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狀研究可以用什麼方法
選擇合適的調研方法直接關繫到調研工作開展。筆者結合調研工作實際,將常用的九大調研方法進行介紹分析,供大家調研時參考。
1.實地觀察法。調查者在實地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的、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因該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系,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調查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不能進行大樣本觀察,需結合其他調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適用於對那些不能夠、不需要或不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進行調查。
2.訪談調查法。該法是比實地觀察法更深一層次的調查方法,它能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適用於調查的問題比較深入,調查的對象差別較大,調查的樣本較小,或者調查的場所不易接近等情況。包括個別訪談法、集體訪談法、電話訪談法等。但由於訪談標准不一,其結果難以進行定量研究,且訪談過程耗時長、成本較高、隱秘性差、受周圍環境影響大,故難以大規模進行。
3.會議調查法。這種方法是訪談調查法的擴展和延伸,因其簡便易行故在調查研究工作中比較常用。通過邀請若干調查對象以座談會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社會問題。最突出的優點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較快地了解到比較詳細、可靠的社會信息,節省人力和時間。但由於這種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調查者之間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調查結論往往難以全面反映真實的客觀情況。且受時間條件的限制,很難做深入細致地交談,調查的結論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調查者自身因素影響等。
8.統計調查法。通過分析固定統計報表的形式,把下邊的情況反映上來的一種調查方法。由於統計報表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因此適用於分析某項事物的發展軌跡和未來走勢。如通過黨員統計年報表,可以分析出某地全年黨員的發展、轉接、流動等情況,並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減情況,還可對下一步趨勢作出預測。運用統計調查法,特別應注意統計口徑要統一,以統計部門的數字為准,報表分析和實際調查相結合,不能就報表進行單純分析。如對某一個數據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報表中難以反映出來,只有通過實際調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9.文獻調查法。通過對文獻的搜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對象信息的方法。適用於研究調查對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變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尋一種趨勢,或弄清一個演變過程。這種方法能突破時空的限制,進行大范圍地調查,調查資料便於匯總整理和分析。同時,還具有資料可靠、用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較大效果等優點。但它往往是一種先行的調查方法,一般只能作為調查的先導,而不能作為調查結論的現實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❸ 現狀分析方法是什麼
現狀調查法是在一個確定的人群中,在某一時點或短時期內,同時評價暴露與疾病的狀況,或在某特定時點(如參加工作前,入學或退休時)所做的體檢等調查。
現況調查是通過完成某特定時間該人群健康經歷的一個「快照」,提供某病頻率和特徵的信息。
查明當前某地區某種疾病的流行強度和該病在該地區的分布特點,以便分析患病頻率與哪些環境因素、人群特徵以及防病措施的質量等因素有關,有何關系。這些資料對公共衛生管理人員估價某人群健康狀況和衛生保健的需求有很大價值。
現狀調查法使用規則:
分析市場現狀應該從三方面入手,具體如下:
1、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包括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2、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布、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用戶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一般可採用產銷區劃、市場區劃、市場佔有率及調查分析的方法進行。
3、估計產品生命周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布等。
❹ 如何進行現狀分析
現狀分析是六西格瑪系統在測量階段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步驟,六西格瑪系統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之上的一個系統。
現狀分析是在定義階段確立CTQ並將其轉化為項目Y後,在測量階段需要收集Y的原始數據並進行測量,即進行現狀分析。在現狀分析階段利用已收集到的數據對Y進行能力評價(測量),即測量某一過程之Y目前的長期能力(ZLT)和短期能力(ZST)處於一個什麼水平,這個Z值就是Sigma水平。通過現狀測量,可知道我們所關心的Y的現有水平如何。如能力差,是技術方面存在問題還是控制方面存在問題,在後續的分析、改善和控制階段才能有改善的目標和依據。
❺ 現狀分析從哪些方面寫
分析市場現狀應該從三方面入手,具體如下:
1、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包括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2、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布、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用戶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一般可採用產銷區劃、市場區劃、市場佔有率及調查分析的方法進行。
3、估計產品生命周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布等。
(5)現狀原因分析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發展目標:
在工作中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充電,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需,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
工作中,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開拓型、全能型的教師。
1、定座右銘為「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學會有計劃地做事。改「沖動」為「靈動」,改「熱情」為「恆情」, 刻苦鑽研,加強本學科專業理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
2、結合自身的數學教學,主動承擔新課程的研究,並付諸於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自己能靈活駕馭新教材。每學年至少撰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並力爭發表或獲獎。
❻ 什麼是現狀調查法
(1)現狀調查——是針對調查對象的當前狀況、特徵及規律而展開的綜合性的專門調查研究。 另補充(2)發展調查——是根據一定目的,研究一定對象隨時間變化而表現出的特徵和規律。它也可分為二種形式:一是縱向發展研究。目的是研究調查對象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特徵和規律。 (3)訪談調查——是以談話為主要方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或態度的一種調查方法。 (4) 問卷調查——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5)個案調查——是指在對象總體中只選擇一個單位、一個人來進行有關教育內容的全面調查分析,即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了解總體的一般情況。
(6)抽樣調查——是指以對象總體中抽出部分作為樣本進行考察,並由樣本情況推斷總體情況的調查方式。該方法根據需要,還可以區分為隨機抽樣調查與非隨機抽樣調查。
(7)全面調查——指對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每一個單位進行調查的一種調查形式。
51調查網,讓調查更簡單方便!
