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群文閱讀」到底怎麼教
關於「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作如是理解——根據議題(焦點)甄選一組具有一定結構性(關聯性、序列性、多元性、比較性、遞進性、立體性等)特點的文本,師生圍繞議題(焦點)展開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比較、整合歸納、閱讀評鑒、閱讀表達等活動。
以達成一定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或形態)。相較於單個文本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閱讀教學走向了多文本——內容由閱讀的點延展為閱讀的線、面和立體空間,在一個個「閱讀場」中,從讀懂一篇到讀通一類。
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單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凸顯出新的特點,群文課堂教學評價亦不能再簡單套用單文課堂教學的評價要素而更應有側重和針對性。
(1)群文閱讀神話的魅力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群文閱讀的價值意義:
群文閱讀的價值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
一是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時代價值。
群文閱讀實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的有機整合,顯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優勢兼收並蓄、龐雜信息快速高度整合、有深度的精細化綜合化閱讀的時代價值。
二是獨特的育人價值。
群文閱讀建立了立體緊致的課堂結構,讓學生發展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在多文本人文滋養中,獲取正確的道德認知與方法論,凝煉終生受益的核心素養。
三是特有的閱讀教育價值。
群文閱讀通過制定相應的閱讀規程,讓學生逐步養成群文閱讀習慣,自覺運用群文閱讀思維,學會有效的閱讀方法,學會如何在多文本閱讀中辨識提取,比較整合,批判創新,提升常態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❷ 小學說明文群文閱讀閱讀方法有哪些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確定主旨,給所學課文正確分類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圍繞主題選擇好文章,或者將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確分類。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教師就很難將原有的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基於這一點,其實教師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見的就有從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的人文內涵、作者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為不同主題。 1.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
以事物為主題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態的荷花」群文教學;以時間為寫作主題的,如「春天的兒童詩」的群文教學;以人物為寫作主題的,如「老舍筆下的人物」;以事件為主題的送別詩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材料。 2.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
以人物的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的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以愛心為主題的,如「人與動物和諧發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如「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這樣的分類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嘗試。
3.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
以寫作的方法為主題,如「跌宕起伏的小說」、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兒童詩」,等等。 二、多種結構地呈現群文,讓課文巧妙地出場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1.設計比較性問題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四篇童話故事後,引
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結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童話故事情節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2.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於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並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3.設計沖突性問題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於為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請大家再讀這些文章,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像,不是科學,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四、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理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世神話故事的共同之處時,激發學生質疑:為什麼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後引導學生猜測討論。
❸ 中國神話故事閱讀方法和技巧
故事》讀書交流課|主備教師: |復備時間: 上課時間:|教學內容:|《神話故事》讀書交流。|教學目標:|1.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神話故事,通過閱讀、了解、感受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豐富多彩。|2.指導學生了解課外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通過閱讀神話故事,讓學生從中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語文化的璀璨與美好。|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神話故事,掌握閱讀神話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話故事的豐富多彩,讓學生從中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歷史文化的璀璨與美好。|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教學准備:| 1.學生閱讀中國神話故事。|2.要求同學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神話故事書,並准備向別人推薦自己喜歡的一個神話故事。|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同學們,有很多人喜歡讀書,
❹ 《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我拜讀了蔣軍晶老師寫的《讓學生學會閱讀》一書。此書從什麼是群文閱讀、群文閱讀的操作方式、不同題材怎麼進行群文閱讀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進行群文閱讀。讀著讀著,我越來越覺得群文閱讀是如此的魅力四射,如此的接地氣,它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有魅力,更有活力。
