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父母角度分析方法

父母角度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9 13:14:04

㈠ 與父母的觀點不同

每個人教育孩子的觀念、方法都是不同的,不同教育觀念、方法的碰撞就會產生矛盾,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導致家庭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常我們會認為老一輩人會與年輕的爸爸媽媽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產生矛盾。我認為隔代教育矛盾要比起夫妻教育觀念不一致好解決一些。

因為我們完全可以以「我們是孩子的父母」來「剝奪」他們教育孩子的權力,在家庭中劃分好每個家庭成員對孩子的「管轄」范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矛盾的產生。可如果夫妻之間教育孩子的觀念不一致就麻煩了,因為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對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該以誰為准,就比較難解了。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夫妻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生爭吵,從而影響夫妻感情。

那麼,夫妻教育觀念為何會不一致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不一致
培養目標上不一致的,這是很多夫妻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夫妻雙方的素質、教養與生活經歷不同,彼此又缺乏必要的溝通與理解,所以才會導致教育目標的不一致,使得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時各行其是。

原因二:對孩子愛的方式不一樣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人對愛的理解與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表現出來的對孩子的愛也是不同的,從而導致了教育態度不一致。其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做法都是正確的,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不過彼此投入愛的方式不同,所以才導致了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引發夫妻矛盾

原因三:教育策略的不同
有些夫妻雙方在培養孩子目標上是一致的,但缺乏科學的方法,既想嚴格管理,又怕孩子受委屈,於是就出現了夫妻雙方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的情況。
「孩子還小,你凶她幹嘛?有話不能好好說嗎?」
「你就這樣護著孩子吧,以後這孩子我不管了,你自己管好了。」
這也許是這類型的父母經常產生沖突時會說的話……

沒有哪對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會出現一點分歧,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大家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有助於建立和平統一的教育戰線。

方法一:了解你的另一半小時候的教育情況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從小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是導致夫妻教育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你的愛人小時候受教育的情況,分析其教育方法的合理之處與不合理之處,避免重復父母的管教方式,既有利於增進夫妻感情,又能統一教育方法。

方法二:靜下心來,站在對方的角度,好好的溝通
不管父母採取哪種教育方式,其目的都是為孩子好,只是有些方式方法可能不夠科學。
當你與另一半發生教育分歧時,不要著急去指責對方,好好聽對方解釋,反問一下自己為什麼不同意對方的教育方式方法,你的擔心是什麼,把你的擔心告訴對方。此外,你還要讓對方了解你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問問對方為什麼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有怎樣的疑慮。其實,很多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為彼此缺乏了解與溝通造成的,好好地溝通一下,你會發現很多問題解決起來並不是那麼困難。

方法三:權衡利弊,制定一套雙方都滿意的教育方法
坐下來,開誠布公地將夫妻兩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擺到桌面上來,好好討論一下,找出對孩子有利的教育方法,剔除對孩子不利的教育方法,制定出一套夫妻雙方都滿意的教育方法,並認真執行下去。
方法四:適當妥協
如果你與對方的教育方法出現不一致,但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可以適當讓步,沒必要非要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批評對方的教育方法,只有夫妻雙方的立場一致,孩子才會乖乖地接受教育,否則,孩子就會傾向於有利於自己的一邊。

方法五:適當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不妨把規則以書面的形式寫出來,貼在牆上,讓孩子按照規則來做,這樣孩子就知道父母是站在統一戰線上的。由於孩子是規則的被執行者,所以在制定規則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適當地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再適當調整規則。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都必須要面對的,也是為人父母終生的課題,逃避不是辦法,只有勇敢地面對,夫妻同心,消除矛盾、分歧,才能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㈡ 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溝通建議1:小對話開始

試著每天和父母聊點事情——狗,你的棒球賽,晚餐內容。這些促進你們相互溝通,那麼,接下來更為深刻的話題就比較簡單了。

溝通建議2:拋出「測試氣球」

當你想討論一些比較深刻的話題,有時候,剛開始不是很容易邏輯思考,麥克卡伊說。「你可能會會所,『我大部分同學都經歷過性愛,』或者問問你媽媽,『你還記得你第一次變化時候的感受嗎?那是不是感覺每個人都成長地更快樂?」

溝通建議3:明確你的目標

你是否有些壞消息要向父母透露的?你是否需要他們的允許?你是否希望他們能夠傾聽你的心聲,而且不用提供任何意見?試著將你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記錄下來。這會幫助你的父母知道你所要的。

溝通建議4:考慮只和一位家長交流

有時候對一些敏感的話題卻是難以啟齒,如性。和一位家長談亂會讓你感覺舒服,更放得開。

溝通建議5:收起爭論

在交流還沒變成異常戰爭前,交流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所有事情都演化成異常危機或者戰斗,你和你的父母就會感覺疲勞,」麥克卡伊說。「如果你想和他們好好相處的話,想他們詢問例外——熬夜或者做些新鮮的事情,例如——你有很多機會讓他們說「好的」。

