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外調查、觀測。在野外可以發現所有的生態學現象和生態過程。包括野外考察和定位觀測兩種。當代的遙感手段實際上是一種新的觀察手段。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感知范圍。
2 實驗方法。來源於生態學的生理學傳統。實驗方法根據其對實驗檢驗因子的控製程度,可分為就地實驗和控制實驗兩類。
3 數學模型。從50年代起,系統概念和計算數學的方法滲入生態學研究領域。此後,越來越多的學者採用數學模型來描述生態現象,預測未來趨勢。計算結果與實測數據相互印證,這有助於檢驗理論的有效性。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計算機模擬在性質和規模上都擺脫
了原地實驗的局限性,很容易利用改變有關參數的方法來分析系統中的因果關系,計算結果可以再拿到現場檢驗。這不僅大大加快了研究進度,而且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
B. 種群生態學研究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別是什麼
野外調查研究,析和模型。
1、野外調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位觀測和原地實驗等方法。
2、析和模型是指對野外調查研究或受控生態實驗的大量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歸納分析,表達各種變數之間存在的種種相互關系,反映客觀生態規律性,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方法技術。以上就是種群生態學研究基本的方法和分別。
C. 生態學研究在醫學科研設計中是否有優勢
生態學研究在醫學科研設計中句有優勢,優勢如下:
1、應用常規資料或現成資料(如資料庫)來研究,因而節省時間、人力和物力。
2、對病因未明疾病的病醫學研究可提供病因線索供深入研究,這是最顯著的優點。
3、個體的暴露劑量無法測量的唯一可供選擇的研究方法。如空氣污染與肺癌的關系。
4、對於研究因素在一個人群中暴露變異范圍小。
5、適合於對人群干預措施的評價。
6、在疾病監測工作中,可估計某種疾病發展的趨勢。
生態學研究在醫學科研設計中的局限性:
1、生態學謬誤是生態學研究最主要的缺點,其是由於生態學研究是由各個不同情況的個體「集合」而成的群體(組)為觀察和分析的單位,以及存在的混雜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不符。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故在一般情況下生態學研究中生態學謬誤常難以避免。
2、混雜因素往往難以控制。
3、人群(組)中某些變數,特別是有關社會人口學及環境方面的一些變數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而影響對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關系的正確分析。
4、生態學研究難以確定兩變數之間的因果聯系。
D. 生態學主要研究什麼
生態學是相對於環境科學而成長和發展的,環境科學是研究人與環境關系的科學,而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科學,無疑更符合哲學的味道。
生態學范圍很廣,總體來看,從分子、器官、組織、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都有涉及,具體方法也有很多,有涉及分子化學,有涉及物理,有涉及經濟等等,這就導致了所謂分子生態、種群生態、化學生態、物理生態和經濟生態學等的產生。
但分類並不是目的,生態學主要是解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諸如研究各種生物自身的變化,研究生物對環境的吸收與凈化,研究生物對環境適應和進化等等,這也是目前全國生態領域蓬勃發展的原因所在。
E. 試舉例說明生態學是研究什麼問題的,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
在這個概念中,關系是生態學研究的內容。
舉個例子,比如說pm2.5對人類的影響,這就是研究環境某個因子(pm2.5)對人類(生物)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單方面的,那麼人類對pm2.5的作用,體現的就是人類對pm2.5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因為人類的生產活動,導致大氣pm2.5增加,而pm2.5的增加導致人類健康嚴重影響。這就是生態學的觀點,一種干擾(人類生存活動,對自然就是一種干擾)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反饋作用這個干擾源本身,來抑制干擾程度增加。由於這個推論,我們可以猜測,加入人類繼續不加控制的製造各種污染,那麼最終喪失的是人類自然的性命和健康。
生態學的常用方法,主要就是系統的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目標的作用和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