所謂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那麼從單篇到群文,對閱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意味著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意味著老師不可能提太多問題,意味著老師不能發起太多討論。老師話多了,問題多了,對話多了,學生閱讀的時間相對就少了,此長彼消,文章學生就讀不完了。所以,群文閱讀必須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
群文閱讀還意味著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太苛求,起承轉合,層層通進,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前後呼應的課堂,往往是聯結和環節偏多、轉換頻復的課堂,這樣的課堂間接地侵佔了孩子們自讀自悟的時間,使他們沒有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而沒有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群文閱讀就不可能實現。
群文閱讀意味著老師不可能很深、很細、很透地講析文章。在群文閱讀里,你不可能這么上,很簡單,時間來不及。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實,群文閱讀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
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我們必須根據讀本的不同性質,更多地讓學生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必須更多地嘗試真實的更實用的閱讀。因此,群文閱讀更是對我們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群文章,就意味著我們老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悅地閱讀、理解、質疑、發現,從而達到提升其閱讀能力的效果。
我們學校前兩年也做過群文閱讀的研究,學生的閱讀量、閱讀能力真的令我們刮目相看。今年我教的是二年級,我想從二年級就開始進行簡單的群文閱讀,用上蔣老師教的方法,讓我班學生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最近閱讀了蔣軍晶的《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這本書,自己在工作室的.學習中,對這種教學方式有了一些認識,自己在教學中也在嘗試著做,可是覺得自己做的很"膚淺"、表面化,存在很多問題。 讀完這本書,對蔣老師更加喜歡。蔣老師對教材解讀深入,課外閱讀廣泛,將課內課外的文本能夠進行巧妙的組合,帶領學生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有趣的學習。佩服蔣老師之餘,也會思考,蔣老師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書中談到"群文閱讀對老師的意義"時,剛剛好就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關於找不到合適的文章,自己心中也有此困惑,正因為有這樣的困惑,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師的成長,因為只有多閱讀,逼著自己去閱讀,提升閱讀能力,擴大自己的閱讀量,讓自己成為閱讀者,這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針對不同的文體如何進行群文閱讀,蔣老師也做了詳細的講解,神話、童話、散文、兒童詩、小說、語言、知識性文本,不同文體在教學時抓的重點不一樣,例如不能把童話當做記敘文來教,否則就丟了童話的文本特徵了。
因此我在進行部編三年級語文教學時,在第三單元"童話世界"中,有意識的將課文內容進行了甄別分類與補充組合。比如:第一,童話對比閱讀:《去年的樹》和《那一定會很好》,讓孩子們自主歸納出兩篇相同主人公的童話的異同;第二,童話拓展閱讀:《去年的樹》和《雪孩子》、《在牛肚子里旅行》,讓孩子們通過群文閱讀,感受童話世界中主人公珍貴的友誼。群文閱讀和主題教學、單元整組教學在蔣老師的觀點中雖有細微差別,但大致相同。
讀完這本書,特別是策略的指導、以及案例的分析,對自己今後在主題教學中的嘗試有更強的指導意義。無論是群文閱讀,還是主題閱讀,目的都是讓孩子在課堂上能夠閱讀更多篇目,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正如蔣老師在書中所說:"我們和學生在課堂上研究文學表達,並非要把學生培養成作家,而是要和學生嘗試像作家一樣思考,通過對文學表達的發現促進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
在全民閱讀的影響下,我也抽空翻看了蔣軍晶老師寫的《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一書。
此書從什麼是群文閱讀、群文閱讀的操作方式、不同題材怎麼進行群文閱讀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進行群文閱讀,感覺讀後受益匪淺。
一、指導學生略讀、瀏覽、跳讀,提高閱讀的速度。
傳統語文課堂上,往往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讀課文要教兩課時,略讀課文要教一課時。而群文閱讀,則要求學生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群文閱讀,意味著不能將「朗讀」,「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要有新的閱讀方式和習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一節課中需要讀三篇以上的文章,就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語文課程標准中對於小學高段學生的默讀速度也進行了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指導學生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讀文後對文本內容用關鍵詞句進行概括;再讀課文時跳讀、掃讀,把重點詞、句、段劃出來讀一讀,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
二、指導學生質疑,促其思辨能力的提高。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釐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會質疑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蔣軍晶老師就列舉了自己執教的群文閱讀《創世神話》一課。首先,他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世神話故事的共同之處時,激發學生質疑:為什麼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後引導學生猜測討論:我認為雞蛋里黑糊糊的,當時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圓的,蛋也是圓的;蛋是封閉的,我估計原始人認為宇宙是永遠都走不出去的……。類似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對於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傳統課堂中單篇課文無法實現的。
三、不同文體,規律可循。
對於不同的文體,如何進行群文閱讀,在這本書中蔣老師也一一做了講解,神話、童話、散文、兒童詩、小說、語言、知識性文本,不同文體在教學時抓的重點不一樣。例如:抓住矛盾讀懂詩歌,利用反復結構教童話,追索原意教散文等。
有收獲,也有困惑。蔣軍晶老師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團隊,不論是群文閱讀同議題文章的搜集和篩選,還是文章的解讀與教學的實施,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共商大計,他們不孤單!可是,我們勢單力薄,缺乏一路同行的人。不過,蔣軍晶老師曾說:只有做起來,才會有真進步!所以,我就在我們班進行了一次「美麗的謊言」群文閱讀課。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有兩篇課文《唯一的聽眾》、《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美麗的謊言。我就從這兩篇文章導入,引導學生發現並總結出「美麗的謊言」一般都有三個共同的要素:善意的動機、刻意的言行、心靈的震撼。接著,為了驗證這個發現,當堂拓展閱讀了兩篇課外文章《謊言與音樂會》、《偉大的謊言》。學生通過快速默讀、小組討論驗證了「美麗的謊言」具備相同的三要素。最後,讓學生們對比閱讀《爸爸最值錢》,思考:謊言都是美麗的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各抒己見,思維的火花被當堂點燃。我順勢利導:下節課我們將圍繞「辯論: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進行口語交際。請大家明確觀點,收集證據,一決高下!
