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昆蟲生物學特徵研究方法

昆蟲生物學特徵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9 07:26:50

A. 昆蟲的生物學特徵包括什麼

昆蟲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身體明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環節組成。頭部由6個環節癒合而成,成體已無節的痕跡。胸部由前胸、中胸、後胸三節組成。腹部由3~12個環節組成,大多數為10~11節。
(2)成蟲有三對分節的足,分別長在三個胸節上。(少於三對或多於三對足的動物都不是昆蟲,這是鑒定昆蟲最明顯的標志。)
(3)大多數昆蟲的成蟲胸部都長著兩對翅,也有一些種類的昆蟲演化為只有一對翅(如蚊、蠅),還有一些種類的昆蟲翅完全退化了(如蚤、虱)。
(4)昆蟲的頭上長著一對分節的觸角,有觸覺和嗅覺作用,用來探路、尋食、辨別方向和求偶。
(5)昆蟲體內沒有骨骼,成蟲體表長有一層外殼,稱為「外骨骼」。

B. 什麼是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

樹木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和適應能力,稱為樹木的生態學特性即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生物與生俱來的特有的內在品質。

昆蟲的生物學特性一般來說,生物學特性包括了各蟲態生活習性,幼蟲齡期,生活史,發生規律,行為,等等。生態學特性一般就是說生態因子對個體的影響,溫度、濕度、光照、食物等等。

(2)昆蟲生物學特徵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園林樹木的個體生長發育規律及其生長周期各階段的性狀表現。具體包括:由種子萌發,經幼苗、幼樹逐漸發育到開花結果,直到最後衰老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的發生發展規律。

生物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還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和屬性。人們對這些共同的特徵、屬性和規律的認識,使內容十分豐富的生物學成為統一的知識體系。

生物物理學是用物理學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命活動的物理和物理化學過程的學科。

早期生物物理學的研究是從生物發光、生物電等問題開始的,此後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物理學新概念,如量子物理、資訊理論等的介入和新技術如 X衍射、光譜、波譜等的使用,生物物理的研究范圍和水平不斷加寬加深。

一些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光合作用的原初瞬間捕捉光能的反應,生物膜的結構及作用機制等都是生物物理學的研究課題。生物大分子晶體結構、量子生物學以及生物控制論等也都屬於生物物理學的范圍。

C. 昆蟲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特徵很多了,有形態特徵,有生理特徵,等

D. 昆蟲有哪些生物學特性

桃、蔬菜、稻縱卷葉螟等、覓食,成為重要的地下害蟲,對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少數種類為捕食性。蛾類多在夜間活動、花,是重要的倉庫害蟲、茶葉,很多種類有隱棲的習性、梨等果樹的重要害蟲。有些成蟲有季節性遠距離遷飛的習性、物品或皮毛的種類,潛食葉肉,如粘蟲。為害倉儲糧食,如卷葉,鑽蛀莖干、折葉和綴葉成巢等、果樹蛾類生物學特性成蟲取食花蜜、蓖麻蠶等。幼蟲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有的侵蛀芽。但吸果夜蛾科類成蟲能刺破果實。幼蟲絕大多數植食性。常見的資源昆蟲有家蠶、李、花卉等的重要害蟲,導致落果。生活於土壤中的幼蟲咬食植物根部,捕食蚜蟲或介殼蟲等;吸食果汁。成蟲活動主要是飛翔,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綿蚜的天敵。有的種類還會結鞘或吐絲結網等,成為柑桔。蟲草蝙蝠蛾幼蟲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蟲夏草。蝶類白天活動、交配和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常有趨光性,是名貴的中草葯,有時還能引致蟲癭,是農林作物。大型的種類多為裸棲。有的鑽入植物組織為害、種子等組織中、柞蠶

E.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實驗的方法、系統的方法。

1、觀察描述法

生物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生物分類學者搜集物種進行鑒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要明確地鑒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范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致的分類,並制定規范的術語為器官命名。

2、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從物種之間的類似性找到生物的結構模式、原型甚至某種共同的結構單元。19世紀30年代,消色差顯微鏡問世,使人們得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情況。1838~1839年施萊登和施萬的細胞學說提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比較形態學者和比較解剖學者多年來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終於有了結果。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觀察和描述深入到顯微領域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方法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3、實驗法

