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雜訊監測如何布點
在環境雜訊監測中,由於監測人員對國家標准測量方法中布點原則的理解不同,使用監測布點存在差異,導致測量結果差異較大。現根據國家標准測量方法,結合具體情況,對環境雜訊監測工作中布點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工業企業廠界雜訊監測
(一)雜訊擾民監測
應在工廠周圍有敏感建築物的廠界布點。若廠界雜訊超標較重而敏感建築距離又近,除在廠界外布點測量,還應在居民住宅區內測量,根據居民建築物所在區域劃分的雜訊標准,確定雜訊影響的程度。
(二)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或達標區內廠界雜訊監測
根據達標區環境雜訊監測的要求,在該區域內一個企事業單位的閉合邊界按一個雜訊源統計,同時列出造成污染的主要設備,邊界上任一點超標,按該雜訊源超標統計。根據這個原則,在企業廠界外離聲源最近處布點測量,若有多個聲源,便測多個測點,選最高值作為該廠雜訊值與所測工業企業所在區域的標准對照。
(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的雜訊監測
1、新、擴、改企業廠界雜訊監測,在廠界外高聲源處測試,若測試結果不超標,在廠界周圍可以不考慮雜訊的敏感點,採用等聲級布點方法,聲級間隔可選擇3dB
(A)(小企業)或5dB (A)(大中企業)繞廠界一周布點監測,使企業有一份完整的廠界雜訊值檔案。
2、擴、改項目占企業的一部分,在廠界不變的條件下,在原廠界監測點上進行監測,得出擴、改項目對原企業廠界雜訊的疊加值。
3、擴、改項目占企業一部分,在廠界改變的條件下,除在未變更的廠界外雜訊測點進行監測,與原廠界的雜訊值對照,在改變廠界外也應布點。在聲級最高處設一個測點,其餘部分採用等聲級布點法測量廠界雜訊值。
4、擴、改項目在原廠界內,但周圍工廠的雜訊已大於該竣工驗收項目的廠界雜訊值,這部分廠界雜訊可以不布點測量,測量值已失去實際意義。
(四)排污收費的雜訊監測
應在廠界外有敏感建築區處布點,若無敏感區域,企業的雜訊無測量的必要,因為雜訊污染不同於水、氣污染,無後效性。如果對人沒有影響,可以不看作是污染源。對於規劃部分來說,這類高雜訊企業周圍不應再規劃新建居民或對雜訊敏感建築,以免引起日後的雜訊擾民糾紛。
二、建築施工場界雜訊測量
《建築施工場界測量方法》( GB 12524-90)規定,在建築施工場地邊界線上選擇離敏感建築或區域最近的點作為測點,並應在測量表中標出邊界線與雜訊敏感區域之間的距離。
根據國家規定,建築施工場界周圍無敏感區的,可以不測量建築施工場界雜訊,有敏感區的應按標准進行測量。在具體監測中,監測人員對「周圍」所指具體范圍理解不一,造成本應重點監測而沒有監測,浪費了人力物力,並可能引起雜訊排污收費上的糾紛。
針對施工機械而言,施工過程中聲音較大的是振動棒、電鋸、攪拌機和實物撞擊聲,這些聲源雜訊值為90-75dB (A),在l00m處可衰減至60-55dB (A)。因此100m范圍內有雜訊敏感區的都應測施工場場界雜訊,對大型高層建築的施工場界周圍150m范圍內有雜訊敏感區的都應測施工場界雜訊。
B. 雜訊監測的數據是什麼
雜訊監測
雜訊的常用監測指標包括:雜訊的強度,即聲場中的聲壓;雜訊的特徵,即聲壓的各種頻率組成成分。雜訊測量儀器主要有:聲級計、頻率分析儀、實時分析儀、聲強分析儀、雜訊級分析儀、雜訊劑量計、自動記錄儀、磁帶記錄儀。
雜訊的監測指標
雜訊的常用監測指標包括:雜訊的強度,即聲場中的聲壓;雜訊的特徵,即聲壓的各種頻率組成成分。
參考資料:網路 http://ke..com/view/3262364.htm
C. 雜訊監測
雜訊監測是對干擾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聲音及其聲源進行的監測活動。其中包括:城市各功能區雜訊監測、道路交通雜訊監測、區域環境雜訊監測和雜訊源監測等。雜訊監測結果一般以A計權聲級表示,所用的主要儀器是聲級計和頻譜分析器。雜訊監測的結果用於分析雜訊污染的現狀及變化趨勢,也為雜訊污染的規劃管理和綜合整治提供基礎數據。[1] n頻率計權電網路 在聲學測量儀器中,通常根據等響度曲線,設置一定的頻率計權電網 絡,使接收的聲音按不同程度進行頻率濾波,以模擬人耳的響度感覺特性。一般設置A、B 和C 三種計權網路, A 計權網路是模擬人耳對40 方純音的響應,當信號通過時,其低頻段(500Hz 以下)的聲音有較大的衰減;
B 計權網路是模擬人耳對70 方純音的響應,它使接收、通過的低頻聲音有一定的衰減; C 計權網路是模擬人耳對100 方純音的響應,在整個可聽頻率范圍內有近乎平直的特性。使所有頻率的聲音近乎平直通過。
D. 樓上裝修怎麼測試分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6
E. 環境雜訊監測方案怎麼編寫
下面是考試時關於大綱需要注意的內容:
一、工程分析
(一) 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1)掌握物料平衡法、類比法及資料復用法的基本原理、計算與應用;
(2)掌握使用工藝流程圖分析產污環節;
(3)掌握污染源源強核算的技術要求及計算方法;
(4)掌握水平衡計算的方法;
(5)熟悉無組織排放的含義
(6)掌握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的統計內容;
(7)熟悉事故風險源強識別與源項分析的方法;
(8)掌握清潔生產指標的選取原則;
(9)掌握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含義及計算;
(10)熟悉建設項目清潔生產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1)了解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清潔生產分析的編寫要求;
(12)熟悉環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13)了解總圖布置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二)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
(1)掌握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
(2)掌握分析項目組成、布置和工程特點的基本方法;
(3)熟悉分析項目施工期、運行期主要生態影響的技術方法。