無論是群文閱讀,還是主題閱讀,目的都是讓孩子在課堂上能夠閱讀更多篇目,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正如蔣老師在書中所說:「我們和學生在課堂上研究文學表達,並非要把學生培養成作家,而是要和學生嘗試像作家一樣思考,通過對文學表達的發現促進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我想:這就是群文閱讀的魅力吧
❺ 關於中外經典科學童話的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到底怎麼教
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群文閱讀讓課內大量 閱讀有了實施路徑 。下面以蔣軍晶老師的 「創世神話」群文閱讀課為例,談談課堂操作中的具體實施途徑。
一、利用默讀和瀏覽策略,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
群文閱讀要 區別於單篇閱讀。單篇閱讀更側重於精讀,而群文閱讀多採用默讀、瀏覽、邊讀邊思考、略讀的方式進行。「創世神話」群文閱讀,教學內容載體是神話故事。神話不是某個人遣詞造句創作出來的,是原始人的集體智慧,是口耳相傳來的,因此,教學神話,沒有必要把過多精力放在體會、咀嚼、品味語言上。 默讀、瀏覽,側重於信息處理。在教學中,要想鍛煉並且提升學生的默讀、瀏覽水平,課堂里提出方向明確的、高質量的探究性問題是關鍵。
蔣軍晶老師的群文閱讀課提出了三個主幹問題:你發現各國創世神話的個性特徵了嗎? 你發現各國創世神話的相近之處了嗎?為什麼各國創世神話會有如此多的相似點?這些問題使學生將「群文」橫向聯系起來讀,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思考力提出巨大挑戰。
二、利用小組對話和討論策略,拓展群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分享對話等讀書會形式的學習,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討論要想成功,取決於三點:第一,討論的問題要開放,多面向,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角度,要有可參與性,每個學生都可以補充、發表自己的觀點,有話可說。例如,蔣老師在課堂中追問為什麼原始人都喜歡把最初的世界比作一個蛋,知識儲備、閱讀視野、想像推理能力不同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答案,這就是適合討論的問題。第二,師生討論、對話過程 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作簡單的對與錯 的判 斷,而是充分鼓勵、引導、點撥、啟發,給學生創造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圍。在整堂課里,蔣老師充分展現出他高超的與學生 「對話」的智慧:「你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你太厲害了,竟能發現這一點,你能再解釋一下嗎?」 「說句實話 ,我不太同意你 的觀點 ,我 可以把我個人 的想法說出來 嗎?」……這些真誠、充滿尊重與愛的引導智慧讓對話不斷深入。第三,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討論的技巧。在這 堂課里,學生善於傾聽,願意分享觀點,思維不斷被激活。
三、利用比較閱讀策略,發現群文閱讀恰切的教學路徑
「比較」是群 文 閱讀用得 最多 的閱讀 (教學)策略: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 內容方面的、比較表達形式方面的…… 「比較」可以讓學生在 閱讀中 自已有所發現。這堂 「創世神話」群文 閱讀 ,一共讓學生比較了三次。第一次,是比較神話與《萬物簡史》中對宇宙產生的科學描述 ,通過 比較,學生明白了神話與科學的差別,學生就不會從科學和邏輯的角度較真神話的科學性、合理性了因為神話的結構是一種文學結構。第二次,是比較各國創世神話的不同之處。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神話有其鮮明的地域特點、民族元素所以當學生重讀《盤古開天地 》時,因為有所理解,眼光變得敏銳起來 ,他們從地名、地貌的復雜性、數量詞、勞動工具等多個角度看到了《盤古開天地》的「中國元素」。第三次比較,是比較各國神話的相同點,從而引出疑問為什麼原始人都認為世界是從一個蛋變化來的?為什麼無論哪個國家的創世神話里都有一個「大神」?為什麼各 國神話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是神的身體變成 了世界的萬物?通過疑問,進而猜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感受到了原始人類對於創世的神奇想像,而且初步地感知了人類的原始智慧和初始心理結構。這樣的「比較」,在教學意義層面,確實大大提升了學生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四、利用探究性策略,推進群文閱讀中深層閱讀能力的培養
