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民歌教學方法參考文獻

民歌教學方法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2-08-22 07:28:35

Ⅰ 漢族民歌一般以藝術的樣式分為哪三類

民歌的體裁 我國漢族民歌有多種分類方法,民歌的體裁劃分是其中一種以音樂的藝術樣式分類的方法。這種分類方法將漢族民歌主要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類。

Ⅱ 民歌傳統表現手法有哪些

摘要:民歌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然而,民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卻產生了一些變化。在當今社會,「新民歌」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它的出現讓我們距離原生態民歌越來越遠了。原生態民歌的生存環境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對於新民歌流行化這種現象,國內傳播界和音樂界已經紛紛嚷嚷傳出多種說法。論文首先介紹了民歌、新民歌、原生態民歌的定義和新民歌的發展概況,接下來闡述了中國新民歌流行化的概況,最後重點講述了原生態民歌的保護和發展。

關鍵詞:民歌;新民歌;原生態民歌;新民歌流行化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民歌這種藝術形式正伴隨著歷史的步伐發展並被傳承下來。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氣質、心理素質、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等。
我國各地的原生態民歌有著悠久的傳統,眾多的民族、豐富的民族語言和獨特的民族風俗風貌,孕育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民族藝術。我們應該保護民歌原有的生存環境,讓民歌在屬於自己的生態空間發展。

一、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人類靈魂最真切的一種聲音,是最大眾化的音樂形式。它是各民族民間音樂生活中,由群體世代口頭傳唱並不斷加以提煉而成的一種具有變異特點、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的非專業音樂創作的音樂類型。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語言聲調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生活習俗、民間風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調式、吐字行腔和韻味、感情表達的風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色彩。同是一首山歌,地處西北高原的民族音調則跌宕起伏、高亢洪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魚米之鄉音調則悠揚婉轉、清新秀麗。由於社會環境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民歌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分支」——原生態民歌和新民歌。
1. 原生態民歌的定義
「原生態」一詞是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普遍使用於生物科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它已經成了音樂領域描寫「原汁原味」民歌的時髦詞彙。它是「原生物」和「生態」兩個名詞的復合。它們復合後置於民歌之前,就賦予民歌一種新的含義。即以口頭方式傳播於特定民族、地域傳統習俗生活中的民間歌唱。
顯然,「原生態民歌」一詞的人文含量比我們習慣上說的「傳統民歌還要大一些,寬泛一些。它不僅包括:①民族語言和地區方言;②口頭的自然傳承方式(家族、村寨、社區等);③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風格。
原生態民歌是人類發展歷程中一種民間原始文化的記載,是中華民族「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飽滿的文化內涵,它和歷史文物一樣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原生態民歌最重要的特點是聲由心發、質朴自然、個性鮮明、不拘一格,地域特徵尤為顯著。
2. 新民歌的定義
新民歌是指現代社會在傳統民歌基礎上、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具有民族風格的、跟上時代音樂腳步的歌曲。

二、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關系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既相互聯系,又有著本質差異。
1.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聯系
①原生態民歌是新民歌之源。新民歌脫胎於原生態民歌,是在原生態民歌基礎上的改編和再創作。這種改編於再創作有些有明顯的原生態模型,有些則沒有,但都遵循原生態民歌的原有風格。可以說,沒有原生態民歌就沒有新民歌。
②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都具有民歌的一般特徵。一般來說,這些特徵包括歌曲的取材、旋律、曲調等。
2.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區別
從概念出發,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在創作與傳承方式、演唱方法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此外,二者在表現手法、社會功能和創作目的等方面也是很不一樣的。
①表現手法不同。新民歌的表現手法較原生態民歌更為豐富。在原生態民歌的基礎上,新民歌可以增加和聲和復調;可以用民族唱法,也可以增加美聲演唱方法;可以用地道的方言演唱,也可以用普通話演唱;可以用民族樂器進行伴奏,也可以用鋼琴甚至是管弦樂器進行伴奏。相比之下,原生態民歌的表現手法則比較簡單。
②社會功能和創作目的不同。新民歌所推崇的是歌曲的表演功能,原生態民歌強調的是歌曲的生活功能。原生態民歌在傳唱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帶有自娛自樂的特性,而新民歌則不同,從本質上說,它具有明顯的娛他性。
③歌曲內涵不同。原生態民歌是群眾集體的口頭創作,不體現具體某一位作曲者的個性特徵,很多民歌作者本身就是演唱者,歌聲飽含著演唱者的個人情感。而新民歌是由作曲者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完成的,歌手的演唱必須以曲譜為依據,歌聲中表達的不是自己,而是作曲者。
④使用的語言不同。原生態民歌作為群眾集體口頭創作,全部使用方言和口頭語,而新民歌以文字形式形成曲子,比較多地使用書面語言。我國各地方言和口語十分復雜,它們與當地群眾的思想和情感表達方式存在著天然的和諧,其中有很多內容是我們的文字所無法承載的,有些話老百姓說的出來,而我們的文字卻無法表達,自然也就無法載入到新民歌作品之中了。

