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緩解考試前的緊張情緒
解決辦法:別在乎是不是失去你覺得重要的那個東西 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准備。有了這種准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能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 (1)鬆弛訓練: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餘,可以從事各種娛樂活動,調節自己的生活,鬆弛緊張狀態。如果在工作、學習中遇到難題或必須完成的緊急任務,首先應該穩住自己的情緒,不必緊張,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亂了方寸。進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並對困難作冷靜的分析,制訂出必要的應付方案。此時,還可做些鬆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難、再急,也必須一步步去做,焦急緊張是無濟於事的,一定能闖過難關,完成任務!」這樣緊張會被驅散;而排解難題或完成任務時,成功又會成為良性刺激,使人的心理得以進一步鬆弛。 生活中萬一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變故,往往會迅速進入強烈的緊張狀態。這時鬆弛的妙方是保持鎮靜。其實,為了對付緊張情緒,人類也不斷創造出各種行之有效的鬆弛技術,如西方的靜默祈禱法,東方的印度瑜伽術,日本坐禪術和我國的氣功、太極拳,以及現代的生物反饋訓練技術等。 (2)適當安排計劃:若所擬的工作計劃不符合實際,便會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緒緊張。有的心理學家建議,在預訂工作進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時間」。在這段時間,完全「真空」不預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這段時間時,可利用它來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著手下一步工作。這樣既有助於完成計劃又能感覺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工作,內心較為輕松。 (3)真誠相處:在與別人交往中,應真誠坦盪,與人為善。虛偽不僅使人厭倦,而且自己也會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覺地猜想別人會不會得知真象,猜想別人是否在背後議論自己,並為此惶惶不安,導致關系緊張。 (4) 升華法:緊張的情緒也可予以升華,轉用於學習或工作中。當情緒突然緊張起來時,往往精力特別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隨著任務的順利完成,內在的緊張也得以漸漸消失。 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這就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許多緊張和壓力。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的、適度的和加強的三種。人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因為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若長期、反復地處於超生理強度的緊張狀態中,就容易急躁、激動、惱怒,嚴重者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有損於身體健康。因此,要克服緊張的心理,設法把自己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有效消除緊張心理,從根本上來說一是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爭先,自然就會經常感覺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心理學家稱之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夠認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對於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鬆弛一些。二是要學會調整節奏,有勞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好節奏。工作學習時要思想集中,玩時要痛快。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安排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當一個人已經出現了緊張的情緒反應時,該怎麼調適呢?