群文閱讀不光是要讀,而且還要思。如果僅僅是加大了閱讀量,而沒有通過比較、猜測、推論、反思等方法對文本進行探究性思考,這樣的群文閱讀活動顯然是流於形式的。祝新華教授在他的《六層次閱讀能力系統及其在評估與教學領域 中的運用》一文中,把閱讀能力分為六個層次:復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鑒、創意。不少閱讀教學都是在復述、解釋上下功夫,略微涉及重整能力的訓練,對後三種能力的培養則常常忽視。這就讓學生的閱讀能力總在淺層次的能力系統中徘徊。
蔣老師的「創世神話」群文閱讀教學中,則打開了一番新局面。我們今天來讀神話,到底讀什麼呢?例如:在這些神話母題里,我們可以感覺到人類的原始智慧,感受到人類的初始心理結構,感受到原始初 民對力量、對英雄精神的崇拜,「人定勝天」的意識。原始人類對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生命又是如何發生的?……
這些關於世界的本原性 問題的思考,也就是我們現在來讀神話的巨大意義所在。蔣老師以這些神話母題為基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討論不在於結論,而在於引發學生的思考。這種充滿思維含量的課堂,正是當下不少語文課堂所欠缺的。這樣的閱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樣的閱讀才能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❻ 神話閱讀技巧
神話其實是很早的一頁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學習文化自然是需要從源頭學起,這樣才扎實。
但是小朋友開始讀神話,會遇到一個閱讀障礙,就是神話故事的譜系繁冗,人物眾多,人物關系比較復雜,尤其是國外的神話故事,人名又長又繞口。其實不如一起討論書裡面一些有趣的細節,這樣既能知道孩子閱讀的質量、掌握的程度,又能發散思維,讓孩子開心地學習和思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子閱讀。通過家長帶領閱讀神話來產生興趣。
其次,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不會拒絕神話,因為這是現實無趣生活中多出來的神奇幻想,比起其他傳統文學有趣多了,能讓人喜愛閱讀。它會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明白我們人類人性的復雜,才會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也是讓孩子對想法產生閱讀興趣的好辦法。
也要了解神話故事的精髓。古代神話體現了深重的憂患,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現實的苦難,並作不懈的努力。神話特別強調諸神不辭辛勞的現實精神和深刻的體驗。生存環境的艱苦,這種奮斗精神本身就意味著生存。
❼ 「群文閱讀」到底怎麼教——以蔣軍晶「創世神話」為例
摘要: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群文閱讀讓課內大量閱讀有了實施路徑。下面以蔣軍晶老師的「創世神話」群文閱讀課為例,談談課堂操作中的具體實施途徑。
❽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閱讀是汲取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對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指導閱讀任何一篇課文,都是給學生智慧倉庫里增添一筆財富;閱讀教學中的任何一項訓練都不同程度地起到開發學生智力的作用。(摘自《當代語文教育學》)從大語文觀看來,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語文的運行系統由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生活體驗與感悟三個子系統構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大語文運行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准》雖然明確規定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缺乏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讀物的選擇,實施的方法、時間、評價考查的辦法等,所以很難真正將《新課標》中關於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到實處。尤其是課內教學將課堂教學時間安排得非常滿,難以騰出課內教學時間對孩子進行閱讀指導,拓展孩子的課外閱讀量。
綜觀小學生的閱讀實踐,普遍存在電視替代書籍的慵懶閱讀行為,淺嘗輒止的敷衍閱讀行為,只愛口袋書、漫畫書的偏食閱讀行為,只讀作文選的功利閱讀行為,隨波逐流的盲從閱讀行為,以及無「法」可依的浮躁閱讀行為等現狀。課外閱讀的管理、引導滯後,從而使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質效很低,並亟待提高。