三、中國新民歌流行化的概況

1. 中國新民歌在當代的發展概況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新民歌這種藝術形式,在舊民歌的基礎上有所變化,發展了新的音樂語言和新的時代音調,使中國民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2. 中國新民歌流行化產生的原因
新民歌流行化是當今音樂界和社會界存在的一種熱門現象。這種新民歌在傳媒力量的巨大攻勢下,有著廣泛的接受群體,並在人們的生活中普遍流行。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民歌的本質是鄉土性、集體性、口頭性的統一,民歌的這些本質導致其在現代社會中將遭受許多挑戰。鄉土性是指民歌與民風民俗的一致性,而現在西方民俗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使我國民俗越來越淡化;集體性是指許多民歌的創作、加工、流傳都是由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然地產生的,其歌詞及曲調都是由群眾集體改編。而現在,隨著大眾傳媒的快速發展,這個似乎已經變得不可能了;口頭性是指民歌都是在民間祖祖輩輩口頭流傳下來,而在電視、廣播、網路普及的今天,我們學習唱歌幾乎很少使用口頭相傳的形式。
其二,隨著社會環境和生產方式的改變,生活在現代化都市的人們,很難有機會真正體驗原生態民歌充滿質朴個性的文化傳統及其豐富內涵。比如土家族的哭嫁歌,從最早產生它是一種對封建婚姻但這個風俗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到現在為止幾乎沒有了。對傳統民歌——山歌而言,在目前這個現代化社會里,擇偶也並不是通過互相對山歌了。
其三,隨著漢語普通話的推行、流行文化的沖擊,原生態民歌賴以生存的文化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一些傳統民歌失去了演唱環境。一些民歌的功能喪失,附著在這一功能上的文化也隨之萎縮。這些因素在加速原生態民歌衰亡的同時也加速了新民歌流行化的速度。由於現代教育的推進,少數民族的語言受到漢語普及的影響,呈現萎縮的狀態。」這給原生態民歌造成致命的打擊。
其四,在這個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里,人們的審美需要、審美能力、審美交流、審美意識形態等所處的審美關系都已經發生變化,主流意識形態對待民歌的態度也不同於以前了。這必然影響人們對待民歌的態度和方法,並進而影響民歌的發展。新民歌由於加入了高科技的燈光、音響等輔助手段,旋律更加好聽。從而使得這種新的演唱形式更容易貼近群眾,而且通俗、自然、親切。

3. 中國新民歌流行化的表現形式
第一,採用現代流行風格演唱民歌(亦民歌翻唱)。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黑鴨子組合是中國第一個和音演唱組合。她們用現代流行風格演唱了許多優秀的民歌,由於他們的二次演繹,使得老歌新唱的民歌一度在人們中間廣泛流傳。翻唱後的新民歌,雖然跟上了現代音樂的步伐,但它卻在無形中削弱了原生態民歌獨有的藝術魅力。
第二,一些音樂人根據民歌素材創作新民歌。以騰格爾、「彝人製造」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流行歌手,不斷推出《蒙古人》、《天堂》、《彝人回家》等創作民歌。同時,有些作曲家藉助人們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運用現代的思維方式和作曲技法,創作出了很多新的大型聲樂作品。這些優秀的新民歌聲樂作品,時時閃現著原來民歌的韻致,使人聽來耳目一新。