二、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的篩選
(1)掌握環境影響識別的技術要求;
(2)掌握評價因子篩選的方法。
三、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
(1)掌握自然環境主要要素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及技術要求;
(2)了解社會經濟環境狀況調查的基本內容及技術要求。
(二)大氣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掌握大氣污染源的分類;
(2)掌握大氣污染源調查方法的應用;
(3)熟悉氣象台站常規氣象資料的統計應用及與現場觀測資料相關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常用地面氣象資料(風場、風玫瑰圖、風速隨時間的變化、大氣穩定度、聯合頻率)調查分析方法;
(5)熟悉高空氣象資料(風廓線。溫廓線、混合層高度)調查分析方法;
(6)掌握不利氣象條件及其特點;
(7)掌握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的布點方法;
(8)掌握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統計和分析的方法;
(9)掌握採用單項質量指數法進行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的方法。
(三)地面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灣和近海水體的基本環境水力學特徵及相應的調查方法;
(2)熟悉常用環境水文特徵值獲取的基本方法;
(3)熟悉確定不利水文條件的方法。
(4)掌握水污染源按產生及進入環境方式、污染性質進行分類;
(5)掌握不同類型污染源的調查方法;
(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灣和近海水體水質監測取樣斷面上取樣點的布設方法及取樣方法;
(7)掌握單項水質參數評價方法的應用。
(四)環境雜訊現狀調查與評價
(1)掌握環境雜訊現狀評價量的含義及應用;
(2)掌握環境雜訊現狀測量的要求;
(3)熟悉工礦企業、鐵路(公路)等建設項目環境雜訊現狀水平調查的方法及要點;
(4)掌握聲環境現狀評價的方法
(五)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掌握通過地面調查收集生態環境現狀信息的方法;
(2)熟悉陸生植被類型、生物量調查和評價的方法;
(3)了解陸生動物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生態環境敏感目標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
(5)熟悉生態評價圖件的基本要求;
(6)了解水生生態環境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方法;
(7)了解3S 技術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中的應用。
(六)區域環境容量分析
(1)熟悉大氣環境容量計算方法;
(2)熟悉水環境容量計算的基本方法。
四、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一)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 掌握常用預測模式基礎資料的要求;
(2) 熟悉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方法;
(3) 掌握按排放特徵、地形條件等正確選用相關模式的方法;
(4) 掌握有風點源正態煙羽擴散模式的運用;
(5) 掌握抬升高度的計算方法;
(6) 掌握地面軸線及最大落地濃度計算;
(7) 掌握小風、靜風擴散模式和熏煙模式的運用;
(8) 了解顆粒物擴散模式的運用;
(9) 熟悉線源和面源擴散模式的運用;
(10) 掌握日均濃度計算就氣象條件;
(11) 熟悉衛生防護距離的估算方法。
(二)地面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 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輸移、轉化、擴散的主要過程。
(2) 掌握預測水質因子的篩選方法;
(3) 熟悉確定水環境影響預測條件的方法;
(4) 掌握河流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5) 了解湖泊、河口水環境影響預測方法。
(6) 掌握水質數學模型參數的確定方法;
(7) 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維水質模式的運用;
(8) 熟悉二維穩態混合模式的運用。
(9) 熟悉河口二維動態混合衰減模式(微分方程)中各項的物理意義。
(三)聲環境預測與評價
(1) 掌握聲音的三要素;
(2) 掌握雜訊級相加與相減計算方法。
(3) 掌握點聲源衰減公式及應用;
(4) 掌握線聲源衰減公式及其應用;
(5) 熟悉雜訊從室內向室外傳播的計算方法;
(6) 熟悉聲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
(7) 熟悉繪制等聲級線圖的技術要求。
(四)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 熟悉生態環境影響預測的技術要點與基本方法;
(2) 掌握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要點與方法;
(3) 了解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生物量變化的計算方法;
(4) 了解景觀美學影響評價的意義與主要內容。
(五)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1) 了解固體廢物的類型;
(2) 熟悉固體廢物中污染物進入環境的方式及在環境中的遷移途徑;
(3) 掌握運行中的垃圾填埋場對環境的主要影響;
(4) 熟悉垃圾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內容。