根據本校學生語文學習及課外閱讀特點,在本學期,為了在課內教學時間爭取更多的閱讀指導時間,進行更為扎實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我們進行了基本課內文本的相關文本群文閱讀進課堂的研究,主要對群文閱讀進課堂的時機及文本的選擇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從以下三種基於課內文本的群文閱讀拓展教學探索,努力構建大語文課堂。
一、簡化課內教學,精簡教學課時,引入相關文本
現行語文課本中的不少文本對於孩子來說,理解並非難題,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經常是老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一些明明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就可以弄明白的問題,老師也要提問。有些課文的教學,老師處理得比較復雜,總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語言文字訓練點,忘記了一課一得,把語文課上得簡簡單單。這兩種情況無疑浪費了不少課堂教學的時間,也給課內群文閱讀帶來了時間上的障礙。
為保證群文閱讀的時間,我們選擇了一些學生感興趣又比較容易理解、語言文字訓練點比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課文,如童話、神話,簡化語文課堂教學,只選擇孩子們最難掌握的一到兩個語文訓練點進行教學,將兩個課時的課文教學壓縮到一個課時內,在保證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節約出一個課時的時間,第二課時進行與文本相關的課外文本閱讀。如三年級上冊第18課《盤古開天地》,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正式接觸神話這樣一種故事類型,第一課時課內教學,老師就抓住了文中的字詞和讓孩子通過文本感受神話故事「神奇」的特點這兩個教學點進行教學,既落實了孩子的字詞基礎,又讓孩子津津有味地閱讀文本,對神話故事的特點有了初步認識。第二課時,老師讓孩子們回憶自己曾聽說過的,通過動畫片看過的,通過兒童文本讀過的神話,激發孩子對神話的閱讀興趣,再給孩子們帶來了《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四個中國神話,讓孩子們通過文字再一次感受中國神話故事的神奇,遠古人類豐富的想像力,並讓孩子們了解文字閱讀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又引入了《聖經》中的《創世紀》篇章,讓孩子閱讀西方開天闢地的故事,初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開拓視野,拓展思維。從橫向和縱向兩條線圍繞課內文本,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文本,落實課外閱讀,做到課外閱讀進課堂,有指導,有交流,有反饋。
二、基於文本特點,擠進課外閱讀,幫助深化主旨
課本中的某一些課文,對於某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比較難理解,對於老師也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樣的課文教學時,我們邊教邊擠進相關文本的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閱讀面,而且可以用主題相同卻豐富多樣的文本,幫助更好的理解課文主題,深化主旨。
如在教學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一文時,學生可以理解到作者透過文字要傳達的時間寶貴的主旨,但文中許多表達對於三年級孩子,理解起來還比較困難。於是在教學中,老師沒有在課文的詞句上過多糾纏,而是在課內擠進了一組有關時間的文本,其中形式豐富,有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匆匆》,有兒童詩《時間是一隻蝴蝶》、《今天》、《一天只有一個早晨》,還有林清玄另一篇與時間相關的散文《與太陽賽跑》,同時進行閱讀指導,每讀一篇都有不同的閱讀指導方向,讓孩子通過有指導的閱讀,更了解了時間是什麼,時間從何處流逝,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課文中作者追趕時間的快樂,通過這樣一組文章的閱讀、交流及創作,還讓孩子豐富、積累了語言,感受了語言的豐富和美妙,進行了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練習。
三、課內教學為點,課外閱讀為面,做閱讀點燈人
語文教師應將推進兒童閱讀作為自己的份內職責。小學生到了中高年級,隨著識字的增多,不僅具備了閱讀課外書的條件,而且也產生了閱讀課外書的願望。
❾ 群文閱讀課四步教學法是什麼
摘要 《「四步式」作文教學法》這篇文章,雖然是中學老師的佳作,但是我覺得對於小學語文老師也實在值得去研讀,去思考,去實踐。「四步式」作文教學法指的是「廣讀、巧思、精練、共評」四個環節,下面逐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