四、中國新民歌流行化對原生態民歌的影響

新民歌流行化對原生態民歌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新民歌流行化對原生態民歌具有保護功能,它可以通過舞美設計,藝術地再現某一歷史階段的原生狀態,讓過去的原生態民歌「復活」在世人面前,同時它在表現張力強、結構嚴謹等方面對原生態民歌具有借鑒意義;另一方面它將削弱原生態的區域性特徵,漸而使原生態民歌失去其獨特的演唱風格、獨有的美學內涵,以及它獨具的藝術魅力。
原生態民歌正面臨消亡的危機,這個事實讓我們心痛。民間文化載負一個民族的記憶,失去了記憶就意味著失去了我們的根,失去我們腳下的土地。現在,中國幾千年來言傳身授的民族民間原生態文化傳統正面臨著急劇的流變和消失:多種藝術形式瀕臨失傳。因此,保護原生態民歌已成當務之急:
一、加強對傳統經典民歌的宣傳。鼓勵廣大群眾演唱本地民歌,體會它的民族精神。
二、要擅於發現和挖掘更多的優秀的原生態民歌歌手,讓他們盡可能的搜集這些將要失傳的民歌,讓民歌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繼有人。阿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首放羊的曲子被他帶上了舞台,給了觀眾一個聽覺的沖擊。這種藉助媒體傳播原生態民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保護手段。
三、通過政府成立專門的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基金,保護原生態民歌的生存環境。同時,可以嘗試將自然旅遊區的開發與文化旅遊區的開發相結合,國家和地方政府以文化事業經費及地方旅遊業收入,保護和扶持原生態文化藝術。
四、加強音樂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音樂素質。學校音樂教育可以在採用指令性規范教材統一教學水準的同時,規定一定量的自主性教學課時,由學校和老師立足於本地區本民族原生態民歌,專門進行地域特色民歌教學,使少年兒童不僅熟悉本民族民歌,而且會唱原生態民族歌曲,從而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五、要廣泛收集整理優秀的原生態民歌。由於原生態民歌具有原創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將不可能再現其原貌。很多地方民歌傳統曲目只有少數年老的會唱,這些民歌很可能會隨著這部分人的去世而失傳。所以,我們必須抓緊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盡可能多地記錄下現存的原生態民歌。
六、要注意保持地方傳統特色。客觀地說,借鑒和吸收外來音樂對發展本地原生態民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吸收融合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原生態民歌原有的特色,使之成為某一地方原生態民歌的標志。
新民歌流行化也許會對原生態民歌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同時產生的破壞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其中的尺度還要由音樂工作者來好好把握。我們之所以要如此關注原生態民歌,不僅因為它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而且還因為它維系著新世紀中國文化事業的整體走向。我們要留住「民間藝術的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願我們大家都攜起手來,為傳統文化,為原生態民歌,做我們該做的一切。希望「原生態民歌」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Ⅲ 大學生應該如何發揚民族音樂

內容摘要:高校弘揚民族音樂必須緊緊圍繞音樂實踐展開,通過「聽、唱、學、看」等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民族音樂 途徑 音樂實踐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民族音樂正在引起我國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普通高校是培養未來高級知識分子的搖籃,如何在高校青年學生中更好地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民族音樂修養,改變當代大學生忽視民族文化的現象,是擺在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們有些青年學生,其中包括一些非藝術類名牌大學的學生,除了能唱一些流行歌曲,個別學生會一兩件樂器外,他們在音樂方面的修養基本上可算作是一張白紙。從某種意義上講,忽視音樂教育,必然會導致人才綜合素質的缺陷,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國非藝術院校的學生,應當補上音樂藝術教育這一課。
音樂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性課程,是高校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音樂形象產生的過程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學習和音樂創造的過程,沒有音樂藝術的實踐,就沒有了音樂,沒有對音樂藝術的實踐,音樂美的感知和理解就無法實施。只有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參與到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才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及創造能力。
音樂藝術教育對於非藝術類高校來說, 在實踐中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音樂藝術教育本身有其特殊的特點。音樂教學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具有直接的音樂經歷,在學生主動參與聽、唱、學、看的實踐活動中,了解民族民間音樂,去發現、感知音樂的內涵和意境,從中既欣賞了音樂,又學到中國音樂知識的愉快體驗,讓藝術的熏陶真正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最有效的音樂實踐方法是聆聽和模仿。

