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1.製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主要採用打制方法,做工粗糙,而磨製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礎上採用了磨製技術,做工更加精細;2.功能不同。打制石器是與漁獵生活相適應,磨製石器是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勞動效率要高得多;
『貳』 錘擊法是怎樣的石器打制方法
錘擊法;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把選擇好的一塊石料放在地上,然後手握一塊石頭作為石錘去錘擊石料。在錘擊時要先在石料上選擇一個打擊的檯面,然後再選擇靠近檯面邊緣的一個點用力錘擊,從石料邊緣上敲剝下石片。
『叄』 石器製作方法
打制石器的製作方法 把選擇好的石塊作為製作石器的原材料,先打製成毛坯,然後再進行第二步加工。從石料上打下來的叫石片,剩下的內核稱石核。石料上受擊力最大的點叫打擊點。石片破裂面上形成的半圓形小瘤叫半錐體。半錐體上會有一個疤痕。以小瘤為圓心,會有一圈圈散開的隱約起伏的波狀紋,並從打擊點處放射出許多小的裂痕。這種人工打制的特徵,不僅出現在被打下來的石片上,而且也遺留在剝下石片後的石核上。據此可以區別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因自然原因所形成的岩石碎塊。為了能夠比較容易地打下合適的石片,先民們往往先在作為石料的自然礫石面上打出一個檯面。檯面和石片破裂面的夾角叫石片角。據現有的出土資料分析,打制石器的製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碰砧法
選擇好一塊較小的石料向另一塊作為石砧的較大的自然礫石上碰擊,碰下來的石片經過第二步加工即可作為工具使用。用這種方法碰擊下來的石片,往往寬度大於長度,檯面與石片劈裂面的石片角比較大,常在110°以上。有的石片劈裂面上的打擊點粗大而散漫,半錐體及疤痕往往不太明顯。
摔擊法
把選擇好的石料放在地上,然後手握另1塊石頭摔擊放在地上的石料,以此打下所需要的石片。用這種方法打下來的石片,其石片角也較大,但打擊點往往不夠明顯。
錘擊法
把選擇好的一塊石料放在地上,然後手握1塊石頭作為石錘去錘擊石料。在錘擊時要先在石料上選擇一個打擊的檯面(即自然平面或稍加打擊的平面),然後再選擇靠近檯面邊緣的一個點用力錘擊,從石料邊緣上敲剝下石片。用這種方法打制的石片,石片面較小,石片劈裂面上的半錐體、錐疤、裂紋等痕跡比較清晰。這是打制石器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
砸擊法
把選擇好的1塊石料放在另1塊作為石砧的大石塊上用1隻手扶住,然後用另1隻手握著石錘砸擊放在石砧的石料。用這種方法砸下來的石片體積小而長。這種石片的一端或兩端因受到重力影響,往往遺留有碎片剝落的痕跡,或者出現稍微內凹或邊凹的現象。用這種方法打制的石片也稱為「兩極石片」。
『肆』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怎樣製造出來的使用這種石器的舊時代被稱作什麼時代
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製作的石器),最原始的方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要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
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二、使用這種石器的時代被稱作舊石器時代。
北京人製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採用不同的打制方法,製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和石砧等。而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
(4)打制石器用什麼方法做的擴展閱讀
舊石器時代使用的打制石器分類:
打制石器可分為尖狀器、刮削器、砍砸器、雕刻器和球狀器。
1、尖狀器
打制石器的一個類型,石器有一個尖銳的角,二到三邊均經修理打制其大小一般適合古人用手拿穩。尖狀器可分為厚重尖狀器、三棱尖狀器、小尖狀器等不同類型。
2、刮削器
在我國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遺址中最常見的一種打制石器,一般由打擊石塊後留下石片再加丁製成。根據其形態可分為直刃刮削器、凹刃刮削器、復刃刮削器、圓盤刮削器、多邊刮削器等。
3、砍砸器
打制石器的一種類型,常以扁平礫石,大石片或石核製成,只在刃緣部位進行多次加工成單邊或多邊的石器,主要用途是砍砸大型動物或製造修理T.具。砍砸器亦可稱為砍斫器、砍伐器、手斧、手鎊等。
4、雕刻器
打制石器的一種類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均可見到,主要用來雕刻製作木製品,在山西峙峪遺址中發現有雕刻器。在周口店第一地點的第8層以上的層位中也發現有雕刻器。
5、球狀器
打制石器的一種類型,成球狀,在球狀器上能清楚看到打擊剝落石片的疤痕。在山西陽高許家窯和丁村等地點均發現有球狀器,時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對球狀器用途不明。
『伍』 古代人都使用什麼物體來製作石器。