對於這種情況,人們習慣上常常會勸慰當事人:「別緊張!」「有什麼大不了的!」而當事人自己也通常會這欄告誡自己:「別緊張!」「有什麼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這種辦法幾乎是行不通的,實際上這會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為這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在給你製造更大的緊張。正如有句話所說的「情緒如潮,越堵越高。」 當緊張的情緒反應已經出現時,有效的調適方法應該是:第一,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象局外人一樣觀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你甚至可以選擇和你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可能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具體做法是: ①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②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④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 ⑤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⑥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
㈡ 怎樣可以讓自己在考試前不緊張
平時注意積累,把知識學扎實.在考試的時候就不會緊張了.之所以你在考前緊張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信心,也就是說自己的心裡沒有底,不知道自己能會多少東西,這就是說你對平時所學的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學,這樣才能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人遇到考試都會有些緊張,產生焦慮。適度的焦慮能使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復習,因而是有益的。但焦慮過度就有害。心理學上稱為「考試焦慮」。面臨考試情緒過度緊張,使大腦特別是呼吸中樞過度敏感;植物神經感受性增高和局部機能紊亂,又會產生神經性厭食等症狀。還會使人焦慮不安,嚴重干擾思維的正常進行,最終影響成績。
減輕自我壓力
考試,就是考查學習水平,不要給自己定太高的指標,考試遇見不熟悉的題目是正常現象,對每個同學都是可能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努力就行。
考場上運用「轉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如想一想有趣的事,在心裡哼一兩句自己喜歡的歌,做一下深呼吸,還可以握緊拳頭,讓雙手保持幾秒鍾的緊張,然後放鬆下來等。自我暗示就是在內心裡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鎮定的,我一定行,我的頭腦也很清楚……這種反復提醒也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
㈢ 如何緩解考前緊張的感覺
1、接受緊張
雖然可能已經表現的很正常,但在心理的角度看,緊張還是會存在的,只是程度不一樣。當然,與其擔心緊張會導致自己出錯,不如應用自己的潛能讓緊張情緒往正面發展。有時候豁出去,無視緊張專心做要做的事,等結束後你會發現,那些忘記或是出錯似乎並沒有像想像中出現。
2、做好充足的准備
自信的人之所以強大,並不是因為他原本就自己,而是他有著足夠的面對問題的資本。如果是高考,除了平時成績外,就是在考前的前一晚,趁著緊張情緒不太明顯時,反復思考自己需要准備些什麼,然後把需要准備的東西放在一個袋子里,放在家裡顯眼的地方,如果不太放心,就用紙筆再把需要的東西列一邊,仔細核對。
3、做最壞的打算
對於考試,無非就是考好了,考砸了兩個結果。先假想一下最糟的情況,說服自己接受,也就給了自己一個底線,然後在問問自己如果真遇到這情況,你之後會怎麼做。這樣一步步往後推。當你分析清楚,你會發現,你的緊張感也就消除了很多。
4、深呼吸
考試前緊張需要暫時放下功課,做一些放鬆訓練。比如可選一些輕松舒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全身放鬆地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雙眼微合,進行深呼吸。
5、要注意合理飲食和保證充足的睡眠
考試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過飽。忌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每天定時睡覺、起床,調整好「生物鍾」。很多身體不適的原因也有心理緊張的因素,可以參照消除緊張感的方法使自己放鬆,心理上輕鬆了,身體上的壓力也能減輕不少。
㈣ 你有什麼舒緩考試緊張的小妙招
