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備課求「實」——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准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的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長城的結構。後來評課時有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的預設,他支吾地答道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構造。像這樣的預設就屬於無效預設或低效預設,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才是有效預設。
過去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的收獲,現在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我們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滿生成活力的課必須要創設有效乃至高效的預設。
(二)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特徵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時間標准選擇教學方法。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於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但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例如學習《楊修之死》,老師可設計問題:楊修的死究竟是因為曹操?還是楊修自己?你是怎麼看的?對於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這是小說的重點、難點,讓同學們討論的過程,是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搜集資料,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通過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對小說人物形象的認識,深化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有同學的觀點為:楊修之死歸於他自己。 理由是:楊修恃才放曠,賣弄聰明,輕率大意。有同學的觀點為:楊修之死歸於曹操。理由是:曹操陰險狡詐,殘忍歹毒,虛偽多疑。學生還用小說中的具體事例做為自己觀點的支撐。雙方有理有據,很有見地。因此針對課文的重難點展開討論,能激發學生旁徵博引,探究主題,提高學習效果。
此外,有效課堂教學具體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准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准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有效課堂教學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
② 小學語文教學中以《長城》為例如何指導近景遠景描寫
遠景,就是空曠、遙遠的景物。描寫遠景,能使景物境界壯闊遼遠,文章氣勢磅礴,給人以縱深感。
大自然的景物,如原野、遠山、日月、雲霞、雄關、村鎮等,有的要極目遠眺,有的要抬頭仰視,要想把眾多的景物有機地統一起來,構成一幅完整、和諧的畫面,就需要描寫遠景。
寫遠景,一般用粗筆勾勒。常用的方法是勾勒輪廓,寫出色彩。例如下面一篇文章:
寫近景,首先要對景物進行全位的描寫,把景物的特徵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其次,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細膩、形象的描繪,展現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畫面。另外,還要發揮想像力,通過聯想,使景物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得以展現出來。
寫景時,遠景與近景往往結合起來寫。例如,課文《長城》,開頭寫了遠看長城的樣子,「它像一條長龍`「蜿蜒盤旋」,在月球上的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的照片上,也能清楚地看到它。接下來,把視點放到八達嶺的長城上,具體細致地在近處觀察長城,詳細地描述了「城牆頂上`「垛口」、「方形的城台」的樣子和功能。這就是由遠及近的寫法,這樣寫,使人對長城能獲得完整具體的印象。請看下面一篇文章是怎樣把遠景和近景結合起來寫的。
我愛甘棠湖
九江市有個甘棠湖。因為我出生在甘棠湖畔,從小就喜歡甘棠湖。
甘棠湖水可美了!它清澈明凈,變化無窮。晴天,在陽光的照耀下湖面水平如鏡,波光粼粼;陰天,微風乍起,湖面上漾起層層細浪;雨天,甘棠湖更是一派壯觀的景色。遠處,煙雨蒙蒙,白茫茫看不到邊。近外,水花朵朵,整個湖面開滿了白花,猶如一湖銀魚在躍動。每天春夏季節,不管天晴天陰,我們常會在湖邊光溜溜的石頭上,赤著腳垂在水裡,盡情地享受著湖水的撫摩。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節,甘棠湖景色更為誘人。特別是那坐落於湖中亭岸之間的煙水亭,它是九江市名勝古跡之一。相傳是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操練水兵的點將台舊址。
站在橋上眺望著甘棠湖,水光瀲艷,水中幾葉小舟隨波盪漾,船上坐著的姑娘們撐起各種花色的尼龍傘,像朵朵盛開的睡蓮在微波中漂盪。一道長長的柳堤,截斷萬頃碧波,柳堤中段,一座石拱橋像一彎新月。在長長的堤壩上立著一座高塔,四周的玻璃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引人注目。遠處那舉世聞名的廬山,雲霧繚繞,若隱若現。遠近風光,相映成趣,猶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畫,是那樣的美麗!
