的職能、應用范圍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⑤ 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作用
首先它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主題教學法研討會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式組成,可以分解為多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是一連串有目的的活動,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而教學方式只被運用於教學方法中,並為促成教學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服務,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的概念還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為完成某一教學課題而運用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法的程序及策略體系,它由若干個有固定程序的教學方法組成。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具有獨特的功能。它們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實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現代教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是傳授——接受模式和問題——發現模式。
⑥ 如何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讀了《上好課應知應會》一書中有關教學方法的問題表現及診斷,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像我這樣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而言,的確是受益匪淺,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優化是決定教師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總是具有時代性。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更新思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呢?書中從一些教學案例出發,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法,主要從運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恰當的教學方法的條件、明確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三個方面闡述了。其中就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教學方法不勝枚舉,而每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有獨特的性能、適用范圍和條件。選擇運用教學方法,要綜合地、全面地、具體地考慮整個教學系統中的所有要素。 1.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一般認為教學的任務有三個:第一,傳授和學習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發展學生的腦力和體力;第三,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應是教學目標——學期的、單元的、課時的教學目標。 2.依據學生特徵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特徵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指心理特徵,二是指知識基礎特徵。 3,根據各門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依存關系中,教學內容起著基本的、決定性作用。學科內容決定了一般教學方法在各門學科的特殊形式。 4.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這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另外,還取決教師的個性特點。 5.依據時間標准選擇教學方法 給定的教學時間也是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的標准,有些方法使用起來比其他方法要耗費時間,因而有時教師不得不採用妥協的方式放棄起初選定的一套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繫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要利用直觀教具或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這樣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一、朗讀法。
朗讀法是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學中也很常用。朗讀分為齊讀和自由讀兩種,齊讀使用的情況有下列三種:①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本上的時候,如剛上課時朗讀一下課本標題或上節課學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②讓學生對新內容適應時,這主要在預習過後,齊讀可以讓學生自己糾正自己讀錯的字詞等。③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時候,這主要是用在分組練習上,可以讓全班都參與其中。自由讀主要運用在需要學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時候,特別是在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老師在課堂上點學生單個起來回答問題的情況,除了這,還有快讀,慢讀,高聲讀,默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我看來,朗讀的作用就是認識字詞,加深印象。聽只是一個吸收的過程,並不代表動了腦筋,只有讀出來,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讀又是為寫作鋪墊的,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二、背誦法。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書上總是畫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背」字,我所見習的兩個班級一樣,也是基本上每篇課文都要求背誦,背誦是建立在朗讀的基礎上的,但是背誦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古詩詞要背,課文也要背。背准了才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存在於背誦古詩詞上,好多同學能將一首詩歌脫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許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許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師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種情況,但不管怎麼說,在小學教學中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背。
三、默寫法。
默寫在小學課堂上一般都是在聽寫的前提下進行的,能讀,能背不代表能寫,從讀到背再到寫才完成了記憶的整個過程,默寫是有一定難度的,小學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這上面,而老師往往也是通過默寫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⑧ 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教學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時,其目標之一就是「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時最好是選擇直觀操作的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活動促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二)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例如教學課文《九寨溝》時,只有綜合運用多媒體視聽等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學生才能更加全面、真切地了解有關九寨溝的知識,感受到九寨溝的美妙絕倫。由於九寨溝離絕大多數學生生活太遠,單憑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想像他們是很難有深切體會的。
(三)根據智能狀 況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智能狀況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智能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身體—動覺智能偏強時,在故事教學時可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語言智能偏強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續編等;教學中使用圖片和想像對那些有較強空間智能的學生將起作用,而可能對其它智能發達的學生作用甚小。
(四)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應當根據自己的優勢智能,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例如有音樂特長的教師可以把歌曲引進語文課堂;擅長簡筆畫的教師,不妨嘗試簡筆畫板書,則更可以讓學生肅然起敬,讓課堂出彩。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以前,教師通常用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教學,現在,各個學校電化教學手段已經相當普及,教師運用雙師光碟和電子白板上課,課堂品質便頓時提升。
⑨ 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教學方法:1、講授法;2、討論法;3、直觀演示法;4、練習法;5、讀書指導法;6、參觀教學法;7、啟發法;8、發現教學法;
⑩ 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何選擇適宜各種可行的教學方法
一、常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常見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有:語言法(講解、口令、指導、提示、口頭評價等)、講解示範法、預防改正錯誤動作法、保護與幫助法,表揚鼓勵法,完整與分解法、電化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對每一位體育教師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
二、新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一)目標教學法
目標教學法是圍繞所設立的學習目標而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教學方法。《課程標准》
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設立三級目標體系,即課程目標、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設立學習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即在目標
的統領下,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習目標。
(二)主題教學法
主題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徵,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並
實現課的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通過活動中的跑動、跳躍、搬運、傳接、競賽等開展一系列的場地、周邊的環境保護活動,激發
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又如,以「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可以培
養學生尊敬老人,關注社會的意識
(三)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把同一個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難易程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
層次進行練習。在教學活動中,可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難度,在完成較容易的一個練習後,可進行高一層難度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
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難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規定,否則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層教學的
實際意義。分層教學法一般可應用在跨欄跑、單雙杠、跳高、支撐跳躍等教學內容中。
(四)信息教學法
信息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應用在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多
媒體的音響、影像、文字、圖表、圖象來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近幾年來體育教學課件、信息網路技術的運用為體育教學帶來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育教學課件、
信息網路技術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確實能收到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但體育教學課件、信息網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是萬能的,不能生搬硬
套,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有選擇地應用,這樣才能起到信息教學的真正效果。
(五)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該情景中表達感情,活動身體,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例如,為了使學生的身心達到充分的放鬆,有經驗的教師通常會通過創設幽閑、舒心的潺潺流水聲、鳥叫聲和柔美抒情音樂,使同學有一種身如其境的感受,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輕松愉快地做著各種的動作。又如,以
「見義勇為捉小偷」為情景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參與活動,達到發展學生體能,培養學生見義勇為精神的目的(見案例十一)。再如,以「抗洪搶險」為情
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抗洪物資」和「國家、人民財產」的搬運和傳送,鍛煉學生的體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相互間的密切配合,培養
學生集體主義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