我認為最有用的方法是讓自己啥也不想,放空大腦,這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深呼吸,在考前跑一個步,當留充足的時間讓呼吸平穩下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心理暗示法,給自己美好的憧憬,以及降低心理期待,這兩個是不矛盾的。下面結合我自身經歷展開說說。
深呼吸。有的人覺得深呼吸用處不大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以前我也是這樣的。就是深呼吸要把氣沉入丹田,而不是半滿不滿的樣子。這樣只能算中度呼吸或者淺呼吸,氣不夠就效果不明顯。可以想像一下 ,加入周圍的空氣都是能夠修煉的,但你只能吸一口,那肯定會用最大的努力去呼吸。
然後再說一下跑步,慢跑其實就是一個長時間呼吸的過程,所以也會讓人感到輕松愉快,但要量力而行,隨便跑一下就行了。畢竟還要考試,所以對世間的要求比較高,要有一定的世間緩緩。
積極的期待,比如說,考完試就可以吃好吃的,就算考不好,爸媽也給做好吃,同學和老師也會鼓勵自己,下一次就可以進步了,這些,不管將來會不會實現,至少你考試那會是快樂的,會忘掉煩惱。
我一般會在送的草稿紙上寫加油 沒人給我加油,那我自己給自己加。這樣也能緩解緊張。
㈤ 考試時怎樣保持鎮定心態
考試時出現緊張情緒和症狀是正常的,那個時候千萬不要剋制緊張,因為緊張情緒是越壓制就會越嚴重,反復克服會反復出現。
正確的做法是:對自己說:緊張去吧,豁出去了!同時拿起筆開始寫字,然後會發現緊張情緒在5分鍾之內就消失了。
1.作好准備!全面復習所有內容;
2.在考試前的那個晚上睡個好覺;
3.考試前要留有充足的時間做需要做的事情,以確保早一點到達考場;
4.臨考前要放鬆;
5.不要指望在考試前一分種的復習;
6.不要餓著肚子進考場;
7.隨身帶一塊糖果或其它營養品,也許可以幫你解脫些緊張;
8.滿懷信心去迎接考試。把考試看作是一個機會,能顯示您已經學了多少知識並且能從你已學的知識中獲得一種鼓勵;
9.計劃好在考試中所用的時間;
仔細閱讀各項說明;
①改變坐的姿勢,以使自己放鬆;
②如果你遇到難題,避開它,繼續做下一題;
③如果正在進行作文考試並對整個考題感到困惑,你應該選一個論題開始動筆,這樣做也許會幫助你茅塞頓開;
④當有學生開始交卷時,你不必驚慌;
⑤教師不會給首先交卷的學生任何獎勵;
⑥要熟悉學校里能幫助您克服緊張心理的機構和各種資源。
㈥ 考試時讓心靜下來的方法
考試要想超常發揮,知識是硬體,心態是軟體,越臨近考試,心態越是關鍵,為大家提供考試前平靜心態的方法。
1、要增強自信心
要獲取好成績,一定要有自信心。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多想一些有把握獲取好成績的條件,如「自己已經全面和系統地復習了」,「考試就像平時測驗,無非在這里多做幾道題而已 」,盡量回憶和憧憬一些美好的事情,設法使大腦皮層產生興奮中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
2、自我放鬆,緩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考試時,坐姿要放鬆,一旦雙手發生顫抖或有緊張情緒,可迅速拉緊所有的肌肉,然後立即解除緊張、也可馬上做深呼吸,反復兩三次,這時全身肌肉必會放鬆,就可避免生理、心理緊張加劇而引起的惡性循環。
3、臨場活動法
由於正常的緊張情緒也會使體內產生大量的熱能,所以可以在考試前稍稍活動活動,使熱量散發。可走動、小跑、搖擺、踢腿;可以雙手握緊再放開,讓全身肌肉縮緊再放鬆;可在考試過程中用力擰一下身體的某一部位。這樣緊張情緒會漸漸消失。
4、想像法
這種方法不限場景,只要可以放鬆自己都可以用來想像。可以想像一片廣闊無垠的草原,微風吹拂,你躺在草地上,望著藍藍的天空,曬著太陽,十分悠閑。或者在一座山下,擁有自己的房子,過著悠閑的生活等都是可以的。
5、呼吸法
在考試前幾分鍾是人最緊張的時候,嚴重的時候會發生全身抖動,說話聲音顫抖,十分影響考試發揮。所以在這幾分鍾里,要放寬心,閉上眼,做深吸氣和深呼氣,持續幾次或十幾次,就會發現緊張的這種症狀稍有緩解。
㈦ 如何克服考試緊張心理
如何克服考試緊張心理
我們來教你克服考試緊張的心理,以下是產生考試緊張心理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由於升學競爭激烈,增加中學生考試緊張心理,致使有些中學生臨場發揮失常,平時能正確解答的考題,考場上卻不知如何回答,從而導致考試失敗。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字曲線關系。這就是說,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不利於提高活動的效率,而適度的心理緊張,對人所從事的活動會起激勵作用,產生良好的活動效果。考試過度緊張,達到焦慮狀態,例如,考前嚴重失眠、頭痛、鬧肚子或吃不下飯,考場上寫字手顫抖、頭腦出現空白等,都是考試心理緊張的表現。
產生考試心理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父母過高、過嚴的要求;二是對考試環境不太熟悉,害怕監考教師;三是缺乏自信心,遇到難題就會緊張;四是考試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知識准備;五是考前開夜車,導致頭昏腦脹,考試時什麼也想不起來。那麼,如何克服過度的考試緊張心理呢?
