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舞蹈技巧如何練習
選擇舞蹈專業的藝考生都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演繹作品的情緒和靈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五種舞蹈練習技巧。幫助大家在舞蹈藝考時獲得出色的成績。
05舞蹈技巧的目的
當舞蹈編導進入排練廳准備編舞的時候,腦海里涌現出各種各樣的舞步、動作和技巧,當你考慮和選擇被認為是最恰當的舞蹈手段時,你的依據是什麼?出發點是什麼?這是首先必須弄清楚的。作為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應該堅持從內容出發、從人物出發、從生活出發。
舞蹈本身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舞蹈,去表現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這里講的只是針對技巧性較強的舞蹈,並不是所有的舞蹈作品必須加入技巧才是舞蹈。舞蹈技巧並不是舞蹈的必要元素,它在舞蹈中只是起到增加舞蹈視覺效果的作用。
舞蹈技巧不加則已,要加入技巧,就要合理加入合理運用。也可根據舞蹈需要來發展變化現有技巧,總之,就是想讓技巧更充分地為舞蹈這一綜合藝術而服務,更加貼近舞蹈。
在今後的舞蹈編創實踐中,我們應發揚前輩老師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們的探索、鑽研精神。盡可能在舞蹈編創方面做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藝術性與欣賞性相結合,詩意性與大眾化相結合,民族特色與時代發展相結合,為讓舞蹈這一藝術門類得到廣闊和深遠的發展,為舞蹈這一悠久的藝術門類奉獻自己的力量。
⑵ 現代舞的基礎訓練方法
現代舞的基礎訓練方法
如今,現代舞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那麼,你知道現代舞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現代舞的基礎訓練方法,歡迎參考閱讀,希望你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現代舞(Contemporary)是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舞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一、現代舞的概況
(一)現代舞的內容
現代舞是20世紀產生的,是歷史並不長的新藝術品種。現代舞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舞蹈的內容與形式更接近現實社會,更接近百姓生活,它反對古典芭蕾那些清規戒律,主張自由,宣揚人性,破除一切羈絆,不斷更新。
現代舞最鮮明特點是,反映現代西方社會矛盾和人們的心理特徵,故稱為現代舞。美國現代主義舞蹈家海倫•湯米尼斯概括現代舞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不存在普遍的規律,每一個藝術家都在創造自己的法典。”絕大多數觀眾(甚至包括職業舞者)認為,“現代舞”是艱深難懂的,更是遙不可及的。因為他們大多並未看過什麼標准意義上的“現代舞”,更不知道它的歷史淵源與發展現狀。
現代舞之所以稱為“現代”,是因為它是隨著時代更替而變化的。幾乎每一個偉大文明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現代”藝術,它們的內容不落言詮、形式不拘一格,拒絕被傳統藝術的觀點所束縛,更不願意被人為的概念所規范。它們的最高宗旨是標新立異、嚴肅探索、永遠追求新觀念和新方法。現代舞沒有嚴格的動作規范、統一的審美標准和任何保留的劇目,並且輕視模仿論的作用。它所給予觀眾的不僅是審美享受,而且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二)現代舞的產生
19世紀末期,歐洲古典芭蕾單純追求形式與技巧的傾向越來越嚴重,不僅影響到整個舞蹈藝術的發展,而且也阻礙其自身的發展走向。內容與題材也仍舊停留在神話傳說、王子公主的范圍內。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越來越大,這成為舞蹈反映社會生活的巨大障礙。
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喧囂中,藝術家們熱衷於回歸自然,田園和古代文化,去尋找一種感性的真實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鄧肯的出現,掀起了20世紀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這個窈窕淑女自信的光著腳丫、穿著透明綢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認為古典芭蕾的練會造成人體的畸形發展。她嚮往原始的純朴和自然的純真,主張“舞蹈家必須使肉體與靈魂結合,肉體動作必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真誠地、自然地抒發內心的情感。所以她被稱為“現代舞之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現代舞應運而生了。
二、現代舞的訓練方法
芭蕾強調“開、綳、直、立”;古典舞講究“圓、曲、擰、傾”,要達到“形、神、勁、律”的統一;民間舞講究風格的把握;現代舞(Modern Dance),是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舞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它最鮮明的特點是反映現代西方社會矛盾和人們的心理特徵,故稱為現代舞。隨著時代發展和舞蹈事業的繁榮,現代舞的基礎訓練走進了各大院校的課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現代舞的訓練價值。