㈢ 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了解父母呢

一、了解父母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生長環境和家庭背景是什麼樣,這樣你就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二、深刻的、心平氣和地和父母談一談。不要生氣,忍住性子,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要耐心聽完。

三、從側面來了解父母。也就是從父母和別人的交談,來了解他們。也許父母嘴硬,不願在子女說自己過錯,但從和他人的對話當中能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



四、當你成為父母,你就會了解他們的心理。養兒方知父母恩。

五、讓別人去勸說你的父母,了解他們的真實內心是怎麼想的。

六、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這樣你就會了解他們了。

七、去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同學同事,親朋好友,一切就明了。

㈣ 從父母角度談談如何看待子女的家庭教育,如何去參與子女的成長和成熟

在回答之前我必須贊一下你的這個提問!參與子女的成長和成熟!這樣的表述真棒!一點都不誇張你這意識已經非常出眾了!
就你的問題說開有那麼幾點,你要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成熟,必然首先你要是與孩子是平等的關系,是朋友,參與意味著你們有同等的權利,而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正所謂你要蹲下身來跟孩子交流,這是其一;然後就是聆聽,不要臆斷,孩子很多時候有困惑,但是他們的閱歷有限,他們不知道怎麼去表達,甚至有時候表達了相反的意思,給孩子時間就是給家長自己時間,耐心細心地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只有足夠的耐心才能聽到孩子最真切的想法,這是其二;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家庭兩個字,說明是家庭性質的,既不是普通教育也跟學校教育有所區別,家庭就應該有家庭的功能,給孩子安全,給孩子愛,給孩子理解和包容,不要把家庭變成第二個學校,不要越俎代庖,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在學習上是補充,不是替代,更不能是復制,這是其三;最後一點,孩子的成長成熟,心理學上稱之為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中很大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的過程,所以在家庭教育當中,以身作則是家長參與孩子成長成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這是其四,也是最為精華的一點。希望能幫到你!相信你一定會是很好的父母!

㈤ 父母吵架,孩子如何解決

父母吵架,有三種情況,相應孩子的三種做法可以參考:

1、無力改變,保護好自己

父母經常吵架,吵架是常態,不吵架是非常態,對於這種情況,孩子能做的就是任由他們吵去,因為作為孩子,你既然無法阻止他們吵架,無力改變他們的相處狀態,能做的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躲進自己的小世界裡,保護好自己。

2、不用操心,父母自己就能解決

父母平常其實相處很好,偶爾吵架,那孩子的應對方法是,放寬心,因為這世界上可能壓根就沒從來不吵架的夫妻。有時吵一吵,反而能更好的溝通,方便父母相互理解,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這種孩子當然不用操心,該幹嘛幹嘛,要對父母有信心,他們是成年人,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3、尋求親友幫助

不只是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摔東西砸東西的,這種家庭里的孩子,想躲也難躲清靜,也沒法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這種就要藉助大人的力量,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還比如親近的長輩親戚們,總之,自己是無力勸解的,就尋求幫助吧。如果有家暴,還可以求助如婦聯警察等。