1.通過「聆聽」感受民族音樂

音樂藝術稱之為流動的建築,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感知是欣賞音樂的必要途徑。人們只有通過聆聽音樂才能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盧那察爾斯基曾說過:「傾聽、傾聽、再傾聽。只有不斷傾聽,才會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產生共鳴,誘發聯想,進入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音樂審美教育活動的中心是「聽」。有興趣才能去「聽」,「聽」了才能知其美,才會更有興趣,「聽」得多了才能學會「聽」。音樂欣賞不同於一般的認識活動,音樂欣賞的基本性質是感性的,因為在這項活動中,欣賞者的首要目的是通過聽覺去獲得體驗而不是藉助理性去求得認識。高等院校的音樂課應引導學生大量欣賞民族音樂作品,培養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習慣,教會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方法,提高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能力。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聽得多了,他們自然就想學唱,唱得多了,也就越來越喜愛民族音樂。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學生能准確地演唱難度很大的通俗歌曲,其原因就是他們聽得多,耳熟能詳,自然會唱。

2.通過「模仿」體驗民族音樂

任何一個母親教孩子說話,不約而同都能由淺入深,從最簡單、最重要、最實用的詞開始,循序漸進。那麼,民族音樂教育也應由淺入深,由簡單的、易唱易學的開始,慢慢推進。要先通過欣賞產生感性認識,再通過學唱進一步體驗民族音樂的精髓,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學生在反復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逐漸喜愛民族音樂,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學唱,可以從地域風格濃郁的民歌入手,進行模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蘇民歌《茉莉花》等,教師在教唱的過程中,介紹民歌的特點、形成、不同地域風格的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等相關知識,可採用多媒體視聽技術,通過欣賞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再結合教師親自演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學唱。不要一開始就學唱難度高、結構復雜的作品。學生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不斷積累民族音樂作品,在主動探究、主動操作、親自參與音樂的實踐中,讓身心得以充分投入和個性的自由抒發。

3.通過深入系統的音樂理論學習探究民族音樂

舒曼說:「只有了解形式,才會明白內容。」我們的音樂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聽辨旋律、節奏、和聲、調式、曲式、織體等音樂要素,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形式,有意識地加強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音樂對客觀事物的描繪,呈現出來的只是一種聲音的表象,只有通過系統地學習音樂理論知識,不斷地積累相關的音樂知識,才能在聽者的頭腦中形成聯想和想像,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高校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相關音樂理論知識,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大膽想像、大膽創新。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要讓欣賞者自己去感知、體驗、理解其蘊含在音響律動中的意境,以及歌詞文本中的含義或言外之意。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音樂技能,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更有效地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正如科普蘭所說的:「聆聽者必須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為了追隨作曲家的思路,必須懂得一些音樂曲式的原理。」只有掌握相應的音樂理論知識,欣賞音樂的過程才不是膚淺的、有限的、片面的,才能解讀音樂真正地內涵。