1.認真做好考前復習。
目前,高考的特點是「重基礎,出活題,考能力」,因此,最好能按各科教學大綱與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決不能憑僥幸心理靠押題取勝。
2.掌握往年試題類型與內容。
考試前熟悉往年試卷類型與內容,以便在考場上見到類似試題不致於心慌、害怕。可以找前幾年的試卷,按考試要求正規地答一答,以檢查自己掌握知識的實際水平。
3.要絕對避免疲勞。
考試前一天適當的休息、娛樂有利於恢復腦力和體力,能以旺盛的精力參加考試。如果考試前一天晚上,拚命讀書至深夜,進入考場就會感到精力不足;如果整天泡在運動場上,把體力消耗盡,就會導致機體的疲勞,反應遲鈍。
4.考試期間的晚上要正常休息,不要睡得太早,也不要睡得太晚。
睡得太早,打破了原來的生物節律,往往會睡不著,思考明天的考試科目,而導致失眠;睡得太晚,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第二天考試答題水平的正常發揮。
5.考前要熟悉考場環境和監考教師。
在考試前一天可以到考場里轉一轉,熟悉一下場周圍的環境,與監考教師做一次愉快的交談,就可以降低緊張心理。
6.適當地利用鎮靜葯物。 對於過度緊張、嚴重怯場者,在考試前適當地利用一點鎮靜葯物,可以幫助降低心理緊張,但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葯物,吃葯時間一定要合適,保證在考試時間內一直起作用,平時可以做一下用葯種類和葯量的實驗,以便考試時能有效地發揮葯物的作用。
7.對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 要樹立一種信念,「我一定能考好」,就會發揮出自己全部聰明才智,要記住心理學家說的話:「感覺就是一切,結果是沒有的」。不要過多地考慮結果會如何,產生慘化前景的不良心理狀態。另外,不要把家長和其他人過度刺激或偏激的話放在心上,看得太重,導致考試緊張心理。
相信有考試緊張心理的中學生朋友,在充分做好知識准備的前提下,只要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就會克服考試緊張心理,發揮出正常水平,取得考試的成功,跨入理想的學府。
臨考前對孩子的心理調治
考生在高考前,由於初次接觸如此關系重大的考試,可能心理壓力很大,甚至出現心理失常的情況。不過,只要家長按照以下方法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合理調治,便可消除這幾種心理「疾病」。
認真對待高考前幾天的失眠
失眠主要是由於心裡太緊張所致,只要放鬆,把考試看輕一些,便會減輕心理負擔。如果孩子晚上睡不著,就讓他(她)靜靜地躺著休息,不要過多去想考試的事情,告訴孩子不要對失眠過於擔心。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好,也不要焦慮,因為第二天只要上了考場,考生往往會一個激靈,頭腦依舊清醒,考試還能順利進行,發揮得也不錯。所以,凡事順其自然,不可過分要求,造成 應試心理 壓力太大。試想平時成績差的同學,睡眼再多,精神再好,也不會在考試這三天產生奇跡,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潛力。
考前調整好生物鍾
有些考生習慣夜間用功學習,夜越深其精力越好,還有些考生為爭取時間,拚命熬夜,以至形成習慣。這兩種情況,都會使考生在白天特別是上午精力不佳,而考試又都是在白天舉行,不會在夜間舉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家長必須督促孩子事先進行人體生物鍾調整,逐步改變生活習慣,以適應考試。
改變的方法是讓孩子臨考前兩周開始矯正作息時間,堅持晚上9點30分睡覺,早晨6點起床,開始時可能怎麼也睡不著,不過沒關系,睡不著就看書,但第二天早晨6點,鈴一響一定起床,即使頭昏昏沉沉,也一定不可賴在床上。起床後,到附近做做晨練,邊練邊背單詞。一天過後,兩天過後,慢慢就會適應早起早睡的習慣了。臨考前一周應按考試時間作息,早晨6點起床、運動、吃飯,8點鍾准時開始復習,復習一兩小時後休息20分鍾,最好按考試科目時間復習,這樣經過一段適應訓練,臨場考試就不會有異常感覺了。
有效地對付考生神經質
大多數考生考前都有神經質現象,一聽說考試可能就焦慮,或一進考場就心慌得厲害,連別的考生考試用品准備得比自己多,別的同學心情比自己沉重都會加劇自己更加恐慌的心理,這些都是神經質的表現。
神經質表現一般是由強烈的競爭心理和凡事一定追求美滿心理所致。人對自己珍視的東西,都會小心翼翼地照看,生怕損壞一點。可見,神經質大多是由於對考試過於重視,求勝心切所致,如果滿不在乎,或根本不關心,當然就不會產生神經質。因此,家長在孩子考試來臨前,自己首先要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避免給孩子形成新的緊張源。同時,盡可能保持家庭生活方式原有的狀況,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暗示:好像高考也就是學校的一次普通考試,或者權且作為實力摸底考試,看看自己實力到底如何。這樣就會有利於考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實際上是在心裡降低了考試的作用,這樣就會減弱孩子的神經質。但從更好地接受競爭挑戰角度來說,有點神經質並非壞事,它可以使你的孩子保持一定的緊張度。
考試焦慮症學生家長怎麼破?