現代舞的訓練方法與傳統舞的訓練方法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在運動模式上也是採用不同的用力方式和發力點來進行動作運動和訓練的。在現代舞的訓練中,不是去模仿老師,而是通過老師設定的動作練習,去了解自己的身體,並掌握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所以好的現代舞訓練,必須鼓勵學習者多跟隨不同風格的老師學習,並多作思考,多問問題,對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的關系,在不同的層面角度上做更深入的研究。現代舞的概念是打破傳統的規范,強調每一個人的不同特質。所以在現代舞的訓練里,目的不是要求學生在動作、姿態、呼吸或氣質上去模仿老師,更沒有一個理想中的原型,不需要學生以老師或某一個理想原型為榜樣。現代舞訓練和傳統舞訓練之間最大的區別是:現代舞訓練目的是通過訓練,讓學生和演員更大程度上去了解自己的身體,從而更大程度地掌控自己的動作能力。因此,在現代舞的訓練上更應該講求自我的掌控、自我的體會、自我的完善。對於現代舞的訓練筆者認為加強自我突破自我是關鍵,下面來談談筆者的觀點:
(一)呼吸訓練在現代舞訓練中的價值體現
舞蹈是需要身心合一的。所謂“身”就是人的肢體,“心”可以理解為內在,內心。舞動則需心動,心不動,只做機械的肢體動作,舞也不會達到預期效果。舞蹈盡管展現的是人的肢體,但是也是要調解好內在的感覺、情緒和身體內部的氣。一開一合,一呼一吸,開呼合吸合乎生理運動的自然現象。這一理論和西方的現代舞大師瑪莎•格萊姆的訓練觀點相近,瑪莎也是在這一呼一吸之中找到舞蹈始動的。從一呼一吸的張弛交錯產生出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極而靜,靜極復動,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就形成了“韻”。無論是舞蹈還是武術,又或許是古典舞還是現代舞“韻”貫穿始終。呼吸即“氣”,由“氣”產生“韻”,由“韻”產生舞。在現代舞的訓練前要調整好自己,要放鬆,做到心平氣和,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感受呼吸和身體。自然運氣,身體的放鬆有利於呼吸的自然進出,呼吸的順暢與否直接影響到肢體運動,因為呼吸是氣體交換的基礎。沒有了呼吸體內的血液循環就無法運送氧氣,舞蹈是有氧運動,在跳舞時要保證有充足“氧”的供給。現代舞的訓練中應該注重呼吸的訓練,使其在訓練、表演過程中身心合一。
(二)動作的訓練在現代舞訓練中的價值體現
現代舞注重關節的靈活性、平衡性和協調性,從而達到提升動作質感的目的。能夠重新認識身體和解放自己的身體。筆者認為現代舞的訓練應在放鬆的狀態下展開。筆者認為即在劇烈的訓練之前,學會把身體先放鬆下來,並漸漸進入舞蹈狀態,給身體各部位一個舒服的伸展機會,令肌肉處於時刻待發狀態。其重要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雙腳平行站立,與胯同寬,全身鬆弛,手臂自然下垂,呼吸均勻(伊莎多拉•鄧肯)體系。
2.頭先動,在不斷下垂過程中帶動脖子、肩、胸、腰、胯、膝,並伴以下蹲動作,整個過程手臂自然向下,直至接觸地面,同時完成全蹲過程;此動作按照完全相反的步驟漸起,還原成准備姿態。(伊莎多拉•鄧肯)體系。
3.以手腕帶動慢慢提起小臂,再以手掌引領向上推直整條手臂,繼而帶起全身立半腳尖,加上身體的旁提,順勢視線向下。(伊莎多拉•鄧肯)體系。
4.雙手交替小幅度地向前移動,直至雙腿伸直,但腳後跟往後頂住不得前送。以臀部為先,向上翹起,同時雙手推地,雙腿雙臂均伸直,成“∧”狀。(伊莎多拉•鄧肯)體系。
5.頭頂帶動向旁彎下,引領軀干至腿腳,霎時放鬆全身,經過完整的下弧線至另一方向。手臂向遠伸出,再由手指尖順胸線向另一方向鑽出,眼隨手動。單腿外開勾腳下滑,直至最低點,瞬間繼續往遠發力,成綳腳胯著地的翻滾,同時雙手臂放鬆。(伊莎多拉•鄧肯)體系。
舞蹈講求自然、圓滑。在現代舞訓練中更應該注重這一點,而動作的舒展完全取決於身體的完全放鬆,因此在放鬆中訓練現代舞可以將動作更加具有靈活性、平衡性以及協調性。
(三)心理訓練在現代舞訓練中的價值體現
心理訓練是指通過各種手段有意識地對舞者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徵施加影響,使舞者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的各種方法。心理狀態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舞姿。心理訓練的主要作用就在於促進舞者心理過程的不斷完善,形成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良好個性心理特徵,獲得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儲備,使舞者的心理狀態適應表演和比賽的要求。現代舞的表演、練習中不僅僅是身體的活動,也是心理的活動。要將社會心態融入到現代舞中,心理訓練的方法很多,如訓練舞者肌肉運動感覺能力,訓練進入特定的心理環境中用情緒意念法去誘導動作的完成能力等。所有動作都是通過情緒,用肌肉運動表現出來的,舞者通過心理訓練使心理訓練達到應有的效果,能力逐漸加強,這樣在表演中就能有效地控制自我,使技術運用自如,使表現力得以充分發揮。