總之,父母吵架時,孩子應該做的其實是:先保護好自己,防止自己被傷害到。如果情況非常嚴重,要學會求助。如果是一般性吵架,可以置之不理,相信父母能處理好他們的事情。

㈥ 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養方式」又稱為「家庭教養方式」,它指的是父母在養育與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教養觀念、態度以及行為,且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和哪個國家,孩子的首任教師都是父母並且不能任意選擇,具有天然的早期性和血緣性的特點,比其他教育有著更持久、更深刻的影響。因此,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極為深遠,甚至伴隨孩子一生,這也是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的原因。
根據國內外研究把父母教養方式分為四種類型:權威型教養方式指父母樹立權威,對孩子理解、尊重,經常跟孩子交流並給予幫助;專斷型教養方式指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對孩子所有行為都加以保護監督;放縱型教養方式指父母對子女積極肯定並會極力滿足他們的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控制;忽視型教養方式指父母對子女缺少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同時也缺少行為要求和控制。
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的不同選擇主要受父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孩子方面的客觀因素影響,本文擬從父母的角度來分析教養方式的影響因素。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覺採取溫暖、理解、偏愛子女等積極的教養方式;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採取拒絕、否認、懲罰嚴厲等消極的教養方式[1]。張溯通過考察北京與東京兩地母親的教育意識後得出: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期望體現出她的教育意識,相對來說中國家庭大多忽視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而更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比較中國與日本母親的學歷後發現,日本的母親學歷普遍較高,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實施;中國母親的學歷一般較低,對子女的教育很難做到盡善盡美。由已有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於形成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其教養方式相對消極。
二、父母的婚姻幸福感
父母婚姻幸福感的高低對家庭氛圍起著直接且重要的作用,婚姻幸福感低的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通常是緊張、冰冷的,伴隨較多的爭吵與沖突,對孩子的消極情感較多,大多用命令和強制性方式控制孩子活動,因此孩子會表現出較多的攻擊、犯罪行為,同時他們的同伴關系也發展得比較差;而父母婚姻幸福感高的家庭則會營造出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採用較為一致的教養方式且多贊美與鼓勵,會跟孩子講道理、平等相處。因此,父母婚姻幸福感對孩子影響重大,甚至對孩子成年後的擇偶觀產生影響。
三、父母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
根據心理學已有研究我們知道原生家庭對個體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原生家庭成長經歷對他們組建新的家庭後對孩子將選取何種教養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講,父母的教養方式映射出他們從小接受的教養方式,父母被懲罰的經驗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懲罰行為,這種代際傳遞在孩子早期就表現出來了。但近年來又有研究指明,父母幼年的被教養經驗通過其「內部工作模型」影響他們對待孩子的教養方式,該模型的改變程度決定著現在父母行為受以往經驗影響的大小。
四、父母的個性與心理特徵
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部分,包括個體的能力與氣質、性格就是個性特徵,它的形成具有相對穩定性,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特徵。脾氣暴躁的父母通常也缺乏耐心與包容,對孩子易採取專制教養,甚至會對孩子有暴力行為;脾氣溫和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偏向民主,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父母自身的抑鬱與焦慮水平較低,其角色適應就較好,對孩子的反應較為敏感,積極態度相對也較多;而父母本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則不能給孩子帶來敏感、適宜的撫養行為。
五、父母職業以及工作壓力
對職業進行研究發現,父母的職業不同,他們的教養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父母職業為第三產業的商業服務人員或者工人他們的教養方式比其他職業的父母有較為突出的溺愛傾向、專制傾向、不民主傾向和忽視傾向。一般來說,父母擁有的教育程度越高,學歷越高,他們從事的職業也越穩定,如教師、醫生、公務員等。職業群體的劃分也基本是所受教育程度來決定的,從事穩定優越職業的群體與高學歷基本是同一類人,因此他們的教養方式也相似。同理,接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與身為商業服務人員以及工人的父母,二者的交集也基本上是同一群體,其教養方式也類似[2]。除此以外,不同職業所帶來的工作壓力也不一樣,公務員、事業單位的父母面臨的工作壓力一般小於其他職業,因此,他們也有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孩子成長過程。
六、父母自身的性別角色
傳統的父母教養方式對於父母性別差異分工明顯—嚴父慈母型,指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是溫和教育,和孩子的交流比父親多,更關注孩子身體和生活起居方面,而父親則對孩子功課學業等方面更為關注並嚴格把關。如李彥章(2001)的研究表明,母親比父親更多地使用鼓勵、理解方式進行教育,與孩子的關系更為和諧,也更注重兒童的自我教育。對於父母性別角色導致的教養方式的差異根本來說是受到了中國的文化傳承和教育期待的影響,古往今來的「慈母嚴父」形象隨著文化的傳遞一直流傳至今,大眾對於男女角色的期待也基本沒有大的改變,家庭、學校與社會在對男女進行教育時,也在無形中塑造出男性的剛強和女性的溫婉的角色。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父母延續了傳統文化與教育期待中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色特徵,這也就影響了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的差異。

㈦ 舉例寫出了解父母的2種辦法

一個家庭當中父母和子女難免發生沖突,會吵架,會不快,甚至鬧到打架。這其中就是因為彼此互相不理解,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一個家庭的和睦很重要,尤其父母和子女的關系,而且這是脫不了的血緣關系,好好溝通很重要。那麼如何溝通,理解父母呢?
一,了解父母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生長環境和家庭背景是什麼樣,這樣你就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二,深刻的、心平氣和地和父母談一談。不要生氣,忍住性子,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要耐心聽完。

三,從側面來了解父母。也就是從父母和別人的交談,來了解他們。也許父母嘴硬,不願在子女說自己過錯,但從和他人的對話當中能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

四,當你成為父母,你就會了解他們的心理。養兒方知父母恩。

五,讓別人去勸說你的父母,了解他們的真實內心是怎麼想的。

六,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這樣你就會了解他們了。

七,去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同學同事,親朋好友,一切就明了。

閱讀全文

與父母角度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壓小胯訓練方法 瀏覽:546
蘋果手機相機有水印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2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6
防彈玻璃成分測量方法 瀏覽:942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91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40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61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4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3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90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3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