考試焦慮症還可能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遠的影響,轉化成為慢性焦慮,導致患者不能發揮正常的認知功能,對人的評價缺乏客觀標准,同時情緒變得不穩定,自製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從對軀體的影響來看,考試焦慮症對神經、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內分泌系統均會產生影響,導致神經衰弱、心血管系統疾病、胃潰瘍、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因此,對於考試焦慮症不可掉以輕心。
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應更加迅速,思維更加敏捷,有助於學生發揮出最佳水平。如果焦慮過度,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過度的考試焦慮會干擾回憶過程,同時對思維過程起到瓦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考試發揮失常。
考試焦慮症的治療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去除考試焦慮症產生的因素,另一方面,採用心理調節手段進行治療。依據具體情況不同,兩方面可以有所偏重,也可以齊頭並進。
1.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針對的是焦慮時產生的軀體緊張狀態,通過全身肌肉的放鬆,達到放鬆精神的作用。放鬆訓練的基本要點是,依次先收緊再放鬆全身各部位肌肉,體會放鬆的感覺,每日堅持練習,最後做到可以隨心所欲,隨時放鬆。這樣,考試感到緊張時,可以立刻進行放鬆練習,達到全身放鬆。
2.自信訓練
考試焦慮症的產生往往與消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有關。一想到考試,有考試焦慮的學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麼辦?」而且這種思維還有擴大化的傾向:「我要是考砸了,父母一定會很失的。」「我要是考砸了,老師一定會批評我。」這些想法導致焦慮水平上升,影響了考場上的正常發揮,而考試成績不理想又強化了這些想法,下次考試時,焦慮更重,對成績的影響更大,造成惡性循環,難以糾正。要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就要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增強應試信心,具體做法是:
(1)學會覺察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當消極想法出現時,要及時抓住它。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平時勤加練習。
(2)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捕捉到消極的想法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就用現實的積極的想法加以對抗。比如,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不受到考試焦慮的影響,可以發揮正常水平的話,考不好的幾率是多少?
(3)養成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的習慣。消極的自我意識已經存在了很久了,要想徹底改變,需要反復應用對抗手段,才可以讓積極自我意識最終戰勝消極自我意識。所以,在平時反復練習對抗技巧,才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
3.系統脫敏
這是行為療法治療焦慮症的一種常用方法。應用時,先將自己焦慮的場景根據導致焦慮水平的高低,從低到高進行排列。然後,先想像自己正處於焦慮水平最低的那種場景,當焦慮感產生時,應用放鬆訓練方法加以對抗,反復練習,直到想像這一場景時完全不緊張。然後進行下一場景的想像和放鬆。
當然,考試焦慮症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緒障礙,也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得到克服,因為團體心理輔導能使各個成員互相支持,形成一個有力的團體,再加上心理咨詢師的指導而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
心理療法治療考試前緊張
考生可以自己總結,在此不再贅述。總之希望廣大考生能包著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充滿自信地迎接考試,適應考試,有效地駕御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
考生自己要掌握簡單、有效的心理療法以緩解過分的緊張、克服高度焦慮,以下四種心理療法很有效。
1、放鬆訓練法。常見的放鬆法有肌肉放鬆法和意念放鬆法。肌肉放鬆法是通過循序交替收縮和放鬆全身肌肉,細心體會肌肉的松緊程度,最終達到緩解個體緊張和焦慮狀態的訓練方式。具體做法:輕松地坐在椅子上,雙臂和平放於雙腿上,頭與上身輕輕後靠,由頭部肌肉一一頸部肌肉——背部肌肉一一腹部肌肉一一臀部肌肉一一大腿肌肉一一小腿肌肉一一腳趾肌肉的由上而下的次序放鬆。先使該部位肌肉保持緊張狀態10秒鍾,然後慢慢放鬆,注意體驗放鬆時的感覺,如發熱、沉重、溫暖、愉快等。意念放鬆法時可輕松地坐在椅子上,身體自然放鬆,雙眼微合,採用腹式法慢慢進行呼吸。由於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逐漸達到排除一切雜念、心靜神澄的境地,從而消除緊張狀態。
2、感情接近法 。環境的陌生、監考老師的威嚴也是怯場的重要原因,假若在自己的教室由任課老師監考,你自然就不緊張了。因此你不妨把考場當成你熟悉的教室,把監考老師當成你的熟人,和監考老師自然地打個招呼,說句話,你的心理會踏實很多。
3、自我暗示法。遇到試題較難最易造成緊張。對於難題你不妨這樣自我暗示,我不會別人也未必會,這樣可驅散心理壓力。你還可以這樣想考試是全面考察,不會應某一題,某一門課而影響全局。學會自我安慰,防止產生惡性循環,使整個考試一敗塗地。
4、注意轉移法 。即通過轉移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的方法。進場時你如果發生心慌,可在心裡哼哼歌曲,進場後做考試儀式也是個好辦法,比如擺正桌子、摘下手錶放好、擦擦眼鏡、試試筆等。倘若答卷時發生怯場,首先要停止答卷,往窗外看看藍天、白雲、綠樹……待調整心情再答題。
至於應試技能,考生可以自己總結,在此不再贅述。總之希望廣大考生能包著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充滿自信地迎接考試,適應考試,有效地駕御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
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
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家長越盯著孩子的成績,有可能孩子的成績就上不去。這是因為越過於關注,心理壓力就會越大,越緊張就越學不好。
你的過分干預正讓孩子越學越差