綜上所述,現代舞是社會文明的反映,與時代文化背景緊密聯系。是社會文化的反應。現代舞的訓練不僅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舞蹈技巧還應具備駕馭技巧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舞者具有更高的悟性,筆者認為在平時訓練中應講求呼吸訓練、動作訓練以及心理訓練三者結合的訓練方法。將舞蹈演員身體的每個部位與舞蹈技巧相結合,運用自如的來表現現代舞的優美的藝術內容,創造出獨具風格的現代舞舞姿,順應新時代舞蹈藝術的發展。這樣不僅能給予觀眾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具民族風格與文化底蘊的舞蹈魅力,體現融入民族性格的現代舞舞蹈風格。為我國的舞蹈事業做出新的貢獻,使我國的舞蹈事業邁上一個性新台階。
;⑶ 爵士舞基本功訓練方法
爵士舞基本功訓練方法
爵士舞是伴隨爵士樂所產生的各種型式的舞蹈,如今越來越受歡迎。下面是我分享的爵士舞基本功訓練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頭部基礎訓練
1:頭部原地訓練:
低頭(頸椎放鬆),回到原位,往左偏頭(耳朵盡量去貼左邊肩膀),回到原位中間,往後(注意不要聳肩),往右偏頭,回到原位中間,重復:注意:在做頭部所有動作的時候要注意身體其他部位要放鬆,尤其是肩膀和脖子要放鬆。饒頭動作:配合中腰及胯部的聯系,繞頭和胯部的動作方位過程一致(即頭部和胯部配合在左,後,右,前 五個點,繞一圈為一個完整的動作)中腰和頭部配合協調,反面動作要求相同。
2:頭部加步伐訓練
左腳踏步打開腳4位,跺右腳,整個腳用力,反面一樣,右腳往後跺左腳,整個腳用力。跺一次腳低一次頭。重復兩個巴拍。第三個巴拍左腳踏步,右腳點地蹦腳尖,壓右肩,偏右頭。反面一樣。
3:頭部加步伐加手訓練
用手掌壓在自己的頭上的手型就是俗稱爵士舞手型。第一個巴拍半蹲左腳,膝蓋不要往旁,出右腳,腳伸直,蹦腳尖。左手背後,右手放在左腿上,注意手不要打開,夾在裡面。起頭的時候要快。回右腳時要快,注意蹦腳。反面一樣。
4:合樂練習
把前面幾個動作加起來配上音樂走一遍。
5:甩頭訓練
先低頭從前面經過往左小甩,向右一樣。回來再向左甩頭,加身體,含腰旁腰,反面一樣。繞整圈從左向右,旁出胯,後翹屁股,不要塌腰,肩往後轉回來。反面一樣。
6:頭部旁移訓練
先走右腳跟左腳交叉步,向右旁移的時候左腳蹦腳尖。反面旁移一樣。在過去旁移的過程中,頭向右旁移,反面一樣。重復兩個巴拍。
二:肩部基礎訓練
要求與目的:主要通過肩部的上下,前後,左右運動的訓練,達到肩部動作配合其他部位動作的協調性。
1:肩部訓練
壓肩:身體放鬆,由肩部使力,右邊(肩膀放鬆往上提肩,半拍提肩,然後重拍往下)左邊(也是一樣的半拍起肩,重拍壓肩)注意只是壓肩的練習都是肩膀用力,手臂完全放鬆,而不是用大胳膊用力來完成動作,節奏是一拍一個動作,兩邊都做完兩個後(即4拍),第五拍開始雙肩的練習都是半拍起肩,半拍往下,重拍往下。
肩部放鬆:單一的肩部上下運動,這組動作節奏比較快一點,都是半拍一個動作,雙肩同時做(往上)重拍往下。
提肩練習:重拍提肩,節奏也是半拍一個動作。提左肩(提左肩的時候右肩同時往下壓),提右肩(提右肩的時候左肩同時往下壓,節奏是半拍一個動作,三個一停(即左, 右 左,停),反面:(右,左,右,停)重復兩次,就是一個巴拍,停在右肩上。
繞肩練習:首先剛才最後動作停在右肩往上的,所以我們先右肩往後繞,往後繞肩要經過肩膀往前,上,後,下的過程來完成。注意發力點在肩窩位置,手臂放鬆肩窩發力。左肩一樣。然後往前繞肩也一樣,經過後,上,前,下,反面一樣,節奏是慢的,2拍一個繞後,反面一樣,4個往後繞直接往前繞。也是2拍一個動作。連續做兩個8拍。
加速繞肩:首先右肩:前,後,前三個為一個律動,節奏比較快,(也是半拍一個繞肩)然後停半拍再往前。也是右,左,由(節奏一樣是半拍一個,反面一樣,先是往後:左 ,右,左,往前:左,右,左,最後一個收腳。
2:肩部加手訓練
首先右肩往前繞(兩拍一個動作)然後繞大臂(手伸直),由後往前繞(注意小臂伸直)然後往後繞肩,繞完肩後就加手,往後繞,也是兩拍一個動作。接著一拍出手,大臂(平的)往後(出小臂),兩拍直接往前(從後面到前面出手只是小臂動就可以了)。手往前也是180度,同時低頭膝蓋半蹲。然後兩拍起來,同時手經過下面由後往前伸直繞回來(同時頂胯起)節奏是兩拍一個動作,再往後繞大臂(小臂伸直)反面一樣。
3:肩部加手加步伐訓練
首先出右腳的同時往前繞雙肩後收回,再出左腳往前繞雙肩後收回,再出右腳繞雙肩後擴胸收右腳,再重復一遍。
十字部:首先左腳向2點方向邁一步,右腳向前交叉後,左腳往後退一步,右腳回到原位。
抖肩:在走十字部的同時,配合肩膀在後兩拍抖肩。抖肩要注意肩膀不要太緊張,前後抖起來,越碎越好。
4:合樂練習
把前面幾個動作加上音樂連起來走一遍,注意每個動作的力度要到位。
注意前面所說的有些一拍一個和半拍一個的,區分開不一樣的節奏的動作,合上音樂將全部來一遍。第三部分
三:胸部基礎練習
要求與目的:胸部練習主要讓大家認識自己的胸腰的位置與動作的分解,讓大家靈活地配合胸腰這部分的運用。
1:胸部訓練
四個方向的單一練習:一拍往前(主要收腹,胸部往前,要平衡往前推出去,而不是往上挺)一拍收回到中間,一拍往後(一樣是平的往後)然後一拍回到中間,再重復一遍。接著一拍往由旁(注意兩個肩膀一定要平的,確定動的是胸腰,而不是肩膀在動上下運動),一拍收回到中間,左邊一樣,一拍出去,一拍回到中間,兩邊重復一次。
繞胸腰:(就是將前面練習的4個方向連在一起繞圈)正面:先胸部往前,直接繞到右邊,然後繞到後面,直接繞到左邊,回到前面,最後回到中間。反面一樣(經過前,左,後,右,前,回。也是要注意繞的時候身體其他部分,尤其肩膀不要亂動。
2:胸部加手訓練
首先出右腳,左腳腳尖用力,做碾步。反面出左腳,右腳腳尖用力做碾步。在做腳步的同時,往右邊走的同時左手握拳向腋下繞一圈出去。反面往左邊走的同時右手握拳向右腋下繞一圈出去。最後帶上頭做,先側右邊,下旁腰,往右邊延伸後出腿再頂胯。反面一樣。在做的過程中不要把碾步給忘記了。
3:胸部加手加胯訓練
「小蛇」:這是一個胸部配合頭,手,腳,跨的運動。也是JAZZ常用的動作,主要訓練學習者的柔軟度。
手:握拳,拳心向上,大臂往上(到平的時候)繞小臂,沿著胸腰旁邊鏟出去(繼續延伸)。
腳:往右走,開右腳( 左腳腳後跟往外擰);反面一樣。
