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卡特爾最早應用什麼方法研究人格
雷蒙德·卡特爾,美國心理學家,最早應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對心理測驗的研究,對個體差異的測量,以及對應用心理學的倡導,有力地推進了美國心理學的機能主義運動。
在卡特爾9 歲時,英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件事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目睹成百上千的傷員在附近一幢改為醫院的房子里接受治療的情景,使他想到生命可能是短暫的,一個人應盡他的最大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正因此,對工作的緊迫感成為卡特爾整個學術生涯的一大特徵。
他發表了 500 多篇學術論文,55 部專著以及超過 30 以上的規范化測試,主要的貢獻為編制了16PF,此外還提出了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卡特爾:人格有動態的、變化的一面又有穩定的一面
卡特爾除了深受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的影響外,麥獨孤的本能說和情操說,以及門捷烈夫的化學元素分類說,都對他的特質分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卡特爾認為,個性中的各種特質並不是彼此鬆散地存在。所有的特質都相互關聯著,從而構成個性。
卡特爾:人格有動態的、變化的一面又有穩定的一面
卡特爾首先將特質分為獨特特質和共同特質(相對於奧爾波特的個人特質和共同特質)。他認為共同特質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獨特特質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獨特因素。共同因素指人類所有社會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特質;獨特特質指單個人個體所具有的特質。雖然社會所有的成員具有某些共同特質,但共同特質在社會各成員身上的強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身上的共同特質在不同時間里在強度上也是不相同的,個體的各種特質隨環境的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由於環境變化,使特質在強度上表現不同。卡特爾與奧爾波特不同,他重視共同特質的研究,而不重視對獨特特質的研究。
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可概括為一種能量,兩種本能,三種人格理論,四種研究方法,五個
一種驅力——力比多 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性本能,性本能攜帶者數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或稱精神能量,它具有驅使個體行動以獲得滿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為的最根本動力。
兩種本能(早期著作中,她把心理劃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
生本能:他保證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機體的其他需要
死本能:指人可能表現出來的各種破壞力。
三種人格成分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有一些與生俱來的沖動、慾望或能量構成。本我不知善惡、好壞,只求立即得到滿足,是無意識的、非道德的,受快樂原則支配,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是個體出生以後,在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一方面是本我適應現實的條件,從而調節、控制或延遲本我慾望的滿足,另一方面還要協調本我和超我的關系。
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個體在社會道德規范的影響下,特別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將社會道德觀念內化而成的。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則,是人格的社會成分
四種研究方法 觀察法 催眠發 自由聯想 生活史法
人格的五個發展階段 口唇期 肛門期 性器期 潛伏期 生殖期
❸ 簡述弗洛伊德研究人格的方法
我在網上找了找,你看看可以么?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於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雖然該書開始非常滯銷,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聲望,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後卡爾·榮格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後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結過婚,有六個孩子。他晚年患了頜癌,為了解除病根,他從1932年起先後做過三十多次手術。盡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繼續寫出了一些重要論著。1938年納粹分子入侵奧地利,由於弗洛伊德是猶太人,因此他不顧八十二歲高齡逃往倫敦,1939年9月23日在那裡因癌症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用簡短的文字很難加以概括。他強調人的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如有關焦慮、防禦功能、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心理學的興趣,對他的許多觀點在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論,而且自從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弗洛伊德最為世人所知也許是由於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愛經常會引起精神病或神經病這一學說(實際上這個學說並不是由弗洛伊德創立的,雖然他的著作為普及這個學說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指出,性愛和性慾始於早期兒童時期而不是成年時期。 