一天,一個老師接到電話,電話那頭是家長焦急的聲音:「我的孩子,都上五年級了,成績老是上不去,把我和他媽可急得呀!我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頭發都要急白了!你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孩子的成績怎麼就上不去了呢?」
其實很多家長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綳著,思維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他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性,孩子學習上的每個細節都要干預,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甚至黑暗區。
徹底擺脫八大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成績不好,作為家長你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
1、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落式。總是數落孩子,你怎麼不用功啊?你怎麼樣啊?總是在那兒數落。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落常常有譴責性質。數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父母因為幾次考試失敗,反復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嚴厲點訓斥,就能改變結果。結果卻是孩子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閉,也把房門關閉了。
4、達標式
規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各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術,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學不好。
6、包辦、陪讀式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並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大。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了,你該復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復地對孩子強調,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大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回到家裡時,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孩子也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如何放開手,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積極主動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學習,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監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出來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復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復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相信孩子自己能夠學好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父母的引導和啟發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創造性地探索,主動地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接收到父母的這種心理暗示,孩子會受到鼓舞。
在相信孩子的同時,也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鼓勵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促進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了,學習起來就會干勁十足。
不要讓孩子滋生依賴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時急著把答案告訴他,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樣會使孩子養成不獨立思考的壞毛病。在以後的日子裡,當他一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就會不動腦子坐在那裡等待著旁邊的人給他幫助。這其實就是依賴心理的產生。
給孩子自主學習的自由
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溺愛,會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比如上興趣班,上補習班,都不徵求孩子的意見,無形中孩子的自主意識就被抹殺了,學習中也會缺乏自主意識,不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而是選擇逃避或求助於他人。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獨立的人,所以父母要大膽放手,鼓勵孩子積極地去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把跟他學習和生活有關的事情交給他自己來選擇,逐漸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是自主學習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孩子具備了這種素質,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更多的幫助。
總之,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不管」並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放任自由,相反,摒棄一切事無巨細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才是父母們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吃苦,懂得堅持,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目標,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使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能夠更自主學習,這才是眾多父母心中神秘的成功教育秘訣!