身體:先側頭,下旁腰(身體要保持正向前)回到正面(肩部保持平的),起來(站好)。反面一樣。然後將手,腳,身體的分解動作全部連在一起做一遍。節奏是開始慢的,4拍一個正面,4拍一個反面。然後4拍慢的加胯(第三拍加胯,第四拍停住),反面一樣。正面,反面各一個慢的加胯後接4個快的(2拍一個動作,所以是後半拍停住)。
往前的柔軟度練習:正面面向2點(方位的2位),腳打開4位(腳位2位與肩同寬,4位就是打開大點,右腳在前)步驟:首先低頭(含胸,手放鬆,起頭),挺胸(胸部往前,頭部正的輕輕往後)。含胸,頂胯,回到原位再重復;然後把分解的動作連起來。節奏是兩個慢的(4拍一個),然後兩個加胯(4拍一個,第三拍完成動作,第四拍停住)。然後3個快的加胯(2拍一個),最後兩拍轉反面。反面面對8點,節奏與動作哦都是和正面一樣,2個慢的(4排一個)2個加胯(也是4拍一個),3個快的加胯(2拍一個)最後兩拍收腳。
胸腰與臀部的靈活訓練:首先接剛才收腳的位置在8點(我們直接在8點做動作)。首先一拍一個動作,往前挺胸腰,收回原位,然後半蹲同時往後出臀部,站起來收。重復兩次。然後加腳:跟前面一樣,只是第一個出胸腰同時出左腳(一拍一個),收臀部的時候同時收腳。右腳一樣。左腳和右腳各做一次後(一個8拍),接下來節奏有變化,加快到半拍一個動作(重拍出),正面和反面重復兩次。
4:胸部加膝蓋訓練
首先半蹲膝蓋上身往前趴向左移,當身體起來的時候,肩膀和腰用力往前擴胸。反面一樣,重復做兩遍。
5:合樂練習
把前面所有的動作加起來配上音樂走一遍,注意身體感覺。
四:胯部基礎訓練
要求與目的:主要訓練學習者的胯部的靈活性,記憶與身體簡單的配合的動作。
1:胯部訓練
單一的向左向右的頂胯:注意身體是向前(除了胯部運動以外其他身體各部位都放鬆),手自然放鬆往下(稍微往後一點,方便看到左腳的跨部動作)。節奏開始是一拍一個往旁頂跨動作,一個8拍後,連續一個方向做2個動作(即左邊2個,右邊2個)節奏也是一拍一個動作。接下4拍是加快的:半拍一個動作,也是左兩個,右邊兩個。然後全部重復一遍。
立圓繞胯:這是一組跨部配合蹲的動作來完成的動作。首先也是一拍一個動作,身體向正面,跨部:左上頂胯,直接半蹲(注意蹲的時候屁股不要往後翹),平移到右邊,雙腳伸直(回到原位)。連續2次,然後將4點連起來(就是胯部的一個立圓的運動)。節奏是慢的(4拍繞一個立圓)繞兩圈,接著反面一樣。
8字胯:首先膝蓋放鬆微微彎曲,腳底下與肩同寬,就是2位站好。順序是:左邊胯向8點頂胯,直接移到6點,左邊胯直接頂右邊胯向2點,轉4點。然後右邊胯直接又回到8點重復動作。就是跨部向4個角走一個躺下的8字。節奏是一拍一個點。慢的繞2個後,加手練習。
2:胯部加手訓練
首先腳底下2位站好,膝蓋稍微往下蹲,雙手在兩個耳朵旁邊往上伸直,注意肩膀往下押。。節奏是一拍一個動作。前:身體往前含同時胯往前,注意兩個手一直在兩個耳朵旁邊,然後直接往左(身體一樣)注意手的胯一直都在同一個方向,身體要正的不要歪,這個動作就是將右邊的旁腰拉開。然後從旁邊到後面,直接移到右邊。
3:胯部加手加步伐訓練
首先點左腳尖向左繞胯,再向右邊繞,加轉身繞胯腳步向外劃半圈後坐胯。反面一樣。加上雙手跟腳步劃向的方向一樣。注意手,胯,腳都是向同一個方劃。
4:合樂練習
將前面的動作連起來配上音樂走一遍。注意手腳配合協調。第五部分
五:膝部基礎訓練
要求與目的:要求學習這學會腳膝蓋的彎曲,伸直的動律。從膝蓋的開關等簡單動作來協調腳底下的協調性。加上膝蓋配合腳腕的一些簡單的動作
1:膝蓋訓練
腳打開4位,頭不要起伏高低。先是開膝蓋動作,膝蓋直接向外打開,腳底下半腳尖起來,節奏一拍一個動作,先右腳,然後到左腳,重復兩遍之後兩個腳起來,然後一個一個腳下,節奏也是一拍一個動作。然後是關膝蓋運動練習,注意做整組的膝蓋練習都保持身體不要上下起伏,所有動作只是膝蓋來完成整組動作。接下來是開膝蓋關膝蓋連在一起的動律。後面是三個放鬆膝蓋,重拍往下踩,一拍一個,第四個往下蹲,然後直接合腳收,這樣不要往上跳。
蹲起的練習:重拍往下蹲,一拍一個動作。4個半腳尖點地,4個起腳,然後加步伐,膝蓋放鬆踏步,動律是重拍往上。先是往左邊走,順序是右,左,右前,左前,右,左,右後,左後。然後加手,加手的動作是,凡是向旁邊走的時候,繞小臂往下打響指,身體跟腳的方向一樣。向前的時候手的.動作,直接胳膊抬起來,小臂收在另外一個肩膀上,方向跟腳是一樣的。往後的時候手往前往下握拳插下去,手伸直,注意別錯手就是,腳的方向與手是反的即:往右後,就出左手往下,注意手要伸直用力往下。
2:膝蓋加步伐訓練
步伐練習:這是一個比較動感的動作,要求身體的協調,主要注意膝蓋的彎曲與伸直,出腳的動作。還有腳下的一些細微動作。
3:合樂練習
將前面的所有動作連起來配上音樂走一遍。
六:手位基礎訓練
要求與目的:主要讓學習者認識手腕,小胳膊,大胳膊的斗爭律動,以及出手的方法與注意的地方。
1:手位訓練
握拳出掌的練習:握拳要注意大拇指不要往外,而掌的動作標准即注意不要押手腕,手指往外翹等壞習慣。注意動作轉換的干凈。
繞手指的練習:注意5指用力張開,收的時候由小指開始收,然後一個一個手指收回來。然後重復。節奏是兩拍一個動作,先是手在下面,兩拍移到中間,然後兩拍上面。左手一樣。
出手:這組練習主要讓學習這學會出手的動作。注意往旁出手和往前,往上都一樣。都是先出小胳膊再出大臂。每個出手看起來都很簡單,但要注意的細節都很多,例如手腕要平的,胳膊要伸直,力度與拍子,連起來一起出手的時候要注意分解的動作要連貫一起。
「WAVE」(電流)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分解開即是11步來完成:右手收手指,平握拳,握拳手腕往下,出掌手腕往下,胳膊起來,移到右肩,轉到左肩,出胳膊,伸直胳膊押手腕,平手握拳,出手指。注意每個小動作的標准,然後才能順地慢慢的連接在一起來完成WAVE。
2:合樂練習
將前面的所有動作連起來配上音樂走一遍。
七:步伐基礎練習
要求與目的:我們用一些常用而簡單的步伐來訓練學習者的腳步靈活性,在這組訓練中,我們會加簡單的手部,頭部以及身體的動作來完成。
1:步伐訓練
旁移加轉身:首先簡單地右邊旁移,加上手上簡單的動作。反面一樣。加轉身也是比較簡單,只是在收後腳的同時轉身,腳底下動作不變,反面一樣。
2:步伐加手訓練
十字步:要求學習者掌握配合手上簡單的動作時腳下的節奏不能錯。
3:滑步訓練