❼ 課題研究中,要分析原因一般用什麼研究方法謝謝
不同專業、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涉及農業行業的綜述類論文,以農業生產現狀及對策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參與式農村評估法,調查法採用調查、文獻調查、個案實證分析法。可以從行業、專業、課題的命題在中國知網查找與下載相關優秀碩、博士論文後,照貓畫虎,一般八九不離十;再就是攻讀碩、博士學位者可詢問導師,從事學術研究的可以向相關的對口單位資深人員請教!
❽ 簡述:什麼是現狀調查法
現狀調查法是在一個確定的人群中,在某一時點或短時期內,同時評價暴露與疾病的狀況,或在某特定時點(如參加工作前,入學或退休時)所做的體檢等調查。
現況調查是通過完成某特定時間該人群健康經歷的一個「快照」,提供某病頻率和特徵的信息。
查明當前某地區某種疾病的流行強度和該病在該地區的分布特點,以便分析患病頻率與哪些環境因素、人群特徵以及防病措施的質量等因素有關,有何關系。這些資料對公共衛生管理人員估價某人群健康狀況和衛生保健的需求有很大價值。
現狀調查法使用規則:
1、調查對象的選擇
應精選有代表性的調查對象,以此舉一反三、推而廣之。由於事物或調查對象的復雜性和各種條件的限制,毫無遺留地對研究對象的一切方面、一切過程進行調查是很困難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在全面性的基礎上要堅持典型性的原則,要精選代表性的調查對象。
如要調查一個城市的中學生上網現狀時,可以從地域、年齡、性別、家庭特點、學校的現狀等方面來選擇一定的被調查對象,進行一個抽樣調查。最後通過對數據進行科學的處理來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
2、提問的選擇
應精練提問,不含糊,節省被調查者的時間。這主要是指對調查者的提問要求精練,這樣既可以節省被調查者的時間,也有利於將產生含糊不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問卷設計時應盡量運用通俗的語言,內容要單一。
如被調查的父母,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工人,如你的問題設計成「你的父母是工人嗎」,會使他無從回答,從而導致結果不準確。
3、調查的態度和方式
應客觀、誠懇、靈活地開展調查,不要具有故意的傾向性。人們對問題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問題措詞所表現出來的誘導性的影響,這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獨立思考,進而會帶來調查結果的失真。所以問題要客觀、靈活。
❾ 研究現狀分析
一、趨勢預測研究工作得到重視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能源組織、各國的能源機構、跨國石油公司以及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油氣儲產量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工作。其中,USGS及美國能源情報署多年來對全球油氣資源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一方面是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油氣資源評價和供需形勢研究非常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等西方發達在世界油氣儲量、產量未來增長趨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該領域缺乏發展中國家的聲音。
二、偏樂觀的預測與實際更為相符
對石油資源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對石油資源量的評價結果越來越大,USGS2000年所做的評價結果從1000×108t增大到4000×108t。在20世紀中葉就有人預測石油資源即將耗盡,石油資源衰竭論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然而事實證明往往最樂觀的預測與實際情況比較接近,悲觀論者的預測結果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
在世界石油工業的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石油專家提出了悲觀的論斷。早在1919年USGS的總地質師DaveWhite認為石油生產的高峰將在3年內結束;1989年Campbell認為「石油生產將在1989年達到高峰」,1994年又認為「2000年前達到生產最高峰」,1997又認為2004是產量高峰,2000年他又提出2010年是油氣生產高峰;1997年Dun-can也認為2000年是產量高峰。
2001年,Campbell估測的常規石油最終可采儲量只有2808×108t,常規天然氣283×1012m3。而近10年來世界石油每年生產30×108t以上,但是石油的可采儲量並沒有減少,反而從1994年的1369×108t增長到2002年的1662×108t,儲采比從45∶1上升到目前的50∶1以上。天然氣可采儲量迅猛增長,從1990年的118×1012m3到目前的156×1012m3,每年產量都在2×1012m3以上,儲采比從50.6∶1上升到目前的62.4∶1。可見,隨著資料的增多與勘探向新區、新領域的發展,預測結果總的趨勢是在增加的。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和勘探開發成本的降低,現今難以開採的油氣資源將轉化為可采儲量。