在舊石器時代製作石器最原始的辦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到新石器時代,石器製造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對石料的選擇、切割、磨製、鑽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選定後,先打製成石器的雛形,然後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這就成了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與打制的石器相比,已具備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准確合理的形制,使用途趨向專一;增強了石器刃部的鋒度,減少了使用時的阻力,使工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術的發明是石器製作技術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它基本上可分為鑽穿、管穿和琢穿三種。鑽穿是用一端削尖的堅硬木棒,或在木棒一端裝上石制的鑽頭,在要穿孔的地方先加些潮濕的沙子,再用手掌或弓弦來轉動木棒進行鑽孔。管穿是用削尖了邊緣的細竹管來穿孔,具體方法與鑽穿相同。琢孔,即用敲琢器在大件石器上直接琢成大孔。穿孔的目的在於製成復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較牢固地捆縛在木柄上,便於使用和攜帶,以提高勞動效率。
『陸』 製作石器的方法有哪些
選擇原料在打制石器之前,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原料。由於舊石器是以天然的岩石為原料、以作為工具使用為目的、經過打制而成的。
然而,並不是自然界所有的岩石都適合於製作石器,而對原料的要求,除了易於獲得外,還要便於打制和利於使用。這就要求岩石應具有一定的硬度、韌性和脆性。
打擊石片選好石料後,首先要從石料上打下合用的石片,然後再加工成所需的石器。因此,打擊石片在石器加工工序上稱之為「第一次加工」。
用於打擊石片的工具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選用長條形或圓形礫石作為打擊石料的石錘(又稱作「硬錘」),也可以使用木棒、角棒或骨棒(又通稱為「軟錘」)等作為打擊工具;另一類是打擊石片或加工石器時作為底墊的石砧,多選用大而平的石塊或礫石。
打擊石器石片的方法
我中國舊石器時代打擊石片的方法,可分為直接打擊和間接打擊兩類,前者流行於整個舊石器時代,後者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直接打擊法,是用兩塊石頭直接碰擊剝落石片的方法。根據對出土的各類石片、石核的觀察研究和模擬實驗,可再細分為以下幾種方法:錘擊法是用石錘敲擊石核產生石片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是,將石核用手托著或放在地下,然後用石錘沿著檯面邊緣打擊而剝落石片。
用這種方法打下的石片,一般較薄而長,檯面較小;石片角多在90-110度之間;在質地較好的石片上可清楚地看到同心波紋和輻射線等特徵。
『柒』 石器時代人工打制石器的方法是什麼
根據考古發現分析,遠古人類打制石器的製作方法,主要是把選擇好的石塊作為製作石器的原材料,先打製成毛坯,然後再進行第二步加工。從石料上打下來的叫石片,剩下的內核稱石核。石料上受擊力最大的點叫打擊點。石片破裂面上形成的半圓形小瘤叫半錐體。半錐體上會有一個疤痕。以小瘤為圓心,會有一圈圈散開的隱約起伏的波狀紋,並從打擊點處放射出許多小的裂痕。這種人工打制的特徵,不僅表現在被打下來的石片上,而且也遺留在剝下石片後的石核上。據此可以區別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因自然原因所形成的岩石碎塊。為了能夠比較容易地打下合適的石片,先民們往往先在作為石料的自然礫石面上打出一個檯面。檯面和石片破裂面的夾角叫石片角。據現有的出土資料分析,打制石器的製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a.碰砧法:選擇好一塊較小的石料向另一塊作為石砧的較大的自然礫石上碰擊,碰下來的石片經過第二步加工即可作為工具使用。用這種方法碰擊下來的石片,往往寬度大於長度,檯面與石片劈裂面的石片角比較大,常在110°以上。有的石片劈裂面上的打擊點粗大而散漫,半錐體及疤痕往往不太明顯。 b.摔擊法(也稱投擊法):把選擇好的石料放在地上,然後手握另1塊石頭摔擊放在地上的石料,以此打下所需要的石片。用這種方法打下來的石片,其石片角也較大,但打擊點往往不夠明顯。 c.錘擊法:把選擇好的一塊石料放在地上,然後手握1塊石頭作為石錘去錘擊石料。在錘擊時要先在石料上選擇一個打擊的檯面(即自然平面或稍加打擊的平面),然後再選擇靠近檯面邊緣的一個點用力錘擊,從石料邊緣上敲剝下石片。用這種方法打制的石片,石片面較小,石片劈裂面上的半錐體、錐疤、裂紋等痕跡比較清晰。這是打制石器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 d.砸擊法(也稱兩極打擊法):把選擇好的1塊石料放在另1塊作為石砧的大石塊上用1隻手扶住,然後用另1隻手握著石錘砸擊放在石砧的石料。用這種方法砸下來的石片體積小而長。這種石片的一端或兩端因受到重力影響,往往遺留有碎片剝落的痕跡,或者出現稍微內凹或邊凹的現象。用這種方法打制的石片也稱為「兩極石片」。 e.間接打片法:在選擇好的1塊石料上面放置1根木棒或骨料,然後再用1塊石頭作為石錘,用力錘擊木棒或骨料,把重力傳遞到石料上,使其剝落下石片。這種石片一般長而窄、兩側近平行。這種石片稱為石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