滑步:這個JAZZ常見的一個代表性動作。要做到給觀眾看起來的感覺象在空中走路一樣呢,就要注意掌握好兩個腳的前腳掌與膝蓋的連貫性。要注意身體不可以上下起動,由腳後跟發力劃出去,並配合中腰前頂腰,含腰及帶平穩的唿吸去完成。注意頭頂上要保持平的,不要出現高低起伏。
;⑷ 誰有知道正確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方法(所有)
所有的基本功都需要一點一滴積累,你可以再土豆或者優酷打上關鍵詞「舞蹈基本功」就可以找到很多視頻,但是網路上很多信息是虛構的,所以你要注意篩選
⑸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方法
芭蕾舞的練習方法實用的有如下幾種:
「吊床」
「旋轉鳥」
仰卧腿屈伸
舞者旋圍
拓展資料:
一、芭蕾舞的練習方法
1、 「吊床」--墊上鋪一條大浴巾,仰卧於上。兩手抓住浴巾的兩個角,兜住後腦。屈膝,腳平放地面。吸氣,收腹向上拾頭、頸、直至肩抬離 地面。 保持這個姿勢,吸氣同時把一條腿慢慢蹬直,腳跟不離地。 呼氣,把腿收回到屈膝姿勢。換做另一側腿。注意呼吸順序要正確,每次呼 氣時腹肌向內用力收緊。
2、 「旋轉鳥」-仰卧,屈膝團身。雙手置腦後,收腹。呼氣,同時頭與肩 向上抬,頸保持自然。吸氣時雙腿伸出,上下分開成剪刀狀。左腿與地 面呈 75 度,右腿與地面呈 45 度。 保持這個姿勢,呼氣時兩腿在空中劃 半圓形交換上下位置。吸氣,收回雙腿,再重復,交換左右腿。
3、仰卧腿屈伸--仰卧,屆膝團身。兩臂伸開於體側成「十」字。收腹,肩保持觸地。吸氣,把膝向胸收攏。呼氣,雙腿向前上方伸出,同時頭 與肩抬起,右手盡力向腿的方向伸。吸氣,屈膝,呼氣,用力收腹。換做 對側,每邊 10 次。
4、舞者旋圍--預備姿勢為右手撐地,右腿屈膝著地坐於地面。左腿屈 膝,膝蓋向上。左手側舉。動作開始,腿伸直,腳一前一後觸地支撐,腹肌用力臀部離地,左臂高舉。收腹,向左轉體,左臂著地成仰支撐。 眼向上看。呼氣時挺髖,吸氣時放下身體。還原成預備姿勢,重復後做 另一側。
二、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下蹲抬腿。鍛煉部位:腿部肌腱,四頭肌,臀部肌肉得到鍛煉。
擺腿。阿拉貝斯克舞姿 (芭蕾舞的基本舞姿之一,單腿直立,一臂前伸,另一 腿向後抬起,另一臂舒展揚起,使指尖到足尖形成盡可能長的直線)鍛 煉部位:腿部肌腱,四頭肌,內收肌。
腿後撤。鍛煉部位:腿部肌腱,四頭肌,內收肌。
下蹲。鍛煉部位:臀部肌肉。 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三、芭蕾舞的七個手位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處稍圓一些。 手臂與手成橢圓形,放在身體 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對,並留有一拳的距離。
二位手。手保持橢圓型,抬到橫隔膜的高度。 (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 位置)但在動作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這兩個支撐點的穩 定。
三位手。在二位的基礎繼續上抬,放在額頭的前上方,不要過分的向後擺,三位 手就象是把頭放在橢圓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左手不動,右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左手不動,右手保持彎度成橢圓形。從手指尖開始慢慢向旁打開。在 過程中胳膊肘和手指兩個支撐點要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 手要放在身 體的前面一點,不要過分向後打開,起到一個延續雙肩線條的作用。
六位手。右手不動,左手從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右手不動,左手打開到旁邊,雙手相同地放在身體的兩邊。
四、跳芭蕾舞的好處有哪些
1、增強音樂節奏感 舞蹈課程是按照不同程度及年齡分班,其舞步組配以該課程的音樂編 制動作,故節奏簡單及明確,易於掌握,可提高音樂節奏感。
2、幫助骨骼成長 正確學習方法,多注重身體的平衡點及動作的伸展,若能正確地運用 肌肉及關節,有助骨骼成長,從而改學習與人溝通芭蕾舞多有 PartnerDance,學員多有機會嘗試合作,編排及舞出組合,增加溝通能 力,加強學習氣份,可使性格開朗。
3、提高創作感力 學校將提供舞蹈表演及於課堂上抽取時間讓學員隨著音樂創作,有機 會運用所學所見編舞,提高創作能力。
4、訓練耐性,意志及自信 芭蕾舞的學習結果不如繪畫及唱歌般快捷,要跳得好,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學員需要一段時間揣摩動作技巧及感受音樂動作的關系,從而 表達動作及帶出自己所思所想,可訓練耐性和意志。
芭蕾舞基本功練習入門技巧
⑹ 常見的舞蹈練習方法都有哪些
1.完整練習法:完整練習法是指完全按原型的單個動作、組合動作或成套動作進行練習的方法。
2.分解練習法:分解練習法是把完整動作按其技術環節合理地分為若幹部分進行練習的方法。它包括有:單個舞步的分解練習;基本站姿的練習;腳法運用的練習;身體感受能力及局部技術動作的練習;組合舞步的分解練習;教學順序的分解練習等等。
3.重復練習法:重復練習法是指依據某一個技術動作、某一個步子、某一段舞步、舞步組合及成套動作,通過分解或不分解的練習方法,進行多次、反復練習的一種形式
4.成套動作練習法:成套動作練習法是按預先設計的成套動作原汁原味地、無停頓地進行練習的方法。一般在提高動作熟練性和動作質量階段、加大運動負荷階段、在准備比賽和表演前採用成套動作練習法。
5.變換練習法:變換動作練習法是指在改變外界環境的條件情況下進行練習的方法,0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一般在鞏固和提高階段採用,如改變練習的方位、動作的組合、舞蹈音樂的樂曲及場地等.