由於對弗洛伊德的許多學說仍有很大爭議,因此很難估計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有創立新學說的傑出才賦,是一位先驅者和帶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學說與達爾文和巴斯德的不同,從未贏得過科學界的普遍承認,所以很難說出他的學說中有百分之幾最終會被認為是正確的。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實際上是一種代價極高的治療方法,因此往往無效。但是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應當歸於這種方法,這是無容置疑。未來的心理學家很可能最終會斷定受抑制的性愛所起的作用比許多弗洛伊德派學者所認為的要小,但是這種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數心理學家所認為的要大。同樣,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當然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❹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什麼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行為主義只研究行為,又反對精神分析過分強調性本能的作用。認為人性本善,如果後期發展得不好,那是由於環境不好造成的,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研究對象:心理健康者、成功人士
研究內容:需要(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潛能、動機、人的價值、思維能力、情感體驗,強調對作為整體的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採用人格問題的研究方法,對成功者進行個案研究。
❺ 研究人格遺傳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讀《人格心理學》筆記004,第四章 人格成因
1遺傳與生理因素
一、遺傳與生理因素
(一)遺傳因素
1、家族史或家譜法
是通過研究前代人的某種人格特徵在家系內後人身上的顯現的頻率,用以說明某種人格特徵的遺傳性和遺傳形態。
2、雙生子研究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其是研究人格遺傳因素的最好方法。研究多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差異來進行研究。
研究者認同同卵雙生子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由環境造成的,而異卵雙生子的差異可能是由基因決定的。
3、收養研究、
研究在非親生父母照料下成長的孩子,稱為收養研究。這種研究提供了研究基因效應和環境另一條途徑。這種研究可以比較被收養的孩子與其親生父母之間的相似性,同樣也可以比較被收養兒童與收養者之間的相似性。
4、選擇性飼養
選擇性飼養的實驗研究多用動物來做,方法是選擇具有某種特質的動物,予以控制性交配,然後從第二代中再選出具有該特質的動物,相互交配,如此繼續繁衍數代,來考察其特質的遺傳性。
5、早晚期行為差異的對比研究
是通過嬰兒早期行為與長大後的行為差異來看遺傳因素的作用的,研究指標有:觀察0至1歲的笑的次數,出生數周哭的量,吸吮率,身體動作量。
6、體質差異研究
體質差異研究強調了身心關系,自古以來就存在著人的身體特徵與人格有關的觀點。
(二)生理因素(該部份對內容見書中第57至61頁)
1、生物化學
2、腦功能定位
根據以往研究,對遺傳的作用可做出如下評價:
1、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
2、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徵的不同而異/
3、人格發展過程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二者不存在「全或無」的情況。
2 家庭與早期經驗
一、家庭成困
家庭是社會細胞,家庭不僅具有其自然的遺傳因素,也有著社會的「遺傳」因素。
這種社會遺傳因素主要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逐漸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徵。
強調人格的家庭成因,重點在於探討家庭問題的差異對人格發展的影響,探討不同的教養方式對人格差異所構成的影響。
1、父母人格的影響力
孩子的人格是在與父母持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性所在,攻擊行為通常得到的攻擊反應,友好行為得到的是友好的回報。孩子的人格就是在父母與他們的相互磨合中逐漸形成的。
權威型人格的父母對子女的過於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來控制;
放縱型人格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甚至達到失控狀態;
民主型人格的父母與孩子在家庭中處於一個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並給予孩子積極正確的指導。
2、家庭教養方式
利維對「過於保護型」研究中的,母親在與子女的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孩子接觸太多,不離孩子身邊左右;
二是人為地延長孩子的「嬰兒照顧期」,把長大了的孩子視為嬰兒看待,喂飯並幫孩子穿衣;
三是禁止孩子的獨立行為。
貝克描述了兩種不同教養方式「溫暖----敵意」與「限制----放縱」的交互作用,對於子女人格形成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二、早期童年經驗
綜合家庭因素對人格影響的研究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1、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