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實驗的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到了20世紀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學等少數學科,大多數的生物學領域都因為應用了實驗方法而取得新進展。

4、系統法

系統科學源自對還原論、機械論反省提出的有機體、綜合哲學,從C.貝爾納與W.B.坎農揭示生物的穩態現象、維納與艾什比的控制論到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等先後建立與發展,20世紀70-80年代系統論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概念發表。從香農資訊理論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將生命看作自組織化系統。

(5)昆蟲生物學特徵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中國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葯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門( 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共有七大類,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F. 如何應用昆蟲的生物學特性來防治害蟲

1、使用化學殺滅劑:主要指殺滅生物、微生物的化合物。化學殺滅劑對生命的威脅:使用的化學葯物讓人無法忍受。對機體健康細胞荼毒所造成的痛苦和折磨,例如,惡心、嘔吐、脫發、失眠。
化學殺滅劑催生兒童青春發育:為了殺滅害蟲,保護作物,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不斷地大量地使用化學殺蟲劑,正是在這種大量使用殺蟲劑的情況下,不少兒童的青春發育期提前了,殺蟲劑可能影響兒童的生殖系統。兒童青春期提前發育的可能性提高了80倍。血液檢查時發現,體內的DDT衍生物水平特別高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它對控制性發育具有重要作用。青春期發育提前的孩子性發育也比正常孩子要早幾年,研究發現,一些女孩的乳房發育在8歲時就開始發育,而月經在10歲前就來臨。這種傷害與許多殺蟲劑有關,激素敏感性癌症中的乳癌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在成年後由於殺蟲劑和激素的累積作用,致使她們可能患乳腺癌。
2、利用物理因子或機械作用對有害生物生長、發育、繁殖等的干擾,以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方法:
光的利用 根據有害生物對光的反應進行誘集、誘殺。一些夜出性種類的農業害蟲如蛾類、飛虱、葉蟬、螻蛄等在夜間活動時有趨光性,尤其對短光波的趨性更強。因此利用黑光燈的裝置進行誘集,是進行害蟲種類調查和發生期、發生量預測預報的一種常用手段。在黑光燈上裝置高壓電網,或在燈下放置氰化物毒瓶或水面滴油的水盆可直接誘殺害蟲。
溫度的利用 不同種類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均有各自適應的溫濕度范圍。可利用自然的或人為地控制調節的溫濕度,使之不利於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直至導致死亡,以達到防治目的。如為防治貯糧中的病、蟲,可將貯糧先在倉外利用夏季日光曝曬,對種子、種苗或繁殖材料、採取溫湯浸種,恆溫或變溫處理,可殺死水稻白葉枯病、小麥黑穗病及其他多種由種子、種苗傳帶的病原物和害蟲。對土傳病蟲,可用火力或蒸汽的高溫進行熱處理,如用蒸汽消毒土壤,用火焰噴射機或噴射筒燒滅地面上的殘茬、雜草,以消滅潛伏越冬的病蟲等。溫室用蒸汽高溫維持一定時間,可對某些果樹苗木的病毒病產生抑製作用。用50~70℃高溫堆漚有機肥2~3周,可殺死肥料中潛藏的有害生物。對於貯藏期病害,可利用貯藏窖的短期升溫促進薯塊傷口癒合,以防治甘薯黑斑病;利用通風管道系統、空調設備或人工方法調節倉庫內溫。
生物物理技術 利用溫度熱效應防治有害生物。如高頻電和微波的應用,是根據有害生物不同種類、不同生育階段對電磁能的感應和熱效應的差異,利用不同劑量和頻率所產生的磁場熱提高熱效率,以殺死病、蟲、雜草種子或直接殺死雜草;使用非致死頻率可使貯糧害蟲、木材和土壤中的害蟲後代數量顯著減少;利用不同激光束所產生的溫度,可使不同生育階段的病菌、害蟲、雜草等有害生物致死,或使其生殖機能被破壞而不育;利用紅外線電磁波穿透處理物體內部並使之增熱,也可造成病菌和害蟲的死亡。
此外,還可利用放射能、電離輻射處理有害生物,特別是害蟲,以破壞其生殖細胞,誘發基因染色體突變,使雄性不產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發育而造成不育或亞不育個體。
人工和使用器械機具捕殺 根據有害生物的發生、棲息和活動特點,直接用人工或簡單的器械進行捕殺防除,由於人工防除簡便易行,且成本低,拉網防治小麥吸漿蟲,用膠箱粘殺黃條跳甲,用各種捕鼠夾、籠壓板、膠物以至弓箭等捕殺害鼠,結合田間管理鏟除雜草,對於群集性害蟲,在發生數量極大時,採用葯劑防治輔以人工捕打,可迅速撲滅其為害。對於一些有假死習性的害蟲如金龜子等,採用打落或震落捕殺是常用的輔助性措施。根據有害生物對棲息潛藏和越冬場所的選擇性,可用人工方法創造適宜的條件進行誘集,如對梨小食心蟲、梨星毛蟲等可於越冬前在樹幹上束草誘殺。根據有害生物的活動規律,還可人為地設置障礙物以阻止其擴散為害,或直接消滅。如將蘋果果實套袋,以防食止心蟲在果實上產卵;在樹幹上捆綁塑料薄膜,以阻止棗尺蠖雌成蟲爬行上樹與雄成蟲交尾產卵;對貯糧害蟲中有些喜在糧堆表層活動的麥蛾等害蟲可在糧堆表層壓蓋異種糧(如在禾穀類上蓋豆類),可阻止其產卵;採用多層抗蟲糧袋包裝糧食,可阻止害蟲侵入袋內和袋內害蟲向外擴散等。小麥、水稻種子播種前可用10%石灰水處理,造成水面與空氣隔絕的條件,也可用真空泵抽氣,使種子通過無氧呼吸而殺滅病原物。