⑺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
古典舞的基本訓練
古典舞是一種有藝術家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古典舞基訓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舞蹈的地面訓練,是舞蹈訓練的一種空間佔有形式。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訓練,亦是如此。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訓練的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柔韌訓練(俗稱為軟開度訓練),力量訓練(又稱為能力訓練),技術、技巧動作訓練三個方面。柔韌、力量、技術技巧是構成舞者職業生涯的三個主要技術性成分,亦是一名職業舞者所必須具備和達到的身體基本條件和技術條件。
基礎訓練中的坐姿是:雙腿伸直綳腿端坐於地面,軀干直立,氣息鬆弛地存放於腹部橫膈膜處,沉肩,雙手以手指尖為點置放於身體兩側地面的一種姿態。它的具體要求是:
(1)後背直立,並在動作過程中保持此形態。
(2)坐姿平伸的雙腿綳腳,用力意誤集中在雙腳的腳趾尖上,大腿肌肉鬆弛。
1、綳腳與勾腳
綳腳與勾腳是地面基礎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涉及動作的基本形態,更重要的是動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識。綳腳與勾腳在訓練的過程中包含著勾綳腳趾,它是一組存在內在邏輯關系的動作,一般來講綳腳與勾腳放在一起練習。
(1)綳腳: 自腳腕處用力,推動腳弓綳直再依次用力推動腳趾綳向斜下遠處。
准備:坐姿
動作:自踝關節處發力推動腳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腳弓延伸至腳趾,形成綳腳。綳腳在動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開的,單腿的,雙腳的。
(2)勾腳:
准備:坐姿
動作:自踝關節處發力,經過勾腳趾、腳掌,將力量集中在踝關節處。勾腳在訓練形態上可以有正的、外開的、雙腳的、單腳的。勾腳的分解練習方式可處理為先做勾腳趾再做完整的勾腳。
2、壓前腿
壓前腿是以坐姿為基本姿態,雙腿並直平伸,雙腿在勾和綳的形態上,結合平伸手、雙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韌度為訓練目的的一個基本動作。在地面以髖關節為支點,軀干直立、氣息鬆弛地存於橫膈膜處,同時向前延伸和向下壓。
准備:坐姿
動作:軀干直立,氣息鬆弛,雙手經平伸手到雙托掌手位,並帶動軀干向腿部貼攏。
教學要求:整個動作過程強調保持腿部的伸直和軀乾的伸展。
3、壓後 腿
壓後腿是以坐姿為基本姿態,前腿綳腳吸腿,後腿在外開、綳直的形態上向後向遠拉伸。上身保持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與前腿同側的手臂置於斜下位,撐地以保持身體平衡。與後腿同側的手臂形成托掌舞姿,帶動身體向後下壓。
准備:(以左腿為例)坐姿,面向3點或7點,吸左腿,伸直右後腿,右手托掌、左手撐地。
動作:以托掌手為引領,帶動身體向正後方下壓,達到向後向遠延伸至最大限度。
4、壓旁腿
壓旁腿有兩種基本方式:
(1)雙腿分別形成吸腿和旁腿,手位成托、按掌手位壓旁腿。
(2)在橫叉的姿態上壓旁腿。
准備:(以左腿為例)坐姿,右腿吸腿、後背直立,左腿向旁向遠伸直,雙手成托按掌舞姿。
動作:在准備的姿態上,以托掌手引領,並帶動身體向直膝伸直的一條腿貼攏。
古典舞基訓技巧
在基本訓練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求學生在古典舞技巧跳、轉、翻方面的提高
彈跳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彈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輕、漂,要求運動過程中松緊結合,發力要集中,過程的速度要快,講究「發力在根,用力在梢」,講究「寸勁」。在彈跳方面,我們民族的特性也越來越明顯,難度越來越大。
旋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後退側身轉。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民族舞姿轉的流動性與復合性比較強,空間變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復合和流動的特點。
翻身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1)掌
分男掌、女掌。男掌手指伸直,虎口張開,四指並攏與大拇指分開,女掌手指伸直、虎口收緊,拇指向中指靠攏,但不要貼緊。
(2)手臂的基本位置
1、拉山膀:兩臂弧形側舉,高度與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裏手指微向上。
2、按掌:手按於身前,臂成弧形稍低於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對前斜下方,從肩到手形成一個弧形。
3、托掌位:手臂舉至頭,手的位置在額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對眉梢。
4、單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右手由下經身旁向上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後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5、雙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左手做單山膀動作,接著,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這時軀乾和頭都微向左側,成雙山膀姿勢。
6、順風旗:一手做單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3)手臂的基本動作概念
1、撩掌:手臂由下方至頭上方的動作,用手帶動,動作時,手背朝上。
2、切掌:掌的外側向下,手背向外,如刀切狀。
3、分掌:手由胸前經過頭上方至側或側下方的動作,做動作時,手背用力向外分。
4、穿掌:與分掌動作大致相同,但不同之處,在分手時手背向外,指尖向上伸,伸至頭上方翻碗,手心向上,然後手心向側分開,還有一種是指尖向上,從身體側邊伸出,手臂朝外。
5、端掌:手由側經下方端起到胸前的動作為「端掌」。與按掌位置相同,但與按掌不同的是,手心朝上。
6、晃手:雙手臂與肩同寬,手心向外,兩臂形成圓弧形,在體前做上左下右的劃圓晃動。
7、雲手:先站好丁字步,擺好雙膀,然後,左手擺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上。同時右手至胸前稍屈肘、手心向下。與左掌心相對成交叉狀。眼看右手,接著兩手臂同時經斜上方繞至頭前,相繼翻掌於頭兩側,掌心向下。再經右側繞至左側,左臂於左側山膀,右掌心向下,右臂經胸前,服視右手,拉成山膀,目平視前方,兩手交叉在胸前劃圓。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組合訓練是基本功訓練的形式和手段,對培養舞蹈演員的基本技術、技巧以及古典舞風格、韻律十分重要,它囊括了中國古典舞舞蹈體系中的所有動作語匯和結構成分,是古典舞訓練的基礎內容。這套訓練體系從人體美學出發,充分考慮到了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形體結構、肌肉線條等客觀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系統、科學、有效的舞蹈技術訓練方法,有效輔助了舞者的古典舞學習。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已經為各界同行所認同,幫助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古典舞舞蹈表演人才。下面筆者從控制、旋轉、翻身、跳躍四個方面對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展開分析。
一、控制組合訓練
控制組合訓練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訓練舞蹈演員的平衡能力和重心調整能力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是古典舞舞姿轉換、短句銜接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對於舞蹈動作的規范化起著重要的作用。控制組合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控制能力實現古典舞身法、技術、舞姿之問連接的一系列技巧、方式。針對中國古典舞的舞蹈動作特點,控制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加強基本功中的後腿控制訓練。在中國古典舞中向後抬腿一直是一個難點,對舞者的控制力要求極高。在訓練時,舞蹈演員可將其中一條腿作為支撐腿,另一條腿緩緩向後抬,然後靜數秒,再換腿重復上述動作,直至兩腿都能先後打開90度為。 2.加強跟腿部位的控制訓練。演員跟腿部位控制能力弱會直接導致正步全蹲不穩,從而致使大部分古典舞動作不能順利完成,針對這一問題舞蹈演員可採用撐拉後筋的方式來提高跟腿的控制力,即坐地進行雙腿勾腳的動作來加強跟腿支撐的時長和力度。控制組合訓練除了要加強身體各部分耐力和力量的訓練外,還需要舞蹈演員能夠合理轉換動作技術,將古典舞形、神、勁、律的美學要求通過舒緩、流暢、連貫肢體動作傳達出來。舞蹈演員要學會將動作的表現力同身體的功能性融為一體,從而恰當地運用控制力,使動作的轉換更加真實、自然,切忌刻意切換短句舞姿,造成表演機械化。此外,為了實現控制組合訓練效果的最大化,舞蹈演員要將表演同訓練相結合,除了練習基本功動作外,還要對舞蹈片段進行反復練習,有針對性地安排控制力的作用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古典舞情感與氣質的表現。