晚飯後,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到甘棠湖中的九曲橋去散步。我們一邊觀賞著美麗的夜景,一邊聽爸爸介紹關於煙水亭的傳說和古時候勞動人民的建築藝術,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長了知識。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建築師,為祖國建造出更多的煙水亭和九曲橋來。
啊!甘棠湖,我可愛的家鄉!但願你的明天更加美好,為家鄉的騰飛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篇文章,寫湖水、煙水亭及湖面景色,運用了遠景和近景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在第二段寫「雨天」的湖水,先寫遠景「煙雨蒙蒙,白茫茫看不到邊」,再寫近景「水花朵朵,整個湖面上開滿了白花,猶如一湖銀魚在躍動」。遠近結合,寫出了雨天湖水「壯觀」的特點.第三段寫煙水亭,重點介紹亭內的陳設,是採用的近景描寫手法。第四段寫「站在橋上眺望」,先寫近景,細致地描寫了小舟及小舟上坐著的姑娘們,寫了柳堤、石拱橋
③ 急求毛姆的《長城》全文,散文,五年級人文經典下冊有的
「二十九 長城
巨大、雄偉、令人敬畏的中國長城,靜靜地聳立在薄霧之中。長城是孤獨的,它默默無言地爬上一座座山峰又滑入深深的谷底。長城是威嚴的,每隔一段距離就聳立著一座堅固的方形烽火台,鎮守著邊關。長城是無情的,為修建它,數百萬的生命葬身於此,每一塊巨大的灰色磚石上都沾滿了囚犯和流放者的血淚,長城在逶迤而崎嶇的群山間開辟出一條黑黝黝的通道來。長城是無畏的,它綿延著無盡的旅程,一里格接著一里格,直到亞洲最邊遠的角落;它完全不為外界所動,就像它所拱衛的偉大帝國一樣神秘。巨大、雄偉、令人敬畏的中國長城,靜靜地聳立在薄霧之中。」
摘錄來自: 毛姆. 「在中國屏風上。」
④ 長城教育的教學管理
學校支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加強教學管理,嚴格教學規章,規范教學秩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及教育現代化進程,促使我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為了加強教學質量,學校將隨時對學員及教師進行課程反饋跟蹤調查,定期對任課教師進行評估、對學員學習進展及出勤率進行監督,以此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果,為此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具體內容包括:
ü 教師遴選;
ü 教師管理;
ü 課程監督;
ü 學員反饋;
ü 嚴格考勤;
ü 階段考核;
ü 電話輔導;
ü 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後的IT水平測評。
我們推行「項目負責制」,每一個項目都會有項目負責人進行全程監督。具體內容包括:
ü 測試學員水平及開課時教師和工作人員一同前往。
ü 考勤管理:教師每次上課及時填寫考勤記錄。
ü 學員檔案管理:培訓班為每位學員建立個人學習檔案,完整地記錄學員入學前的外語水平、反饋意見、每次考試的成績以及培訓全過程的學習情況。
ü 滿意度調查:開課後第八次課時向學員發放滿意度調查表,並向客戶方負責人反饋調查結果。
ü 定期考試制度:定期進行考試,考察學員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課程全部結束,進行結業考試。
ü 結課:a.頒發結業證書;b.結課報告:結課後向學員提供<結課報告>,其內容包括培訓時間、考勤情況,培訓前後的IT水平比較、最後考試成績等信息;並祝賀學員在培訓中取得的成績,鼓勵學員在今後繼續努力,整個培訓過程圓滿結束。 理論結合實際,邊講邊練,實戰性極強:做真實項目而不是示例項目,這是很多培訓機構所不具備的。對學員施加略低於企業的開發壓力,而使得學生能掌握軟體開發的真實經歷。擁有了項目經驗,就拿到了談高薪的籌碼,這是軟體業的事實!