4.藉助現代化的視聽手段,深層次理解民族音樂

為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寬思路,開闊視野,發展求新思維,體現出音樂的直觀性、參與性、豐富性、趣味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多媒體視聽技術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已受到普遍重視。教師通過運用影視放映可視形象,攝影照片、圖表投影等方法,使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形象,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民歌、民樂、曲藝等民族音樂的海洋中欣賞美、感覺美、表現美,多層次、多角度地對中國民族音樂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感情,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高校音樂教育應把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放在首位,使中華音樂在學生中樹立起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和親歷體驗性,在「聽、唱、學、看」的音樂實踐中,培養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以適應高校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
[1]王炎琪,謝堅強,田正田.學生音樂修養.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
[2]楊紅.新世紀中國傳統音樂的構想.中國音樂,2001,1
[3]齊易,張文川著. 音樂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
[4]杜衛主編. 美育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Ⅳ 求篇音樂論文 花城版的高中音樂書上的情感之聲和民歌的

民族聲樂藝術的情感表現更新時間:2009-12-16 14:32:56 作者:樊鳳龍 來源:校園論文網 點擊數:9 列印本頁 加入收藏【論文摘要】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非物質重要遺產之一。在本文中,筆者討論了深入研究表演作品、藉助戲曲表演抒發情感這兩條提高民族聲樂藝術情感表現的有效途徑。【論文關鍵詞】民族聲樂;情感表現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非物質重要遺產之一。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時至今日,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1)啟蒙時期——遠古到隋唐;2)發展時期——宋元明清;3)成熟時期——民國至現代,將中西兩種演唱方式融合,形式了較為系統的演唱方法。經過漫長的發展,民族聲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這其中包括民族聲樂的審美特徵與審美標准、演唱的理論技法、演唱的情感表現等等,中國音樂學院著名的金鐵霖教授,曾把聲樂藝術歸結為七個字:「聲、情、字、味、表、養、象」[2],對這些問題進行有序梳理對我國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藝術是通過優美動聽的旋律,歌者婉轉悅耳的音色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門藝術,民族聲樂更是如此。千百年來,有很多人都研究了聲與情之間的關系,例如漢代劉安的《淮南子》中就曾記載:「韓娥、秦青、薛譚之謳,憤子志,積於內,盈而發音。」[3]《樂記》中也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4]由此進一步說明了,音樂是情感表達的一門藝術,聲樂藝術需聲情並茂,以聲傳情,寄情於聲,聲請融合。那麼,如何正確地、恰如其分地通過聲樂表現情感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嘗試:1.深入研究表演作品著名聲樂理論家凱薩利曾說:「如果歌者獻出足夠的時間和思想來分析他的歌曲,並充分發揮他的想像力……他將及時發展出一種敏銳的機能,從而他將能夠進入與作家創作某特定作品時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狀態。」[5] 熟悉、了解並真正理解作品是詮釋好民族歌曲的重要前提。首先,歌者應該熟悉並認真研讀作品。由於業界受到「聲樂技術第一」觀念的長期誤導,很多歌者都把重心放在了一味追求聲樂技巧,只注意聲音的練習,而忽略了「聲樂作品」這一演唱所要依託的根本,結果演唱時吐字不規范、音樂不準確等現象頻頻發生,嚴重歪曲了作品的真實面貌,作品應有的藝術價值也一落千丈。[6]這也就致使許多歌者演唱時,表情做作,眼神里、形體上都不能得到應有的表現,演唱沒有真情實感,更不用說細膩地表達作品內涵,也就打動不了觀眾。歌詞是歌曲的情感內涵表達的重要依據和途徑,「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人物、事物、景物的種種表現,抒情、敘事、詠嘆的種種變化,喜怒哀樂的種種表情等等,無不都是通過語言表達的結果。」[7]因此熟悉掌握歌詞的具體內容,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和感受,是歌者所必須進行的功課,也唯有對歌詞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恰如其分的詮釋民族聲樂藝術的情感內涵,真正做到聲樂藝術的傳情達意。例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最初的元素是青年女子思戀遠方戀人的山歌小調。表現女青年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這首歌曲的歌詞很口語化,這是民歌的普遍特徵。各地口語的區別同時顯示出該口語所在地的環境及內涵。「月亮出來『亮汪汪』」,是很南方口語化的語言,同樣的語句在南方,特別是雲南地區口語中是很常見的,不但忠實記錄了山歌抒情歌唱的自然環境,而且成為了加強情感表達的特殊調式。同時成就了《小河淌水》藝術表達的特殊魅力。第二,必須諳熟作品的旋律變化。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而旋律是音樂作品的靈魂,音樂作品通過旋律來使人聽者感受其中的意境與情感,通過對旋律、節奏和力度的體會來展開想像。旋律是歌曲中詞的抒情基礎,是詞的深化和發展。故此,歌者需要重視歌曲旋律的重要性,要深刻理解旋律的起伏與變化,關注曲譜的每一個結構和每一個細節,從宏觀上全面把握作品的風格和特徵,從微觀上細膩地了解每一處變化,反復琢磨研究,從而真正領悟作品的情感變化,激發內心的真實情感。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別人。