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修辭方法是什麼意思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1、比喻
依據聯想和想像,抓住本質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一種事物來描寫所要表現的另一事物的修辭方式叫比喻。在文學作品中,比喻可以形傳神;在政論文中,可使道理淺顯易明。
比喻是一種運用最為廣泛的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
(2)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長城。《觀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2、比擬
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把此物當作彼物來說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比擬可以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比擬可以寓情於物,借物抒情。
(1)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橋》
(3)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橋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5)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3、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本來的名稱,而借用和該人或該事物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的名稱去代替的一種修辭方法。借代可使語言形象鮮明,變化說法,避免語言直白,還可使語言簡練、含蓄。
(1)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十里長街送總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隻大蝴蝶,橘紅色的身子布滿墨綠色的斑紋,呼扇著翅膀緩緩上升。《放風箏》
(3)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魯濱孫飄流記》
4、誇張
用遠遠超過客觀現實的說法來渲染強調事物的某一特點的修辭方法。誇張既可以對事物誇大升級,也可對事物縮小降級。誇張可以渲染氣氛,突出事物的特徵,增強語勢,加強幽默感。
(1)那當然,「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可愛的草塘》
(2)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單薄,簡直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4)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5)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6)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拈連
利用上下文語義的關聯,把適用於彼事物的詞語順勢拈來巧妙地連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種修辭方法。拈連可以使語言新穎、獨特,活潑、自然,往往可以從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實質。
(1)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竊讀記》
(2)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十里長街送總理》
(3)我把那個女孩說的話寫給他:「魚游到你的紙上來啦!」他笑了,笑得那麼甜,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裡。」《魚游到了紙上》
『貳』 小學二年級排比修辭手法的句子5句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排比)
天上的雲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排比)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喪的巨人,像一條連綿不斷的地毯.(排比)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雲.(排比)
像鵝毛,像蘆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來.(排比)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盪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排比)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排比)
『叄』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詠柳詩中用到的修辭方法是什麼
比喻,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
『肆』 什麼是修辭方法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通過修飾手法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清楚傳達自己的意思,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伍』 小學二年級修辭手法有哪些
比喻,排比,誇張,擬人······
『陸』 修辭方法有什麼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借代、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 呼告、通感、互文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