二、旋轉組合訓練
旋轉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重要內容,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訓練價值,還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中國古典舞中的旋轉具體指舞者圍繞某一支撐點以相對固定的動作進行重心軸連續轉動的運動形式。旋轉組合訓練則是指以原地轉、空中轉、行進轉三種轉法為主的動作訓練。隨著中國古典舞的不斷發展,旋轉的種類在上述三種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我們仍可從技術上將其歸納為單一轉和復合轉兩大類。無論何種類別的轉法,重心軸都是旋轉穩定的關鍵,動力都是旋轉維持的源泉。具體來講,古典舞旋轉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點技巧入手:1.從直立旋轉入手,樹立重心概念。古典舞旋轉的基礎是重心,舞蹈演員只有把握好重心,才能進行復合轉等難度較高的訓練。直立旋轉作為重心最穩定、最簡單的旋轉方式,能夠快速讓舞蹈演員掌握旋轉要領,樹立重心概念。直立旋轉通常要求舞蹈演員收腹、立腰、挺胸、沉肩,將身體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然後發力旋轉,這時演員重心感明顯,能夠自主調節和控制重心。2.重視起法兒訓練,維持旋轉動力。中國古典舞中旋轉的預動俗稱起法兒,起法兒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旋轉的持續性。要想練就動力十足的起法兒也並非易事,舞蹈演員可先以半蹲姿勢練習起法兒,這種形式的起法兒以腿部急速甩動而產生動力,對於初學者來說較為容易。除此之外,演員還可以用錯步、上步等方式輔助預動,這些動作能夠為旋轉借力,從而增強旋轉的動力性;再或者,演員還可藉助上肢掄臂力量來帶動全身旋轉。最後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旋轉組合都要配合具體的舞姿,這樣才能使旋轉之後亮相的動作更為完美。
三、翻身組合訓練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中最講求技術、技巧的動作,它充分融合了中國戲曲、武術的動作形態,需要舞蹈演員以腰為軸心,以雙臂和腿部為動力,使身體在空中完成擰、傾、仰、俯、提等一系列動作轉換,動作之復雜、難度之高使其具有了極高的欣賞價值。在中國古典舞的翻身動作中,挺身前空翻、分解騰空前軟翻、完整騰空前軟翻是最為常用的三種翻身方式,翻身組合訓練也主要是針對這三種翻身方式來展開的。下面筆者就詳細介紹一下翻身組合訓練的動作要領。對於挺身前空翻而言,在起勢時要迅速做一個下蹲的動作來積蓄力量,同時後雙腿蹬地向前躍起,在空中停留時,演員要保證身體緊綳,以保證平穩落地;對於分解騰空前軟翻而言,演員在起勢時要將重心放在右腳上,同時左腳上提微微點地,兩臂高舉,然後翻轉,騰空過程中,演員要及時做出撐手動作,以保證動作的連貫、自然;對於完整騰空前軟翻而言,其准備動作同分解騰空前軟翻一樣,不同的是落地後演員要直接進行下一個翻轉。這一方式的翻轉對於動作連貫性和穩定性的要求都極高,演員在做好起勢動作的同時,還需做好腿部蹬地和手臂動作,在翻轉銜接撐手時,撐手動作越晚對下一個翻轉的借力就越大,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在心中計算好撐手的時問點,從而使撐手力道既能延續到下一個翻轉,又不會因撐手過晚而受傷。總而言之,舞蹈演員無論針對哪一項翻身來展開訓練,都需要圍繞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徵來進行,要真正做到腰滾位移、立圓不變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翻身動作的騰飛效果。
四、跳躍組合訓練
跳躍是中國古典舞的基礎動作,也是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中心環節。古典舞跳躍組合訓練借鑒了體育項目中的彈跳原理一一利用腿部韌帶和肌肉群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支撐身體重力,進而實現跳躍動作。人體反作用力越大,跳躍騰空時問越長,跳得也就越高。針對中國古典舞的特徵,跳躍組合訓練通常分為單腳起跳和雙腳起跳兩種方式,但無論起跳方式如何,完成一套完整的跳躍都需要舞蹈演員做好助跑(趨步)、下蹲、起跳、騰空、落地等一系列復雜的動作組,任何一個環節表現欠佳都會影響到整個跳躍動作的美觀。下面筆者對跳躍的分解步驟訓練做詳細說明:跳躍中的助跑和趨步作用相同,都是跳躍前的一種借力方式,只是助跑相對於趨步而言速度稍快,也更利於展示大跳、飛跳等難度較高的跳躍動作,這一環節需要舞蹈演員步伐平穩、均等,始終保持腿肌肉緊綳;跳躍的第二個環節是蹲,演員可通過強化跟腿及腿部韌帶、肌肉群的方式來增加蹲起動作的力量、擴大蹲起動作的幅度,從而使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借力作用;跳躍第三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起跳,在起跳時,舞蹈演員要盡可能地將下肢幅度開大、伸展,這樣才有助於延長空中停留的時問;第四環節的騰空主要是給舞蹈演員保持造型和准備落地動作而設置的,需要將膝蓋稍稍彎曲,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落地;在最後的落地環節,演員要使用半腳撐著地,這樣能有效緩解躁關節的壓力,也使得動作更為輕盈。古典舞的跳躍動作最為重要的審美標准就是高和輕,要想做到這兩點除了需要按照上述步驟進行反復訓練外,舞蹈演員還應注重平時身體素質的訓練,這是因為在中國古典舞中跳躍動作經常出現,需要演員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流暢地完成一系列連跳、飛腳等耗費體力的動作。
五、結語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是一套科學、系統、完善的舞蹈訓練模式,它充分考慮到了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特徵和審美要求,真正實現了身體技巧和身體素質的和諧統一。作為當代舞蹈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訓練模式,為培養優秀的中國古典舞舞蹈人才盡一份力。
[摘 要]本文從節奏的基本概念談起,分析了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節奏訓練的作用,回顧了形成中國古典舞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內涵,從而提出,在中國古典舞民族風格中節奏起到的作用,並且在基本功訓練中運用怎樣的方法,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及價值,使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更加得心應手。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 基本功 訓練 節奏 教學 價值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中國古典舞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不同時代)文化的集中「體現」,亦是中國人身體美學與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那麼,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化遺存中找到它某一方面的依據呢?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民族的文字、聲音與身體動作語言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將同一身體動態運用不同的「詞」來表達,從細微的差別中看出它們的聯系,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節奏便進入我們的視野。
一、節奏的基本概念及內涵