「民族聲樂作品的抒情性和旋律性都很強,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和民族風格,對旋律的把握是反映作品體現情感的重要手段。」[8]例如陝西民歌《走西口》曲調高亢、悲愴,情感真摯、纏綿,表現了就社會陝西、山西一帶貧苦勞動人民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外出謀生,春去秋回,甚至有去無回的悲慘景象,鮮明的曲調個性,蘊含了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和藝術張力。第三,深刻地理解作品,進行角色設計。一首演唱作品的思想內涵,角色把握都需歌者進行深入的研究,需要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環境背景、人物背景進行一定的場景設計和角色設計。浙江民歌《採茶舞曲》保持了民間採茶歌舞的基本風格,採用民族的五聲徵調式,又有調式交替的素材,旋律優美流暢,曲調歡快、跳躍,表現了種茶、採茶的歡樂情緒。歌者在演唱的時候可以想像自己置身於茶園之中,與眾多採茶姑娘一起歡樂採茶,快樂聊天,歌曲中逗趣性的樂句,如一問一答,似年輕人在相互嬉戲,像老年人對豐收的贊美,再現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2. 藉助戲曲表演抒發情感「情動於中而形於外,適當的形體動作有助於情感的表達,這對歌唱者是必要的。」[9] 著名音樂家舒曼也說:「只能夠發出空洞的音響,而沒有適當的手段來表達內心情緒的藝術乃是渺小的藝術。」中國音樂學院教師吳碧霞曾說:「我的表情與身體會不自覺地隨著心中感情而動作。俄羅斯藝術歌曲《夜鶯》我已演唱過多次,隨著演唱技巧的提高,在許多公開演出中,我試圖在花腔部分配合眼神的動作來表現夜鶯的靈巧輕盈……一般說來,好像外國作品不主張有過多的外在動作參與,但是台上的我卻收到了極佳的效果……」[10] 著名指揮家的托卡尼尼也說過:「一個學音樂的人,不管演唱技巧是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達,他不是藝術家,而是藝術匠人,匠人滿街都是,而藝術家卻在百人中難找一個人。」[11]由此可見,表演對歌曲的詮釋非常重要。而戲曲表演則是歌曲演唱表演的基礎之一,除了聲音以外,演員還要精確、鮮明地刻畫人物的外形和神韻,以形傳神、以形傳情。戲曲表演中十分注重眼神的運用,《梨園原》中清代著名藝人黃幡綽寫道:「凡作各種狀態,必須作眼先引」,並進一步指出只有運用靈動閃亮而又有力度的「眼神」,才能把深藏在內心的各種不同情感,使其外化展現,從而生發出干變萬幻的面部神態來。[12]動作在歌唱表演中同樣重要,要靈活運用各種肢體語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舉手投足時間將內涵與表象交融於一體,創造出鮮活的藝術形象和獨特的意境,提高表演的藝術感染力,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民族聲樂受到民族文化與生活的深刻影響,因此,更加追求藝術表演的真實性與貼近性,也就更加重視表演的作用。眼神的恰到表現,可以使歌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從中反映出來,加之適當的形體動作,整個民族聲樂表演才能聲情並茂、扣人心弦、深入人心。例如,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曲調優美,歌詞朗朗上口,是我國各民族優秀民歌代表作之一,在跳躍俏皮的旋律中感恩太陽為人類帶來了能量、歌唱太陽為世界送來了光明。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歌者不僅需要有高亢、激昂的歌聲,眼神要充滿喜悅希望,充分表現出勇往直前的樂觀風貌和歡樂喜慶的氛圍。此外,歌者也要充分運用咬字吐字等演唱技巧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涵,體現音樂作品的情感特色。歌唱是以歌聲為媒體,以各種樣式的題材為內容,以傳達歌曲作者以及歌唱者思想與感情為目的的藝術活動。演唱者必須盡力調動自己能夠掌握的一切藝術技巧,力求達到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聲樂演唱如果不能憑借藝術家嫻熟的技術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任何好的作品都會黯然失色。尤其是民族歌曲,民族唱法十分強調語言的音樂的關系,講究根據演唱語言的發音規律來處理發聲、共鳴、行腔,講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聲、歸韻、收聲,民族唱法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氣質、個性、風格。[13]當然,歌者還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理論修養,豐富自身的社會體驗,提高自身的舞台經驗,只是如此,才能將演唱作品內容用技術性、藝術性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聲情結合,以聲動人,以情感人,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1]胡紅.論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中的情感表達[J].美與時代,2008,(9).[2]「金氏唱法」的秘訣[N]. 中國文化報,2008-12-30.[3]劉安.淮南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4]蔡仲德.《樂記》論辯[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5] [7]宋天宇.淺談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藝術表現[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2008,(4).[6]唐明務.聲樂演唱不能忘「本」[ J].人民音樂,2007,(11).[8]朱婕平.聲樂表演藝術的再創作———民族聲樂作品的感情處理與表現[J].科教文匯,2006,(3).[9]劉朗主編.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0]吳碧霞.「魚」與「熊掌」能否「得兼」[J].《怎樣提高聲樂演唱水平》(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編緝部編,北京:華樂出版社[M],2005.[11]呂雲路.義大利發聲方法幾項重點問題[J].劉朗編《聲樂教育手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1995,第94頁。[12]張鴻雁.論戲曲表演的「眼神」[J].黃梅戲藝術,2008,(2).[13]韋惠.淺析教學中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J].科教創新,2008,(7).作者簡介:樊鳳龍(1975--),女,江西財經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音樂系講師