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如:
①利用天敵防治。每種害蟲都有一種或幾種天敵。
②利用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防治。即選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防治病蟲害,如選育抗馬鈴薯晚疫病的馬鈴薯品種、抗麥桿蠅的小麥品種等。
此外,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蟲防治和遺傳防治等也獲得了成功。
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人類健廉,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天敵防治,利用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蟲和遺傳方法防治等。
利用天敵防治 利用天敵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應用最為普遍。每種害蟲都有一種或幾種天敵,能有效地抑制害蟲的大量繁殖。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蟲、步行蟲、畸螯蟎、鈍綏蟎、蜘蛛、蛙、蟾蜍、食蚊魚、叉尾魚以及許多食蟲益鳥等;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蠅等;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蘇芸金桿菌、白僵菌等。在中國,利用大紅瓢蟲防治柑桔吹綿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蟲和玉米。
利用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 選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防治病蟲害,如選育抗馬鈴薯晚疫病的馬鈴薯品種、抗花葉病的甘蔗品種,抗鐮刀菌枯萎病的亞麻品種、抗麥桿蠅的小麥品種,都已經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蟲性表現為忍耐性、抗生性和無嗜愛性。忍耐性是作物雖受有害生物侵襲,仍能保持正常產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對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或生理機能產生影響,抑制它們的生活力和發育速度,使雌性成蟲的生殖能力減退;無嗜愛性是作物對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耕作防治、不育昆蟲防治和遺傳防治 耕作防治就是改變農業環境,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不育昆蟲防治是搜集或培養大量有害昆蟲,用γ射線或化學不育劑使它們成為不育個體,再把它們釋放出去與野生害蟲交配,使其後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國佛羅里達州應用這種方法消滅了羊旋皮蠅。遺傳防治是通過改變有害昆蟲的基因成分,使它們後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減弱或出現遺傳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謝產物,使某些有害昆蟲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G. 昆蟲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哪些特性生態學特性包括哪些特性

一般來說,生物學特性包括了各蟲態生活習性,幼蟲齡期,生活史,發生規律,行為啊,等等,但很多生物學特性的論文里都會有形態特徵的描述,不過這個部分的內容並不多,而在分類學上會很詳細,你多翻幾篇文章看看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生態學特性一般就是說生態因子對個體的影響,溫度、濕度、光照、食物等等,所以我覺得有效積溫也算這個
不過如果你想發文章的話,有效積溫就可以單獨發一篇了,不用混在生物學或者生態學特性中(很少有生態學特性這個說法)
如果非要說有個是單獨的,那我覺得形態特徵可以不作為前兩者的范疇

閱讀全文

與昆蟲生物學特徵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杜仲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16
壓小胯訓練方法 瀏覽:546
蘋果手機相機有水印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2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6
防彈玻璃成分測量方法 瀏覽:942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91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40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61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4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3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90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