「節奏」這個詞源於希臘語RHYTHMO,意思是「把時間的跨度劃分成可以能被人感覺到的段落」,同流動的意思相近,故它常被運用在表示運動的事物中。節奏(RHYTHM)這個用語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被人們廣泛運用著,比如在繪畫、雕塑、建築、詩歌、舞蹈等藝術領域,甚至是科學、哲學范疇,因此我們可以說節奏是無處不在的。柏拉圖說:「節奏是運動的次序」。在一般的概念中,它包括動作上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減以及幅度的大小、沉浮等方面的各種對比上的規律。而就舞蹈中的節奏來說,不同節奏的變化和發展體現不同舞蹈的風格和特點,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緒。快速、跳越的節奏動作,多表現快樂、激昂的情感或情緒;緩慢、深沉的節奏動作,多表現憂郁、哀傷的情感或情緒。
二、形成中國古典舞風格特點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內涵
在五十多年的歲月里,中國古典舞已經形成一套趨於成熟的中華民族自己的、獨立的教學體系。特別是它在訓練中所體現出來鮮明的風格特點,使得中國古典舞更加民族化。那麼,中國古典舞的這種風格特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最初,葉寧老師作為古典舞研究的領導人和帶頭人,在教學中是從多方面吸取經驗,其中所蘊涵的豐富節奏就有從戲曲和武術傳統中傳承和發展而來的。戲曲中勢急欲舒、時而連貫的、綿延不斷的節奏,似乎有一根內在的、運動的線,自始至終貫串在動作中。動作運行的線條圓潤、流暢,動作組合的段落與句逗十分清晰。即使在亮相時和靜止姿態時,都讓人覺得那種流動的線,沒有中斷過。武術也是中華民族人體文化一座極為豐富的動作寶庫,特別是動作節奏鮮明、抑揚頓挫、干凈流利、剛柔相濟的特色,對後來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典舞在節奏運用上所形成的過程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順應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等逐步形成的。
三、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節奏訓練的意義
(一)有助於完善基本功訓練中的教學
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教學中,我們關注到「短句」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單一動作訓練與組合的「短句」中,節奏在其中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完成這些組合「短句」時,往往強調節奏的特點,並且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也體現出節奏的重要性。
(二)在課堂與舞台之間架起橋梁
一個成熟的演員在舞台上展現的動作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體現出「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如在學習「勁」的這一點上體現得尤其重要,因為它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節奏特點,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舞風格中的一點體現。
在基本功訓練課上,動作過程中要「行雲流水、藕斷絲連、點中有線、線中有點」。我們把這些課堂中對節奏的訓練要求與表現性組合相結合,加入各種舞姿、步法、旋轉等,使訓練既有代表性,又能全面地得到練習。這樣,為以後在舞台表演中打基礎,溝通課堂和舞台,是課堂與舞台的銜接。
四、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節奏訓練的方法
(一)影響「節奏」的不同因素 (二)具體運用哪些方法進行「節奏」訓練 五、中國古典舞節奏特點的重要性及價值
中國古典舞的這種節奏特點具體體現在哪兒?為什麼說它重要呢?一個舞蹈作品,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那也不會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效果。所以,在中國古典舞的風格特點中,節奏特點佔有重要地位。一個舞蹈作品要靠節奏進行組織,不同節奏的變化和發展,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緒,體現不同舞蹈的風格和特點。一般來講,快速、跳躍的節奏動作,表現歡樂、激昂的情感或情緒;緩慢、深沉的節奏動作,多表現憂郁、哀傷的情感或情緒。同樣在中國古典舞在基本功訓練時,還表現在動作力度上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減以及幅度的大小、沉浮等方面的各種對比。在這一點上作品《扇舞丹青》打破了傳統古典舞在動作節奏上的處理,同樣是運用古典舞當中具有民族風格性節奏的變化來加深動作表現力,它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做出種種嘗試與探索,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音樂節奏逐漸加強加快,一時間狀如激流傾瀉而出,在這段「極速」動作中,彷彿只能看見台上快速飄動的衣襟與飛舞的扇子,肢體舒展,這段持續保持一種極限速度的節奏,使人眼花繚亂。除此之外,它的動作不僅只在重拍上做,很多動作或跳躍被安排在弱拍上,而在符點的運用方面也很巧妙,作品中有很多動作都延續了符號。甚至在有限的符點節奏中連續做幾個動作,產生一種頓挫的效果,使整個舞蹈讓人眼前一亮。
;⑻ 舞蹈基本功形體訓練方法
舞蹈基本功形體訓練方法
形體訓練是一項比較優美、高雅的訓練項目,對於孩子們身體的從新塑造,也是構成舞蹈語言的最基本條件,是學習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分享舞蹈基本功形體訓練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素質訓練:
素質訓練可以幫助舞蹈初學者更好的了解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因孩子們存在自身條件的差異,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吸收能力不同,對於舞蹈的接觸也不一樣,所以起初的素質訓練是為了縮短學生自身身體素質與舞蹈身體素質之間的距離,調節自然條件的過程。
素質訓練分為軟度和開度訓練,主要針對肩、胸、腰、腿、胯等五個部位進行強化。
1、肩部的訓練會關系臂膀及胸部的軟開。
2、腰部的訓練是為了加強腰部的柔韌度(即軟開度)、力度(包括腹肌、背肌等)、靈活度,腰是身體運作的軸心,因此腰部的訓練比較重要。
3、腿部的訓練是舞蹈身體素質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一切舞姿動作及各種跳轉翻技巧都必須具有深厚的腿功協助才能完成,因此在學習中腿部的訓練會把每個關節區分的很詳細,如:前腿、旁腿、後腿、腳背、腳腕、膝蓋、胯部訓練等。
胯部的訓練也就是髖關節的訓練,可以擴大動作的范圍,增大動作的幅度深淺,協助及支撐腿部的動作表現。
二、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是一項比較優美、高雅的訓練項目,對於孩子們身體的從新塑造,也是構成舞蹈語言的最基本條件,是學習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
主要分為把上及把下兩個部分:
把上主要協助身體更好的完成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訓練內容主要有頭部、肩部、胸腰、大腰、胯、腿、膝蓋、腳腕、腳背等。通常圍繞芭蕾的元素對於各關節進行開、綳、直的訓練。
把下主要訓練身體脫離支撐後的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主要訓練內容有:腿部、控制、大踢腿、原地小跳、移動大跳等。在訓練中一般多採用輕快活潑的元素。
三、技術技巧訓練:
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條件、年齡段,每一級別的課程都會有由易到難不同的.技術技巧,以單一的動作為主,要求反復訓練,達到穩定、准確、動作流暢的基本標准。
簡單的技巧如小三角、前滾翻、後滾翻等;稍有難度的如前強臉、後強臉等;高等級的如側手翻、前橋、後橋等;再有難度的技巧就需要有深厚的舞蹈底蘊,如旋轉運動、空手翻身、點翻串翻、跳躍舞姿等,需要穩定、協調、靈活等各種能力的配合。
四、舞姿訓練:
舞姿訓練主要是指身體的基本形態。孩子們所學習的主要是配合頭、眼、手、臂等協調性而完成的動作,舞姿講究的是“手、眼、身、法”,多採用古典舞中身韻元素做主要訓練。
主要內容有:手指、手腕、手臂、眼睛、頭等簡單的學習內容,稍有難度的有提、沉、沖、靠、含、舔、移等七種上身動率。
舞蹈基本功的延續性訓練迎合了孩子們自身愛動天賦的特點,合理的調動了少兒的積極性,滿足了孩子們對新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培養了她們的身心情趣與肢體美感,以體現少兒舞蹈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