國內對油氣儲量、產量的增長預測也存在這種現象。從我國對石油地質資源量的認識看,近期約765×108t的評價結果與20世紀60年代115×108t相比,增加了近7倍。油氣勘探歷程表明,地質家對資源量的認識常常是偏保守的,我國有很多含油氣盆地的累計探明儲量,已經超過或接近以前計算的資源量。例如,南襄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渤海灣盆地等。
三、天然氣的趨勢預測處於起步階段
對石油儲產量的預測工作做得較多,而天然氣的預測處於起步階段,認識還不夠深入。由於目前世界各國對天然氣資源狀況的認識上還不甚明朗,在天然氣產量峰值的預測上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四、缺乏國家層面的預測研究
雖然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展了有關油氣資源趨勢預測的探討與研究,但這種研究多以學者和公司為主,反映的是學術觀點,缺乏國家層面權威的分析與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學模型的推導和討論,地質分析不夠深入,對全國油氣儲量、產量增長的預測缺乏由小到大、逐級匯總的系統分析;二是預測模型都是單旋迴的,而我國含油氣盆地普遍具有多套勘探層系和多個構造單元,大中型油氣田的發現往往呈多個階段,油氣儲量增長具有「多峰」的特徵,單一預測模型和單旋迴的預測難以反映油氣儲量發現規律;三是已知的預測模型只能對未來可能發現的儲量數值進行預測,對待發現的油氣藏類型難以作出合理的推測,每一個盆地或地區的預測都是一個「特例」,缺乏規律性的總結和認識。
五、預測方法以統計法為主
目前,國內外油氣資源趨勢預測主要依靠統計法,這種以統計模型進行油氣資源趨勢預測的方法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主要表現在:
第一,現有數學模型僅能預測儲量增長的宏觀趨勢,難以預測因勘探新領域突破而帶來的儲量增長突變。儲量增長預測模型是一種非線性擬合器,盡管它對參與建模的數據具有很高的吻合程度,但它對奇異樣本的表現能力顯然不如對規則樣本的表現,所以在預測過程中,它往往僅能較好地反映近期的、趨勢性的預測結果。具體到儲量發現過程而言,如果某一年或某一段時間探明發現保持基本一致,則其累積探明儲量保持穩定,這種樣本是最平穩的,也是最容易預測的;如果某一年的探明儲量增長很大,遠遠偏離正常的增長水平,則在建模過程中這種樣本的擬合程度就較差,往往擬合結果達不到實際的增長水平,這就造成基於數學模型的預測結果是一種平穩甚至保守的估計,難以測儲量增長突變的准確年份,而儲量突變往往代表著新的勘探領域被拓展,儲量增長趨勢也會隨之而變。
第二,現有方法都企圖以單一的模式來解決各類復雜的油氣儲量增長規律問題。各個油區由於地質條件和勘探方法(含認識和部署)上的不同,儲量增長的規律也迥然不同,有些油區勘探一開始就發現了大油田,甚至特大油田(如大慶油區);另一些油區,勘探初期階段沒有什麼重大發現,而在勘探一段時間後才找到大規模的儲量(如遼河油區)。實際上各個油區的儲量增長曲線類型遠比這兩種類型復雜。一個油氣區,往往勘探工作有一個或幾個高潮,年勘探工作量時高時低,甚至勘探工作幾上幾下,開展儲量增長預測必須考慮其增長類型。
第三,由於中國含油氣盆地普遍具有多套勘探層系和多個構造單元,一方面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另一方面油氣分布相對不集中,認識過程和勘探過程呈階段性發展,大多數油氣田受地質條件及勘探開發水平的影響,石油地質儲量的發現和產量的增長往往呈現「多峰」的特點,而單旋迴預測模型難以有效地體現此類特點,須用多旋迴的模型進行石油地質儲量和產量預測。
第四,尚未形成統一的預測方法或模型體系,對於其應用效果也無統一的衡量標准。每種方法受其本身特點的限制,在理論思想、數學表達式、求解方法和最優預測階段上都有一定的差別,表現為三點:一是同一種方法或模型在不同油區的應用效果不同;二是不同方法或模型在同一個油區的預測結果和效果也不相同,但每一個油區都有應用效果最好的方法或模型;三是對於同一個油氣田或油區的多個預測結果,只有結合對油區的地質認識,才可確定最佳預測結果。
❿ 如何寫好現狀分析
現狀分析是為了找到自己課題突破口和創新點。所以,要寫現狀分析最好綜述他人在本研究領域或相關課題研究中做過什麼,做得怎麼樣,有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哪些尚未解決。
這樣就為自己的課題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創新點,為自己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一個背景和起點。現如今,由於網路的出現,完成這個任務比過去容易的多。
可以從網上多查找一些相關課題進行分析,以便弄清楚相關課題的發展狀況。將相關課題各方面都了解之後,就可以開始寫了。
寫的時候開頭擺問題,要直接了當清晰。然後寫致使問題產生的原因並進行分析,聯系相關資料加以論述。然後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個不能是其它資料中的,要自己再了解了各方內容後的所思所想,要明確,不能模稜兩可。最後提出解決的辦法與途徑。
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分析:
首先要為分析提供內部資料和外部資料。內部資料最主要的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會計主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會計報表附註等;外部資料是從企業外部獲得的資料,包括行業數據、其他競爭對手的數據等。
二根據財務報告:按照分析的目的內容分為:財務效益分析、資產運營狀況分析、償債能力狀況分析和發展能力分析;按照分析的對象不同分為: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