版本管理,BUG 追蹤,責任到人:以版本控制工具為引導,以分組作戰為形式,突破常規課堂形式,引進實戰活動,以真實項目為目標,激發課堂中的各種積極因素,使學員把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互相學習。分組前劃分個人職責,過程中使用Bug 管理工具,責任到人。
針對性指導,因材施教:提倡課堂教學、結構的多元化,根據課的類型、教材內容、組織形式,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課堂結構,並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和運用,即完成一節課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也要在內容之間巧妙轉換,體現軟體數學的連貫性,不斷發展和突破,提高教學質量。 編程經驗:大量編碼,每日500行以上的編碼大量積累編碼感覺,處理編程細節,熟悉各種演算法,為設計模式的引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思想:編碼的過程使你直接面對各種需求,各種實際問題,借鑒先進合理設計思路,充分理解企業需求,重新以大局的角度審視項目工程。
團隊精神:長城教育培訓以「輪齒」式的學習和開發培養學員的團隊精神,SVN為主的各種版本控制方式,分組團隊開發,企業實際開發模式,使學員充分理解團隊精神和集體協作理念,多個實際項目,多種不同方式的參與,多種開發模式的劃分,多種不同角色的擔任,使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同步提升。
質量意識:軟體是個工程,樓宇的總體設計和磚瓦的穩定拼接並重,遵循軟體工程自身規律的前提下,輔之以各種測試手段,各種設計模式,避開或徹底解決各種編碼陷阱,設計缺憾。
服務理念:學習和實戰的過程展示的實質精髓:軟體的本質就是服務,服務於用戶,服務於企業。 最專業最實用的軟體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
ü 採用國內外專家集多年實戰經驗設計而成,與企業應用完全同步。
ü 長城教育有近十年的Java專業領域培訓經驗,課程體系完全為企業量身定做。
ü 企業普遍認同長城教育畢業的學員具有相當於2年的項目工作經驗。
ü 免費提供1個月企業項目實戰訓練,開創中國培訓教育教學新模式。
最有保障的就業推薦機制,高達98%以上的就業率:
ü 長城教育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對日/赴日軟體工程師人才培訓服務機構。
ü 數百家大型從事服務外包企業與長城教育簽訂人才輸送協議。
ü 對於成績合格的學員學校將給予100%就業推薦機會,保障學員無後顧之憂。
最真實的企業級全真實踐項目,100%源自於企業:
ü 中國移動通訊網上營業廳項目,包括用戶管理、話費採集、賬單查詢等功能,實現技術:Jsp/Servlet+Oracle。
ü 中國電信在線管理系統項目,包括內容管理、許可權管理、報表管理等核心模塊構成,實現技術為:Ajax+Struts+Hibernate+Spring+Oracle等。
ü 中國民用航空售票系統項目,包括票務管理、在線購票、授權支持等核心模塊,實現技術為:Ajax+XML+Struts+Oracle等。
最適合中國職業教育的教育與教學理念:
ü 採用全程案例式教學+真實商業項目教學,力求「學為所用」。
ü 引進德國教學管理模式「雙元制」,所有課程由長城教育和企業共同完成培訓。
ü 獨創RC項目經驗教學,讓學員快速獲取項目經驗。
ü 所有課程全部按照項目開發流程進行同步教學。
⑤ 關於四年級上冊的17.長城的主要內容
17 長城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牆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這句話用詞准確精當,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站、踏、扶」這三個動詞是說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說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多少」表示無數,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麼的不容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2)對詞語的理解。
垛口:指城牆頂部外側建築的兩米多高的齒形牆。
瞭望口:指齒形牆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牆上用來射箭的洞。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關於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
2.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下面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一是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即緊扣第3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和第4自然段,讓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先讓學生充分朗讀、勾畫、批註,再全班交流。學生每談到一處,都可以回到這兩句話讓學生再讀一讀,談一談新的感受和體會,不斷加深情感體驗,使學生口裡讀出感受,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一是以圖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如,初次讀圖,描述圖意,圍繞「長城」提出疑問,以學定教;再次讀圖,圖文結合,讀文與畫示意圖結合,感悟文本,解決疑問,了解長城的特點與構造;三讀插圖,課內外結合,啟發想像,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發情感;四借圖畫,學生依序講解、介紹長城,遷移運用語言。
一是以語言的感悟、積累、運用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老師創設小導游介紹長城的情境,在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大膽上台當「小導游」,向「遊客」(全班同學)介紹長城,師生合作,隨機出示相關圖片、課件。也可以自由組成「導游小組」上台介紹,以一名學生為主,其餘學生補充。學生能介紹多少就介紹多少,可以介紹書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紹課外搜集的傳說、故事、資料,台下的「遊客」可以提問,形成互動氛圍。如果採用這種思路進行教學,教師要注意發揮引導作用,避免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課文、充分交流感受時就直接進入當小導游的教學環節。
3.引導學生體會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要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一是使學生感受到「長」而「高大堅固」又「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築;二是感受到當年修築長城時,在極其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關於長城的特點,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藉助圖畫或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領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如,「有一萬三千多里」,可以讓學生在地圖上指一指哪些省市有長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算一算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多長時間,談一談登長城或登山的感受,從而真切地體會出長城的萬里雄姿之美。在讀、議長城特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片,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樣子及其作用,並根據課文文字,參考文中的圖片,試著畫出長城的結構示意圖,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在交流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第3自然段最後一句話的含義。(1)聯系前一句話進行理解。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大概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重量,從而體會出修築長城的的確確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聯系第1、2自然段進行體會。課文先寫長城的長,從側面反映出工程的艱巨: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築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勞動人民利用山勢讓長城「蜿蜒盤旋」,還設計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結構,這正是「智慧」的體現。