Ⅳ 少數民族民歌研究的論文研究方法怎麼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Ⅵ 中國經典民歌賞析的前言

中國民歌進入專業音樂院校教學體系歷時已久。人們不斷發現,這種不以印本方式存活在人們口中的藝術形式,是構成母語音樂文化的根本,在藝術實踐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不可估量。
事實上,中國民歌對民族器樂、說唱、戲曲音樂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它也是成功的音樂創作不可忽視的素材來源。重要的是,民歌能夠培養和塑造大眾的民族音樂審美觀。
民歌教材應該是在體裁分類方面給學生以明示的教材,即使是有待完善的分類方法。我把編選的民歌分為漢族民歌(號子、山歌、小調、其他)和少數民族民歌(民歌、舞歌)兩大類,曲目按照地理方位,從北到南、自東向西圍繞黃河、長江兩河流域進行排列,以便讀者分析與查找。

Ⅶ 民歌屬於參考文獻中的

是吧,揭露披露社會暴行,邪惡

Ⅷ 民歌的藝術特點分為那五個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新中國民歌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使中國民歌藝術不但在作品上,而且在教育與教學體繫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

閱讀全文

與民歌教學方法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2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4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4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0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6
我沒有方法能鑒別羽絨服 瀏覽:289
六字環的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91
怎麼減掉大肚子的方法 瀏覽:196
事假扣薪計算方法 瀏覽:641
塑料蒸箱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44
suv踏板安裝方法 瀏覽:858
電動保溫閥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392
格力空調異地安裝方法 瀏覽:635
美肌水使用方法 瀏覽:258
野外測量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442
作品推廣的方法和技巧快手 瀏覽:374
女性快速補腎的方法 瀏覽:995
約分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71
設計師選擇困難的解決方法和技巧 瀏覽:759
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