2、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自己的人格,並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會遺傳性」。
3 學校與社會文化
一、學校
1、教師的管理風格
2、同伴集體
學校對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教師對學生人格發展具有導向作用;
同伴群體對人格發展具有「棄惡揚善」的作用;
學校是人格社會化的主要場所。
三、社會文化
1、民族性格的差異
2、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
社會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歷來就被人們認可,其作用可歸納如下:
社會文化對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後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徵。
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徵,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4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一、交互作用理論與例證
二、遺傳與環境的分離性研究原則
三、遺傳率
四、遺傳與環境作用大小的比較
學習思考:
1、這周工作比較心,學習這章的時間拖得有點長,有點概念前面掌握了,一過二兩又有點忘了。看來學會時間管理是真的很重要。
2、本章第四節的內容(P75至78)對我來說比較難,也很生疏,後面的時間必須反復多看。
3、本著看完後掌握的學習原則,後面的課件內容,依然往前推進,對於不太懂的內容暫時放下,稍後再反復學習。
❻ 簡述人格測量常用的相關人格理論
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1897 -1967)的人格特質論(trait theory),是鑒於對弗洛伊德主義過於強調人的潛意識的懷疑和不滿,以及心理學中的實驗化傾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質理論。系以個案研究法,從很多人的書信、日記、自傳中,分析出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質。他認為特質是人格的基礎,但他反對弗洛伊德虛幻式的人格結構看法。他認為人格特質是每個人以其生理為基礎的一些持久不變的性格特徵。
奧爾波特考證了人格的這個詞的詞源,開始把它與意指面具的希臘語perxona相聯系。他對50種有關人格的定義進行考證,並針對當時認為人格不存在和人格就是個人所不知的心靈陰暗的隱蔽處這兩種主要理論,在其名著《人格:心理學的解釋》(1937)一書中,得出了獲得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推崇的他自己對人格的定義:「人格是個體內部決定其獨特的順應環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統中的動力組織。」
奧爾波特在人格研究方法方面,曾和其同事一起制定了測量支配-順從關系的調查表,即A-S反應研究;設計了測量興趣的相對強度的調查表,即價值研究。前者於是1928年編制,採用多重選擇形式,用以測量個體在日常關系中支配或服從的行為傾向。後者首先發表於1931年,採用重疊選擇方法,以測定個體生活中所重社的價值方面(理論的、經濟的、藝術的、社會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來評估個體的人格傾向。
❼ 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論的研究方法
奧爾波特在人格研究方法方面,曾和其同事一起制定了測量支配-順從關系的調查表,即A-S反應研究;設計了測量興趣的相對強度的調查表,即價值研究。前者於是1928年編制,採用多重選擇形式,用以測量個體在日常關系中支配或服從的行為傾向。後者首先發表於1931年,採用重疊選擇方法,以測定個體生活中所重社的價值方面(理論的、經濟的、藝術的、社會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來評估個體的人格傾向。
❽ 心理學研究的研究方法
* 實驗設計:實驗室實驗
* 心理物理法:自然實驗
* 觀察法:自我觀察法
*內省法* 口語記錄 * 問卷法 * 語義差別法 *訪談法
* 檔案法(傳記法):檔案法的優點是:(1)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2)適用於跨文化的比較研究;(3)適用於時間跨度較大的趨勢研究。
* 模擬法
*心理統計學:多元分析,因素分析等。
* 心理測量
** 信度 ** 效度
** 能力測驗
*** 智力測驗:智商,智齡,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學齡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學齡前兒童智力量表,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貝利嬰兒發展量表,新生兒行為評定量表,丹佛發展篩選測驗,墨跋量表,畫人測驗,雷特國際操作量表,班德視覺完形測驗,皮博迪圖片詞彙測驗,平佩操作量表,軍隊團體智力測驗,特殊能力傾向測驗,西肖爾音樂才能測量,梅耶藝術判斷測驗等。
** 人格測驗:兒童個性調查表,加利福尼亞個性調查表,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艾森克人格問卷,愛德華茲個人愛好量表,顯相焦慮量表,主題統覺測驗,羅夏墨漬測驗,品德教育研究測驗等。
霍爾斯特德-雷坦神經心理成套測驗
*社會測量* 個案研究 * 發展研究 *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學儀器:速示器,實體鏡,色輪,閃光融合器,棒框調節器,深度知覺儀,測聽器,測痛儀,記憶鼓,測謊器,斯金納箱,迷津,拉什利跳台等。
理論心理學* 心理:心理活動范疇
* 意識:意識起源,意識流,無意識,心身關系,心身等同論,心物同形論,心身平行論,心身交互作用論,副現象論等。
* 理論流派:經驗論,反映論,還原論,擬人論,反射學,反應學,定勢理論,心理主義,唯心理觀,生物學化,社會學化,黑箱理論,形神論,人貴論,知行論,習與性成等。
* 行為科學
❾ 簡述通過哪些研究方法可以確定遺傳和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一般是通過大數據就是所有的新生兒的一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