4.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語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學生朗讀激情、相關資料滲透激情等多種策略,把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讀之中。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有關長城的紀錄影片,展現如織的中外遊人游覽長城的情景,或出示遊客特別是名人、偉人的留言或題詞,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下面是幾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像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力量。 (美國前總統里根)
5.本課的生字較多,教學時應以學生已有水平為起點,在學生自己認讀、互相交流的基礎上相機進行指點。要提醒學生注意,「隔」字的裡面不要多寫一橫。「蜿蜒盤旋、氣魄雄偉」等詞語可以通過查字詞典、觀察插圖理解。
6.課後安排了選做題,建議學生多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教師可以提示搜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建議有條件的學生進一步搜集,不必做統一的要求。
7.本課後面的「資料袋」中,列出了29處中國的「世界遺產」名單,展示了8幅精美的圖片,目的在於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文字,看一看圖片,查一查地圖,談一談感受;還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或錄像資料,激發學生繼續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願望;或是引導學生繼續閱讀一些有關世界遺產的文章,如選讀課文中的《迷人的張家界》,《同步閱讀》中的《碧水丹山話武夷》《廬山落霞》《黃山記》《仰望布達拉》等,從作品中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四、相關鏈接
世界遺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成立了政府間合作機構——世界遺產委員會,由公約締約國大會選舉產生的21個國家組成,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在締約國提出建議的基礎上,確定應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范圍內加以保護的各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將這些國際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國際社會將其作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加以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分別在各締約國舉行,主要任務是決定哪些遺產可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2004年6月,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行。截至2004年7月,全世界已有178個國家或地區加入公約,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788處,包括133個國家的611個文化遺產,154個自然遺產,和23個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我國於1985年加入該公約,成為締約國。自1987年第11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故宮等6項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2004年7月將高句(gōu)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列入名錄,中國已有30項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址被列入該名錄,總數量排在西班牙、義大利之後,位居世界第三。
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關於長城的最早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加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跡殘存。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為了防禦異族的侵擾,前後修築長城達18次。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課文中描寫的這段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八達嶺長城 位於北京延慶縣軍都山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東連永寧,西接宣化,南達北京,北連延慶,因「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有此名。
聯合國與長城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2年,聯合國為教科文組織所推動的「世界遺產」運動發行了一套郵票,共6枚,圖案是6個國家的名勝古跡,中國長城是其中之一。這套郵票在紐約、日內瓦、維也納各發行兩枚。長城票在紐約發行,1992年1月24日首發。
很多國家都向聯合國贈送過代表本國的禮物。我國政府於1974年贈送給聯合國的巨幅長城掛毯,現掛在聯合國大廈安理會代表休息廳。
不到長城非好漢 出自毛澤東1935年10月作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是毛主席率領紅軍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生動地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率領的紅軍勝利登上六盤山後遠望雲天的情景,抒發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現在,在八達嶺長城腳下和858米好漢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這句話已經成為表達決心、抒發英雄氣概與壯志豪情的名言,流傳甚廣。
⑥ 四年級上冊《長城》原文
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對照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字。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課前准備
1.錄音機。
2.長城遠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燈片。
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學為輔。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了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2、觀察彩圖。(打出幻燈片)
(1)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長城修築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嶺之間)
(3)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麽特點?(長和高大)
(4)作者為什麽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他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自學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各節分別講拉什麽內容