初中生應試心理教育
寒假臨近,期末考試在即,就在學生們緊張地復習迎考的時候,深圳市某一實驗中學的老師們,也在積極地准備著自己的特殊「期末考試」——呼啦圈、跳繩子等測試。
原來,該實驗中學從2010年開始,就設立了教師「期末考試」。考試的內容包括體育、英語等項目。按學校規定,在評選「星級教師」時,把體育「健康之星」列在「星級教師」的基礎考核之首,每位老師必須按學校開列的體育達標項目,進行達標考核。
學校列出菜單式考試項目有跳繩、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仰卧起坐、呼啦圈等等,老師可以從這些項目中任選兩項自主訓練,通過測試,並達標。
為能順利通過這項測試,老師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之餘不斷練習,到了「期末考試」階段,更加不敢放鬆。最終,都收到了良好的成績,順利過關。
據該實驗中學負責人介紹,學校實施這類「期末考試」,是為初中生應試心理教育打下基礎。讓教師們也體驗學生的應試心理,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正確面對學習與考試,同時也是讓教師們能在日常工作之餘關心自己的身體。每天抽空鍛煉30分鍾,給自己的身心解壓,做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
;㈧ 克服考試緊張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1.暢所欲言當有什麼事煩惱你的時候,應該說出來,不要存在心裡。把你的煩惱向你值得信賴的、頭腦冷靜的人傾訴:你的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摯友老師、學校輔導員等等。
2.暫時避開當事情不順利時,你暫時避開一下,去看看電影或一本書,或做做游戲,或去隨便走走,改變環境,這一切能使你感到鬆弛。強使你自己「保持原來的情況,忍受下去」,無非是做自我懲罰。當你的情緒趨於鎮靜,而且當你和其他相關的人均處於良好的狀態可以解決問題時,你再准備回來,著手解決你的問題。
3.改掉亂發脾氣的習慣如果你感到想要罵激怒你的某個人,你應該盡量克制一會,然後把它拖到明天,同時將抑制下來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做一些諸如園藝、清潔、木工等工作,或者是打一場球或散步,以平息自己的怒氣。
4.謙讓如果你覺得自己經常與人爭爭吵吵,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過分主觀和固執。要知道,這類爭爭吵吵將對周圍的親人,特別對孩子的行為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你可以堅持自己的正確的東西,但是靜靜地去做,給自己留有餘地,因為你也可能是錯誤的。即使你是絕對正確的話,你也可按照自己的方式稍做謙讓。你這樣做了以後,通常會發覺別人也會這樣做的。
5.為他人做些事情如果你一直感到自我煩惱,試一試為他人做些事情,你會發覺,這將使人的煩惱轉化為精力,而且使你產生一種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6.一次只做一件事在緊張狀態下的人,連正常的工作量有時都擔當不起。工作量顯得是如此繁重,去做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痛苦的——即使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亦是如此。最可靠的辦法是,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一次只能做一件,把其餘的事暫且擱到一邊。一旦你做好了,你會發現事情根本不那麼可怕。你做了這些事以後,其餘的做起來容易得多了。
7.避開「超人」的沖動有些人對自己的期望太大,經常處在擔心和憂郁的情況下,因為他們害怕達不到目標,他們對任何食物都要求盡善盡美,這種想法雖然極好,可是,容易走向失敗的道路。沒有一個人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完美無缺的。首先要判斷哪些事你做得成,然後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盡你**的努力和能力去做。做不到時,則不要勉為其難。
8.對人的批評要從寬有些人對別人期望太高,當別人達不到他們的期望時,便感到灰心、失望。「別人」可能是妻子、丈夫,或是他們要按照主觀願望培養的孩子。對自己親戚的短處感到失望的人,實際上是對他們自己感到失望。不要去苛求別人的行為,而應發現其優點,並協助把優點發揚。這不僅使你獲得滿足,而且使你對自己的看法更趨正確。
9.給別人可以超前的機會當人們處於激動而緊張的情況時,他們總是想「取勝得第一」,而把別人的勸告拋開,盡管事情小得像在公路上駕車超前一樣。如果我們都如此想——而且大多數人都如此做——那麼,任何事情都變成了一場賽跑。其實,用不著這樣去做。競爭有感染性。你給別人可以超前的機會,不會妨礙自己的前途;如果別人不再感到你對他是個阻礙,他也不會對你產成阻礙。
10.使自己變得「有用」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認為自己「被忽視」,被人看不起,被拋在一邊。實際上這不過是自己的想像,別人正渴望你首先做出表現。可能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看不起你。你不要退縮,不要避開,而應該繼續把自己變成得有用——你要做出一些主動表示,而不要等到別人向你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