(六)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1)掌握環境承載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累積影響評價方法
五、環境保護措施
(1) 熟悉環境保護措施技術經濟論證的技術要求;
(2) 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煙、粉塵)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
(3) 熟悉主要的污水處理方法及效果;
(4) 熟悉防治雜訊污染的基本方法;
(5) 熟悉固體廢物控制及處理處置的常用技術方法;
(6) 熟悉環境風險的防範、減緩措施與應急預案的制定要求;
(7) 熟悉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措施;
(8) 了解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
(9) 了解綠化方案編制的技術要點。
六、總量控制
熟悉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提出總量控制建議指標的方法。
七、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熟悉經濟評價方法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八、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與調查
(1) 掌握驗收重點的判別與驗收標準的確定原則;
(2) 熟悉驗收監測與調查的主要工作內容;
(3) 熟悉驗收監測報告與調查報告編制的技術要求。
F. 國家對雜訊評價標准與監測方法進行了哪些修訂
(1) 確定評價標准。根據聲源的類別和建設項目所處聲環境功能區等確定聲 環境影響評價標准,沒有劃分聲環境功能區的區域由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參照《聲
環境質量標准》(GB 3096)和《城市區域環境雜訊適用區劃分技術規范》(GB/T 15190)的規定劃定聲環境功能區。
(2) 根據雜訊預測結果和環境雜訊評價標准,評述建設項目在施工、運行階段 雜訊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和超標狀況(以敏感區域或敏感點為主)。
(3) 分析受雜訊影響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標和不超標雜訊影響的人口分布)。
(4) 分析建設項目的雜訊源和引起超標的主要雜訊源或主要原因。
(5) 分析建設項目的選址、設備布置和設備選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設計 中已有的雜訊防治對策的適用性和防治效果。
(6) 為了使建設項目的雜訊達標,評價必須提出需要增加的、適用於評價工程 的雜訊防治對策,並分析其經濟、技術的可行性。
(7) 提出針對該建設項目的有關雜訊污染管理、雜訊監測和城市規劃方面的 建議。
在聲環境影響評價中:第一,要講清楚項目建設前後聲環境變化,即項目建設 前聲環境現狀,項目建設在施工、運行階段雜訊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和超標狀況。
重點要評價敏感區或敏感點聲環境的變化。第二,進行四方面的分析,.即分析受噪
聲影響的人口分布,分析建設項目的雜訊源和引起超標的主要雜訊源或主要原因, 分析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備布局和設備選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設計中已 有的雜訊防治措施的適用性和防治效果。第三,提出措施和建議,即提出建設項目
需要增加的雜訊防治措施,並進行其經濟、技術的可行性論證;在雜訊污染防治管 理、雜訊監測和城市規劃或區域規劃方面提出建議。
G. 牆壁的噪音如何檢測
可以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投訴,他們會上門測試。自已買雜訊儀太貴,檢測也無法律效力 測量雜訊監測儀器性能和品種的差異很大,用於環境雜訊監測的儀器至少應具有時間平均的積分功能,也就是至少能測量等效連續聲級Leq值,這對於環境監理部門已經足夠。但對於需要進行交通雜訊測量或雜訊普查的環境監測站,則還應有統計聲級LN(N=5,10,50,90,95)測量和24小時監測功能。為了減少手工記錄和便於*進一步處理,往往還需要配備微型列印機和將*傳送至計算機以及*存儲等功能,考慮到社會生活雜訊中低頻成分較多,僅僅用A聲級難以評價其對人的影響,因此在測量A聲級的同時,也要對雜訊進行倍頻程譜分析,然後用NR曲線來衡量每個倍頻帶聲壓級是否在允許范圍內。這就需要使用帶倍頻程或1/3倍頻程濾波器的雜訊頻譜分析測量儀器。 測量雜訊監測儀的分貝范圍在30-130dB,並且能24小時實時監測。常用的頻率計權網路為A/C計權網路
H. 雜訊的檢測標准和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檢測標准:
1、戶外標准
(8)雜訊監測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噪音的一些控制方法: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隔音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I. 環境噪音檢測怎麼檢測
環境噪音污染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污染方式之一。環境噪音檢測主要就是公共場所雜訊及室內雜訊的測定。
公共場所及室內環境雜訊的測定。測量儀器其性能符合GB/T3785的要求。儀器設置,測量時聲級計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使傳聲器指向被測源。傳聲器離地面高1.2 米,與操作者距離0.5m左右,距牆面和其它主要反射面不小於1m。
測量方法,布點,較大的公共場所(大於100m2)距聲源(或一側)牆壁中心劃一直線至對側牆壁中心,在此直線上取均勻分布的三點為監測點;較小的公共場所(小於100m2)在室中央取一點為監測點。
華環(北京)環境監測有限公司,為您提供最專業的檢測技術和最准確的檢測數據。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