三.圖文結合,說一說。
1、說說生字新詞。
崇(chong)山峻(jun)嶺拍攝(she)嘉(jia)峪(yu)關扶(fu) 智慧(hui) 氣魄(po)
2、理解字詞。
(1)教師講解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築物,再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2)看圖理解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條石:長方形的石塊。
方磚:正方形的磚塊。
垛口:指牆外側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種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來瞭望的口子。瞭望:從高處監視敵人。
射口:射擊用的口子。
城台:城牆上一整塊平坦的方形建築,是屯兵的堡壘。
互相呼應:本課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系,互相支援。
3、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第一節講長城的長;第二節講長城的高大堅固;第三節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第四節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
4、說說怎樣給各節編一小標題。
(啟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定出小標題:(1)一條「龍」(2)「高大堅固」;(3)結晶;(4)奇跡。或啟發學生以課文結構為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逐段學習。
1、觀察遠景圖。(打出幻燈。)
(1).遠景怎樣?(像一條龍)
(2).課文怎樣寫長城的(位置、宇航員所拍照片)
(3).蜿蜒盤旋和長龍有什麽內在聯系(前者為靜,後者為動,以動喻靜)
(4).長字突出怎樣的特點
2、看近景圖學第二節
(1)讀後思考。
課文中的哪句話表現拉作者的觀察點(來到長城腳下)
(2)這一節有幾句話?介紹長城的那些建築?(六分別寫作者來到長城腳下;長城的高大堅固;城牆頂上;外側的垛子;城台)
(3)圖文對照,指出圖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樣子,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4)小節這一節近看長城,先整體後部分,構造科學,利於防守。
3、綜合兩圖第三節。
(1)人民為什麽會想起古代修長城的勞動人民?(圍繞站、踏、扶、自然)
(2)從那裡可以看出修築長城的艱難?(條石多重)
(3)為什麽說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4)想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發揮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讀第四段。
(1)長城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個奇跡(從長城的長和大想像到建築的困難,表現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表達拉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贊美)
二、總結全文。
1.畫出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2.總結談話:長城建築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築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築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回盪。
板書設計
長城
遠景
觀察長城
近景
血汗
聯想人民
智慧
雄偉
贊美工程 奇跡
⑦ 《長城》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長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牆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長城是我國保存較好的文化遺址,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大多數學生都聽說過。但是,課前經過調查,很少學生去過北京,對於長城大多隻知其名,不知其真,四年級的學生,通過看圖和讀文,對長城雖然已經有了大體的印象,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不夠深入,所以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實際,因此教學中為學生收集了一些有關長城的資料,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採用了觀察圖片、教師引導、朗讀感悟等方法來突破教學目標。
三、設計理念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本課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識的深度;以「情」為重點,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圖文結合,學習由遠及近的觀察及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學會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了解長城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3、情感目標:激發民族自豪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重點
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把看圖、讀文、想像和口頭表達進行描述緊密結合起來,如,引導學生領會長城的「長」時,藉助圖畫,理解「蜿蜒盤旋」「崇山峻嶺」。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進行朗讀,讀出長城的長和氣勢雄偉;又如,結合「近景」圖,了解「垛子」「射口」「瞭望口」的位置、樣子及其作用,讓學生由此感受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六、教學難點
感受長城的特點和古人修築長城的艱辛,體會作者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突破方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例如,「聯想」這部分教學,先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讓學生在讀書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然後讓學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匯報方式,使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讓學生比較,大概相當於五、六十個同學的總重量,體會古人修築長城的艱辛;「才」表示長城的建成不容易,體會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七、教學策略
1、基於新課標倡導的「以讀為主」思想理念,我們採用以作者的情感體驗為主線,抓住中心句及相關語句進行朗讀的方法,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逐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文字、圖片等手段,縮小與文本的距離,把學生心目中遙遠的長城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並加工的心理傾向。
3、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收集資料,使師生雙方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學內容,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徵。
八、教學安排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生字,讀寫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培養觀察能力。
第二課時通過採用「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